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区房小李
1、到底该不该在老家县城买房?为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问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以后老家县城与小城市的房子最终会怎么样?
先说结论:县城与小城市的房子是没有未来的。
有个大学校友,夫妻都是县城里体制内的公务员,早几年买了一套实用面积九十多平米的三房,后来生了二胎之后,想把这套房子给卖了换三房,结果挂了足足大半年都没卖成,最后还是降了四万多才卖掉,接盘的还说高一点都不买。
真实案例,五年的时间,最后还亏了两万元贱卖出去,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这却可能是大多数小城市及县城的房价最终的归宿。
有时候我们校友聚会,感叹大城市生活的不易,房贷车贷孩子教育各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同时,也会羡慕回到家乡的同学,考个公务员或当教师,悠哉游哉,而自己在大城市打拼,苦逼得狗一样,颇有悔不当初之感。
“大城市容不下我的肉体,但小县城容不下我的灵魂。”相视一笑,举杯互嘲:“敬明天!”
然而,我们可能也只看到在小县城体制内的快乐而已。
如果仔细分析80后90后的就业状况,在小城市及县城的就业,大体上有两种方向:一种是在体制内工作,还有一种就是在体制外谋生。
体制内的话一般就是公务员、教师、医生、银行职员,这些传说中的铁饭碗工资不算高,但维持当地较高水平生活很容易,压力也比在大城市小很多,生活可以过得比较滋润。但这种终究是少数体制外的,更多的群体,可能就是做服务业,中介、餐饮、零售等,而像工程建设、地产开发、制造业这些都需要和政府搞好关系,很多是在赚政府的钱。
在体制外工作而家里又缺少资源的话,有点文化的可能会找到三五千元的较轻松的文职工作,就算进厂或送快递、外卖,年轻人都会往大城市跑,因为县城、小城市根本就没有大型的产业提供高薪岗位及创业机会。
县城与小城市的人口区间多在十万到百万之间,人口少,市场需求就窄,年轻人如果想要创业,往往只能朝着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这种本来就是红海的生意上去考虑,这就是县城、小城市的就业状态。
来看大城市,大城市因为产业、经济、人口的集聚效应,其各行业的市场需求完全是小县城无法比拟的。举个例子,上海市单一个宠物业的规模就达两百多亿,根本原因就是消费人口基数,而多少小县城一年的GDP都没有这个数。
公司所在大厦里的搞卫生的阿姨来自我老家隔壁一个县级市,她工资四千五,但每月的垃圾废品可以卖两三千,儿子大学毕业后也是考了老家公务员,收入还比不上她。闲聊时感叹,说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我无言以对。
一个地方想要有可持续性甚至跨越性的发展,需要有外部新增资金,这决定了老百姓钱袋子的厚度。在这里特别想举一个城市作例子,就是安徽合肥。
许多年轻人可以看现在的合肥,光芒四射的,可以完全想象不到20年前的合肥有多烂,名为安徽省会,但本质上就是一座四线城市,城区人口50万左右,城市面积也小的可怜,没有几座高楼,破破烂烂的市容活像一个大县城,一辆自行车就能逛遍全城,GDP全国排名97,别说和南京、济南等东部省会比,就是比贵阳、南宁、兰州等西部省会也比不了。
被合肥人民交口称赞孙金龙书记主政合肥之后,合肥才开始了进击之路,大拆违、大建设、大招商,从长虹、格力、美的,到京东方、康宁,到兆易创新、合肥长鑫,蔚来汽车等等,光伏、新能源、智能电动汽车、5G消费电子将会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导,与之相对应的,今年上半年,合肥的GDP总量为5203.46亿元,GDP名义增速为17.73%,GDP增量为783.76亿元,预计全年GDP将会达到1.1万亿元,全国排名挺进20强,综合实力排名15。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招商引资,引进产业(链),提供数以十万计的就业岗位的同时,还能带动整个城市的房产、基建、休闲、餐饮、服务、教育、医疗等一系列产业的繁荣,城市的发展又能吸引更多的人口与产业流入,形成良性发展。
而这一切,县城与小城市却很难复制,毕竟我们不能忽略了“省会城市”这一身份可以获得的政策扶持。
绝大多数小城市和县城都不会有政策扶持,人口与产业基础决定了在招商引资方面不具优势,如果没有外部新增资金进来,就不会有新的产业,就没有新的工作机会,自然吸引不了年轻人,财务也基本上就是在这个县城内部流通,小刘向小李买烟,小李去小王那买肉,小王又去小刘那剪头发,单纯的“内部”流通就不会出现新的财富增长,内卷就是内部消耗,没有未来。
所以小城市和一般县城经济是很单一的。普通人要么做点衣食住行的生意,要么就努力考进体制内其他的工作机会,一个月可能还不如在大城市搞卫生的阿姨赚得多,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年轻人不想回小城市发展的原因。
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在于人。
小城市和县城里面临的就是人口特别是年轻人口的流失,混不进体制内的年轻人,自然而然的往大城市去,留在县城里的,除了体制内的,要么就是做点小生意或靠手艺活的中年男性,要么就是要照顾孩子老人的中年女性,等孩子高考后到大城市读大学,以后就留在那工作,父母在老家辛苦攒下几十万,一并给孩子凑个首付,帮他们在大城市里买房。
也就是说,在小城市和县城长大的人和存下的钱,以后都会流入一二线城市,而小城市和一般县城会剩下什么呢?只有留守的老人和以后回家养老的人,这可能就是我国小城市以及一般县城的现状及未来。
再看看前不久的七普人口数据,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广东除了是第一经济大省,同时也成为了第一人口大省了;而看了18到35岁年轻人流向数据过后,你就会理解山东省年轻人净流出两百多万,东北各省人口更是持续流出了。
因为他们的家乡不够吸引年轻人了,佛山辖下的一个镇——狮山,其GDP都可以令许多地级市汗颜,比如潮州,年轻人都往更有经济活力,更肯吸引力的长三角、珠三角大城市去了。
人口净流出现象在很多城市已然不可逆,三四级城市尚且不敢言勇,小县城又有什么资本说自己很牛。
可能许多人会说老家的房子确实是涨了,但这种涨是可持续性吗?查看近一年来跌幅超过5%的城市,基本上都是三四线城市,都是人口净流出的城市。
前几年棚户区改造确实诞生了一批需求,短暂的推高了许多县城房价。而买小城市和县城房子的,基本上都是棚户区改造产生的大量需求与本地体制内家庭的购房需求,还有一小部分本地的农村结婚需求。像我们村里也有许多在县城买了房的,但平时也都不怎么住,老人家平时还是喜欢住乡下,更搞笑的是,好些人喜欢在村里住的原因是,一群乡亲容易聚在一起打麻将。
而这些购房需求,无一例外都是本地人的狂欢。一汪静水,没有新增的水流,如何上涨如何成河?棚户区改造早已进入尾声,这种集中爆发的需求,本地年轻人也持续往大城市里面跑,以后的住房需求只会更少。
所以不用眼红前几年小城市和县城房价的涨幅,也不用羡慕那些在家乡小县城买了几套房的朋友,因为之后虚涨的大概率都会跌回来。
抛开金融与土地,房地产周期长期还是得看人口,而小县城偏偏三不占,综合来看,小县城的楼市未来是希望渺茫的。所以,若想投资,没必要买;若是自住刚需,必须要买的话,两点参考意见:
一、要买就买县城中心地段的花园洋房。本地市场的特点是购房者本身不缺房,村里也有自住房,搬到县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居住环境,以及更好的教育资源。
二、买学区房。学区房受全中国父母的追捧,这个根据不用多解释了。
县城的房子只有居住价值,并没有金融属性。为了所谓的面子,返乡置业,结果就是买了也不住,也就过年的时候回去热闹一下,并不值得。像我们乡下许多在村里吃年夜饭,到县城过夜,然后白天又回到村里拜年走亲戚,真是妙哉。
我们讨论佛山各区房产时,常说不限购的板块没有未来的,就投资而言,小县城的楼市更加没有未来。
诚然,并不是说小县城就不好,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热闹繁华,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宁静安逸,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只要心之所在,过得开心就好。
以上。
本文由佛山买房帮原创提供,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我们。
2、2016年成都学区房最新政策 误区千万要注意
自古以来,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如今,也是一样,且更富戏剧性:有家长砸锅卖铁花了数百万买下学位房,却因学区调整与梦想中的好小学失之交臂。
很多购房者对学位房都有这三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只要房子周边有学校,就意味着是学位房
误区二:只要有学校上就是学位房
误区三:只要买了学校附近的房子就一定能上学
所谓“学位房”,往往是因业主在买房后能获得相关学校“学位”而得名。
一般来说,项目有“学位”名额是因为其引进了学校,或与某些“名校”有联建、合作方面的关系。这种情况下,业主子女入读指定的学校无须跟别的孩子一起参加入学考试、电脑派位等程序。
>>>>【重要警示】
1、有的“学位房”由于名额有限,并不能保证100%的直读率
2、还有一些楼盘,其实只是在“名校”招生范围内,却将自己包装成“学位房”。
学区房的陷阱太多
所谓“学区房”是政府根据生源情况来划分的,按最新政策规定,如若业主户口已迁入“学区房”,那么其子女可以按规定入读在户口所在地分配的学校,即“免试就近注册登记入学”。
>>>>【重要警示】
1、“学区”存在变数,有可能某片区去年还是坐拥某几所学校,今年便换了另一拨,原来的“学位”也就失效了。
2、身处“学区”,要就读指定的学校还是得参加入学考试,并通过电脑进行派位。
买了学区房也上不了学
理由1:原房东户口占窝
小李跟着中介看了近半年的学区房,好不容易选中一套,双方交易且过户后,小李准备迁入户口的时候,却发现该房屋里原房东及家属的户口还未迁走,小李无奈只好多次找到房东,经过多次磋商才将原房东的户口迁出。
小编建议:1. 购房者可在完成交易前,约上卖房者带着房产证件前往派出所进行户口查询。
2. 签订购房合同时,最好附加有关户口迁出的约定,便于购房者尽快将户口迁入。
理由2:户籍未迁入或者落户未满年限
房子是学区房,但如果户口无法落,那就等于没有。
还有一种情况是:学区房也买了,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可却被落户不满年限拒之门外,求家长此刻心理受伤面积有多大?
小编提醒,不少房产中介为了促成交易,有意无意地不向购房者提及落户年限要求,只是含糊地表示,买了学区房就能就近入学。
另外,家长们购房时留了个心眼,要求原户主迁出户口,但是,即使原户主将户口迁出,入学时发现前户主的子女还在学区房就读未毕业,按照一户一人的规则,购房者的子女就要跟“名校”说拜拜了。
理由3:重新划片变“区外”
购买学区房前是冲着A学校去的,到上学年龄时发现变成了B学校,这让很多家长苦恼。
小编建议:可以通过多种网络渠道搜集学区房的划片情况,还可以咨询在这已经买过房的家长,相信他们的经验更多。
另外,最好去学校实地考察一下,那里面有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招生简章,上面可能会有片区划分情况。
此外,对于一些争议楼盘尽量不买,因为很多时候,学区房划分复杂,A说是学区房,B说不属于,而且价格越便宜越有陷阱。
最新政策
根据《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规定,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
所谓“多校划片”,即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让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不确定到底能上哪个学校。
而且教育部还“钦点”了24个城市的名,要求这些城市所有县市区100%的公办小学、90%的公办初中要实现划片入学。
这24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福州、南昌、郑州、长沙、贵阳。
“‘多校划片’后,学区房还用买不?”“花了高价买的学区房难道白买了?”
这一政策出来,有褒有贬,据说有些地方的家长开始上访,因为以前花大价钱买来了“学位房”(比“学区房”更精准),自认为可以稳上名校,但现在这一搞,入学机会大幅缩减。
还有人认为多校划片其实是替房产商“去库存”,原先买一个片区的房子就行了,现在要上名校得买多个片区的房子,以取得派位资格。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11-15,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全面及时的楼盘信息,点击查看
3、结婚早一点好还是晚一点好,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现在很多年轻人年龄大了,不选择结婚。他们的焦点不是“为了结婚而结婚”,而是“因为爱情而结婚”。但是,也有人因为结婚适龄没有结婚而总是焦虑不安,也有人因为爱情而不理解,匆忙进入婚姻。但是结婚太早的人中,一半选择了离婚,另一半在想离婚。
他们一开始觉得结婚太简单了,所以最终经历了结婚才知道这太复杂了。所以他们不成熟,遇事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退缩,所以离婚。相反,结婚晚的情侣结婚更稳定,离婚率也不高。年龄小的人刚刚适应了社会生存,所以完全没有存款,盲目结婚了。众所周知,结婚后有很多方面需要钱。
抵押、汽车贷款和一般支出;孩子出生后又是一大笔钱。如果两个人的金钱观不同,就会成为两个人吵架的导火索。小李和阿良是大学同学。很早就在一起了。一毕业,两人就选择领证结婚了。在每个人的见证下,两人都露出幸福的微笑,开始期待婚姻。
因为两个人都是普通家庭,所以条件一般,但双方父母还是拿出所有存款买了一套不大的公寓。结婚没多久,小李就生了孩子,但工资不高,房贷压着,而且没有存款,养孩子更是雪上加霜。因为有了孩子,小李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即使尿不湿,也要买最贵的。
阿梁觉得价格昂贵,两个人谁也不想让步,从一开始的商量变成了争吵。小李觉得阿梁没有能力,工资也不高,所以后悔自己和他结婚了。阿梁当初选择结婚的时候,觉得两个人爱着我想要的东西,什么都不后悔。在一次又一次的争吵中,孩子们也开始长大,小李想换个学区房,阿良的工作遇到了瓶颈,
也就是说,如果早婚的夫妇真正成熟,发现对方的真面目,就忍不住了。现在才意识到,结婚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承担责任面对生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结婚太早并不是一件好事。要等到自己和对方真正成熟后再决定是否结婚。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我也希望你能帮助我转发,点赞,多多支持我,多多关注我。如果有什么问题和请求您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回复。
4、分手后女方主动归还学区房,男方却不要,为啥
[情侣分手女方主动归还70万元学区房男方坚决不要]
男方送给女方价值70万元房产,分手后竟成烫手山芋—女方执意要还,男方坚决不要,最后还闹到派出所。昨天,重庆晚报记者从渝北区警方获悉,经协调,双方到公证处公证后约定,房子两年后再归还。
26岁张小姐是甘肃人,和28岁重庆人小李恋爱。为抱得美人归,去年,由小李出资,在北部新区汽博中心附近,按揭了一套建面100多平方米的房产,准备日后当做婚房,房产证上就写了张小姐一人名字。
今年初,两人在没有领取结婚证的情况下,在重庆举办婚礼。不久前,双方因为感情不和分手。6月3日晚,张小姐报警称,她和小李因这套房子闹得不可开交。
昨天,渝北区宝圣湖派出所民警介绍,分手后,张小姐不想再和小李有任何联系,便想把小李购买的房产还给对方,月供依然由小李负责。
“不晓得为啥,小李不要这套房产,闹了几个星期。”民警说,他们也不明白,张小姐主动提出归还房产,为何小李不愿意。毕竟这幢房子价值不菲,地段不错,还是学区房。
民警了解到,就在报警前,张小姐还想出一个办法,到法院去起诉,以便彻底解脱。
5月底,张小姐咨询律师,称想到法院起诉此事,让法院强制执行,将房子退还男方。律师一听就懵了,这相当于自己告自己,行不通。
律师认为,房子虽然是小李婚前购得,但留的是张小姐名字。张小姐想还房子,没有霸占行为。能够上法院起诉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小李找张小姐归还房子,她不愿意归还,由小李起诉。
自己花钱买的,还有每月数千元的月供,现在归还却不要,小李究竟怎么想?小李说,房子才买不到一年,自己存款耗尽,还要每月还按揭。现在如归还房子,就涉及过户,需要很大一笔税费(经估算,总税费约6万元),自己无力承担。于是他向张小姐提议,等房子满两年后再归还,可免去部分税费。
在民警协调下,张小姐同意了小李的做法。两人到公证处公证,协议房子在购满两年后,再由张小姐过户给小李。
买房满两年可省3.9万元
房子购满2年后再归还,究竟能为小李省多少钱?昨天,满棠置业总经理雷晶算了一笔账。假如这套房屋两年后仍卖70万元,至少可省去5.6%的营业税,光这一笔就可省3.9万元。
此外,房屋过户还需缴纳这些税费:
契税。如小李名下已有房产,要交3%的契税,共2.1万元。如果没有房产,由于这套房产面积超过90平方米,至少要缴纳1.5%的契税,共1.05万元。
个人所得税。房屋购买没有满5年,卖方还要交1%的个人所得税,7000元。
印花税,双方各收万分之五,也就是千分之一,共700元。
交易手续费,6元一个平方米,按照100个平方米,共600元。
转移登记费,同样是6元一个平方米,600元。
国土登记费,90.8元。
也就是说,如果房子现在过户,营业税3.9万元,加上各种税费1.949万元,总共接近6万元,也难怪小李想拖一拖。
雷晶说,还有一种方法可免去很多税费,即赠与,张小姐可将房产赠与小李,只需缴纳1000元工本费和契税。但赠与的房子,今后要买卖则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5、如何看待澳洲对中国小学生开放留学签证
正好前几天在和朋友讨论这个事情,这里就说几句。
首先小李说的公立私立学校有点对也有点不对。
以我孩子的经验和我周围朋友的经验,私立学校已经是人满为患了,这么说吧,私立学校连澳洲本地人的钱都来不急赚了,哪里还有闲工夫来赚外籍留学生的钱?
确实,澳洲私立学校的总体教育水平要比公立学校好,但是读私立学校看重的不是能考进哪个大学,而是培养出来的气质。
先说一下我儿子,13年中来墨尔本,想读Prep,就是1年纪前的预备班,把能报名的私立都报了,全部回答是排队,起码要4年纪才有机会。然后就只能读了离家近的比较好的一个公立学校,总体感觉还不错,毕竟在富人区吧。接下来,去年15年得到消息,几个私立学校4年纪也没机会录取(这是惯例,2年纪结束的时候来确认4年纪的入学),急了,把没有明确说4年纪没机会的学校都跑了一遍,总算老天有眼,有一个学校居然有一个3年纪的空位(因为收了2个双胞胎女生,才多了1个男生的名额,私立混校的话要平衡男女比例,鬼佬也重男轻女,女孩读私立的少),然后就从公立学校转到了私立学校。
坦白说,移民是为了孩子,孩子不能长期生活在雾霾之下。
做为家长,事业和钱途都是假的,还是为了孩子吧。
回过头来说,目前的国内学区房也太离谱了,哪个划算,学区房还是留学,这个要个人自己算。
有人说买了学区房,用完了再卖,还有升值空间。
但是我要说,雾霾吸多了,吐不出来,而且学区了又怎么样?小学,中学,大学,哪个不是考验?
逼死孩子去考,还是逼死自己要创造条件?
再来说澳洲留学,从小学开始的话,必然要一个家长陪读啊,从小学开始的好处就是没有语言障碍,举个例子,我孩子是Prep下半学期入学,语言上没什么问题,在公立学校的时候就插班进来2个孩子,都是北京来的,一男一女,全部劝读语言学校去了。
再说了,如果要读私立,怎么得也要过来澳洲排队吧?
最后说一下澳洲私立的学费,按照目前的汇率大概15W人民币一年吧,包括全部课外杂费等等,生活费另算,这个比国内的私立差不多吧?
还是那句话,利弊皆有,因人而异,自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