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断陷湖
1、巢湖是怎么形成的
巢湖是由于其处于两大板块分界部位并且不断断陷形成的。巢湖流域位于塔里木一中朝板块和华南一东南亚板块的交汇地带。这两大板块于距今约1.95亿年左右的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会聚,拼合形成了现代的安徽大陆,巢湖流域恰处于这两大板块的分界。
整个侏罗纪、白垩纪约1.96~0.8亿年,巢湖流域以垂直断陷为特征。喜玛拉雅期,第三纪开始,巢湖进一步断陷,沿着一组北东走向和另一组北西走向的断裂、断陷,使大别山北麓的流水在这里受阻,形成断陷湖。
大约是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湖泊面积较大。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距今约1.5万年到现在,表现为大量泥沙不断流入湖中,湖水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形成现代的巢湖。
(1)巢湖断陷湖扩展资料:
巢湖及其流域地貌的主要轮廓是中生代燕山运动和新生代喜玛拉雅运动所造成的。由于其处于几个次级单元的交汇地带,各单元均有独立而又彼此影响的发展过程,反映在地貌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具体如下:
1、滨湖地貌
北部剥蚀丘陵阶地区。这一地区受台拱两侧郯(城)庐(江)深断裂带的控制,使龙泉山及其周围的丘陵成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地垒型构造。在第四纪末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和剥蚀,由变质岩组成的山坡切割强烈,沟壑密且峻,剥夷物质堆积于坡麓。
东部构造剥蚀低山区。地质构造位于下扬子台坳。由于受三迭纪末印支运动以来历次构造运动的影响而形成今日海拔三四百米左右的陡雒山岭。它是中晚更新世纪发育于砂页岩基础上,经湖水长期浸蚀而成的湖相砾石阶地或石质阶地。
西部剥蚀壑丘阶地区。地质构造位于江淮台坪和北淮阳地槽褶皱带结合部位,也就是前述两个板块的会聚部位。从印支运动以后,区境发生显著沉降,形成典型的断裂地堑盆地。区内第四纪堆积厚度一般在15~20米,岩性单一,为晚更新世黄土堆积。
2、湖岸地貌
巢湖湖岸由于浸水,岩嘴伸入湖中成半岛,洼地凹入内陆形成湖湾。巢湖按其形态结构不同可分为:石质湖岸,指岩嘴伸入湖中的湖岸,岸壁一般较短,受风浪淘蚀,发育有浪蚀穴;砂土质湖岸,经湖流和波浪短期冲刷,形成宽阔的浅滩,使岸线日趋稳定;粘土质湖岸,岸线平直少湾,属稳定型。
3、湖盆地形
湖底平坦,平均底坡为0.96%,高程变化在5~10米之间,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湖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向东南倾斜,深水区集中在东部,高程5米;西部湖床较东部浅,高程一般在5.5米以上。一般来说入湖河口都发育了水下三角洲,尤以杭埠河一带最为显著。目前各河口仍在不断淤塞。
2、中国五大淡水湖是怎样形成的
(
3、安徽巢湖来历?
巢湖市,因湖而得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3000多年,古称“居巢”、“南巢”等。现已考证巢湖水下确有一座古城遗址,而它很可能是带着当时已相当高的文明和发达程度,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沉没的。唐朝始设立巢县,1984年设县级巢湖市,隶属巢湖地区,1999年设立居巢区,为地级巢湖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2011年安徽区划调整,复设县级巢湖市,隶属省会合肥。
4、中国四大湖泊是哪四个
中国四大湖泊分别是位于江苏省南部的太湖、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江苏省洪泽县西部的洪泽湖和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安徽中部的巢湖被称为中国五大湖泊。
1、太湖在江苏省南部,邻接浙江省,为我国第三淡水湖。太湖古称震泽、具区,又称笠泽、五湖。为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堰塞古海湾而成。太湖最后注入长江。
2、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上饶、南昌、九江之间的长江中游南岸,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湖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鄱阳湖湿地是亚洲第一大淡水生态湿地。
3、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荆江南岸,水面跨湘、鄂两省,为断陷湖。湖水由岳阳城陵矶泄入长江。洞庭湖是长江流域最主要的集水、蓄洪湖盆,对洪水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削减洪峰流量近30%左右。
4、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洪泽湖湖面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航运枢纽,又是渔业、特产品、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素有“日出斗金”的美誉。
(4)巢湖断陷湖扩展资料
巢湖与“中国四大湖泊”的太湖、鄱阳湖、洪泽湖和洞庭湖并称为“中国五大淡水湖”。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巢湖、肥东、肥西、庐江二市三县环抱。
巢湖主要名优水产有银鱼、秀丽白虾、湖蟹,三者被誉为“巢湖三鲜”。另外在鱼类资源中,湖鲚主宰着巢湖渔业的产量。红鲌、“四大家鱼”、鲤、鲫等鱼类都是巢湖优质鲜群种。
巢湖湖区非大旱年可全年通航。沿湖有巢县、散兵、槐林、马尾河、塘西、施口、中庙等港口、码头。
5、巢湖是怎么形成的
<
6、安徽巢湖有哪些传说
相传古巢湖为州,有一年大旱,小白龙私自降雨除旱,触犯天条,被打下凡尘,遇焦姥相救。为报焦姥救命之恩,小白龙告知天帝将陷巢州的天机,焦姥及时告与巢州百姓,众人因此而得救。
而焦姥母女却因告知众邻而延误了逃生的机会,被涛涛洪水吞没。后人敬仰焦姥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遂将所陷之湖命名为“焦湖”,将湖中一山命名为“姥山”。
(6)巢湖断陷湖扩展资料:
巢湖流域的地质构造单元位于塔里木一中朝板块和华南一东南亚板块的交汇地带。这两大板块于距今约1.95亿年左右的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会聚,拼合形成了现代的安徽大陆。
巢湖流域恰处于这两大板块的分界部位。在印支运动以后的燕山运动期间,整个侏罗纪、白垩纪约1.96~0.8亿年巢湖流域以垂直断陷为特征。
安徽省的西界到巢湖一带沉积了厚数千米的侏罗白垩系地层。喜玛拉雅期,第三纪开始,巢湖一带进一步断陷,沿着一组北东走向和另一组北西走向的断裂、断陷。
使大别山北麓的流水在这里受阻。形成断陷湖。大约是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前500~350万年),湖泊面积较大。
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距今约1.5万年到现在,表现为大量泥沙不断流入湖中,湖水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形成现代的巢湖。
历史上巢湖四周层峦叠嶂,树木苍翠,湖水清澈,鱼虾满湖。由于巢湖是一通江浅水湖泊,加之具有大面积的沼岸草滩和水生植物。
为洄游及半洄游性鱼类提供了良好的产卵繁殖与肥育场所,也为定居性鱼类创造了适宜的栖息条件。因此水产资源丰富,以“日出斗金”著称。
到20世纪90年代,流域林木稀疏,森林覆盖率仅为6.7%。林地有所增加,但60%为幼林和稀疏林,砍伐量大于生长量,木材蓄积量仍在下降。
水生植被覆盖率民国20年(1931)前约为30%,五十年代初覆盖率约为10~20%。1954年大水湖区植被几乎淹没殆尽。
20世纪六十年代初,计约2万余亩,其中沉水及浮叶植物则仅呈点状分布,数量甚微,后又经1969年大水及“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人为破坏。
至1978年统计,湖区植被仅剩4700余亩,只占湖泊面积的0.4%。1959年和1960年先后修建了裕溪闸和巢湖闸后,人为地切断了巢湖唯一的通江河道,每年一般在3~8月关闸。
以防江水倒灌,此时正值洄游性鱼类的溯江产卵季节,也是长江鱼苗的汛期,江湖隔绝,切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和长江鱼苗倒灌入湖的机会。
同时,渔业资源的过度掠取,使巢湖鱼类群体补充来源大大减少,因而导致鱼类区系组成改变和渔获产量的急剧下降。
建闸后,渔获物中青、草、鲢、鳙大大减少,三钱鲲、河鲀、胭脂鱼、鲥鱼、鳗鱼等洄游性鱼类濒临绝迹。建闸前,1952年“四大家鱼”产量达250万斤。
占渔获量的31.3%,1960年增加到90%,1963年锐减,只占总渔获量的15%,1980年全部大鱼产量也仅占总渔获量的20%。
由于土地面积的缩小,人口增加,加之建国后长期“以粮为纲”,沿湖农民为了获得足够的土地,自发和有组织地扩大了对湖泊的围垦。
巢湖的人工围垦可以追溯到1700年以前,原来的湖泊有360多个天然湖汊、湖湾都被历代所围垦,仅清代沿湖围垦总面积就达到62.8万亩。
建国后仍有分散的小面积围湖造田。人工围滩破坏了水域生态环境,改变了湖泊自然形态。肥西县的滨湖,庐江县的北闸、同春。
巢湖市的龟山、散兵、花塘等围垦区,原来都是较好的湖滩、湖湾,也是水草较多、饲料丰富的鱼类产卵场所,围垦后草滩遭到严重破坏。
7、巢湖ziana
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枣巢湖,方圆800里,是皖中著名的旅游胜地。它烟波浩渺,白帆点点,宛如一只碗夹在长江和淮河之间。湖中央有姑山,姥山两个岛屿,湖四周有半汤,香泉,汤池,三大温泉和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还有仙人,紫薇,王乔,华阳,伯山五大溶洞。这些天然奇观,点缀着巢湖沿岸,犹如“众星捧月”,组成了一幅绝妙的立体山水画。
关于巢湖的成因,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巢湖本是陆地,一夜之间陷成湖泊。当地一位焦婆,先知先觉,引导百姓登山避灾,人们为了感激她,把巢湖又称为“焦湖”。实际上,巢湖是断陷构造湖,湖型狭长,从空中鸟瞰,像一鸟巢,故名“巢湖”。
巢湖地区物产丰富,湖蟹、银鱼、虾米、珍珠是这里著名的“水上四珍”。历史上,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发生在这里,“商汤放桀于巢湖”,“五子胥过韶关”,“楚霸王乌江自刎”等都是家喻户晓。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三上将”也出生在这里。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秀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形成了巢湖独特的风景线。
淮南铁路上每天只有“杭州--太原”,“蚌埠、阜阳--厦门”,“淮北、合肥--芜湖”,“合肥--黄山”等为数不多的几班过路车停靠巢湖站。这段铁路车速很慢,如果您是去合肥、芜湖的短途旅客,要不是为了贪图省钱,最好不要坐火车。
参考http://iask.sina.com.cn/b/967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