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水淹
1、安徽省寿县瓦埠湖是怎么形成的?
构造湖 瓦埠湖原是东淝河中游一段河道,由于淮河遭受黄泛淤积而逐渐形成湖泊。东淝河的上游是起伏不平的丘陵,中下游地形逐渐趋于平缓,远在1500年前的北魏郦道无暮的《水经注》中,东淝河已有“水积为阳湖”的记载,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孙家鼐重修寿县沿城石堤及东门桥, 以后立的碑记有:“寿州为淮南重镇。北负山、西节湖、湖之外长淮限前。东津渡汇东南诸水,由城东绕西北、循山麓而与淮水会。隔隔数十里瓦埠湖,芍陂塘诸水利,盛涨时,亦汪洋巨浸。其水皆以淮为归”。这是历史资料中,最早出现瓦埠湖的名称。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江南安徽全图》(第二十二图),已注有瓦埠湖, 其面积约32km2。可见,瓦埠湖原来只是在大洪水时成积水区,真正形成湖泊还是淮河遭黄泛以后,近百年来才逐渐扩大演变成现状的湖面。据1951年东淝河疏浚工程总结称:“东淝河纵贯寿县的中部,长六十多公里,中游靠瓦埠镇的西边,地势开阔低洼,广袤约达二百五十平方公里,大水停潴则蔚然成湖,故又名瓦埠湖”。在1938年黄泛以后,东淝河身普遍淤高二至四公尺以上,瓦埠湖冬春无法外泄,滨湖田亩麦作年年被水淹没,广大的富乡变成了严重的灾区,治淮委员会成立后即把疏浚东淝河工程列入第一期施工范围内,目的在排泄春季湖水,保证原有滨湖十三万余亩良田之麦收”。
2、2020洪水摧毁了合肥三河古镇有哪些地方?
2020洪水没有摧毁合肥三河古镇,但是2020年7月19日河水已达到历史最高水位,超过1991年大水和2016年大水时的最高水位,考虑到三河镇居民的生命安全,该镇安排可能受影响的居民撤离。
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志愿者或通过高音喇叭,或通过敲打锣鼓的方式挨家挨户通知准备撤离,确保不遗漏任何一户居民。有条件的民众驾车驶离古镇。镇政府门口,停靠着一排排公交车,帮助部分民众有序撤离。
(2)肥西水淹扩展资料
合肥三河预防洪水措施
自2020年7月25日期,肥西县三十二联圩大堤三河镇滨湖社区段,各路人员与洪水抢时间、争速度,通过三天不间断作业,对大堤加固加“保险”。为确保圩区内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河镇针对三十二联圩大堤滨湖段相对薄弱的地方,抢抓时间进行填塘固基,构筑防洪安全大堤。
对相对较低共计大约600米长且机械无法作业的险埂要段,在解放军某部200余名官兵的大力援助下,连续奋战三天,利用5000多个沙袋构筑了底宽2米、高1.5米、顶宽1米的防洪大堤,大大提高了三十二联圩的防洪能力。
3、合肥会地震么?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历史资料:
河北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至29日,连续发生多次6、7级地震。首次地震发生于邢台地区隆尧县以东,震级为6.8级,此后,又发生5次6级地震,以22日发生于宁晋县东南的7.2级地震为最大。由于灾区土质松散,地下水位较高,古河道等因素影响,地震造成破坏损失严重,破坏范围大。6.8级地震波及142个县市,7.2级地震破坏范围包括136个县市。有感范围北到内蒙多伦,东到烟台,南到南京,西到铜川等广大地区。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伤,破坏房屋400余万间,损坏桥梁86座。灾区共发生事故性火灾115起,烧死16人,烧伤26人,烧毁简易房153间。邢台西部山区和井陉、武安一带发生山崩300余处,山崩飞石引起火灾22起,烧山80公顷。地裂缝、冒沙、冒水现象普遍,断续延长几十米至数公里。地裂最宽达2米。井水上升或外溢等很普遍。滏阳河上几座桥遭严重破坏。艾辛庄大桥桥面向南移动,与桥墩错开1.8米,致使交通中断。地震影响区域广。天津市和琢县有发电机掉闸,造成短暂停电现象。石家庄以西和山西昔阳等地破坏程度也较高。国务院非常重视邢台地震,即令当地驻军赶赴灾区进行抢救。全国各地大力支援灾区,派出医疗队,支援大批食品和救灾物资。周恩来总理3月9日冒着地震危险到震区隆尧县听取灾情汇报和救灾情况,慰问灾区人民。震后进驻灾区的医疗队达到94支,医务人员达到7115人。
云南大关地震
1974年5月11月,大关发生7.1级地震。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有较强烈震感。有感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1600余人受伤;损坏房屋6.6万余间,其中倒塌2.8万余间,房屋破坏区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极震区内木结构房屋的木构架无破坏,而土、石墙多倒塌,土搁梁房和毛石砌筑石搁梁房,大多数坍塌或倒平。地震还造成山坡崩滑与地裂缝,毁坏道路,农田、水渠、埋没村舍。最大规模滑坡的前缘冲抵小河对岸,形成高约30米的堤坝,堵水成湖。
辽宁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7.3级地震。极震区面积为760平方公里。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是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由于我国地震部门对这次地震作出预报,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地震灾害大大减轻,除房屋建筑和其他工程结构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外,地震时大多数人都撤离了房屋,人员伤亡极大地减少。伤亡人员总数为29579人,占总人口的0.32%,其中死亡2041人,占总人口的0.02%。伤亡人员多为老、弱、病、残、儿童和不听指拥娜恕5卣鹪斐沙钦蚍康顾
4、王家坝开闸对寿县有啥影响?
王家坝开闸不是向下游转移危险,不会影响到寿县地区。
寿县地处江淮间北部,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八公山南麓。东邻长丰县、淮南市,西隔淠水与霍邱县为邻,南与肥西、六安县毗连,北和凤台、颍上县接壤。
王家坝镇位于阜南县南部,南临淮河与河南省的固始、淮滨两县隔河相望。地处淮河上、中游结合部,蒙洼蓄洪库上游,距阜南县城25公里,是两省(皖、豫)三县(淮滨、固始、阜南)三河(淮河、洪河、白鹭河)交汇处,闻名遐迩的王家坝闸坐落其境内。
(4)肥西水淹扩展资料:
从2020年7月19日下午至20日早晨密集开展会商研判,密切监视淮河流域汛情,加密王家坝等重要控制断面的监测频次,每6分钟报告一次水位和流量,并滚动作出预测预报。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多次与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河南等省视频连线,科学精细调度淮河上游梅山、响洪甸等骨干水库,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向安徽省发出通知,要求充分做好蒙洼蓄洪区运用的准备,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经过反复会商并审慎研究,考虑到淮河防汛的严峻性,依据《淮河防御洪水方案》。
水利部于20日凌晨及时提出了启用蒙洼蓄洪区实施分洪的调度意见。国家防总8时决定启用蒙洼蓄洪区分洪,分洪水位29.75米。
5、2020洪水摧毁了合肥三河古镇有哪些地方?
2020洪水没有摧毁合肥三河古镇,但是2020年7月19日河水已达到历史最高水位,超过1991年大水和2016年大水时的最高水位,考虑到三河镇居民的生命安全,该镇安排可能受影响的居民撤离。
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志愿者或通过高音喇叭,或通过敲打锣鼓的方式挨家挨户通知准备撤离,确保不遗漏任何一户居民。有条件的民众驾车驶离古镇。镇政府门口,停靠着一排排公交车,帮助部分民众有序撤离。
(5)肥西水淹扩展资料
合肥三河预防洪水措施
自2020年7月25日期,肥西县三十二联圩大堤三河镇滨湖社区段,各路人员与洪水抢时间、争速度,通过三天不间断作业,对大堤加固加“保险”。为确保圩区内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河镇针对三十二联圩大堤滨湖段相对薄弱的地方,抢抓时间进行填塘固基,构筑防洪安全大堤。
对相对较低共计大约600米长且机械无法作业的险埂要段,在解放军某部200余名官兵的大力援助下,连续奋战三天,利用5000多个沙袋构筑了底宽2米、高1.5米、顶宽1米的防洪大堤,大大提高了三十二联圩的防洪能力。
6、谁有安徽省寿县瓦埠湖的资料和照片?
面积 160.00平方公里
深度 最大深度 1.70米,平均深度3.0-4.0米
成因类型 构造湖
瓦埠海拔17米,从白洋淀至钱家滩,南北向长52公里,平均宽仅5公里,湖底高程15.8米。钱家滩以下为东淝河的尾闾,河长15公里,有两股水道,一是老河,底宽52~56米,水深3米,泄水流量53立方米每秒;二是新河(1951年开挖),底宽18米,水深4米,泄水流量78立方米每秒。瓦埠湖是淮河中游蓄洪区之一,1954年决口,7月26日最高蓄洪水位达到25.9米(计划最高为22.0米),总蓄洪量38亿立方米,相应水面面积856平方公里。湖至白洋淀注入瓦埠湖,出水流入淮河。
瓦埠湖位于淮河右岸。寿县境内,东淝河的中游,河湖一体,为河道扩展的湖泊。受南北不均匀升降运动,黄河南泛河口段被淤,洼地积水逐渐形成。瓦埠街(现为瓦埠镇)滨其右,故名。湖面跨寿县、长丰两县及淮南市,主要在寿县境内。湖区南起白洋淀,北至钱家滩,长52公里,东西平均宽约5公里。正常水位18.0米,水面积156平方公里,湖底高程15.5米,相应容积为2.2亿立方米。 主要来水南有东淝河,流域呈扇形,属丘陵区。西自龙穴山,东北至吴山庙江淮分水岭以北的来水,分两支汇入瓦埠湖,一支源出肥西的大潜山,一支出六安的龙穴山,两支于董铺汇合后进入平原,至白洋淀进入湖区;东有瓦埠河,亦称沿河,即古阎涧水;西有陡涧河。湖水经东淝河下段于寿县北五里庙,过东淝河闸(1951年建),北流至赵台子注入淮河。总控制面积4200平方公里。 1951年治淮工程中,瓦埠湖被列为淮河中游四处蓄洪区之一,计划蓄洪水位22.0米,总蓄水量12.9亿立方米,水面积386平方公里。1954年大水,未进洪前湖内最高水位已达23.29米,蓄洪存在不少困难,1954年以后从未进过洪。 东淝河闸进洪退水两用,另有船闸(1992年建)沟通淮河。
瓦埠湖原是东淝河中游一段河道,由于淮河遭受黄泛淤积而逐渐形成湖泊。东淝河的上游是起伏不平的丘陵,中下游地形逐渐趋于平缓,远在1500年前的北魏郦道无暮的《水经注》中,东淝河已有“水积为阳湖”的记载,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孙家鼐重修寿县沿城石堤及东门桥, 以后立的碑记有:“寿州为淮南重镇。北负山、西节湖、湖之外长淮限前。东津渡汇东南诸水,由城东绕西北、循山麓而与淮水会。隔隔数十里瓦埠湖,芍陂塘诸水利,盛涨时,亦汪洋巨浸。其水皆以淮为归”。这是历史资料中,最早出现瓦埠湖的名称。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江南安徽全图》(第二十二图),已注有瓦埠湖, 其面积约32km2。可见,瓦埠湖原来只是在大洪水时成积水区,真正形成湖泊还是淮河遭黄泛以后,近百年来才逐渐扩大演变成现状的湖面。据1951年东淝河疏浚工程总结称:“东淝河纵贯寿县的中部,长六十多公里,中游靠瓦埠镇的西边,地势开阔低洼,广袤约达二百五十平方公里,大水停潴则蔚然成湖,故又名瓦埠湖”。在1938年黄泛以后,东淝河身普遍淤高二至四公尺以上,瓦埠湖冬春无法外泄,滨湖田亩麦作年年被水淹没,广大的富乡变成了严重的灾区,治淮委员会成立后即把疏浚东淝河工程列入第一期施工范围内,目的在排泄春季湖水,保证原有滨湖十三万余亩良田之麦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