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灏合肥工业大学
1、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第1卷的第5版前言
人类社会正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依托的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成果的研究与开发及其广泛应用是当今,也是未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使我国由制造大国过渡到制造强国的核心因素和关键。
发展装备制造业离不开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及设计。机械产品设计正由传统设计模式向现代设计模式转变,现代设计的特点是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着力应用智能化设计、数字化设计、网络化设计、绿色化设计及系统化设计的综合技术。机械设计手册的编辑与出版,充分地展现了现代设计的特点,是现代设计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本版手册在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设计的理念引领下,进行了较大篇幅的修改和补充,为我国现代机械产品自主创新设计提供了保障。例如,在手册中重点介绍了产品绿色设计、和谐设计与系统化设计,也介绍了产品的创新设计等内容,这有利于产品设计师们采用手册中介绍的内容和方法开展产品开发。
本版手册汇总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设计资料,以及在产品设计时必须采用技术标准,同时还介绍了设计中许多不可缺少的相关设计知识。因此,可以说手册是设计师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所必需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目前它已成为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利器”及其他设计器具无法取代的重要的设计工具,这不仅在现在,而且在将来也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本版手册系统地叙述了机械设计各专业的主要技术内容,归纳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机械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不少新内容是本手册编者们研究得到的,此外,还吸取了国外的若干先进科学技术,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前4版出版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好评,作为国家级重点科技图书和机械工程方面的最具权威的大型工具书,曾获得全国优秀图书二等奖、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畅销书奖,1994年曾在台湾建宏出版社出版发行,它在机械产品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各行业,尤其是机械行业各技术部门必备的工具书。
在本版手册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努力贯彻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的指导思想。广泛调研了厂矿企业、设计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多方面的使用情况和意见。对机械设计的基础内容、经典内容和传统内容,从取材、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设计方法与计算流程、设计实例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整合,同时,还全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机械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产品、新技术,特别是在产品的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机电一体化及机械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作了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和凝炼。相信本手册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她对提高我国机械产品的设计水平,推进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老产品的改造,以及产品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进而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本版手册分6卷52篇。第1卷:常用设计资料;第2卷:机械零部件设计(连接、紧固与传动);第3卷:机械零部件设计(轴系、支承与其他);第4卷:流体传动与控制;第5卷:机电一体化及控制技术;第6卷: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在撰写过程中,贯彻和采用最新技术标准和国际新标准,最大限度地充实和更新技术内容,凝炼和总结机械设计的最新成就和经验,尽力地吸取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努力反映当代机械设计的最新水平,更好地为现代机械设计服务;在取材和选材过程中,尽量压缩对基本原理的介绍,避免在手册中出现教科书的叙述方式,特别强调要采用手册化、表格化的设计流程。删除一些可要可不要的内容,以及应用面相对较窄和尚未用于实际的研究性内容。力求使各篇章内容构成有机的整体,既要考虑到各篇的系统性,又要照顾全书的统一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各类零部件设计计算中,要增加结构图和应用实例口在部件设计选用中,应适当提供可选用的产品的结构及其安装尺寸、主要技术参数等,给设计和选用创造方便的条件;所有计算方法和数据都要准确、可靠、无误,重要的要注明来源;对相近标准的数据和表格尽量予以合并、采用双栏排版、摘其所要等形式予以编写,以使该手册采用较少的篇幅而编入较多的内容。
手册的第5版是在前4版的基础上,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修订:
一、在贯彻落实推广标准化技术方面
手册全部内容贯彻和采用了2010年1月以前颁发的最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相关的国际新标准,最大限度地充实和更新标准化技术的内容。本次修订为历次修订中标准更新规模最大的一次,例如:机械工程材料部分更新的标准达162个,流体传动与控制部分更新的标准有150多个。更换的标准中有许多是机械行业的重要标准,如GB/T 786.1—2009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图形符号和回路,GB/T 10095.1~2—2008圆柱齿轮精度制,GB/Z 18620.1~4—2008圆柱齿轮检验实施规范等。
二、在新的设计计算方法方面
按照GB/T 3480.1~5—1997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GB/T 10300.1~3—2003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重新构建了实用、合理的齿轮设计体系。对圆柱齿轮和锥齿轮均按照初步确定尺寸的简化计算、简化疲劳强度校核计算和一般疲劳强度校核计算编排设计计算方法,以满足不同场合不同要求的齿轮设计需求。增加了齿轮齿廓修形和齿顶修缘的内容,给出了修形计算公式和确定修形量的方法。
在滚动螺旋传动中按最新的国家标准GB/T 17587.4~5—2008滚珠丝杠副轴向静刚度、轴向静载荷与动载荷,整理更新了滚珠丝杠传动选用和评估计算方法。
根据机构学的最新发展,考虑到近年来并联机器人和并联机床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特地另辟一章,编入并联机器人和并联机床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典型并联机器人和并联机床的类型和应用选型,这是在大型工具书中首次载入。增加了机构系统方案的构思与拟定并例举了典型实例,对机构设计与选用起到综合和运用的作用。
三、在新材料、新元器件、新产品等方面
在新材料方面,编入了新型工程材料——钛及钛合金,该种材料具有低密度、高熔点、高比强度、耐腐蚀性好、高低温特性好、生物相容性好、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海洋开发、化工、冶金、生物技术、汽车工程、食品、轻工等工业技术领域的装备制造中有重要用途。编入了有“21世纪绿色材料”之称的镁及镁合金,该种材料在轻量性、比强度、导热性、减振性、储能性、切削性、尺寸稳定性以及可回收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编入了GB/T 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该标准是一个全新标准,它规定了143个牌号的化学成分及部分牌号的物理性能参数与国内外标准牌号的对照,在各种手册中未见编入。
在新元件、新产品方面,在减速器和变速器篇中,增加了平面二次包络蜗杆减速器(GB/T 16444—2008)、新型的锥盘环盘式无级变速器、XZW型行星锥轮无级变速器,在大型工具书中首次编入了用于高档轿车的新型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以及其他相关的设计资料。
流体传动与控制卷在内容和产品方面作了大幅度的更新,编入了液压气动领域中的最新开发的各类元器件,为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为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分别引入了国内主流品牌(含台湾知名品牌HP)以及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如液压传动中的德国(Rexroth)、美国(Vickers)、日本(Yuken)、意大利(Atos)等品牌产品;液压控制系统中的德国(Fosto)、美国(Moog、Vickers、Dowry)等品牌产品;气压传动中的德国(Fosto)、日本(SMC)等品牌产品。
编入了最新出现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液压元件——螺纹插装阀系列产品,增加了液压伺服油缸等相关新产品,大幅度增加了最新出现的适应性强的各类液压辅件。增加了以气流引射原理制造的真空发生器等气动系统常用的真空元器件。
四、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与控制技术方面
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当前装备制造业的主流和发展趋向,机电一体化是现代机械和技术的重要典型特征之一,为适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本版手册对该方面的内容作了重新编排和大量充实,专辟一卷为机电一体化及控制技术等内容进行较系统和全面的叙述。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设计篇中,以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五大组成部分的技术要点作主线进行编写,并以产品设计为背景组织内容,并编入了多个综合性设计实例。
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特征最为显著的现代机械系统,从实用性的角度介绍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中的本体、驱动、控制、传感等共性技术,结合喷涂、搬运、电焊、冲压、压铸等工艺,介绍了机器人的典型应用。另外对视觉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作了实用性的介绍。
微机电系统(MEMS)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微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及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相交叉的一种新技术,它不仅是机械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之一,也逐渐形成了产业。顺应高新技术发展潮流,设专篇撰写微机电系统,这在大型工具书中尚属首次。本篇重点编入了MEMS制造技术和设计技术。
激光加工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重要先进制造技术。手册以激光加工技术的最新成果为素材,编写了各种激光加工的原理、工艺及其应用,其中包括在打孔、切割、焊接、淬火、熔覆与合金化中的应用和激光加工中的安全防护等。
同时,对机电系统控制、数控技术、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和电动机、电器与常用传感器等内容,简化原理、突出应用、扩充实例、引用最新成果作了编写。
五、在凝炼和推广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方面
针对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本版手册以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总目标和建立其设计方法新体系为主旨,从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角度,对产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作了系统总结和介绍。本版手册按新的分类共编入了21种现代设计方法,可以说是集现代设计方法之大全。
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综述篇中,介绍了机械及机械制造技术发展总趋势,国际上有影响的主要设计理论与方法,产品研究和开发的一般过程和关键问题,现代设计理论的发展和根据不同的设计目标对设计理论与方法的选用。首次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做了分类,克服了目前对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叙述缺乏系统性的不足。
创新设计是现代机电产品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技术和方法。该篇在概要介绍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创新思维、创新技法的基础上,基于国际上著名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就情景分析、理想设计、创新设计中的技术进化和技术预测、冲突以及冲突解决原理、物质一场模型方法等介绍了创新设计的系统化方法。介绍了29种创新思维方法,30种创新技术,40条发明创造原理,并通过大量应用实例开拓创新设计思路。
绿色设计是实现低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低碳经济的重要技术手段。该篇系统地论述绿色设计的概念、理论、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结合编者多年的研究实践,并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及其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介绍绿色设计的概念、材料选择、拆卸回收产品设计、包装设计、节能设计和绿色设计体系及评价方法,对绿色设计进行系统、简明的论述,并给出了绿色设计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典型案例。这是在工具书中首次全面和系统地论述绿色设计,为推动工程绿色设计的普遍实施具有指引作用。
本版手册对机械系统的振动设计及噪声控制、机械结构有限元设计、疲劳强度设计、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比较成熟的现代设计方法和技术,本着简明化、实用化的原则,做了全面修订和充实,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增加了系列应用实例。例如,机械系统的振动设计及噪声控制中,增加了非线性系统中的等效线性化和多尺度法;机械可靠性设计篇编入了机构运动可靠性设计理论和方法、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方法等最新成果;在机械优化设计篇中,增加了模糊优化设计等新内容。
另外,对机械系统概念设计、虚拟设计、智能设计、并行设计与协同设计、反求设计、快速反应设计、公理设计和质量功能展开(QFD)设计、和谐设计等设计领域的前沿方法分别作了实用化介绍,以进一步拓展设计思路。
在本版手册最后一篇,系统介绍了现代机电产品的综合设计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系统工程的产品深层次的综合设计理论和方法。它以产品功能设计、性能设计和产品质量检验和评估为基本目标,将产品设计过程分为准备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设计质量检验阶段等四个阶段,以准备阶段的3I调研、规划阶段的7D规划、实施阶段的深层次1+3+X综合设计和设计质量检验阶段的3A检验为基本要点构成综合设计法的完整技术体系。本版手册首次对该设计法作了系统论述,并给出了大型综合应用实例。
在本版手册编写中,为便于协调,提高质量,加快编写进度,编审人员以东北大学的教师为主,并组织邀请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上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苏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精密机械及物理研究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沈阳液压件制造有限公司、大连液力传动机械厂、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
在本手册第5版出版之际,向著名机械学家、本手册创始人、历次版本的主编徐灏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历次版本副主编邱宣怀教授、蔡春源教授、严隽琪教授、林忠钦教授、余俊教授、汪恺总工程师、周士昌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参加本手册历次版本的编写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向在手册编写、出版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的单位和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感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郑州机械研究所、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北方重工集团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国家标准馆沈阳分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由于水平有限,手册难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第2卷的第5版前言
人类社会正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依托的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成果的研究与开发及其广泛应用是当今,也是未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使我国由制造大国过渡到制造强国的核心因素和关键。
发展装备制造业离不开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及设计。机械产品设计正由传统设计模式向现代设计模式转变,现代设计的特点是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着力应用智能化设计、数字化设计、网络化设计、绿色化设计及系统化设计的综合技术。机械设计手册的编辑与出版,充分地展现了现代设计的特点,是现代设计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本版手册在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设计的理念引领下,进行了较大篇幅的修改和补充,为我国现代机械产品自主创新设计提供了保障。例如,在手册中重点介绍了产品绿色设计、和谐设计与系统化设计,也介绍了产品的创新设计等内容,这有利于产品设计师们采用手册中介绍的内容和方法开展产品开发。
本版手册汇总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设计资料,以及在产品设计时必须采用技术标准,同时还介绍了设计中许多不可缺少的相关设计知识。因此,可以说手册是设计师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所必需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目前它已成为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利器”及其他设计器具无法取代的重要的设计工具,这不仅在现在,而且在将来也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本版手册系统地叙述了机械设计各专业的主要技术内容,归纳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机械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不少新内容是本手册编者们研究得到的,此外,还吸取了国外的若干先进科学技术,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前4版出版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好评,作为国家级重点科技图书和机械工程方面的最具权威的大型工具书,曾获得全国优秀图书二等奖、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畅销书奖,1994年曾在台湾建宏出版社出版发行,它在机械产品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各行业,尤其是机械行业各技术部门必备的工具书。
在本版手册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努力贯彻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的指导思想。广泛调研了厂矿企业、设计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多方面的使用情况和意见。对机械设计的基础内容、经典内容和传统内容,从取材、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设计方法与计算流程、设计实例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整合,同时,还全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机械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产品、新技术,特别是在产品的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机电一体化及机械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作了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和凝炼。相信本手册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她对提高我国机械产品的设计水平,推进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老产品的改造,以及产品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进而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本版手册分6卷52篇。第1卷:常用设计资料;第2卷:机械零部件设计(连接、紧固与传动);第3卷:机械零部件设计(轴系、支承与其他);第4卷:流体传动与控制;第5卷:机电一体化及控制技术;第6卷: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在撰写过程中,贯彻和采用最新技术标准和国际新标准,最大限度地充实和更新技术内容,凝炼和总结机械设计的最新成就和经验,尽力地吸取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努力反映当代机械设计的最新水平,更好地为现代机械设计服务;在取材和选材过程中,尽量压缩对基本原理的介绍,避免在手册中出现教科书的叙述方式,特别强调要采用手册化、表格化的设计流程。删除一些可要可不要的内容,以及应用面相对较窄和尚未用于实际的研究性内容。力求使各篇章内容构成有机的整体,既要考虑到各篇的系统性,又要照顾全书的统一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各类零部件设计计算中,要增加结构图和应用实例口在部件设计选用中,应适当提供可选用的产品的结构及其安装尺寸、主要技术参数等,给设计和选用创造方便的条件;所有计算方法和数据都要准确、可靠、无误,重要的要注明来源;对相近标准的数据和表格尽量予以合并、采用双栏排版、摘其所要等形式予以编写,以使该手册采用较少的篇幅而编入较多的内容。
手册的第5版是在前4版的基础上,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修订:
一、在贯彻落实推广标准化技术方面
手册全部内容贯彻和采用了2010年1月以前颁发的最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相关的国际新标准,最大限度地充实和更新标准化技术的内容。本次修订为历次修订中标准更新规模最大的一次,例如:机械工程材料部分更新的标准达162个,流体传动与控制部分更新的标准有150多个。更换的标准中有许多是机械行业的重要标准,如GB/T 786.1—2009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图形符号和回路,GB/T 10095.1~2—2008圆柱齿轮精度制,GB/Z 18620.1~4—2008圆柱齿轮检验实施规范等。
二、在新的设计计算方法方面
按照GB/T 3480.1~5—1997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GB/T 10300.1~3—2003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重新构建了实用、合理的齿轮设计体系。对圆柱齿轮和锥齿轮均按照初步确定尺寸的简化计算、简化疲劳强度校核计算和一般疲劳强度校核计算编排设计计算方法,以满足不同场合不同要求的齿轮设计需求。增加了齿轮齿廓修形和齿顶修缘的内容,给出了修形计算公式和确定修形量的方法。
在滚动螺旋传动中按最新的国家标准GB/T 17587.4~5—2008滚珠丝杠副轴向静刚度、轴向静载荷与动载荷,整理更新了滚珠丝杠传动选用和评估计算方法。
根据机构学的最新发展,考虑到近年来并联机器人和并联机床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特地另辟一章,编入并联机器人和并联机床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典型并联机器人和并联机床的类型和应用选型,这是在大型工具书中首次载入。增加了机构系统方案的构思与拟定并例举了典型实例,对机构设计与选用起到综合和运用的作用。
三、在新材料、新元器件、新产品等方面
在新材料方面,编入了新型工程材料——钛及钛合金,该种材料具有低密度、高熔点、高比强度、耐腐蚀性好、高低温特性好、生物相容性好、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海洋开发、化工、冶金、生物技术、汽车工程、食品、轻工等工业技术领域的装备制造中有重要用途。编入了有“21世纪绿色材料”之称的镁及镁合金,该种材料在轻量性、比强度、导热性、减振性、储能性、切削性、尺寸稳定性以及可回收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编入了GB/T 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该标准是一个全新标准,它规定了143个牌号的化学成分及部分牌号的物理性能参数与国内外标准牌号的对照,在各种手册中未见编入。
在新元件、新产品方面,在减速器和变速器篇中,增加了平面二次包络蜗杆减速器(GB/T 16444—2008)、新型的锥盘环盘式无级变速器、XZW型行星锥轮无级变速器,在大型工具书中首次编入了用于高档轿车的新型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以及其他相关的设计资料。
流体传动与控制卷在内容和产品方面作了大幅度的更新,编入了液压气动领域中的最新开发的各类元器件,为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为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分别引入了国内主流品牌(含台湾知名品牌HP)以及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如液压传动中的德国(Rexroth)、美国(Vickers)、日本(Yuken)、意大利(Atos)等品牌产品;液压控制系统中的德国(Fosto)、美国(Moog、Vickers、Dowry)等品牌产品;气压传动中的德国(Fosto)、日本(SMC)等品牌产品。
编入了最新出现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液压元件——螺纹插装阀系列产品,增加了液压伺服油缸等相关新产品,大幅度增加了最新出现的适应性强的各类液压辅件。增加了以气流引射原理制造的真空发生器等气动系统常用的真空元器件。
四、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与控制技术方面
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当前装备制造业的主流和发展趋向,机电一体化是现代机械和技术的重要典型特征之一,为适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本版手册对该方面的内容作了重新编排和大量充实,专辟一卷为机电一体化及控制技术等内容进行较系统和全面的叙述。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设计篇中,以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五大组成部分的技术要点作主线进行编写,并以产品设计为背景组织内容,并编入了多个综合性设计实例。
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特征最为显著的现代机械系统,从实用性的角度介绍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中的本体、驱动、控制、传感等共性技术,结合喷涂、搬运、电焊、冲压、压铸等工艺,介绍了机器人的典型应用。另外对视觉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作了实用性的介绍。
微机电系统(MEMS)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微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及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相交叉的一种新技术,它不仅是机械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之一,也逐渐形成了产业。顺应高新技术发展潮流,设专篇撰写微机电系统,这在大型工具书中尚属首次。本篇重点编入了MEMS制造技术和设计技术。
激光加工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重要先进制造技术。手册以激光加工技术的最新成果为素材,编写了各种激光加工的原理、工艺及其应用,其中包括在打孔、切割、焊接、淬火、熔覆与合金化中的应用和激光加工中的安全防护等。
同时,对机电系统控制、数控技术、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和电动机、电器与常用传感器等内容,简化原理、突出应用、扩充实例、引用最新成果作了编写。
五、在凝炼和推广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方面
针对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本版手册以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总目标和建立其设计方法新体系为主旨,从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角度,对产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作了系统总结和介绍。本版手册按新的分类共编入了21种现代设计方法,可以说是集现代设计方法之大全。
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综述篇中,介绍了机械及机械制造技术发展总趋势,国际上有影响的主要设计理论与方法,产品研究和开发的一般过程和关键问题,现代设计理论的发展和根据不同的设计目标对设计理论与方法的选用。首次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做了分类,克服了目前对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叙述缺乏系统性的不足。
创新设计是现代机电产品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技术和方法。该篇在概要介绍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创新思维、创新技法的基础上,基于国际上著名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就情景分析、理想设计、创新设计中的技术进化和技术预测、冲突以及冲突解决原理、物质一场模型方法等介绍了创新设计的系统化方法。介绍了29种创新思维方法,30种创新技术,40条发明创造原理,并通过大量应用实例开拓创新设计思路。
绿色设计是实现低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低碳经济的重要技术手段。该篇系统地论述绿色设计的概念、理论、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结合编者多年的研究实践,并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及其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介绍绿色设计的概念、材料选择、拆卸回收产品设计、包装设计、节能设计和绿色设计体系及评价方法,对绿色设计进行系统、简明的论述,并给出了绿色设计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典型案例。这是在工具书中首次全面和系统地论述绿色设计,为推动工程绿色设计的普遍实施具有指引作用。
本版手册对机械系统的振动设计及噪声控制、机械结构有限元设计、疲劳强度设计、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比较成熟的现代设计方法和技术,本着简明化、实用化的原则,做了全面修订和充实,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增加了系列应用实例。例如,机械系统的振动设计及噪声控制中,增加了非线性系统中的等效线性化和多尺度法;机械可靠性设计篇编入了机构运动可靠性设计理论和方法、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方法等最新成果;在机械优化设计篇中,增加了模糊优化设计等新内容。
另外,对机械系统概念设计、虚拟设计、智能设计、并行设计与协同设计、反求设计、快速反应设计、公理设计和质量功能展开(QFD)设计、和谐设计等设计领域的前沿方法分别作了实用化介绍,以进一步拓展设计思路。
在本版手册最后一篇,系统介绍了现代机电产品的综合设计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系统工程的产品深层次的综合设计理论和方法。它以产品功能设计、性能设计和产品质量检验和评估为基本目标,将产品设计过程分为准备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设计质量检验阶段等四个阶段,以准备阶段的3I调研、规划阶段的7D规划、实施阶段的深层次1+3+X综合设计和设计质量检验阶段的3A检验为基本要点构成综合设计法的完整技术体系。本版手册首次对该设计法作了系统论述,并给出了大型综合应用实例。
在本版手册编写中,为便于协调,提高质量,加快编写进度,编审人员以东北大学的教师为主,并组织邀请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上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苏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精密机械及物理研究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沈阳液压件制造有限公司、大连液力传动机械厂、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
在本手册第5版出版之际,向著名机械学家、本手册创始人、历次版本的主编徐灏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历次版本副主编邱宣怀教授、蔡春源教授、严隽琪教授、林忠钦教授、余俊教授、汪恺总工程师、周士昌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参加本手册历次版本的编写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向在手册编写、出版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的单位和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感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郑州机械研究所、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北方重工集团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国家标准馆沈阳分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由于水平有限,手册难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3、奉新一中2011届高考录取学生名单
熊博
1006 清华大学★
邓航
1281 复旦大学★
帅治根
1311 南京大学★
胡云
1005 中国人民大学★
甘利钦
1016 中央财经大学▲
阮忠文
10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徐昭良
1544 华中科技大学★
王冬凡
1042 天津大学★
涂毅
1023 北京理工大学★
周登宇
1023 北京理工大学★
余茗
1010 北京邮电大学▲
赖李
1542 武汉大学★
古鉴璇
1018 中国政法大学▲
邓菁
1192 大连理工大学★
王琦
1241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许启友
1192 大连理工大学★
李玉婷
1015 中国传媒大学▲
张莎
1007 北京交通大学▲
贾飞扬
1018 中国政法大学▲
宋静
0282 华东师范大学★
周乔希
1192 大连理工大学★
况方瑾
1007 北京交通大学▲
张瀚琦
0282 华东师范大学★
闵历
1284 华东理工大学▲
宋扬帆
1771 重庆大学★
帅汉卿
1792 电子科技大学★
邓静柔
1421 厦门大学★
宋威
1792 电子科技大学★
季超
1771 重庆大学★
邹涛
1794 四川大学★
宋苗苗
1602 中南大学★
漆辉
1072 华北电力大学
唐胜
1542 武汉大学★
万英娟
1291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陈久宁
1290 上海大学▲
李峰
1601 湖南大学★
邓居荣
0541 华中师范大学▲
周军军
1771 重庆大学★
罗序军
1290 上海大学▲
曾宪波
2314 南京邮电大学
徐珊
1921 兰州大学★
徐婷
166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王洁
166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谢新宏
1544 华中科技大学★
金黎
1791 西南交通大学▲
戴祺
1009 北京化工大学▲
陈琴
1007 北京交通大学▲
桓文艺
1244 哈尔滨医科大学
林威
1544 华中科技大学★
黄兆凯
1381 合肥工业大学▲
郑宇奇
1381 合肥工业大学▲
李量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章小琴
1355 温州医学院
舒雅婷
201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张衍霖
1021 中国地质大学
熊琨
1244 哈尔滨医科大学
余芳菊
1666 汕头大学
黄勇
1242 哈尔滨工程大学▲
刘刚
1381 合肥工业大学▲
张滔
1546 中国地质大学
余强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曾霞
1353 浙江工业大学
肖晶
0502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龚王丽
1012 北京林业大学▲
余婷
1314 河海大学▲
王波
1381 合肥工业大学▲
刘婧云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曾幼新
8101 南昌大学▲
徐国庆
0772 西南大学▲
张青
2431 华侨大学
刘丹
1193 沈阳药科大学
罗瑞武
1463 中国石油大学▲
涂彬婷
2285 上海海事大学
黄妍清
1878 长安大学▲
谢俊峰
0772 西南大学▲
徐丹云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郑悦
2285 上海海事大学
胡帆
1074 东北大学★
徐鹏
8101 南昌大学▲
熊盼盼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袁蕾
0772 西南大学▲
魏松松
8101 南昌大学▲
涂瑕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刘昊
2049 中国民航大学
魏雅雯
1131 太原理工大学▲
邹鸿宇
1020 中国石油大学▲
刘珂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谌祖华
8101 南昌大学▲
王乙芳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章飞霞
8101 南昌大学▲
魏长茂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熊芳斌
1074 东北大学★
邓新力
1073 燕山大学
肖冬黎
0772 西南大学▲
刘雨帆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涂江
8101 南昌大学▲
许江
8101 南昌大学▲
肖依如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周笑
0662 华南师范大学▲
桓旭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熊斌
8101 南昌大学▲
岳诗琪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徐畅
8101 南昌大学▲
刘婷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帅雯
1541 华中农业大学▲
曾超
1324 江苏科技大学
熊翌雯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徐静羿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周文毓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黄海根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帅文青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邹苗苗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杨诺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陈玉琳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方红梅
8101 南昌大学▲
刘斯卉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涂玉卿
8102 江西财经大学
帅陈颖
2871 西安理工大学
杨开颖
8101 南昌大学▲
熊乔华
8101 南昌大学▲
张文海
8101 南昌大学▲
徐灏
8101 南昌大学▲
赵冬凌
8101 南昌大学▲
陈琼
0772 西南大学▲
黄敏
1876 陕西科技大学
肖勇
0772 西南大学▲
章璐
8101 南昌大学▲
熊丽园
8101 南昌大学▲
庄园
8101 南昌大学▲
赖启翔
8101 南昌大学▲
周根明
8101 南昌大学▲
涂玉良
8101 南昌大学▲
洪雅敏
8101 南昌大学▲
余珍聪
8101 南昌大学▲
付超
8101 南昌大学▲
袁世军
8101 南昌大学▲
邓伟
8101 南昌大学▲
黄丽萍
8101 南昌大学▲
翟玉珑
0043 天津师范大学
赖纪敏
8101 南昌大学▲
邓居明
2548 长江大学
胡若瑜
8101 南昌大学▲
胡琳
8101 南昌大学▲
廖梦
8101 南昌大学▲
连荣莹
8101 南昌大学▲
张超
8101 南昌大学▲
邹彩霞
8101 南昌大学▲
熊念玲
8101 南昌大学▲
许家瑶
8202 华东交通大学
谢新伟
8101 南昌大学▲
温杨薪
8101 南昌大学▲
李漪
8101 南昌大学▲
兰全明
8101 南昌大学▲
甘桑妮
8101 南昌大学▲
潘小阳
8205 南昌航空大学
魏阳
8202 华东交通大学
王运军
8202 华东交通大学
帅恒
8101 南昌大学▲
刘徐兵
8203 江西理工大学
宋江平
8202 华东交通大学
余顺琦
8001 江西师范大学
宋欣灏
8202 华东交通大学
曾莎莎
8202 华东交通大学
余图强
8202 华东交通大学
张皓
8205 南昌航空大学
蔡姝
0772 西南大学▲
宋萍萍
8001 江西师范大学
刘洋
8202 华东交通大学
陈瑜
2050 天津理工大学
熊典强
0131 山西师范大学
涂世任
2661 广东海洋大学
赖文斌
0831 贵州师范大学
李慧敏
1795 四川农业大学▲
熊梦雨
1312 东南大学★
涂声琪
2281 上海师范大学
曾沙沙
1354 浙江理工大学
岳紫涵
2281 上海师范大学
闵婕
0602 湖南师范大学▲
甘树娇
0501 河南师范大学
李扬婧
7041 天津美术学院
温梅
2775 重庆工商大学
魏文慧
0541 华中师范大学▲
潜晓
2528 洛阳理工学院
朱力
2873 西安工程大学
章婷
2561 中南民族大学
余述芸
1751 海南大学▲
熊安琪
2878 西安外国语大学
凌雪
2835 贵州民族学院
廖扬
7851 云南艺术学院
余梁
2835 贵州民族学院
吴宜桐
0311 南京师范大学▲
李倩冰
2461 烟台大学
鄢毅凯
2874 西安科技大学
彭瑾瑜
2878 西安外国语大学
潜雪
2672 东莞理工学院
彭梦婷
2779 长江师范学院
彭锟
2803 四川理工学院
管雪强
2228 北华大学
陈萍
2612 湖南工程学院
王梦柔
8101 南昌大学▲
谭赟
2541 武汉工程大学
徐琳
2682 北京师范大学
这是1榜,后面的几榜你就去奉新大街上找,说不定那红纸还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