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迎合肥工业大学
1、关于优秀企业文化定义
试论企业文化特性
作者:刘志迎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电话:0551-2905341 e-mail:[email protected]
参考书目:刘志迎著《企业文化通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为了准确地把握和利用企业文化的功能,我们首先必须认识清楚企业文化的特性。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特性就决定了企业文化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也可以说企业文化功能就是企业文化的性能和作用。如果企业文化具有积极向上的特性,他就会发挥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相反,他就具有阻碍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价值取向性
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性,主要表现企业人在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企业事物上,只有从对待这些具体人、事、物的态度和行为中,我们才能够找到其价值取向。我们既不能搞主观认定,也不能够用科学的思维来推理,只能够从大量的具体观察、调研中,去发现企业人的价值取向。
在对待自己的认识和价值取向方面,其态度、行为、思想意识是不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所倡导的正确价值方向,将决定着企业的价值取向。这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整个企业,都有个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从员工层面来看,自己的工作观取向、职业观和事业观取向是什么样的,以及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来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等等,都属于员工心理文化的基本内涵;从企业层面看,企业是否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使命、责任和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来定位企业的发展方向,对待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认识自己的发展阶段,如何对待企业中的人财物等,都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是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如果不能够以正确的价值取向来对待自我,就很难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去对待他人、它事、它物。这是决定企业文化价值取向的最根本层次的问题。
在对待与他人之间关系问题方面,其是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等方面关系的,体现了企业或员工的价值取向。有的将这些关系看成是纯粹的经济利益关系,有的将其主要看成是人际关系,在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上,所谓的“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复杂人”“文化人”等都是在对待企业与员工之间关系上的一种价值判断或价值取向。企业的价值取向不同,在对待竞争对手、客户和员工的方法和措施就会不同。如有的企业将竞争对手视为“你死我活”的敌人,有的则将其看成是在统一竞技场上经济的“比赛对手”,有的却将其看作是合作伙伴,还有的认为有竞争对手的存在,可以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即可以激励自己。就从这一点看,就足以表明价值取向的不同,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也就不同。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在对待这些关系上,要以诚信为本,在共事中互相理解、尊重和沟通,才能合作成功,才能融洽相处,内部形成企业的合力,万部形成融洽的关系,使企业得以健康地生存和发展。
在对事对物方面,企业的各部门和员工做事是否尽责尽力,企业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积极地挖掘潜力,每个员工能否办好企业赋予的每一项工作,并能够创造性地完成,是否追求高效、优质、低耗,从而使企业文化的主张落实到各项作业中去,等等,都表现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从对物来看,这里的“物”包括有形的(如企业的财产、设备、资料、办公用具和用品),还有无形的(如企业的品牌、信誉、形象),包括企业内部的“物”,也包括企业外部的“物”,还包括对待自然环境和生态问题,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员工是否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或者在这些方面给与什么样的价值判断,都放映了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特点和性质。有益的企业文化,每个员工对“物”都能珍惜,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在广大员工倍加珍惜下,获得价值的提升。
因此,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考察企业文化特性,首先必须考察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企业的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不同的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而决定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或功能。
二、人文关怀性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和人文精神的关注、引导和培育。人文精神就是对人的重视,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是人对自己存在的高度自觉。人们都希望能与别人亲密、和谐、友善地相处,希望周围充满着信任,互助友爱,希望获得自尊、自信和自我发展,企业文化的人文性,是指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强调人们的社会性,强调人的价值体系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提倡团体精神、集体主义、上下平等和亲密合作,把这些带有“人文”色彩的信念浸入到员工的灵魂深处。企业文化是一种在群体中调整人际关系和人本身的一种人伦变化,它不依自然规律进行,而是按文化规律办事,因而它不具备“天文性”,而充满了“人文性”。 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领导者越来越重视人才的作用,企业职工不仅是被管理者,而且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体,企业必须以人为中心,尊重、相信、依靠每一位员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像国内外诸多优秀公司对员工的尊重和激发人文意识,使员工成为自觉的人,是一个共同特点。“人是企业文化的根本”、“人的潜力是企业成功的王牌”。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和改造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的一切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马克思这里说决定生产力的因素是“多种情况”,即包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管理,即“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其中劳动者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创造生产工具,作用劳动对象的主持者,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日本人认为:“日本现正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过去的价值观正在发展重大变化……‘顾客至上’、‘职工幸福’和‘为社会服务’这三种价值观将成为企业经营的标志。”“过去那种市场占有率至上和销售额第一的观点将站不住脚,对人和社会做多大贡献将成为一个评价企业的标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但是,盈利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为了人”与“企业追求盈利”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当两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应当把“为了人”放在第一位,而不应当把盈利放在第一位。马克思认为,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形成新的力量和观念。形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语言。” 我们要随着生产的发展,精心引导全体员工,自觉地改变自己,炼出新的品质,形成新的力量和观念,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新时代的人,一个有理想、有智慧、有知识和能力,有道德人格,能自觉自律,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整个社会发展的人。日本的松下幸之助指出:“人的智慧、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属于社会财富,而且比黄金更有价值”。丰田集团的口号是“既要造车,也要造人”。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人是最宝贵的财富。
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否能够体现人文精神,是否具有人文关怀意识,是否以人为本,是否把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依靠人作为企业文化的中心内容,就决定了该企业文化是否具有优秀的性质,是否真正能够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差异化的个性
企业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和现实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具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独特性,正如自然界里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没有两个企业的文化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两个规模、设备和生产程序等“硬”件上完全相同的企业,而在企业人员素质、技术力量、企业目标和企业的传统、作风等“软”件上条件也不可能相同。从管理理论角度看,企业文化最终必然要引导企业去实现本企业的目标,这就要求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去形成带有独特个性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有国有企业的特点,中外合资企业有合资企业的特点,股份制企业由于股权结构不同,都可以形成各自所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特别注意提炼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之独特个性。
任何企业里都存在着文化现象,每一件产品和服务的背后都有一种文化在支配。不同国度的企业,其文化现象不同,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的企业文化也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地区相邻的企业,其文化也是有差异的。企业文化的个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国企业与另一国企业的最大差异性是由民族性决定的。企业文化总是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企业文化的个性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其民族性,任何企业文化,不管它们是怎样多姿多彩,各具特色,但总是毫无例外地带有本民族文化的特色,这种民族性特色,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差别。在同一民族里的不同企业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企业领导人个性、企业所处行业和地区、企业的历史等因素决定的。从企业家文化到竞争性企业文化 企业家个性魅力到团队个性魅力,再到企业个性魅力,这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劳动交往中而逐渐所形成的共同认可的文化,这些成员的心理、感情、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或重陶,因而,在他们身上必然表现共同的独具特色的心理和精神气质,也就产生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塑造自己的文化,要注意这些差异性因素,不能够照抄其他企业的所谓模式。凡是能够成为模式的东西,都是可以用技术指标能够衡量的东西,可以拷贝和照搬的东西,是缺乏生命力和活力的东西。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意识的活动方式所决定的这个企业的其他所有精神和物质的综合,不是计算机里的文件,不是企业里的生产设备,在这个企业的文化,不可能在另外一个企业里以同样的内容和实质产生。自然人的差异在于性格,而企业法人亦有人格化性格,这种“法人性格”就是企业个性。企业文化最显著的性质就是独特性,使企业带来异常的活力。营造富于个性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创造性的群体劳动,需要企业人共同努力。
四、文化可塑性
企业文化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不像企业的产品、资金、设备等因素那样总是处于经常变化的状态中,但是文化又不是不可改变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不仅要依靠永远的文化传统,历史经验,还要依靠当时人们的能动的创造,这种创造就是具体体现在随着形势(社会、环境、市场等)的变化发展而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是没有的。从根本上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正是取决于能否不断采用新观念,充实和改造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处于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企业文化新的源泉和成因不断出现,时代的内容总是不断地注入企业文化长河中,使其具有更为生动多彩的内容与形式。同时,一些为时代所淘汰了的旧文化因子或因时代变迁而消失,或因条件变化而演变。企业文化此消彼长、一生一灭、时隐时显、或强或弱的变动体现了时代上层建筑的内容,实质上是社会实践及其历史条件变化的体现。如同仁堂在继承古老创业宗旨的同时,更汇入了新的具有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提出了“想病家患者所想,做病家患者所需”和“患者第一”的经营思想。当有的企业以捞钱为追求目标时,他们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有的地区发生地震、水灾、甲肝等灾害时,他们热心送医送药,不讲价钱,同仁堂至今保持着几十种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并不赚钱的服务项目,还是他们优秀企业文化发展的具体体现。
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处,就是对新事物的吸纳和企业有意识地塑造。企业文化的变动作为对社会变化的体现,可以是滞后的,也可以是前瞻的。滞后的变动,往往是被动的,有的由于难以及时适应社会变革而成为历史进步的阻碍。前瞻性的变动,是对社会变化的主动意识和自觉适应,不仅体现着社会的变化,而且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优化和企业业绩提高起着积极引导和促进作用,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作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要能够深入了解本企业文化与时代发展和企业进步的吻合程度,对那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与时代精神相违背的因子,及时地找出来加以抛弃,高瞻远瞩地把握时代精神,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发展的远景,积极主动地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文化的推动力。
五、动态系统性
从系统观点出发,企业文化是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企业文化具有整体性、全方位性,是从企业群体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展开的,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构成为一体,文化运行机制相互作用和联系。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它是由企业内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相互作用的,不同层次、不同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企业文化不是从某一侧面研究企业的运行规律,而是综合、立体、全方位地反映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企业文化既然是一个系统,它是由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准则、道德规范、企业目标等一系列要素构成,以一定的结构形式排列,它们虽然各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是以一个严密有序的结合体出现这个结合体(整体)的意义已超出了被分割开来的要素本身,“整体大于局部的总和”的原则在此完全适用,这些要素在企业内不是单独发挥作用,而是经过综合的系统分析、加工,使其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整体的文化意识观念,企业内各种因素一旦构成自身的强有力的文化,那就发挥出难以估量的功能和作用。企业文化的整体性还体现在企业文化的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将历史文化的传统和现代的“软性”管理结合在一起,凝结成整体的文化意识观念,融合到价值观念中去。企业文化把企业目标内化为企业的价值系统,并通过价值系统的深化来带动具体目标的实现,这样就把短期效应变成了长远目标,克服短期行为,使企业沿着实现企业愿景的方向不断前行。
企业文化的系统性还表现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是整个系统的运动过程。任何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总是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相联系的,它都具有一个长期形成发展过程,它是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长期培育形成的。离开了这种实践过程,就无法建设起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如南京晨光机器厂的“晨光精神”是经过120多年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北京同仁堂始创于清朝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至今已有330多年的历史,在三百多年的历程中,历经九代帝王,闯过民国战乱,解放后又有较大发展,其牌号和所产药品蜚声国内外,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经久不衰就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以诚取信,以义取利的优秀文化,同仁堂的创业者乐显扬,原是一位走街串巷的铃医,他喜读方书,善辨药味,在自家开办药室。据“乐家老铺”史载,他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救世者,惟医药为最”,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养生济世,效力社会”的崇高事业来做,“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并提出“同仁”二字以命堂名。其子乐凤鸣继承父志,在北京大栅樘正式开办了前店后厂的“乐家老铺”——“同仁堂”,以后历代继业者,始终以“养生”、“济世”为已任,对求医购药的八方来客,无论是达官贵人,还在平民百姓,一律以诚相待,对症下药,一视同仁。同仁堂从创业之始,就明确提出“济世”“养生”的经营宗旨,在赚钱与济世、养生这二者之间,始终把“济世养生”放在第一位,为济世养生而制药卖药。在义利关系上,重义在先,通过义而获利,创业者恪守诚实敬业的药德,提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始终不渝地遵循“泡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从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形成了“兢兢小心,汲汲济世”的道法规范,这些已成为同仁堂职业道德的精髓,深深即在经营者和每一个药工的脑海里,一代代流传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时代的新思想,新精神,是以文化系统成为一个既稳定、又开放的不断向前运动的文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