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县一市 » 庐江矾矿历史

庐江矾矿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5-12 23:35:54

1、庐江矾矿的兴衰

&

2、庐江县矾山镇中心校在哪里

确实庐江县的矾山镇听说是明矾之都这一说法,全镇面积125平方公里,总人口6.96万。矾山自唐贞观年间因盛产明矾而得名成镇,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这座矿产资源丰富的小镇。


矿产资源方面:

矾山境资源丰富,工业较强。矾山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除了有储量全国之首的明矾石资源外,还有铁、铜、高岭土、地开石等多种矿产。现有个私民营企业148家,其中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3家,已形成新型建材、建筑、铁铜开采和高岭土、明矾石深加工四大优势产业。

公共交通建设:

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砂石路的目标,公路四通八达,水路连江达海。

物产资源丰富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优势,在资源贫乏的地区,没有资源你会发现很能发展生产;作为重点明矾生产基地,占据优势地位,剩下的只是如何达到区衍生其他的附加值产品出来。依托这一天然的资源优势,打造一体化的明矾等其他矿产生产基地。是一项致富利民的好项目。

据史料载,庐江县现在已探明的矾矿储藏量居全国第二位,但近些年已停止了开采。曾经盛极一时的矾矿业,如今已渐渐沉积,只为我们留下了当年手工开采、制作的一些遗迹,矾山老街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的矾山更多的是依靠其旅游矿产资源等带来新的收入和增收点,居民的收入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未来,更多的是发展一些新的项目作为发掘点,单一的矿产资源是无法支撑经济长足发展的。

3、庐江县大、小矾山明矾石矿()

庐江县大矾山明矾石矿床位于庐江县城东南21公里处,小矾山位于大矾山西约1公里。自矿区有公路直达缺口镇与庐江—铜陵公路相接。与合(肥)—九(江)铁路上的柯坦车站相距约30公里。由矿区往北6公里的缺口镇设有小型水运码头(俗称矾码头),有小轮行驶庐江、巢湖、合肥等地,由巢湖可进入长江,通往长江沿岸各地。水陆交通甚为方便。

安徽庐江一带明矾石开采历史悠久。相传于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矾山一带的劳动群众就发现了“明矾”。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由班氏兄弟在大矾山煎制所得“明矾”。从发现到挖掘开采时间达10多个世纪。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朝无为军“矾场”已发展到两个。至清朝,矾山私人窑棚达20座。1945年,大、小矾山共有36家石棚,年生产明矾高达5000吨,居当时全国第一位。

新中国成立后,私人采炼蓬勃兴起,1956年,由公私合营采炼,后收归国有。现由庐江矾矿采炼。

大、小矾山明矾石矿床是安徽庐江一带已知的明矾石矿床中两个最大的矿床。已探明明矾石储量:大矾山8951.6万吨,小矾山7182.8万吨,合计1.61亿吨。矿石矿物成分,以明矾石为主,矿石加工性能好。矿体形态简单,呈似层状及透镜状,产状与围岩一致,倾角25°—40°。矿体埋藏浅,易露天开采和坑采。

大矾山矿床分为西山、东山、官马石岭三个矿段。其中西山矿段规模最大,明矾石储量6007.4万吨。各矿段矿层数自上而下为:西山10层,东山7层,官马石岭4层。其中西山矿段矿体形态以似层状或透镜状为主,东山矿段形态以似层状为主。西山矿段第X3层矿体和东山矿段第D4层矿体规模最大,长800—930米,厚度60—65米,最大延深可达300米。

小矾山矿床分为小窿井和烧锅山两个矿段。矿体自上而下共有6层,其中Ⅲ号、Ⅳ号矿体规模最大,长800—1000米,厚度15—190米,最大延深可达700米。小窿井矿段由Ⅰ号至Ⅵ号矿体组成,矿体呈透镜状,厚度及质量变化较大。烧锅山矿段由Ⅴ号至Ⅵ号矿体组成,矿体呈似层状,厚度及质量较稳定。

庐江矾山一带地质工作始于1933年。1933年10月,程裕淇、陈恺在大、小矾山及天光山一带进行了8天的地质调查工作,著《安徽庐江明矾石矿地质研究》一文(附1∶4万地形地质图一张、剖面图及照片等),载于地质学报第26期(1935年)。文中对大、小矾山及天光山一带地质构造、矿床特征及成因等均有论述,并估算明矾石储量1289.28万吨。

1952年8月—1954年底,先后有安徽省工业厅勘探队与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华东地质局地质人员德田恭山(日本人)及刘树汉、华北地质局安徽普查队江北组(后并入省地质局三二一队)在庐江、无为、枞阳一带进行过以找铜为主的地质调查,但报告中均未提到矾矿。三二一队在大、小矾山一带测制1∶1万地形图一幅,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

1955年2—8月,北京地质学院矿床研究生梁德到大、小矾山一带进行地质调查,搜集研究资料,并著有《安徽省庐江明矾石矿地质特征及初步勘探方向》一文(未刊稿)。文中对矿区地质构造特点论述颇多。

1955年12月,地质部华东地质局派队长王长发及地质人员王文华、程德汉等5人到大、小矾山一带开展地质工作。1956年1月,正式组建地质部华东地质局三二七队,队部设在小矾山。

1956—1960年,三二七队以小矾山矿区为勘查重点,同时进行大矾山矿区的地表工程揭露和深部钻探。

1956年2月,先进行小矾山矿区地表工程揭露,3月开始深部钻探,4月正式转入勘探。1957年上半年,省地质局总工程师严坤元到队检查工作发现有些技术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决定停止钻探,转入综合研究,并亲自带领地质人员上山修改和填制地质图。下半年,选择了小矾山小窿井和烧锅山矿段中的主要矿体进行重点勘探,至1959年2月结束野外施工,共完成钻孔76个,进尺1.13万米。由王文华、都洵、程德汉、秦瑞章、张仕兰、毛德佃、梁超雄等编写了《安徽庐江明矾石矿小矾山矿区最终报告》,探明明矾石矿物储量6126万吨,经省储委审查批准作为矿山设计开采的依据。

1956年,根据大矾山露采场面和少量山地工程揭露资料,编制1∶1万地质图约5平方公里。1958年11月施工一个钻孔,年底完工,预算明矾石矿物储量245万吨。1959年,西山矿勘探工作全面铺开,并对官马石岭矿段开展普查,至年底,探明明矾石矿物储量2934万吨。

该区勘查历时3年,共施工钻孔78个,进尺1.41万米,于1962年8月,由程德汉、秦瑞章、曲智宝、张仕兰、刘洪仁、蔡楚才、胡鹤龄、方山登、陈天生等编写了《安徽庐江明矾石矿大矾山矿区地质勘探总结报告》,探明明矾石矿物储量7520.8万吨。

由于前述工作不能满足矿山开采需要,根据矿山部门和安徽省地质局的指示,省地质局新建三二七队的白盛安、李国龙、朱鑫培、阎如燧等,于1966年4月—1967年6月对大矾山明矾石矿区的西山矿段进行补充地质勘探工作,1970年6月提交了《安徽省庐江明矾石矿大矾山西矿段补充地质勘探工作小结》,提交明矾石矿物储量6007.4万吨。

庐江大、小矾山明矾石矿床虽发现于周朝,采炼于唐朝,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但投入正式地质工作之前,因缺乏对矿床系统了解,开采仅限于地表及浅部,生产规模有限。自1956年投入地质勘探后,即转为国家正式开采,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至1985年,年产明矾已达2万多吨,为历史上年产明矾最高的1945年产量的4倍以上。

4、矾山镇的历史沿革

自唐中宗时期,开始采矿煎炼矾,到了北宋时期,已成为全国五大白矾(即明矾)产区之一。《宋史·食货志》:庐江有昆山矾场,是宋代政府管理白矾的专卖机构。而无为军矾的主要生产区则在今的大、小矾山。因矾矿业的发展,山下逐步形成商业集镇——矾山镇。据宋《元丰九域志》载:矾山为庐江县六镇之一。清光绪《庐江县志》记有大、小矾山两镇。清同治四年(1865)置大矾山保、小矾山保,隶南乡。清宣统二年(1910),仍设大矾山保、小矾山保,隶第四区南乡。民国二十五年(1936)设大矾山联保办事处,隶第二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置矾山乡,隶泥河区。建国初的1949年,置矾山区。1955年撤销矾山区,次年则置矾山为县直属镇。1960年5月,将镇改为公社。1985年4月,改公社仍置为县直属镇,辖矾山、钟山办事处和3个居民委员会、5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含乡村)33.5平方公里,农业耕地7311亩。共有4845户、206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38户、9527人。
建国前,镇街道4条,主街道长360米,不整齐,路面铺乱石和石板,开设厂、店和服务业50多家。建国后,旧街道经拓宽整修。1954年建新市街,并建农贸市场,1985年建中心街,铺水泥路面,扩建商业网点。交通设施有汽车站及矾矿、铁矿汽车队,修建通往缺口、双凤、砖桥、小矾山公路,并在缺口设有矾矿、铁矿专用码头。

热点内容
合肥瑶海区招投标中心 发布:2020-09-09 14:35:50 浏览:505
合肥长城宽带价格表 发布:2020-09-09 02:57:42 浏览:505
合肥小区名称 发布:2020-09-10 05:51:24 浏览:504
365房产合肥 发布:2020-09-09 22:32:45 浏览:504
成都大巴包车 发布:2020-09-09 21:03:12 浏览:504
合肥万达城摩天轮营业 发布:2020-09-10 08:43:47 浏览:503
上海合肥高铁 发布:2020-09-09 20:23:53 浏览:503
合肥立特科技 发布:2020-09-09 16:27:05 浏览: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发布:2020-09-09 03:48:06 浏览:503
杭州到合肥高铁时刻表查询 发布:2020-09-17 08:24:49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