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巴士包车 » 谁是黄包车夫

谁是黄包车夫

发布时间: 2023-03-06 04:21:37

1、黄包车在上海滩曾风靡一时,后来怎么消失不见了?

提到老上海,大家脑中浮现的除了租界、各种公馆、小弄堂之外,一定少不了人力车。近代上海这样一座与国际接轨的城市,在传统与现代间,人力车穿梭于大街小巷,见证了那一段时期独特的历史。

一、人力车传入与兴盛

人力车诞生于东洋日本,1873年,法国商人米拉将它引入上海法租界,并创建了第一家人力车公司,开启了人力车在中国的历史。《申报》描述这种新奇的车辆:“比中华车大小不同,不论天暗下雨,一样可推。车上另有帐篷,下雨不湿衣服,格外奇巧”。人力车在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叫法,因在上海统一刷漆为黄色,故又被称为黄包车。近代中国的大城市基本都有人力车的身影,但要论及数量以及名气,还得数上海的黄包车最为著名。

人力车从日本传来

在旧中国,人们在城市中最主要的出行方式无非是轿子和马车两种,但人力车一经传入就迅速发展,成为了城市交通的主体。上海在未开埠之前,只是一个港口城市,并未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水上交通是其主要的交通方式,陆上交通也主要靠人抬轿子,并没有像样的马路可供车辆行驶。1856年,法租界外滩建成第一条马路,此后上海城市不断扩大,现代化的马路也不断修建。著名的犹太商人哈同就是先修路后盖房,获取了大量的利润。

上海法租界

城市道路的更新与城市规模的扩大一定会导致交通方式的变革,而黄包车就在这种大环境中茁壮生长。上海商品经济发达,作为当时南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内部人口流动大,交流频繁,以往轿子、马车的形式效率低下,在上海这样的大都会显得格格不入。代替马车这种长距离路程的工具的是电车、汽车和公交车,而代替轿子的则是黄包车。黄包车有着自身优势,相较于至少两个人抬的轿子,黄包车只需一个人操作且更为简便省力,成本下降收费更低,当时坐轿的价格普遍在黄包车两倍以上。另外,黄包车不像轿子和马车那样笨重,公共电车又多走新修马路,线路相对固定。上海多弄堂小巷,人力车自如穿梭其中,更能适应这样的独特环境。

老上海的弄堂

随着黄包车技术的改进和本土化,短短十年间,人力车就替代了轿子和马车,成为了上海的一种主要交通方式,范围也从法租界逐渐扩展到整个上海城。据统计,外白渡桥两日内不同交通工具的通行量,黄包车接近轿子的一千倍。黄包车公司兴起,黄包车夫数量也激增,最鼎盛之时,上海城中有着十万黄包车夫,加上其携带的妻儿老小,人力车行业养活了近二十万人。当时的上海,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黄包车夫或是拉着客人挥汗如雨,或是路边闲谈,或是坐地休息,黄包车是近代上海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二、黄包车夫的生活

同《骆驼祥子》中描写的祥子那样,人力车夫在旧上海生活在社会底层。近代中国,外国的强势冲击下,自然经济解体,不少农村中的劳动力来到了城市。由于缺乏知识,难有在社会上立足的一技之长,拉黄包车这样的工作对于初来城市的农民无疑非常合适。当时坐黄包车,乘客手敲右边即向右转,敲左边即向左转,所以只要有简单的分辨方向的能力,就足可担任这份工作。

人力车夫

看照片,我们会发现黄包车夫的形象大多是衣着简单破烂、身体精瘦、有一点佝偻。事实确实如此,黄包车夫的生活赤贫、困苦,为了生计而整日奔波。他们大多住在“贫民窟”中,当时的报告这样描述:“其居处非狭小之阁楼,即矮之草棚”,一栋阁楼里可住二三十人,每个房间要容纳五六人。上海街头多车夫饭铺,也就是穷苦人力车夫经常去的饭铺,这里价格相对低廉,但做出来的饭菜“既多陈腐,而烹调又欠卫生”。对于普通的一个黄包车夫,一年中也只有节日可以食肉,纵使如此节俭,食品支出也占据了收入的六成左右。在穿衣上,黄包车夫则更不加讲究,夏天大多赤裸上身而光脚,冬天的棉衣却不能蔽体,能够消费的仅仅是粗布一类。富裕的上海,黄包车夫们的生活与花天酒地的洋人和公子哥比,就是这座城市的两个极端。

路边饭铺

虽然在城市中处于底层,但拉黄包车对于农村务农已属提升。当时有传言,拉黄包车是体力活,车夫肯定短命,拉车七年必死。但事实却正好相反,黄包车夫大多来自苏北农村,从小干农活使得他们身体较为强壮,而黄包车的特殊结构又极为省力,所以拉车对农村来的人并不算重活。“祥子”最大的心愿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上海的黄包车夫虽然难买下一个车行,但凭劳动买下黄包车的却不在少数。1934年底,上海人力车夫互助会成立,旨在维护人力车夫的权利和改善其生活。互助会为车夫们专门修建了食堂,提供比市面价格低的饭菜,在空闲之时,车夫们也可去互助会休闲娱乐。虽然是微薄的社会福利,但对于为了谋生来到上海的车夫们已经是巨大的幸福。

拉着外国人的黄包车夫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号称“江北大亨”的顾竹轩,就是来到上海的那一批苏北农民,第一份职业正是黄包车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贵人相助各种机缘巧合,他买下了黄包车公司,加入青帮,并经商多种生意,黑白两道通吃,在上海滩也是风云人物。顾竹轩最大的资本就是手中掌控的黄包车夫,黄包车夫们走街串巷,人数众多,是一支不可小觑的社会力量,他们都认可顾竹轩,愿为其卖命,才能成全其“黄包车大王”的称号。

三、取缔与衰落

虽然人力车为上海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出于各种原因,政府一直对人力车进行数量控制与整改。自黄包车行业走向繁荣以来,也确实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人力车与车夫比例失调、人力车载客供过于求、车商克扣车夫利益、野鸡车横行等。

与电车共存的黄包车

1934年,针对人力车行业的问题,公共租界内开始了改革。主要措施是:破除几大公司的垄断、限制车夫数量、登记领取执照、限制车辆租金、取缔野鸡车。改革初衷本是为改善人力车行业与为车夫谋利,但改革内容触犯了车商利益,更未能起到为人力车夫谋福利的效果。最终在车商们的联合抵制下,这场改革不了了之。1935年法租界限制车夫数,更是引起了大规模的罢工与冲突。

1946年,国民政府以“营业人力车有如牛马,违背人道”为理由,准备3-10年内在上海彻底取缔人力车。此项政策遭到了十万人力车夫的一致反对,取缔人力车后,这些车夫将变为无业游民,而政府又并未给出完整的善后措施方案。时人讽刺政府道:“人力车是不人道的,但不能说禁止人力车就是人道的。”在用强制力量裁汰了一批人力车后,并未收到效果,且车商与人力车夫一次次到南京请愿。考虑到善后问题的不妥与可能造成的社会动荡,这场改革取缔草草收场,失败告终。

政府的改革取缔并不能消灭还有存在价值的人力车,真正促使他走向衰亡的其实是新的技术产品——三轮车。三轮车是中国人民的独创,将脚踏车与人力车合二为一,因有三个轮子而命名。1946年改革时,三轮车就是人力车的一个替代品,改革失败后,三轮车数量却骤然增长,有取代人力车的趋势。《新民晚报》报道:“半年来,人力车减少,三轮车增多,路人亦多舍人力而就三轮,人力车将不用取缔而自行淘汰”。三轮车相较人力车更为简便、载客舒适,技术要求也不高,更是符合政府倡导的“人道主义”。到了解放前夕,人力车已经剩余不到4000辆,曾经满上海城都是人力车的盛景也不复得见了。

代替人力车的三轮车

文史君说:

老上海的黄包车,在大街小巷中是一道独特的景色,前后七十年的历史,见证了近代上海的兴起与繁华,最终被时代淘汰,成为历史的印记。人力车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中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挣扎,城市发展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时,它的存在具有相当的价值。人力车方便交通且养活了大批困顿的人,这也正是其不能随便被取缔的原因。当历史进程发展到人力车不再适应时,它也便自己消亡,当最后的人力车被放入博物馆时,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如今,我们只能从旅游景点,博物馆与影视作品中看到人力车,却永远看不到当时人力车业的繁华。但它的使命却还未结束,从小小的人力车,我们可以窥探的其实是近代中国,我们所不常得见的广阔社会生活史。

2、民国黄包车夫有多苦?

黄包车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在民国时代的电视剧中出镜率极高,黄包车的车夫们纯朴热忱,经常拉着客人走在大街小巷,虽然画面美好且有烟火气,但其实身为底层人民的黄包车夫非常辛苦,他们风里来雨里去看似十分坚强,可绝大多数车夫都活不过40岁,这是为什么呢?



相信大家对黄包车并不陌生,这是一种双轮的客运工具,主要靠人力拉车,因为车子的外表通常被漆为黄色,所以才被叫做“黄包车”。黄包车是在1873年从日本传进中国的,当年一个叫做米拉的法国人觉得这种车出行便利,很有市场,所以从日本大批购进中国,结果不出所料,黄包车一经投入市场就极受欢迎,是那个年代有钱人首选的交通工具。

黄包车为上层社会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黄包车的身影,但在这个便利的背后是无数底层车夫的汗水。民国作家老舍曾经写过一个关于人力车夫的故事,书名叫做《骆驼祥子》,应该很多朋友都看过这个故事。



祥子是一个农村人,后来辗转到北平城里讨生活,刚开始的祥子浑身充满力量,眼睛里闪着希望的光辉,整个人充满朝气,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人力车夫,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能将日子过得好一点。但是他的运气实在不怎么好,他最大的愿望是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可是等他累死累活攒钱买了车之后,崭新的车却在半年后就被别人抢走了。

但祥子不屈不挠,继续埋头攒钱,然而这些钱最后又被别人敲诈抢劫了,后来祥子跟虎妞结婚后才靠着虎妞买了一辆车,只不过他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后来虎妞难产去世,家中没钱办后事,祥子只能主动卖了心心念念想拥有的黄包车。虎妞去世不久,他喜欢的小福子也去世了,此后他便自甘堕落,沦为“城市垃圾”,身上再看不出半点当初的朝气。



其实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就是当时黄包车车夫的真实写照,不论他们的人生是否有祥子这么曲折,他们的日子都过得同样辛苦。很多车夫拉的黄包车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为黄包车公司打工,他们像牲畜一样没日没夜的拉活,可是赚了钱之后他们只能拿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钱都得上交公司,虽然饱受剥削,但是为了活下去他们没有选择,毕竟后面有的是人等着接手你的工作。

很多人力车夫得拼了命的工作才能挣钱养家糊口,他们像是不会累的机器似的,只要给钱去哪儿都行,有些黄包车上还会坐2~3个人,车夫的压力可想而知。车夫一般会在肩颈上搭一块帕子,流汗了就随手擦一擦,但这毕竟是个体力活,有时候身上难免会散发汗味,这种味道难免会引起顾客的反感,继而遭人嫌弃。



其实他们在拉车的过程中也很可能会受伤,也有因为体力不支翻车的人,但他们一般不会先关心自己的伤势,他们宁愿自己摔十次也不愿意让顾客摔一次,因为顾客受伤后他们轻则赔钱,重则直接丢掉小命。所以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人力车夫都是一个很苦很累的工作,如果常年从事这份工作,车夫的身体也会受到影响,据统计,常年劳累的人力车夫的平均寿命几乎不会超过40岁。

3、乘车时为了不让车夫辛苦而下车为人力车夫拉车的人是谁,什么事

蒋@@纬国在苏州求学期间,为了路上的安全,也为了不让他在外面过分地贪玩,姚冶诚专门雇用了一辆黄包车每天接送蒋纬国。这下淘气的蒋又别出心裁地不安宁了,他虽然回来得早了,但一到家后即与同学拉着黄包车往街上跑,他们替换拉、轮流坐,冲冲撞撞,好在那时狭小的马路里,行人稀少,车辆也少,容得了他们四处“横行”。周围的邻居看惯了也不当一件新鲜奇事,可有时看到蒋在拉黄包车倒是感到好奇了,谁都要注目看上一番,有时还要夸赞几句。原来,黄包车夫每天拉着蒋纬国上学和接他回家路上,有时蒋看到黄包车夫拉得累了,他就叫黄包车夫坐在车上,由他来拉上一段。一次,黄包车夫身体不适,蒋见状竟将黄包车夫拉到了家中。
蒋一次一次的拉车,沿途的市民看到这一情景,“少爷车夫”的雅号也就传开了。有一次,黄包车夫在送他的上学路上,不慎撞了一位老太,把她篮头里的点心碰翻了。他见状立即从车上跳了下来,急着询问老太是否撞伤,连连向她赔礼道歉,他还随手拿出了两块大洋给了老太,叫她去另买点心。在离开老太时,他对其说:“如果回去后发了伤痛,就到木杏桥蔡贞坊来。”沿途的市民熟悉蒋的养母姚冶诚,知道她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们在蒋走后,就给这位老太出主意说:“你就到蒋公馆去找他的娘……”在众人的“怂恿”下,那位老太果真在下午就去了蔡贞坊家。姚冶诚一听是被撞了的老太来了,就请他进屋内入坐,热情地接待她。在了解了被撞的情况后,一再对老太说:“对不起。”说着当即拿出了20块大洋送给了老太,要她回去补补身体。

4、骆驼祥子中的黄包车夫的生活条件是怎么样的

他们的生活是清苦的,生活条件非常简陋

作为低等车夫,他们往往难以养家糊口

他们所代表的是当时北平城内的一群底层人民,也象征着社会底层的人民,在那个时代,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很少被人尊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被黑暗的社会所抛弃,最后堕落

有什么疑问可以再次提问哦

热点内容
合肥瑶海区招投标中心 发布:2020-09-09 14:35:50 浏览:505
合肥长城宽带价格表 发布:2020-09-09 02:57:42 浏览:505
合肥小区名称 发布:2020-09-10 05:51:24 浏览:504
365房产合肥 发布:2020-09-09 22:32:45 浏览:504
成都大巴包车 发布:2020-09-09 21:03:12 浏览:504
合肥万达城摩天轮营业 发布:2020-09-10 08:43:47 浏览:503
上海合肥高铁 发布:2020-09-09 20:23:53 浏览:503
合肥立特科技 发布:2020-09-09 16:27:05 浏览: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发布:2020-09-09 03:48:06 浏览:503
杭州到合肥高铁时刻表查询 发布:2020-09-17 08:24:49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