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县一市 » 巢湖地质历史

巢湖地质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4-11 06:01:49

1、巢湖龙生存的地质年代

巢湖龙生活在三叠纪早期,目前化石保存完好,清楚地显示出它还带有陆地祖先的一些关键性特征,更加有力地证明了鱼龙类是从双孔亚纲中分出来的一个特殊物种这一观点!

三叠纪(英语:Triassic),是公元前2.5亿至公元前2亿年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

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其误差在正负数百万年。

三叠纪时大多数地球上的大陆形成一块巨大的大陆:盘古大陆。

三叠纪的名称是1834年弗里德里希·冯·阿尔伯提起的,他将在中欧普遍存在的位于白色的石灰岩和黑色的页岩以及其间的红色的三层岩石层统称为三叠纪。今天,三叠纪被分成更多亚层。

三叠纪时的气候炎热干燥,这形成了现在可以看到的当时留下来的典型的红色沙石。当时季节分明,有强烈的雨季。在两极比较潮湿温和。

标志三叠纪的典型的红色沙岩说明当时的气候比较温暖干燥,没有任何冰川的迹象。当今一般认为当时在两极没有陆地或覆冰。

因为当时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因此当时的海岸线比今天要短得多,时遗留下来的近海沉积比较少,只有在西欧比较丰富。因此三叠纪的分层主要是依靠暗礁地带的生物化石来分的。

由于三叠纪以一次灭绝事件开始,因此其生物开始时分化很厉害。六放珊瑚亚纲是这时候出现的,第一批被子植物和第一种会飞的脊椎动物(翼龙)可能也是这时候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乌龟——原颚龟也出现在三叠纪晚期。第一批鱼龙出现了。

2、巢湖的地质成因

巢湖流域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无论西部、西南部或北部,都具备成矿地质背景,Fe、s、明矾石以及各类灰岩是四种主要矿产资源,并且分布相对集中,容易形成矿业基地.但多矿种共生、伴生,尤其是巢湖北岸地层中的含磷层,与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密切相关l8 J.在巢湖北岸的肥东县和巢湖市交界处桥头集一西山驿一带,广泛分布着一套古老的含磷变质岩系,含磷变质岩系中的含磷层位在多处构成了中、小型的工业磷矿床,是安徽省重要的产磷层位和产磷区之一.其分布范围南起孤山,北至文集,西自南淝河,东到苏家湾.柘皋一线,约500km 以上,矿区主要矿石类型为磷灰岩.在这些地区土壤中磷的自然背景值偏高,直接覆盖于磷矿上部的土壤为普通黄棕壤,经过对土样分析,其总磷含量平均值为0.069%,此值与巢湖底泥总磷接近(0.058%).另外对湖区地表和地下水自然本底的调查表明,矿区的地表径流中总磷浓度为0.05rag//,矿区
及其周围地区的地下水径流中总磷含量为0.04mg/1,这一总磷水平已超过了湖泊由贫营养向中营养过渡的浓度0.02mg/l,从而使巢湖具备了发生富营养化的基础条件.该区域内各时代地层含磷地层列于表2C引.由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的影响,从磷矿区和含磷地层发源的水系大部分都汇入巢湖.其中从磷矿和含磷地层出露区起源的河流有店埠河、歧阳河、炯炀河、山王河、桐荫河、柘皋河等,巢湖流域各水系情况见图1.南淝河(支流店埠河)、岐阳河、炯炀河、柘皋河等河流补给来源于含磷岩层出露区的地表径流,每年有大量的磷质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进入巢湖,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大规模开采磷矿,导致进入巢湖的磷急剧增加.磷质绝大多数是通过河流带入湖泊的,首先在入湖口处沉积下来,从而导致这些河流入湖口处底泥总磷含量要高于南岸河流人湖口处的总磷含量.

3、安徽的巢湖是怎么来的?

安徽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员经过悉心研究,日前正式披露,流传在民间的有关巢湖的由来,即“陷巢州”的传说极有可能是事实。 据介绍,关于巢湖的形成,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3种:一种是民间流传的、史书上也有所记载的——“陷巢州”的传说,认为巢湖水域在古代是一座城市,后沉入湖底。另一种是地质学者的观点,认为巢湖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陆地下陷而形成,属于陷落湖,时间在秦汉以前,与民间传说无关。还有一种是历史学者的看法,他们从字面上对史料进行反复论证,找出了一些漏洞,得出结论,史书记载的有关“陷巢州”的传说不过是神话故事而已,并非有事实依据。 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员钱玉春说,起初,也和别人一样没有把传说当真,但最近一次偶然的考古调查改变了看法。 2001年底,媒体上报道了“巢湖市发现隋代窑址”的消息后,便有群众提供线索,说巢湖北岸在冬季水位下降时河床上露出大量的陶片,可能和窑址有关。考古人员遂赶到了距市区不远的现场,发现在沿湖滨大道的护坡下露出水面的约有二、三百米的河床上到处都散落着陶片。这些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同时还有泥质红陶、褐陶、夹砂黑陶以及一些烧成温度略高的硬陶等。器物以圈足器为主,一般都比较大,无论是口沿,还是底座弧度都很大,品种有瓮、盆、缸、罐,坛,釜等生活用品。少部分陶器上有印纹,主要有方格纹、席纹、弘纹、绳纹和刻划水波纹。一些泥质灰陶比较精细,胎体很薄,表面有贴塑。 据当地渔民介绍,陶片分布的范围向湖中延伸有4、5公里远,陶片多的地方有厚厚的一层。他们还能大至说出这座城址四个城门的位置。在一般的年份,冬季的河床上能够看到有十多口水井,其中有一个水井旁还可以看到一棵两人都合抱不过来的古树树根。很多人曾在这里捡到过青铜器,古钱币,印章和完整的陶器。在村民家中,考古人员还见到了他们在河滩捡到十分完整的陶釜、陶壶等。经过数月的艰苦研究,考古人员确认这些物品是陶器制作和使用鼎盛时期的产物,基本断定这是一处沉入湖底的秦汉时期的城市遗址,并很自然地把它和“陷巢州”的历史传说联系起来。 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员钱玉春告诉记者,关于巢湖的形成,虽然有多部史料记载它是在秦汉时期,但这些记载都是只言片语。居巢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方国,在探寻这一古国时,始终有一些难解之迷,这些迷似乎都和它的神秘消失有关。首先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不确切。有人说在巢湖,也有人说在在桐城,还有人说在寿县,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说明它的准确位置。其次是在汉代以前在多部史书里都提到过“巢伯”“南巢”“居巢”这一诸侯国,但是在汉代以后和“巢”这座城市相关的人和事的记载却很少,这一现象表明了它的社会地位已经大大的下降了,或者是消失了。结合巢城这几年来的考古发掘成果来看,也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这一地区文明发展曾被中断过。汉代以前的出土文物反映出这是一个政治强大,经济繁荣的地区。如北山头战国皇族墓,出土了很多十分珍贵文物,放王岗汉代吕柯墓曾获全国考古十大发现提名奖。无论是在规格上还是在规模上,在全国范围已出土的同时代墓中都是屈指可数的,但是在汉代以后,却看不出这种社会发展的延续性。高规格的墓葬和遗址几乎没有发现。 对巢湖形成,以及居巢国的探索,过去一直都停留在以古籍史料为依据的历史学范畴内,这次偶然的机会使现代考古学介入其中。湖底这一古遗址的发现,从考古学的角度证实了史料记载有关“陷巢州”的故事的可能性。大量的陶片和古人生活的遗迹,告诉我们在八百里浩瀚的湖面下,有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当然这一处遗址是否就是历史上的居巢国,湖中还有没有其它遗址存在,它是因水位上涨而淹没的,还是由于地面下沉而陷落的,只有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考古发掘以后才能知道。

4、巢湖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巢湖位于中新生代形成的巢湖断陷盆地南部,形成与更新世发育的河谷平原上,距今约一万年,属于河成型湖泊,当时面积约有2000km²[6]。湖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1℃[7]。四周分布着银屏山、凤凰山、冶父山、大别山、防虎山等,流域总面积13130km²,其中巢湖闸上面积9130km²,闸下面积4000km²[8]。流域内河流共33条,分别属杭埠河-丰乐河、派河、西淝河-店埠河、柘皋河、白石山河、兆河、裕溪河7大水系,其主要出入河流有9条,分别为合肥市境内的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巢湖市境内的柘皋河、双桥河、兆河、白石山河、裕溪河,六安市舒城县境内的杭埠河,其中入湖水量最大的是杭埠河,约占总入湖水量的60%左右。裕溪河是唯一的出水通道,通往长江

5、安徽巢湖有哪些传说

相传古巢湖为州,有一年大旱,小白龙私自降雨除旱,触犯天条,被打下凡尘,遇焦姥相救。为报焦姥救命之恩,小白龙告知天帝将陷巢州的天机,焦姥及时告与巢州百姓,众人因此而得救。

而焦姥母女却因告知众邻而延误了逃生的机会,被涛涛洪水吞没。后人敬仰焦姥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遂将所陷之湖命名为“焦湖”,将湖中一山命名为“姥山”。

(5)巢湖地质历史扩展资料:

巢湖流域的地质构造单元位于塔里木一中朝板块和华南一东南亚板块的交汇地带。这两大板块于距今约1.95亿年左右的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会聚,拼合形成了现代的安徽大陆。

巢湖流域恰处于这两大板块的分界部位。在印支运动以后的燕山运动期间,整个侏罗纪、白垩纪约1.96~0.8亿年巢湖流域以垂直断陷为特征。

安徽省的西界到巢湖一带沉积了厚数千米的侏罗白垩系地层。喜玛拉雅期,第三纪开始,巢湖一带进一步断陷,沿着一组北东走向和另一组北西走向的断裂、断陷。

使大别山北麓的流水在这里受阻。形成断陷湖。大约是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前500~350万年),湖泊面积较大。

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距今约1.5万年到现在,表现为大量泥沙不断流入湖中,湖水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形成现代的巢湖。

历史上巢湖四周层峦叠嶂,树木苍翠,湖水清澈,鱼虾满湖。由于巢湖是一通江浅水湖泊,加之具有大面积的沼岸草滩和水生植物。

为洄游及半洄游性鱼类提供了良好的产卵繁殖与肥育场所,也为定居性鱼类创造了适宜的栖息条件。因此水产资源丰富,以“日出斗金”著称。

到20世纪90年代,流域林木稀疏,森林覆盖率仅为6.7%。林地有所增加,但60%为幼林和稀疏林,砍伐量大于生长量,木材蓄积量仍在下降。

水生植被覆盖率民国20年(1931)前约为30%,五十年代初覆盖率约为10~20%。1954年大水湖区植被几乎淹没殆尽。

20世纪六十年代初,计约2万余亩,其中沉水及浮叶植物则仅呈点状分布,数量甚微,后又经1969年大水及“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人为破坏。

至1978年统计,湖区植被仅剩4700余亩,只占湖泊面积的0.4%。1959年和1960年先后修建了裕溪闸和巢湖闸后,人为地切断了巢湖唯一的通江河道,每年一般在3~8月关闸。

以防江水倒灌,此时正值洄游性鱼类的溯江产卵季节,也是长江鱼苗的汛期,江湖隔绝,切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和长江鱼苗倒灌入湖的机会。

同时,渔业资源的过度掠取,使巢湖鱼类群体补充来源大大减少,因而导致鱼类区系组成改变和渔获产量的急剧下降。

建闸后,渔获物中青、草、鲢、鳙大大减少,三钱鲲、河鲀、胭脂鱼、鲥鱼、鳗鱼等洄游性鱼类濒临绝迹。建闸前,1952年“四大家鱼”产量达250万斤。

占渔获量的31.3%,1960年增加到90%,1963年锐减,只占总渔获量的15%,1980年全部大鱼产量也仅占总渔获量的20%。

由于土地面积的缩小,人口增加,加之建国后长期“以粮为纲”,沿湖农民为了获得足够的土地,自发和有组织地扩大了对湖泊的围垦。

巢湖的人工围垦可以追溯到1700年以前,原来的湖泊有360多个天然湖汊、湖湾都被历代所围垦,仅清代沿湖围垦总面积就达到62.8万亩。

建国后仍有分散的小面积围湖造田。人工围滩破坏了水域生态环境,改变了湖泊自然形态。肥西县的滨湖庐江县的北闸、同春。

巢湖市的龟山、散兵、花塘等围垦区,原来都是较好的湖滩、湖湾,也是水草较多、饲料丰富的鱼类产卵场所,围垦后草滩遭到严重破坏。

6、巢湖的经度和纬度是多少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市、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二市三县环抱。长江水系下游湖泊,位于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巢湖、肥东、肥西、庐江二市三县环抱,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平均宽15.1公里,湖岸线最长181公里多公里。最大水域面积约825平方公里,最大容积48.10亿立方米,最大深度0.98~7.98米。巢湖虽然从水域面积和蓄水量上远不及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呼伦湖,  但历来被认为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湖水主要靠地面迳流补给,流域面积为12938平方公里,集水范围包括合肥,巢湖、肥东,肥西,庐江,舒城、无为等两市五县。沿湖共有河流35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杭埠河、白石天河、派河、南淝河、烔炀河、柘皋河、兆河等。从南、西、北三面汇入湖内,然后在巢湖市城关出湖,经裕溪河东南流至裕溪口注入长江。

巢湖形成的地质时期非常古老,巢湖及其流域地貌的主要轮廓是中生代燕山运动和新生代喜玛拉雅运动所造成的侏罗白垩系地层断陷湖。


巢湖的地理位置——

从西向东—— 东经E117°17′27.90″~117°50′35.78″之间

从北向南——北纬N31°42′40.87″(此坐标为西北最北处) ~31°25′11.45″(红点处) 。

7、安徽巢湖来历?

巢湖市,因湖而得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3000多年,古称“居巢”、“南巢”等。现已考证巢湖水下确有一座古城遗址,而它很可能是带着当时已相当高的文明和发达程度,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沉没的。唐朝始设立巢县,1984年设县级巢湖市,隶属巢湖地区,1999年设立居巢区,为地级巢湖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2011年安徽区划调整,复设县级巢湖市,隶属省会合肥。

8、巢湖是怎么形成的

<

9、巢湖是什么湖

淡水湖
据地质学家考证,巢湖是由于地层局部陷落潴水而形成的,为一典型的构造断陷湖。从其形态看,至少由四组断裂所组成,其中以北北东、北西西两个方向的活动性断裂为主。巢湖区域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我国东部巨大而著名的"郯城(山东郯城)--庐江(安徽庐江)断裂带"正好斜贯巢湖而过,很可能是巢湖形成的主干断裂。追溯到大约7000万年前,巢湖一带白垩纪沉积盆地的产生,就明显地受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和北西、东西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形成了古河、肥北和古城等断裂凹槽。凹槽好比是水库,沉积物好比是水库中蓄的水,凹槽断陷越深,沉积物堆积越厚,反过来沉积物的厚度,基本上就可以代表当时地壳断陷的深度。据钻探资料,古河凹槽中的白垩纪地层厚度达1~2千米,说明当时断陷是十分强烈的。 到了约2500万年前的早第三纪时,这种构造控制更为突出。在上述凹槽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长条状的花岗凹槽或肥东凹槽,沉积了湖相红色砂砾岩和火山岩等。据钻探证实,在肥东梁园镇南边,第三纪地层厚640米,在肥西花岗,第三纪地层厚度达1800米,都充分证明当时这些凹槽断裂下陷的深度。近代巢湖的形成,就是在这些凹槽的构造基础上发展的。杨志坚编者:《四海五湖话沧桑》,海洋出版社,1987年版,第208页。喜马拉雅运动对本区有一定影响,沿构造断裂有安山岩系喷发,局部地区还有辉长岩侵入和玄武岩喷发。第四纪初由于受到气候变迁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盆地上升为剥蚀区,同时形成红色剥蚀面。第四纪中期,构造盆地下沉,成为附近山地的集水洼地,然后汇水成为一大水体。直到晚更新世棕黄色亚粘土堆积后,巢湖盆地受拱曲掀斜运动,地面产生不等量下降。滨湖地带经河川切割,形成波状起伏的岗冲地形,巢湖至此才告定型。王洪道等:《我国的湖泊》,第136~137页。从巢湖区域内断裂作用、地震活动、温泉出露种种现象均说明直到今天,地壳的这种升降 运动仍然还在继续,只是表现比较缓慢而已。初始形成的巢湖湖盆比今天的湖区要大得多,西可能到六安的双河镇,北近合肥,南与庐江的白湖水域串连相通成一体。以后,由于湖盆内不断接纳了杭埠河、丰乐河、派河、南肥水等带来的大量泥沙,还承受了湖区周围山地洪水期挟带的大量泥沙,致使湖区不断被充填淤塞。堆积填淤的泥沙,主要来自巢湖的西部和西北部,湖盆内河流三角洲发育,所以湖盆的面积西部萎缩也最快,最显著。据《庐洲府志》记载,肥西县三河镇1855年以前,还只是河流入湖口刚出现的一个小沙洲,而到1907年,它的位置却远离了湖滨,而现在与巢湖相隔已有十五六千米了。这里的填淤速度平均每10年推进1千米,十分惊人。这也是现在巢湖水 西部浅东部深的原因。目前,巢湖的主体有不均衡的缓慢下沉趋势。如北岸中庙一带,已北移数百米,原来沿岸的村庄、农田已没入湖区;而南岸却又相对上升,湖岸线弯曲不齐.

10、巢湖有地下古城吗?

巢湖有地下古城。

巢湖文化研究专家宁业高也曾考证,这一地区的地下文物非常丰富,单散落在民间的文物种类就很繁多,比如有玉斧、钱币、铁锸、石斧、陶罐、网坠、铜镞、铜带钩、铜镜等等。

文物部门曾经收集过的有260多件,其中铜钱品种更是繁多,从战国时楚国的蚁鼻钱,到秦半两和汉半两、汉五铢以及王莽时期的大布黄千都有发现,数量最多的是蚁鼻钱。

2001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寻找隋代窑址的时候,在烔炀镇唐咀村北侧调查时发现了唐咀水下遗址。而这一古遗址的发现,也从考古学的角度证实了史料记载有关“陷巢州”传说的可能性。

据巢湖水文资料显示,巢湖退水期一般从每年9月开始,巢湖多年平均水位为8.03米。当巢湖水位降到7米以下时,遗址上的红烧土、灰坑、墙基遗址、水井、古树根和陶片等大量遗迹遗物就会露出水面。

许多村民都曾目睹过。2003年初,经过数次现场勘察和论证,专家确认唐咀水下遗址是一处汉代遗址,而它可能是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沉没的。

2005年4月,一份关于巢湖唐咀水下遗址的考古研究成果通过了国家专家组认证。这项研究成果认定唐咀水下遗址与历史记载的“陷巢州”年代完全吻合,并初步划定古居巢国都城的大体位置及功能、规模与等级。


(10)巢湖地质历史扩展资料:

巢湖地下城的探寻过程:

2002年的枯水季,考古人员开始了对巢湖北岸的发掘,经过一番精密、仔细地考察和发掘,一座文明古城的遗址出现在巢湖北岸一带。

欣喜若狂的考古人员随即又进行了大范围的搜寻,很快,他们又发现了几口有陶制井栏的废水井和大批器物。这些器物包括瓮、盆、缸、罐、坛、釜等生活用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口沿和底座的弧度都比较大。

既然水底有这样一个庞大的古城遗址,那么当地老百姓不可能毫不知情。谨慎的考古人员又开始走‘访当地居民,发现很多百姓家中都有从湖边捡来的文物,且数量竟然多达260多件。

在这些文物中,最早的是新石器时代的玉斧,最晚的是东汉王莽时期的钱币。其中光是铜钱的品种就有蚁鼻钱、秦半两、汉半两、汉五铢以及东汉王莽时的大布黄千、大泉五十。

巢湖发掘出远古城市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轰动,有关部门马不停蹄地派专家前往勘察。经过现场勘察研究,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最后确定,此处为汉代大型古遗址,具有不可估量的考古价值。

热点内容
合肥瑶海区招投标中心 发布:2020-09-09 14:35:50 浏览:505
合肥长城宽带价格表 发布:2020-09-09 02:57:42 浏览:505
合肥小区名称 发布:2020-09-10 05:51:24 浏览:504
365房产合肥 发布:2020-09-09 22:32:45 浏览:504
成都大巴包车 发布:2020-09-09 21:03:12 浏览:504
合肥万达城摩天轮营业 发布:2020-09-10 08:43:47 浏览:503
上海合肥高铁 发布:2020-09-09 20:23:53 浏览:503
合肥立特科技 发布:2020-09-09 16:27:05 浏览: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发布:2020-09-09 03:48:06 浏览:503
杭州到合肥高铁时刻表查询 发布:2020-09-17 08:24:49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