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中小学 » 合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合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发布时间: 2021-10-02 04:57:02

1、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导师信息

姓 名 高隽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10 最终学位 博士
毕业学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从事专业 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光电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 职 务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所属院系 电子信息工程系
所属科室 联合开放实验室 职 称 教 授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 0551-2901393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 合肥工业大学南区98信箱
邮 编 230009
简 历
1963年10月出生,安徽省淮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5.03~1996.10: 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网络与系统理论研究所进修及合作科研;
2000.8~2000.10:在加拿大里加纳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合作科研;
2001.07~2001.08 在美国圣地亚哥参加SPIE第46届年会;
2005.01~2005.02:在德国Heilbronn University合作科研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中科院“百人计划”;
安徽省学科优秀拔尖人才;
安徽省首批建设创新团队带头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安徽省第九届政协委员, 安徽省九三学社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常务委员。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编委、责任编辑,《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编委,《大学图书情报学刊》编委。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光电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

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url]http://images.hfut.e.cn[/url]
(1)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智能信息处理”和“图象处理与分析”研究方向;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研究方向;
教学工作
主讲本科生:《信号与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概论》;
主讲研究生:《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应用》、《智能信息处理》。
获奖情况
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和省自然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多项。1992年获“92"中国CT科技十大进展奖”,1994年获“亚洲CT科技十大进展奖”,1999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二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报告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0年获“安徽省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三等奖。
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
获科技成果2项,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科技奖励各1项。
主要论著
1、《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仿真实例》,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8。
2、《智能信息处理方法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6
3、《人工神经网络与自然计算研究进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10
4、发表论文100余篇

2、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重点学科

1.所属一级学科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科、专业代码:081203
省重点学科批准时间: 2001年
2.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1981年获准硕士学位授权资格,1986年获准博士学位授权资格。本学科在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技术、嵌入式系统与Soc、多媒体技术等方面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完成国际合作、国家级、省部级及各类横向课题共136项总经费近400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37部。学术梯队有正高职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兼职博导2人,副高职38人。
3.研究方向:
a.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b.智能控制技术
c.网络与分布式计算
d.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
e.嵌入式系统的综合与测试
f.信息系统软件理论与环境 1.所属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科、专业代码:081002
省重点学科批准时间: 2001年
2.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1986年获准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03年获准博士学位授权资格。本学科主要研究信号与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理论及应用。目前有博士生指导教师4位、教授8位,硕士生指导教师十余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863项目、军工项目、省部级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多项。
3.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厚坚实的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与实验技术,了解信号与信息处理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从事通信与电子工程研究、开发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能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或高新技术工作,做出创造性成果。
4.研究方向(一般不多于5个):
(1)智能信息处理;
(2)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
(3)数字信号处理;
(4)雷达信号处理;
(5)仿生模式识别。

3、合肥工业大学哪些专业最好

汽车、自动化、机械、、仪器、通信、计算机、建筑、土木、地质、管理、材料、电气等专业都挺好;

需强调的是,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虽然实力还不错,但该专业就业机会较少,起薪也挺低,一般都比较辛苦,与行业大环境有关吧,慎选!!

专业无所谓最好,只有你学的好才是真的好,汽车自动化的入学分数和竞争最激烈,就业情况也更好些;像计算机、通信、材料等工科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的起薪和单位都相当不错的;这个靠你自己了,汽车那边也有学的差起薪低点的;

4、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考研哪个方向比较好?各个方向的分数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在管理学院。合工大计算机专业各方向就业都很好。

5、合工大计算机硕士

和发展方向有关,现在的热门高薪就业方向:
1、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机器听觉、机器感知方向;
2、计算机机器人方向;
3、计算机工业控制方向;
4、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设计、仿真计算方向;
5、3D打印和工业4.0方向。
其他的计算机方向普遍薪资不高,除非有特别的突出技能,否则普通人月薪很难超过8K。

6、如何评价合工大智能科学与技术?

?

7、合肥工业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

对于哪些专业比较好这个问题,其实重点的专业还在于工科。

作为来到合工大两年的半老油条,我感觉是这样的。

首选的话应该是本部的车辆工程,合工大的王牌专业就是车辆工程,江淮汽车,东风汽车的董事长都是合工大毕业的,合工大也和这两家汽车公司有毕业生培养的合作计划,如果努力的话能进这两家厂也就是很幸运的事了。其次是机械专业,包括机械设计自动化和机械工程,就业率和考研率也是很高的,虽然薪资中等,但也还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是很不错的专业,当初报考的时候也有很多学长学姐推荐这个专业的。另外,土木,建筑也是可以选择的,如果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专业倾向,也可以选这两个专业。最后要说一下时下比较火的专业,比如物联网,城市地下空间,机器人设计等等这些新兴专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如果想在毕业以后有更深的造诣,可以选择这些未来发展比较大的专业。如果喜欢经济学和会计学,合工大可以作为你考研的踏板,往更高层次的学府考研,只是这些专业的课程安排比较密集,学习过程会比较辛苦。合工大虽然是工科大学,也有文法,商务英语等文科专业,不过就专业性来说还是安大更适合文科类的专业,不建议报考工大的文科专业。

8、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专业设置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为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开办的新型专业,覆盖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3C技术)和电子、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等多个领域。合肥工业大学是全国首批获准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三十所高校之一,该专业已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重点培养能够运用嵌入式智能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进行信息感知、无线传输、数据存储和处理及应用等方面知识能力的系统工程型和创新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传感器及自动检测技术、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应用、无线通信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3S技术等。
本专业毕业生将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计算机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可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控制等领域的科学研究,银行、通信、邮电、IT企业、政府机关、军事国防等行业或部门的嵌入式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等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一门关键学科,并已渗透到管理和通信等各个学科领域、生产制造和银行邮电等各行各业、政府机关和高校院所等各个部门,为科学研究、生产与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校计算机专业是学校特色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学科和科研条件,长期的办学积淀形成了本专业软、硬件并重,面向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培养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方面的工程应用型及应用研究型和创新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办学特色。
本专业是学校特色专业,现设有四个方向,即软件工程方向、分布式控制与嵌入式系统方向、动漫方向和网络工程方向。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数字媒体技术等。本专业与金山软件公司和工大高科公司(年产值近2亿)等企事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累计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32项,各类横向项目7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在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出版专著6部,全国性统编教材9部,其它各类教材45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及安徽省级科研项目多项。
现有教师8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名,教授14名,副教授28名,具有博士学位12人,博士后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8%以上。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将计算机应用于控制、管理、通信、辅助设计与制造、信息处理等领域的能力。本专业学生长期以来在各种各样的国际国内科技创新等能力竞赛,如全球ICPC程序设计大赛、全国智能车控制竞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可从事计算机等领域的科学研究,银行、通信、邮电、IT企业、政府机关、军事国防等行业或部门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始于1958年建立的无线电技术专业,是合肥工业大学的特色专业,覆盖电子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培养掌握电子电路、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计算机技术,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应用、计算机应用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现有教师32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5人,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人。博士生导师4人。
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系列课程、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电子测量技术、电视原理等。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专业分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微波传输与射频识别、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网络与通信等方向。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电子技术、网络与通信、雷达、广播与电视、电子仪器与仪表等行业中电子系统、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工作及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教学、科研等工作。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专业是当今社会的热门专业之一。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通信工程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在所设置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选题等教学环节上,注重加强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跟踪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实时调整课程体系,保证“基础课精深,专业课宽新”的目标。
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要求掌握在较宽范围内适应于信息产业的、系统的、较为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典型电子电路与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与计算方法;掌握信号的产生、传输和处理技术及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通信电路与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所必需的软、硬件知识;具有系统工程的初步知识和较强的科学实验、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科技发展的应变能力和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译、写作能力;具有初步的文献检索、情报信息方面的能力和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生产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从事于:1、 通信工程系统部件和设备的设计和制造;2、 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方面的研究和开发;3、 通信网络的开发、维护与应用;4、 计算机网络的开发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覆盖电子工程、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多个领域。
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微电子概论、集成电路设计、智能信息处理等。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和科学研究能力。
本专业分为智能信息处理、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设计、微波技术应用、嵌入式系统等方向。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电子信息产品、系统的开发,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的设计,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以及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教学、科研等工作。
信息安全
步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信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信息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重要资源,计算机网络则成为信息传输的重要载体。然而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日渐突出,如高科技犯罪、泄密、黑客入侵、病毒侵扰等。因此,国家已将信息安全列为今后十年优先发展的领域。本专业是由计算机、电子信息等领域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网络程序设计、密码学概论、信息论与编码、网络安全概论和计算机安全等。本专业与金山软件公司和合肥工业大学网络中心等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973前期项目子模块、广东省产学研究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厅转移计划项目、地方与企业合作项目等多项。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5人,硕导5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4人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毕业生可在银行、通信、邮电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及军事国防等部门从事计算机及相关信息领域的安全性分析、研究和设计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电路与系统
1.学科(专业)代码:080902 获得授权时间:1986年
2.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通信电路与系统、网络理论及应用、信号检测系统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完成国际合作、国家级、省部级及各类横向课题共43项总经费近10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学术梯队有正高职5人,副高职10人。
3.主要研究方向:
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通信电路与系统;信号检测系统;网络理论及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一级学科下设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和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3个二级学科。本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81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1987年被评为机械部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2008年被评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在分布式控制技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嵌入式系统与Soc、图形学与计算可视化、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系统开发理论和方法及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在分布式控制和高可靠性系统方向上处于国内一流发展水平。已累计承担包括国家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各类横向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0余项,分别于1996年和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授予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研究方向:分布式控制技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与环境;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嵌入式系统与Soc。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可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设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与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2个二级学科。本学科自198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1986年获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2001年被评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在数字图像分析与处理、信号检测与处理、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处理、智能信息处理、DSP技术及应用、数字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特色。完成国际合作、国家级、省部级及各类横向课题共95项总经费近4000万元。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16部。
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分析与处理;信号检测与处理;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处理;智能信息处理;DSP技术及应用。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通信、信息与电子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教学工作。

9、哪些学校有人工智能专业

共有74所开设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人工智能的大学排名情况,比较好的学校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以下是具体榜单。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A+
2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A
4 10003 清华大学 A
5 10286 东南大学 A
6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A-
7 10246 复旦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335 浙江大学 A-
11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13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B+
14 10056 天津大学 B+
15 10183 吉林大学 B+
16 10293 南京邮电大学 B+
17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B+
18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9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20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21 90045 空军工程大学 B+
22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23 10055 南开大学 B
24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B
25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2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27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28 10384 厦门大学 B
29 10486 武汉大学 B
30 10558 中山大学 B
31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32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3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4 10357 安徽大学 B-
35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36 10386 福州大学 B-
37 10422 山东大学 B-
38 10532 湖南大学 B-
39 10611 重庆大学 B-
40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42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43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C+
44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C+
45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C+
46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47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48 10216 燕山大学 C+
49 10280 上海大学 C+
50 10533 中南大学 C+
51 10617 重庆邮电大学 C+
52 10730 兰州大学 C+
53 90005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C+
54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55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C
56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57 10512 湖北大学 C
58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59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60 10610 四川大学 C
61 10657 贵州大学 C
62 11664 西安邮电大学 C
63 90039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C
64 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C-
65 10075 河北大学 C-
66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67 10110 中北大学 C-
68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C-
69 10285 苏州大学 C-
70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71 10459 郑州大学 C-
72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C-
73 10590 深圳大学 C-
74 10697 西北大学 C-

2、人工智能专业简介

人工智能专业是中国高校人计划设立的专业,旨在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型人才,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2018年4月,教育部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根据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

主干课程:

1.认知与神经科学课程群

具体课程: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基础、人类的记忆与学习、语言与思维、计算神经工程

2.人工智能伦理课程群

具体课程:《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

3.科学和工程课程群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科学家和理论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寻找人工智能的突破点,同时必须要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让人工智能学科走在正确、健康的发展道路上。

4.先进机器人学课程群

具体课程:《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

5.人工智能平台与工具课程群

具体课程:《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6.人工智能核心课程群

具体课程:《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10、有合肥工业大学研一研二的学哥学姐吗?我想知道贵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导师的信息

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新能源发电与节能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
电力系统可靠性与安全防御、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发电系统、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等。

主持完成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攀登B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项目、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完成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在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20余篇,被EI等收录50余篇,获安徽省自然科学2等奖2项、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优秀学术论文奖8项。

兼任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合肥工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高级会员,可靠性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力行业可靠性管理委员会委员等。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安徽省学科拔尖人才等称号。

温阳东

教授,1955年9月生

1982年1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自动化系并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4年7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7年晋升为讲师,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晋升为教授,现任合肥工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
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现场总线技术应用、嵌入式系统、电力系统监控与继电保护。多年来一直从事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集散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的教学、研究和开发工作。近年来致力于现场总线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主持和参加包括省科技攻关课题在内的20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教材一部。
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开发研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开发研究获阜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合肥卷烟厂5000Kg/h制丝线微机监控系统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NSYN--语音置乱器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孙 鸣

教授

现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科研、硕士研究生教学以及指导硕士研究生等工作,兼任学院专业实验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调度自动化、分布式发电、用户电力技术。

近五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其中EI检索论文3篇。

完成中华电力教育基金会、安徽电网公司、许继电气公司以及平圩发电厂等单位的多项科研项目,项目总经费约50万元。

李生虎

李生虎,1974年6月生,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柔性输电技术、电力系统可靠性。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参加国家973计划、攀登B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校博士点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福建及安徽电力公司等合作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相关期刊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仿真学报、IEEE Trans PWDL、IET GTD、IJEEPS、IEEJ、KIEE等。2004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二),2005年入选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计划。

张国荣

研究员,1963年2月生,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1987年7月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毕业
1995年2月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2008年6月合肥工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主要研究方向
光伏系统技术,电能质量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

科研情况
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获奖情况
“深井光伏水泵系统”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双电源智能切换装置”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年度合肥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08年度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吴红斌

吴红斌,研究员,1972年8月生,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目前主要从事分布式发电技术、电力系统安全性分析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科研项目: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布式互补能源微网系统的协调控制与能量管理”和多项企业委托项目,参加了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等多项纵向课题的科研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230009

联系电话:0551-2901428转8028

E_mail: [email protected]

陶维青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1年09月-1985年07月 合肥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本科学习
1985年09月-1988年07月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研究生学习
1988年08月至今 合肥工业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相关软件和硬件的研究。软件方向包括通用工业控制软件(组态程序的开发和研究),内容涉及实时数据库技术,Internet发布技术,以及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调度自动化主站技术等。硬件方向包括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FTU,RTU设计以及现场总线技术。

先后参加十余项科研开发项目,获省部级三等奖三项,四等奖一项。在国家级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主持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一次(中压电网在线监测与故障定位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开发研究), 主持横向科研项目多次。

齐先军

副教授,1977年2月出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博士

主讲课程:
《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

主要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可靠性、概率统计方法和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合肥工业大学科学研究发展基金1项

还有几个没找到。偶不是他们院的,所以不给评价。

热点内容
合肥瑶海区招投标中心 发布:2020-09-09 14:35:50 浏览:505
合肥长城宽带价格表 发布:2020-09-09 02:57:42 浏览:505
合肥小区名称 发布:2020-09-10 05:51:24 浏览:504
365房产合肥 发布:2020-09-09 22:32:45 浏览:504
成都大巴包车 发布:2020-09-09 21:03:12 浏览:504
合肥万达城摩天轮营业 发布:2020-09-10 08:43:47 浏览:503
上海合肥高铁 发布:2020-09-09 20:23:53 浏览:503
合肥立特科技 发布:2020-09-09 16:27:05 浏览: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发布:2020-09-09 03:48:06 浏览:503
杭州到合肥高铁时刻表查询 发布:2020-09-17 08:24:49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