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区副区长周松
1、周松和的主持换防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于2011年11月25日进行第十四次建制单位轮换行动。25日凌晨,陆军轮换部队由落马洲口岸进入香港,解放军驻港部队副司令员周松和少将在新围军营主持交接仪式后与官兵们握手。
轮换行动从25日凌晨零时开始,持续到午间。驻港部队副司令员周松和少将告诉记者,陆军分队之所以选择在凌晨时分进驻香港,主要是想避开交通繁忙时间,尽量不扰民。
在“贯彻‘一国两制’伟大方针,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条幅下,周松和副司令员站在队伍前发表了简短讲话。他铿锵有力地说,履行香港防务职责,责任重大,要坚持依法驻军,严格遵守《基本法》、《驻军法》和香港特区政府的法律,树立良好形象。
周松和称赞,此次轮换出港的官兵出色完成了驻防香港的任务,维护了香港的繁荣稳定,以实际行动向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周松哪里人?
周松是哪人我真不知道,我连周松是谁我都不知道,更不知道是那里人,中国那么大都不知道有几个周松,同名同性的人很多,谁知你找那个周松,反正我一个都认识,看来只叫周松的人在知道,别人没法知道。
3、谁认识北京一零一中学的周松老师,认识的发下照片
4、周松的简历
1993.09—1996.09 广西大学学习
1996.09—2007.02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峻山电站工作
2007.02—2008.02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建设局干部
2008.02--2012.01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市容管理局干部
2012.01--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市容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5、周松的人物访谈
布华顿{英国普利斯艺术学院院长} 时间:2012
在周松{1982年生}的作品里,超写实技巧在《脏花》系列作品中发挥了令人惊悚的效果,在接下来的《化蝶》系列{2007-2010年}中也是。每一幅作品都使人联想到国画里花,树和蝴蝶主题的传统比喻,用高度写实的手法绘制了横流的鱼内脏,鲜血好肢体。这是一种狡猾的,讥讽的“肮脏写实主义”,在中文里,“脏”既表示“肮脏的”,也表示“内脏{心脏,肝脏,肾脏,肺和脾}”。在他2006年的《兵·泣》系列中,一把军用手枪或AK-47冲锋枪的轮廓,里面装满了鱼内脏和五花八门的器官---- 用令人惊叹的细节刻画的武器里溢出的内脏和血红的肠道,既吸引人又令人惊奇。
周松这种把玩颜色好质感的方式在中国绘画里很新颖,也很一特色。他对照相写实主义和静物超出寻常的部分提出疑问,详细描述了绘画中“持续时间”的元素。正如霍克尼指出的那样,在布鲁诺·沃尔海姆的精彩记录片中,“照片画面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处在同一个时间点”,而绘画的需要时间,在那段持续的时间里,画家在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相遇时,手上,心中,眼中都发生了些别的事情。他在2011年的《一颗红心》系列描绘了一个优美的,可口的,诱人的草莓的形象。这颗草莓,或被放大,或被咬过,或被掰开,或在渗水,但构图都很细致----写实主义是一种高超技巧。周松对这一系列照片的表现干扰了我们对物体的看法,而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就是作者在玩弄观众对绘画写实主义的视觉理解能力。
黄笃评论
黄笃 发布时间: 2009
周松的绘画总是给人以惊悚之感,这是因为他以无拘无束的空间创意与精准而细腻的视觉表现,创造出梦境与现实、美丽与暴力相交错的形式,不断吸引着观者的目光要探问个究竟。事实上,周松的绘画在形式上具有超现实的美感,而在精神上又超越了现实主义的叙事性,似乎每一幅作品都是通过对物象隐含的矛盾和对立的解析来透视世俗世界的本质。
作为一位年轻的当代艺术家,在不断建构个性化艺术风格的过程中,周松始终保持着清醒而独立的思考,既不死守已有的图式,也不放弃进一步塑造自我形象,而是直取非常鲜明的绘画意象,确立了新的超具象语言的续接。
后超现实主义油画的杰出典范
——周松近作肖像油画解析
黄丹麾
所谓超现实就是非现实的表达,超现实是形成想象力与陌生化的必要手段。超现实艺术要求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现实世界,它以主观化、非客观方式来表达、描述对象。超现实主义摒弃现实的、再现性的因素,追求一种想象本质。这种经过主观过滤和主体加工后的想象模式既蕴含着亚理性和准智性的意念,也渗透着强烈的情感、悟性等艺术形式。它在看似荒唐或不合理的主观设置中反叛着现实对艺术的制约,从而走向了率性而为的主观宣泄。
所谓艺术就是对现实的超越与消解,其目的就是摧毁审美反映论与艺术的相似率,拉大艺术与现实的距离感,只有这样艺术才会不等同于现实的客观存在,走出“形似”的羁绊,获得最大的自由精神。
超现实主义艺术抛弃或消解了理性逻辑、科学态度与现实原则,它以曲折、隐晦的语言方式诉诸人类的情感世界。在超现实主义艺术中,绘画的语言形式符号通过艺术家的精心排列、组合,生成了隐喻意义。这些语言符号旨在解释现实与想象、真实与虚拟的张力关系。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通过联觉、想象、虚构、灵感、顿悟等主体心理因素,将画面的形式因素、语言符号虚理入情化,正是由于精神张力的不停释放、漂移和播撒,使超现实主义艺术形成了特有的朦胧、含混的艺术效果。
由于反现实的内在需要使超现实主义艺术处于一种非平衡、非静态的动势结构。它不求清晰、稳定和准确的造型、色彩和肌理、质感、空间,而是以想象为手段,超越理性与知性的羁绊而走向心灵的自由迸发,这就颠覆了美感受制于客观对象的庸俗社会学,最大限度地张扬了符合艺术家内在心灵需要的审美形式。
超现实主义艺术在反抗、否定现实的过程中,超越了实用、功力,使现实与非现实得到新的调和,进而建立了感性与理性并存的新联系——诗意综合。由于现实是理性的、实用的,而艺术是感性的、审美的,所以艺术是对现实的否定、反叛与消解,在这一审美活动中被现实挤压的非自由复归于自由存在,获得了彻底的人性解放。
21世纪以来的多元文化背景使超现实主义艺术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倾向,由超现实主义走向了后超现实主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变化:
其一,21世纪的超现实主义艺术由“深度空间”走向了“无深度的平面”,它不再追求终极关怀,由线性思维模式走向多元思维模式,它更关注艺术的当下状态与过程,由“远距离”、泛理性走向了“近视点”和新感性。
其二,高科技与信息的爆炸、媒介空间的泛滥使得人们越来越难以把握世界的真实性与稳定性,艺术家不再关注社会的整体性,常常强化了生活的破碎性与断裂感,“去中心化”、“边缘性”、“跨界性”更成为艺术家们所乐于使用的艺术方法。
其三,后现代的贫民化、大众性使得艺术的所谓神秘与高雅荡然无存,在这种文化态势下艺术家无论是在艺术理念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开始淡化使命感与责任心,逐步卸掉了艺术的载道重负与道德包袱,艺术变成了视觉消费、视觉快餐。
其四,受后现代主义“反美学”思想影响,艺术家也开始强调“反艺术”,常常消解了艺术的唯美性与精致感,往往以非现实的、夸张的、变形的视觉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准理性”、“亚文化”、“泛审美”使艺术走向了多维、模糊、无序和泛化。
正是在这种后现代语境下,周松的肖像油画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姗姗》这幅作品是画家以自己的夫人为模特创作的肖像画,人物造型精细而逼真,从中可见作者高超的写实功力与再现能力,但是画家也没有完全按照古典写实手法予以描绘人物肖像,有些地方扬弃了焦点透视方法而有意采用平面化手法,将平涂法与焦点透视法进行了嫁接与综合,这就超越了传统写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理念,从而具备了后超现实主义特征。该作重在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和心理活动,将人物那种沉静、略带忧郁、欲言又止的多重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显示出深厚的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卓越本领。
《白日梦——2012》以后超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一位青年女性肖像,它以局部特写的形式展示青年女性的头部,与罗中立的《父亲》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物看似躺在气垫床上,又似乎是背靠气垫床,这种构图本身就不合常理,而人物上方远景中的三辆汽车、树木以及升腾的烈焰等场景看似有人物毫不相干,实则藕断丝连,仿佛人物的脑海所闪现的就是如此的“白日梦”。这种戏剧化的人物与布景设置带有极强的主观性,虽出意表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即“反生活常理而合乎艺术之道”,表现出一种矛盾、含混的美学意蕴,进而以非常态的梦幻形象超越了现实的束缚,突破了合乎逻辑与实体世界的艺术观,尝试将非理性、反逻辑的艺术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梦的经验糅合,以达到一种超越现实的非真实情景。在艺术中,真理或逻辑总是被无限制地拖延“出场”,真实总是由一个能指飘移到另一个能指,所指永远也不会“出场”。正是这种虚化逻辑与理性的非凡想象创造出现实格格不入的奇异怪诞情景,使周松的肖像油画作品形成“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模糊美学意境。
6、周松的个人履历
<
7、还有周松老师的照片吗
周松
8、周松的科研成果
1.《明初河套周边边政研究》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8)
2.《佛教与西藏古代社会》(合著,第二作者) 1.2008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CLS003《明代对内迁少数民族政策与实践——以世袭武官为中心》(主持)
2.2007年度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0744”《天山雪》传奇校注(主持)
3.河南省教育厅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GH-022《明清黄河流域民族关系研究——兼论危机事件应对机制的得失》(主持)
4.2009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09DB12《河西宝卷研究》(参与) 1.明代达官民族身份的保持与变异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2012/03
2. 从西蒙古草原到华北平原——明朝忠顺营源流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02
3.明朝对近畿达官军的管理——以北直隶定州、河间、保定诸卫为例 ,宁夏社会科学,2011/03
4.元代黄河漕运考,中国史研究,2011/02
5.洪武朝塔滩蒙古与明朝的关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02
6. 明朝北直隶“达官军”的土地占有及其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04
7.明代内附阿鲁台族人辨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05
8.明初察罕脑儿卫置废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02
9. 地理特殊性与文化多元性共同编织的历史图景——评薛正昌新著《黄河文明的绿洲——宁夏历史文化地理》 宁夏大学学报, 2009/02 (合著,第一)
10.入明蒙古人政治角色的转换与融合——以明代蒙古世爵吴允诚(把都帖木儿)为例,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09/01
11. 明永乐朝军屯辨析,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04
12.何福与明永乐朝的西北边防, 宁夏大学学报, 2008/04
13. 元代宁夏漕运新论,宁夏社会科学,2007/06
14. 吐蕃王朝早期的韦氏家族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04
15. 明洪武朝河套周边地区实际驻军数辨析——兼论明初军数的采信与统计问题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7/04
16. 明与北元对峙格局中的洪武朝之东胜卫变迁 ,史学月刊,2007/05
17. 洪武时期明朝在宁夏地区的经略 ,宁夏社会科学,2006/06
18. 元末黄河中游地区的政治形势与军阀集团,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01
19. 明洪武朝陕北边防及其特点,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01
20. 宕昌羌源流管窥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01
21.吐谷浑遣使东魏路线考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3/03
22. 柔然与南朝关系探略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0/02
23. 两汉时期匈奴和羌在今兰州地区的活动述论 周松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9/01
9、周松的烂草莓反映了什么?
烂草莓反映了保管不好,或销售不及时导致草莓腐烂,
寻常水果发生腐烂,一般是由于三种原因:
细菌引起的霉变、机械碰伤和冻伤。
而由于草莓保存较好,通常会发生霉变和机械碰伤这两种情况。
烂掉的草莓能不能吃,取决于导致草莓发生腐烂的原因。
能吃的情况:草莓出现碰伤、冻伤,但时间短,或刚刚发生,还没有受到细菌入侵,只要尽快吃掉并不会影响健康。
10、周松的人物访谈
周松:享受在“慢”画中沉淀的快乐
文/寇明瑾2008年
全球化时代,年轻人在寻觅创新、追求自我的路上,总是敢于挑战中规中矩的繁缛,而谁也说不上这种青春和热情的迸发就是大逆不道,或许这正是他们谱写时代进步曲的一种独特方式。
原本想到写80后艺术家应该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因为毕竟是同龄人,等到真正尝试后才发现远远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对比来说,老艺术家身上已经沉淀出了比较明显的特点,而年轻艺术家则不同,时代的多元给他们本身赋予了一种复杂的神秘。见到周松的时候,是在节前繁忙的办公室,后来辗转到安静的咖啡厅,与照片中酷酷的感觉不太相似,他本人显得更加沉稳,中长的头发,浓眉大眼中带着一些斯文,而这与其带有视觉冲击力的红色鱼内脏作品风格有些矛盾,于是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轻松的交谈。
周松的作品看起来是典型的八零后风格,他身上好像隐藏了许多矛盾性的特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周松就抛开课堂,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因为他认识到作为一个学美术的人,娴熟的技法掌握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而能否在艺术领域有所凸现,完全要靠个人的艺术特色追求。周松清楚的认识到习作和创作的区别在于,习作是老师给你的东西,而创作从头到尾都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从进大学校门起就开始看思维拓展方面的书籍,这对于大部分在大学一二年级忙着疯玩的学生来说实属不易。大概是性格的原因,周松的安静让他在同龄人中更早的思索怎样的艺术风格更适合自己,而艺术的灵感往往就在寻找想法的道路上不期而遇了。
与外表的文弱相符,周松其实很怕血,什么动物都不敢杀,只因为闲的时候喜欢钓鱼,所以唯独对于鱼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他在阳台上准备做鱼吃,阳光正好射到剖开的鱼肚上,鱼的内脏产生了有高光还有挡光的很多层次,他被这种眩目的感觉震惊了,然后就用数码相机把它拍了下来。也许很少有人会为这种景象停留,但是周松却觉得它和自己心中的某个点交织了,“一种很复杂的吸引力直接就把我吸引住了,那种很过瘾的感觉,好像以前从没有过。因为那种血跟肉的东西,刚杀的时候有很多血液,它暴露在阳光下那种折射感,还有高光反光的那种层次,再加上鱼内脏复杂的结构,让我产生一种很震撼的感觉。”
一般的人看到此景会觉得恶心、恐怖,但是周松觉得很美,特别喜欢。尤其拍完之后,在电脑上放大,他完全确定那种感觉就是他要的。于是周松开始尝试把剖开的红色鱼内脏画下来,当时对油画的认识还短,更多的是摸索和研究。最初,他想到把剖开的鱼放在盘子里,盘子有特殊的意义,鱼放在盘子里是美食的象征,但是被剖开的鱼,其色彩和形态无不表露出残忍和血腥的特性,这种错位和矛盾正是某一层面的交织和相融。第一张画是他专门为2005年上海青年美展做的,就是《现场》系列的第一张,后来受到学校老师的好评,这给周松充足的信心继续此风格的创作,2005年下半年他开始尝试创作做大幅的画作。在周松看来,画幅的扩大并不单纯是对空间的填充,画布上每一点都来自于对内容的更深思考。
2006年,周松参加今日美术馆举办的“2006全国美术院校毕业生作品提名展”并获得油画铜奖。2007年,他和另一位获奖的年轻艺术家唐诗在今日国际画廊举行作品联展。独特的个人风格和纯熟的绘画技巧使周松在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中脱颖而出,纵观其作品,《现场》相对属于摆拍式的作品,
更像静物画,有些观念的意象在里面,但尚不很明确。到了《兵·泣》,意象开始明确,纯粹而张扬的残忍,而《脏花》和《化蝶》则是残忍和美丽的结合体,一正一反,完全是矛盾的交融。其实周松内心深处有很多难以释怀的传统情结,学油画之前,他学过国画,后来转向油画,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眷恋。他认为中国画背后所承载的人文内涵太过深刻,这些东西在现代人身上都缺失了。而实际上,西化只应发生在技术层面,内在的文化精神必须始终扎根本土。现代人总是竭尽全力地加快前进的步伐,快得连“灵魂都丢了”。所以周松强调:“我必须慢下来,努力地让自己沉淀下来。”大型抽象画强调视觉冲击力,写实主义的作品则强调细部的精彩,他反对单纯地放大,尺寸的放大必须有目的性,否则是无效的。在作品中,人们看到了笔触细腻和思维独特的周松,他将超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完美结合,以解剖、写实的传统创作方式与独特的形式创作融合在一起。
绘画本身是枯燥的,闲时周松喜欢听广播、唱唱歌,感兴趣于探险类电视节目。言谈中我发现,他思路清晰,对于今后的几年,已经有了大概的计划。周松把人生比作一场梦,“若干年后,我们唯一能留下的就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对于画家来说就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跳出绘画本身,我们发现周松对于人生、生命的思考更加深刻,或许说还在更进一步,这可能跟他曾经在懵懂年少时遭遇过的挫折有关,也许经历过消极和悲观之后,人才能更快的成熟。至少,周松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这份成熟让人忘记了他本属于80后的定位,或者说超出了思考的范围。在作品中,他通过细腻写实的笔法来展示美丽与残忍相互交织、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现实,在对作品的凝视中,我们能够看到从周松身上体现出来的愤怒与无奈、向往与失落交替起伏的当代知识分子的特质。他的创作绝不仅仅停留在画面的形式感与刺激感上,在这种形式感与刺激感背后,是周松将生活中的沉沦在精神上升华与拯救的炼狱过程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