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孙晓
1、历史学研究生好就业吗
总体来说就业不好,很多人并不是搞本专业
考博士,当老师,
到科研部门做科研,然后慢慢当到教授
考公务员,不限制专业,这就看你的综合能力了
对于别的不限制专业的,可以发展一下,以前还看到哪个银行行长是历史学专业的呢
自主创业
考古,买古董文物啥的
---------------------分割线---------------------------
以下是真格的,说明就业真的不是很好(转自新浪博客)
南京大学是所百年老校,不管是谁来给中国的大学排名。南京大学综合实力肯定不出前十。江苏省绝对第一。就按新浪网为参考标准。其研究生院实力排名第五,历史学排名也是全国第五,其世界史更是全国重点学科。那么他的就业情况怎么样呢!如下:
历史系2004级研究生毕业去向一览
崔建树 国际关系史 博士 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代兵 国际关系史 博士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孔刚 国际关系史 博士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刘旭东 国际关系史 博士 南京师范大学
阎静 国际关系史 博士 江苏大学
张旺 国际关系史 博士 淮阴师范学院
朱适 国际关系史 博士 南京大学
蓝辛娇 国际关系 硕士 河海大学
黎梅梅 国际关系 硕士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刘静 国际关系 硕士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马朝林 国际关系 硕士 西安外国语大学
缪建 国际关系 硕士 南通港闸区委党校
王晓强 国际关系 硕士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许燕 国际关系 硕士 出国:美国
朱杨兵 国际关系 硕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
左新元 国际关系 硕士 浙江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刘茵茵 专门史 硕士 延期到07.07
杜永和 专门史 硕士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
葛殿聪 专门史 硕士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郭丽 专门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荆玲玲 专门史 硕士 河南省实验中学
李欣 专门史 硕士 上海市普陀区区委办公室
凌炜 专门史 硕士 南京师范大学
刘静静 专门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钱睿 专门史 硕士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南京分所
帖姗宏 专门史 硕士 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汪丽 专门史 硕士 安徽省公务员
杨冰双 专门史 硕士 淮阴师范学院
杨敏 专门史 硕士 南京树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翟战伟 专门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钟凌学 专门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朱婧 专门史 硕士 淮阴师范学院
李刚 边疆学 博士 西北大学
成祖明 思想史 博士 升学
高庆荣 思想史 博士 汕头大学
孔德立 思想史 博士 曲阜师范大学
宫琦 民族学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刘钦花 民族学 硕士 金陵学院
辛卓如 民族学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孙彦 考古学 博士 常熟理工学院
冯慧 考古学 硕士 本校升学
刘芳芳 考古学 硕士 延期到07.07
罗虎 考古学 硕士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孙明利 考古学 硕士 苏州博物馆
赵一兵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延期到0709
詹刚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延期到07.05
陈晓明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南京图书馆
宫海峰 中国古代史 博士 东南大学
孔祥军 中国古代史 博士 扬州大学
李玉年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合肥学院
李忠林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巢湖学院
刘舒曼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南京大学
秦翠红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南京晓庄学院
汪兴和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延期到0709
王昌宜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延期到0805
王志轩 中国古代史 博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张可辉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南京农业大学
朱奎泽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南京邮电大学
陈章 中国古代史 硕士 出国:香港科技大学
戴林云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浙江省慈溪中学
段新勇 中国古代史 硕士 大众报业集团
郝富春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侯磊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本校升学
胡陈华 中国古代史 硕士 南京晨啸纺织品有限公司
胡凌 中国古代史 硕士 衢州学院(筹)
赖萍 中国古代史 硕士 翔程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陆青松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王萍 中国古代史 硕士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
向明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江苏科技大学
张建松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本校升学
赵玉敏 中国古代史 硕士 升学:中国人民大学
丁以德 中近史 博士 延期到07.07
胡清宁 中近史 博士 延期到08.06
陈国庆 中近史 博士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延期到0805
崔巍 中近史 博士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崔军伟 中近史 博士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丁兆东 中近史 博士 延期到0708
葛玉红 中近史 博士 南京邮电大学
靳道亮 中近史 博士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
荆世杰 中近史 博士 南京林业大学
李庆华 中近史 博士 山东建筑大学
刘大禹 中近史 博士 湖南科技大学
刘丰祥 中近史 博士 曲阜师范大学
刘文俊 中近史 博士 广西师范大学
毛升 中近史 博士 退学
毛文君 中近史 博士 国防科技大学
王云 中近史 博士 南京特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王永华 中近史 博士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徐静玉 中近史 博士 南通大学
徐树英 中近史 博士 山东轻工业学院
翟洪峰 中近史 博士 南京师范大学 延期到0805
崔明海 中近史 硕士 本校升学
戴黛 中近史 硕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
管华敏 中近史 硕士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贾猛 中近史 硕士 合肥市社科联
蒋宝麟 中近史 硕士 升学:香港中文大学
李恒俊 中近史 硕士 本校升学
李琳琳 中近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卢旭东 中近史 硕士 安徽省公务员
吕敏 中近史 硕士 宁波市北仑区委党校
邱伟 中近史 硕士 常州市新北区委研究室
屈胜飞 中近史 硕士 浙江师范大学
沈丹 中近史 硕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苏随萌 中近史 硕士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东山支行
陶仁人 中近史 硕士 中国药科大学
王东进 中近史 硕士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王晓艳 中近史 硕士 江苏科技大学
魏兵兵 中近史 硕士 出国:新加坡
吴爱惠 中近史 硕士 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党史办
伍荣蓉 中近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谢美霞 中近史 硕士 上海市浦东新区地方税务局
颜公平 中近史 硕士 上海市南汇区人事局
杨荣庆 中近史 硕士 南京财经大学
叶敏磊 中近史 硕士 出国:普林斯顿大学
易振龙 中近史 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殷昭鲁 中近史 硕士 鲁东大学
袁桂海 中近史 硕士 山东省临沂市人事局
智杰 中近史 硕士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
周颖 中近史 硕士 广州市第五中学
陈黎阳 世界史 博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延期到07.2
刘光华 世界史 博士 延期到0807
宋飞 世界史 博士 延期到07.12
蔡蕾 世界史 博士 河南师范大学
蔡玉辉 世界史 博士 安徽师范大学
冯定雄 世界史 博士 浙江海洋学院
何念 世界史 博士 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胡小进 世界史 博士 中国政法大学
魏秀春 世界史 博士 临沂师范学院
魏子任 世界史 博士 解放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谢济光 世界史 博士 桂林工学院
徐静静 世界史 博士 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薛向君 世界史 博士 江苏警官学院
臧小华 世界史 博士 四川大学
张经建 世界史 博士 江苏卓亚律师事务所
张淑清 世界史 博士 鲁东大学
祝良 世界史 博士 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蔡颖 世界史 硕士 金陵科技学院
镡娴娴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崔蕊满 世界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谷景英 世界史 硕士 新疆大学
管洪亮 世界史 硕士 出国:美国
韩红华 世界史 硕士 南京市梅园中学
孔涛 世界史 硕士 山东省济宁市人事局
李培 世界史 硕士 淄博市民政局
李琴 世界史 硕士 上海CBS翻译
李远本 世界史 硕士 南京大学
刘慧英 世界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刘婷 世界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骆新强 世界史 硕士 山东省济宁市人事局
宋大振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宋涛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孙晓翔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奚庆庆 世界史 硕士 淮阴工学院
熊礼芬 世界史 硕士 上海廊下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闫萌 世界史 硕士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杨玲 世界史 硕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在职读南大博士
张玲玲 世界史 硕士 因出国,延期到07.12
张雁翔 世界史 硕士 国家公务员
赵文媛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郑阳 世界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周真真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朱明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注: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指还没有就业,最起码毕业的时候还没有找到工作!
全国名校的实力很强的专业的研究生的就业状况一目了然,读研投入产出比太不合算了!全国有历史系专业研究生招生权的高校还有很多,南京大学的就业尚且如此,别的高校的就可想而知了。据我所知,某一高校的研究生只好去应聘中学教师,但是还经常竞争不过本科师范生,因为讲课不行,待遇要求还高!!!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却是很快,但是离现实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未免差距太大了。南京大学好的学科全是基础学科,比如天文地理,物理化学,中文历史哲学等等,而这些专业的就业无疑都具有很大的压力。南京大学还比较好,失业得到还没有听说,中国的人才还没有躲到那种程度,教育的失衡也还没有那么严重,最起码在这个层次上的高校还不用太悲观,别的高校我就不敢妄加猜测了!
2、珠海市有多少交孟泽宇的
?
3、采用什么聚合工艺可以得分子量分布较窄的丙烯酸聚合物
一下你可以参考一下: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①中和法;②聚合法;③皂化法。
1)中和法 中和法是指在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的作用下,丙烯酸在其水溶液中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酸,然后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生成聚丙烯酸钠。
2)聚合法 聚合法是指先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单体丙烯酸,生成丙烯酸钠单体,然后在引发剂的和链转移剂的作用下,在水溶液中聚合,生成聚丙烯酸钠:
3)皂化法 皂化法是指先由丙烯酸与甲醇反应生成丙烯酸甲酯,在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的作用下聚合为聚丙烯酸甲酯,再在聚丙烯酸甲酯的悬浮液或乳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并加热至100℃维持几个小时,(或者先与氢氧化钠作用,再在引发剂何链转移剂的作用下聚合)即可得聚丙烯酸钠,副产品是烷基醇,可以用气提法除去。由于这种方法工艺流程较长,还需要进一步除去副产物,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应用不太多。
据文献U.S.P4301266报道,采用APS引发剂体系,在异丙醇一水混合溶剂体系中,丙烯酸均聚合,可得分子量小于2x1护的低分子量聚丙烯酸。
国外有机分散剂产品的分散性能最好的为美国大洋公司的产品SN-5040。近年来,国内有机分散剂的开发应用比较活跃,其中北京的DC分散剂,上海的YH分散剂为开发较成功的产品。YH分散剂采用的工艺是:自由基水溶液聚合,异丙醇作链转移剂,过硫酸按作引发剂,引发游离基的聚合反应,固含量为30-38%.,分散性能良好,但固含量太低,生产成本高。DC分散剂采用的工艺是:聚合、蒸馏(除去链转移剂和水的混合物)、中和,其固含量虽达要求,但生产周期长,成本高。
上述传统的生产工艺都是在比较高的温度进行,并且要蒸馏回收大量的链转移剂,操作费时、耗能。孙晓日以氧化还原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直接合成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经造纸厂实际应用试验证明,该分散剂可单独或与无机磷酸盐分散剂复配使用,对高岭土、硫酸钡、碳酸钙及其混合体均有良好的分散效果。郭永利等人以水为溶剂,APS-SHS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研究了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合成,结果得到分子量小于2万,且无色或淡黄色透明的低分子量聚合物。
何静月等通过研究影响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各种因素,使用脂肪酸盐等助剂,采用分步聚合的新工艺合成出分子量为500-700、1000-1500和2000-3000的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合成出的聚丙烯酸钠不仅分子量较低,而且分子量分布较窄,分散性良好,应用实验表明其分散效果优于分散剂DC,与进口产品SN-5040相当。
在装有回流冷凝器、温度计、搅拌器和滴液漏斗的250mL四口瓶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和链转移剂(异丙醇或丙酮或四氯化碳等),在室温下搅拌均匀,加热升温至一定温度,开始滴加丙烯酸单体和引发剂(过硫酸钾或过硫酸按)水溶液,3h左右滴定完毕,再保温反应3h,冷却至30℃至40℃后用质量分数的为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至pH=7-,.8,然后将反应装置改为蒸馏装置,加热蒸出链转移剂以回收利用,得浅黄色粘稠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溶液,洗涤后置于50℃左右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粉碎包装。
聚合反应将以极快的速率进行,体系产生大量的积热,在普通的玻璃烧瓶反应器中,体系产生的积热在一分钟内从50℃到达剧烈沸腾状态而发生爆聚。若提高聚合温度,亦即增大了反应速率常数,同时由于单体浓度很高使聚合速率增大而发生爆聚。探索性试验结果与聚合反应动力学原理相符,因此在选择合成工艺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a.因单体中杂质起阻聚作用,单体采用精馏过的产品。
b.氧分子可看作双自由基,对单体有明显的阻聚作用。氧与链自由基反应形成较稳定的过氧自由基。因此,通入氮气驱赶反应器内的氧。
c.防止爆聚,如果将所有组分同时加入反应器内进行聚合,由于烯类单体在聚合时热效应大,而聚合反应速度又快,易产生爆聚。为了控制热量的放出速度以维持一定的聚合温度,可采取回流冷凝交换散热,分批加入引发剂,控制单体滴加速度等措施。
d.控制搅拌速度,使反应物混合均匀。若搅拌速度太快,反应器内物料将出现漩涡和飞溅。
聚合温度对聚合速率和产品质量都有重要影响。反应温度是由引发剂的分解温度决定的。用过硫酸馁为引发剂,其分解温度大约为70℃,温度过低,聚合反应不易发生或反应速率太慢;温度过高,引发剂分解速率过快,聚合反应热量不易散出,易爆聚。
丙烯酸的聚合热为 -67kJ/mol,合成过程中反应产生的积热可以使体系在1分钟内从50℃上升到100℃的沸腾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爆聚。爆聚既影响产品质量,还有可能酿成事故。
目前的合成方法主要是以过硫酸盐为引发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剂进行动态水溶液聚合,通过大量链转移剂在冷凝回流作用下移走反应热,以及通过滴定单体和引发剂溶液控制反应速度,来防止爆聚的。但这样操作复杂,生产周期长,能耗高,设备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
静态水溶液聚合法是近年来出现的聚丙烯酸钠合成新方法,这种方法不使用异丙醇,单体浓度高、聚合周期短,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缺点是聚合过程中伴随着凝胶化现象,放热剧烈,有大量自由基向大分子链转移并引起大分子间相互交联,导致产物中有水不溶物,产品质量较差,尚未工业化生产。
静态水溶液聚合法是指将所有组分同时加入自制的平板式反应器中,瞬间混合均匀后,静置于一定温度的水浴中进行聚合的一种合成方法。
向自制的平板式反应器中加入丙烯酸单体,用30%的NaOH溶液中和,冷却至60℃,依次加入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溶液,混合均匀,置于60℃的水浴中,保温反应3h,得浅黄色粘稠溶液,洗涤后置于5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粉碎包装。若聚合温度低,用少量的链转移剂或直接混合原料都会发生爆聚;只有在高温下,采用连续滴加单体于含有大量的链转移剂的溶液中才可以实现平稳聚合。这与聚合反应动力学原理相符,在发生爆聚的反应过程中,反应放出的热不能及时释放,体系产生大量积热,反应液的温度急剧升高,故发生爆聚:而在发生平稳聚合的反应过程中,一方面连续滴加单体3h左右,减缓了反应速率,另一方面在高温下,大量的链转移剂的冷凝回流带走了大量的反应热,反应液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故反应平稳进行。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链转移剂用量较大,如果滴定速度不均匀或过快,就会引起分子量分布变宽或爆聚,影响产品质量。所以,传统动态合成法操作复杂,生产周期长,能耗高,设备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
由上述讨论可知,解决聚合过程中的爆聚问题是导致传统合成方法中链转移剂用量较大,操作复杂,生产周期长,设备利用率低,能耗大等问题的根源,而爆聚是由于反应积热引发的,所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积热问题,就可以解决传统动态法合成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积热问题的关键就是使反应热及时排出,实现放热与散热的平衡,从而有效控制反应液的温度,防止爆聚现象的发生。
为了考察反应过程中的放热情况,配制35wt %的丙烯酸钠水溶液,用过硫酸钾作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放热从50℃开始,在63. 3℃和80. 9℃时分别有两个放热峰,且第二个峰所对应的面积远大于第一个峰所对应的面积。这是因为一方面温度升高,引发剂的分解速率速率增大,聚合反应速率加大;另一方面生成的聚丙烯酸钠作为模板发生了自动加速效应。
在普通玻璃烧瓶中聚合,反应液的温度在一分钟内由60℃上升至100℃,体系发生爆聚;而在自制的平板式反应器中聚合,反应液温度达到60℃后变化不大,趋于稳定,体系平稳聚合。这是因为普通的玻璃反应器比表面积小,散热效果差,体系积热,引发爆聚;而平板式反应器散热效果好,实现了放热与散热的平衡,反应液的温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故用平板式反应器代替传统的反应器,可以有效解决积热问题。这样聚合过程无须搅拌和滴定,由传统的动态法转化成静态法,简化了操作,缩短了聚合时间,节约了能源。
不同的链转移剂有不同的聚合温度,其中异丙醇和丙酮的用量较大(单体的200-300% ),其聚合在带有冷凝回流的四口瓶中进行;十二硫醇用量较少(单体的4%),其聚合在平板式反应器中进行。
单体浓度也是引起爆聚的一个重要原因。丙烯酸单体的聚合热大,进行高浓度的聚合,很难实现对聚合过程的控制,故通常聚合浓度在40%以下。实验结果与这相一致,在以异丙醇为链转移剂的传统聚合方法中,虽然单体占水重的100-200%,但是在大量异丙醇存在的整个反应体系中单体浓度只有25-30%,所以结合其他条件可以无爆聚进行。在以十二硫醉为链转移剂的聚合反应中,由于链转移剂用量较少,对单体浓度没有多大影响,实验发现,控制单体浓度为30%较为合适。
由以上分析讨论可知,低聚丙烯酸及其钠盐合成时的防爆聚措施主要有以下四条。一、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实现放热与散热的平衡。二、选择合适的聚合温度,由DSC曲线可以看出,控制聚合温度在60℃,反应平缓。三、选择合适的单体浓度,减缓体系积热引起的温度上升。四、选择合适的分子量调节剂,抑制分子量的急剧增加。当然,引发剂浓度也是影响爆聚的重要因素,但是要合成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引发剂浓度不能太低。
综上所述,静态水溶液聚合法是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聚合反应器、聚合温度、单体浓度、分子量调节剂的类型等因素对聚合过程和产物的分子量具有重大影响。在平板式反应器中,以十二硫醇为分子量调节剂,用静态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实现了放热与散热的平衡,既有效控制了产物的分子量,又避免了爆聚的发生。当单体浓度为30%,分子量调节剂用量为4%(占单体重),引发剂用量为4%(占单体重),聚合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h,可合成出分子量为5000左右的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产物水溶性好,分子量分布窄,且单体转化率在99%以上。
1.4 利用废腈纶制备聚丙烯酸衍生物
1.4.1 腈纶废丝的利用研究综述
腈纶废丝是分子量小于100000的聚合物,其柔软性、卷曲度、拉伸性、弹性等不合格,不能用在纺织品生产上。据统计,每生产1吨的腈睛纶,就会产生1%的废丝。因此,我国每年的睛纶废丝产量相当可观。虽然一部分废丝牵伸后得到重新利用,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废丝需另找出路。由于睛纶废丝不能解聚,不能热压成型,燃烧时会散发出有害气体。因此,若能将睛纶废丝水解产物制成高聚丙烯酸衍生物,不仅可以解决废丝的处理问题,而且可以使聚丙烯酸衍生物的成本大大地降低,这不失为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1994年合肥联合大学的丁伦汉采用10%A1C13水溶液作为腈纶废丝水解物的交联剂制备高吸水性树脂,A1C13溶液的较佳用量为2.0ml/g。所得高吸水树脂产品可吸收蒸馏水800g/g,生理盐水22g/g,洗涤和烘干过程对吸水率影响较大。
1996年哈尔滨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王凤艳和杨建华等以腈纶废丝为原料.进行碱催化水解,制备污水处理剂一絮凝剂。研究了水解工艺对产物的影响。并用该絮凝剂对选煤厂的污水进行处理,效果良好。
1996年合肥联合大学建工系丁伦汉和彭守宁等将睛纶废丝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经中和、洗涤后,加入交联剂甲醛反应,制得高吸水性树脂。实验表明,甲醛最佳用量为0.22%左右.所得树脂吸水率稳定在600-800g/g。
1998年江苏淮阴工业专科学校化工系李登好和郭迎卫以聚丙烯腈( PAN )废丝为原料,经皂化水解,甲醛交联制备了高吸水树脂,研究了水解工艺条件对水解物的影响以及粘度、交联剂用量等对高吸水树脂的吸水率的影响,最终得到的吸水树脂吸水率为500g/g,生理盐水为61g/g。
1999年西北纺织工学院沈艳琴以腈纶废丝为主,以丙烯酸酯和丙烯酰胺为辅,合成的BY型丙烯类合成浆料,其外观白色粉末,有效成分88%以上,6%水溶液粘度60-100mPa.s ,pH值为6~8,经过试验表明,BY型浆料易溶于水,和淀粉及淀粉+PVA具有良好的混溶性,在淀粉+PVA浆中,BY型浆料可取代15%-20%的PVA。
2003年中原石油勘探局氯化橡胶厂陆颖舟介绍了一种由腈纶废丝常压皂化水解制备水解聚丙烯睛的新工艺路线。研究了氢氧化钠用量、水用量、温度等对水解反应的影响,找出了最佳的水解工艺条件。引入了一种新型的沉析剂处理水解产物,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排污负荷。同年,中石化股份公司齐鲁分公司研究院的李留忠和于元章等将腈纶水解处理后制备出多种高附加值的产品,文中研究了聚丙烯腈碱法水解工艺的水解过程、水解程度,考察了水解工艺条件和水解配方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AN)/m(NaOH)/m(H2O) = 1/0.6/5时,在95℃水解4h,得到含羧钠基、酰胺基等多种亲水性基团的均匀透明的无规共聚物水溶液。采用FTIR、 XRF (X荧光光谱)、ZC-NMR等对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进一步验证了试验结果。
PAN废丝的利用国外已有报导),如前苏联将PAN废丝经浓碱皂化水解,得到的水解产物代替纺织工业用的淀粉浆料。日本也将同类型产品作为土质稳定剂等。
一般而言,腈纶废丝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所得的水解产物可以看成是聚丙烯酸衍生物的多元共聚物,因此,PAN废丝的综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相对应的聚丙烯酸衍生物的应用。
在无机酸、碱、加热、加压条件下,睛纶废丝聚合物链中的侧基氰基(-CN)可以发生水解,使之转变为极性较强的羧基(-COOH )、酰胺基(-CONH2)等官能团,使之由固态转变成了液态,这不仅提高了其流动性,而且由于这些基团还能与其它的一些基团化合或配位,赋予了产物新的性质,从而拓宽了其应用范围。
1.4.2 腈纶废丝的酸法水解
在硫酸、盐酸等强酸和适当的温度下,腈纶废丝即发生如下水解反应。产物的结构与酸的种类及反应温度有关。工业上一般使用浓H2SO4进行催化。如果用75%-95%冷浓硫酸,使腈纶废丝水解4小时,主要产物为聚丙烯酰胺,水解产物中-COOH含量小于1%;用50%硫酸加热到120-140℃,催化水解腈纶废丝10小时,则主要产物是聚丙烯酸,其他基团较少。
该法设备简单,使用耐酸的搪瓷反应釜即可,但要求设备的气密度较高,回流冷凝器热交换效率好。缺点是所用的硫酸太浓,导致成本增加,不利于操作和环境。
1.4.3 腈纶废丝的碱法水解
聚丙烯腈纤维一般采用主单体丙烯睛(约占93%)、改性单体丙烯酸甲酯和第三单体苯乙烯磺酸钠三元共聚合成,是一种疏水性较强的高分子材料。用碱法水解可对设备无特殊要求。在碱性物质的催化和加热条件下,腈纶废丝即发生水解反应。可供选用的碱性催化剂是NaOH、KOH、水玻璃、磷酸三钠、磷酸三钾、硫化钠、氢氧化钙、氨水,这些物质又称为皂化剂。在皂化水解过程中,腈纶废丝由白色转变为黄色,继而转变为橙红色或棕红色,同时有氨气不断逸出,最后纤维状消失,得到浅黄色或乳白色粘稠液体。皂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但常用NaOH做皂化剂。NaOH可用固体的,也可以用浓度5%以上的液体。如果提高反应釜内压力,NaOH用量可以减少。
将最终反应的黄色或深黄色半透明溶液放置到室温,真空抽滤,除去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将滤液收集在大烧杯中。然后向滤液中倒入等体积的无水乙醇(作沉析剂),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即可得到淡黄色或白色粘稠状膏体沉析物,将此沉析物取出放入小塑料盘中静置,使表面多余的沉析剂挥发掉,然后将沉析物放入真空干燥6-7h,脱除沉析物中残余的乙醇和水分。
干燥后得到的淡黄色固体即为目的产物一部分水解聚丙烯酞胺。用盐酸将睛纶废丝的水解产物调至中性,用上述方法使之干燥。制备成产品絮凝剂PAM。沉析分离后所剩余的分离液通过蒸馏回收,其中的乙醇可以回收净化后重复使用。水解反应中剩余的碱富集于母液中,在母液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碱又可以投入睛纶废丝进行水解反应。
4、污泥发电技术
本人在期刊网下载了三篇PDF格式的论文,楼主留下邮箱,给我分数,我发给你,嘿嘿~
以下只是其中一篇的部分
三种典型的污泥发电工艺
Three Typical Proce sse s of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y Sewage Sludge
苏 丹1 王 鑫2 刘一威1
(1.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沈阳 110031) ; (2. 沈阳大学沈阳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沈阳 110044)
摘要 污泥发电是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泥合理开发利用的技术措施之一,是污泥实行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
化的良好方法,本文介绍了3 种典型的污泥发电工艺:污泥焚烧发电;污泥厌氧消化产生沼气、通过燃气轮机组发电;污泥
厌氧消化产生沼气、进而通过改质制造氢气,经燃料电池发电。对污泥合理利用的规范化、科学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污泥发电 污泥焚烧 污泥厌氧消化 沼气发电 燃料电池
1 引言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伴生物,占污水总量的
015 %~1 %。据统计,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污
泥发生量(干重) 约为130 万t ,且以每年10 %的速
度增长[1 ] 。污泥如果处置不当则会产生二次污染,
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寻找和探索
城市污泥无害化、资源化途径,已成为污水处理行
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污泥中含有近40 %的有机生物质,具有可燃
性,所以污泥既被视为废弃物,又被视为一种生物
质资源。合理利用污泥发电已成为污泥有效利用
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污泥发电不但可以实现污
泥安全处理,同时还可以从污泥中抽取能量,替代
部分化石燃料,即节约资源和能源,又保护环境,有
利于促进我国向可持续的循环型社会的转变。
2 典型的污泥发电工艺
污泥发电主要有以下2 种方式:
(1) 污泥燃料燃烧发电。
(2) 污泥厌氧消化产生沼气发电。
2. 1 污泥燃料燃烧发电
2. 1. 1 污泥焚烧发电原理 污泥焚烧是在一定
温度和氧气存在条件下,使污泥中的有机质发生燃
烧反应,生成CO2 、H2O、N2 等。焚烧处理的产物
是灰渣和烟气[ 2 ] 。污泥的低位热值与其可燃分(挥
发分) 的含量、含水率和可燃分的热值有关,如下式
所示。
L CV = (1 - P
100
) ×V S
100 ×CV - 215 × P
100
式中:L CV - 污泥的低位热值,MJ / kg ; P ,污泥
的含水率, %;VS - 污泥的干基挥发分含量, %DS ;
CV,污泥挥发分的热值,MJ / kg。根据上式计算得燃
烧最高限含水率为6717 %,超出了一般污泥机械脱
水设备的水平,因此直接以脱水污泥为燃烧处理对
象的焚烧炉,大多需要使用辅助燃料。污泥燃料有
多种形式,如将湿污泥与煤粉、重油等燃料一起混合
形成的污泥燃料;污泥与城市有机垃圾混合形成的
污泥燃料;湿污泥干化后形成的污泥燃料。污泥燃
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通过热回收系统和发电系统
实现能量的转化,见图1。
化学能
锅炉
热能
汽轮机
机械能
发电机
电能
图1 能量形式的转化
2. 1. 2 污泥燃料焚烧发电应用实例 以污泥燃
料焚烧为核心的污泥发电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污泥
方法,污泥焚烧具有减容、减重率高,处理速度快,
无害化较彻底,余热可用于发电,焚烧后产生的灰
渣可以用于改良土壤、筑路、制砖瓦、陶瓷、混凝土
填料等优点。
浆状污泥燃料可以通过管道用泵输送,美、日、
英的污泥燃料多为固态颗粒状[3 ] 。美国近200 家
污水处理厂采用焚烧方式处理污泥,占全美处理总
量的20 %[4 ]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东京政府和生
物燃料公司用下水道污泥发电,2007 年正式投入
运行,东京每年产生130 万t 下水道污泥, 其中
9900t 污泥制成燃料污泥送火力发电厂发电。
1998 年,英国伦敦开始将污泥进行脱水、干燥、粉
碎,然后利用污泥燃烧的热能作为能源进行发电。
2005 年,浙江绍兴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
权的“煤助燃循环硫化床”技术兴建了国内首座污
泥焚烧发电大型示范项目,日处理污泥1500t 以
上,污泥处理价格为80 元/ t ,年上网电力2166 ×
108 kW ·h ,供蒸汽150t/ h 。1 天可节约原煤450t ,
相当于每年节约原煤1315 万t 。2006 年,浙江省
富阳市某污水处理厂将污泥(600t/ d) 焚烧发电,焚
烧灰渣制成建材替代红砖。2007 年1 月,宁波污
泥处理一期工程已正式投运。该工程日处理污泥
400t ,年发电量达730 万kW ·h 。2007 年6 月在
合肥投产运行的污泥发电供热项目, 日产污泥
300t ,燃烧后灰渣用作修路。
可见,国外的污泥发电技术已基本成熟,国内
污泥发电技术处于成长阶段,工程方兴未艾。
2. 2 污泥厌氧消化产生沼气发电
污泥消化可以抑制病菌,改善污泥的卫生状
况;脱水后的消化污泥还可作为发电厂或水泥厂的
辅助燃料。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
主要组分为CH4 和CO2 ,以及H2 S、氨等微量有害
气体。与其他燃气相比,沼气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清
洁燃料[5 ] 。沼气发电以其低排放、低污染、节约能
源、废物资源化等优点而倍受关注,开发沼气发电
成为建设绿色环保工程的一项重要措施。
利用污泥消化产生的沼气发电,发电设备主要
有两种:一种是燃气机- 发电机系统;另一种是污
泥厌氧消化产生沼气通过改质器转化为氢气,经燃
料电池发电。
2. 2. 1 燃气机- 发电机系统 消化气体发电设
备的系统流程见图2 。消化气经精制(脱硫、除湿、
脱碳酸) 后送入燃气机燃烧,带动发电机发电。同
时,以水为热介质将燃气机所排出的高温尾气余热
回收,加热消化池。消化气中硅氧烷在燃烧室内燃
烧时损害燃气机的零件和排气脱氮用触媒的耐久
性,影响消化气体发电设备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6 ] 。
因此,沼气在进入发电机前,须进行净化处理,采用
活性炭吸附技术可保证净化后沼气含Si 有机物浓
度< 016mg/ L 。消化后污泥经脱气、浓缩、脱水后
外运送往焚烧场或电厂和水泥厂作为辅助燃料焚
烧,或农用堆肥。
图2 消化气体发电设备的系统流程
德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对污泥处理有8514 %以
上采取中温厌氧消化,利用产生的甲烷发电,基本
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供电要求。如: 德国KA 2
helmstedt ( sewagen t reatment plant helmsstedt )
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10 ×104 t/ d) 污泥发电系
统[ 7 ] 。污泥消化后产沼气6000m3 / d , 其热值为
23MJ / m3 。年发电量120 ×104 kW ·h ,相当于污
— 55 —
三种典型的污泥发电工艺 苏 丹
水处理厂全年运行耗电量的90 %~95 % ,同时还
可满足处理工艺中的供暖及冬季全厂车间、办公室
的供暖。
海口市白沙门污水处理厂借鉴了德国处理污
泥的经验和技术[8 ,9 ] 。该厂消化池产气量为4800
~6000m3 / d。发电量相当于厂内平均用电量的
27 % ,每月节省电费约15~18 万元。沼气发动机
产生的废热用于加热消化池中污泥,在正常运行的
2 、3 月产生的废热用于加热污泥后仍有剩余。
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 日处理污水100
万m3 ,日产污泥4000m3 ,全部进行高温消化处理,
沼气产量118 万m3 / d 。按沼气发电11 7kW ·h/
m3 计算,每天发电量为3 万kW ·h ,1 年节约电费
500 万元。年发电量近1000 万kW ·h ,相当于
5000 户家庭1 年的用电量。
2006 年北京小红门污水处理厂污泥发电装置
建设完成,2007 年开始利用污泥发电。小红门污
水处理厂是北京第二个装备“污泥消化、沼气发电”
系统的污水处理厂,每天可从约2000m3 污泥中提
出沼气,年最高发电量118 万kW ·h 。
2. 2. 2 沼气净化后通过燃料电池发电 燃料电
池是利用氢和氧化合产生电能的装置[10 ] 。见图3 。
使甲烷转换成氢气的改质器是燃料电池系统的关
键组成之一。
图3 PEFC 燃料电池构造示意
近年来,日本政府在推行“有机质资源高效能
源转换技术开发”工程( High Efficiency Bioenergy
Conver sion Project ) 的基础上,通过将燃料电池与
沼气发酵系统有机地结合在同一系统中的技术手
法,实现了污泥高效发电。从2002 年日本政府颁
布新能源政策基本法以来,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
合开发机构(NEDO) 先后在日本各地资助了多项
以污泥为原料的生物质高效发电工程的建设[ 11 ] 。
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为山形市水道部净化中心以下
水道污泥为原料,通过沼气发酵方式制造沼气,进
而通过利用燃料电池,实现污泥高效发电,系统流
程见图4 。
图4 污泥沼气通过燃料电池发电流程
东芝公司和横滨市下水道管理局合作,先将污
泥厌氧消化处理,所得沼气(含甲烷60 %~80 %) 经
干式脱硫和活性炭吸附净化后,送往燃料电池系统
的改质器。沼气产出量为90m3 / h。磷酸型燃料电
池PC25TMC ,功率200kW。此种燃料电池可用于
含甲烷、CO2 的低热值(22~25MJ/ m3 ) 的沼气发电。
美国政府积极支持沼气燃料电池的商业应用,
并给予政府补贴。目前,美国已有多家下水道污泥
处理场引进燃料电池技术,并建成投产。纽约州
N YPA 电力公司沼气产出量3000m3 / d。加州一
项同类工程,沼气量4000m3 / d ,其燃料电池产生的
热气体,返回用于加热厌氧消化罐。在马萨诸赛州
和俄勒冈州也有类似装置。
国内还未见工程应用实例。
3 3 种工艺比较
利用污泥进行发电的3 种工艺各具优缺点,
城市污水处理厂3 种方案的基本性能指标见表1 。
表1 3 种污泥发电工艺比较
项 目污泥燃料燃烧发电
污泥厌氧消化产生沼气发电
燃料电池燃气发电
发电效率/ %L HV 3 30 (送电端) 38 (送电端) 30 (送电端)
排热回收效率/ %L HV 20 40 36
热供应形态100/ ℃蒸汽(或80/ ℃热水) 标准60/ ℃水100/ ℃蒸汽(或80/ ℃热水)
— 56 —
环境保护科学 第35 卷 第1 期 2009 年2 月
(续表)
NO/ mg ·m3 - < 7 < 122
SO2 / m3 - 微< 44
CO2 年排放比值210 1 1125
噪声/ dB(A) 95 65 95
启动时间15s 3h 15s
维修检查
停机检修1/ 次·月- 1 ;
大修1/ 次·a - 1
运行检修1/ 次·3 月- 1 ;
停机检修1/ 次·月- 1 ;大修
1/ 次·5a - 1
停机检修1/ 次·月- 1 ;
大修1/ 次·a - 1 ,
优 点
减容、减重率高,处理速
度快,无害化较彻底,节约原
煤,降低发电燃料成本。
回收能源;稳定污泥,抑
制病菌,改善污泥的卫生状
况;消化污泥可综合利用。
回收能源;稳定污泥,抑
制病菌,改善污泥的卫生状
况;消化污泥可综合利用。
缺 点
需烟气处理;污泥燃料燃烧
会产生含重金属的飞灰。
对沼气纯度要求较高;工程
应用实例较少;燃料电池提
供的是直流电。
对沼气纯度要求高,沼气需
经过脱硫等净化处理;需烟
气处理。
技术条件较高高相对较低
投资成本高较高相对较低
环境效益相对较低高较高
社会效益相对较低高较高
3 注:L HV 为燃料低位热值。
4 结果与讨论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大量的污泥,给
城市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以往的处理方式日益
显示其弊端,将污泥转化成能源用于发电供热,符
合我国新时期循环经济建设的要求,符合我国“十
一五”节能减排的要求,更可为短缺的能源现状开
辟蹊径,减轻甚至避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污泥
发电是目前处理污泥最理想的途径,3 种污泥发电
工艺各具优缺点, 在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实际需
要,依据现场条件,综合考虑运行费用的前提下,因
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发电技术。虽然污泥发电的
基本建设总投资比燃煤和烧油发电高,但一旦将环
境成本内化,并合理实施鼓励新型能源及可再生能
源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与发达国家看齐,鼓励
全社会积极参与固体废弃物利用事业,污泥发电技
术将非常具有优势。
参 考 文 献
1. 张辰,王国华,孙晓.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工程实例[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42 - 149.
2. 张衍国,李清海,康建斌. 垃圾清洁焚烧发电技术[M] . 北京:中
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52 - 58.
3. 罗争峰,张景云,沈跃栋,等. 城市污泥利用的经济模式- 新型污
泥燃料成套应用技术[J ] . 污染防治技术, 2005 ,21 (1) :72 - 77.
4. Dewil R , Appels L , Baeyens J . Energy use of biogas hampered
by t he presence of siloxanes[J ] .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2
ment , 2006 (47) :1711 - 1722.
5. Nishio N , Nakashimada Y. Recent development of anaerobic di2
gestion processes for energy recovery f rom wastes[J ] .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 2007 ,103 (2) :105 - 112.
6. Van herle J , Marechal F , Leuenberger S , et al . Process flow
model of solid oxide fuel cell system supplied wit h sewage biogas
[J ] .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 2004 (131) :127 - 141.
7. 雷菊霞. 德国污泥处置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J ] . 宁夏工程技术,
2005 ,4 (4) :389 - 392.
8. 潘伯寿,卢志,孙传志. 海口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的运行分析
[J ] . 中国给水排水,2006 ,22 (24) :91 - 94.
9. 郑在刚,满春华,范高哲. 海口市白沙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
与处置[J ] . 中国给水排水,2005 ,21 (6) :49 - 51.
10. 杨钦慧. 利用污泥、废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