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凤凰医院在线咨询
1、凤凰名城周边环境怎么样?生活便利吗?
城市:合肥
楼盘名称:合肥凤凰名城
公交线路:巢湖21路:巢湖中路站
巢湖22路:巢湖中路站,凤凰山路口站,巢湖学院站
巢湖20路:巢湖中路站
巢湖17路:巢湖中路站
巢湖18路:世纪大道站
巢湖15路:市第一职中站
巢湖3路:巢湖中路站,凤凰山路口站,巢湖学院站
巢湖1路:巢湖中路站
巢湖旅游1路:巢湖中路站
其他交通方式:自驾车至居巢区半汤路与凤凰山路交口,向北行驶100米即可。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70000平方米,容积率,绿化率45%,共0栋楼,停车位
周边配套:学 校: 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巢湖电大
商 场: 周边超市
邮 局: 小区周边
银 行: 建行、工行
医 院: 巢湖市道德医院、巢湖市建职工医院院
其 它: 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巢湖电大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买新房,就上搜狐焦点网
2、安医大附属巢湖医院属于凤凰山街道哪个社区?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军区陆军医院, 1951年9月成立于芜湖市。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坐落在美丽的巢湖之滨,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军区陆军医院,1951年9月成立于芜湖市。1952年6月,奉命迁移至肥西张新圩,同年8月集体转业并移交省卫生厅,更名为安徽省第四康复医院。1954年3月迁到巢湖市现址。1960年7月,更名为安徽省立巢湖医院。1969年,医院下放巢湖地区,更名为巢湖地区人民医院。2000年,巢湖撤地设市,医院更名为巢湖市**人民医院。2005年成为安徽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学院。2006年3月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成为安徽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2012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医院移交安徽医科大学管理,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4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实行临床学院与附属医院“院院合一”,医院同时为“安徽医科大学巢湖临床医学院”。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成为17家省管医院之一。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省管综合性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现有编制床位880张,开放床位1336张,设置门诊部2个,临床科室35个,医技科室13个,教研室22个。年门诊量63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4.6万余人次。在岗医护员工1520人,拥有**职称128人(其中主任医师35人)、中级职称332人。现拥有博士生培养点3个,硕士生培养点17个,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27名。 医院拥有64排和6排螺旋CT、1.5T超导型核磁共振、中能15兆伏直线加速器、数字血管减影系统(DSA)、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彩超、肺功能仪、人工心肺机、数字化胃肠机、钼靶乳腺机、电子胃肠镜、胰十二指肠镜、高清腹腔镜、手术显微镜、关节镜等大型医用设备。
乘坐1路公交到“安医大附属巢湖医院(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下;乘坐26路车到“新星学校”下,下车步行200米到“安医大附属巢湖医院(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3、巢湖凤凰医院碎石多少钱
大部分结石包括肾内的输尿管结石,膀胱里的结石,如果比较小,是可以排出来的。可以通过多运动、多饮水,用一些排石的药物是可以排出来的,是不需要碎石的。 这个尺寸要把握的就是0.6cm,如果大于0.6cm以上的结石,可能自己排石的机会就比较少,如果石头比较小,小于0.6cm,有一部分结石是可以排出来的。如果石头大于0.6cm,比如结石在肾里面,在输尿管里面,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体外冲击波碎石。这是门诊的一种治疗,不需要住院也不需要手术。这种碎石每次费用大约一千块钱左右,可以重复碎石。如果病人一次碎石没有碎出来,隔一周左右可以重复碎石。望采纳
4、巢湖 医院
不止楼上所说那几个,其实有很多,我列举几个知名的吧:
1.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原4康医院)
电话: 0565-2324234(院办室),2331199(急诊科)
地址: 巢湖市巢湖北路184号
怎么走: 乘坐1路、18路公交车到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站下车即可
2.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俗称2院)
世纪新都路口 坐11路即可
3.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原3康医院)
电话: 0565-2394619(门诊办公室)
地址: 巢湖市人民路319号
怎么走: 乘坐2路公交车到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站下车即可
4.巢湖市巢城中心医院(又名:宋庆龄爱心医院)
地址:安徽省巢湖市健康西路 238000
电话: 0565-2680000/2680120
传真:0565-2635000
网址: www.chzxyy.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火车站出发:乘坐17路公交车至巢城中心医院下车即可。
汽车站出发:乘坐1路、18路公交车至终点站健康园站下车后步行2分钟。
5.巢湖市妇幼保健站
(国家医疗单位 收费便宜)
地处市中心
5、瞧门对子是巢湖文化吗?
家乡人习惯上只过春节,叫农历年,几乎没有人对元旦,也就是阳历年感兴趣。举个例子,公社社员们,在元旦那天照例的要下地干活,上班的工薪阶层,也得按部就班的上班。而农历年则不一样,至少大年三十和初一,还是不需要下地学“大”学“小”的。当然,在大年初二,也就是农村习俗得回娘家给丈母娘拜年的日子,也就是文人们所说的‘归宁’日,恐怕还得扛起铁锹扁担去修整什么‘大’田。其实,那是典型的劳民,让人精疲力竭。
不论什么人,不管他有多么聪明伶俐,只消让他累个半死,在半饥半饱中苟延残喘,智商必定会大大低落,绝对的不会起什么歪门心思。正应了孟夫子的“劳其筋骨,空乏其身……”。
既然作兴过年,照例的就得贴春联,乡人们叫做门对子。那样的风俗,甚至在1966年以及之后的许多年,仍然没给“四旧”掉。当然,顺应时势,套用一些“跟……走,听……话”之类。许多时候,乡下人也没几个识字的,只是看到门上贴着大红的字纸,心里头就觉着踏实,觉得这旧的一年是过去了,而这新的一年,托这大红门对子的福,会踏踏实实的到来。
中国的文明和文化,几经坎坷,像那九曲黄河,数度拦腰折断,但那满腔的黄色,依然一如既往的奔流澎湃,延亘至今,一个是中国的象形文字所承载的东方的哲学,以及东方哲学所涵盖的仁义礼智信耻、温良恭谦让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贴门对子。说是约定俗成,其实是雷打不动。
过年了。家家户户,不管有钱没钱,穷家富户的,都得张贴门对子。自己家里有人能够拈得动笔的,就自己动笔书写。不会写的人家,就陪着笑脸,请别人代劳。代写家信,那是一门小生意,是生意就得收费。可这代写春联,是不好收费的。有的时候,那些读书断字人家,还特意地多备下些笔墨纸张,乐得替左邻右舍写春联。
有人家自编自写,就是几个人在一起凑几副,无非是:
春来眼际,喜上眉梢
春光普照大地,福气长临人家
春和景明风光好,物阜年丰稻菽香
春降大地处处莺啼杨柳,福满人间户户笙歌庭院
还有人家图省事,便从故纸堆里掏出来一本卷巴巴的老皇历,从上面抄几副,无非是:
满园春色,一团和气
梅传春讯,雪兆丰年
全家福气,满院春光
鹊传喜讯,风送佳音
春安夏泰,秋稔冬祥
春风及第,瑞霭盈门
当然,在菜市场,也有专门的摊位,一字儿摆开几扇长门板,板头接板头,形成一字长蛇阵,上面打堆的摞着写好的春联,买菜的老太太老妈妈,笑容可掬的样子,花上三、五毛钱,买回来几片祥云,张贴出两道和气。那算是做生意。
后来,印刷业发达了,都印制成品门对子,人们图方便,都去书店里挑选。甚至那些自诩为书香门第的人家,也把书香二字撂在了一边,花钱买回来成品春联,往他家的门第上一贴,算是完成了作业。
乡下贴门对子,但凡能打开的、有门扇的所在,都毫无例外,从大门到房门,从猪圈到鸡舍,谷仓和灶台上,那是一定得贴的,有些人家,甚至连婴儿的摇篮,也难得落下。
老家那个地方,是出过一些文人的。一脉文气,氤氲不息,很是有些年头。小的时候,在大年初一,奶奶和母亲在家里忙前忙后招呼前来拜年的街坊;父亲领着我们,大街小巷的走动着,看看人家临街的门对子。看看字写的如何,是行书,楷书,还是草书,评人家的书法,章法,然后再欣赏门对子的内容。
遇上好的字,或者是好的内容的对子,父亲总是后退几步,仔细的欣赏片刻,顺带的瞧瞧这是谁家的门楣,然后,便推门而入,却也不进人家的堂屋,就立在门边,朗声的说道,“领着孩子来拜个年!孩子们都说府上的门对子,好!”
然后,人家递上来纸烟,执意的邀请‘大先生’进屋领茶。父亲‘呵呵’笑着谢绝,领着我们往前走。父亲说,“人家的好,一定要推门进去道声好。一屋子里的人,会高兴一年的。”父亲那时候也是倒霉的人了,但街面上的人,抓古,守旧,还记着往常的旧事,同时,大年初一的,父亲推门道一声好,人家都感激的很呐。街坊上,那时候,还按老习惯叫父亲一声“大先生”。
后来,人家见到父亲,都躲着走,同时,父亲哪里还有精神和精力再领着我们出去逛。老家的街面上,应该是淡去了一份乡情和亲切。
我们长大了些。也假充斯文,或者叫做克绍其裘吧,踩着父亲的脚印,也会大街小巷乱窜。我们小字辈,道行浅,一是看不太明白,再者,也不便贸然的就进人家的门槛。
我们出门看春联,却不说“看春联”,或者是“欣赏春联”,而是用地方话“瞧门对子”。当地人,但凡使唤眼睛的时候,都爱用动词“瞧”,比方说“瞧电影”“瞧戏”,他这个人,不喜欢“瞧书”,也不喜欢“瞧”报纸,你在“瞧”什么呀?
常用动词通用化,是我们家乡方言的一个特征。还比如那个“吃”字,我们的不成文的惯用法词典里头,就有“吃茶”“吃烟”“吃酒”“吃醋”“吃水”,但凡入口的,都用那个“吃”字。
还有一个“搞”,那是万能的代动词,“搞”一张电视机票,“搞”男女关系,“搞”小动作,“搞”阶级斗争,“搞”四化,“搞”几两(烧酒),“搞”几块钱……
其实,汉语是一个极其丰富的语言,光那用眼睛的动词,在字面上,至少有这么一些:盯、看、眺、瞄、睽、瞰、视、瞪、瞅,当然,少不了那个“瞧”。
有一年春节,我们结伴出门瞧门对子。自北往南,街面上门挨门户对户的,都是大大小小的商贾人家门面。
区政府龟缩在北头岗的拐角处,估计也没什么值得瞧一眼的。头一家,是那拐角临街的信用社,门对子是:
能不花就不花聚财为国
可节省便节省储蓄利家
是劝人家厉行节约。搁如今,估计应该换成:
该花就花不花白不花
能省少省省它也白省
信用社贴的门对子,是买来的印刷品,魏碑体。
靠南边是邮局:
千里春风劳驿使
三秋芳讯托邮鸿
也是印刷体,仿宋。宋体字是汉字印刷体的鼻祖,后来的,都称之为“仿宋”。一套宋版古籍,如今是无价。我们家有两套,1966年,换了东家,至今不知所踪。
到了旅社,如今都叫做酒店。家乡有一处旅馆,门面是现代的式样,瞧一眼那临街的几根大红的水泥柱子,倒有几分哥特式。旅社叫做“五一旅社”,估计那是开张的日子。本来自邮局往南,一直往东,有百十亩的所在,全是老式的民宅,一夜之间就给“风”了,把人家的老房子的材料,拿来修建成这个五一旅社。
迎门的红漆台柱上,用屎黄的油漆写着几个方块字:高兴而来 满意而去。一年到头,那几只字一成不变的在那,冷眼瞧着过往的行人。
那一天合该有事,就是眼下影视剧目中的台词:出状况。这段故事,余下来在后头讲述。大年初一的,还是先来瞧门对子。有几个跟我们弟兄一般假充斯文的,就大声的讨论起有关旅店贴什么样的门对子为好。二呆子建议:
君行且止 宾至如归
三冲子却建议:
南来北往 夜宿晓行
二呆子便不乐意,反驳说,住一夜就走,那这生意还这么做?何妨改成:
到此且歇足 客至便为家
那些,估计都是他们在哪里抄来的。一边讨论着,一边带脚往南走。基本上都是做临街门面小本生意,后头居家的住户。左边的管家,是手写的大字,秀气的很。他们家的大公子,写的一笔端庄秀丽的小楷,隶书也相当周正:
爆竹声声祝福 灯花闪闪迎春
孔家和隔壁的李家分别是:
春和景丽风及第,物阜人康瑞盈门
春透寒梅,韵谐青竹
看来是孤寡老学究凌三爷的手笔。
接下面便是凌三爷那九个平米的蜗居,老头的字,秀气有余,雄浑不足,但相当上看:
风清云静春光安泰,日暖花香瑞气氤氲
街对面是个小型的印刷厂,代客印制一些表格、发票之类的小玩意儿。不过,却在临街的门窗上张贴了许多:
天机活泼 大块文章
笔底能出千样彩 机中可绽万般花
绘声绘色真姿出 有彩有光巧技呈
再往下,有个极小的门面,一字儿的槽门,是个车匠行。每扇槽门上都贴着门对子:
踏来双中稳 转动一轮圆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有手段圆自方中取 无规矩曲从直里来
隔壁一家杂货店,门面倒是不小,门对子也还奇巧:
充饥殊画饼 适口配香茶
点心甜万户 佳酿醉千家
还有秤匠:
铁杆持平 两头一般轻重
铜锤垂直 半斤肯定八两
虽然不算太工,但基本上意思是到了。而且字写的还上看。
看到刘家祠堂那口水井了。奇怪,猪圈鸡舍都贴门对子,可就没有人给水井贴上一副。估计是青石板,整天水淋淋的,没地方可以涂抹浆糊。再者,即便是贴了,转眼之间就会让井水给濡湿冲走。
二呆子读过几年书,平时还喜欢瞧书、记日记什么的,自以为有些学问,看到水井旁木材加工厂的门对子,“有材已入选 无地不育林”,就大声发话:
“不通!‘已入’怎么就‘不育’?”
刚通人事的半大的小伙子,想歪了。也难怪,这阵子,他有些犯迷糊,心上人被人家抢走了。
身边的三冲子闻声收住脚步,吆喝一声:“狗屁不通!”也不晓得是在骂那副门对子,还是在指桑骂槐的冲着假充斯文的二呆子。他们是一对情敌。
一旁的仁海,见状,赶紧的把话头叉开,“瞧!这副对子的字,大气!”
众人循声瞧过去,有人大声读起来:
凤凰自古栖大梧 良木由来作栋梁
几个人便交头接耳的探讨起来,一致认为“大梧”应该改成“梧桐”为好。
药店原本在中街,门前有一口水井,后来,成立了集体的中医院,便占用了原来张府上通前到后的房子,在三进的地方也有一口水井,在《水井的故事》中再细聊。
有好事者,用手抓着人家临街窗户上的铁窗条,鼻子嘴脸贴在玻璃上,原来,药柜上都贴了门对子。一边瞧,一边大声的朗读:
露根固本 仙草延年
一囊春贮 九鼎云英
有药皆妙 无丹不灵
见那大门头贴着:
中焦一脉无须本草 西药三粒自有神针
来到摆肉案子的地方。那里的房主姓李,好像是姓祖,记不太清楚了。反正,家里头孩子都还小,又不做生意,便把那门面房租出去,寻得三、五块钱的月租,补贴家用。特别是在后来,猪肉供应求大于供,紧张气氛开始飞将起来。好歹,平常人家平时人家也吃不起肉。不过,一旦家里要办大事,比方有红、白喜事,或者是生儿养女的过满月办周岁,就得办个席面,就少不了猪肉。半夜就去排队,那份吵闹,比乡下手扶拖拉机大开的马达还扰人烦!那家房主,估计是深受其害。不过,有利就有害,有害也有利,是为利害参半,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因为,至少,他们家想吃一盘红烧扒蹄,是不消排队的。
当地人习惯上,称屠户为杀猪的,可总觉得不雅。在大面子上,便用卖肉的,或者是摆肉案子的相称呼。《儒林外史》中的胡屠户,家里就出了个“中”了的范举人,咱老家出人才。这不,瞧瞧那几副门对子:
牺牲为事业 屠宰作生涯
两斤不失刀刀准 肥瘦可匀个个夸
买肝买肺凭君选 剁瘦剁肥等我来
二呆子就提议,把“两斤”改成“斤两”,不然,产生歧义。
三冲子就发火,“买肉,不就是论斤?哪家买肉都是一斤、两斤!就你能!”他还拧着脖子想说什么,身边的那个高挑个儿的姑娘,四下里瞧着没有人注意,在他大腿上拧了一把。
理发店的门对子,很是有趣:
当头事业 到顶功夫
进来蓬头宰相 出去白面书生
缝纫店的,也还差强人意。窗户上:
衣人身自暖 被世岁无寒
大门口:
百般节省用料少 满面春风顾客多
眼镜店:
无物不照 有色皆空
胸中存灼见 眼底辨秋毫
那笔大字,龙飞凤舞的,很有几分张旭的癫狂。
雕刻店的:
以六书传四海 愿一刻值千金
刀笔不是刀笔吏 掌印并非掌印人
真是传神。令人啧啧称赞。
我这里有一副,请各位瞧瞧是哪家的门对子。三冲子从怀里掏出来一张字条,朗声抑扬顿挫地念起来:
不历几番锤炼 怎成一段锋芒
“不就是铁匠铺子吗?嗤,什么大不了的?”二呆子对此嗤之以鼻。
三冲子本来是想在众人面前出个风头,特别是他女朋友在场,却给呛的一时无语,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好不狼狈。
大过年发生的事,还当真的不好写,可一直就在记忆当中蜷缩着,都是时过境迁的旧事了,抖落出来,也无伤大雅。
反正那一天,二呆子跟三冲子一路磨蹭,终于打的不可开交。二呆子其实并不呆,机敏的很呐。可年轻人犟脾气上来了,智商跟情商都逊色不少了。可那三冲子,脾气有些“冲”,有些咄咄逼人。
家乡人把脾气暴躁的人,叫做“冲”。其实,“冲”这个字,读成第四声,就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中的最后一个音。当地人通常把官府杀人,叫做“冲”人。通常,都当成一件了不得的大事,都喜欢去瞧。还相互的通知提醒:“嗨,麻个(明天)彭山岗要“冲”人,我们一道去瞧热闹,嗬?”
后来,观念改了,不再叫“冲”人,而是用“枪毙”,或者是“执行死刑”之类。换汤不换药,大同小异的,都是代替阎王爷做事情。不过,好像不再公开的执行,当地人,看来少了那份毫无缘由的激动的机会了。
可怎么就叫一个小孩子三冲子?倒是有些令人不寒而栗。一“冲”二“冲”再三“冲”?猫有九条命,人呐?
那时候的人,没那么的往深处去想。
二呆子和三冲子,大打一场。其中一个,就义愤填膺的,吞咽不下那口鸟气,一时就想不开。还好,医院就在脚头。好多人,年也不过了,都围着瞧热闹,见那白搪瓷的大便器里,接下来半盆肮脏不堪的食物,还有好些尚未被消化了的元宵。
倒是抢救及时,没出人命。后来,据说那是一场恶作剧,原本是假戏,给一些好事者真做了。让小伙子白受了一通摆布。
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在大年初一的上街瞧门对子了。
这几十年没有在故乡过春节,很是思念那样浓郁的节日气氛。还贴门对子么?是研磨浓墨自个儿书写,还是掏几个小钱上街买回来现成的?估计,再也不会有人正儿八经的在街面上闲逛,对人家门面上的门对子评头论足的了。
毕竟,都半个世纪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