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梁栋
1、2011年辽宁理科估分570分想报东北大学,哪个专业比较好,谢谢啦!
上面叫“南方以南TY”的人绝对是自恋狂。东北电力大学今年各专业的研究生去向表我前一阵弄到一份,说实在的,就业质量还没有我们本科时候的就业情况好,绝大多数单位就算是我们这不好就业的女生都不爱去,研究生就业都这么惨,本科就更不用想了。
不过他说的有一点还是靠谱的,就是头脑一定要清醒,不要被虚荣心左右自己的选择。并不是所有的一本学校的所有专业都是好就业的,有的时候去一个分数低一些的学校的最好的专业性价比更高。
报东大的话最好能比学校给你们估算的一本线高30分,如果再能高一点的话很多好就业的专业就会差不多,冶金,材料,自动化,机械,计算机,材料,热能这样的专业总有几个当年分数不高的。
听说辽大文科很不错,理工科不了解
感觉沈阳药科也不错。
沈阳工大的电器很好。虽然不是一本,但是这个专业就业很好,录取比一本线高10-20分。
华北电力比你们就强一点点么?我还觉得姚明就比我高一点点呢!你这种人懒得和你扯皮,夜郎自大罢了。楼主要的是合适的学校和专业的客观参考,而不是对自己学校的 狂热吹嘘。免回,勿扰,谢谢!
我本身是东大的,其实我是什么学校的并不重要,我在哪上学和楼主的问题没有联系,之前不说我是觉得没必要说。最起码我不会因为在哪个学校上学就吹嘘那个学校宇宙无敌。再说东大人没有你这么自不量力的,没说牛津剑桥加一块没有东北电力好还算你没脑残到极点。
下面是东北电力09级“研究生”就业表,就业水平到底是不是某狂想型脑残说的那样宇宙无敌楼主自己看吧,本科就业水平应该会比研究生的小一号。
1 廖晋 男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行
2 黄春凤 女 计算机应用技术 北京德威特电力系统自动化有限公司
3 闫崇松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天津市电力公司
4 高学伟 男 热能工程 沈阳工程学院
5 任素龙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河北省电力研究院
6 李广波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大连秦能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7 于会勇 男 应用化学 青海省电力公司
8 程浩明 男 热能工程 华电新乡发电有限公司
9 张川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10 张文兵 男 热能工程 大唐保定热电厂
11 王蔚然 男 热能工程 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
12 高春兰 女 应用化学 海南电网公司
13 宋方亮 男 结构工程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14 贾小刚 男 结构工程 广州南方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5 靳继勇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青海省电力公司
16 张明玉 男 热能工程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胜利能源分公司
17 刘利则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北京市电力公司
18 马成廉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东北电力大学
19 宋巍 男 结构工程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20 王伟 男 结构工程 湖州电力局
21 兰文博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江苏省电力公司无锡供电公司
22 张迎新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23 黄甲丁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青海省电力公司
24 程晓云 女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辽宁天美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25 陈博文 男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
26 白洋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新疆电力设计院
27 于海龙 男 技术经济及管理 吉林省电力建设总公司
28 潘振波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东北电网有限公司沈阳超高压局
29 周丹 女 技术经济及管理 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30 单明 男 结构工程 南京供电局
31 于祥涛 男 结构工程 天津市电力公司
32 石礁 男 结构工程 舟山电力局
33 于德洋 男 计算机应用技术 国电电力大连开发区热电厂
34 刘秀 男 热能工程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35 姜连轶 男 热能工程 大唐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36 丁金嫚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铜陵供电公司
37 王刚 男 应用化学 山东鲁电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38 徐健 男 结构工程 舟山电力局
39 徐辑辉 男 热能工程 大连电业局
40 岳玥 女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41 张颖颖 女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
42 杨延波 男 结构工程 常熟市财政局
43 赵鑫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阳供电公司
44 徐宏雷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甘肃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45 孔辉 女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6 赵明宇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
47 王赫 女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青岛飞扬职业技术学院
48 王建华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
49 陈文福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天津市电力公司
50 董健 男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德阳电业局
51 李猛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超高压分公司
52 宋洋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天津市电力公司
53 朱振兴 男 热能工程 大唐长春第三热电厂
54 邹磊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55 刘县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嘉兴电力局
56 张海龙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温州电力局
57 王飞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大唐哈尔滨第一热电厂
58 辛雷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北京市电力公司
59 梁杨 女 计算机应用技术 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 潘永贺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衢州电力局
61 陈莉 女 计算机应用技术 天津市电力公司
62 赵宇宁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63 葛冰 女 计算机应用技术 吉林市北方人力资源公司
64 郑媛媛 女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北京吉鸿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65 牟瑞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东北电力设计院
66 朱毅 男 计算机应用技术 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
67 汪子翔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东北电网有限公司丰满培训中心
68 房国成 男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69 何宇峰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天津市电力公司
70 刘楠楠 女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71 牛远方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山东鲁电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72 尹鹏 男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天津市电力公司
73 田巍 女 技术经济及管理 青海省电力公司
74 孙铭泽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东北电网有限公司丰满培训中心
75 王圣镔 男 计算机应用技术 吉林市邮政局
76 信众 男 计算机应用技术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77 颜佳 男 计算机应用技术 通信分公司
78 王琰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大连电业局
79 张慧冬 男 热能工程 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
80 张杨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温州电力局
81 石榴花 女 思想政治教育 东北电力大学
82 孙玉新 女 热能工程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83 尹国慧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84 李儒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天津市电力公司
85 张立军 男 应用化学 河北省电力研究院
86 孙银锋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东北电力大学
87 王阳 男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桐庐县供电局
88 赵立业 男 工程热物理 东北电力设计院
89 黄金花 女 结构工程 舟山电力局
90 姜涛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广东电网公司韶关供电局
91 武增光 男 计算机应用技术 吉林省烟草公司四平公司
92 白俊峰 男 结构工程 东北电力大学
93 李春鹏 男 热能工程 华能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94 于建立 男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东北电力大学
95 谭平 男 热能工程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96 刘惠菊 女 应用化学 深圳市水苑水工业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97 黄加祺 女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广东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局
98 李海维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99 孔波 女 应用化学 吉林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100 邢钊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北京市电力公司
101 刘国兴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通化供电公司
102 高振峰 男 计算机应用技术 北京博电新力电力系统仪器有限公司
103 李翠霞 女 应用化学 吉林省伊莱克瑞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104 张学东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大连秦能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05 宋磊 男 应用化学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06 张博 女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山东鲁电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07 尹波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海南电网公司
108 马宁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东北电网有限公司沈阳超高压局
109 程志华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110 杨德友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东北电力大学
111 李萍 女 热能工程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营口电厂
112 李睿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辽宁科技学院
113 李盛楠 女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大连秦能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14 田志勇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太仓市供电公司
115 蒋再新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钦州供电局
116 于冬皓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湖南省电力公司超高压管理局
117 肖广明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牡丹江电业局
118 孟庆然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大庆电业局
119 张占安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120 李国庆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乌鲁木齐电业局
121 戚为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宁波市鄞州供电局
122 鲁忠燕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北京市电力公司
123 梁言贺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124 康玉芳 女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宣城供电公司
125 崔冰 男 热能工程 黄冈大别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126 居玉雷 男 热能工程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山西分公司
127 孙坚 男 技术经济及管理 扬州经济开发区新扬招商服务中心
128 杨劲松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安徽省电力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129 姚少伟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莆田电业局
130 郑书洧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北京市电力公司
131 寇震 男 热能工程 中南电力设计院
132 崔楠 男 技术经济及管理 新疆博达人才开发有限公司
133 周兴福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134 吴曰俭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135 孙守刚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蚌埠供电公司
136 岳伟先 男 流体机械及工程 滨州职业学院
137 刘辉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甘肃省电力设计院
138 孙楷淇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安徽省电力公司阜阳供电公司
139 张淑娟 女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山东鲁电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40 裴宁波 男 结构工程 中共烟台市委组织部
141 张玉 男 热能工程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日照电厂
142 窦金良 男 技术经济及管理 山东鲁电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43 刘宁宁 男 热能工程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144 张南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河南华电渠东热电项目筹建处
145 魏治成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蚌埠供电公司
146 李波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山东鲁电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47 李喆 男 计算机应用技术 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8 林剑锋 男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149 徐希玉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十里泉发电厂
150 李秋鹏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绍兴电力局
151 朱励 男 热能工程 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
152 张华莉 女 工程热物理 大唐安阳发电厂
153 李延臣 男 热能工程 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长春热电厂
154 孟祥伟 男 热能工程 大连秦能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55 李楠 男 热能工程 华能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156 郭贝贝 男 热能工程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157 王森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国网运行有限公司三门峡超高压管理处
158 潘天晟 男 热能工程 华电漯河发电有限公司
159 杨雷 男 技术经济及管理 中南电力设计院
160 杨杰 男 结构工程 金华电业局
161 彭涛 男 热能工程 长春迪瑞实业有限公司
162 聂玉火 男 热能工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163 张霞 女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164 廖海亮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广西电网公司百色供电局
165 唐志琼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绍兴电力局
166 熊谦敏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芜湖电力设计院
167 李峰 男 热能工程 陕西易通人力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68 郭伟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69 王洪涛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70 邢鹏 男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中国农业银行新疆生产兵团分行
171 吕盼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新疆电力设计院
172 郭登科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新疆电力公司昌吉电业局
173 赵晓光 男 热能工程 河北省电力研究院
174 张广才 男 热能工程 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75 武文瑞 女 热能工程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76 巩志贵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绍兴电力局
177 王贵荣 男 热能工程 内蒙古京泰发电有限公司
178 王孝宇 女 应用化学 三门核电有限公司
179 郑国宽 男 热能工程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胜利能源分公司
180 武新宇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滁州供电公司
181 沈佳星 女 计算机应用技术 天津市电力公司
182 赵珣 男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83 李晓丽 女 思想政治教育 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184 李华帅 男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185 张世明 男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
186 李玉 女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行
187 陈若兴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吉林供电公司
188 宋莉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天津市电力公司
189 程海艳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钦州供电局
190 梁栋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吉林供电公司
191 刘春玲 女 结构工程 天津市电力公司
192 刘越 女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烟台亚新利自动控制有限公司
193 邵春雨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云南省电力设计院
194 林木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195 张有佳 男 结构工程 东北电力大学
196 梁福波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
197 周红晶 女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青海省电力公司
198 张国光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湖南省电力公司超高压管理局
199 潘翔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台州电业局
200 高虹 女 计算机应用技术 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
201 李建军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庆供电公司
202 陈韬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安徽省电力公司阜阳供电公司
203 周利萍 女 技术经济及管理 福建电力技术学院
204 杜长军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北京市电力公司
205 何光远 男 结构工程 佛山南海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206 胡智慧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绍兴电力局
207 王海燕 女 计算机应用技术 江西蓝天学院
208 温永亮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黄山供电公司
209 王乐天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山东鲁电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10 高树蕾 女 技术经济及管理 山东鲁电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11 钟金山 男 热能工程 内蒙古科技大学
212 王军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烟台亚新利自动控制有限公司
213 张艳 女 应用化学 临沂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214 曹静 女 应用化学 山东华孚石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15 武玉杰 女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武汉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
216 闫文波 男 技术经济及管理 山东诚信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217 蒋桂强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218 刘士祥 男 热能工程 祥光铜业有限公司
219 杨明芳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安徽省电力公司阜阳供电公司
220 成连杰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
221 王伟广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
222 黄春玲 女 结构工程 佛山市顺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223 穆胜伟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华电新乡发电有限公司
224 朱瑞杰 男 计算机应用技术 山东鲁电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25 王海亭 男 热能工程 大唐七台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226 潘文明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安徽省电力公司宿州供电公司
227 李旭 女 结构工程 三峡大学
228 杨巍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台州电业局
229 郑传杰 男 结构工程 山东鲁电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30 范富旺 男 技术经济及管理 畅利事(大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31 王靖 女 技术经济及管理 中电投新疆能源有限公司
232 胡德建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福建永福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233 姚天亮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34 郑新鹏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广西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235 柴忠良 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三门峡华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236 徐华伟 男 应用化学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
237 文凡 男 结构工程 韶关市擎能设计有限公司
238 王磊 男 技术经济及管理 浙江西子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239 刘向阳 男 结构工程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
240 李香平 女 技术经济及管理 新疆电力公司昌吉电业局
241 欧小高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242 钟利梅 女 计算机应用技术 天津市绿世界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43 杨宗权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安徽省电力公司阜阳供电公司
244 史民科 男 热能工程 内蒙古京泰发电有限公司
245 党国营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彬长煤电水一体化项目筹建处
246 李小华 男 应用化学 山东鲁电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47 杨海滔 男 应用化学 西北电力设计院
248 张学礼 男 结构工程 北京市电力公司
249 雍青青 女 热能工程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研究生专业
一.概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其培养方式为硕士、博士、提前攻博等等。2002年获准国家立项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2003年获准建立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实行学分制,2005年招生规模为30人。博士研究生学制2年,实行学分制,2005年招生规模为12人。
近年来,本学科先后获得211工程和国家重点学科经费资助,软硬件设施得到了根本改善,在主要研究方向已形成人才高地。
二.学科研究方向介绍
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智能与知识工程,包括问题求解商空间理论及其应用、基于商空间理论的粒度计算理论及其应用、构造性机器学习理论及其应用、优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新的层次机器学习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复杂系统的优化技术和方法等等,获得了一批原创性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
三.专业课程设置
1.学位课
英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组合数学、算法设计分析、高级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科学数学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及应用、人工智能高级教程、高级数据库技术等等
2.非学位课
并行计算、智能计算、计算机视觉、知识发现、专家系统及其开发环境、优化理论及方法、构造性学习理论与方法和数据仓库及数据采集等等
四、学科导师队伍
张铃:男,1937年5月生,福建福清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同年分配至安徽工作,先后在安徽四所大学任教。1993年调至安徽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任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至今。1986年4月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正教授,198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待遇,先后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和中科院智能所等单位聘为客座教授。获得荣誉称号:改革开放以来,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八次;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等省级以上学术奖励十次;1978年获安徽省首届科技大会成果奖;1984年获第六届ICL欧洲人工智能奖;1987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2年专著《问题求解理论及应用》获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特等奖;1992年专著《新一代计算技术前沿的研究》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3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9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一等奖;1999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商空间粒度计算理论(这是目前国际上三大粒度计算理论之一)、智能计算、机器学习理论和方法等。
程家兴:男,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博士,教授,现任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安徽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澳大利亚南澳大学SCG研究所研究员。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澳特别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建立国际合作关系。研究方向:智能计算,算法分析与设计,最优化方法。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3等奖,安徽省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2等奖.。目前,指导博士生5名,硕士生9名。主讲课程有具体数学,智能计算,优化理论与方法,组合数学以及本科生离散数学教学课程等。
张燕平:女,1962.2出生,安徽巢湖人;1981年毕业于上海电力学院热工自动化专业; 1989年作为合肥工业大学微机应用研究所研究生获工学硕士;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职读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安徽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6月任安徽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2003年担任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4年11月任教授。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2004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在《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家重点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篇。
汪继文:男,1958年9月生,安徽宿松人。1982年1月本科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硕士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1.12 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2004.8出站,获博士后证书。1982.1-1986.9在安庆师范学院数学系任教。1989年7月硕士毕业后留校到安徽大学计算机学院(原为计算机系)任教到至今。2001年6月担任硕士生导师,2002年9月受聘为教授。2002.12入选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三次获教学优秀奖,一次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先后参加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两项省教委项目。目前参加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一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28篇,SCI收录论文4篇。 1. 智能软件
学科带头人李龙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为软件体系结构、不精确知识表示和智能Agent技术,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主持开发的主要系统有:农业气象决策支持系统、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探讨知识的继承机制和抽象原理,使智能软件系统的数据库、模型库和方法库融为一体,引进了知识的层次结构,增强系统的可用性和维护效率。完成国家“863”项目“基于气象分析的指导农作物种植管理软构件”,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智能软件体系结构和组件技术的研究”,深入研究模糊商结构理论,将粒度计算理论用于建造软件体系结构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商空间的智能软件体系结构构造模型,研究成果在农业气象、河流污染、公路管理、煤矿救护等GIS系统中有广泛应用。
不精确知识表示的研究:深入研究不精确知识表示的特点,提出一种适合领域特征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框架和数据约简、知识发现方案,促进知识库系统开发技术水平的发展。研制适合模糊粗糙集信息处理的新的智能软件体系结构,不仅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而且在农业气象分析应用中取得其它方法和系统无法替代的明显效果,结合农业气象信息,分析模糊粗糙集的特性和优点,研制适合知识处理的构件模型,用于建造减灾防灾、农作物管理等实际决策支持系统,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智能Agent技术的研究:Agent体系结构是智能Agent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智能Agent是由哪些模块组成,这些模块之间如何交换信息,以及如何将这些模块用软件或硬件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结合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和机器人世界杯足球锦标赛RoboCup(Robot World Cup),面向大中型企业的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挖掘和建造基于Agent技术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为安徽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2. 数据库与Web技术
学科带头人郑诚博士、副教授。2002年12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并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新一代Web技术等。2005年9月起在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在职)。安徽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高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近几年内作为主要骨干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4项。主持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二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数据库与Web技术方向:研究数据库与数据仓库及其应用技术、基于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多粒度数据挖掘技术,将它们应用于税务、网络安全等领域;研究语义Web技术,在Web中引入有关智能技术,让计算机能理解Web上的信息。
3. 并行计算
学科带头人刘锋,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并行计算、网格计算,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教育部科研项目、安徽省自然基金项目和安徽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项目多项。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著:
1. 基于改进型遗传算法的门阵列模式布局 (EI)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2,no.3
2. 求复函数方程根的遗传算法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37卷,第24期
3. PVM环境下求复函数方程根的并行遗传算法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3,no.7
4. ORACLE数据库的MIT在营业帐务系统中的应用 电信技术 2001.9
5. 电子出版物与纸质出版物异同论 情报科学 2001.7
6. 基于遗传算法的方程求根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EI)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4年第3期
7. Internet QoS控制机制综述 计算机科学 2002.3.
8. 基于分布理论和遗传算法的多项式求根算法 微机发展 2001年第6期
9. 基于Agent网格计算性能的实时调节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年第39期
10. 并行遗传算法求复函数方程根的设计和实现 (EI)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6期
4. 中间件技术
学科带头人邹海,博士,高工。2001年3月至2003年7月在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信息与电子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近年来主要专注于模糊与随机环境下的粗糙集理论与知识获取、中间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948项目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10多项横向合作项目,目前在研省青年教师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发表论文10余篇。近年来承担了包括东北晚中生代资源预测专家系统、坝工建筑物实时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基于网络通讯的远程分布式遥测系统、基于数据挖掘的防汛抗旱调度指挥系统、B/S/S架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内的多个应用系统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并得以成功应用。
模糊与随机环境下的粗糙集理论与知识获取研究:针对信息识别中大量存在的不完备信息和随机环境这一的特点,结合智能信息处理领域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粗糙集(Rough Set)理论,深入研究在复杂系统中不完备信息及其随机环境下知识的表示、知识的约简、知识的学习、归纳和推理等。
中间件技术的研究:中间件技术作为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基础软件,近几年来逐渐成为构建网络分布式应用系统的重要支撑工具。它能够解决网络分布计算环境中多种异构数据资源互联共享问题,实现多种应用软件的协同工作。研究方向涉及分布式高性能高可靠企业级基础软件平台架构与机制、应用集成架构与技术、J2EE应用服务器、、工作流技术、移动中间件技术、反射中间件技术、嵌入式中间件技术、网络即插即用中间技术件、普适计算中间件技术、网格计算中间件技术、CORBA高级技术等。目前,中间件已与操作系统、数据库、前端应用软件一起,跻身于软件业发展的重点之列,并成为分布式应用的关键性软件。它可广泛适用于政府部门、银行、证券、电力、电信、交通与军事等关键性的网络分布应用。 一、研究生始招时间及在校研究生规模
始招时间:2002年
在校研究生规模:约60人
二、导师梯队介绍
1.计算机视觉及应用方向
韦穗:安徽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科学委员会信息学部委员,1983年4月至1985年9月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及弗吉尼亚多理学院作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图像图形学、模式识别、数学形态学和全息成像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863项目。其中大容量快速图像分析系统(负责人)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荣获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先进工作者称号及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国家863计划先进工作者称号。863项目“基于VR技术的装配帮助系统”(负责人)的研究, 2000年经863专家组组织验收,认为该项目的成果对于本领域的研究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SVD分解的射影重构算法研究”在图形学中的多视图几何、3D重构和基于图像的绘制、图像获取几何和降低计算复杂性,实现复杂景物的3D描述与显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持了2002年第二届国际图像图形学会年会,编辑了两本会议论文集,其中大部分论文都被EI收录,翻译出版《计算机视觉中的多视图几何》(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和原著作者Richard Hartley和Sman的授权)。
梁栋:博士、教授(博导),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1985年和1990年在安徽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2年获安徽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晋升为安徽大学讲师,1996年晋升为安徽大学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安徽大学教授。1995年被评为安徽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2年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和参加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科研项目20多项,先后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新型实用专利1项、安徽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视觉、图象信息处理。
2.图像处理与识别方向
罗斌:博士、教授(博导),英国约克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首批“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安徽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IEEE学会会员,IEEE计算机学会会员,英国BMVA会员。研究领域为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邻接图谱理论的图像聚类方法研究》,以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安徽省人才开发基金和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与国外同行专家保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参加英国EPSRC项目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应用现代图的分解理论对图像的结构化描述、图匹配理论和图的聚类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EM算法和矩阵的SVD分解理论得到不同大小及包含结构噪声图的匹配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图匹配的图像配准算法;将图的谱分解理论应用于图像的识别和聚类,提出图谱结构特征提取方法,以及利用谱特征进行图的识别与聚类,并应用于图像库的检索。研究成果曾获亚洲计算机视觉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和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论文被SCI、EI、ISTP等索引40多次,论文代表作曾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Pattern Recognition》、《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Image Vision Computing》等学术期刊。
3.智能信息处理方向
吴小培:博士、教授(博导)。2002年1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信号处理。2003年10月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在职), 2004年4月-9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安徽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研究领域:盲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和语音、图像处理和识别。近年内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盲源分离、独立分量分析和脑电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相关论文多次被同行引用。
柴晓冬:教授,博士。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目前在中国科技大学电子技术与科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在职),研究内容为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信息安全。参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主持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4.多维信号处理方向
陶亮:博士、教授(博导),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2003年于中国科技大学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考取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资格,次年被派往加拿大温莎大学访问研修一年。1999年被选为安徽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并获项目资助,2002年入选安徽省高校首批学科拔尖人才。自1988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以来,一直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曾给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或主讲过多门专业课程,获得过校教学成果奖和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是本校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生导师(该学位授予点开点导师之一),同时也是本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参加或主持过多项科学研究,近期主持了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的研究各一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多维信号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电子学报》、《Chinese Optics Letters》等核心学术期刊以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多篇,获得过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目前(2005年4月)已有2篇论文被SCI收录,22篇论文被EI收录,10篇论文被ISTP收录,多篇论文被他人引用;有专著1部(《实值Gabor变换理论及应用》);是《电路与系统学报》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图形学学报》审稿人以及IEEE国际电路与系统专业学术年会审稿人(被邀请担任过审稿委员会委员、专题分会主持)。
三、主要学术成果
1.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本矩阵的鲁棒性计算及应用”支持下,应用视觉理论、投影几何、代数几何、矩阵分析和现代数学最优化理论,完成了基本矩阵的鲁棒性算法研究,并给出了在3维计算机视觉中相关问题的鲁棒性算法。
2.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SVD分解的射影重构算法研究”支持下,对基于SVD分解的射影重构算法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并通过模拟数据和真实图像两方面的实验,获得图像中匹配点噪声效应的定量理解和算法性能的定性理解。
3.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照片的场景重现”支持下,对基于序列图像的全景漫游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图像插补问题、图像整合问题及全景图生成问题。
4.在国家“863”计划项目“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装配帮助系统”支持下,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建立一个Windows环境下的多模综合实验平台;2)实现一个基于视点的物体识别、定位的帮助装配系统的虚拟现实系统;3)对摄像机自标定、基于视点的插补、3D重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经国家“863”专家组鉴定:对本领域的研究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
5.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下对计算机产生体视全息图进行了研究。全息技术能提供所有视点、距离上的3D(深度)感知,它是目前最理想的3D显示。当今来自计算机、卫星、先进医学成像设备、战场环境的精确模拟以及地质勘探等各个领域的数据与日俱增,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将这些数据变换成人们更易理解的形式,即真3D显示的形式。它无须借助眼镜、头盔等辅助设备,并用计算机生成3D显示的编码,由光电器件生成空间显示。
6.先后完成“基于图像的交通肇事现场测距系统”、“基于图像序列的交互式全景漫游生成系统”、“合肥风光交互式全景漫游系统”、“基于图像的犯罪现场重现系统”、“芜湖长江大桥和合肥中心油库交互演示系统”、“宜昌交互式招商引资展示系统”等开发和研制,并应用于交通事故处理、公安刑侦、城市规划、旅游宣传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基于图像的交通肇事现场测距系统”和“合肥风光交互式全景漫游系统”经合肥市科技局组织专家鉴定:核心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填补国内空白。
7.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的支持下,初步验证了用独立分量描述思维脑电特征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基于思维脑电独立分量特征的脑机接口技术研究新设想。该研究思路和阶段性成果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肯定;研究了小波变换和独立分量分析进行结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和ICA的时频空三域分析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多导脑电信号ICA分析中存在的过完备问题和非平稳问题;研究了在线ICA算法及其实现技术,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在线Infomax算法,并用于实测脑电数据的在线消澡问题,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该项成果是对Infomax 盲源分离算法的扩展和补充。
8.在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研究提出了实值离散Gabor变换(RDGT)理论与快速算法,提出了基于RDGT的瞬变信号表示算法、基于过抽样RDGT的核磁共振FID信号增强算法,以及基于RDGT的线性时变系统表示与逼近方法;研究了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方法与系统。研究成果以40多篇论文中英文形式发表在《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电子学报》等重要的核心学术期刊和若干国际学术会议上,并且已有20多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
四、学科研究方向介绍
1.计算机视觉及应用方向
将多视图几何与矩阵分析、谐波分析和现代数学最优化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基于图像的3D成像几何与物理中的算法和应用,包括基本矩阵的鲁棒计算及应用、基于照片的场景重现和SVD重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装配帮助系统、计算机产生体视全息图的研究及其在交通事故处理、公安刑侦、城市规划、旅游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图像处理与识别方向
将现代图的分解理论、现代统计学理论和模式识别理论应用于数字图像的分析与识别,对图像的结构化描述、图像特征的提取、图像的配准、结构模式识别中的图匹配理论和图的聚类方法进行研究,并将图匹配理论和图聚类方法应用于图像库的检索和索引。
3.智能信息处理方向
研究小波分析理论及其在脑电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基于时-频-空三域分析方法的思维脑电特征提取与识别、思维脑电的独立分量分析及其在脑机接口中的应用、在线盲源分离算法及其DSP实现。
4.多维信号处理方向
研究多维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并应用于生物信息、语音、图像信号的处理和识别。如一维和二维实值离散Gabor变换理论、快速算法及应用的研究;复杂背景下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中人眼自动定位算法;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方法与系统实现;支持向量机快速学习算法及应用;语音消澡和识别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