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气候特点
1、巢湖的地理环境
巢湖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特定的地理位置使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即兼有南北气候之长: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但也兼有南北气候之短:降水时空变化大,旱涝灾害较频繁,有些年份少雨干旱,有些年份多雨成涝,表现出气候的明显变异性。同时,也是气象灾害多发区,常有连阴雨、暴雨(雪)、霜冻、高温、大风、冰雹等灾害出现。 巢湖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有34种,其中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矿等储量巨大。巢湖,盛产大米、油料、棉花、蔬菜、家禽、水产品,“巢湖三珍”(银鱼、白米虾、螃蟹)享有盛誉。巢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市自然和人文景观130多处,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见长,湖光、温泉、山色是“巢湖风景三绝”。
拥有石灰石、石英石、铁矿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电石用灰岩、水泥用泥灰岩、冶金用白云石岩储量居全省第一位。
2、巢湖的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南部,地处东经117。00,-118。29,和北纬30。56,-32。02,之间。辖区面临长江,濒临巢湖,市域内巢湖水面面积511.88km2,约占整个巢湖水面面积的2/3,地势起伏,丘圩交错。全市现辖四县一区,土地总面积9423km2。我市交通便利,地处合宁芜金三角腹地,区位条件优越。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境内人文景观星罗棋布。
[地形地貌]
本市地貌复杂多样,按其基本形态特征可分为低山丘陵、岗地、圩畈平原三大类型,它们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12.3%、48.9%、38.8%。 地势是北倚江淮分水岭向沿江倾斜,地势渐低;细部趋势是:以中部北东--南西向的山丘带为界(庐南山区--巢无交界山丘区--昭关--香泉一线),其东南部为向长江倾斜地势,形成山丘--岗地--圩坂多级阶梯;其西北部是巢湖蝶状盆地,为四周渐次向巢湖倾斜的地势。区内最高点海拔675米(无为境内的三官山),最低点海拔4米左右(无为高沟一带)。 气候资源 巢湖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夏热,四季分明。
[光热资源]
我市光热资源较为丰富,适宜动植物生长。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15~123千卡/平方厘米。全市年均日照时数为2035~227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6~51%,夏季六~八月份都在200小时以上,冬季十一~十二月份在150小时以下。年平均气温在15.7~16.1℃,南北差异较小。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2~28.4℃,最冷月(元月)2.4~2.8℃;年均最低气温在-7.5℃左右;稳定通过0℃积温5728~5809℃,以上为341~344天;10℃的积温5031~5103℃,230~233天。全年无霜期在232~247天。
[降水资源]
年降水量在1000~1158毫米之间,降水日数年均为123.5日,地域分布为北部偏少南部稍多。季节分配不均,春季(三~五月)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六~八月)占38~44%,秋季(九~十一月)占18~19%,冬季(十二~二月)占10~11%,一年内7月降水最多,12月最少。年均蒸发量为1469~1629毫米,七~八月份在800毫米以上,十一~二月在100毫米以下。
春季连阴雨天较多,不利春播。夏季梅雨特征显著,全市大致在六月十七日入梅,七月十一日出梅,持续25天左右,梅雨量240~260毫米。我市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丰梅年。
[风力资源]
我市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0~3.4米/秒,春季最大,为3.4~3.7米/秒,秋季最小,为2.6~3.2米/秒。
3、巢湖市属于哪个市
<
4、安徽巢湖常年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最低温和最高温度是多少
巢湖市位于合肥南部,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临近长江,环抱巢湖,周边分别与肥东、全椒、含山、庐江、无为接壤。
湖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1℃,1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低气温-13.2℃,(1977年1月31日),7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39.6℃(1959年8月23日)。
谢谢,望采纳!
5、巢湖水域有什么特点?
巢湖位于安徽省的中部,湖形似一两角菱,面积为753平方公里,湖泊蓄水量为18亿立方米,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水面有2/3属于巢县管辖,其余1/3为肥东、肥西及庐江三县所辖。
巢湖地区在距今1000万年以前的第三纪时,是一个面积辽阔的构造盆地。喜马拉雅运动对本区有一定的影响,沿构造断裂有安山岩系喷发,局部地方还有辉长岩侵入和玄武岩喷发。第四纪初由于受到气候变迁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盆地上升成剥蚀区,同时形成红层剥蚀面。第四纪中期,构造盆地下沉,成为附近山地的集水洼地,然后汇水成为一大水体。
湖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5.5~16.3℃,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湖区因受到湖泊的调节,与同纬度远离湖泊的地方相比,霜期减少了10~25天,冰冻日少4~11天。年平均气温大致要高出0.8~1.4℃。
巢湖年平均水位为8.02米(巢湖闸水位站,黄海基面),年内最大水位变幅为4.56米(1969年),最小水位变幅为144米(1966年),地表径梳的年补给水量一般为20~30亿立方米,最大年补给水量为51亿立方米(1954年),湖泊泥沙年淤积量为14~142万吨,巢湖湖水比较混浊,透明度一般变化在0.15~0.25米之间,湖泊多年平均水温为16.1℃。一般年份的冬季、均有岸冰出现;严寒的冬季,也会出现全湖封冻的现象。1954年冬季,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持续达55天之久,全湖封冻;冰厚达30~40厘米,封冻期为56天,人可履冰而行。巢湖湖流较弱,流速一般介于0.02~0.07米/秒之间。
人湖河流呈向心状的分布。河流源近流短,区内地势起伏不平,加速了雨洪径流的汇流过程,使河川的径流量呈现急剧变化,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点。巢湖流域的水系分布很不对称,杭埠河、丰乐河、派河、南淝河、店埠河、柘皋河、炯炀河等河流来自西部及北部的山地,其中以杭埠河、丰乐河、南淝河为巢河水系的主流,约占整个巢湖流域面积的70%;南部的河流更短,水量也少,有石山河、谷盛河、盛家河、槐林河及兆河等。巢湖水系之水从南,西、北三面汇人湖内,然后经巢湖闸出湖,顺裕溪河向东南流至裕溪口而注入长江。
裕溪河为巢湖与长江的进出通道,全长46公里。1960年在巢县西南的巢湖出口处建成了巢湖闸,1967年5月在离裕溪河口4公里处还建成了裕溪闸枢纽工程,包括节制闸、船闸和鱼道等。巢湖闸与裕溪闸组成了巢湖、裕溪河梯级水利枢纽,使巢湖流域220万亩低圩农田免受长江洪水的威胁,提高了圩区排涝标准,并初步解决了沿湖丘陵地区328万亩耕地灌溉的水源;同时由于保持一定的水深,使巢湖包括裕溪河的人江航道能够维持常年通航。
巢湖主要的经济鱼类有梅鲚、银鱼、鲤、鲫、鳊、青、草、鲢、鳙等,鱼产量变化较大。1952年产量为800万斤,1953~1959年下降为600万斤。此后,年产量变化在100~500万斤之间,且以梅鲚为大宗。巢湖闸和裕溪闸的建成,对促进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起了很大作用,但也隔断了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以及河蟹的洄游通道,使巢湖鱼产量下降。1972年在裕溪闸建成了鱼道,并进行了人工放流,才促使水产资源有所恢复。
6、位于安徽省境内的淡水湖是是什么?
安徽省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是巢湖。是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巢湖主要名优水产有银鱼、秀丽白虾、湖蟹,三者被誉为“巢湖三鲜”。另外在鱼类资源中,湖鲚主宰着巢湖渔业的产量。红鲌、“四大家鱼”、鲤、鲫等鱼类都是巢湖优质鲜群种。
巢湖湖区非大旱年可全年通航。沿湖有巢县、散兵、槐林、马尾河、塘西、施口、中庙等港口、码头。
湖区气候
巢湖属北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控制区境的大气环流以西风环流及亚热带环流为主;此外,高空西北因西藏高原地形阻塞形成的西南低压也常进入区境。
整个流域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活动积温在4500℃以上,有200天以上的无霜期,季节分明,年气温较差在25℃以上,年降水量1000毫米等值线通过区境。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季风显著,四季分明,热量条件丰富,无霜期长。
7、巢湖天气现象
在中国气候区划中, 巢湖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特定的地理位置使我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即兼有南北气候之长: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 但也兼有南北气候之短:降水时空变化大,旱涝灾害较频繁, 有些年份少雨干旱,有些年份多雨成涝, 表现出气候的明显变异性。同时,本市也是气象灾害多发区,常有连阴雨、暴雨(雪)、霜冻、高温、大风、冰雹等灾害出现,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大气环流及四季变化
该市冬季多受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控制, 一般盛行偏北气流。由于经常受到来自北方冷空气的侵袭, 寒冷干燥。一月份平均气温多在2.5-2.9℃之间,日平均气温0℃以下的低温日数为36-47天。
春季,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逐渐衰退, 而印度洋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增强, 气候处于由冬转夏的过渡季节。本市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一般在3月25日至4月2日。由于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回升快, 雨水增多, 3-4月常有大风和低温连阴雨天气。
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入强盛时期, 大陆增温强烈, 在这样的环流形势下,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盛行.天气炎热多雨. 6月份平均气温大于25℃,7月和8月份的平均气温在27.7-28.6之间;6 -8月大于35℃以上的高温大多在12-16天左右。 6-7月为梅汛期,全市6-7月的降雨量自北向南为320-380毫米;降水集中强度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由于各年的夏季风来临和退却时间迟早不同,形成雨量多寡不一, 雨水失调,故导致夏季旱涝灾害较为频繁。
秋季,蒙古高压持续发展, 逐渐控制我市,每当冷性高压滞留在我国北方河套地区转为暖性高压时, 本市常能连续出现秋高气爽的稳定天气。 但在夏季风后撤与冬季风加强过程中, 常有不同天气过境形成锋面,带来秋季连阴雨,影响秋收。
本市太阳辐射总量为 110-120千卡/ 平方厘米,一年之中太阳辐射的最大值为7月。年日照时数为2019.2-2074.1小时, 一年之中日照时数最多月一般在8月份。
本市年降水量为1032-1205毫米,雨量最多月份为7月,最少的为12月。本市降水的基本特征是:地域差异不太明显;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较大。
本市年平均气温为15.7-16.1℃。一年之中,月平均气温一月最低,为2.5-2.9℃;七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8.2-28.6℃之间;各地历史极端最高气温均在39.5℃以上,极值为40.4℃(含山1959年8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均在-13.2℃以下, 极值为- 15.7 ℃(无为1969年2月6日)。 热量资源的分布,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日数间隔为338-341天,大于0℃的活动积温为5666.4-5804.2度;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日数为229-234天;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4995.2-5104.2度。 本市平均初霜日期为11月10至11月13日;平均终霜期为3月18至3月22日。无霜期为229-2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