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肥东包村
1、包拯的墓是被谁盗了?包拯墓在哪里?
若说包拯,必定是无人不知,他现如今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已经固定了下来,黑脸月牙,但是却一生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包拯死后,他的墓一直都保存得好好的,就连盗墓贼都不会去光顾,这已经是盗墓者的一条规定。那么,为什么盗墓贼不会去偷包拯的墓?包拯的墓后来还是被盗,这件事情又是谁做的?
包拯包希仁,合肥人,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名臣。他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廉洁公正,达到了铁面无私的地步,面对强权富贵也毫无惧色,替百姓鸣不平,这样的官员才会为百姓爱戴,即便是已经离开人世,百姓的心中仍旧有他,民间还是有非常多关于包拯的传说。
真实的包拯,其实一点也不黑,但是在民间的传说当中却有着“黑炭”的外号,原因也就在于百姓们对于包拯形象的二次塑造。毕竟,如果说包拯是一个白脸书生,先不说与人们心中的固定形象相去甚远,单单是坐在大堂之上,哪一个会更具有威慑力呢?自然是黑面的形象让人感觉更加厚重。
在戏曲作品中,我们知道,“白脸”是奸臣的代表,比如曹操,但是包拯不是啊,尽管他本人不黑,但是橘洞为了与奸臣进行一些区分,包拯也就成为了黑脸,而且在额头上还有一个月牙的形状,颇有“代表月亮消灭你”的意趣。如此一来,本是白脸的包拯,就这样成为了一个黑面的形象。
1062年,包拯突然病逝,享年六十四岁,为此,宋仁宗亲临吊唁,还为他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因此后世也有称呼包拯为包孝肃的。
有传说包拯因为生前得罪了很多权贵,活着的时候还不怕,但是死了却总会有一百种方法被搅得不得安宁,于是包拯临死前做了安排,为自己准备了二十一口棺材,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如此一来,就不会有人知道自己到底被埋在了哪里。
这一个情节类似于曹操的“疑冢”,在我看来并不可信,完全是民间传说罢了。不过若说盗墓贼定下规矩,不去盗窃包拯的墓,或许还有几分可桐伍告信度,盗亦有道,因为他们也对包拯心生敬佩,局明这样一位廉洁奉公的好官,又怎么可能会去打扰他的长眠?然而包拯墓最后还是被盗了,这是怎么回事?
包拯死后,他的灵柩由女婿护送回合肥,墓地在公城乡,然而后来金兵入侵,合肥也被贡献,包拯墓被破坏,随葬的器物大多数都被盗走。金兵对于那些痛恨的高官的墓葬,盗掘更是变本加厉,尽管在后来的考古发掘过程当中的确发现了疑冢,但是民间传说的二十一口棺材,就有些夸张了。
包公墓园后来也被重新修建,1987年从安徽合肥市肥东县解集乡包村迁至包河东南畔,遗留下来的包公的遗骸,15块被保存在省博物馆,另外的20块,都被放在了包公墓园的棺木当中。
2、★包拯额头上怎么长了一个月亮似的东西,真的有吗?★
历史上的包青天真的是黑黑的,而且额头上有个月亮的吗?
应该没月亮
中国古代的史书上,对包公有不少记载。现存的有宋朝人撰写的《两朝国史·包拯传》,元朝人撰写的《宋史·包拯传》,包公的门人张田编的《孝肃包公奏议集》,以及南宋李焘所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有关记载等等;1973年,在合肥市东郊又出土了包公及其家族的六方墓志铭,为研究包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我们谈历史上的包公,主要是根据这些史料,而不是根据《铡美案》、《包龙图公案》、《三侠五义》一类的戏剧、小说。
历史上的包公,姓包名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出生于庐州合肥县,就是现在的合肥市肥东县包村;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五月,死于东京开封,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市,终年64岁。次年葬于庐州合肥公城乡公城里,就是现在的安徽合肥市东郊大兴集乡双圩村。现在的包公墓则是1987年改葬重新修建的。
包拯自称“生于草茅”,史书记载,他的父亲叫包令仪,曾做过福建惠安县知县,官阶至虞部员外郎。看来,他只是出生于一个中小地主家庭,而非高官显宦之家。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仰慕古代圣贤所为,有“竭忠死义”之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包拯29岁,一举考中第一甲进士,授官为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今江西南城)。宋代科举进士一般分五甲即五等,天圣五年王尧臣榜,共取进士377人,其中第一甲为30人。包拯高中第一甲进士,授官知县,这在当时是很突出的。不但可以借此登上政治舞台,而且预示在仕途上有着光明的前景。当时,包公的父母年事已高,均在家居住,不愿远离家乡。包拯为了照顾父母,放弃建昌县知县的官职而改任职位较低的监和州税。和州(今安徽和县)虽邻近合肥,父母仍不愿意随同前往,而让包拯一人前去上任。是上任为国尽忠,还是在家为父母尽孝?使包拯进退两难。将近而立之年的包拯,是多么渴望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呀,但是经过比较,他还是毅然辞去官职,屏居乡里,奉养双亲。直到父母去世、守丧三年期满之后,已经39岁的包拯才正式登上仕途,出仕做官。包拯为了侍奉年迈的双亲,居家长达十年之久,不去做官,真可以说是“至孝”。由此足以证明,包拯绝不是孜孜追求功名利禄的庸人,而是一个淡泊名利、品德高尚的人。
在这十年之间,包拯都做了些什么呢?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不过,从他重登仕途时的一首明志诗中可以看出,他在居家尽孝的同时,仍然在做修身的功夫,即继续研读经史之书,培养高尚的情操,探求治国安民之道,为将来出仕之后报国尽忠做准备。其诗云: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遗来者羞。[1]
这首诗的大意是:居心清正是治理政事的根本,正道直行是做人的准则。秀美的树干终将成为栋梁之材,精纯的钢铁决不应该做成弯钩。仓库充盈老鼠麻雀也会欢喜,地光草尽狐狸兔子都要发愁。史书上记载着历代先贤的遗训,从政做官不要留下劣迹招致后人的羞辱。诗言志。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留名史册的决心。
从包拯39岁正式登上仕途,到他64岁死于任上,共为官从政26年。在这26年间,他先后担任过知天长县、知端州、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等路的转运使,以及知谏院,知瀛、扬、庐、江宁、开封等州府,直至权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同时先后获得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等帖职。三司使、枢密副使在宋代相当于副宰相,后代戏曲、小说中往往称包拯为“相爷”,其根据大概即源于此。后人又往往称包拯为“包待制”、“包龙图”,则是由于他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的缘故。
无论是外任,还是在朝;无论是做州县的小官,还是居于副宰相的高位,他都把明志诗作为座右铭,言必信、行必果,表现出高尚的为官道德,做出了卓越的政绩,终于成为史册留名的“清官”的典范。
首先,包拯一生清正廉洁,从不贪污受贿。如康定元年(1040),他升任知端州(今广东肇庆市)。端州有一种全国著名的特产——端砚。笔、墨、纸、砚合称为文房四宝,而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被称之为四宝之最。端砚石质坚实温润,纹理细密,发墨快而不干涸,书写流利生辉,从唐代起就享有盛名,成为供朝廷享用的贡品。到宋代,朝野上下更是视端砚为珍宝。包拯以前的端州知州,往往在贡砚的数额之外,加征数十倍的端砚,用以贿赂朝中权贵,作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包拯上任之后,只按上贡数额征收,不加重砚工的负担,不去贿赂权贵。他十分喜欢书法,南宋人刘克庄称包拯“笔法端劲,翰墨间风流蕴藉”。[4]他在端州任职将近三年,离任入朝时,竟然连一块端砚也未带走,其律己是何等的廉洁!正如明人于谦所说:“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5]
要做到清正廉洁,必须生活节俭,节俭方能养廉,奢侈必然导致贪污。包公正是如此。宋朝《两朝国史·包拯传》记载,包拯“居家俭约,衣服、器用、饮食,虽贵,如初宦时。”就是说:他家里生活勤俭节约,虽然后来官至三司使、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但是其穿的、用的、吃的,仍然和刚做官任天长县知县时一样俭朴。其夫人董氏的《墓志铭》也记载:
“孝肃渐贵,夫人与公终日相对,亡声伎珍怪之玩,素风泊然。”宋代达官贵人素有蓄养歌伎之风,而包拯闲暇时只与夫人对谈,而无声色狗马之类的娱乐。
他对贪官污吏十分憎恶,曾在《乞不用赃吏》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欲乞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或所犯若轻者,只得授副使、上佐。”[6]意思是说,清廉是人民的表率,贪污则是危害人民的盗贼。对于贪赃枉法者,要严惩不贷,并且永不录用。
他不但自身廉洁,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7]就是说,后世子孙当官有犯贪污罪的,活着不准放回包氏家族,死后不准归葬包家的祖坟茔地。也就是宣布开除包氏的族籍,不承认他们是包拯的后代。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深受世人的称赞。《包公(绶)墓志铭》载:“公既终,发遗箧,诰轴、著述外,曾无毫发所积为后日计者。益知公生平清苦守节,廉白是务,遗外声利,罕有伦比。孝肃以清白劲正光于青史,公可谓能克家者,孝肃之风,至于公而益炽也。”意思是说,包绶死后,箱箧中除了官诰、著述之外,没有分文钱财。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更加发扬光大了。
谈到包拯的后代,我们顺便给大家插说一段关于“嫂娘”的佳话。包拯有子二人:长子名繶,皇佑五年(1053),英年早逝;其妻崔氏,虽无子女,但誓不改嫁。次子初名綖,后改名绶。包绶系包拯所出媵妾孙氏所生。包拯长子死后,次子绶始由崔氏收养。包拯逝世时,包绶才5岁,此后一直由崔氏抚养长大成人。包绶也便对其嫂崔氏“以母礼事之”,即所谓“嫂娘”。[8]宋代以后有关包公的戏剧、小说中,都说包公称其嫂为“嫂娘”,这完全是将包绶之事移花接木安在了包拯头上。因为包拯一来无兄长,二来直到三十五六岁时,其父母尚健在,怎么会有“嫂娘”!不过这并非是凭空捏造,只不过为了艺术的需要,使包公的故事更集中、更有戏剧性罢了。
2.一般花卉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如采用20~25℃的温水浇水,可加速土壤里有机物的分解,促进根部细胞的吸收,增强根部的输送能力,供给枝、叶充足的养分,促进花卉早发芽、早孕蕾、早开花。这是因为植株的叶、茎平均温度一般高于根部的温度。用温水浇水就能加速有机肥的分解过程,及时供给叶、茎充足养料。如果浇冷水,根部温度低,养分分解慢,就会产生营养供不应求的现象,影响花卉生育。
冬季多数花卉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根系活动大幅度减少,若用冷水浇花,对一些花卉有可能造成伤害,但水温太高,根部也会受到烫伤,引起局部受害,甚至整株死亡。所以用温水浇花较为稳妥。此外,早春播种或盆栽育苗,用温水喷3.香皂最好买香料少颜色淡的
香皂是以脂肪酸钠和其他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添加品质改良剂和外观改良剂,经过加工成型后制成的产品。
香皂主要有加入高级护肤因子的婴儿香皂;为了杀菌和医治浅部霉菌、寄生虫加入硫磺的硫磺香皂和加入硼酸为消毒杀菌的硼酸浴皂产品;驱蚊的香皂是采用中药驱蚊成份,经高浓度提取,融入皂基之中,可达到驱蚊效果。
市场上销售的香皂制品品种繁多,但按其原料的组成可分为皂基型(Ⅰ型),含脂肪酸钠、助剂的香皂和复合型(Ⅱ型)两种。按产品的使用功能可分为婴儿专用香皂、润肤香皂、药物香皂、透明皂和液体皂等。在使用香皂洗脸时要彻底清洗皮肤上的皂液。
消费者在选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香皂使用后皮肤感觉不干燥、不紧绷,并产生细腻、紧密而稳定的泡沫。
(2)香味浓郁,用后使人感到十分清爽。
(3)外观轮廓分明,表面饱满圆润,储存后不收缩、不开裂。
(4)软硬适度,在温水中不容易溶化解体。
(5)产品包装上的标识齐全,应注明产品执行标准及功用,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产品。
(6)选择知名企业的名牌产品。
香皂产品在使用上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洗脸香皂最好选用含香料或色素较少、碱性稍弱些的淡色皂。
(2)婴、幼儿最好选用婴儿专用香皂。
(3)使用药物香皂必须选用具备长期去臭、广谱杀菌,对皮肤低刺激性的产品,例如硫磺皂、硼酸皂等。
(4)使用近期生产的香皂。
(5)在使用香皂洁面洗浴时应了解自己皮肤的性质,从而选择合适的香皂
灌,也能促使早出苗。
3、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紫云路79号紫云路是属于哪个区或者是哪个街道?
党员干部齐上阵,美好环境润心田
紫云路街道推进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为改善辖区人居环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局起好步。连日来,紫云路街道积极动员机关干部职工分别深入到辖区8个村(社区),与各村(社区)的党员群众同谋划、同劳动,共同推进各村(社区)环境面貌大提升。
党员干部勇当先锋。各村制定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建立科级干部包村制,带侍含茄领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身先士卒,主动到环境整治一线,挨家挨户走访宣传,动员引导广大群众转变生活习惯,积极支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同时,各支部都成立了由先锋党员组成的环境卫生整治小组,让村内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都参与进来,切实提高了环境卫生整治效率。
群众成为主力。街道干部、党员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亮出身份,带头实干,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全员行动”的环境整治提升良好氛围,全乡上下齐心协力用实际行动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程。
据了解,该街道8个村(社区)的党员干部在街道班子成员和老差包村干部、第一书记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清理的标准上比高低,在整治的水平上比上下,在辖区迅速掀起了整治环境,美化家园新一轮高潮!
截止目前,该街道累计投入人力1000余人次,动用铲车、挖掘机、拉土车等机械50多台次,全街道辖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来源:老察汝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4、历史上有包公其人吗?
有伍基
包拯腔雹谨(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肆嫌,谥孝肃,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包村人。他28岁中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赢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地知县、知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至和三年(1056年),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当时流传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赞誉。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他当过的天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龙图”的雅称。老百姓更喜欢直呼“包公”。
5、绥阳至河包村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1859.0公里
起点:绥阳县
1.遵义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行神饥驶30米,右转进入辰光路
2) 沿辰光路行驶110米,右转进入解放南路
3) 沿解放南路行驶260米,右转进入S207
4) 沿S207行驶2.2公里,右转
5) 行驶850米,左转
6) 行驶2.5公里,直行进入绥遵高速
2.沿绥遵高速行驶40米,直行进入绥遵高速
3.沿绥遵高速行驶27.2公里,朝遵义一环/铜仁/吉首/贵阳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李子垭互通立交桥
4.沿李子垭互通立交桥行驶49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遵义绕城高速
5.沿遵义绕城高速行驶24.4公里,直行进入兰海高速
6.沿兰海高速行驶550米,朝遵义城区/仁怀/金沙/毕节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青山立交
7.沿青山立交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杭瑞高速
8.沿杭瑞高速行驶322.5公里,朝吉首/G65/G56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杭瑞高速
9.沿杭瑞高速行驶920米,直行进入杭瑞高速
10.沿杭瑞高速行驶34.3公里,朝常德/杭州/G56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吉首枢纽
11.沿吉首枢纽行驶640米,直行进入杭瑞高速
12.沿杭瑞高速行驶220.8公里,朝杭州/张家界/常德南/机场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杭瑞高速
13.沿杭瑞高速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长张高速
14.沿长张高速行驶20.6公里,朝荆州/岳阳/G551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杭瑞高速
15.沿杭瑞高速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杭瑞高速
16.沿杭瑞高速行驶18.3公里,朝广州/荆州/长沙/澧县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7.沿匝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二广高速
18.沿二广高速行驶155.2公里,朝宜昌/武汉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9.沿匝道行驶710米,直行进入沪渝高速
20.沿沪渝高速行驶160.6公里,朝蔡甸/三环线/郑州/S1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1.沿匝道行驶1.6公里,直行进谨瞎宽入汉蔡高速
22.沿汉蔡高速行驶22.0公里,朝蔡甸/孝感/郑州/G4(北)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红庙互通
23.沿红庙互通行驶2.1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武汉绕城高速
24.沿武汉绕城高速行驶12.1公里,朝黄陂/荆门/成都/G42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5.沿匝道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武汉绕城高速
26.沿武汉绕城高速行驶45.6公里,朝麻城/合肥/天兴洲大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新集互通
27.沿新集互通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沪蓉高速
28.沿沪蓉高速行驶210.6公里,稍向左转进入沪陕高速
29.沿沪陕高速行驶102.4公里,朝芜湖/南京/G40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合肥绕城高速
30.沿合肥绕城高速行驶39.9公里,直行进入路口枢纽
31.沿路口枢纽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合肥绕城高速
32.沿合肥绕城高速行驶4.8公里,朝铜陵/安庆/福州/肥东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陇西枢纽
33.沿陇西枢纽行驶2.2公里,直行进入沪陕高速
34.沿沪陕高速行驶82.1公里,朝滁州/S22/和县/马鞍山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全椒枢纽
35.沿全椒枢纽行驶1.7公里祥亮,直行进入天潜高速
36.沿天潜高速行驶26.9公里,稍向右转进入甲埂枢纽
37.沿甲埂枢纽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宁洛高速
38.沿宁洛高速行驶29.6公里,朝淮安/四桥/G2501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六合南枢纽
39.沿六合南枢纽行驶490米,直行进入南京绕城高速
40.沿南京绕城高速行驶15.7公里,直行进入长深高速
41.沿长深高速行驶129.1公里,朝连云港/徐州/盐城/G2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宁连高速
42.沿宁连高速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淮徐高速
43.沿淮徐高速行驶170米,直行进入长深高速
44.沿长深高速行驶48.8公里,在涟水/麻垛/S329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45.沿匝道行驶48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炎黄大道
46.沿炎黄大道行驶9.0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S327
47.沿S327行驶56.9公里,左转进入明达北路
48.沿明达北路行驶1.7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程庄路
49.盐城市内驾车方案
1) 沿程庄路行驶700米,左后方转弯
2) 行驶660米,右转进入界坎路
3) 沿界坎路行驶4.7公里,右转
4) 行驶45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河包村
6、包拯最大的官是哪个?
包拯最大的官也就是 开封府尹 枢密副使 礼部尚书了。开封府尹相当于北京市长 怎么说在当时也算个正省部级吧。
枢密副使 枢密院(宋时最高的军事系统 但实权不大 又调兵决策权 无统兵权 可那时候最高军事长官是皇帝=军委主席 那枢密院机构就差不多=军委副主席 枢密院副使也就是军委委员到正大军区职这一一个级别 略比省部级大一些。
礼部尚书 这个不用说了吧 职能相当文化部郑裂外交部 现在部级吧 那时候算大的了 。这一算起来 怎么说也是个中央大员了。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物:包拯(999—1062),字希仁,生于宋朝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东县解集乡包村。天圣年间进士,历任大理监事、建昌知县、转和州税监、天长知县、端州知州,迁殿中丞,监察御史。后任于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1061年任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杜绝吏奸,不畏权贵。
王朝、马汉是清代石玉昆所著的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中的虚构人物。据书中记载,该4人是开封府包公的四大侍卫,与张龙和赵虎合称为开封四勇士,职务六品校尉。
公孙策,古典名著《三侠五义》 中的文学人物,北宋开封府主簿师爷,包拯的得力助手。开封府三口铡刀的设计制造者,懂医术,心思缜密,和蔼善良,见多识广,足智多谋,人称再世诸葛。
拓展知识:
1.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2.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喊昌闭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迅缺、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3.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