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图像处理
1、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专业设置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为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开办的新型专业,覆盖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3C技术)和电子、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等多个领域。合肥工业大学是全国首批获准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三十所高校之一,该专业已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重点培养能够运用嵌入式智能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进行信息感知、无线传输、数据存储和处理及应用等方面知识能力的系统工程型和创新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传感器及自动检测技术、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应用、无线通信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3S技术等。
本专业毕业生将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计算机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可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控制等领域的科学研究,银行、通信、邮电、IT企业、政府机关、军事国防等行业或部门的嵌入式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等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一门关键学科,并已渗透到管理和通信等各个学科领域、生产制造和银行邮电等各行各业、政府机关和高校院所等各个部门,为科学研究、生产与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校计算机专业是学校特色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学科和科研条件,长期的办学积淀形成了本专业软、硬件并重,面向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培养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方面的工程应用型及应用研究型和创新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办学特色。
本专业是学校特色专业,现设有四个方向,即软件工程方向、分布式控制与嵌入式系统方向、动漫方向和网络工程方向。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数字媒体技术等。本专业与金山软件公司和工大高科公司(年产值近2亿)等企事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累计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32项,各类横向项目7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在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出版专著6部,全国性统编教材9部,其它各类教材45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及安徽省级科研项目多项。
现有教师8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名,教授14名,副教授28名,具有博士学位12人,博士后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8%以上。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将计算机应用于控制、管理、通信、辅助设计与制造、信息处理等领域的能力。本专业学生长期以来在各种各样的国际国内科技创新等能力竞赛,如全球ICPC程序设计大赛、全国智能车控制竞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可从事计算机等领域的科学研究,银行、通信、邮电、IT企业、政府机关、军事国防等行业或部门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始于1958年建立的无线电技术专业,是合肥工业大学的特色专业,覆盖电子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培养掌握电子电路、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计算机技术,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应用、计算机应用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现有教师32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5人,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人。博士生导师4人。
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系列课程、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电子测量技术、电视原理等。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专业分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微波传输与射频识别、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网络与通信等方向。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电子技术、网络与通信、雷达、广播与电视、电子仪器与仪表等行业中电子系统、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工作及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教学、科研等工作。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专业是当今社会的热门专业之一。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通信工程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在所设置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选题等教学环节上,注重加强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跟踪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实时调整课程体系,保证“基础课精深,专业课宽新”的目标。
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要求掌握在较宽范围内适应于信息产业的、系统的、较为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典型电子电路与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与计算方法;掌握信号的产生、传输和处理技术及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通信电路与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所必需的软、硬件知识;具有系统工程的初步知识和较强的科学实验、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科技发展的应变能力和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译、写作能力;具有初步的文献检索、情报信息方面的能力和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生产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从事于:1、 通信工程系统部件和设备的设计和制造;2、 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方面的研究和开发;3、 通信网络的开发、维护与应用;4、 计算机网络的开发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覆盖电子工程、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多个领域。
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微电子概论、集成电路设计、智能信息处理等。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和科学研究能力。
本专业分为智能信息处理、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设计、微波技术应用、嵌入式系统等方向。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电子信息产品、系统的开发,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的设计,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以及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教学、科研等工作。
信息安全
步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信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信息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重要资源,计算机网络则成为信息传输的重要载体。然而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日渐突出,如高科技犯罪、泄密、黑客入侵、病毒侵扰等。因此,国家已将信息安全列为今后十年优先发展的领域。本专业是由计算机、电子信息等领域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网络程序设计、密码学概论、信息论与编码、网络安全概论和计算机安全等。本专业与金山软件公司和合肥工业大学网络中心等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973前期项目子模块、广东省产学研究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厅转移计划项目、地方与企业合作项目等多项。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5人,硕导5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4人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毕业生可在银行、通信、邮电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及军事国防等部门从事计算机及相关信息领域的安全性分析、研究和设计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电路与系统
1.学科(专业)代码:080902 获得授权时间:1986年
2.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通信电路与系统、网络理论及应用、信号检测系统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完成国际合作、国家级、省部级及各类横向课题共43项总经费近10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学术梯队有正高职5人,副高职10人。
3.主要研究方向:
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通信电路与系统;信号检测系统;网络理论及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一级学科下设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和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3个二级学科。本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81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1987年被评为机械部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2008年被评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在分布式控制技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嵌入式系统与Soc、图形学与计算可视化、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系统开发理论和方法及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在分布式控制和高可靠性系统方向上处于国内一流发展水平。已累计承担包括国家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各类横向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0余项,分别于1996年和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授予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研究方向:分布式控制技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与环境;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嵌入式系统与Soc。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可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设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与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2个二级学科。本学科自198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1986年获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2001年被评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在数字图像分析与处理、信号检测与处理、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处理、智能信息处理、DSP技术及应用、数字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特色。完成国际合作、国家级、省部级及各类横向课题共95项总经费近4000万元。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16部。
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分析与处理;信号检测与处理;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处理;智能信息处理;DSP技术及应用。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通信、信息与电子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教学工作。
2、数字图像处理 目前有哪些研究机构在研究
计算机图形图像研究所
广东省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验室
还有这些高校,后边是发表的相关论文和专利数
华中科技大学(19)
浙江大学(17)
上海交通大学(15)
四川大学(15)
河海大学(12)
天津工业大学(12)
华北电力大学(12)
电子科技大学(11)
北京理工大学(11)
武汉理工大学(10)
昆明理工大学(9)
大连理工大学(9)
武汉大学(9)
清华大学(8)
山东大学(8)
合肥工业大学(8)
西北工业大学(8)
东北林业大学(8)
北京科技大学(8)
中南大学(8)
华南理工大学(7)
重庆大学(7)
长安大学(7)
长春理工大学(7)
吉林大学(7)
广东工业大学(7)
西南交通大学(6)
东南大学(6)
东华大学(6)
哈尔滨工业大学(6)
3、合肥工业大学地理信息专业怎么样?
其实大学就是一个自己学习的过程,大多数的专业你在高中只是听说过名字,并不知道是具体做什么的。更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只有你自己去体验了以后才知道。
而且工大大二允许部分人换专业,不过有一定的成绩要求(大一的成绩,不是高考成绩)。而且以后还有考研或者出国这条路更换专业。
所以别人的意见仅供参考,每个人都不会是你自己。
就目前专业的情况,肯定不是工大的热门专业。但是每个专业都有人才,既来之而安之吧,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车辆的非常好就业但是不好好学习的人也多。生物一类的就业差些但是读研(本校,外校)出国的比例更高。
好好把握吧,工大是个不错的学校,怎么发展还需要自己更努力。
4、二本想考合工大的研究生,我是通信工程专业,考的话是考合工大的信息与通信工程还是电子与通信工程呢
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专业
考试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01 数学一
④ 833 “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复试科目:
笔试:专业综合(含通信原理、模拟电子线路、微机原理)
面试:
英语口语、综合面试
专业综合 与 005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初试、复试业务课覆盖范围一致。
说明
初试四科为统考科目,其中英语、数学一和思想政治为公共课;另外一门是专业课。
复试科目不按方向选择考试科目,采取统一科目;复试分为口试【包括英语口语、综合面试】和笔试【专业综合】。
希望洛阳太奇的回答能够给您帮助,祝您成功
5、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导师信息
姓 名 高隽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10 最终学位 博士
毕业学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从事专业 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光电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 职 务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所属院系 电子信息工程系
所属科室 联合开放实验室 职 称 教 授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 0551-2901393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 合肥工业大学南区98信箱
邮 编 230009
简 历
1963年10月出生,安徽省淮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5.03~1996.10: 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网络与系统理论研究所进修及合作科研;
2000.8~2000.10:在加拿大里加纳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合作科研;
2001.07~2001.08 在美国圣地亚哥参加SPIE第46届年会;
2005.01~2005.02:在德国Heilbronn University合作科研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中科院“百人计划”;
安徽省学科优秀拔尖人才;
安徽省首批建设创新团队带头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安徽省第九届政协委员, 安徽省九三学社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常务委员。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编委、责任编辑,《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编委,《大学图书情报学刊》编委。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光电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
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url]http://images.hfut.e.cn[/url]
(1)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智能信息处理”和“图象处理与分析”研究方向;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研究方向;
教学工作
主讲本科生:《信号与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概论》;
主讲研究生:《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应用》、《智能信息处理》。
获奖情况
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和省自然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多项。1992年获“92"中国CT科技十大进展奖”,1994年获“亚洲CT科技十大进展奖”,1999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二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报告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0年获“安徽省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三等奖。
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
获科技成果2项,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科技奖励各1项。
主要论著
1、《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仿真实例》,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8。
2、《智能信息处理方法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6
3、《人工神经网络与自然计算研究进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10
4、发表论文100余篇
6、合肥工业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
工大的数学学院还是很负责的,工科数学也不错,教师配备的比较好,当然大学主要在自己的努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值分析、实变函数、信息论基础、
数学建模与实验、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编码理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B、操作系统、泛函分析、实变函数、运筹学、最优化理论。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从事于:
1、在高等学校从事数学、计算机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在科学研究部门从事计算数学、计算机软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3、在生产部门从事数学建模、科学计算、工程软件研制以及信息处理工作。
特色课程:计算机图形学、偏微分方程及其数值解、图形与图像处理
7、合肥工业大学的测绘工程学什么
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测绘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的理论,城市与工程建设的基本知识及其测量工程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摄影测量与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各类地图设计与编制的理论与技术。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地面测量、海洋测量、航空测量、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技术;
3.掌握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和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4.掌握使用各种信息源设计、编制各类地图的理论与方法;
5.具有从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陆地、海洋、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与地籍图的测绘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各种工程、大型建筑物的各阶段测绘及变形监测;资源(土地、矿产、海洋等)合理开发、利用及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6.了解现代大地测量、现代工业测量、空间测量、地球动力学、海洋测量等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7.熟悉各种测绘方针、政策和法规;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工程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测量平差、GPS、测绘学基础、遥感测量、CAD制图。
主干学科
测绘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矿山测量学、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控制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地图投影、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PS原理与应用、地图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学、数字化测图技术及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及专业和专业基础课集中实习等,一般安排40周。
主要专业实验
地形测量实习、大地(控制)测量实习、控制网平差计算实习、摄影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矿山测量实习、地籍测量实习、GPS定位及导航实习、遥感图像处理实习、地图编绘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8、有关数字图像处理的考研!急~~~
“数字图像处理”应该属于“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这个方向的考研的话就是选择“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考研专业课一般都会考“信号与系统”有的外加考“电路”或其他的课程,具体要看学校了,学校不同考的科目有差异。你是计算机专业考这个方向有一点点跨专业,不过跨的很小。这类好学校很多的,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排名看看,这是其中一份排名: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2 北京邮电大学 A+
3 电子科技大学 A+
4 清华大学 A+
5 东南大学 A+
6 北京交通大学 A+
7 北京理工大学 A
8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9 华中科技大学 A
10 上海交通大学 A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2 北京大学 A
13 西北工业大学 A
14 大连理工大学 A
1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6南京大学 A
17四川大学 A
18山东大学 A
19天津大学 A
20浙江大学 A
21西安交通大学 A
22武汉大学 A
23哈尔滨工程大学 A
24南京邮电大学 A
25上海大学 A
26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
B+等(41个):西南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吉林大学、深圳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上海海事大学、江南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长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东华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厦门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济南大学、西安邮电学院、中国民航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B等(40个):江苏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南大学、贵州大学、河海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大学、汕头大学、长安大学、新疆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福州大学、南昌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五邑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华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燕山大学、湘潭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烟台大学、重庆工学院、北京印刷学院、青岛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扬州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内蒙古大学
9、请问合肥工业大学有工程力学专业吗 本人09浙江考生 629分 请问进此专业可能性大吗
我是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大2的学生。
工程力学专业这个专业在土木学院有,高出本一线24应该没问题,土木在我们学校算比较好的系。
土木学院简介
一、学院概况
合肥工业大学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现隶属于教育部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的前身有: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是学校在1945年创办初期的三个专业之一;1953年更名为矿山建筑系;1961年定名为建筑工程系。1970年,原安徽水电学院并入我校,其水利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划归建筑工程系;1978年,水利类专业分出成立水利工程系;1988年5月水利工程系更名为土木工程系。1999年6月,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数学力学系的力学部分合并成立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07年12月更名为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现下设7个系:建筑工程系,工程力学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测量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系,建筑环境与技术系,市政工程系。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现涉及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和测绘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
设有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力学、测绘工程共6个本科专业。
现有工程力学、固体力学、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桥梁与隧道、岩土工程、水利水电、水工结构、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13个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是一级学科硕士点。有土木与建筑工程、水利工程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力学、结构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工程力学和结构工程两个省级重点学科。有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现有4门安徽省精品课程:材料力学,理论理学,工程测量,工程结构抗震。
2008年6月计,学院教职工人数153人;专职教师120人,其中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45人,讲师45人;有博士学位39人,硕士学位71人。
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2450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5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54人,在读工程硕士147人。近5年来本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
二、学院学科建设
1.工程结构力学分析:该学术研究方向在保持力学学科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重视力学在工程中应用的研究目标,研究范围涉及土木工程和机械工程,包括大型和复杂工程结构力学建模和数值模拟(包括汽车、水坝和桥梁),工程结构分析振动与故障诊断,工程结构的损伤、断裂、疲劳与可靠性分析,结构分析软件与CAE的设计与应用、力学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开发。计算力学的有限元和边界元法研究及工程应用。实验力学和工程结构变形、应力测量和安全性评估。状态空间法用于层状厚板壳、高层框架分析、多层弹性地基的静力与Biot固结分析、层状压电材料的分析等。
2.结构工程:该学术研究方向包括工程结构计算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建筑结构设计与抗震防灾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基础与地基工程设计及应用,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工程结构检验与加固。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大型网架整体结构的分析、设计、施工的研究。网架连接节点的强度、疲劳破坏和构造的研究。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结合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技术的研究,运用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对能力谱分析方法和推覆分析方法的改进研究。目前主要在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和简化实用计算方法,以及基于功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等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3.岩土工程:该学术研究方向包括基础工程与地下结构的分析、设计与数值模拟,岩土工程技术的应用以及特殊土的工程性质研究。
多种桩型桩性工作应用研究。通过实际的大型桥梁的桩基,大型工业厂房的桩基应用与工程检测等,为各类桩基应用探求可靠、经济之路。建筑基坑、公路护坡的工程的理论、计算、措施的研究。为岩土工程的新技术和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创出了一条新路。区域性特殊地质现象对基础工程的影响研究。对桥梁基础的稳定、地基的抗震影响、砂土液化判定、基础结构乃至桥梁的响应开展了应用性研究。
4.市政工程:该学术研究方向包括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技术应用及CAD辅助技术,城市道路、桥梁设计与工程建设管理,城市系统工程研究。
5.水资源与水工结构:该学术研究方向包括水资源与水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水能的利用与动能经济,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旱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经济分析,各种结构(泵、给排水系统、空调)中的水动力学问题研究,水资源优化及应用,水工结构的分析与设计、评估与防老化、工程建设管理与监理。
6.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主要研究明渠水力学、堰闸水力学、消能与防冲、河渠非恒定流、河流泥沙和河冰、环境模拟等领域的相关问题。当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是:多相流及环境流动,泵站水力学,给排水系统中的水流问题,给水管网优化,暖通空调中的水力学问题。
7.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该学术研究方向包括数字测绘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精密工程测量与现代误差理论、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应用等。研究领域主要包括:高层建筑物、桥梁、大坝等建(构)筑物变形监测自动化技术与数据处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大地控制测量和导航服务系统中的应用;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环境保护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等。
近3年来(2006~2008),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一项,省部科学基金2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达500万元。面向国家经济建设,承担工矿企业、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水利等行业的技术服务项目经费超过18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720余篇。
三.学院实验室建设
学院现有10个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力学中心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给水排水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实验室,工程结构数值模拟实验室,院计算中心。
实验室用房面积13000m2。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2230万元。现有美国MTS液压伺服加载系统(三个缸:2100t,±50t低频疲劳)。大型试验水池和多种水槽。高频疲劳试验机,振动台及高精度数据采集设备,光弹仪,动态电阻应变仪, 霍布金森压杆等设备。快速冻融试验机,德国LEICA S8AP0 立体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成套进口沥青原材料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设备。500t四拄试验机, 岩石单轴/三轴仪,便携式岩石剪切仪。大型结构分析正版软件MSC/Patran, Nastran, Marc;MIDAS;ADINA;PKPM结构软件;桥梁博士结构软件。瑞士Leica全球卫星定位RTK测量系统及TCA2003全自动电子全站仪、德国Zeiss数字水准仪、全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