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万达鼓楼正月十五有活动没
1、正月十五哪儿有较大的灯会或者闹元宵的活动可以去玩
今年元宵可以这样玩第一站:洪梅“花灯节”
明天洪梅“花灯节”就正式开幕!
别再宅家啦!
来“中国花灯之乡”洪梅看花灯吧!
届时将一大波超呆萌超可爱的花灯上线
带上孩子、女票一一打卡晒照朋友圈,最适合不过。
会场更是烘托出各种浪漫的气氛,一派甜蜜蜜的感觉,很适合即将到来的情人节哦!
还有绚烂无比的东莞各种特色传统花灯
配合大型射灯,现场灯光效果简直就是一流的视觉体验
花灯节有得吃有得玩更有多项专场活动助阵花灯节
洪梅花灯节除了举办省内外特色灯展、村单位灯展外,今年还会有街舞比赛专场、龙狮表演专场、杂耍表演活动...而9号当晚也将有开幕文艺晚会表演。
有美食一条街、工艺品一条街
也有猜灯谜、花灯现场制作体验区、趣味游戏等活动。所以,这个周末,这个元宵,还等什么?今年洪梅花灯节就差你了!
最后为你奉上一份本届“花灯节”指南手册
▼
交通指南
(点击看大图,可以提前熟悉会场区域分布)
时间:2月20日至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五)
地点:洪梅镇文化体育广场
公交:乘坐628路/625路/623路/613路/沙田1路/(洪梅文化广场站下)
自驾:市区方向沿水乡大道西行,届时会有花灯节指示牌,跟着指示牌便可。外来车辆请尽量绕道梅沙方向,经洪梅大桥到达花灯节会场。
今年元宵可以这样玩第二站:大朗元宵游园会
大朗今年元宵系列活包含有元宵游园、麒麟龙狮表演、元宵晚会等三大活动。
市民届时可以参与游玩猜谜语、打铜锣、过独木桥等经典游戏,
又可欣赏精彩的麒麟、龙狮、腰鼓、太极舞等传统文化表演。
还有财神派糖果,有趣又有奖品拿,非常适合一家老小一起过来玩!
本届“游园会”指南手册
▼
游园会指南
(点击看大图,可以提前熟悉会场区域分布)
时间:2017年2月11日(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7:30开始
地点:体育路(体育馆正门球场、新世纪长盛广场)
项目:元宵游园、麒麟龙狮闹元宵表演、元宵晚会
附元宵晚会节目单:
(点击看大图)
今年元宵可以这样玩第三站:常平元宵灯会
今年常平第二届元宵灯会活动,分为元宵灯会和文艺表演。
元宵节灯会活动当晚,主办方会在铁路公园正门、园内广场舞台设置了12个灯组。
游园区设置猜灯谜区、美食展示位、万福灯笼长廊以等区域,市民可亲手制作灯笼、猜灯谜,共贺佳节。晚会当晚更会有大型的唯美“激光秀”表演。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常平元宵灯会,还会将广场一侧的两颗大榕树作为祈福树。人们把购买到的宝牒写上姓名、出生年月日及愿望,再附上百解符、贵人指引及禄马衣等,并将其系上重物。
然后在诚心向树许愿后便将其抛上树干,不跌下来者代表愿望可成真,宝牒抛越高,愿望越灵验。
本届“元宵灯会”指南
▼
元宵灯会时间:2017年2月11日(元宵节)晚上8:00-11:00
文艺演出时间:晚上8:00-9:00
地点:常平铁路公园
另外,还有以下几个地方
都很适合约上朋友和家人
一起欢度今个元宵哦!
▼
一、2017年东莞文化年历之元宵节灯谜会
地点:东莞市文化馆
时间:元宵节(11日)晚上8点
活动特色:本届文化馆“猜灯谜会”,除有盛大的猜灯谜活动外,还将有“璀璨花灯让你赏”“游园活动乐陶陶”“精彩演出炫不停”,还有别开生面的“古装COSPLAY”等四大活动进行。
另外,元宵节当天十二生肖民间艺术展将在市文化馆综艺楼一楼展厅开展。这次展览将展出十二生肖主题民间文化藏品共126件。
二、龙湾公园-“元宵五天乐游园有惊喜”主题活动
地点:龙湾湿地公园(东莞市水道特大桥旁)
时间:2月10日至14日五天
活动特色:本次活动期间,龙湾婚庆主题公园有“瑶风壮韵”首届岭南民族文化艺术节,瑶族、壮族民俗风情表演、迎客竹竿舞、民俗歌谣演唱,邀您欢乐过元宵!还有“唱享新春”原创歌手演唱会。
此外,整个园区还有猜灯谜,寻宝藏,花车巡游,集赞有奖,及魔术杂技表演、“童趣洋溢”儿童乐园、“惊喜连连”机器人动漫展等。
三、清溪文艺汇演
地点:东莞市清溪文化公园
时间:2月10日-2月11日
活动特色:元宵节还有两场好戏等着你!分别是2月10日客家山歌《山歌擂台闹元宵》将唱响山歌亭;2月11日《麒麟闹元宵》锣鼓喧天,麒麟齐闹元宵,良宵佳节。
2、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活动方案啊?
有奖灯谜猜!猜!猜!
2011年2月16日—17日,凡在和家乐阜阳(阜南、太和)购物广场、临泉商都、华联商厦一次性购物38元以上,均可参加猜灯谜一次;满76元以上参加两次;依次类推,最多限5次。奖项设置:
一次性猜对1条以上,送礼品一份(价值1元)
一次性猜对3条以上,送100g思念汤圆一袋(供应商赞助600袋,限阜阳购物广场。其他各店送价值3元的商品。);
一次性猜对6条以上,送价值6元礼品一份;
3、2020年元旦合肥万达文旅城有什么活动?
二零二零年元旦合肥万达文旅城有优惠促销活动。
4、正月十五一般有哪些活动?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舞龙灯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民间传统节目——舞狮子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今年就让你们的蚕桑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元宵节“走百病”求安康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分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巴乌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见于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时此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习俗活动,无固定节日。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5、正月十五有什么习俗?
正月十五习俗: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
起初,元宵节的时令小吃并不是元宵,南朝时,吃的是拌合肉和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得则是一种蚕状的面食和烤饼,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现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过当时不叫元宵,而是称为浮圆子或是汤圆等。
后来,由于这种食品专在元宵节吃食,因此,就把它称为元宵了。
其实汤圆和元宵的差异只是在于大小和是否包馅罢了!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大小和龙眼一般大小的圆子,称为汤圆。
而北方人吃的圆子较大,里面包馅的则称为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也象征了红红火火。
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上元祈福
上元祈福(拜天官大帝),元月十五是上元佳节,也是天官大帝的诞辰,民间说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庙都在凌晨举行盛大的仪式加以庆祝,祭品仪式就如同初九庆祝天公生一样,需念三界公经以祈福求好运。
3、元宵节“送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灯与丁谐音,因此迎花灯有求子添丁的意义,过年谣有: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灯棚的记载,可见迎花灯已成为元宵节的不可缺少的活动。
唐以后,花灯不但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也成为深入民间的活动;宋朝是花灯的全盛期,宋代花灯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蜡纸、菩提叶、羊皮、玳瑁等制作,华丽精巧可谓空前。
4、元宵节舞龙舞狮
龙是吉祥的神话动物,也是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元宵节时全国各地都有龙灯。
早期的龙灯长约七、八丈,在竹鼓上贴上纱,制成龙形的灯笼,在龙头与龙身里面,点上几十支蜡烛,然后绑在木棒上,有十几个壮汉抬着走,表演时,由龙头追逐龙珠而起舞,姿态优美,俗称“弄龙”。
5、元宵节猜灯谜
灯节除了花灯外,最盛行的活动就是猜灯谜。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
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
灯谜是我国独创的民间艺术,从春秋时代就有以掩饰的句子做成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汉武帝时东方朔就善隐语,曾与武帝宠臣郭舍人说隐语于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
南宋后才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春灯谜,也有人引用猜谜有所谓射覆的方法,称之为射灯谜。自此以后,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
6、元宵节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7、元宵节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
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8、元宵节迎紫姑
迎紫姑,或称拜东施娘。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 龙舟蚕桑,并占众事。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9、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10、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比如听香,钻灯脚(有相亲与求子两种说法),乞龟、乞花,照月光、照井水和晚睡,元宵订情等诸多有趣习俗。
总之,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5)合肥万达鼓楼正月十五有活动没扩展资料:节日起源: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
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元宵节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
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 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
元宵节也是求子的佳节良辰。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偷灯就是祈求子嗣绵延。
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
节日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春节如此,元宵节也不例外。亿万国人的热情、奔放、张扬,可与巴西、德国等国的狂欢节比肩。
6、正月十五有什么活动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 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7、合肥包河万达广场今天有什么活动
庆祝周日放假,所有商品单价上涨2%
8、正月十五万绿圆有什么活动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在汉族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非常传统重要的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
9、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有没有假期?
元宵节不是我国法定节假日,没有假期,但2020年元宵节(2020年2月8日)是星期六,可以放假休息。根据2019年人社部发布《我国法定年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明确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五类休假标准。其中,现行法定年节假日标准为11天。分别为:
1、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2、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