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中小学 » 合肥工业大学周小栋

合肥工业大学周小栋

发布时间: 2021-10-10 22:11:40

1、合肥有什么好的学校啊

合肥工业技术学校 :明白的人都知道垃圾学校一个 不解释

安徽轻工业技师学院 : 最近几年形象工程突飞猛进 教学楼都最近几年建的 有两个校区 学会计的那报名在安大什么门附近 就不记的了 学数控的那 在鸟不拉屎的地方 旁边就一个小饭店 周围就是厂 夏天就一个地方洗澡等两个2小时 机床都是80年代货 老师也是出名的认钱不认人 老师整人事件层出不穷 老的老师比较好 就几个 招生人数比较多 除了学习比较好的 肯送礼和老师打我关系的 分配的地方比较一般 还有些 被分配当苦力 招的人多 不好分配

合肥市机械工业技工学校 :教学楼数一数二的破烂 进那学校的本部 还以为到了贫民窟 还有一校区 出了市区 在肥西 鸟不拉死的地方 数控机床就两 铣床就一个 机床还好有十个 就一半能用 还有一个60年代古董货 现在还能开动 奇迹啊 -- 电脑都是大屁股的 座位都是80年代的那种 没靠背 坐久了腰酸背疼 老师特爱吹牛 寝室还要住8人 就一电风扇 开学一月后还玩停电 不过着学校有个鉴定站 拿证书的都好拿 招的人少(没办法 学校太破 没人来)分配还是比较好的 停说09界 中技加高技的人不到150人...
去那些技校还不如加把力复读 那些技校就是混日子的 如果你非要走技校这条路 凭良心推举在合肥两比较好的技校
一个是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 在合肥工学大学那 (注意这学校要考的 6月下旬考试 有两校区 合工大本部只招200人 其他分配到一校区 合工大本部都是合肥工学大学那些老师教的 假如没考到本部被分到另一校区的话 也不要上了 那些老师都是以前东星技校的老师)
另一个是交通技校 在包公路那 今年2010年在合肥举办了什么技能人才招聘会 教学设施属于比较好的 )
那些天天在电视做广告的 千万不要上 骗子学校

2、合肥工业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合肥工业大学有任传俊、张家仁、浦天祥、赵经彻、叶青等名人。

任传俊: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 

张家仁: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  

浦天祥:原中国西电集团总经理。  

赵经彻:原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青:原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

合肥工业大学(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2)合肥工业大学周小栋扩展资料

师资力量: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3783人,专任教师数2269人,其中正高416人,副高885人;具有博士学位1410人,硕士学位663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人。

综述:

根据2018年11月综合信息显示,学校合肥工业大学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宣城校区共4个校区。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简称“合肥校区”;宣城校区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区。

3、历史学研究生好就业吗

总体来说就业不好,很多人并不是搞本专业

考博士,当老师,
到科研部门做科研,然后慢慢当到教授
考公务员,不限制专业,这就看你的综合能力了
对于别的不限制专业的,可以发展一下,以前还看到哪个银行行长是历史学专业的呢
自主创业
考古,买古董文物啥的
---------------------分割线---------------------------
以下是真格的,说明就业真的不是很好(转自新浪博客)
南京大学是所百年老校,不管是谁来给中国的大学排名。南京大学综合实力肯定不出前十。江苏省绝对第一。就按新浪网为参考标准。其研究生院实力排名第五,历史学排名也是全国第五,其世界史更是全国重点学科。那么他的就业情况怎么样呢!如下:
历史系2004级研究生毕业去向一览
崔建树 国际关系史 博士 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代兵 国际关系史 博士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孔刚 国际关系史 博士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刘旭东 国际关系史 博士 南京师范大学
阎静 国际关系史 博士 江苏大学
张旺 国际关系史 博士 淮阴师范学院
朱适 国际关系史 博士 南京大学
蓝辛娇 国际关系 硕士 河海大学
黎梅梅 国际关系 硕士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刘静 国际关系 硕士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马朝林 国际关系 硕士 西安外国语大学
缪建 国际关系 硕士 南通港闸区委党校
王晓强 国际关系 硕士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许燕 国际关系 硕士 出国:美国
朱杨兵 国际关系 硕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
左新元 国际关系 硕士 浙江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刘茵茵 专门史 硕士 延期到07.07
杜永和 专门史 硕士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
葛殿聪 专门史 硕士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郭丽 专门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荆玲玲 专门史 硕士 河南省实验中学
李欣 专门史 硕士 上海市普陀区区委办公室
凌炜 专门史 硕士 南京师范大学
刘静静 专门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钱睿 专门史 硕士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南京分所
帖姗宏 专门史 硕士 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汪丽 专门史 硕士 安徽省公务员
杨冰双 专门史 硕士 淮阴师范学院
杨敏 专门史 硕士 南京树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翟战伟 专门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钟凌学 专门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朱婧 专门史 硕士 淮阴师范学院

李刚 边疆学 博士 西北大学
成祖明 思想史 博士 升学
高庆荣 思想史 博士 汕头大学
孔德立 思想史 博士 曲阜师范大学
宫琦 民族学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刘钦花 民族学 硕士 金陵学院
辛卓如 民族学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孙彦 考古学 博士 常熟理工学院
冯慧 考古学 硕士 本校升学
刘芳芳 考古学 硕士 延期到07.07
罗虎 考古学 硕士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孙明利 考古学 硕士 苏州博物馆

赵一兵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延期到0709
詹刚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延期到07.05
陈晓明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南京图书馆
宫海峰 中国古代史 博士 东南大学
孔祥军 中国古代史 博士 扬州大学
李玉年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合肥学院
李忠林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巢湖学院
刘舒曼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南京大学
秦翠红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南京晓庄学院
汪兴和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延期到0709
王昌宜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延期到0805
王志轩 中国古代史 博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张可辉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南京农业大学
朱奎泽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南京邮电大学
陈章 中国古代史 硕士 出国:香港科技大学
戴林云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浙江省慈溪中学
段新勇 中国古代史 硕士 大众报业集团
郝富春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侯磊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本校升学
胡陈华 中国古代史 硕士 南京晨啸纺织品有限公司
胡凌 中国古代史 硕士 衢州学院(筹)
赖萍 中国古代史 硕士 翔程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陆青松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王萍 中国古代史 硕士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
向明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江苏科技大学
张建松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本校升学
赵玉敏 中国古代史 硕士 升学:中国人民大学

丁以德 中近史 博士 延期到07.07
胡清宁 中近史 博士 延期到08.06
陈国庆 中近史 博士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延期到0805
崔巍 中近史 博士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崔军伟 中近史 博士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丁兆东 中近史 博士 延期到0708
葛玉红 中近史 博士 南京邮电大学
靳道亮 中近史 博士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
荆世杰 中近史 博士 南京林业大学
李庆华 中近史 博士 山东建筑大学
刘大禹 中近史 博士 湖南科技大学
刘丰祥 中近史 博士 曲阜师范大学
刘文俊 中近史 博士 广西师范大学
毛升 中近史 博士 退学
毛文君 中近史 博士 国防科技大学
王云 中近史 博士 南京特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王永华 中近史 博士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徐静玉 中近史 博士 南通大学
徐树英 中近史 博士 山东轻工业学院
翟洪峰 中近史 博士 南京师范大学 延期到0805
崔明海 中近史 硕士 本校升学
戴黛 中近史 硕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
管华敏 中近史 硕士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贾猛 中近史 硕士 合肥市社科联
蒋宝麟 中近史 硕士 升学:香港中文大学
李恒俊 中近史 硕士 本校升学
李琳琳 中近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卢旭东 中近史 硕士 安徽省公务员
吕敏 中近史 硕士 宁波市北仑区委党校
邱伟 中近史 硕士 常州市新北区委研究室
屈胜飞 中近史 硕士 浙江师范大学
沈丹 中近史 硕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苏随萌 中近史 硕士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东山支行
陶仁人 中近史 硕士 中国药科大学
王东进 中近史 硕士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王晓艳 中近史 硕士 江苏科技大学
魏兵兵 中近史 硕士 出国:新加坡
吴爱惠 中近史 硕士 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党史办
伍荣蓉 中近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谢美霞 中近史 硕士 上海市浦东新区地方税务局
颜公平 中近史 硕士 上海市南汇区人事局
杨荣庆 中近史 硕士 南京财经大学
叶敏磊 中近史 硕士 出国:普林斯顿大学
易振龙 中近史 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殷昭鲁 中近史 硕士 鲁东大学
袁桂海 中近史 硕士 山东省临沂市人事局
智杰 中近史 硕士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
周颖 中近史 硕士 广州市第五中学

陈黎阳 世界史 博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延期到07.2
刘光华 世界史 博士 延期到0807
宋飞 世界史 博士 延期到07.12
蔡蕾 世界史 博士 河南师范大学
蔡玉辉 世界史 博士 安徽师范大学
冯定雄 世界史 博士 浙江海洋学院
何念 世界史 博士 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胡小进 世界史 博士 中国政法大学
魏秀春 世界史 博士 临沂师范学院
魏子任 世界史 博士 解放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谢济光 世界史 博士 桂林工学院
徐静静 世界史 博士 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薛向君 世界史 博士 江苏警官学院
臧小华 世界史 博士 四川大学
张经建 世界史 博士 江苏卓亚律师事务所
张淑清 世界史 博士 鲁东大学
祝良 世界史 博士 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蔡颖 世界史 硕士 金陵科技学院
镡娴娴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崔蕊满 世界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谷景英 世界史 硕士 新疆大学
管洪亮 世界史 硕士 出国:美国
韩红华 世界史 硕士 南京市梅园中学
孔涛 世界史 硕士 山东省济宁市人事局
李培 世界史 硕士 淄博市民政局
李琴 世界史 硕士 上海CBS翻译
李远本 世界史 硕士 南京大学
刘慧英 世界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刘婷 世界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骆新强 世界史 硕士 山东省济宁市人事局
宋大振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宋涛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孙晓翔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奚庆庆 世界史 硕士 淮阴工学院
熊礼芬 世界史 硕士 上海廊下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闫萌 世界史 硕士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杨玲 世界史 硕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在职读南大博士
张玲玲 世界史 硕士 因出国,延期到07.12
张雁翔 世界史 硕士 国家公务员
赵文媛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郑阳 世界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周真真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朱明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注: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指还没有就业,最起码毕业的时候还没有找到工作!
全国名校的实力很强的专业的研究生的就业状况一目了然,读研投入产出比太不合算了!全国有历史系专业研究生招生权的高校还有很多,南京大学的就业尚且如此,别的高校的就可想而知了。据我所知,某一高校的研究生只好去应聘中学教师,但是还经常竞争不过本科师范生,因为讲课不行,待遇要求还高!!!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却是很快,但是离现实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未免差距太大了。南京大学好的学科全是基础学科,比如天文地理,物理化学,中文历史哲学等等,而这些专业的就业无疑都具有很大的压力。南京大学还比较好,失业得到还没有听说,中国的人才还没有躲到那种程度,教育的失衡也还没有那么严重,最起码在这个层次上的高校还不用太悲观,别的高校我就不敢妄加猜测了!

4、云南大学走出过哪些名知名校友?

董泽,云南云龙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云南航空学校、云南大学创始人之一。“护国军神”唐继尧妹夫。

董泽是云南“ 学贯中西、洋为中用 ”第一人,云南近代化、工业化杰出贡献者。董泽更是中国航空教育事业第一人。

1907年,董泽作为清朝官派留学生东渡日本, 进入东京同文书院学习。辛亥革命后董泽又到美国留学,先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伊利诺州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17年,董泽募得款项,并给唐继尧写信,建议开办云南航空学校。


“观此次欧战飞艇(即飞机)奏效甚大,此种军备滇中尚缺如此。吾滇留美航空生二名……时局之危急,非速兴办此项学堂,培养此项人才不可……”


“设立云南航空学校之计划……现募捐美金九千元作买飞艇三架费用,飞艇可为军事应用,亦可为学生实习应用。其余一万六千元作购买他项器具及开办学校费用……”



董泽(左二)和唐继尧(端坐者)

1922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内,云南航空学校正式成立。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刘沛泉担任首任校长。

后来,著有《飞机飞行原理》的留法学生柳希权成为第二任校长,学员陆续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东亚朝鲜等国。


(孙中山当时为云南航校题词)

唐继尧政府出资购买了“布列格”和“高德隆”式共12架教练机,这是只需200米跑道就可以升空的中国第一代教练机。

学校同时聘请了部分法籍空军军官,担任空军顾问、飞行教官,负责空中驾机的飞行训练课。

(按军事编制印制颁发的权基玉毕业证)

唐继尧认为董泽乃当世奇才,便做主将妹妹嫁与董泽。

云南航校成立当年,以唐继尧别号“东大陆主人”命名的私立东陆大学成立(后易名国立云南大学),董泽担任首任校长。

董泽(左七)与云南大学元老

到1935年,云南航空学校培养了200多名飞行技术人才,包括中国第一位驾机单飞的空中女杰吴琼英。

龙云政府期间,又从美国购买了“箭牌”教练机、“莱因”客机,其中两架客机被命名为“昆明”号和“金马”号。

“金马”号被广东借用损坏后,获赔一架法制“波特士”六座客机,命名为“碧鸡”号。

(“昆明”号莱因客机)

抗日战争中,云南航空学校并入云南大学,成立云大航空工程系。

校长熊庆来积极奔走,招揽了一批航空专业高级人才来滇助教,其中就有给美军轰炸机“动手术”的郭佩珊。

1944年,为适应航空技术人才之急需,国民政府令云南大学面向全国招收航空技术学员。

(当时停在昆明巫家坝机场的美军轰炸机)

翌年9月,王绍曾被聘为云大航空工程系教授兼主任。

他一面教授内燃机和特种航空推进器课程,一面完善教学计划、延聘教师、充实图书和教学设备,使云大航空工程系短期内得到长足发展。

1951年,全国大学调整重组。王绍曾接受了筹办组建北京航空学院的任务。

当时云南大学航空工程系已经培养了四届毕业生,师资阵容强大,教学设备先进,即被整体迁入北京。

随后,以云大航空工程系为核心,又合并了一些其它校系航空专业,组成一所专业学院,发展成为今天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董泽倡导并筹资创立的云南航空学校,承载了中国近代航空教育的发端与起步,成就了云南在中国近代航空教育史上不可磨灭的重要历史地位与贡献。

5、国立英士大学的部分教师

毕季龙(1914-2007),上海市人。1936年毕业于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财政系。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资源委员会专员、杭州英士大学教授。1948年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秘书,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秘书长处处长,外交部研究室专员、新闻司副司长、国际条法司副司长,联合国副秘书长。
查猛济(1902-1966),字太爻、宽之,别号寂翁,海宁袁花人。1914年考入杭州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时,参与创办《浙江新潮》周刊,积极鼓吹新思想,遭校方开除。1923年前后,查人伟、宋云彬在杭州办《新浙江报》,猛济担任编辑。不久,报纸遭军阀孙传芳查封。之后,一度担任《之江日报》编辑,旋任教于杭州英文专修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以共产党员身份担任国民党杭州市党部宣传部长。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通缉,回乡隐居养病,与中共组织失去联系。其后,曾在上海建国中学教书。抗战期间,任浙江省民政厅秘书及省贫儿院院长。抗战胜利后任英士大学哲学系教授。1952年,因病回乡休养。1956年,受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海宁县政协特邀代表。编著有《唐宋散文选》、《中国诗史》、《猛济文存》等。
陈荩民(1895-1981),原名陈宏勋,浙江天台县人。1916年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数理部学习。曾举办平民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活动。1918年加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等进步学生组织的国民杂志社,任评议员,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活动。1919年5月4日游行时,与匡互生、杨明轩、朱究庭等翻墙进入卖国贼曹汝霖住宅院内打开大门,使游行队伍入内,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被反动军警打伤、逮捕。经多方交涉、营救,由校长保释。改名荩民,任北京学生联合会副主席。1920年毕业后留校,任附中数学教师兼高师会计课主任。1921年,赴法国里昂狄戎大学数学系,1925年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被聘为浙江省立第六中学校长,为修校舍、添教具,筹借钱款3000元,在个人薪金中逐月扣还。此后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数学系主任、广西大学教授。1935年2月中国数学会成立,被选为评议员。1937年7月上海沦陷,把育青中学迁至家乡天台县,发动各界捐募办学,为家乡培育人才。1939年任英士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后代理北洋工学院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洋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院长,并兼北平部主任。
陈士文,1937年回国执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41年至泰顺里光任国立英士大学艺术专修科主任。
陈 椽,又名陈愧三,1908年3月8日出身于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34年7月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毕业。1940年,他拒绝了堂兄弟为他谋得群商组织的如达公司董事长的聘请,毅然赴浙江英士大学农学院任教,专心致志地开始研究茶学。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到处狂轰滥炸,英士大学数迁校址,教学与生活都十分艰难。但在教学中,他照旧认真备课、讲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鼓励学生为发展祖国的茶叶科学而努力学习。没有教材,他就深入茶场、茶厂搜集资料,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高校茶学教材《茶作学讲义》。抗战胜利后,受聘到复旦大学任教,1952年由复旦大学调至安徽大学农学院任茶业系主任、副教授。1954年安徽农学院独立建院,任茶业系主任。是我国制茶学学科奠基人,中国茶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安徽省茶业学会的创始人。
陈长蘅(1888-1987),字伯修,号建公,四川荣昌人。1906年入四川游学预备学堂英文班。1911年赴美留学。1917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经济系讲师,盐务稽核所编译,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副教授。1928年任中国经济学社常务理事。30年代参加中国统计学社,曾任重庆朝阳法学院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浙江英士大学财政学教授。1949年后任金华新成初级中学校长。1956年任上海文史馆馆员。1961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1980年任上海市人口学会顾问。1987年在上海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人口论》(1918)、《进化之真相》(1919)、《三民主义与人口政策》(1930)。中国人口学家、经济学家。
程懋筠(1900-1957),中华民国国歌作者。早年留学日本。1926年学成回国,历任浙江省立湘湖师范音乐科主任、杭州英士大学音乐教师、国立中央大学音乐系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之初,曾任兰州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
戴家祥,1906年出生,字幼和,浙江瑞安人。1926年考取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先生,治经学和古文字学。1929年毕业,任广州中山大学副教授。1931年,任浙江省立杭高教员。1933年离开杭州,至北京进修,并于次年加入北京考古学社。1934年,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36年夏,受聘四川大学,为副教授。1937年回到浙江,任台州中学教员。1945年任英士大学副教授。1951年,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次年转入历史系。1955年,担任是海历史学会理事会理事。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5月30日病逝于上海。为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经学家。
董太和,浙江定海(今舟山)人。1936年毕业于上海雷氏德工党院机械系。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学位。曾任广西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8年金华英士大学教授、机械系主任。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后历任浙江大学教授、1954年参与创办浙大光学仪器专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二届理事。专长光学仪器、视觉及生理光学。研制成“激光干涉定中仪”。着有《工程与军用光学仪器》等。
范济洲,奉天安东(今辽宁丹东)人。1936年毕业于北平大学森林系。1947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林学硕士学位。曾任西北农学院、英士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河北农学院教授、森林系主任,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林业系主任,中国林学会第一、二届理事和第三至五届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林学会第二、三届理事长,北京市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主持杉木地位指数表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研究,并取得成果。发表有《林木生长曲线回归型的研究》、《秦岭主要林木生长的观察》等论文,主编有《森林经理学》等。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冯奎义,宜兴扶风镇人,著名棉花高产专家。1927年毕业于镇江第九师范,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任余姚分场主任。1941年起任浙江英士大学副教授。1949年在华东农林水利局工作。上海市农业学会第二届理事长。
葛定华,教务长,1949.5.受尽侮辱。
何正礼,江苏赣榆人。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49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细菌学硕士学位。曾任浙江省家畜保育所所长、中央畜牧实验所技正、英士大学农学院和中央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二、三届副理事长。兽医学家。
胡不归,抗日战争胜利后,胡不归应台湾台北师范学院、台湾大学的邀请赴两校讲学,并任国文教授。后应金华英士大学之邀,回到金华任国立英士大学国文教授。
黄本立(1902-1989),字季造,尚用镇人,1931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农学部。先后任教于英士大学、浙江大学,52年调至南京工学院,后参加筹建无锡轻工业学院,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担任轻工业部全国食品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黄大受,在台湾教授。
姜亮夫,1935年赴法国巴黎进修,1937年经莫斯科回国,先后任职东北大学教授、英士大学教授兼文理学院院长,云南大学教授兼文法学院院长,昆明师范学院教授。
郭虚中(1912-1971),字展怀,号砚池,福建福安人。1929年和1932年,毕业于上海东亚大学国文科、中国公学大学部文史系,1936年日本京帝国大学大学院文科研究生毕业回国,先执教上海持志大学,并当过商务印书馆编辑,参与《中山大辞典》编纂处工作,又供职国立暨南大学、国立英士大学教授。回闽后曾于早期福州大学、福建师院任中文、史地、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有文史等类编著、译著多种。在英大从教期间,与姜亮夫、查猛济、孙怀仁、许德瑗、葛绥成等先生关系颇密。
金天游(1898-1966),原名步瀛,字仙裁,号孤鸿子。芝堰乡桐山后金村人。1922年毕业于杭州蚕业学校,未几任杭州公立图书馆掌书、迁编纂、编目主任。抗日战起,转至先后在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图书馆、英士大学图书馆任职。1941年回浙江省立图书馆任采编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政协委员。
金宝祥,浙江萧山人。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曾任四川大学讲师、英士大学副教授。1949年历任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历史系主任,甘肃省历史学会第3、4届会长。专于唐史研究。着有《唐史论文集》、《吐蕃的形成、发展及其和唐的关系》等。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阚家骆,1912年生,安徽合肥人。上海震旦大学毕业,高等考试及格后,复在国立中央政治大学高等科毕业。早年在浙江、湖北两省主办统计、经济期间,曾兼任英士大学及湖北农学院经济系教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赖祖涵,福建福州人。1940年毕业于协和大学物理系。曾任暨南大学、英士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东北工学院教授、物理系主任。长期从事金属物理和断裂物理的教学和研究。提出用单试样测定断裂韧性J和S的新方法。对钢、铝合金和钛合金的断裂机制亦有研究。撰有《GCr15轴承钢断裂韧性撕退的研究》等论文。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刘子藩,在台湾教授。
莫定森,号茂如。四川广汉县人,出生于1900年12月18日。1924年毕业于法国蒙伯里农业专门学校,1927年在里昂大学得理科硕士。1927年10月至1939年9月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农艺系主任,1938年8月至1942年7月兼任抗战大学农学院院长(后改为英士大学农学院)。1949年10月调任首届农业部粮食生产司副司长。
潘天寿,(1897-1971)浙江省宁海人。先后在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艺专、东南联大、英士大学、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担任教授及系主任、教务长、校长、院长等职。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从事教育50余年,1958年被苏联艺术科学院聘为名誉院士。
皮高品,1900年10月31日生于湖北嘉鱼。1921年入武昌文华大学文科学习(1922年开始兼学图书科),1925年获文学士学位和图书科毕业证书。此后历任齐鲁大学图书馆主任,燕京大学图书馆编目部主任,青岛大学和武汉大学图书馆主任,重庆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教授,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兼教授,英士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今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教授。1979年起被聘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名誉理事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顾问。中国图书馆学家。
瞿 渭(1900.5-1972年),男,汉族,江苏南通人。教授,电力工程专家。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曾在京绥铁路局任职。1928年至1948年先后在南通大学、杭州高级中学、南通中学、英士大学、北洋大学工学院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总务长、教务主任等职。1946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学习并进行研究工作,获硕士学位。1952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研室主任、图书馆馆长。1955年任北京航空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和基础课委员会主任。
任明道(1901-1983),桥下镇西岸村人,知名昆虫学家。1921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1926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农科,1936年秋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硕士,1938年秋回国。先后在美国农业部驻华昆虫研究所、汉口市卫生局、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福建省农业改进处、浙江省农业改进处从事病虫害防治研究工作。1943-1948年先后在江西中正大学、浙江英士大学任教,教授农业昆虫学等课。建国后,任中央农业部病虫害防治司药械处副处长。1954年调沈阳农学院任值保系教授、系主任。并历任中国昆虫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编委,辽宁省、沈阳市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沈阳市委委员、沈阳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唐福圃,1941年国立浙江大学毕业。历任中正大学,英士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农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助教、讲师、教授、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教务处长等职。
王雪莹(1901-1985),女,学者,温岭县(今温岭市)箬横下墩村人。刻苦自学,考入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后入省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成绩优异。1935年,自费留学德国,就读于符兹堡大学药学院。1938年获药学博士学位。1940年学成回国,拒绝为汉奸买办服务,先后担任杭州民生制药厂上海分厂厂长、上海中华酸碱厂厂长、英士大学教授。解放战争期间,一度担任宋庆龄秘书,投入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6月5日,上海举行反帝示威大游行,著名教授郑太朴与进步学生被国民党军警围困达10小时之久,经雪莹机智接应脱险。
闻 诗(1899.2-1976.10),浙江温岑长屿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曾任西北大学助教、讲师。1930年至1932年留学法国南锡大学理学院,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浙江大学、浙江英士大学、北洋大学工学院、北京工业学院教授、系主任等职务。1938年初英士大学教授闻诗,通过与迁址天台的上海育青中学的关系,获准在新河设立育青中学温岭分部。当时以登明寺为教室,在沿纳原战时补习学校师生的基础上扩大到三个班,70余名学生,15位教职工,于同年2月开办,由王英才任主任,闻诗任名誉主任。1952年任北京航空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教授,物理学专家。
徐石麟,(1896-1953 ),字裕如,号天遨,永嘉县汤岙村人。1919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先后在绍兴越才中学、宁波育才中学、英士大学任教。 1931年全国在上海举办的美展上, 其作品《菊花》被评为冠军 。
徐东藩,1949.5.被杀害教授。
谢海燕,1941年率领部分师生内迁浙闽,参加国立东南联合大学。先后任东南联大、国立暨南大学、国立英士大学教授兼艺术科主任。1944年教授潘天寿被任命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同去重庆。
严济宽,字致平,江西波阳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获英文和教育两个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英文。曾任国立英士大学行政专修科副教授,南昌国立中正大学教育系教授。解放后,先后任上海新中国法学院教授,大同大学兼课教员。
杨时展,1913年11月生于浙江宁波,祖籍衡州,1936年夏毕业于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财政系会计专业,1938年任浙江省财政厅会计主任。1945年春应国立英士大学之聘,任该校教授,兼任会计专修科主任。1946年改任英士大学经济系教授。1953年任中南财经学院教授。曾任湖北省会计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审计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主委。
姚承三,浙江淳安人。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曾任英士大学讲师。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工业专科学校副教授,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电气工程师,中国矿业学院教授、中心实验室主任。九三学社社员。长期从事矿用机电的教学和研究。编有《矿山机械的自动控制系统》等。
叶元珪(1897-1985),字志成,又名善昌,丽水碧湖镇人。少时从父习书画,中学毕业后专攻美术。1918年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与画家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等组织一八艺社切磋画事。以西画见长,亦精于国画、雕塑、工艺美术,曾受托设计钞票。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举家迁回碧湖,受聘在省立高级商业学校、处州中学任教。后执教省立联合师范学校艺术科,兼任省训练团美术教官。1939年8月,英士大学在丽水开办,应聘执教美术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因家庭故未随校迁离,转省立处州师范任教务主任,创设艺术师范科。1949年杭州西湖艺专潘天寿曾邀请再度共事,因故仍执教处州师范。
叶常丰(1902-1988),衢县人。193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艺系,先后在中央大学,江西、福建、浙江等农业改进所,英士大学农学院,浙江大学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曾培养中国首批种子研究生,主编《种子学》、《种子工作问答》、《种子工作手册》、《种子》等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精通英语、俄语、拉丁文,懂日语、德语。撰写种子科学论文数十篇,编译大量国际先进种子科学理论和有关资料。50年代,培育成水稻良种南特号,为以后陆财号、南特16号、矮脚南特号等水稻良种培育奠定基础。热爱家乡,曾任衢县农业顾问,促进家乡农业发展。198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浙江省政协委员、全国种子协会副理事长。
叶作舟,1897出生,原名寿衡,笔名作舟、难宾、叶秋、一苇等,上虞南湖乡大有村人。1918年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在上虞、海宁等地小学任教。1924年3月进上海同文学院。1927年任上虞县教育局局长。不久辞职,回同文学院就读。1929年毕业任教于上海西章公学。1932年任《东方杂志》编辑。1936年任职于外交部亚洲司研究室,编写《日本人物志》。抗战爆发后,回上虞参加抗日工作,任春晖中学校长。因支持学生抗日进步活动,被诬为“赤化”春晖而遭撤职。1939年至嵊县清波中学任教。1941年任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浙江办事处调查课长。1942年任财政部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推广课长。曾主编《茶叶月刊》,参与校订《茶叶全书》。1944年任暨南大学教授、工商管理系主任。1946年任教于绍兴稽山中学。同年,任英士大学教授。1949年5月任英士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8月英士大学被砍,任教于杭州高级中学。1951年到浙江师范专科学校任教。次年,任浙江师范学校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主任。浙江师范学校改为杭州大学后,任历史系副教授。195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杭州大学支部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4年4月18日卒于杭州。着有《货币新论》、《非洲各国史钞》、《非洲史略》、《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等。
殷良弼,1894年出生,号梦赉,无锡县东绛糜巷桥人。民国6年8月毕业于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学科。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科研究生。任浙江省农业专门学校教员,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林场主任。1947年8月,他到浙江金华任国立英士大学教授兼森林系主任。1949年8月英士大学被砍掉,殷良弼调到北大农学院任教。后就任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主任。
游修龄,1920年5月9日生,浙江省温州市人。1943年7月毕业于国立英士大学农学院。历任同校及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教务处处长、图书馆馆长等职,兼任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农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阮毅成(1904-1988),浙江省馀姚县临山人。1927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政治经济系。1931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获国家法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央政治大学教授兼法律系主任、《时代公论》主编。1937年任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抗日战争初期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英士大学教授、行政专修科主任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国立浙江大学法律系主任、法学院院长,1946年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去台湾,曾任《中央日报》社长、《东方杂志》主编、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会董事兼总干事、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兼法律系主任、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教授。着有《政言》、《国际私法》、《中国亲属法概论》、《法语》等。
袁文伯,1912年出生,浙江天台人。1937年结业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曾任英士大学、之江大学副教授,1949年后任中国矿业帝院教授。长期从事立井开凿井提升头新系列,为煤炭部采用并扩广,撰有论文《非均持弹性浆结壁应力分析》,主编《工程力学手册》。九三学社社会员。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鸣铮,1916年6月29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35-1939年考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获农学士学位(1937年与1938年分别借读于浙江大学农艺系和中山大学农林化学系)。194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院土壤学部,获土壤化学硕士学位。历任英士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浙江医学院药学系副教授,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浙江农业大学农业化学系主任和中心实验室主任。
张味真,名冶、号诧园老人,光绪七年(1882年)出生在嵊县,1967年卒于杭州。 肄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曾任北大音乐会古琴导师。先后在天津南开大学、北京高等师范等校任教,民国十四年(192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主任,1932-1934年参与《嵊县志》重修的工作,抗战期间在英士大学执教。1953年聘为浙江文史馆员。张味真先生年青时曾随嵊县名医金宪俊学琵琶,学得《阳春白雪》、《普安咒》等曲。后随开霁和尚学琴,擅《平沙》、《秋鸿》、《渔歌》等曲。
张仲葛,字次篁,生于1913年12月,广东东莞市人。1936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艺系,获学士学位。解放前后,历任国立英士大学畜牧兽医系教授,兼畜牧场场长;华北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副教授;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教授,代理系主任、养猪教研室主任;湖南九嶷山学院院长。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畜牧学家和畜牧史学家,养猪学科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张致祥,英士大学英文讲师,负责校务工作;英士大学被金华军管会解散后去台湾,被台湾省教育厅任命为省立员林中学校长,后为台北法商学院英文著名教授。
郑肇经,在漫长的水利生涯中,从未离开水利、水工教学与科研岗位,解放前,他长期兼任中央大学、中央工业学院、英士大学等校的水工教学或客座教授,晚年仍带研究生。1934年后被聘为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委员、全国水利委员会委员、水利部顾问。曾应交通部之聘担任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委员,应资源委员会之聘担任长江三峡水电技术委员会委员。
曾繁康,在台湾教授。
周天初,1894年出生,浙江奉化人,居杭州。擅长油画、中国画。1916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科。曾任浙江杭州市一师、女师、杭师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员,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讲师、国立英士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作品有《鹤山图》等。少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院,终身为图画教师。初擅西画,继学国画,能以自然为师而独创新风。老年犹作画不息,探索新的艺术境界。

6、马承源的人物轶事

1995年岁末,香港荷里活道。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和副馆长汪庆正在“闲逛”。在一家古玩店,马承源盯上了一件形态别致、制作精良的青铜器的肩部刻有“吴王夫差吴金铸女子之器吉”的12字铭文。按照古代礼制和常见青铜器铭文的惯例,马承源推断,这是春秋晚期吴王夫差为一位身份低微的平民女子专铸的酒器。而这女子,或许该是西施。
这也是吴王夫差礼器的首次被发现。古董商开价150万港币,而当时上博账上仅存资金20万元。马承源多方设法,终于使香港著名实业家何鸿章先生斥资购下这件?,并捐献给上博。有人问马承源,为什么一定要买回那只,他说:“这是件国宝啊,我是搞文物工作的人,看到了而不想办法把它抢救回来,那么我上愧对祖宗,下愧对子孙!”
在国内文博界,马承源是著名的青铜器及古文字权威、文物鉴定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曾获美国洛克菲勒三世奖、法兰西荣誉勋章。对上海博物馆职工而言,马承源则是备受尊敬的老馆长———没有他,上博不可能有国内文物庋藏“半壁江山”与青铜器藏品“世界第一”之誉;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美轮美奂的上博新馆。这个说法虽有些夸张,却是记者几次从上博人那里听到的原话。
解放后新上海博物馆开馆的第一位观众,30年后,成了上博馆长。 想不到,这位享誉国际的文博专家早年还是我党一位年轻的地下工作者。
抗战胜利后,正读高中的马承源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入大夏大学,读历史,搞学运,因为上了“黑名单”,组织上把他转移到苏北,进党校学习。
上海解放时,一身黄色粗布军装的马承源回到上海,干教育,搞工业,从事思想政治和经济理论工作,还差点儿成了仪表厂的公方厂长。在业余时间,他对文物古籍兴趣浓厚,常跑古玩市场,能识金文。1952年,上海博物馆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天开馆。还在教育局工作的马承源是参观上博的第一个人。老报人陈向平为这样的人才“错位”而可惜,向当时的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彭柏山推荐。于是,1954年,27岁的他成了上海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报到那天,马承源早上7点多就赶到位于南京路跑马厅钟楼的上博,眼巴巴地等着开门。当时心花怒放又迫不及待的心情,71岁的马承源记忆犹新。那是他一生“得其所哉”的转折点。
近代以来,上海已形成了较为发达的文物市场,私人收藏丰富。上海博物馆占了地利之先。建国初期,陈毅市长重视文物征集工作,收到捐赠品,往往由市长出面送奖状、副市长出面设宴感谢,并发给奖金。一些收藏大家如苏州潘氏、合肥李氏等,出于爱国热忱,纷纷积极捐献。马承源和当时上博的专家、员工们一起,努力摸清沉在民间的收藏家情况,动员捐赠;利用文物市场,“拦截”、收购;“大跃进”中,到有色金属冶炼厂驻守,“炉口夺宝”。建馆之初只有文物1.6万件的上海博物馆,到1966年前后,在青铜器、书画收藏方面已大大跳了一级。
因为专心与文物打交道,在以后的一次次极“左”干扰中,他被打上“白专”罪名,受过党纪处分,“文革”中甚至升级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黑秀才”。“再怎么批判、罢官,文物征集工作还让我做就行”,是马承源想了好久得出的结论。北京来的红卫兵小将找上门来,博物馆赶紧自己组织“闹革命”以保护馆藏。一些收藏家因担心而要求捐献,还有一些人被抄家。马承源与馆长商议,以政府的名义与红卫兵组织联络,说明文物是国家的财宝,不要破坏,博物馆可以“代管”。那段时间,他们日夜守在博物馆,随时准备出发,清点、鉴定,向藏家和里弄居委会说明情况,并出具收据、清单。“文革”后,不少藏家看到安然度过劫难的藏品,感激复感慨,不少人当即决定,变“代管”为捐献。 1964年,马承源组织编写的中国第一本彩版工具书《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出版,很快被翻印流传于国外;他写的《中国青铜器》是“文革”后研究青铜器的第一本通论性著作,牛津大学随即翻译出版,影响极广,还是海峡两岸共用的大学教材;他主编的《商周青铜器纹饰》和《商周青铜器铭文选》(4册)因见解独到,成为专业人士案头必备书;《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青铜分册》和今年刚出齐的《中国美术全集·青铜器分册》(16册),更是本世纪最完整、系统的青铜器图录研究大全。一本本书,一篇篇论文,一次次准确鉴定,渐渐确立了他作为青铜器和古文字专家的地位。
然而,对马承源而言,他此生最宏大的一本著作却不是用笔写出的。那就是崭新的上海博物馆。这部大书的“读者”,也大大多于读得懂其文物专著的人。1980年,马承源率团到美国巡展,在大都会博物馆台阶上伫立良久,回来就调整陈列,使上博内部展室焕然一新,赢来赞誉。此后,每次出访,工作之余,他从不去别处观光,就泡在各个博物馆中,不仅看展品,还要资料,询问有关建筑设计、陈列室灯光、色温、玻璃橱窗反光处理等细节,希望中国能早日有自己的现代化博物馆。申请报告写了一份又一份,常有朋友善意地调侃:“新馆开始造了吗”。最终,是他直接写信给市委书记黄菊,以不懈努力为上博赢来了今天的一块“风水宝地”和5.7亿元的资金。
从1993年新馆打下第一根桩起,马承源一直“钉”在工地上。这是一生最辉煌的梦想,他不允许有半点瑕疵。从选择建材到设计陈列、保管,他都亲力亲为,画了部署图纸,又制展览小样。60多岁的人,还常常上下脚手架,吃饭时间秘书总是把盒饭包在旧棉袄里,再发动人们去找他。去出差时,他关照秘书每天打电话汇报进度。访美归来,预知飞机将在晚上10点到达,因为第二天一早要去北京开会,就约了馆里其他几位领导,晚上11点到他家谈谈新馆,一直到次日凌晨3时多。他的办公室与新馆工地隔开一条路,马承源特地买了一副望远镜,一空下来就举镜眺望。一次,他对着外墙的花岗岩贴面看了很久,告诉日本的施工人员,说两块石头间的接缝有误差,两条线不平行。对方不信,在他的坚持下只好爬上脚手架测量,结果证实误差了几毫米。这下人们可服了,叫他“马内行”。
为了“中国的一流的现代化博物馆”梦想成真,他付出了健康代价。1996年10月新馆正式开幕前,在香港征集文物的马承源突然中风,经积极治疗才得缓解。 不少上博员工“怕”马承源。因为他对工作要求严格,表情也严肃傲然为多———因为陷在自己的思想中而对周围熟视无睹。跟他出差,他眼里只有博物馆、文物,办好事就走,不为风景名胜所动,缺少情趣。他自我放松的办法,不过是换一种文物摩挲、换一篇文章写写。中风以前,他喜欢喝酒且酒量不错,海内外的老朋友常常送酒。但他每次叫“开瓶酒来喝喝”,必是为了刚为馆中收到了珍品、或新馆建设有了大进展。
然而,有机会走近他的人则说,他是个“老好人”,爽气,讲情义。他至今记得那些对上博作过重大贡献的收藏家及家属,每年至少去探望一次。他动情地说:“那些无价之宝,捐献者只要卖掉一件,就足以让后人享受几代,我们能不感念关心他们吗?”上博新馆投资中,有8000万元是募集来的,不少展品也出自那些已经或正在成为上博老友的海外富商、名流的捐献。几十年了,马承源和汪庆正等人,为他们作了多少义务鉴定,还以老朋友的诚意,爽快地打开库房,请爱好文物的他们欣赏,相互切磋。有了这些朋友的相帮和市领导的支持,上博才从香港和海外救回了那一批批珍贵的文物:战国竹简、晋侯?编钟、吴王夫差?、南北朝石刻造像……
今天,位于市中心人民广场上,已拥有21个门类60万件文物、珍品达12万件的上海博物馆新馆,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志。

7、合肥有什么好的学校

合肥工业技术学校
:明白的人都知道垃圾学校一个
不解释
安徽轻工业技师学院

最近几年形象工程突飞猛进
教学楼都最近几年建的
有两个校区
学会计的那报名在安大什么门附近
就不记的了
学数控的那
在鸟不拉屎的地方
旁边就一个小饭店
周围就是厂
夏天就一个地方洗澡等两个2小时
机床都是80年代货
老师也是出名的认钱不认人
老师整人事件层出不穷
老的老师比较好
就几个
招生人数比较多
除了学习比较好的
肯送礼和老师打我关系的
分配的地方比较一般
还有些
被分配当苦力
招的人多
不好分配
合肥市机械工业技工学校
:教学楼数一数二的破烂
进那学校的本部
还以为到了贫民窟
还有一校区
出了市区
在肥西
鸟不拉死的地方
数控机床就两
铣床就一个
机床还好有十个
就一半能用
还有一个60年代古董货
现在还能开动
奇迹啊
--
电脑都是大屁股的
座位都是80年代的那种
没靠背
坐久了腰酸背疼
老师特爱吹牛
寝室还要住8人
就一电风扇
开学一月后还玩停电
不过着学校有个鉴定站
拿证书的都好拿
招的人少(没办法
学校太破
没人来)分配还是比较好的
停说09界
中技加高技的人不到150人...
去那些技校还不如加把力复读
那些技校就是混日子的
如果你非要走技校这条路
凭良心推举在合肥两比较好的技校
一个是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
在合肥工学大学那
(注意这学校要考的
6月下旬考试
有两校区
合工大本部只招200人
其他分配到一校区
合工大本部都是合肥工学大学那些老师教的
假如没考到本部被分到另一校区的话
也不要上了
那些老师都是以前东星技校的老师)
另一个是交通技校
在包公路那
今年2010年在合肥举办了什么技能人才招聘会
教学设施属于比较好的

那些天天在电视做广告的
千万不要上
骗子学校

热点内容
合肥瑶海区招投标中心 发布:2020-09-09 14:35:50 浏览:505
合肥长城宽带价格表 发布:2020-09-09 02:57:42 浏览:505
合肥小区名称 发布:2020-09-10 05:51:24 浏览:504
365房产合肥 发布:2020-09-09 22:32:45 浏览:504
成都大巴包车 发布:2020-09-09 21:03:12 浏览:504
合肥万达城摩天轮营业 发布:2020-09-10 08:43:47 浏览:503
上海合肥高铁 发布:2020-09-09 20:23:53 浏览:503
合肥立特科技 发布:2020-09-09 16:27:05 浏览: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发布:2020-09-09 03:48:06 浏览:503
杭州到合肥高铁时刻表查询 发布:2020-09-17 08:24:49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