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拉石油分布
1、伊拉克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据2008年BP世界能源统计,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1150亿桶,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5%,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居世界第三位(除加拿大外)。伊拉克石油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伊拉克支柱产业,也是伊拉克战争后重整经济的重要条件。石油和天然气收入是伊拉克政府收入主要来源,占其GDP的60%和出口收入的90%。国际市场高起的油价推动了伊拉克经济的持续增长,2007年伊拉克GDP增长10.2%,比2006年高出3.7%。
一、伊拉克石油工业近况
伊拉克现有73个油田,其中超特大型油田6个、特大型油田17个、大油田20个。代表性油田有南部的鲁迈拉油田和北部的基尔库克油田,目前约45%的石油产量来自鲁迈拉,20%多来自基尔库克。受伊拉克战争和国内局势影响,伊拉克国内油气勘探成果不丰。2006年6月,伊拉克在扎格罗斯(Zagros)山脉获得1个石油发现,其Tawkel井的测试日产量为5000桶油当量,探明储量约为1亿桶,是自1993年以来最大的石油发现。2007年7月又获得1个陆上天然气发现,也位于扎格罗斯。
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前,伊拉克平均日产原油260万桶,日出口原油210万桶。由于战争及战后破坏,伊拉克原油生产急剧下滑,平均日产原油仅134.4万桶,其中日出口量不足40万桶。2004年伊原油产量回升至1亿吨,平均日产200.0万桶,日出口量也相应回升至145.0万桶。受安全局势动荡等因素影响,2005年伊拉克原油产量有所下滑,平均日产183.3万桶。原油出口受其影响,其中第四季度跌至战后新低,平均日出口110万桶。之后几年,尤其自2007年始,伊拉克国内投资约3400万美元保护石油生产设施的安全体系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并推动原油产量及出口量持续回升(表32-1)。2008年第一季度,伊拉克日均原油产量达240万桶,出口量达192万桶。第二季度原油日均产量更增至243万桶,为伊拉克战争以来最高水平。
表32-1 伊拉克原油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统计 单位:万桶/日伊拉克的原油产量大部分来自南部油田,主要通过伊拉克—土耳其石油管道和南部巴士拉港出口。2007年,伊拉克原油出口地区见图32-2。由图32-2可见,伊出口原油的36.8%运到亚太,36.1%出口到美洲,25.5%运往欧洲,另1.6%出口至中东。美国是伊拉克最大的原油出口国,2007年约有59万桶/日原油出口到美国,约占伊拉克全年出口量的36%;其次是意大利将近14万桶/日,西班牙6.5万桶/日,法国5.9万桶/日,日本4.2万桶/日,中国2.8万桶/日。随着油价走高、原油产量和出口量的回升,伊拉克石油收入也持续增长。2006年,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为288亿美元,占出口总收入的比例超过98%,2007年石油出口收入跃升至370亿美元。
图32-2 2007年伊拉克原油出口地区
据美国《油气杂志》报道,伊拉克现有炼厂8座,共有原油一次年加工能力3195万吨,催化重整能力450万吨,加氢裂化能力371万吨,加氢精制能力1330万吨/年,润滑油年生产能力50万吨。其中,最大的3家炼厂为拜伊吉(Baiji)炼厂(30万桶/日)、巴士拉(Basra)炼厂(15万桶/日)和道拉(Daura)炼厂(11万桶/日),3家合计能力占伊拉克总炼油能力的近90%。所幸炼厂在伊拉克战争中破坏不大,平均日炼油能力维持在64万桶以上水平,主要石油产品产量保持基本稳定。石油产品日产量2003年为46.4万桶,2007年平均为48.1万桶。
伊拉克北部的拜伊吉和南部的巴士拉、道拉等炼厂曾遭到海湾战争破坏,且大部分炼厂存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问题,急需升级改造。伊拉克石油部正着手上述炼厂的改扩建工程,尤其是纳杰夫炼厂二期工程,以达到日炼油3万桶的设计能力。
伊拉克的下游石油产业存在着轻质产品紧缺、汽油质量差等诸多问题,最突出的还是成品油供不应求的矛盾。炼油能力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尤其自2005年始,50%以上的成品油依靠进口。由于需求缺口较大,许多生产企业被迫待油停工,加油站无油可加。为解决油品供应问题,伊拉克石油部计划未来几年在国内新建几座炼厂,提高现有炼油能力。伊拉克石油部部长宣布,准备出资10亿美元,在南部卡尔巴拉及纳杰夫两省交界处建一座日炼油14万桶的大型炼厂。伊拉克石油部还计划在其南部纳西里耶市新建一炼油能力为30万桶/日的炼厂及北部阿尔比勒省7万桶/日的库亚炼厂。伊拉克石油部已向美、韩、日等一些国际知名公司发出邀请,参与伊拉克炼厂的项目竞标。同时为保证运输和进出口畅通,需要大笔资金对遭受破坏的输油管道和石油终端进行大范围的修复工作,以恢复并提高运输和吞吐能力。
二、伊拉克投资环境分析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在美国推动下,伊拉克历经临时管理委员会、临时政府时期、过渡政府时期,直至2006年5月20日成立的战后首届民族团结政府。5年以来,伊拉克恐怖暴力事件接连上演,宗派冲突愈演愈烈,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国内局势日渐混乱,而新政府未能对动荡不安的局面取得有效控制。
2008年,伊拉克在经历了3个月的相对平静之后,7月再次掀起暴力高潮。北部石油重镇基尔库克的爆炸造成200多人伤亡,首都巴格达的3起连环爆炸造成数十人死伤,伊拉克再次成为恐怖袭击的重灾区。暴力事件的回潮再次说明伊拉克局势动荡的根源依然存在。
伊拉克战争打碎了伊拉克原有的国家机器。战后美国扶植的几届政府虽经选举产生,但政府内部各派都只代表各自利益,对重大问题难以达成一致,大大削弱了执政能力。伊拉克民众反美情绪高涨,反美活动持续不断,是伊拉克暴力事件的根源之一。
伊拉克政府早在2007年2月就通过了《石油天然气法》草案。草案规定:成立国家石油公司负责管理国内石油相关事务;石油收入上缴国库再按人口比例在全国各省平均分配;油气资源向外国石油公司开放,合作方式依据产品分成协定,即外方在合同初期获75%的利润,待收回开采成本后按20%提取利润。草案旨在以公平方式使伊拉克人人享有石油资源带来的利益,同时吸引外国投资振兴伊拉克经济。但各派在石油利益分配等关键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致使石油法草案至今未获议会通过。
伊拉克是一个伊斯兰国家,95%的人信仰伊斯兰教,其中逊尼派穆斯林占40.5%,什叶派穆斯林占54.5%,北部库尔德人大多属逊尼派。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是影响伊拉克政坛的3个主要族群。占人口少数的逊尼派生活在油气资源贫乏的伊拉克中部和西北部,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什叶派分布在石油资源丰富的伊拉克南部和巴格达西部。库尔德人居住在富含石油资源的北部地区,虽属逊尼派,但因强烈的民族独立愿望多次与中央政府对峙冲突。石油利益分配问题是派别间冲突迭起的重要诱因之一。
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一直是外国公司垂涎而又不敢涉足的地区。库尔德自治区无视中央政府,自行通过法律与一些国际石油公司签订了15份石油勘探及输出合同,激怒了巴格达政府,多次强调合同违法,并把这些公司列入永不合作黑名单。
为获取更多利益,英美介入伊拉克政府石油天然气立法,草案取消了原先伊拉克政府对石油的控制权,对外国石油公司开放油气资源,其中条款明显有利于美国等西方石油公司,引起举国上下一片反对声。草案法规定,65个油田交由外国公司开发,采用产品分成模式,协议期长达20~35年,两阶段的分成比例高达75%和20%。伊拉克专家认为产品分成协议一般适用于开采前景不乐观、生产成本高的高风险油田,不符合伊拉克的油田情况。纵观中东其他石油生产国,大多采用技术服务或有限产品分成模式。多数伊拉克人担忧若草案通过,伊拉克石油资源将落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石油公司掌控中,因此伊拉克国内不满和反对的声音很大。
伊拉克政府9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石油,蕴藏在伊拉克地下的丰富石油资源被看做是重新振兴这个战乱国家的最大资本。因此石油工业重建,增加石油出口收入是伊拉克政府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难题。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进程缓慢。
影响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进程的首要因素是安全稳定问题。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但武装分子对输油管道、电力设备等设施的不断袭击,使国内安全形势持续恶化,石油生产与出口未能按预期速度恢复。伊拉克石油部一直忙于维护不断遭到袭击破坏的油田设施,加强石油设施及人员的保安工作。2007年7月以来,投资约3400万美元建设的安全体系对于防止伊拉克境内石油生产和加工设施遭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原油产量的持续回升,这对持观望态度的外国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条好消息。因此只要伊拉克国内局势稳定,安全生产有保障,外资引进易如反掌。
石油天然气法的迟迟不出台也是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步履维艰的主要因素。在开放油气资源吸引外资、与外国公司合作模式上,因无法律依据可依,工作难有进展。伊拉克许多在产老油田超强度开采,又历经战乱,设备年久失修,管理技术水平低,急需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维修和更新改造。伊拉克现有炼厂均建于20世纪70年代,同样存在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炼油能力低等问题,且大部分曾遭到战争破坏,需要注入大笔资金。总之,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面临巨大资金压力。
美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的报告显示,目前只有10%的伊拉克石油储量被勘探确认,而确认的资源中也只有17%的油田得以开发。伊拉克的石油储量为1150亿桶,估计可能远超过此数。伊拉克石油开发条件优越,具备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产量高、开采成本低、运输便利等一些其他国家不具备的有利条件。
2008年3月,伊拉克内阁经过会议讨论,批准石油部与外国公司签订为期两年的“技术支持协议”,借助外国公司的专业技术和人力支持,提高5个在产油田的原油产量,实现2008年300万桶/日的目标产量。约有150家公司申请参加招标,而伊拉克与英美的几个石油大公司则举行单独谈判。
2008年4月,伊拉克石油部宣布了首批通过资格预审的35家公司名单,拉开了伊拉克石油工业由完全国有化转向部分对外开放的序幕。名单显示有4家中国公司入围,分别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中国中化。此次入围将成为中国进入伊拉克乃至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布局的切入口。早在1997年中国石油就与伊拉克签订了阿赫达布油田开发协议。而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中化一直在伊拉克寻找油气资源的合作机会。在入围资格预审的35家公司中,英美等西方石油企业占据了23家。
2008年6月30日,伊拉克石油部部长沙赫里斯塔尼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BP公司、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和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中得头彩,获得短期服务合同。
与此同时,2008年6月,伊拉克石油部宣布国内6座油田和2座气田面向全球招标,以提高全国石油产量。这6个油田分别是:巴士拉省鲁迈拉油田、基尔库克省基尔库克油田、基尔库克省巴伊哈桑油田、巴士拉省祖拜尔油田、米桑省米桑油田和巴士拉省西占尔纳油田。此外西部的阿卡兹气田和东部的阿卡兹气田也在开放名单上。伊拉克政府在原有35家公司名单中又追加了刚通过资格预审的6家公司,共计41家公司获准竞标。6月,伊拉克石油部首次发布在鲁迈拉油田和卢海斯油田两口深勘探油井钻井作业的招标通知;8月,石油部又重新发出招标邀请。
2009年中国石油与英国石油公司正式和伊拉克签署合资开发伊拉克最大油田——鲁迈拉油田。
这一系列的招标活动标志着伊拉克石油工业由完全国有化向对外开放走出了一步,尽管开放程度有限,合同也仅局限于短期技术服务。伊拉克政府要发展石油工业,外资的作用必不可少,同时也基于国内安全局势的改善。不能指望各派别在短期内消除分歧,对石油法草案达成一致,但石油收入毕竟是伊拉克重振经济的最大资本,最终各方会达成协议,允许外资进入石油领域。
由于伊拉克海岸线很少,在波斯湾海域的油气基本没有发展。
2、中东石油出口的主要港口有哪些
Aden 亚丁 也门
Bangkok 曼谷 泰国
Basra 巴士拉 伊拉克
Bombay 孟买 印度
Cebu 宿务 菲律宾
Danang 岘港 越南
Djakarta(Jakarta) 雅加达 印尼
Doha 多哈 卡塔尔
Du 迪拜键拆配 阿拉伯酋长联合国
Haifa 海法 以色列
Hanoi 河内 越南
Ho Chi Ming City 胡志明市 越南
Istanbul 伊斯坦布御滑尔 土耳其
Kuala Lumpur 吉隆坡 马稿指来西亚
Kuwait 科威特 科威特Kuala Lumpur 吉隆坡 马来西亚
Kuwait 科威特 科威特
3、中东石油出口的主要航线
中东石油主要靠海运出口到欧洲、北美、以及中国、日本等地。
向西有三条航线:
一条是: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悔祥高-红碧尺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英、法);
另一条是: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宴好洋-英法或美国。
向东是: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日本、中国。
4、伊拉克石油出口哪些国家
伊拉克石油主要出口中国、印度、德国、法国等。
中国,韩国是主要出口国,需求上升,伊拉克至南亚的出口增长判团超过了向东亚出口的增长。
同时,美国仍然是巴士拉原油的第三大买家,掘告橘2017年友笑美国从这里进口的原油平均达59万桶/天,比起2016年的水平提高了三分之一。
5、亚洲排名前十的气田?
全球十大油气田:
1.加瓦尔油田
加瓦尔油田(Ghawar)位于沙特阿拉伯东部,区域构造上处于阿拉伯地台东部边缘的哈萨构造阶地上,距波斯湾西海岸约100千米,是全球探明储量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最大的陆上油田,其探明储量达112亿吨以上,年产量高达2.8亿吨,占整个波斯湾地区的30%。于1948年发现,1951年投产。
加瓦尔油田为一个巨型的呈南北走向的含油背斜构造,构造长250千族改米,最宽25千米,由8个产油构造组成,主要产油层为侏罗系的阿拉伯组D段的碳酸盐岩。
2.大布尔干油田
大布尔干油田(Greater Burgan)又称布尔干油田,位于波斯湾沿岸的科威特境内,东距阿拉伯湾海20Km,是世界第二大油田,其探明储量高达99.1亿吨以上,年产量约为7000万吨左右,油田构造是一个复式背斜,南北长40公里,东西宽20公里,面积约700平方公里。
大布尔干油田在1934年就已经开始地质调查,1937年10月钻布尔干1井,发现了良好的油层,但该油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6年才开始产油。
3.玻利瓦尔油田
玻利瓦尔油田位于委内瑞拉东部,是由拉罗萨油田、拉古尼亚斯油田、基亚华纳油田和巴查开罗油田四个在中新统地层产油的油田组成,它横跨马拉开波湖的东岸陆上和湖中水,其探明储量52亿吨以上,年产约为100万桶,多为重质油。总含油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
4.萨法尼亚油田
萨法尼亚(Safaniya)油田位于波斯湾的沙特阿拉伯海域,向北延伸到沙特阿拉伯与科威特的中立区,是中东地区在海上发现的第一个油田,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其石油探明储量33.2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为3300亿立方米。
萨法尼亚油田是一个呈北北东走向的背斜,长约70千米,产油层为中、下白垩系,深度1600米,2007年石油产量为100万桶/日。该油田发现于1951年,1957年正式投产。
5.鲁迈拉油田
鲁迈拉(Rumaila)油田位于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以西50Km,是巨型油田,油田分南北两部分,南鲁迈拉油田探明储量为19.6亿吨,北鲁迈拉油田探明储量为11.2亿吨,总储量大概有200亿桶。南鲁迈拉油田和北鲁迈拉油田共占兆明判地1800平方公里。鲁迈拉油田是简单的长轴背斜油藏,向下延伸到科威特境内。
2009年11月3日,伊拉克石油部正式与BP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协议,合资开发伊拉克鲁迈拉油田。
6.基尔库克油田
基尔库克油田位于伊拉克北部,探明储量24.4亿吨。油田为一狭长背斜构造,构造走向东南一西北,总长约98公里,宽约4公里(以翼部油水接触面为界限)。1927年发现。1934年开始采油。
基尔库克油田共包括三个穹窿,位于东南的是巴巴穹窿,中间是阿万纳穹窿,西北部为古尔玛拉穹窿,三个穹窿都是连通的。古尔玛拉穹窿处于最低位置,油运移至阿万纳穹窿。巴巴穹窿项部在地面以下300米,阿万纳顶部在地面以下600米。
7.罗马什金油田
罗马什金油田位于俄罗斯的伏尔槐指加——乌拉尔油区(即“第二巴库”),储量达24亿吨,年产1亿吨左右,居俄罗斯的第二位。油田地层倾角小于1°,含油面积4300km?,其中油水过渡带的面积占70%。该油田主要生产中质与重质原油,含硫量较高。
罗马什金油田发现于1948年,1952年投入工业性开发,是一个典型的陆台型多油层油田。同时,该油田独创了世界首个大规模注水开采石油工艺。
8.萨莫洛特尔油田
萨莫洛特尔(Samotlor)油田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油区(即秋明油田或“第三巴库”),地处西西伯利亚中部,探明储量20.6亿吨,年产1.4亿吨左右。发现于1965年发现
萨莫洛特尔油田于1965年发现,1969年开始投产,在世界上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为俄罗斯最大的油田。但由于暴力开采和疯狂注水,导致油田早衰。
9.上扎库姆油田
上扎库姆(UpperZakum)油田位于海湾地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西北约50英里处,是世界第二大海上油田,其探明储量为15.9亿吨。
上扎库姆油田于1963年被发现,1967年投入生产。该油田多数为自喷井,原油质量好,含蜡少。
10.哈西梅萨乌德油田
哈西梅萨乌德(Hassi Messaoud)油田位于阿尔及利亚东北部,撒哈拉沙漠的北端。1956年被发现并开发,1960年投产。探明总储量约8.7亿吨。该油田中干井少,单产高;原油含硫量低,质量好。
6、伊拉克经济的变化
伊拉克经济概况
流通货币:伊拉克第纳尔,1第纳尔=1,000菲尔斯。
国内生产总烂物绝值:219亿美元(1999年)
人均生产总值:976美元(1999年)
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是重要经济支柱。石油工业实现了国有化,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控制了国家的石油资源。还有钢铁、化工、炼铝、水泥、汽车装配、纺织、卷烟、制糖、制革等工业部门。主要农什物有小麦、大麦、棉花、椰枣等。粮食不能自给。椰枣平均年产约63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40%。公路长40 000千米,铁路长2000千米。有先进的输油管道。
【经 济】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对伊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伊经济遭受重大打击,基本陷于瘫痪状态。1996年12月安理会通过第986号决议(饥姿即“石油换食品”计划),允许伊出口石油,用以购买食品和药品等人道主义物资,伊经济状况稍有好转。伊拉克战争后,经济重建工作任务繁重。安理会于2003年5月通过第1483号决议,取消对伊除武器禁运以外的所有经济制裁。为发展经济,临时政府出台鼓励外国投资法,成立新的贸易银行,发行了新货币。
货币名称:伊拉克第纳尔(ID)。
【资 源】 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截止2001年,已探明石油储量达1150亿桶,主要分布在73个地区,现仅开采了15个地区。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探明储量约3.28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2.4%。磷酸盐储量约100亿吨。
【工 业】 伊拉克石油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为伊支柱产业。伊于1973年实现了石油工业的国有化,组建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Iraq National Oil Company, INOC)控制国家的石油资源。两伊战争结束到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平均日产原油350万桶,最高时达450万桶。海湾战争结束后由于开采设备被毁和联合国制裁,石油日产量跌至30万桶。1996年12月安理会第986号决议实施后,石油生产开始恢复。2002年,伊平均日产石油约200万桶,主要通过伊土(耳其)石油管道和南部巴士拉港出口。2003年,由于战争及战后破坏原因,伊拉克石油生产急剧下滑,第三季度平均日产仅100万桶,其中日出口原油仅为40万桶。2004年产量约1亿吨,平均日产207万桶。目前,伊拉克石油生产正在逐渐恢复。
【农 业】 可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6%,农业用地严重依赖地表水,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和椰枣等,粮食不能自给。由于改善了管理,2004年灌溉用地比上年增长了三分之一。农业逐步恢复。
【旅 游 业】 主要旅游点有乌尔城(公元前2060年)遗址、亚述帝国(公元前910年)遗迹和哈特尔城遗址(俗名“太阳城”),位于巴格达西南90公里处的巴比伦是世界著名的古城遗址,盛传的“空中花园”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交通运输】 国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网遍布全国,总蚂圆长3.97万公里,多数建于1991年之前。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公路受严重破坏,战后多数得到修复。
铁路总长2027公里,主要有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三条干线:巴格达-基尔库克-埃尔比勒线,巴格达-摩苏尔-土耳其线,以及前苏联援建的巴格达-乌姆盖斯尔港线。2000年8月,伊叙之间的铁路恢复通车。2001年7月,伊土(耳其)20年来首次开放铁路运输业务。
水运:共有各类船只35艘,总吨位79.1万吨,内河航线总长1015公里,主要有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夏台阿拉伯河及人工运河(萨达姆河)等部分水道。主要港口有乌姆盖斯尔港(年吞吐量500多万吨)和贝克尔港,贝克尔港为大型输油港,年输油能力84万吨。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乌姆盖斯尔港被立即用于接收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同年6月,该港向商船开放。
航空:巴格达和巴士拉有国际机场,哈迪塞、基尔库克、摩苏尔有相对较小的民用机场。海湾战争期间,伊通讯设施破坏严重,加上美英两国在伊南北设立“禁飞区”和“安全区”,对伊进行持续军事打击,伊民航业务长期中断。2000年8月,伊重新开放关闭长达10年之久的巴格达国际机场,与约旦、叙利亚、埃及通航。11月,伊恢复巴格达至南部城市巴士拉和北部城市摩苏尔的国内航线。2003年,受伊拉克战争影响,伊拉克航空业再度陷于瘫痪。2004年开始恢复至约旦等地航班。
【财政金融】 伊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对其实行经济制裁,冻结了伊在国外的资产,伊财政枯竭,损失巨大,第纳尔不断贬值(官价不变)。2004年底伊外债超过1200亿美元。战后,成立了伊拉克贸易银行,具有政策银行的职能。2003年11月,伊拉克发行新的第纳尔,取代萨达姆政权时期的旧货币。
【对外贸易】 联合国制裁期间,伊拉克仅被允许在“石油换食品”计划内对外出口原油。随着2003年安理会第1483号决议取消除武器禁运以外的所有制裁,伊拉克的农产品也可向外出口。由于伊拉克国内工业部门不健全,多数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需要进口。2003年伊拉克的主要进口国是约旦、越南、美国、德国,主要出口国是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约旦。
【外国援助】2003年10月,联合国伊拉克重建捐助国会议在马德里召开,与会各方共向伊拉克重建认捐约330亿美元。
为协调国际社会对伊援助,启动马德里伊拉克捐助国会议核准的伊重建国际捐助基金,2004年2月,伊拉克、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加拿大、西班牙、印度以及联合国、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阿盟、欧盟委员会等38个国家和国际机构在阿联酋举行了援助伊拉克重建基金国际协调机制(IRFFI)首次会议。各方共向IRFFI认捐10亿美元,其中美国、卡塔尔、瑞典、韩国、西班牙、挪威、印度、科威特、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欧盟、日本等13国成为捐助方委员会正式成员。5月,IRFFI在卡塔尔举行第二次会议,共有36个国家和欧盟、阿盟、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家、国际组织与会。意大利和土耳其成为新的捐助国。10月,IRFFI在日本召开第三次会议,共有53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出席。伊朗成为新的捐助方委员会成员。日本向IRFFI的注资占其援伊总额的2/3,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分别为1/3到1/2不等。美国援伊总额约为180亿美元,但投给IRFFI的仅1000万美元。由于伊拉克安全局势持续动荡,援助资金落实进展缓慢。
7、伊拉克(米桑油田)在伊拉克的哪个城市???去那里工作安全吗??在线等
楼主是中海油的么? 米桑油田位于伊拉克东南部米桑省,离巴士拉大约175公里,离巴格达大约350公里,包括三个生产油田:Abu Ghirab,Buzurgan和Fauqi油田。
油田在伊拉克南部,很安全。虽然有传言说受到贫铀弹污染,但实际从来没听到那里有爆炸。很多人都在那里呢,别人不怕,你怕什么?与IDC在巴士拉的基地相比,米桑基地简直就是天堂,不仅可以很顺畅的上网,能吃上美味可口的中餐(尽管不是非常丰富,但是与伊拉克当地的食物相比,足矣!),更令人兴奋的是:可以通过北京线给国内打电话。就是水比油贵,请节约用水!
在米桑,鉴于伊拉克的安全局势,驻地四周是铁丝网、壕沟、放子弹墙,再加上白天天气热外出受限,也就是早晨和晚上,趁着天气还算凉爽的时候出来人比较多。中海油服米桑基地有个足球场,你可以和OPF(油田警察)有空时候踢几场足球,很快就能融入当地生活了。
8、伊拉克的主要港口有哪些。最好有详细的介绍。
一、巴士拉港口
SAME AS AL BASRAH 伊拉克商港。位于该国东南阿拉伯河西南岸,港市西北。海路东南距胡宁沙赫尔18海里,至阿巴丹港29海里,至法奥港78海里,距苏莱曼港338海里,至阿巴斯港518海里,至科伦坡港2347海里。有西北铁路、公路通首都巴各达,公路东通法奥,南北输油、气管道通达法奥,近机场。港区在市区以东沿河南岸向西北顺延,自下游至上游有以下主要码头:
1、油库码头,在SULIYAH河口北,木质水泥结构,可泊175米长油轮,后方为炼油厂和油库。
2、粮食码头,倒“L”型,码头长213米,可泊183米长,吃水8.84米散粮船,码头上有6.5万吨粮库,装卸机每小时效率1050吨。
3、ABU FLUS码头,钢质突堤,有4个泊位,可泊最大长度171-182米,吃水8.84米船。
4、船厂和海军码头。
5、马基勒散杂码头,共14个顺岸泊位,码头线总长2000米,沿边水深9.15米。港口在两伊战争和1990年入侵科威特后,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河道淤塞,尚待修复。现主要使用其南的乌姆卡斯尔港。主要出口石化产品、椰枣、羊毛、棉花等,进口纺织品、粮食、糖、茶叶、机电设备、汽车、消费品等。
二、法奥港口
伊拉克原油输出大港。位于波斯湾西北端,法奥半岛东南侧、阿拉伯河河口南岸;阿拉伯河河口外的外港豪尔阿马亚〔KHOR AL-AMAYA〕,还有阿尔巴克尔〔ALBAKAR〕。法奥近岸油码头有4个装油泊位,各长206米,水深10.75米,最大能接纳船长210米,吃水10.65米油轮,后方与23个储泊罐的储油区相连。豪尔阿马油码头距法奥22海里,有2个储油区相连。豪尔阿马亚有码头距法奥22海里,有2个装油泊位,水深22米,最大能停靠33万吨级油轮。阿尔巴克尔油码头在法奥东南28海里,有2个靠船墩共4个泊位,水深29.30米,能够停靠35万吨级油轮。全港年输油能力一亿吨以上。但在两伊战争中该港受到破坏,1990年8月起又因侵略科威特而受到联合国制裁,中断原油出口。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1989年底探明石油储量为136亿吨,仅次于沙特。2/3以上分布在南部的鲁迈拉、马季农大油田。战后的1989年,原油产量已增长到1.75亿吨。大部分供出口。港口后方有输油管接油田。法奥—巴士拉之间有公路连通;法奥—霍尔木兹海峡仅07海里,至科轮坡港2290海里。
三、阿马亚湾港口
伊拉克波斯湾中油港。水的载重密度为1025。潮差0.9米。盛行西南和东北风。对吃水超过15.58米的油轮强制引航。通讯联系滚举参见法奥。无节假日,一天24小时工作。港口服务设施有:小艇、医疗、牵引、淡水供应,无修船、加燃料、干船坞、给养、遣返和排污设施。最近的机场在巴士纯悄拉。港口水深22.25到17.05米。由12座连在一起的钻井平台构成,长951.58米,宽73.15米,可供12万吨和33万吨的油轮停泊。
四、巴克尔港口
SEE ALBAKIR TERMINAL 伊拉克阿拉伯河河外油港。水的载重密度为1025。潮差0.9米。盛行东北和西南风。对吃水超过15.58米的油轮大裤碧强制引航。通讯联系参见法奥。无节假日,一天24小时工作。港口服务设施有:小艇、医疗、牵引,无修船、加燃料、干船坞、淡水供应、给养、遣返和排污设施。最近的机场在巴士拉。港口可接纳最大35万吨的船舶。海上平台泊位长975.4米,宽106.7米,水深29到30米,可停靠4艘35万吨的油轮。油轮码头4个泊位,每个长487米,最大吃水21米。
9、世界最热的地方是不是巴士拉,是位于亚洲吗
最热的地方
埃塞俄比亚的达洛尔,1960-1966年平均温度达94华氏度。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死谷,1917年6月6日至8月17日连续43天在120华氏度以上。西澳大利亚马勃尔--巴尔,1923年10月31日至1924年4月7日连160天在100华氏度以上(最高气温达121华氏度)。西澳大利亚的温得姆,1946年中的333天气温是90华氏度。
巴士拉
巴士拉
Basra
伊拉克最大海港,巴士拉省首府。中国旧译“勃萨罗”、“弼斯罗”。位于阿拉伯河西岸,哈马尔湖出口处,距波斯湾120公里。人口91万,连郊区118.4万(1982)。伊拉克的石油化工中心。始建于公元前636年,之后逐渐成为文化和贸易中心。1980年初建成伊拉克第一座钢铁厂,约可提供全国所需钢铁量的一半。利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沼泽地带的芦苇和椰枣树叶作原料,建立了造纸厂。郊区为伊拉克枣的重要产区。农产品有枣、玉米和稻米等。交通便利,是巴格达铁路的终点站和重要的国际航空站。有人工航道直通波斯湾,可停泊10艘远洋船只。城市由阿沙尔、巴士拉和迈阿吉勒3个部分组成。阿沙尔区是当地政府和各国领事馆所在地,也是全市金融、商业中心;巴士拉区集中了学校、医院和住宅;迈阿吉勒区为交通运输中心和对外窗口,设有现代化的飞机场、海港和火车站。
635年阿拉伯军队征服伊拉克,636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634~644在位)建为军营,后遂发展为城镇。在8~9世纪时,成为阿拔斯王朝的贸易和宗教学术文化中心。自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兴起以来,这里哲人辈出,文风蔚然,伊斯兰教的穆尔太齐赖派、早期的苏菲神秘主义皆产生于该城。阿拉伯语法学家哈利勒·伊本·艾哈迈德和西拜韦、文学家艾布·努瓦斯和艾布·欧拜德均出生于巴士拉,伊斯兰教教义学家哈桑·巴士里和伊本·阿拉,文学家伊本·穆卡法、贾希兹等,均在该城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招收门徒,传播伊斯兰学术文化,遂形成了圣训学、教法学、语法学和文学的巴士拉学派,其影响波及各地。10世纪宗教哲学团体“精诚兄弟社”也创建于该城。巴士拉曾是伊斯兰教各教派和学派学术文化汇集和交流的中心之一,在伊斯兰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市内清真寺林立,著名的有巴士拉清真大寺等。巴士拉新城由巴士拉、阿沙尔和马吉勒组成。现为工业、金融和对外贸易中心。中国古籍《太平寰宇记》、《四夷路程》等对巴士拉均有记载。
1980年初建成伊拉克第一座钢铁厂,约可提供全国所需钢铁量的一半。利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沼泽地带的芦苇和椰枣树叶作原料,建立了造纸厂。郊区为伊拉克枣的重要产区 。农产品有枣 、玉米和稻米等。交通便利,是巴格达铁路的终点站和重要的国际航空站。有人工航道直通波斯湾,可停泊10艘远洋船只。城市由阿沙尔、巴士拉和迈阿吉勒 3个部分组成 。阿沙尔区是当地政府和各国领事馆所在地,也是全市金融、商业中心;巴士拉区集中了学校、医院和住宅;迈阿吉勒区为交通运输中心和对外窗口,设有现代化的飞机场、海港和火车站。
没听说过巴士拉很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