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拉城
1、世界最热的地方是不是巴士拉,是位于亚洲吗
最热的地方
埃塞俄比亚的达洛尔,1960-1966年平均温度达94华氏度。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死谷,1917年6月6日至8月17日连续43天在120华氏度以上。西澳大利亚马勃尔--巴尔,1923年10月31日至1924年4月7日连160天在100华氏度以上(最高气温达121华氏度)。西澳大利亚的温得姆,1946年中的333天气温是90华氏度。
巴士拉
巴士拉
Basra
伊拉克最大海港,巴士拉省首府。中国旧译“勃萨罗”、“弼斯罗”。位于阿拉伯河西岸,哈马尔湖出口处,距波斯湾120公里。人口91万,连郊区118.4万(1982)。伊拉克的石油化工中心。始建于公元前636年,之后逐渐成为文化和贸易中心。1980年初建成伊拉克第一座钢铁厂,约可提供全国所需钢铁量的一半。利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沼泽地带的芦苇和椰枣树叶作原料,建立了造纸厂。郊区为伊拉克枣的重要产区。农产品有枣、玉米和稻米等。交通便利,是巴格达铁路的终点站和重要的国际航空站。有人工航道直通波斯湾,可停泊10艘远洋船只。城市由阿沙尔、巴士拉和迈阿吉勒3个部分组成。阿沙尔区是当地政府和各国领事馆所在地,也是全市金融、商业中心;巴士拉区集中了学校、医院和住宅;迈阿吉勒区为交通运输中心和对外窗口,设有现代化的飞机场、海港和火车站。
635年阿拉伯军队征服伊拉克,636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634~644在位)建为军营,后遂发展为城镇。在8~9世纪时,成为阿拔斯王朝的贸易和宗教学术文化中心。自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兴起以来,这里哲人辈出,文风蔚然,伊斯兰教的穆尔太齐赖派、早期的苏菲神秘主义皆产生于该城。阿拉伯语法学家哈利勒·伊本·艾哈迈德和西拜韦、文学家艾布·努瓦斯和艾布·欧拜德均出生于巴士拉,伊斯兰教教义学家哈桑·巴士里和伊本·阿拉,文学家伊本·穆卡法、贾希兹等,均在该城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招收门徒,传播伊斯兰学术文化,遂形成了圣训学、教法学、语法学和文学的巴士拉学派,其影响波及各地。10世纪宗教哲学团体“精诚兄弟社”也创建于该城。巴士拉曾是伊斯兰教各教派和学派学术文化汇集和交流的中心之一,在伊斯兰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市内清真寺林立,著名的有巴士拉清真大寺等。巴士拉新城由巴士拉、阿沙尔和马吉勒组成。现为工业、金融和对外贸易中心。中国古籍《太平寰宇记》、《四夷路程》等对巴士拉均有记载。
1980年初建成伊拉克第一座钢铁厂,约可提供全国所需钢铁量的一半。利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沼泽地带的芦苇和椰枣树叶作原料,建立了造纸厂。郊区为伊拉克枣的重要产区 。农产品有枣 、玉米和稻米等。交通便利,是巴格达铁路的终点站和重要的国际航空站。有人工航道直通波斯湾,可停泊10艘远洋船只。城市由阿沙尔、巴士拉和迈阿吉勒 3个部分组成 。阿沙尔区是当地政府和各国领事馆所在地,也是全市金融、商业中心;巴士拉区集中了学校、医院和住宅;迈阿吉勒区为交通运输中心和对外窗口,设有现代化的飞机场、海港和火车站。
没听说过巴士拉很热
2、巴士拉属于哪个国家?
巴士拉不属于任何国家。巴士拉,为伊拉克巴士拉省省会,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交汇的夏台·阿拉伯河西岸,南距波斯湾55公里,是伊拉克第一大港及第二大城。建于635年,曾被战火摧毁,891年被重建。
2003年时,全省人口估计约2,600,000人,而巴士拉城则有约1,880,000人,巴士拉是连接波斯湾和内河水系的唯一枢纽,曾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
巴士拉的位置境域
巴士拉是伊拉克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伊拉克最大的港口城市,南距波斯湾120公里,是连接波斯湾和内河水系的唯一枢纽,巴士拉位于伊拉克的东南端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交汇的沙台·阿拉伯河西岸。巴士拉市风景如画,市内水道和运河纵横交错。
曾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是伊拉克著名的旅游胜地,巴士拉属于亚热带沙漠气候,受北信风带和副高交替影响,常年干旱,但相比热带沙漠气候而言,一月气候更凉爽,约4~16摄氏度,7月极其炎热,平均高温均在40摄氏度以上。
年平均气温为23度,极端高温出现在1921年7月8日,为58.8摄氏度。形成原因巴士拉位于伊拉克,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沙漠里的沙子比热小,白天温度上升快,储热能力强,且热量不易向地下传递。
3、银匠哈桑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国家的宰相为了得到国内王的宝座,娶公主为妻容,想方设法陷害国王,逼公主嫁给他。善良勇敢的年轻人阿拉丁知道后,和他的伙伴卡曼达一起冒险得到了神灯,帮助了国王和公主,惩罚了坏蛋。最后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2、《终身不笑者的故事》
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
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
3、《渔翁、魔鬼和四色鱼》
很久以前,有个上了岁数的渔翁,每天靠打鱼维持生活。老渔翁一家除了老婆之外,有三个儿女,都靠他供养,因此家里很贫穷,生活困难。他虽然以打鱼为生,可是有个奇怪的习惯,每天只打四网鱼,从来不肯多打一网。
有一天中午,老渔翁来到海滨,他放下鱼笼,卷起袖子,到水中去布置了一番,然后便把网撒在海里,等了一会儿,他开始收网。
鱼网很沉重,无论他怎么使劲也拉不上来。他只好回到
4、巴士拉的介绍
巴士拉(البصرة,Basra),为伊拉克巴士拉省省会,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交汇的夏台·阿拉伯河西岸,南距波斯湾55公里,是伊拉克第一大港及第二大城,建于635年,曾被战火摧毁,891年被重建。2003年时,全省人口估计约2,600,000人,而巴士拉城则有约1,880,000人。1巴士拉是连接波斯湾和内河水系的唯一枢纽,曾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巴士拉一度有一定规模的曼达教徒(Mandaean)的社区,但由于自2003年以来的动乱和教派歧视原因,大部分曼达教徒离开了巴士拉地区,逃到了邻国或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