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一中学封安宝
1、2010年安徽省高考加分政策
明年开始,我省省级优秀学生在高考中将不再享受加10分的政策,也不再享受免试保送进入高校的资格。昨天,省教育厅就此向各市教育局下发通知。
省级优秀学生高考不加分
明年开始,省级优秀学生评选结果将不再直接与高考录取挂钩。昨天,省教育厅就此向各市教育局下发通知。
根据规定,自2010年起,省级优秀学生评选结果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呈现,不再直接与高考录取挂钩。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优秀学生不再享受高考成绩加10分投档的政策,二是他们也不再享受免试保送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资格。
虽然省级优秀学生不再享受高考加分,但明年,这一荣誉的评选仍将继续,并且参照往年惯例,将在省级三好学生评选的基础上评选省级优秀学生,评选程序和数额确定比例原则上保持不变。
除此项之外,高考其他加分因素是否有变?省教育考试院对此回应:明年高考加分政策目前仍在制订当中。
自2002年起,我省在普通高中生中组织开展了省级优秀学生评选工作,根据省教育厅的统计,每年全省有40名左右的学生获此荣誉。“他们都是万里挑一的优秀学生代表,开展此项评选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激励作用。”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教育厅解释政策调整原因
这几年,凡获得省级优秀学生荣誉的高三学生,在高考中都可以享受到总分直接加10分的优惠,现在为什么取消了?
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缪富国在接受本报记者的访问时解释了背后的原委。一方面,从2009年起,新调整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优秀学生已成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内容。“省级优秀学生这一荣誉本身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包含了这一方面,并将作为高考录取的依据,我们就不再将它作为加分因素了。”
另一方面,在过往几年的实践中,优秀生的评选结果直接与高考成绩相挂钩,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评选过程透明度易遭受质疑,评选结果也易于受到各种干扰。缪富国说:“这一政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种制约因素导致结果难以反映在校高三学生优秀的最高水平,最终背离了评选优秀生的指导思想和初衷。”
取消高考加分总体影响不大
教育专家:高考加分政策显松动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高考加分政策的一种松动。”省城某教育专家认为,省级优等生与高考直接录取的脱钩,使得更多数的学生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对高考。“除此之外,更多的加分政策将在今后不断的实践中或增设或删减,得以修补和完善。”
教师:对学生影响不会太大
“不直接加分,也不凭此保送,而是放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这种软挂钩对学生影响应不会太大。”合肥七中副校长董平在得知这一政策变动后对记者说,“七中这几年省级优秀生的名额很少,所以七中的师生对这一变动的影响感受并不强烈。省级优秀生的政策毕竟是面向少部分学生,我们平时抓成绩、抓素质,面向所有的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
合肥一中现任高三年级部副主任王东录认为,加不加分对优等生影响不大,对其他同学来说就更没有直接影响了。“真正的好学生,优势也许并不仅仅是这加上的10分;对于其余同学来说,本来也就没有加分,现在他们做好眼下的复习足够了。”
经历过2009年高考的合肥一中原高三年级部主任封安保则认为,加分与否的影响还要辨证地综合看待。“对于高考分数与理想高校有几分差距的学生来说,这10分就至关重要了。”封安保以去年合肥一中省级优秀学生曹静曙为例,“她高考分数640分左右,加上了10分,现在她在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就读,如果没有这10分,上目前的高校可能有点悬。”
学生:这是给所有人加了分
省级优秀学生相比于每年的高三毕业生平均是万分之一的比例,对于四千多万的高三应届生来说是非常小的群体。“与其说是不给那些优秀生加分了,还不如说是给所有的高三学生都加了10分。”合肥六中高三的向同学说。
采访中,面对这一政策的改变,很多同学第一反应就是“公平”两个字。“我们将与优秀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开始高考,在起始成绩上我们不再有5分、10分或者20分的差距了。”与此同时,同学们也期望高考加分政策能更全面和公正,加分兑现的过程能更透明。合肥七中在读高二的沈同学就说:“我希望等到2011年的时候,会有更好、更公平的加分政策。”
2009年安徽省高考加分政策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
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获市级以上表彰见义勇为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6名的考生(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报考当年在省级招生委员会确定的测试项目范围内,经测试认定达到二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要求的考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
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少数民族考生(以户口簿、身份证为准);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
2、合肥一人为何会兼任两校校长?
日前,合肥市出现一则罕见任命:封安保同时担任合肥一中、六中校长。一人身兼两所中学的校长,从教育规律和个人精力来考量,都是不寻常的。
罕见任命的背后,更是一波三折的剧情。据报道,合肥一中原校长因年龄原因即将卸任,六中校长封安保将调至一中接任校长,外市某中学一位校长来担任六中校长。原本很正常的任命,却引发了六中家长集体“挽留”校长。原因在于封安保校长治校成绩出色,任职一年后,六中一本达线率即超过一中,跃居合肥市第一,第二年依然保持第一。坊间甚至有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封安保上任之初,即向家长承诺,让他们的孩子“哭着进来,笑着出去”,且保证至少干满三年。因此,封安保此番突然调走,令不少家长难以接受,怕会影响这条上升曲线。
所谓“哭着进来”,颇值得咂摸。这恐怕是一种文学表达,据了解,六中在当地并不算差,合肥市最著名的三所高中即一中、六中、八中。只是相对于另外两所中学,近些年六中高考成绩颇不如意。倘若当地最著名的学校之一都要“哭着进来”,那这三所学校之外的其他学校,学生又该怎么进来?
进入著名中学依然要“哭”,说明即使在优质中学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程度也足以催生出这种极端化的焦虑表达。而且,教育资源差异对教育结果的决定意义,在学生与家长眼中,恐怕有时也并非努力、拼搏这些个体因素可以与之博弈,否则努力即可,何至于“哭”?
而一位治校出色的校长,某种程度上也是“教育资源”之一,对一所学校影响甚巨,对校长的“挽留”,就是对教育资源的追逐。且不说名校、名师有限,名校长同样稀少。在这种格局下,出现罕见的“挽留”与罕见的“任命”也就不难理解了,这实则也是教育资源紧缺的缩影。
教育,本该承载天道酬勤、耕耘收获的朴素价值观,然而教育资源的紧缺以及由之催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某种程度上存在动摇这条认知共识的可能。在当前的语境下,种种诸如争抢名校、高价学区房、挽留校长等新闻,传递了令人紧张的焦虑,会让人以为对教育资源的先期占据,其重要性已经超越了后天努力。这也会模糊人们对生活的稳定预期,教育作为最基础的社会上升通道,其功能能否预期实现,也会受制于教育资源分布甚至校长离任等偶然性因素,这些不可控因素的增多,必然将教育推向牵扯个体、家庭大量精力的境地,也必将产生相应的社会成本。
一人兼任两校校长,是否可以成为长久之计需要观察。但无论如何,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教育最需要呈现的,不是反常,恰恰是稳定的常态。由此,实在仍然需要强调早已说一千道一万的话题: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拉直教育公平的起点,始终不能懈怠。由校长任命而引发的关注也是个信号:教育领域对个体之外的因素强调每增多一个,都是对教育公平警钟的一次有力的敲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3、封安保在合肥一中教学抓得怎么样
挺严的,但他人挺好的,每天在教学区转,非常负责任,擅长抓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