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水域地图
1、中国主要淡水湖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
1.鄱阳湖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的南岸,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在洪水位21.69米,湖长170.0公里,平均宽度17.3公里,面积为396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9.19米,平均水深5.1米,蓄水量276亿立方米。鄱阳湖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主要入湖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湖的西北是避暑胜地庐山。
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时湖面面积328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蓄水量约276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与枯水期面积、蓄水量差异悬殊。年内水位变幅在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涨,水面迅速扩大,烟波浩渺;但到了冬季,湖水剧降,洲滩裸露,湖面仅剩几条蜿蜒的水道。形成“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景观。
多年平均水位12.86米;最高水位22.59米出现在(1998年7月31日),面积达4070平方公里,蓄水量300亿立方米;最低水位5.90米出现在(1963年2月6日),面积仅146平方公里,蓄水量4.5亿立方米。
2.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的长江中游以南,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它的面积在枯水期约有3100平方公里,洪水期为3900多平方公里,湖区总面积达18000平方公里。容积达一二百亿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在岳阳楼上可以俯瞰洞庭湖的景色。
由东、西、南洞庭湖和大通湖四个较大的湖泊组成。在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4口(1958年堵塞调弦口)引江水来汇,南和西面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注入。湖水经城陵矶排入长江。通常年分4口与4水入湖洪峰彼此错开。因而有「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调节作用,减轻了长江中游的洪水压力。若出现「江湖并涨」,就易泛滥成灾。
由于4水和4口携带大量泥沙,每年约有1.28亿吨泥沙淤积湖底。1825年时湖水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1890年为5,400平方公里,1932年为4,700平方公里,1962年已减为3,141平方公里。现在以湖面高程34.5米计,湖水面积为2,820平方公里。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今已分割为许多大小湖泊。
水位变幅达13.6米,有「霜落洞庭乾」之称。1952年兴建荆江分洪工程和蓄洪垦殖区,使部分洪水泄入分洪区,并整修了湖区堤垸水道,减轻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洞庭湖湖滨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盛产稻米、棉花。湖内水产丰富,航运便利。
洞庭湖现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集水、蓄洪湖盆。洞庭湖因泥沙淤积严重,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个部分。
洞庭湖为典型的吞吐调蓄性湖泊,同时还具有灌溉、航运、渔业生产、供水、纳水、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湖区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淡水鱼、棉、麻生产基地。
3.太湖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湖区属江苏省。是中国东部近海地区最大的湖泊,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湖区总面积约为31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为2420平方公里。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湖区属于江苏省。古称震泽、具区、笠泽、五湖。过去认为是由长江、钱塘江下游泥沙封淤古海湾而成,有一种说法是近一万年前陨石撞击形成的湖荡区,产生了太湖、阳澄湖、淀山湖、金鸡湖、独墅湖、汾湖等众多湖荡,天体猛烈撞击而产生了一次较强大的地震等破坏,故古人称太湖为震泽。正常水位3米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4米,蓄水27.2亿立方米。
主要水源有二︰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为70多条漊港注入;另一来自江苏宜溧山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太湖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港下泄长江,以娄江(下游称浏河)、吴淞江(下游称苏州河)、黄浦江为主(“三江”)。黄浦江为最大洩水河道,约占总出水量的80%。其馀诸河港流量较小,每因海潮顶托或江水上涨而倒流。
整个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连同进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组成一个密如蛛网的水系。对航运、灌溉和调节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太湖平原旧河网大都河道浅窄多曲、排灌系统紊乱,洪渍仍是潜在威胁。现已进行统一规划,禁止盲目围垦,并整修河道,增加排洪能力,提高引灌效益。
4.洪泽湖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湖区总面积为2069平方公里。湖水的来源,除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来水。流入洪泽湖的河流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
由于洪泽湖发育在冲积平原的洼地上,故湖底浅平,岸坡低缓,湖底高出东部苏北平原4-8米,成为一个"悬湖"。在治淮以前,洪泽湖汪洋一片,既无固定湖岸,又无一定形状。参照对淮河的治理,对洪泽湖也进行了整治。现在湖区的东部大堤宽50米,全长67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这条长堤不仅保护着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和千百座村镇,而且拦蓄的丰富水源为航运、发电、灌溉提供了便利。
洪泽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来源,除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来水。流注洪泽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苏北灌溉总渠是洪泽湖分泄入长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洪泽湖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鱼类近百种,以鲤、鲫、鳙、青、草、鲢等为主;洪泽湖的螃蟹也是远近驰名的。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5. 微山湖
微山湖位于山东省的微山湖亦名南四湖,位于中国山东、江苏交界处的微山县,由微山湖、昭阳湖、南阳湖、独山湖四个彼此相连的湖泊组成。微山湖南北全长230公里,宽6.8公里至27.6公里,周长451公里、总面积为1266平方公里,可控蓄水量为17.3亿立方米,最大库容量47.31亿立方米。
平均水深1.7米,汛期最深为3米。流域面积31700平方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全湖南北,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狭义微山湖是指1960年在微山湖湖腰建成了拦湖大坝的下级湖,同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构成广义微山湖。
(1)巢湖水域地图扩展资料
淡水湖(Freshwater Lake)是指以淡水形式积存在地表上的湖泊,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封闭式的淡水湖大多位于高山或内陆区域,没有明显的河川流入和流出;开放式的淡水湖面积可能相当大,湖中有岛屿,并有多条河川流入流出。淡水湖一般是外流湖;因为水源可以更新补充,淡水湖的水盐分很低。
参考资料网络——淡水湖
2、中国六大湖泊地图
我国的六大淡水湖
江西键磨 鄱阳湖
湖南 洞庭湖
江苏 太湖
江苏 洪蠢衫泽带亮腔湖
西藏 纳木错
安徽 巢湖
3、巢湖位于什么地方
巢湖在合肥的东南方 ,走高速,一个小时不到,和火车差不多时间;做大巴的话,大概1小时30分钟
4、巢湖是怎么形成的
巢湖是由于其处于两大板块分界部位并且不断断陷形成的。巢湖流域位于塔里木一中朝板块和华南一东南亚板块的交汇地带。这两大板块于距今约1.95亿年左右的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会聚,拼合形成了现代的安徽大陆,巢湖流域恰处于这两大板块的分界。
整个侏罗纪、白垩纪约1.96~0.8亿年,巢湖流域以垂直断陷为特征。喜玛拉雅期,第三纪开始,巢湖进一步断陷,沿着一组北东走向和另一组北西走向的断裂、断陷,使大别山北麓的流水在这里受阻,形成断陷湖。
大约是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湖泊面积较大。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距今约1.5万年到现在,表现为大量泥沙不断流入湖中,湖水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形成现代的巢湖。
(4)巢湖水域地图扩展资料:
巢湖及其流域地貌的主要轮廓是中生代燕山运动和新生代喜玛拉雅运动所造成的。由于其处于几个次级单元的交汇地带,各单元均有独立而又彼此影响的发展过程,反映在地貌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具体如下:
1、滨湖地貌
北部剥蚀丘陵阶地区。这一地区受台拱两侧郯(城)庐(江)深断裂带的控制,使龙泉山及其周围的丘陵成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地垒型构造。在第四纪末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和剥蚀,由变质岩组成的山坡切割强烈,沟壑密且峻,剥夷物质堆积于坡麓。
东部构造剥蚀低山区。地质构造位于下扬子台坳。由于受三迭纪末印支运动以来历次构造运动的影响而形成今日海拔三四百米左右的陡雒山岭。它是中晚更新世纪发育于砂页岩基础上,经湖水长期浸蚀而成的湖相砾石阶地或石质阶地。
西部剥蚀壑丘阶地区。地质构造位于江淮台坪和北淮阳地槽褶皱带结合部位,也就是前述两个板块的会聚部位。从印支运动以后,区境发生显著沉降,形成典型的断裂地堑盆地。区内第四纪堆积厚度一般在15~20米,岩性单一,为晚更新世黄土堆积。
2、湖岸地貌
巢湖湖岸由于浸水,岩嘴伸入湖中成半岛,洼地凹入内陆形成湖湾。巢湖按其形态结构不同可分为:石质湖岸,指岩嘴伸入湖中的湖岸,岸壁一般较短,受风浪淘蚀,发育有浪蚀穴;砂土质湖岸,经湖流和波浪短期冲刷,形成宽阔的浅滩,使岸线日趋稳定;粘土质湖岸,岸线平直少湾,属稳定型。
3、湖盆地形
湖底平坦,平均底坡为0.96%,高程变化在5~10米之间,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湖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向东南倾斜,深水区集中在东部,高程5米;西部湖床较东部浅,高程一般在5.5米以上。一般来说入湖河口都发育了水下三角洲,尤以杭埠河一带最为显著。目前各河口仍在不断淤塞。
5、巢湖在什么地方
巢湖是安徽省合肥市代管的县级市,市位于安徽省城合肥的南部,中心位于北纬29°47′~31°16′和东经115°45′~117°44′。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淮南、合九铁路及合宁、沪蓉、合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长江流经巢湖市182公里,芜湖长江大桥和铜陵长江大桥横跨长江天堑,是巢湖市连接江南的跨江通道,政府驻地卧牛山街道。其西南滨巢湖周边分别与肥东、全椒、含山、庐江、无为接壤。
(5)巢湖水域地图扩展资料
区划沿革
1949年4月21日,巢县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
1952年2月4日改属芜湖专区,同年,县政府从柘皋迁至巢城。
1958年8月7日改属合肥市。1961年4月13日复属芜湖专区。
1965年7月14日复设巢湖专区,巢县隶属之。
1971年8月29日,巢湖专区改称巢湖地区,巢县隶属不变。
1984年1月4日撤县改市成立巢湖市,行政区域不变,仍属巢湖地区。
1999年7月9日,根据《国务院撤销巢湖地区设立地级巢湖市的批复》文件,县级巢湖市改设为居巢区,隶属地级巢湖市。
1999年12月6日,居巢区举行正式成立揭牌仪式。
2011年8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国函〔2011〕84号)精神,区划调整,居巢区改设为县级巢湖市,新设的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
6、巢湖的湖泊地理
位置境域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市、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二市三县环抱。 地理参数
巢湖,总计湖长54.5公里。其中由巢湖闸至下杨村26公里,由下杨村至中庙10公里,由中庙至井川圩18.5公里。最大宽度,为垂直于长度方向的相对两岸间的最大距离,当水位10米时,宽度为21公里。平均宽度,为湖水面积除以湖泊的长度,当水位12米时,面积为820平方公里,由此可以得出,湖泊平均宽度为15.1公里。
岸线长度:当水位为6米时,岸线长144.5公里;当水位为10米时,岸线长173公里;当水位为13米时,岸线长181公里。
湖泊面积:当水位6米时,面积为560平方公里;当水位8米时,面积为755平方公里;当水位10米时,面积为774平方公里,当水位12米时,面积为820平方公里;当水位13米时,面积为825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当水位6米时,水深0.29米;当水位10米时,水深4.09米;当水位13米时,水深7.55米。
湖水最大深度:当水位6米时,最大水深0.98米;当水位10米时,最大水深4.98米;当水位13米时,最大水深7.98米。
湖泊容积:当水位6米时,容积为3.50亿立方米;当水位8米时,容积为17.17亿立方米;当水位10米时,容积为32.52亿立方米;当水位工2米时,容积为48.10亿立方米。
湖底平均坡度0.96%。 巢湖流域的地质构造单元位于塔里木一中朝板块和华南一东南亚板块的交汇地带。这两大板块于距今约1.95亿年左右的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会聚,拼合形成了现代的安徽大陆,巢湖流域恰处于这两大板块的分界部位。在印支运动以后的燕山运动期间,整个侏罗纪、白垩纪约1.96~0.8亿年巢湖流域以垂直断陷为特征,安徽省的西界到巢湖一带沉积了厚数千米的侏罗白垩系地层。喜玛拉雅期,第三纪开始,巢湖一带进一步断陷,沿着一组北东走向和另一组北西走向的断裂、断陷,使大别山北麓的流水在这里受阻,形成断陷湖。大约是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前500~350万年),湖泊面积较大。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距今约1.5万年到现在,表现为大量泥沙不断流入湖中,湖水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形成现代的巢湖。
巢湖形成初期,湖盆下沉趋势显著,表现了岬湾曲折见溺湖岸的特点。现代地图上10米等高线即为当时的湖岸轮廓,湖泊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原先在巢湖市(原巢县)城关附近的大沼泽窦湖早已消亡。白湖以及包括无为洲在内的广大滨湖地区,当时亦属巢湖水域。据史料记载,仅宋代以前的200多年间,湖泊面积就缩小了五分之一。原湖湾所在的杭埠河、南淝河、柘皋河及裕溪河的沿湖河口三角洲圩田,在人们未围垦之前为巢湖四大湖湾,后经河川泥沙的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或湖泊滩地。今日的湖盆自然形态已被人类活动所改造,然而在老三角洲圩区的河口仍然不断地生长着的三角洲使湖盆日渐淤浅。据计算每年约有200万立方米泥沙淤积在巢湖。根据现有资料的分析与航空相片解译,从1955~1979年的25年中杭埠河口三角洲围垦区的总面积约有62平方公里。除上述地段外,湖区其它地段的沿岸,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据分析,25年来岸线向湖区推进的最大水平幅度在80至100米左右,平均年发展速度尚不足4米。巢湖建闸后使巢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原有广大面积的滩地沉淹湖底,输入泥沙的蓄积增多,加剧了湖盆的淤塞。 巢湖及其流域地貌的主要轮廓是中生代燕山运动和新生代喜玛拉雅运动所造成的。由于其处于几个次级单元的交汇地带,各单元均有独立而又彼此影响的发展过程,反映在地貌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一、滨湖地貌
(一)北部剥蚀丘陵阶地区
这一地区包括柘皋河以西至撮镇一带。地质构造位于张八岭台拱范围。它受台拱两侧郯(城)庐(江)深断裂带的控制,使龙泉山及其周围的丘陵成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地垒型构造。丘陵顶高一二百米,它在第四纪末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和剥蚀,由变质岩组成的山坡切割强烈,沟壑密且峻,剥夷物质堆积于坡麓。由于近期掀升,河流侵蚀,形成高度分别为20~50米左右的阶地。区境在中下更新世时期是处在上升剥蚀阶段,现代烔炀一带仍有掀升迹象,地面剥蚀作用仍在继续进行。
(二)东部构造剥蚀低山区
区境系指柘皋——槐林一线以东地区。地质构造位于下扬子台坳。由于受三迭纪末印支运动以来历次构造运动的影响而形成今日海拔三四百米左右的陡雒山岭。其中银屏山一带有很好的石灰岩溶蚀地貌,山岭坡雒普遍发育有二级阶地;其中20米一级分布不广,发育较好的是50米左右一级。它是中晚更新世纪发育于砂页岩基础上,经湖水长期浸蚀而成的湖相砾石阶地或石质阶地。
(三)西部剥蚀壑丘阶地区
区境包括撮镇——槐林一线以西地区,地质构造位于江淮台坪和北淮阳地槽褶皱带结合部位,也就是前述两个板块的会聚部位。从印支运动以后,区境发生显著沉降,形成典型的断裂地堑盆地。区内第四纪堆积厚度一般在15~20米,岩性单一,为晚更新世黄土堆积。近期地表受拱曲掀斜运动的影响和水流的冲刷,形成岗冲交错,起伏不平的波状平原。区内水系短小,下切较深。河流与阶地向湖区呈显著倾斜。入湖河口三角洲圩口地区,全新世以来表现了显著沉降,地面高度约7~9米。
二、湖岸地貌
巢湖湖岸由于浸水的结果,岩嘴伸入湖中成半岛,洼地凹入内陆形成湖湾。巢湖湖岸按其形态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类型:一是石质湖岸,指岩嘴伸入湖中的湖岸,岸壁一般较短,受风浪淘蚀,发育有浪蚀穴,如中庙嘴、槐林嘴、红石嘴,青龙嘴、黑石嘴、龟山嘴等;二是砂土质湖岸,这类湖岸由于土质疏松,透水性强,一般经湖流和波浪的短期冲刷,就可形成宽阔的浅滩,使岸线日趋稳定。巢湖多数湖岸属于此类型。三是粘土质湖岸。岸线平直少湾,属稳定型。它主要分布在烔炀河口以南至芦席嘴、下派河南部一带。另外,下派河至新河口一带属一段沼泽湖岸。
三、湖盆地形
湖底平坦,平均底坡为0.96%,高程变化在5~10米之间,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湖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向东南倾斜,深水区集中在东部,高程5米;西部湖床较东部浅,高程一般在5.5米以上。一般来说入湖河口都发育了水下三角洲,尤以杭埠河一带最为显著。目前各河口仍在不断淤塞。 巢湖属北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控制区境的大气环流以西风环流及亚热带环流为主;此外,高空西北因西藏高原地形阻塞形成的西南低压也常进入区境。整个流域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活动积温在4500℃以上,有200天以上的无霜期,季节分明,年气温较差在25℃以上,年降水量1000毫米等值线通过区境。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季风显著,四季分明,热量条件丰富,无霜期长。
当巢湖水位在8米时,面积为755平方公里,容积为17.17亿立方米。由于水体热容量大,热量交换也较陆地多,故夏季湖体又是一个“热源”。另由于大量释放热量,从而对区域内的气候也施以影响。 一、水位
巢湖水位,随着入湖迳流量和湖面降水量的增加,水位即趋上涨,加上巢湖另受长江江水倒灌顶托,故高水位的持续时间较长。
巢湖退水期一般从9月开始,年内水位变辐典型年份的情况是:1954年达6.48米,为历年最大值;1966年则只有1.44米,为历年最小值。此外,年内水位变化变辐在1959年以前较大,为6.48米到2.48米之间。1959年巢湖闸修建后,变辐减小,仅在4.92米到1.44米间。
巢湖多年平均水位为8.03米。年平均最大值水位为9.62米,发生在1954年:其次为9.41米,发生在1983年。年平均最小值水位巢湖闸建立前为7.11米,发生在1948年,巢湖闸建成后为7.23米,发生在1968年,次之为7.39米和7.46米,分别发生在1967年和1978年。
历年绝对最高水位为12.93米,发生在1954年。1956年6月科技工作者在湖心姥山岛考察,根据洪水痕迹推断1849年巢湖姥山岛后湾水位为13.57米;次之为12.29米和11.88米,分别发生在1983年和1969年。绝对最低水位,据原巢县水位站资料,现巢溺闸下游3公里处,1960年仅4米,1961年为4.12米,1956年和1958年均为4.32米。1969年以后根据巢湖闸水位站资料,1978年为6.47米,其次为6.54米和6.68米,分别发生在1967年和1966年。
巢湖水位,西岸高于南岸,南岸高于北岸,东岸最低,即湖面由西岸、南岸微向北岸和东岸倾斜。
二、湖水收支
巢湖湖水主要来源于各来汇河的来水量和湖面的降雨,集水面积合计9130平方公里,降水汇入100.46亿立方米。
三、含沙量
巢湖湖盆本身所形成的泥沙,一般来说为量不大,只在局部地区如下派河口、烔炀河至芦席嘴一带被风浪、湖流冲击产生的塌岸,以及泥沙被搅拌的现象才比较显著。
巢湖湖水含沙量主要来源于入湖水流中所挟带的悬沙,入湖河流主要有南淝河,派河,蒋口河,杭埠河,白石天河、兆河,柘皋河等,其中南淝河、派河,杭埠河带入泥沙比重最大。
平面上含沙量分布的一般规律为西半湖大于东半湖,近河口处大于远离河口处。湖心处小,近岸处大;有水草处小,无水草处大,垂线上分布上小下大。
四、水温
巢湖水温多年平均值约为16.9℃,年际变化很小。年内水温具有明显的差异,一般7月份水温最高,最低水温出现于1至2月。据资料统计,1963年水温极端最高值为35.4℃,极端最低值为0.2℃,年最大水温较差达35.2℃。
巢湖水温日变化不同水层略有不同,表层最高、最低水温分别出现在6时、15时左右,中层水温最高、最低值均较表层滞后一小时;而底层水温的周日变化则很不明显。表层水温日较差仅1.5℃,其余两层则更小。
五、透明度与水色
湖水透明度一般介于0.15~0.25米之间,相应水色为15~17号,即多呈黄褐色。实测透明度最大值为0.30米,出现在古泉岗附近;而下派河口却只有0.08米,为透明度最小处。巢湖湖水透明度与水色的基本状况是透明度小,水色浊,变化不大。按全湖分布来看,大致是东北部水域透明度较大,水色也较高,而湖的西部、西北部和南部以及受风浪侵蚀比较严重的岸边、入湖河流河口附近,透明度较小,水色略低。
六、湖流
巢湖湖流的平均流速:一般介于0.02~0.07米/秒之间,最大流速为0.62米/秒,但个别地方也有零速出现。就平面分布来看,平均流速东半湖大于西半湖,而西半湖各入湖口附近又大于离岸较远的开阔区域,巢湖最大流速出现在姥山一中庙一线。垂线上的流速一般呈表层大,底层次之,而中层最小。底层流的类型基本和表层流相似,所不同的是底层流受湖底地形影响显著,以致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易形成一些局部环流。如从姥山以东至烔炀河一线,这里湖水最深,湖底有较大面积的狭长形深槽存在,所以该处出现了三个环流。这些环流的运动方向互不相同,中间一个呈逆时针运动。
7、中国五大淡水湖的分布图
一、江西省的鄱阳湖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有4125平方公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的西北是避暑胜地庐山。
二、湖南省的洞庭湖
洞庭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
三、江苏省的太湖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
四、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湖
呼伦湖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东北地区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湖、第四大淡水湖、亚洲中部干旱地区最大淡水湖。
五、江苏省的洪泽湖
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