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县一市 » 黄巢湖的传说

黄巢湖的传说

发布时间: 2023-06-16 15:58:26

1、巢湖由来

在合肥的边上有一条很著名的大湖,在我们的地理书上曾经被列名为中国第五大淡水湖,那就是巢湖,说起合肥的传说,那肯定要先从巢湖的来由说起!
那巢湖,有着很多很多动人的故事在巢湖的岸边一直流传!
现在的巢湖是一个一眼看不到边的汪洋,其中有很多著名的景点,有中庙,姥山又称之为蒙山,孤山等等 。但是在传说中这巢湖先前并不是一片汪洋,而是一座很美丽的城市-----庐洲城!
话说庐洲城里有一个心地很善良的老太婆和她可爱的孙子相依为命,整天以乞讨为生,城里的人也是非常地友爱,对太婆和她的小孙子格外地好,今天有这个人给他们送点东西,明天又有这个人给她们送点东西,就这样,婆孙两人的日子也就这样过了下去。
这老太婆也潜心向佛,每日必是早晚三柱香,晨昏三叩首,向上天祈祷让上天保佑全城的人民平平安安,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太婆的身体慢慢地坏了下去,她的小孙子也还没有长成人,老太太由于受了大家太多的恩惠,苦不能报,每天向上天祈愿能够在自己合眼之前能够报达一下全城人对她们的关爱.
一日,受了太多老太太香火的一位先知看老太太每天如此虔诚,心中不忍,便托梦向老太太:要是有一日你看城门前的两只大石狮子眼睛流出血来,就立刻喊出大家出门而去,因为这座城马上就要沉下去。你叫大家一路朝前跑,一定不要回头!
话说这位先知说的也是事实,那庐洲城是早晚都要沉下去的,那先知查了老太太的寿谱,看那老太太似乎等不到那一天,为了让老太太在合眼之前能够安心,便托梦给了她。
那老太太从此每日早上就早早地跑到城门那儿去看那对石狮子的眼睛,那城门边上有一个杀猪匠,看到老太太每天这么早就跑到城门那儿去看石狮子,便感到很奇怪,于是他就问到:“老人家,你每日这么早过来看这石狮子,为什么呀?“那老太太说:“ 我要看这石狮子的眼睛有没有流血!“那杀猪匠却自纳闷,这石狮子怎么会眼睛流血呢?是不是这老太太老糊涂了呀!于是在一天夜里,那杀猪匠实在是不忍心看到老太太每天早上托着老态龙钟的身体来看那石狮子,也不相信这石狮子会流血,他便用杀猪的血抹上了那石狮子的眼睛。
等到那老太太早上看到了那石狮子的眼睛真的流满了血,慌张地拉着她的小孙子边跑边喊:“不得了啦,快跑呀!。。。。。。。“便让她的小孙子先行往前跑,自己则去喊人,此时已经晚了,老人家转眼间就被那天来之水给淹没,后来化成了一座同,即为现在的姥山。
却说她的小孙子,由于小孙子年纪尚幼,跑得一双拖鞋也跑掉了,他转身去拾他的鞋,不料被后的浪给淹没,那双鞋就化成了现在的拖鞋山,小孙子就化为了现在的孤山。
现在你如果去看那巢湖,离你最近的那就是孤山,再远的很象一双拖鞋的那就是拖鞋山,隔着拖鞋山不远的就是那姥山了。

2、巢湖龟山传说

到巢湖图书馆借本有关巢湖传说的书,我以前见过也看过,上面有,具体什么的我忘了.另外网上好像还有.
右边大家看到的是龟山,登山瞰湖,只见万顷碧波至此陡然收缩,东拥而去,大有湖水自西天倾泼而来之势。此山酷似巨龟故名,是巢湖的三龟之首。另二龟分别为南龟山和东龟山,南龟山位于巢湖南岸的桃溪嘴,与此龟山是遥遥相望,东龟山也就是濡须山,位于湖东钓鱼台。与龟山相对的是一座石龟,此石龟为四不像,因为它是龙头、凤爪、龟身、··,此龟为我们巢湖的镇湖之龟,相传很久以前,湖内有一水怪,常年在湖中兴风作浪,使周边的百姓不得安宁,且庄稼遭秧,颗粒无收,后来人们听说此水怪最怕的就是龙、凤、龟及·,于是人们就在湖边建了这一石像,因与龟山相对,故称为石龟。巢湖又称为焦湖,关于它的形成在我们巢湖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华东大地上有一座巢州城,城内……(故事略)。到前面就是中庙——姥山景区。中庙有名“忠庙”,位于巢湖市居巢区中庙镇,距市区48千米,古因居巢州、庐州中间,故曰“中庙”,号称“湖天第一胜境”。由于历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华,北中庙”之说。中庙初建于汉代,历代屡废屡修。后唐龙纪元年重修的庙宇,“鸳瓦搀空,虹梁用状,妙臻土木,美极丹青”。南唐保大二年再修,共6排24间,“丹脸桃红,双眉柳绿”的太姥神像“立于宝室,列位于香坛”。元朝将庙基圈拱成桥,称“熬背洞”,在洞上建殿。清时庙有“杰阁,有拜殿,有亭,有栏榭”。光绪十五年李鸿章倡募重修,分前、中、后3殿,70余间,后殿藏经阁3层,窗开八面,四角飞檐,角角系铃。民国十年加以装修,民国二十七年底,后殿因火灾被毁,仅存前、中两殿及厢房。1986年以来中庙多次整修,再具规模,殿内壁梁壁画也更彩换颜。中庙坐落在巢湖北岸延伸湖面百米的巨石矶上。石矶呈朱砂色,突入湖中,形似飞凤,通称凤凰台。古庙坐北朝南,横峙湖岸,凌空映波,殿高压云。

3、巢湖的传说?

日前,安徽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员经过悉心研究,正式披露,流传在民间的有关巢湖的由来,即"陷巢州"的传说极有可能是事实。
据介绍,关于巢湖的形成,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3种:一种是民间流传的、史书上也有所记载的——"陷巢州"的传说,认为巢湖水域在古代是一座城市,后沉入湖底。另一种是地质学者的观点,认为巢湖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陆地下陷而形成,属于陷落湖,时间在秦汉以前,与民间传说无关。还有一种是历史学者的看法,他们从字面上对史料进行反复论证,找出了一些漏洞,得出结论,史书记载的有关"陷巢州"的传说不过是神话故事而已,并非有事实依据。
2001年底,媒体上报道了"巢湖市发现隋代窑址"的消息后,便有群众提供线索,说巢湖北岸在冬季水位下降时河床上露出大量的陶片,可能和窑址有关。考古人员遂赶到了距市区不远的现场,发现在沿湖滨大道的护坡下露出水面的约有二、三百米的河床上到处都散落着陶片,陶片分布的范围向湖中延伸有4、5公里远,陶片多的地方有厚厚的一层。这些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同时还有泥质红陶、褐陶、夹砂黑陶以及一些烧成温度略高的硬陶等。器物以圈足器为主,一般都比较大,无论是口沿,还是底座弧度都很大,品种有瓮、盆、缸、罐,坛,釜等生活用品。少部分陶器上有印纹,主要有方格纹、席纹、弘纹、绳纹和刻划水波纹。一些泥质灰陶比较精细,胎体很薄,表面有贴塑。当地渔民还能说出了这座城址四个城门的位置,在一般的年份,冬季的河床上能够看到有十多口水井,其中有一个水井旁还可以看到一棵两人都合抱不过来的古树树根。很多人曾在这里捡到过青铜器,古钱币,印章和完整的陶器。在村民家中,考古人员还见到了他们在河滩捡到十分完整的陶釜、陶壶等。经过数月的艰苦研究,考古人员确认这些物品是陶器制作和使用鼎盛时期的产物,基本断定这是一处沉入湖底的秦汉时期的城市遗址,并很自然地把它和"陷巢州"的历史传说联系起来。
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员介绍,关于巢湖的形成,虽然有多部史料记载它是在秦汉时期,但这些记载都是只言片语。居巢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方国,在探寻这一古国时,始终有一些难解之迷,这些迷似乎都和它的神秘消失有关。首先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不确切。有人说在巢湖,也有人说在在桐城,还有人说在寿县,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说明它的准确位置。其次是在汉代以前在多部史书里都提到过"巢伯""南巢""居巢"这一诸侯国,但是在汉代以后和"巢"这座城市相关的人和事的记载却很少,这一现象表明了它的社会地位已经大大的下降了,或者是消失了。结合巢城这几年来的考古发掘成果来看,也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这一地区文明发展曾被中断过。汉代以前的出土文物反映出这是一个政治强大,经济繁荣的地区。如北山头战国皇族墓,出土了很多十分珍贵文物,放王岗汉代吕柯墓曾获全国考古十大发现提名奖。无论是在规格上还是在规模上,在全国范围已出土的同时代墓中都是屈指可数的,但是在汉代以后,却看不出这种社会发展的延续性。高规格的墓葬和遗址几乎没有发现。
对巢湖形成,以及居巢国的探索,过去一直都停留在以古籍史料为依据的历史学范畴内,这次偶然的机会使现代考古学介入其中。湖底这一古遗址的发现,从考古学的角度证实了史料记载有关"陷巢州"的故事的可能性。大量的陶片和古人生活的遗迹,告诉我们在八百里浩瀚的湖面下,有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当然这一处遗址是否就是历史上的居巢国,湖中还有没有其它遗址存在,它是因水位上涨而淹没的,还是由于地面下沉而陷落的,只有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考古发掘以后才能知道。

4、巢湖为什么叫巢湖

巢湖古称“彭蠡”,本名“漅湖”。“漅:湖名。”(《康熙字典》)“漅,湖名。即今巢湖。”(《汉语大辞典》)“漅湖”始见于《后汉书》,其《明帝纪》云:“是岁,漅湖出黄金,庐江太守以献。”合肥知县左辅是个作风严谨的学者,亲纂《合肥县志》,对此特作提示:“宋范蔚宗追书也。”意思是说,《后汉书》是南朝宋范晔撰写的,“漅湖”之名是为“追书”,其得名并非“是岁”。据笔者考稽,《说文解字》辑解9353个字,有“巢”而无“漅”,“漅”字是许慎之后才有的。人们就“巢”加“氵”而创“漅”,目的是为区别于地(政)名“巢”、城名“鄛”而专用于湖。由此可见,无论是“漅”字之创,还是湖名之命,均源于地(政)名“巢”而毋庸置疑。

湖名来历,异说纷呈。“陷巢说”(“巢湖由巢州城陷落而成,故名”)坊间最为流行,湖区盛传千年,近现代也有因袭。湖泊研究专家告知:“巢湖在晚更新世之后就开始沉降而形成湖泊雏形,至晚更新世末,已奠定了湖泊的基本形态。”(《中国湖泊环境》)安徽省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联合上报国务院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确认巢湖“成湖时间距今约1万年左右”。巢湖非由巢州城陷落而成,来自神话传说的“陷巢说”谬不足信。

这种说法来源于一个普遍流传的传说:巢湖水域在古代是一座城市,城内居民因误食东海龙王之子「小白龙」,遭到了龙王的报复,将这座城市沉到了湖底,除了心存善念的焦母以外全城的人都葬身在这一片汹涌的湖水中。

“湖形说”是现代新兴说法。《辞海》:“湖呈鸟巢状,故名。”地方文书如《合肥概览》、《江淮风物》等也作如是说,臆想讹传,势似通行。荒古之时,有谁登高俯湖以形取名?其实,“巢湖的全盛时期……要比现在的大三、四倍,湖水也深得多。”(《中国名湖》)“巢湖范围西近六安双河镇,北抵今合肥市,南与庐江县白湖相连,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中国湖泊志》)那时是为湖泊群,外形并非“鸟巢状”。近人读名臆测,何以为据。

5、巢湖有哪些历史典故

元末明初有冯国用 廖永安 廖永忠兄弟的巢湖水师投奔朱元璋的事情

6、安徽巢湖有哪些传说

相传古巢湖为州,有一年大旱,小白龙私自降雨除旱,触犯天条,被打下凡尘,遇焦姥相救。为报焦姥救命之恩,小白龙告知天帝将陷巢州的天机,焦姥及时告与巢州百姓,众人因此而得救。

而焦姥母女却因告知众邻而延误了逃生的机会,被涛涛洪水吞没。后人敬仰焦姥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遂将所陷之湖命名为“焦湖”,将湖中一山命名为“姥山”。

(6)黄巢湖的传说扩展资料:

巢湖流域的地质构造单元位于塔里木一中朝板块和华南一东南亚板块的交汇地带。这两大板块于距今约1.95亿年左右的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会聚,拼合形成了现代的安徽大陆。

巢湖流域恰处于这两大板块的分界部位。在印支运动以后的燕山运动期间,整个侏罗纪、白垩纪约1.96~0.8亿年巢湖流域以垂直断陷为特征。

安徽省的西界到巢湖一带沉积了厚数千米的侏罗白垩系地层。喜玛拉雅期,第三纪开始,巢湖一带进一步断陷,沿着一组北东走向和另一组北西走向的断裂、断陷。

使大别山北麓的流水在这里受阻。形成断陷湖。大约是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前500~350万年),湖泊面积较大。

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距今约1.5万年到现在,表现为大量泥沙不断流入湖中,湖水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形成现代的巢湖。

历史上巢湖四周层峦叠嶂,树木苍翠,湖水清澈,鱼虾满湖。由于巢湖是一通江浅水湖泊,加之具有大面积的沼岸草滩和水生植物。

为洄游及半洄游性鱼类提供了良好的产卵繁殖与肥育场所,也为定居性鱼类创造了适宜的栖息条件。因此水产资源丰富,以“日出斗金”著称。

到20世纪90年代,流域林木稀疏,森林覆盖率仅为6.7%。林地有所增加,但60%为幼林和稀疏林,砍伐量大于生长量,木材蓄积量仍在下降。

水生植被覆盖率民国20年(1931)前约为30%,五十年代初覆盖率约为10~20%。1954年大水湖区植被几乎淹没殆尽。

20世纪六十年代初,计约2万余亩,其中沉水及浮叶植物则仅呈点状分布,数量甚微,后又经1969年大水及“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人为破坏。

至1978年统计,湖区植被仅剩4700余亩,只占湖泊面积的0.4%。1959年和1960年先后修建了裕溪闸和巢湖闸后,人为地切断了巢湖唯一的通江河道,每年一般在3~8月关闸。

以防江水倒灌,此时正值洄游性鱼类的溯江产卵季节,也是长江鱼苗的汛期,江湖隔绝,切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和长江鱼苗倒灌入湖的机会。

同时,渔业资源的过度掠取,使巢湖鱼类群体补充来源大大减少,因而导致鱼类区系组成改变和渔获产量的急剧下降。

建闸后,渔获物中青、草、鲢、鳙大大减少,三钱鲲、河鲀、胭脂鱼、鲥鱼、鳗鱼等洄游性鱼类濒临绝迹。建闸前,1952年“四大家鱼”产量达250万斤。

占渔获量的31.3%,1960年增加到90%,1963年锐减,只占总渔获量的15%,1980年全部大鱼产量也仅占总渔获量的20%。

由于土地面积的缩小,人口增加,加之建国后长期“以粮为纲”,沿湖农民为了获得足够的土地,自发和有组织地扩大了对湖泊的围垦。

巢湖的人工围垦可以追溯到1700年以前,原来的湖泊有360多个天然湖汊、湖湾都被历代所围垦,仅清代沿湖围垦总面积就达到62.8万亩。

建国后仍有分散的小面积围湖造田。人工围滩破坏了水域生态环境,改变了湖泊自然形态。肥西县的滨湖,庐江县的北闸、同春。

巢湖市的龟山、散兵、花塘等围垦区,原来都是较好的湖滩、湖湾,也是水草较多、饲料丰富的鱼类产卵场所,围垦后草滩遭到严重破坏。

7、关于巢湖的美丽传说

在长江北岸,江淮之间镶嵌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她烟波浩森,苍茫无际,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在汉刘安《淮南子》中,就记载了“历阳之都,一夕咸湖”的故事。东汉王充的《论衡》中还有一个巢湖出黄金的故事。至于“巢湖”得名,一种说法是湖泊形状像个鸟巢;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湖边人为了避水灾,以树为巢。

古诗云:“大湖淡雅西湖媚,未若巢湖气象雄”。巢湖之美,主要在湖,在岛,在山。姥山位于碧波荡漾的湖心,上有玲珑精巧的文峰塔。中庙是巢湖神女庙,耸峙于突入湖中的凤凰矶上。从中庙向东可见隐约的银屏山,千年银屏牡丹扎根峭岩之上。奇花之下,传说是吕洞宾修炼的“仙人洞”。关于银屏牡丹,传说它是违抗武则天旨意的牡丹仙子,拒绝雪天开放,由牡丹之都洛阳贬到巢湖边。另一则神话说,吕洞宾来银屏山修炼,不小心留下一粒仙丹,得天光地气孕育而成。正因为银屏牡丹有那么多神奇的传说,每年谷雨前后,远近游客前去看牡丹的络绎不绝。

巢湖水产丰富,特产有银白鲜嫩的白米虾、体大肉肥的金甲红毛蟹。小小的银鱼是鱼中珍品,说是孟姜女千里寻夫,途经巢湖,泪珠滴落湖中变成。湖中还产毛刀鱼,相传鲁班建中庙时,撒下的刨花。姥山是巢湖第一胜境。相传巢湖将陷时,有一焦婆先知,备船救民。后船上人满,焦婆恐船翻,自己跳入湖中化成一山,后人称为姥山。舍己救人的焦毋化为姥山,女儿化为姑山,母女可望不可及,女儿昼夜伤心啼哭,泪如泉涌。巢湖水涨,百姓纷纷逃离。吕洞宾云游至此,对焦氏母女十分同情,对玉帝陷巢州非常不满。遂使法术,使骇浪淘天的巢湖变得平静清泓,焦姑的眼泪变成了串串银鱼,浮游姥山与姑山之间,传递母女的爱文峰塔高七层,共100多级,为条石青砖砌成,每层风铃8只,塔内有砖雕佛像和石刻匾额题词。塔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代李鸿章倡议重修。据民间传说,李鸿章为清代重臣之后,正“挡浪”(合肥方言,即有权有势)时,有位地理先生对他说:“合肥地势好,出了不少人。只是府门对着巢湖姥山,姥山平了些,不能出人头地,所以合肥出不了状元。如果塔修好,起名叫‘文峰塔’,就可以应一句谣谚:‘姥山尖一尖,合肥出状元’。”第二年,李鸿章的子侄正是考期,他委托江苏补用道吴毓芬募了一笔钱又续添了三层。可是这“尖一尖,中状元”的消息不知怎么让工匠知道了,他们不满李鸿章这种“假公济私”的做法,就找个借口没有把塔顶装上,姥山并没有“尖一尖”,这样合肥也就没有出状元。

热点内容
合肥瑶海区招投标中心 发布:2020-09-09 14:35:50 浏览:505
合肥长城宽带价格表 发布:2020-09-09 02:57:42 浏览:505
合肥小区名称 发布:2020-09-10 05:51:24 浏览:504
365房产合肥 发布:2020-09-09 22:32:45 浏览:504
成都大巴包车 发布:2020-09-09 21:03:12 浏览:504
合肥万达城摩天轮营业 发布:2020-09-10 08:43:47 浏览:503
上海合肥高铁 发布:2020-09-09 20:23:53 浏览:503
合肥立特科技 发布:2020-09-09 16:27:05 浏览: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发布:2020-09-09 03:48:06 浏览:503
杭州到合肥高铁时刻表查询 发布:2020-09-17 08:24:49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