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图立上智大学合肥史建文
1、文言文翻译《明史.卷三》?
洪武十五年春季正月辛巳,在谨身殿宴请众大臣,开始使用九奏乐。景川侯曹震、定远侯王弼攻下威楚路。壬午,元朝的曲靖宣慰司及中庆、澄江、武定等各路都已归降,云南平定了。己丑,对犯有大辟的罪犯予以减刑。乙未,在南郊祭祀天地。庚戌,命令全国来京朝觐的地方官每人推举一名自己熟悉的人。二月壬子。黄河河南段决口,命令驸马都尉李祺前去赈济。甲寅,把云南平定的消息诏告天下。闰二月癸卯,蓝玉、沐英攻克大理,又分兵攻打鹤庆、丽江、金齿,统统拿下。三月庚午,黄河朝邑段决口。
夏季四月甲申,把原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儿密和威顺王的儿子伯伯等人的家属迁徙到耽罗。丙戌,诏令全国各地都要祭祀孔子。壬辰,免除京畿地区、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的税粮。五月乙丑,太学建成,摆祭品祭奠先师孔子。丙子,广平府的吏员王允道奏请开放磁州铁矿的开采和冶炼。太祖说:“我听说,一国之主要让天下没有被遗忘的贤才,没有听说过不许有遗留的利益。现在军器并不缺乏,而且百姓的职业已经确定,开矿对国家没有益处,还严重扰乱百姓”,对王允道处以杖刑,并流放到岭南。丁丑,派遣行人到各地访求通晓经书、行为端正的人。
秋季七月乙卯,黄河在荥泽、阳武处决口。辛酉,撤销了四辅官。乙亥,傅友德、沐英攻打乌撒蛮,把他们打得大败。八月丁丑,恢复实行科举考试,三年举行一次,立为固定的制度。丙戌,皇后驾崩。己丑,延安侯唐胜宗、长兴侯耿炳文在陕西屯田。丁酉,提拔秀才曾泰为户部尚书。辛丑,下令把徵召来的秀才分为六科加以试用。九月己酉,吏部把访求来的郑韬等三千七百余通晓经书、行为端正的人引荐给皇帝,太祖命他们举荐各自所了解的贤才,再派遣使者去征召他们。赐钱钞给郑韬等人,不久分别授予他们布政使、参政等官职。庚午,把孝慈马皇后下葬在孝陵。
冬季十月丙子,设置都察院。丙申,省察在押的罪犯。甲辰,徐达回京。是月,广东的许多叛乱都平定了,诏令赵庸率军返回。十一月戊午,设置殿阁大学士,由邵质、吴伯宗、宋讷、吴沉等充任。
十二月辛卯,赈济北平受灾的屯田旗军。乙亥,命永城侯薛显治理山西军务。
这一年,爪哇、琉球、乌斯藏、占城前来进贡。
洪武十六年春季正月乙卯,在南郊祭祀天地。戊午,徐达镇守北平。二月丙申,开始让全国的学校每年选择士子到京师。三月甲辰,召回征伐南方的大军,沐英留下来镇守云南。丙寅,免除了凤阳、临淮二县百姓的徭赋,世世代代都不需要交纳。
夏季五月庚申,免除京师直辖各府的田租。六月辛卯,免除了京师直辖的十二州县养马户一年的田租,滁州免征二年。
秋季七月,分别派遣御史到各地省察囚犯的实际情况。八月壬申初一,发生了日食九月癸亥,命申国公邓镇为征南将军,征讨龙泉山上的叛乱,平定了他们。
冬季十月丁丑,征召徐达等人返回京师。十二月甲午,刑部尚书开济犯罪被处死。
这一年,琉球、占城、西番、打箭炉、暹罗、须文达那前来进贡。
洪武十七年春季正月丁未,在南郊祭祀天地。戊申,命徐达镇守北平。壬戌,汤和到沿海各处城堡巡视防备倭寇的情况。三月戊戌初一,颁布科举选官考试的具体方式。曹国公李文忠去世。甲子,大赦天下。
夏季四月壬午,奖赏平定云南的功臣,加封傅友德为颍国公,陈桓等四人封为侯,重赏从征的将士。庚寅,掩埋阵亡将士的遗骸。扩建了国子监的校舍。五月丙寅,凉州指挥宋晟在亦集乃征讨西番,打败了他们。
秋季七月戊戌,严禁宦官干预外朝的事务,命令官员不要通过宦官机构呈递公文。癸丑,诏令凡官员接父母到任职地赡养的,由官府提供车船。丁巳,免征京畿地区当年田租的一半。庚申,省察罪犯的状况。壬戌,有盱贻人进献天书,把他杀了。八月丙寅,黄河在开封段决口。壬申,杞县处黄河决口,遣派官员前去堵塞。己丑,蠲免河南等省的历史积欠的赋税。
冬季十月丙子,河南、北平发洪水,分别派遣驸马都尉李祺等人前去赈灾。闰十月癸丑,诏令:由刑部、都察院对全国的罪犯详加审议,经大理寺覆核后再行奏报,由皇帝裁决。本月,征召徐达回京。十二月壬子,蠲免云南历年积欠的赋税。
这一年,琉球、暹罗、安南、占城前来进贡。
洪武十八年春季正月辛未,在南郊祭祀天地。癸酉,把朝觐的地方官分为五等来考核他们的政绩,分别予以升降。二月甲辰,因为连续多日阴雨、打雷下冰雹,诏令大臣和百姓民尽情谈论政务得失。己未,魏国公徐达去世。三月壬戌,分别赐予丁显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不等。诏令,凡有京官或外官的父母有在官员任职地去世的,由官府予以车船,令他们回故里安葬,将它确立为法令。乙亥,免征京畿地区当年的田租,命全国各府州县掩埋露暴在野外的尸骨。丙子,开始选拔进士为翰林院、承敕监、六科庶吉士。己丑,户部侍郎郭桓因为犯盗窃官粮的罪行被处死。
夏季四月丁酉,吏部尚书因余熂犯罪被处死。丙辰,思州的蛮人叛乱,任命汤和为
2、明代历史上三教皆通的姚广孝为何会被世人称为“黑袍妖僧”?
大家好,弹指千年为您解答!将一个无发、无妻、无财、真正参悟透三教法理,随心所欲的智者,称之为妖僧笔者认为是不妥当的。
姚广孝,一位披着袈裟的政治家,谋略家。元统三年,姚广孝出生于长洲相城一个郎中的家里,因父亲是虔诚的佛教徒,从小姚广孝就送到寺庙里剃度出家。姚广孝常年云游四方广交名士,同时精通佛道儒诸家之学,48岁那年经过好友举荐,他见到了20多岁的燕王朱棣,而后成为朱棣荣登九五的最大功臣。
世人之所以将他称之为妖僧,我想根本的原因在于世人看不透他。大多数人总是对自己未知的人和事物,充满恐惧和排斥。也许恰恰是因为这样的看不透和排斥使的姚广孝活出了最真实的自己。且看笔者慢慢道来:
一、行医世家,却无心医学
姚广孝出身于医学世家,但是他从小只对谋略、儒家、兵家战事感兴趣。传闻姚广孝十四岁时,对佛学产生了兴趣,此后阅读了大量佛学典籍。十七岁时,姚广孝在杭州妙智寺剃度出家,法号道衍。二十岁时,他为了求知,开始云游四海。同年姚广孝拜入道士席应真门下,学习《易经》。
二、遁入空门,却心系天下
姚广孝经过多年学习和沉淀,才学早已凌驾于大多数文人之上,他空有出世之心,却无出世之际。在当时乱世已经被朱元璋以强硬的手腕稳固,想要建功立业难于登天。姚广孝也时常懊恼自己错过了辅佐朱元璋的最佳时机,一身的理想抱负无处发挥。
三、不佐君王,却追随藩王
1382年,借着为病死的马皇诵经祈福之际,姚广孝被人举荐,随侍燕王朱棣。刚见面姚广孝就说朱棣头上有一顶帽子,两人志趣相投,相谈甚欢。此后姚广孝随朱棣北上,住持庆寿寺。1398年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即位实行削藩,姚广孝劝朱棣举兵,朱棣迟疑未决,问道:“民心向彼,奈何?” 姚广孝却说:“臣知天道,何论民心。”建文元年七月,燕王举兵,史称“靖难之役”而后南京告破,建文帝出逃,朱棣登帝位。
四、心有牵挂,却不愿还俗
朱棣当上皇帝,论功行赏,姚广孝首功,但他拒绝了所有的赏赐。他当官不还俗还住在寺庙,把他的精力投入到编撰《永乐大典》中,直到染病。姚广孝造反,只是为了造反,实现一生抱负,并不求高官厚禄和声名。姚广孝的这种做法是真正的大学问,朱棣作为朱元璋的儿子,姚广孝心中比谁都清楚怎么做才能够保全自身,也只有像姚广孝这样的人在权力与富贵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急流勇退。
姚广孝其实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或许他不符合世人的眼光,在成功帮助一个王爷“谋逆”成功之后,意志坚定的人却被自己亲人的几句话语软化了心智,以忏悔的姿态走完他的余生。其实他的一生是成功的,朱棣确实给明朝带来一个盛世,姚广孝也用自己的力量让这个盛世延续了两代皇帝。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结束语:笔者认为他是厚黑学的集大成者,不为荣华富贵,只为自己的理想抱负。最后引《馋嘴肥猫咏姚广孝》祭奠之!
3、方姓的历史名人
1、方大洪
郑成功部将,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为洪门“前五祖(少林五祖)”之一。五祖在全国分“天地会”、“三合会”、“袍哥"、“哥老会”、“小刀会”。
方大洪为“三合会”创始人。清朝初期,朝廷“火烧北少林”后,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方大洪、蔡德忠五人逃到福建借南少林掩护,秘密开“反清复明”展活动,称为少林五祖。.
2、方志敏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
3、方雷
是方氏的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的八世孙楡罔之长子。《书洪范》说:“雷于天地为长子”。《春秋合谶图》说:“轩辕氏主雷雨之神。”他是黄帝之后嫘祖的父亲,原居雷泽(今濮阳和山东菏泽一带)。
因“佐黄帝(伐蚩尤)有功,封方山”,叫方雷。他的后裔以山为姓曰方;另一部分以方雷的名字“雷”为姓曰雷;到南宋时,在江南的方殷符的第五子方廷英之长子方以平改为邝姓。这就叫“方、雷、邝三姓同源,皆来自方雷。”
4、方腊
方腊(约1076-1121)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首领,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一说原籍歙县(今安徽歙县)。
雇工出身(一说家有漆园)。方腊因不堪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
周边各地纷起响应,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东南震动。
起义军计划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宋徽宗命童贯为宣抚使率军十五万镇压,起义军战斗失利。宣和三年(1121年)夏,方腊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后被叛徒告密,受伤被俘,同年秋被杀。
5、方浚颐
方浚颐 (1815-1888),字饮苕,号子箴,又号梦园,安徽定远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取进士。同治八年(1869年)授两淮盐运使。曾国藩督两江时,学士袁保恒主张增加盐价,方浚颐坚决反对。
历任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道御史,两广盐运使兼署广东布政使、四川按察史等职。后退出政界,到扬州开设淮南书局。广揽四方贤士,校刊群籍,重修平山堂。著有《二知轩诗文集》、《忍斋诗文集》、《古香凹词》等著作,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