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县一市 » 巢湖水下城址景区

巢湖水下城址景区

发布时间: 2023-05-03 19:26:33

1、巢湖湖泊中有古代城池?

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2002年初,考古人员在巢湖北岸唐咀一带发现大量珍贵文物,经过勘查 和论证,确认巢湖水下有座古城遗址。经过现场勘察研究,最后确定此 处为汉代大型古遗址,考古价值极高。
地质学者们则认为,巢湖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陆地下陷而形成,属于陷落湖,时间在秦汉以前。巢 湖早在1.5万年前就已形成,而“陷巢州”要远在其后,距今顶多二千多年。巢湖水下遗址很有可能是在某 次突然的灾难中沉入湖底的,从目前巢湖及其周边的地理环境来看,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2、环巢湖有哪些古镇值得游玩?

环巢湖旅游大道指的是环绕巢湖一周,总长约155公里,形成一个围着巢湖的“心”形道路。一边是烟波浩渺中的风帆点点,一边是分布各具风情的风景名胜。湖光山色交映生辉。

在沿环巢湖大道上,肥东的长临河镇、巢湖的槐林镇、散兵镇、中垾镇、柘皋镇、烔炀镇、黄麓镇、中庙镇,庐江的同大镇、白山镇、盛桥镇,肥西的三河镇等“环湖十二镇”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珍珠,各具特色、魅力和风情。这些散布于巢湖岸边的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环巢湖大道这条项链上镶嵌的颗颗珍珠。

长临河镇:在整个环巢湖地带,只有长临河有水也有山。长临河古镇中主要有两条老街,南北街长360米名曰老街;东西街长240米,名曰东街,两条街形成一个“丁”字形,是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典型皖中特色古街。吴忠性故居坐落在镇区老街,青砖小瓦,古朴典雅。

中庙镇:身临中庙,八百里巢湖尽收眼底,湖心屹立着姥山岛,湖岸有千年古刹忠庙,与姥山岛隔水相望,真是“人间蓬莱”。

黄麓镇:素以“文化之乡”著称。镇内有张治中故居(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黄麓师范(安徽省第一所乡村师范)、相隐寺(百里巢湖第一寺)

黄麓镇的张治中故居

烔炀镇:近年来,文物考古专家在烔炀镇唐嘴村前的湖滩上考古发现,在巢湖水下有座古城遗址。烔炀老街现存明清时期古民居、古商铺300余间。老街在清末最为繁华,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柘皋镇:三千多年历史的古柘皋,为江淮名邑!一条柘皋河穿镇而过,在河两岸的桥西街和北闸街,是有着古老历史的柘皋老街。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一直是皖中财物聚散市埠,南北交通商旅的枢纽以及江淮军事战略的要地,水路交通方便。

柘皋镇老街

中垾镇:位于巢湖市西郊,南滨巢湖,“中垾农民美食城”是中垾镇的特色亮点之一,选用当地新鲜食材,配以特色的农家烹制手法,菜肴色香味俱全,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

散兵镇:地处巢湖南滨,不仅有银屏山、楚歌岭、仙人洞、笑泉、后洞等名胜景观,更有“天下一绝”的千年悬崖神花--白牡丹。

槐林镇:因槐林嘴得名,槐林嘴是伸向巢湖内的半岛,岛上栽植了大片中槐,故称槐林嘴。当今嘴上仍有个槐200余亩,是个槐花盛开、环境优美的地方。

盛桥镇:位于巢湖南岸,是庐江县的东大门。南临白湖,北濒巢湖。商业贸异常繁荣,是周边乡镇农副产品及工业产品的集散地。

白山镇:位于巢湖南岸,是庐江县北部农工商重镇。水陆交通便捷,白山码头可停泊千吨船舶,经巢湖可通往长江等各大水域。每年在白山镇庙嘴“巢湖开湖节”。展现巢湖的渔民祭祀的传统风俗,在“千舟竞发”活动开始前,当地渔民将为游客献上原汁原味的开湖祭祀民俗文化表演和民歌。

同大镇:位于皖中腹地,庐江县北部,东连巢湖、素有“渔米之乡”美誉。培育有2万亩葡萄、1万亩蔬菜、5000亩水产、6.5万亩优质粮油基地,“紫荆”牌韭菜、“二龙”牌辣椒、“紫圩坊”牌葡萄酒是农业发展的锦绣篇章,每年八月举行的庐江县同大葡萄文化旅游节享誉周边,游客达30万人。

三河镇:东濒巢湖,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贯其间而得名。有“一步跨三县,鸡鸣三县闻”之说。以水乡古镇为特色,荟萃了丰富的人文观景,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巷、古民居、古茶楼、古庙会和古战场景观。三河美食融南汇北、博采众长,是徽菜之精品。三河特色美食街上,大大小小云集着数百户商家,其中的特色美食与传统工艺,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万千旅客。

三河古镇的美食

3、巢湖水下古城遗址隐藏着什么秘密?

巢湖水域在很久以前曾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一天,一位百姓误食了东海龙子,愤怒的龙王为报丧子之仇,掀起了滔天巨浪,将这座城市生生淹没,城中居民都可悲地沦为水下冤魂,城没人亡之后,龙王还不肯善罢甘休,滔天洪水也就迟迟未能退去,从此这片地区便只剩下浩瀚的湖水了。

2002年的枯水季,考古人员开始了对巢湖北岸的发掘,经过一番精密、仔细地考察和发掘,一座文明古城的遗址出现在巢湖北岸一带。欣喜若狂的考古人员随即又进行了大范围的搜寻,很快,他们又发现了几口有陶制井栏的废水井和大批器物。

这些器物包括瓮、盆、缸、罐、坛、釜等生活用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口沿和底座的弧度都比较大。

巢湖发现古城遗址的事件在有关专家的鉴定之下认为是一处汉代大型古遗址,也有不少学者指出这不是汉代遗址而是居巢国遗址,居巢国曾经是殷商时期重要的方国,遗憾的是在历史中留存下来的资料非常少,以至于对居巢国的了解十分有限。在对巢湖古城的研究中发现城中之人似乎对于这场灾难是毫无准备的,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还在,甚至可以说是猝不及防的,有专家就怀疑是大地震造成,而在考古界有一个“水下有遗址,山上就一定有断层”的铁律,专家也在湖边的山上发现断层的痕迹,这无疑为地震说提供了充足的证据,专家推断在之前发生过强烈的地震导致整座古城沉没,至于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件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4、巢湖有地下古城吗?

巢湖水下确有古城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面积800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关于巢湖的形成,多部史料有“秦汉时期由居巢或曰巢州下陷而成”的记载,从而间接表明巢湖水下应该有一座城池。
近一年多来,考古工作者不断在巢湖北岸唐咀一带发现大量珍贵文物。经过数次现场勘察和论证,终于在近日确认:巢湖水下的确有座古城遗址,而它可能真的是带着当时已相当高的文明和发达程度,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沉没的。
水位下降露出大量陶片
说起发现巢湖水下有古城的线索,还要追溯到一年多前。
2001年12月,有媒体报道了“巢湖市发现隋代窑址”的消息。之后,便有当地群众提供线索说,在巢湖北岸唐咀一带,每当冬季水位下降时,河床上就会露出大量的陶片,不知是否与窑址有关。
闻讯后,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工作者立即赶到距市区不远的现场。在巢湖北岸湖滨大道的护坡下,考古人员果真发现,在露出水面、离护坡约三百米远的河床上到处散落着大大小小的陶片。
通过组合陶片,考古工作者发现,散落在河床上的器物以圈足器为主,无论口沿还是底座,弧度都很大,这表明这些器物完整时的体积都比较大。初步断定,散落的陶片有些是盆、罐、壶之类生活用品的碎片,还有些是筒瓦残片。这些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同时还有泥质红陶、褐陶、夹砂黑陶以及一些烧成温度略高的硬陶等。
与此同时,考古工作者还在河床上发现了几口有陶制井栏的废水井,其中一个水井旁边,有一根两人都合抱不过来的古树树根。
据当地渔民讲,陶片分布的范围可以向湖中延伸四五公里远,陶片多的地方有厚厚的一层。他们还说,水下有四个城门,并大致说出了位置。据说,很多当地人曾在这里捡到过青铜器、古钱币、印章和完整的陶器。
在一些村民的家中,考古人员确实见到了村民们在湖滩上捡到的十分完整的陶釜、陶壶等器物。
经过数次现场勘察和认真分析,考古工作者确认这些物品是陶器制作和使用鼎盛时期的产物。由此初步断定,发现这些东西的地方很可能是一处沉入湖底的秦汉时期城市遗址。
史书、传说都反映水下有城
考古工作者“巢湖水下可能有古城遗址”的判断,并非没有依据。因为长期以来,史书和传说一直隐约反映出巢湖水下可能有一座城池。
在合肥、巢湖一带,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个“陷巢州、长庐州”的传说,说巢湖水域在古代是一座城市,城内居民因误食东海龙王之子“小白龙”,遭到了龙王的报复,一夜之间,这座城市沉入湖底,除了心存善念的“焦母”以外,全城的人都葬身在一片汹涌的湖水中。
关于巢湖的形成,有多部史料记载它是在秦汉时期,由居巢或曰巢州下陷而成。唐代诗人罗隐曾写下“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的诗句。据康熙《巢湖志》载:“湖陷于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七月二十三日戌时”。这些对巢湖形成原因的描述,都直接间接指向了这样一个信息:在下陷时,有一座城池沉入了湖底。
由于这些历史记载都是只言片语,不能详细和完整地将这一事件描述清楚,同时在“陷巢州”的传说中始终都附会着一个关于“焦母”和“小白龙”的神话故事,所以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它的真实性一直都持怀疑态度。

据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原所长魏嵩山教授考证,历史上确有一个居巢国,它是殷周时期的重要方国,又称巢、南巢、巢伯国,是在周初延封的夏、商时就已存在的一个方国。青铜器《班簋》、《鄂君启节》的铭文都记载有“巢”国。《尚书·伯虺之诰》中有“成汤放桀于南巢”的记录,其中的“南巢”指的就是居巢。
但一些史学家从字面上对史料进行反复论证,无论从时间还是地点上都找出了一些漏洞,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史书记载的有关“陷巢州”的传说不过是神话故事而已,并没有事实依据。
还有学者从地质学的角度对巢湖的成因进行了考察研究,认为巢湖的形成确实是由于在地壳运动过程中,陆地下陷而形成,属于陷落湖,但是下陷的时间应该在秦汉以前,与“陷巢州”的传说没有什么关系。
断裂的历史表明“巢”消失了
据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工作者钱玉春介绍,由于文献记载极少,后人在探寻古居巢国时,始终有一些难解之谜。所有这些谜,都和巢国的神秘消失有关。
首先,它的地理位置不确切。有人说在巢湖,也有人说在桐城,还有人说在寿县,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说明它的准确位置。
其次,在汉代以前多部史书里都提到过“巢伯”、“南巢”、“居巢”这一诸侯国,但在汉代以后,和“巢”这座城市相关的记载却很少,这一现象表明了它的社会地位已大大下降,或者是消失了。
通过分析巢湖市近几年来的考古发掘成果,考古工作者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一地区文明发展的中断———汉代以前的出土文物反映出这里是一个政治强大、经济繁荣的地区。如巢湖市北山头战国皇族墓,出土了很多非常珍贵的文物;放王岗汉代吕柯墓的发现曾在1996年获得全国考古十大发现提名奖,这些墓在规格和规模上都居于中国现今已出土的同时代墓的显著地位。但是,在该地区已经出土的汉代以后文物中,高规格的墓葬和遗址几乎没有发现,看不出这种文明发展的延续性。
对巢湖的形成以及居巢国的探索,过去一直都停留在以古籍史料为依据的历史学范畴内,此次偶然的机会,使现代考古学介入其中。巢湖湖底这一古遗址的发现,从考古学的角度证实了史料记载有关“陷巢州”传说的可能性。大量的陶片和古人生活的遗迹告诉我们,在八百平方公里浩瀚的湖面下,肯定有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周边搜索发现大量文物
在发现线索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巢湖市考古人员数次对巢湖唐咀水下遗址进行现场勘察和研究,并对唐咀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大范围的搜寻。通过走访调查,考古人员了解到这一地区地下文物异常丰富,目前,在水下遗址上发现并已收集到文物管理部门的遗物有玉斧、石斧、玉印章、银印章、铜印章、陶罐、陶拍、纺轮、网坠、钱币、铁锸、铜带钩、铜镞、铜镜、铜饰件等260多件。其中铜钱品种较多,从战国时楚国的蚁鼻钱,到秦半两和汉半两、汉五铢以及王莽时期的大布黄千、大泉五十都有发现,数量最多的是蚁鼻钱。陶器则以泥质灰陶为主,间有红陶、夹砂陶等。从收集到的数十只完整的陶罐来看,它们形态规整,表面比较光滑,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底部拍印有细密的方格纹和条纹,其作用可能是增加底部密度,使其更加耐用,反映出陶器制作工艺的较高水平。
在遗址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遗物是新石器时代的玉斧,最晚的是王莽时期的钱币。遗址上发现的大量十分完整的陶器以及玉器、银器等经济价值比较高的遗物,是一些以废墟为特征的遗址上所没有的。这更表明,遗址有可能是在某次突然的灾难中沉入湖底的。由于灾难来得突然,人们来不及将经济价值较高的物品和生活必需品带走或转移。由此分析,遗址沉入湖底的时间以及沉入湖底的方式,同传说中的“陷巢州”都不矛盾。而大量的蚁鼻钱和箭镞,则印证了史书上关于居巢国是吴、楚两国争夺的目标,长时间是楚国附属国的记载。
巢湖唐咀水下遗址上瓦砾遍地,考古工作者讲,这些看似垃圾的瓦碴子,其实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些陶器和陶片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如今露出水面,它的造型、纹饰、颜色和质地,可以给我们带来了更多远古的人文信息,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巢湖水下遗址出水的陶片,从用途上可分为建材、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三大类。目前收集到巢湖市文物管理所的完整陶器有纺轮、陶拍、渔钩坠、红陶和黑陶等。遗址上发现的建材主要是筒瓦、板瓦和瓦当,筒瓦的数量明显比板瓦要多,有灰陶、红陶和黑陶等大小十几个品种。筒瓦和板瓦表面一般饰有粗绳纹,背面有布纹,这是汉武帝时代以后出现的生产工艺。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遗址上的瓦当均为圆形,当面饰以云纹,为泥质灰陶、黑陶和红褐陶等材质。它们透露的一个重要信息是,这些筒瓦、板瓦和瓦当在当时都是用在大型宫殿式建筑上的,这带给考古工作者非常大的兴奋。遗址上砖以及其它建筑构件极少,因为在汉代以前大部分是土墙,砖主要是用在墓葬上。
三枚印章反映出曾有高度文明
在巢湖唐咀水下遗址发现的260多件文物中,有三枚分别用玉、银、铜制成的印章,十分引人注目。
玉印是一枚在漆黑乌亮的玉上刻制的双面印,无钮无孔,印面呈正方形,长23毫米,宽22毫米,高8毫米。该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印文一面刻“慎斋”,另一面是用于书简的印章“护封”,阳文有边框。
考古人员解释说,秦统一后,什么身份的人用什么样材质的印章是有规定的,至汉代,这种限制更加严格。玉是帝后印的专用材质,百官印是不能用玉制作的。两汉时期的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传世或出土的一些玉印绝大多数是殉葬印,而不是实用印,所以这枚印章十分珍贵。
银印是一枚中有穿孔的两面印,因为有穿孔可以佩带,所以又叫“穿带印”,盛行于汉代。该印用刀凿(刻)而成,正方形,边长12毫米,印台高8毫米,穿孔直径2毫米。两面都是阴文人名“辕差”,有边框,细字体,一面还有日字界格。笔划略取曲势,刚柔相济,印面丰满庄重,浑厚典雅。由于该印兼在封泥、纸帛上使用,所以两面字体相同但有粗细之分。
铜印为动物图案的肖形印,覆斗钮,上有穿孔可以佩带。正方形,边长12毫米,高8毫米,穿孔直径1毫米,系采用铸印工艺制作。这枚肖形印细部刻画清晰,层次丰富,但是钤盖在纸上,动物身上的纹饰却一点也看不出来。考古工作者解释,这并非由于纹饰锈蚀的结果,而是因为这些纹饰在制作时就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此印是用于封泥上的印章,印在纸上就会显出呆板的轮廓像,但如果印在泥上就会立刻呈现出层次丰富的立体浅浮雕像。
遥感图像初撩遗址面纱
去年5月,曾经参加北京老山汉墓遥感探测工作的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安徽省遥感考古工作站站长王心源博士到巢湖对唐咀水下遗址现场进行勘察,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分析,运用地质学的原理,对“陷巢州”之说进行了考证。
在王教授带来的由卫星拍摄的巢湖北山影像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沿巢湖东北岸一线的地层像刀切的一样整齐,很明显,这里存在一个断层。在影像图中,出水口在这个断层上的柘皋河流程很短,与流域面积极不相称,但如果把它和出水口在巢湖的裕溪河连起来,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河流,看上去就正常了。
专家分析,形成这一地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巢湖东部曾发生过一次地质沉降,使原来陆地降到了水平面以下,地面上的河流被湖水切割成两段,成为现在的两条河流。而这一沉入水下的地区,正是考古人员发现古代遗址的地方。王教授认为,在地质构造运动过程中,发生大面积的地质沉降是可能的,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巢湖水面正好位于郯庐大断裂带上,因此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就更大。
今年1月15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杨立新、李广宁等来到巢湖唐咀水下遗址。经过认真细致地勘查、考证,确认这是一处汉代遗址,且面积很大,不仅仅在水下,在湖滨大道北侧岸上也有大范围遗址存在。由于范围很大,他们建议用遥感考古的方法来确定遗址的范围。
1月17日,王心源教授和我国著名秦汉考古专家、安徽师范大学教授裘士京来到巢湖,再一次对唐咀水下遗址现场进行勘查。裘教授表示,从现场勘查的情况来看,这是一处汉代遗址。从历史上看,巢湖地区是联系南北的一个通道。近年来,该区域相继发现了一系列遗址和墓葬,随着巢湖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类似的发现还会不断出现。裘教授建议,最好先作探查,通过小规模的探查来确定遗址的范围和性质,然后再进行有计划的发掘。他强调,一切都还需要通过发掘才能确定,目前遗址还没有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如果发掘,肯定会有重大的发现。
据巢湖水文资料显示,巢湖退水期一般从每年9月开始,年内水位变化幅度在1959年以前较大,为6.48米到2.48米之间;1959年巢湖闸建成后,变幅减小,仅在4.92米到1.44米之间。巢湖多年平均水位为8.03米。目前正值巢湖枯水季节,随着水位的不断下降,唐咀水下遗址将逐步“浮出水面”。据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员最新测量,目前露出水面的遗址东西长600米,南北宽180米,遗址表面散落着大量的古代陶片,对发掘工作极为有利。
可能是最具考古价值的古城遗址
目前,世界上有记载或被发现的水下文明遗址有多处,但是绝大部分是在海底,如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吐鲁马城,城垣、宫墙至今还完整屹立在水底。由于水下遗址上的遗物和遗迹地处水下,相对来说能够减少或避免人类活动的破坏,比地面上的遗址保存状况更接近历史原貌。所以说,水下遗址在考古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据专家介绍,在我国,发现的水下遗址相对较少,除了2000年在云南省抚仙湖湖底发现的古滇聚落群遗址以外,几乎还没有在其它地方发现过水下遗址。而抚仙湖地处偏远地区,当时的文明程度较低,又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遗址距水面有70至90米深,虽然动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对其进行考古调查,但是取得的文物和考古资料十分有限。而巢湖唐咀水下遗址,在冬季时就有部分露出水面,调查勘探甚至发掘相对来说都较容易。从目前遗址上发现的文物来看,这一遗址陷落时处于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状态。该遗址上保存的遗物,比非突发自然灾害所形成遗址的遗物,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品种上都要丰富得多,具有很高的勘探发掘价值。
要是史书记载无误的话,那么这座“巢湖唐咀水下遗址”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资料保存最完整、最具考古价值的一座城市遗址。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灾难迫使人们放弃那些赖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和“豪华”的房舍?巢湖湖底沉没千年的古城里埋藏着怎样的宝藏和传奇?现今人们的目光已经被这处神秘的水下遗址所吸引,相信谜底不久就会揭开。

5、巢湖在哪?(是湖泊)

巢湖紧邻合肥市,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日前,考古人员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确认巢湖水下有座古代遗址。消息传出,立即引起轰动。一些专家学者不由得把它与历史上曾辉煌一时后又神秘消失的古巢国联系起来……

一、意外发现引出湖底古遗址

去年12月,巢湖市居巢区环城乡双桥村农民在改造圩田、搬移一道堤埂时,突然发现埂下有大量的破碎陶片、窑具。巢湖市文物管理部门立即派人赶到现场,并组织专家进行了鉴定,最后确认为隋代遗物。经现场发掘,又找到了大量完好的陶片和窑具。据了解,我国目前已发现的隋代窑址并不多,加在一起不到50处。巢湖这些隋代窑具的发现,昭示着旁边就有窑址,但究竟在什么位置呢?

不久,又有群众向巢湖市文物管理所提供线索,说巢湖北岸在冬季水位下降时河床上露出大量的陶片,可能和隋代窑址有关。考古人员闻讯后,立即赶到了距巢湖市区十几公里的居巢区唐咀村,顿时被眼前的一幕所吸引。在湖滨大道护坡下,约二三百米长的河床上遍地散落着各种陶片。这些陶片,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同时还有泥质红陶、褐陶、夹砂黑陶,及一些烧成温度略高的硬陶等。

由于是冬季,河床上较为干涸,考古人员在上面流连忘返,搜寻着每一块土地。很快,又发现几口有陶制井栏的废水井,其中一口水井旁还有一棵两人都合抱不过来的古树树根。接下来,考古人员又找到一些器物。这些器物以圈足器为主,有瓮、盆、缸、罐,坛,釜等生活用品,口沿和底座弧度,一般都比较大。少部分陶器上有印纹,主要有方格纹、席纹、弘纹、绳纹和刻划水波纹。一些泥质灰陶比较精细,胎体很薄,表面有贴塑。

目睹眼前的一切,巢湖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钱玉凭着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考古经验,结合近几年巢湖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他推断此处是一个古遗址。当地老百姓说,陶片分布的范围不止露出的河床那一小块,还要向湖中延伸四五公里,陶片多的地方有厚厚的一层。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都认为巢湖水底下有一个古城遗址,并能大致指出这座城址4个城门的位置。老人们说,自己年轻时曾见过古城废墟,看到了许多砖、瓦、石头、墙角、门槛、井栏、旗杆鼓子等。

在调查中,文物管理人员发现许多老百姓家中藏有从湖边遗址上捡拾的文物。经过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绝大多数人主动将文物上交,少数通过行政手段追回。这批文物共计260多件,有玉斧、石斧、玉印章、银印章、铜印章、陶罐、陶拍、纺轮、网坠、钱币、铁锸、铜带钩、铜镞、铜镜、铜饰件等,最早的为新石器时代玉斧,最晚的是王莽时期钱币。其中,铜钱品种比较多,从战国时楚国的蚁鼻钱、到秦半两和汉半两、汉五铢以及王莽时的大布黄千、大泉五十都有发现,数量最多的是蚁鼻钱。另外,陶器、玉器、银器等遗物也十分完整,是一些以废墟为特征的遗址上所没有的,经济价值比较高。

二、水下古遗址与古巢国

水下古代遗址的发现激起了许多专家学者极大的兴趣,并不由地把它与历史上的那个神秘的古巢国联系到一起。巢国是殷商周时期的重要方国之一。由于文献记载极少,而且仅是只言片语,使得后人在探寻这一古国时,始终有一些难解之谜,这些谜似乎都和它的神秘消失有关。首先,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不确切。有人说在巢湖,也有人说在桐城,还有人说在寿县,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说明它的准确位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现在的巢城不是历史上古巢国所在地,现在的巢城始建于唐代设置的巢县。其次,西周甲骨和《尚书》、《左传》等多部汉代以前的史书,都提到过“巢伯”、“南巢”、“居巢”这一诸侯国,但是在汉代以后,和“巢”这座城市相关的人和事的记载却极少。这一现象表明,古巢国要么消失了,要么其社会地位已大大下降。

结合近几年巢城考古发掘成果,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一地区文明发展曾被中断过。据一直潜心于古巢国方面研究的钱玉春副所长介绍,战国秦汉时期,帝王陵墓均位于都城附近,成为都城郊外一个景观,是畿辅之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巢城放王岗、北山头等地方,都发现过规模和规格极高的汉代以前的大型墓葬。在调查和发掘过程中,并没有发现任何和城市相关的建筑遗迹,通过对出土器物上铭文的考证和辨识,可以肯定地说这一带是帝王墓葬区。无论是规格还是规模

6、巢湖好玩的景点有哪些 巢湖好玩的地方

巢湖风景名胜区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重要的区域生态基础,以巢湖辽阔水域风光为背景,以较为原生态的湖岸环境为基础,以湖岛、山林、湾咀为自然景观特征,以巢文化和典型的圩田风光为资源要素,融风景游赏、环境保持、运动体验、科普研究、休闲康养、旅游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特大型国家公园。
巢湖风景名胜区地域宽阔,包括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包河区和庐江县五个区(市)县的部分陆域,共分为十大景区,其中三河古镇景区(AAAAA景区)、中庙—姥山岛景区、牛角大圩景区、滨湖湿地森林公园、王乔—紫微洞景区、银屏山景区、龟山公园景区、旗鼓山范增故里景区、四顶山-黑石嘴景区、大小黄山景区、三汊河湿地公园-孤山岛景区、唐咀水下古城遗址、灵台圩—袁家山景区等。
三河古镇,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三县交界处。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在此汇合,经新河向东流约15公里入巢湖。
三河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有古城墙、古炮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英王府、一人巷、万年台、李府粮仓、鹤庐、刘同兴隆庄、杨振宁旧居、孙立人故居、董寅初生平事迹展览馆、大夫第、三县桥、望月桥、望月阁、鹊渚廊桥、“八古”等历史遗迹,是庐剧的发源地。
三河古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
三河古镇的小吃和土菜也是很有名气和特色,有米饺、牛皮糖、酥糖、麦芽糖、茶干、米酒等,三河还是著名的富光口杯的故乡。
姥(音:mǔ)山岛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境内的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地形椭圆,周长约四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以其神奇、优美和无与伦比的生态环境著称,是巢湖旅游区的核心景区,也是皖中著名旅游区。
姥山岛地处中庙镇西南方向,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之中,地形椭园,林木葱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姥山四面皆水,如同一叶飘于水中,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绿洲”,是巢湖第一胜境。相传“陷巢州”时,焦姥为救乡邻,自己被洪水吞没,化成了一座山,后人遂称之为“姥山”。
2016年2月,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经有关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推荐,安徽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拟评定合肥中庙姥山岛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合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张圩,靠近巢湖北岸南淝河入湖口,是中国首个退耕还林并经生态修复建成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创了人工林成功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先河。
合肥滨湖湿地公园升级为国家森林公园,于2014年4月12日正式挂牌,成为继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之后,合肥市第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也让合肥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在市区拥有两座国家森林公园的省会城市。
2016年2月,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经有关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推荐,安徽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拟评定合肥市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热点内容
合肥瑶海区招投标中心 发布:2020-09-09 14:35:50 浏览:505
合肥长城宽带价格表 发布:2020-09-09 02:57:42 浏览:505
合肥小区名称 发布:2020-09-10 05:51:24 浏览:504
365房产合肥 发布:2020-09-09 22:32:45 浏览:504
成都大巴包车 发布:2020-09-09 21:03:12 浏览:504
合肥万达城摩天轮营业 发布:2020-09-10 08:43:47 浏览:503
上海合肥高铁 发布:2020-09-09 20:23:53 浏览:503
合肥立特科技 发布:2020-09-09 16:27:05 浏览: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发布:2020-09-09 03:48:06 浏览:503
杭州到合肥高铁时刻表查询 发布:2020-09-17 08:24:49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