包河区界碑
1、谁知道一脚踏三省的界碑在哪里吗?
紫关古镇三省界碑“一脚踏三省”界碑位于荆紫关镇西部白浪街中心(白浪街是荆紫关镇的门户),属豫、鄂、陕三省的交界点,西与陕西省商南县汪字店乡接壤,南与湖北省郧县洋溪相连。
荆紫关镇位于河南省淅川县西北边陲,为豫、鄂、陕三省交界之地,素有“一脚踏三省”和“鸡鸣三省荆紫关”及“国宝古镇”、“全国历史文化古镇”、“中州名镇”之美称。
2、中国边境上的界碑是多少公里设立一个?
“国界碑”是国界线的分界标志之一。我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具体界碑数量(官方未公布,只是以)“数以千计”(来形容)~~以此分析,相邻国界碑之间的距离不等,但大致在数百米至数公里。
另外,国界碑通常设在特定位置,且均要测定其具体坐标值。界碑与界碑之间,则通常以河流中间线、山脊等明显带有“界线”性质的地标为准。
3、中国界碑编号顺序是什么?
为识别和标记边界线上数以千记的界碑,每个界碑编定了唯一的“身份号码”————碑号。与每一个邻国边界上的 界碑都是独立编号的。从第一个开始,界碑编号的号码按自然数顺序排列。
中国的界碑按类型可作以下分类,编号规则如下:
(一)单立界碑。直接立在陆地边界线上,其碑号为自然数。
(二)双立界碑。竖立在界河两岸上,其碑号为自然数加(1)或(2)。
(三)三立界碑。竖立在界河与内河交叉处或者分流处的三处河岸上,其碑号为自然数加(1)或(2)或(3)。
另外,中国的界碑还分为基本界碑和辅助界碑。基本界碑是堪界实地作业前已在地图上确定位置和编号的界碑。辅助界碑是堪界实地作业中根据需要在基本界碑之间增加的界碑。辅助界碑碑号为前一个基本界碑碑号加上“/自然数”。
新中国第一块界碑:中缅边界是新中国成立后与邻国划定的第一条边界。1960年划定的中缅边界开辟了新中国与邻国和平友好解决边界问题的先河,巩固深化了中缅两国人民的传统“胞波”情谊。
被称为“共和国1号碑”的中缅1号界桩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海拔3214米的尖高山主峰上。
几十年来,一代代的界务员们接力巡边护碑,默默奉献在边疆的崇山峻岭中,像山间的野百合,默默开放,悄然芬芳。
4、请问这块界碑在什么地方?
中俄边境延边州珲春边检站--407号界碑
5、中国59号界碑在哪里
中越边界的界碑。在广西自治区崇左县大新德天瀑布附近
6、我想知道1368界碑有多长
1368界碑位于中越边境,它的外观是一块碑,所以叫界碑,都有统一个规格尺寸,不像长城那样有多长。下面有2张附图,看起来比较直观。
碑身高1.6米,基座高达40厘米,界碑后面是湄公河(湄公河大案便在此破),湄公河后面是越南的芒街,那栋大楼据说就是芒街有名的赌场。
备注:
中国大型界碑身高1.6米,基座高达40厘米,正面碑身镶有直径30厘米的金属国徽;
中型界碑有1.2米高,底座也是40厘米;
小型界碑的底座只有20厘米,碑身只有1米高。
中型界碑立在边界上比较普通的位置,小型界碑则往往立在人迹罕至的偏僻地方。
7、来帮我认识一下界碑
4块,(1)第一块,每段259km
8、《界碑》情节是什么
《界碑》:以“界碑”为题有双重含义:实指的是边防战士看守巡查的那十二块界碑,虚指的是守卫边陲的边防战士们。作者在标题中明确流露出对边防战士的崇敬与赞美。
小说起笔就是“12块长满苔藓的界碑”。“长满苔藓”暗示时间的悠久,“来回要走一个多月”表明空间的辽阔。在这样的时空背景和冰雪覆盖的艰苦环境中,“他”出现了,皑皑白雪映衬着“他”久经沧桑的面容和磨损的领章、泛白的军装“很少有人知道名字”的“他”就是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平凡的军人,正在完成一项普通的任务——每年踏查一次界碑。
人是平凡的,任务是普通的,但他的精神是崇高的。“走过了二十几载”,还不知要走多少春秋,他年复一年的留下来,“继续荣任这芝麻大的边防站长”。没有对祖国深挚的爱、没有对人民强烈的责任心,“有谁愿意到这杳无人迹的鬼地方,成年累月面对风雪”。
人是平凡的,任务是普通的,但他的责任是重大的。他扒开积雪,拂掉冰屑,让界碑显出两个大字:“中国”。他向界碑、向祖国敬礼,他在《踏查日志》上记下日期。这一切都是那样庄严,那样郑重。眼前是冰峰雪岭,身后是雪岭冰峰,更有那雪山之后的歌声、牧场、羊群……这就是祖国。
小说的结尾是红得悲壮的晚霞映照着日渐衰老的身影和无穷无尽的路途,留给读者自己去思索和想象。
9、谁有王晓廉《界碑》原文?谢谢
界碑
作者:王晓廉
从东往西数,是十二块长满苔藓的界碑。
从西往东数,也是十二块长满苔藓的界碑。
十二块界碑埋在这高原山脉的一座座积满冰雪的山脊上,像十二个度过茫茫岁月的忠勇士兵。
这条山脉有多长?他也说不清楚。他只知道两匹军马轮换着骑,来回要走一个多月。而且,要选在天气最好的夏季。
其实,所谓夏季,不过是山谷底下开放出一片片永远长不大的小花,山洞里流淌着冰雪融化成的细细泉水。但在那遥远的山脊,依然堆满常年不化的冰凌和积雪,在太阳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山风吹过山脊,风雪立刻弥漫开来,形成一个寒冷的短暂的冬季。
他牵着马,领着另外两名牵马的士兵,向绵长陡峭的雪山爬去。他那被风雪吹打得黑红的脸庞,刻满了坚毅的皱纹。一圈浓黑的络腮胡须,掩盖住他真实的年龄。
他的领章已磨掉了光泽,军装也被风雪涮得泛白,如同脚踩的皑皑白雪。
他是个很少有人知道名字的边防站站长。任务就是每年踏查一次界碑——自己管辖的十二座界碑,并且庄严地记载下来,留给永不磨灭的历史。
稀薄冷凝的空气,憋得人喘不过气来。尽管如此,他依然领着两个战士向山脊爬去。渴了,就捧一把积雪放到嘴里吞化。
哦,就是这样牵着军马踏查,已经走过了二十几载岁月,抚摸了二十几遍界碑。他已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长成一个中年人。尔后,他还不知要再沿边境线走过多少春秋?
马儿打着响嚏,累得蹄子直打滑。人也乏了,帽檐上挂满了霜花。于是,他们坐在一座背风的山崖下,点燃了一堆篝火。松开缰绳的马匹,自由自在地啃着石缝间的青苔。
他背依石头,眯缝着眼睛像要睡熟,心,却在驰骋:来过几次调令,说要调自己去内地,再派一个新站长来接管自己,可新站长从未露个人影。——有谁愿意到这杳无人迹的鬼地方,成年累月面对风雪。于是,他就一年年的留了下来,继续荣任这芝麻大的边防站长……
是人拉着马?是马拉着人?人马终于一齐爬上了雪山脊背。但呼啸的风,狂舞的雪,却在时时刻刻赶他们离开这个冰雪王国。
山脊,被积雪厚厚地包裹着。两个士兵虽然已经是第二次来巡查,但瞅着四处几乎都是一样的峰头与白雪,却记不清界碑究竟埋在哪片冰雪之下?其实,即使知道,又能怎样?明年踏查前,他们将和以前的士兵一样服役期满,离开风雪边境,回到温暖的故乡。只有他这位边防站长,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责;只有他,目光如锐利的鹰隼。此刻,他用双手使劲地在厚厚的积雪里扒呀扒,扒呀扒,终于露出一块经过雕琢的界碑。他赶紧用衣袖轻轻拂掉冰屑雪粒,显出“中国”两个大字,映耀着蓝天和白云。
他和士兵,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一步步向后退去。接着并拢脚跟,举起右手,向界碑,向祖国,庄严地敬个军礼。然后,用冻僵的手捏住笔,在《踏查日志》上记下今天的日期。
站在山脊,眼前是异国莽莽苍苍的冰峰雪岭,没有苍鹰,没有奔鹿;身后,是祖国苍苍莽莽的冰峰雪岭,也没有鹰飞和鹿鸣。但他知道,远隔无数座雪山之后,有着自己熟悉的欢快歌声、绿色牧场、雪白羊群……
马背驮着夕阳,隐进了镶着红色弧线的雪山缝隙,一片浓重的晚霞染红了山山岭岭的积雪,红得热烈,红得悲壮。他眯缝着眼睛,没有说话,默默地牵着马向山下走去。他觉出寻找一块界碑,已经不像几年前那样敏捷、轻松了。他担心,自己一旦猝然倒下,界碑会不会从此在积雪里,再不见阳光?
马蹄敲打冰雪,清脆而悠长。明天,他们将再越过无数座雪峰,去寻找另一块界碑……
10、这个界碑在哪里?
244界碑是澜沧江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