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八五技術學校
1、現在國內前5名的軍事院校有哪些
一、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肩負著為國防現代化培養高級科學和工程技術人才與指揮人才,從事國防關鍵技術研究的重要任務。學校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 1970年學院主體南遷長沙,1978年學校改建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1999年4月,將長沙炮兵學院、長沙工程兵學院和長沙政治學院並入,組建新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學校是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是七五、八五期間國家重點投資建設的15所重點院校和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並獲中央專項經費支持的全國重點院校之一。
學校座落在古城長沙,佔地總面積5632畝,分為四個校區,擁有先進的教學、科研實驗條件和公共服務體系。全校有3個國家級 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高技術重點實驗室、1個 軍隊院校重點實驗室和一批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實驗室。新建的教學大樓,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圖書館藏書160多萬冊,中外期刊4000多種,並建立了全套美國政府四大科技報告檢索系統。校園網實現了與國家教育科研網、國際互聯網互聯。
學校下設: 基礎部、航天與材料工程學院、理學院、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炮兵學院、工程兵學院、政治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
二、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是全國重點理工科高等院校,全軍綜合型大學之一。主要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計算機、通信、測繪和信息研究等專業方面的高層次人才。
學校是全軍最早招收培養研究生的單位之一,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發展,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學科專業體系。現有信息與通信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軍隊指揮學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信息與通信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在計算機技術、電子與信息工程、測繪工程等3個工程領域可培養工程碩士生。擁有5個軍隊重點學科、2個軍隊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中心(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校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校園寬闊整潔,綠樹成蔭,具有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被命名為園林式營院。佔地3500畝,總建築面積90萬平方米。GPS實驗場、衛星地面站、人造衛星觀測站、天文台、計算中心、游泳池、射擊場、田徑運動場、室內運動館、多媒體教室、學術報告廳等教學、科研和生活設施齊全配套。擁有包括百億次巨型機、小型機在內的各類高檔計算機4000餘台,有多達1500個座位的語音聽力設備。圖書館藏書近100萬冊。校內建有寬頻高速校園網,接入全軍軍事教育訓練信息網。學校鋪有專線接入教育科研網並與INTERNET互聯。
三、空軍工程大學
空軍工程大學位於古城西安市區,是以工為主,集法、文、理、軍、管等多學科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學,覆蓋了空軍主要兵種的重要技術學科。她擔負著為空軍培養航空工程、地空導彈、電子信息等領域高層次工程技術和指揮管理人才任務。是培養空軍專業技術人才的最高學府,是全軍重點建設的五所綜合大學之一。
空軍工程大學下設工程學院、導彈學院、電訊工程學院。共有23個系 ,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2個本科專業,在校學員近萬名研究生近千人。擁有教授、副教授、高級實驗師460餘人,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對外學術交流日趨活躍,每年都有部分教研人員赴美、俄、歐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學術活動。
四、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坐落在長江之濱、人文薈萃的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新型的綜合性全軍重點建設院校。她是由具有半個多世紀輝煌歷史的全國重點高校通信工程學院,點燃亞洲第一爆的全國重點高校工程兵工程學院,開拓新中國軍事氣象事業先河的空軍氣象學院和在高科技領域一支獨秀的總參第六十三研究所合並組建,擔負著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新型人才的重任,是國家和軍隊進行科學研究、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裝備研製的重點基地。
學校佔地3500餘畝,基礎雄厚,規模宏大,條件優良。設有通信工程學院、指揮自動化學院、工程兵工程學院、氣象學院、理學院等5個學院和一個研究所,校舍總面積72萬平方米。擁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5個碩士點,25個本科專業。擁有20多個全軍性科研培訓中心和大型教學科研基地,有全軍重點學科4個,重點實驗室3個。圖書館藏書120餘萬冊,從采編到流通實現計算機管理並進入軍隊院校圖書館信息網路系統。校園環境優美,教學、科研和生活設施配套齊全,有條件良好的教學樓、實驗樓,有設備先進的電化教學中心、計算中心、電子閱覽室和語言視聽室,有設施完善的運動場、游泳池、禮堂和軍事訓練場。
五、海軍工程大學
海軍工程大學原名為海軍工程學院,1999年原海軍電子工程學院並入該校。學院是一所技術與指揮、工程與管理相結合,具有鮮明海軍特色,多學科、多層次、綜合型、高水平的軍事工程技術院校,是海軍唯一的一所具有學士、碩士到博土學位授予權的全國重點高等院校。學院座落在九省通微的湖北省武漢市,佔地面積93萬平方米,是一所理想的教學科研園地。
學院下設基礎部和艦船工程、艦船內燃機動力、蒸汽燃氣核動力、艦船電氣工程、兵器工程、系統工程系.有50多個教研室和研究室.40多個實驗室。學院瞄準世界高新技術發展前沿,先後建立了模擬技術、隱身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材料科學、核安全工程等一批我軍現代化建設急需的新學科專業,現有6個博士、18碩士學位授權點和22個本科專業.成為人民海軍高層次軍事人才培養的最大基地。
六、第二炮兵工程學院
第二炮兵工程學院是全國、全軍重點高等院校之一,是全軍重點建設的院校。學院在1986年被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在1993年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現在工學、軍事學 、法 學3個學科門類具有14個碩士點和2個博士點,並在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設立了博士 後科研流動站。1996年,導航、制導與控制、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2個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被確定為全軍重點學科,"火炮、自動武器與彈葯工程學科的實驗室被確定為全軍重點實驗室。
學院擁有一支思想素質好、學術造詣較深、教學科研能力強、年齡結構相對合理的研究生導 師隊伍。1985年以來,先後有90多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教授擔負起培養 研究生 的任務,現有研究生導師6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人。
七、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全軍重點建設院校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是培養海軍艦艇技術指揮軍官、海軍政治指揮軍官和海洋測繪工程技術軍官的高等院校。她坐落在風光秀麗的大連市老虎灘畔,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具有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學院辦學正規,教學設備先進,師資力量雄厚,擔負著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等多層次的教學任務和一些重要課題的科研任務。學院設有政治系、航海系、艦炮武器系、水中武器系、導彈系、指控信息系、海洋測繪系、外訓系等8個專業系、一個基礎部、一個學員旅、一個海上實習中心、46個教研室、10個實驗中心(其中包括172個實驗室和教練室),擁有萬元以上的實驗設備萬余件(套),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圖書館、教育技術中心、網路中心、水面艦艇模擬訓練中心、海上舢舨和游泳訓練中心,還有射擊靶場、各種球類場、室內外運動場、游泳館等體育設施。
八、空軍雷達學院
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雷達和防空學校,組建於1952年7月。她是全軍唯一的一所培養雷達兵的院校。主要培養本科和碩士研究生,也培訓一部分專科和幹部學員。
學院設有軍事指揮和雷達工程技術等多種學科。經過40多年的建設,已經成為一所有一套成功的辦學經驗,有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有一支素質較好的教員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高等軍事院校。現有教授、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和高級實驗師100餘人;有講師、工程師、實驗師300多人;有一批全軍乃至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根據上級下達的要求和招生計劃,學院每年向部分省、市、自治區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男生。在教學上注重拓寬學員知識領域,改善學員智能結構,提高學員第一任職能力。40多年來,學院為部隊培養了2萬多名指揮軍官和工程技術人才。畢業學員在雷達部隊建設中作出了貢獻,有許多人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成為部隊建設的骨幹力量。
學院各種設施齊全,教學實驗設備先進,教學大樓、圖書館、電教中心、實驗中心、計算中心等教學設施具有一定規模,多種運動場、俱樂部是學員健身強體、陶冶情操的好地方。
九、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
是一所中級指揮院校,擔負培養陸軍(含空降)師以下機關的各類參謀、院校軍事教員、教學管理幹部和全軍電教幹部的任務。學院源於1938年創建的抗大二分校。隨著軍隊建設的需要,先後易名為華北軍政大學、第二高級步校、石家莊高級步校、石家莊高級陸軍學校、軍事教育學院。1992年8月改為陸軍參謀學院。1999年改名為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學院座落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佔地面積8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
設有四館、四場、四中心。四館;圖書館(藏書35萬余冊)、軍事教育博物館、黨史館、院史館;四場:陸軍裝備訓練場、參謀技能訓練場、模擬演習訓練場及野外訓練場;四中心;教學指揮中心、計算機中心、指揮自動化訓練中心和電教製作、控制、維修中心。另外,還有運動場、游泳池、印刷廠、教具廠等輔助教學設施。學院舉辦了《參謀學刊》、《中國軍事教育》兩種全軍性刊物。中國軍事教育學會、全國國防、軍事教育學科規劃辦公室、石家莊地區軍隊院校協作中心設在該院。近年來,全院共出版專著近200部,編寫教材300多本,發表學術論文1000餘篇,研製計算機軟體和軍用、民用產品40多個。學院與總參政治部聯合研製的愛國主義教育信息庫多媒體系統,受到了中宣部、總政的高度評價。多個科研項目獲國家和軍隊級學術成果獎。
十、裝甲兵工程學院
裝甲兵工程學院座落在北京市風景秀麗的盧溝橋畔,是全國重點工科院校和全軍十二所綜合院校之一。學院的前身是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工程系,1961年在西安擴建為裝甲兵工程學院,於1969年遷址首都北京,是我軍培養裝甲機械化部隊工程技術軍官和指揮軍官的最高學府。
學院以本科教育為起點,培養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個層次的學員,培訓軍地雙向選擇生和外軍留學生。主要為全軍培養裝甲機械化部隊指揮軍官和具有軍事指揮員素質的各類工程技術軍官。培訓模式分為4年制工程本科和5年制雙學士本科兩大類。學院現設本科招生專業9個,碩士點15個,博士點3個,是全軍極少數可以在工學、理學、管理學、軍事學和哲學5個學科門類授予碩士學位的院校。
2、山東八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山東八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2015-04-16在山東省濟南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舜華路2000號舜泰廣場9號樓南區11層1102-1室。
山東八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1023069778853,企業法人姜朝露,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山東八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軟體、信息技術服務;建築智能化工程(憑資質證經營);計算機軟硬體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進出口業務;計算機及輔助設備、電子產品的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山東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554023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1151家。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良好。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山東八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3、中國一本軍校排名
1、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2、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3、空軍工程大學
4、解放軍理工大學
5、海軍工程大學
4、高考志願:盤點一下中國十大軍校,不論去哪個將來的你
一、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肩負著為國防現代化培養高級科學和工程技術人才與指揮人才,從事國防關鍵技術研究的重要任務。學校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
1970年學院主體南遷長沙,1978年學校改建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1999年4月,將長沙炮兵學院、長沙工程兵學院和長沙政治學院並入,組建新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學校是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是七五、八五期間國家重點投資建設的15所重點院校和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並獲中央專項經費支持的全國重點院校之一。
學校座落在古城長沙,佔地總面積5632畝,分為四個校區,擁有先進的教學、科研實驗條件和公共服務體系。全校有3個國家級 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高技術重點實驗室、1個 軍隊院校重點實驗室和一批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實驗室。新建的教學大樓,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圖書館藏書160多萬冊,中外期刊4000多種,並建立了全套美國政府四大科技報告檢索系統。校園網實現了與國家教育科研網、國際互聯網互聯。
學校下設: 基礎部、航天與材料工程學院、理學院、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炮兵學院、工程兵學院、政治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
二、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是全國重點理工科高等院校,全軍綜合型大學之一。主要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計算機、通信、測繪和信息研究等專業方面的高層次人才。
學校是全軍最早招收培養研究生的單位之一,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發展,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學科專業體系。現有信息與通信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軍隊指揮學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信息與通信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在計算機技術、電子與信息工程、測繪工程等3個工程領域可培養工程碩士生。擁有5個軍隊重點學科、2個軍隊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中心(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校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校園寬闊整潔,綠樹成蔭,具有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被命名為園林式營院。佔地3500畝,總建築面積90萬平方米。GPS實驗場、衛星地面站、人造衛星觀測站、天文台、計算中心、游泳池、射擊場、田徑運動場、室內運動館、多媒體教室、學術報告廳等教學、科研和生活設施齊全配套。擁有包括百億次巨型機、小型機在內的各類高檔計算機4000餘台,有多達1500個座位的語音聽力設備。圖書館藏書近100萬冊。校內建有寬頻高速校園網,接入全軍軍事教育訓練信息網。學校鋪有專線接入教育科研網並與INTERNET互聯。
三、空軍工程大學
空軍工程大學位於古城西安市區,是以工為主,集法、文、理、軍、管等多學科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學,覆蓋了空軍主要兵種的重要技術學科。她擔負著為空軍培養航空工程、地空導彈、電子信息等領域高層次工程技術和指揮管理人才任務。是培養空軍專業技術人才的最高學府,是全軍重點建設的五所綜合大學之一。
空軍工程大學下設工程學院、導彈學院、電訊工程學院。共有23個系 ,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2個本科專業,在校學員近萬名研究生近千人。擁有教授、副教授、高級實驗師460餘人,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對外學術交流日趨活躍,每年都有部分教研人員赴美、俄、歐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學術活動。
四、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坐落在長江之濱、人文薈萃的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新型的綜合性全軍重點建設院校。她是由具有半個多世紀輝煌歷史的全國重點高校通信工程學院,點燃亞洲第一爆的全國重點高校工程兵工程學院,開拓新中國軍事氣象事業先河的空軍氣象學院和在高科技領域一支獨秀的總參第六十三研究所合並組建,擔負著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新型人才的重任,是國家和軍隊進行科學研究、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裝備研製的重點基地。
學校佔地3500餘畝,基礎雄厚,規模宏大,條件優良。設有通信工程學院、指揮自動化學院、工程兵工程學院、氣象學院、理學院等5個學院和一個研究所,校舍總面積72萬平方米。擁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5個碩士點,25個本科專業。擁有20多個全軍性科研培訓中心和大型教學科研基地,有全軍重點學科4個,重點實驗室3個。圖書館藏書120餘萬冊,從采編到流通實現計算機管理並進入軍隊院校圖書館信息網路系統。校園環境優美,教學、科研和生活設施配套齊全,有條件良好的教學樓、實驗樓,有設備先進的電化教學中心、計算中心、電子閱覽室和語言視聽室,有設施完善的運動場、游泳池、禮堂和軍事訓練場。
五、海軍工程大學
海軍工程大學原名為海軍工程學院,1999年原海軍電子工程學院並入該校。學院是一所技術與指揮、工程與管理相結合,具有鮮明海軍特色,多學科、多層次、綜合型、高水平的軍事工程技術院校,是海軍唯一的一所具有學士、碩士到博土學位授予權的全國重點高等院校。學院座落在九省通微的湖北省武漢市,佔地面積93萬平方米,是一所理想的教學科研園地。
學院下設基礎部和艦船工程、艦船內燃機動力、蒸汽燃氣核動力、艦船電氣工程、兵器工程、系統工程系.有50多個教研室和研究室.40多個實驗室。學院瞄準世界高新技術發展前沿,先後建立了模擬技術、隱身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材料科學、核安全工程等一批我軍現代化建設急需的新學科專業,現有6個博士、18碩士學位授權點和22個本科專業.成為人民海軍高層次軍事人才培養的最大基地。
六、第二炮兵工程學院
第二炮兵工程學院是全國、全軍重點高等院校之一,是全軍重點建設的院校。學院在1986年被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在1993年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現在工學、軍事學 、法 學3個學科門類具有14個碩士點和2個博士點,並在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設立了博士 後科研流動站。1996年,導航、制導與控制、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2個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被確定為全軍重點學科,"火炮、自動武器與彈葯工程學科的實驗室被確定為全軍重點實驗室。
學院擁有一支思想素質好、學術造詣較深、教學科研能力強、年齡結構相對合理的研究生導 師隊伍。1985年以來,先後有90多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教授擔負起培養 研究生 的任務,現有研究生導師6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人。
七、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全軍重點建設院校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是培養海軍艦艇技術指揮軍官、海軍政治指揮軍官和海洋測繪工程技術軍官的高等院校。她坐落在風光秀麗的大連市老虎灘畔,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具有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學院教學設備先進,師資力量雄厚,擔負著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等多層次的教學任務和一些重要課題的科研任務。學院設有政治系、航海系、艦炮武器系、水中武器系、導彈系、指控信息系、海洋測繪系、外訓系等8個專業系、一個基礎部、一個學員旅、一個海上實習中心、46個教研室、10個實驗中心(其中包括172個實驗室和教練室),擁有萬元以上的實驗設備萬余件(套),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圖書館、教育技術中心、網路中心、水面艦艇模擬訓練中心、海上舢舨和游泳訓練中心,還有射擊靶場、各種球類場、室內外運動場、游泳館等體育設施。
八、空軍雷達學院
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雷達和防空學校,組建於1952年7月。她是全軍唯一的一所培養雷達兵的院校。主要培養本科和碩士研究生,也培訓一部分專科和幹部學員。
學院設有軍事指揮和雷達工程技術等多種學科。經過40多年的建設,已經成為一所有一套成功的辦學經驗,有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有一支素質較好的教員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高等軍事院校。現有教授、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和高級實驗師100餘人;有講師、工程師、實驗師300多人;有一批全軍乃至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根據上級下達的要求和招生計劃,學院每年向部分省、市、自治區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男生。在教學上注重拓寬學員知識領域,改善學員智能結構,提高學員第一任職能力。40多年來,學院為部隊培養了2萬多名指揮軍官和工程技術人才。畢業學員在雷達部隊建設中作出了貢獻,有許多人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成為部隊建設的骨幹力量。
學院各種設施齊全,教學實驗設備先進,教學大樓、圖書館、電教中心、實驗中心、計算中心等教學設施具有一定規模,多種運動場、俱樂部是學員健身強體、陶冶情操的好地方。
九、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
是一所中級指揮院校,擔負培養陸軍(含空降)師以下機關的各類參謀、院校軍事教員、教學管理幹部和全軍電教幹部的任務。學院源於1938年創建的抗大二分校。隨著軍隊建設的需要,先後易名為華北軍政大學、第二高級步校、石家莊高級步校、石家莊高級陸軍學校、軍事教育學院。1992年8月改為陸軍參謀學院。1999年改名為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學院座落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佔地面積8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
設有四館、四場、四中心。四館;圖書館(藏書35萬余冊)、軍事教育博物館、黨史館、院史館;四場:陸軍裝備訓練場、參謀技能訓練場、模擬演習訓練場及野外訓練場;四中心;教學指揮中心、計算機中心、指揮自動化訓練中心和電教製作、控制、維修中心。另外,還有運動場、游泳池、印刷廠、教具廠等輔助教學設施。學院舉辦了《參謀學刊》、《中國軍事教育》兩種全軍性刊物。中國軍事教育學會、全國國防、軍事教育學科規劃辦公室、石家莊地區軍隊院校協作中心設在該院。近年來,全院共出版專著近200部,編寫教材300多本,發表學術論文1000餘篇,研製計算機軟體和軍用、民用產品40多個。學院與總參政治部聯合研製的愛國主義教育信息庫多媒體系統,受到了中宣部、總政的高度評價。多個科研項目獲國家和軍隊級學術成果獎。
十、裝甲兵工程學院
裝甲兵工程學院座落在北京市風景秀麗的盧溝橋畔,是全國重點工科院校和全軍十二所綜合院校之一。學院的前身是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工程系,1961年在西安擴建為裝甲兵工程學院,於1969年遷址首都北京,是我軍培養裝甲機械化部隊工程技術軍官和指揮軍官的最高學府。
學院以本科教育為起點,培養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個層次的學員,培訓軍地雙向選擇生和外軍留學生。主要為全軍培養裝甲機械化部隊指揮軍官和具有軍事指揮員素質的各類工程技術軍官。培訓模式分為4年制工程本科和5年制雙學士本科兩大類。學院現設本科招生專業9個,碩士點15個.
5、參觀學校歷史寫觀後感
河北農業大學弘揚太行山精神 堅持太行山扶貧道路
從1979年開始,河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全省科技力量,對太行山區進行技術經濟開發,利用先進適用技術開發當地優勢資源,使農民很快擺脫了貧困,走出了一條科技扶貧的新路子。國務院對此發來了賀電,國家科委發了賀信,並譽之為「太行山道路」。「七五」以後,我省圍繞《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實施,在國家科委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農業科技工作始終堅持面向扶貧開發主戰場的方針,積極弘揚太行山精神,把科技扶貧工作拓展、延伸到全省貧困地區,為推動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實現全省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做出了貢獻。
一、因時制宜,科學制定科技扶貧戰略
科技扶貧工作是黨和政府實施脫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我省扶貧開發戰略的需要,河北省科委制定了河北省科技扶貧總體戰略,即通過促進貧困地區的科技發展,努力平衡並滿足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現實需求與戰略需求;為了實現上述科技扶貧的總體戰略目標,根據我省在不同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要求及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我們又分別確定了不同時期我省科技扶貧工作的戰略重點。
進入90年代,從促進「兩高一優」農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將重點放在貧困地區農業科技規模的擴大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上,並加大新產品開發和關鍵增產技術的攻關力度,為提高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和增加農民收入提供技術支撐。為此,我們在貧困人口集中的黑龍港流域、山區和壩上分別布設了一批科技攻關綜合試區,其目的是根據不同區域農業發展的限制因素,進行科技攻關、科研成果中間試驗和示範,形成一批適於不同類型區需要的技術體系,帶動整個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科技攻關綜合試區的建立,為貧困地區開發出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和新品種、新產品,從而為貧困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據統計,「八五」期間,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35%,有力地促進了我省扶貧工作的開展。
「九五」期間,隨著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深入實施,扶貧開發進程的加快,扶貧已經到了最艱難的攻堅階段。同時,隨著市場農業的不斷深化以及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對我省科技扶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適應新形勢變化的需要,這一時期,我省科技扶貧的重點是加大貧困地區農業綜合試區的科技攻關力度,強化小流域綜合治理和農村產業化的發展,針對解決貧困地區生態條件惡劣、地理環境復雜以及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等關鍵性技術難題進行重點攻關。通過提高單產,改善產品品質,增加效益,促進貧困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實現貧困地區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的循環。
二、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我省扶貧攻堅進程
十幾年來,我省科技扶貧工作始終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努力促進科技與扶貧開發的有機結合,全面提高貧困地區農村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和效益,使科技進步成為推動扶貧攻堅進程的強大動力。
(一)強化科技培訓與宣傳,提高貧困地區廣大幹部和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1、建立星火培訓基地,充分利用培訓基地開展培訓工作。一是組織省內外專家和技術人員辦先進實用技術的培訓班,對縣、鄉、村不同層次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農民分期分批加強培訓,有計劃、有步驟地全面提高貧困地區人員的科技、文化素質;二是針對生產中的具體問題,有重點地組織專家講課和到生產第一線進行技術指導;三是結合科技開發和技術推廣項目的實施進行技術培訓。
2、利用多種形式,大力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一是利用現代媒介,傳播科技知識。將需要推廣的先進技術,先進成果錄製成專題錄象片、磁帶,在市、縣電視台、廣播電台連續播放,向農民傳授技術和科普知識;二是利用集市組織有關部門科技人員趕科技大集,發放農業科技資料和明白紙;三是舉辦農業知識大獎賽和畜牧業優良品種大獎賽,以充分調動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趣味性和積極性。
3、充分發揮我省各級農業院校、科研單位在科技培訓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利用農業高等院校、農廣校、農技校等陣地,聘請專家、教授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訓班,培養各種專業人才;二是組織有關院校和科研單位的教師及科技人員,編寫農村實用技術叢書和科技扶貧培訓教材,為貧困地區廣大幹部和群眾學習技術提供指導;三是組織有關院校和科技單位的科技人員組成科技扶貧小分隊,深入到貧困地區開展科技咨詢活動。通過以上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累計培訓技術骨幹75萬人次,管理骨幹5萬人次,能熟練掌握1-2門適用技術的農民達800多萬人。
(二)加大推廣普及先進實用技術力度,努力促進科技成果向貧困地區轉化
1、緊緊圍繞群眾溫飽問題,因時、因地確定科技推廣重點。解決群眾溫飽問題是科技扶貧工作的中心。十幾年來,我們始終把直接解決群眾溫飽問題的種植業、養殖業和以當地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等實用技術作為科技推廣的重點,並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要求和不同區域的特點,重點推廣了糧棉油高產技術和畜牧業、水產業、林果業增產技術,以及成熟配套的綜合技術及增產增收潛力大、輻射面廣的重大農業新技術。「七五」期間,我們重點推廣了農作物和畜禽優良品種、合理施肥、節水灌溉、地膜覆蓋等技術;進入九十年代,則把優良品種、模式化栽培、地膜覆蓋及中低產田改造等15項先進實用技術作為推廣重點;「九五」以來,在繼續抓好動植物優良新品種推廣的基礎上,重點推廣了動植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旱作農業和節水農業技術、畜牧業綜合配套技術、水產養殖技術等,保證了貧困地區三大戰略任務的如期完成。
2、建立科技扶貧示範區、村、戶,以點帶面促進科技推廣工作。一是依據當地農業立地條件和資源優勢,建立不同類型的科技示範區。如我們根據山區、壩上、黑龍港流域的特點,分別在不同區域設立了「小麥豐產栽培技術試驗及示範點」、「稻麥良種示範區」、「高寒地區玉米增產技術示範點」、「紅富士蘋果高產示範園」、「大棚菜生產技術示範區」等示範區、示範田、示範園、示範點,促進了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二是既注重培育科技示範戶又特別重視科技示範村建設。村是一個自然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單元,以村為單位加強村級范圍的科技培訓、技術指導,建立科技示範村有著更有廣泛的意義。所以我們在科技扶貧中始終注重建設科技示範村和示範戶。如進入九十年代以來,我省科技扶貧在山區實施了「依靠科技雙百奔小康工程」,即每年在全省山區設立200個小康示範村,從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有力地促進了先進技術在山區的推廣應用,加快了我省山區的扶貧開發進程。
3、組織創辦農民科技服務組織,強化科技推廣與普及的組織化程度。多年來,在科技扶貧中,我們注重發揮農民的自我組織、自我發展的作用,分別以縣、鄉兩級科委為龍頭,組織了各種類型的專業技術協會,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如我們在全省不同地區創辦了「農民食用菌協會」、「農民養雞協會」、「紅富士蘋果開發協會」、「西瓜協會」、「桃協會」等專業技術協會。專業技術協會的建立,極大的調動了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三)加強科技攻關,著力解決扶貧開發中的關鍵性技術難題,為科技扶貧提供技術支撐。
1、建立了一批農業綜合試區,為實現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樹立樣板。我省貧困人口多集中在自然條件差、生態環境惡劣、地理環境復雜、經濟發展落後的黑龍港流域、山區和壩上地區,而且各個地區的區情差異很大。針對這一實際,我省農業科技攻關,始終堅持面向扶貧開發主戰場的方針,在大名、曲周、南皮、平山、唐縣、隆化、張北等不同區域的國家級貧困縣設置了15個農業綜合試區,組織省內外科技力量聯合攻關,重點解決生態環境條件惡劣、地理環境復雜的貧困地區的關鍵性技術難題,為不同區域的農業持續發展及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提供試驗示範。如1996年8月,特大暴雨襲擊我省,災區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據統計,在全省10個重災縣中,太行山就佔了5個。但設置在太行山區的試驗區和試驗基點普遍顯示出較強的抗災減災能力。特別是邢台縣漿水試區,盡管日降雨量達600多毫米,但上百條經濟溝仍喜獲豐收。再如,張北試區針對我國北方高寒半旱農牧交錯帶農牧業生產關鍵問題進行攻關。「七五」以來,張北試區共取得農、畜、草、經16項科技成果,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三等獎6項。1997-1999三年累計推廣旱作增產技術面積3010萬畝,其中旱作農田2700萬畝,人工草地250萬畝,錯季蔬菜60萬畝,共增產糧食9�5億公斤,乾草1�9億公斤,獲社會經濟效益23.19億元。
2、加強農業高新技術研究,增強科技扶貧開發後勁。
「九五」以來,隨著全省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扶貧開發工作的深入,要求科技扶貧工作必須進一步提高扶貧項目的科技含量,提升扶貧產業的技術水平。對部分有條件的地區,通過加強農業高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強化先進技術集成與創新,並以此作為推動產業化、增強科技扶貧後勁的突破口。這一時期,我省的科技攻關大力依託省內外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和生產條件,分別在張家口、承德等貧困區域布設了一批農業高新技術園區。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省農業高新技術園區的科技含量明顯提高,已基本形成集科研、開發、生產、加工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雛形,有力地帶動了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
3、加強國際技術合作,為科技扶貧開辟新的技術源泉。積極開展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及時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先進農業技術,是迅速提高我國農業科技水平,盡快解決貧困地區農業生產中存在的關鍵性技術難題的有效途徑。「七五」以來,我省農業科技戰線取得了一批效果顯著的農業科技合作成果:如通過實施中加政府旱作農業項目,加方贈款3000多萬元人民幣,開展了多項農業科技攻關課題的研究,解決了一批科技難題。通過實施中日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河北太行山農業綜合開發調查」,制定了河北省太行山農業開發規劃,為合理、有效地開發利用太行山資源,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爭取國外資金和專項技術合作奠定了基礎。
4、開發名品名牌,促進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產品質量差,市場競爭力弱,產業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復等結構性矛盾突出,是嚴重製約貧困地區農業及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把發展地方優勢農副產品加工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立足當地的優勢資源開發了一批名牌產品和名牌產業,如滿城草莓、盧龍甘薯、京東板栗、滄州小棗等,已在國內外市場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有效地帶動了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
6、合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什麼學校
你太無知了
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怎麼樣?
簡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1958年9月創建於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它的創辦被稱為「我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建校後,中國科學院實施「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學方針,學校緊緊圍繞國家急需的新興科技領域設置系科專業,創造性地把理科與工科即前沿科學與高新技術相結合,注重基礎課教學,高起點,寬口徑培養新興、邊緣、交叉學科的尖端科技人才,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批國內最有聲望的科學家, 得到迅速發展,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1978年以後,學校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在全國率先提出並實施了創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等一系列具有創新精神和前瞻意識的教育改革措施,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七五」、「八五」期間一直得到國家的重點建設,很快發展成為國家高質量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校主動適應國內外科技、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與挑戰,認真貫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大力推行教學科研改革和結構性調整,進行第三次創業。學校是國家首批實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學之一,也是唯一參與國家知識創新工程的大學。 長期以來,學校大力弘揚「紅專並進,理實交融」的校風,堅持「我創新,故我在」和精品辦學、英才教育的理念,形成了不斷開拓創新的優良傳統,以及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鮮明特色,培養出一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優秀人才。學校面向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國家重大需求,凝練科學目標,開展科學研究,努力提高學術研究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與科研競爭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性科技成果。 學校有11個學院、25個系,以及研究生院、軟體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等,在上海、蘇州分別設有研究院。有數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生物科學、化學共6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安徽省A類重點學科,19個安徽省B類重點學科。建有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合肥)、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33個國家和院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 現有專任教師1163人,科研機構人員360人。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8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6人,博士生導師332人,教授440人(含相當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副教授616人(含相當專業技術職務人員),還聘請了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R.F.Curl、Eugene Garfield Charles等一批世界知名科學家為名譽教授、名譽博士和客座教授。 在校學生15000多人,其中博士生2400多人,碩士生5800多人,本科生7400多人。本科生生源和培養質量一直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 校園總面積約14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2萬平方米,擁有資產總值7.9億元的先進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圖書館藏書183.5萬冊,已建成國內一流水平的校園計算機網路,並初步建成若干科研、教學公共實驗中心。 目前,全校上下正深化改革,銳意創新,力爭在2018年建校60周年前後,把學校建設成為質量優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一流研究型大學,成為與中國科學院和其他專業研究院所及高科技企業相結合,面向全國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現代知識結構的一流人才,具有較強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教育與科研基地,為實現「創寰宇學府,育天下英才」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
注冊資本:135351萬人民幣
8、中國合肥科學技術大學怎樣
你說的是合肥那個中國科技大學吧 蒽 科大很不錯的 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9、合肥八五餐飲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合肥八五餐飲服務有限公司是2017-01-16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合肥市蜀山區黃山路665號西環商貿中心12幢1609。
合肥八五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0100MA2NBB0A3X,企業法人劉慶霞,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合肥八五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小吃、餐飲服務(除居民住宅樓);餐飲管理;餐飲管理咨詢;食品加工技術咨詢及轉讓;洗滌用品、日用百貨的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合肥八五餐飲服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10、中國科大技學(合肥)成立於什麼時間?
http://www.ustc.e.cn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STC)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1958年9月創建於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它的創辦被稱為「我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建校後,中國科學院實施「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學方針,學校緊緊圍繞國家急需的新興科技領域設置系科專業,創造性地把理科與工科即前沿科學與高新技術相結合,注重基礎課教學,高起點,寬口徑培養新興、邊緣、交叉學科的尖端科技人才,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批國內最有聲望的科學家, 得到迅速發展,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1978年以後,學校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在全國率先提出並實施了創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等一系列具有創新精神和前瞻意識的教育改革措施,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七五」、「八五」期間一直得到國家的重點建設,很快發展成為國家高質量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校主動適應國內外科技、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與挑戰,認真貫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大力推行教學科研改革和結構性調整,進行第三次創業。學校是國家首批實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學之一,也是唯一參與國家知識創新工程的大學。
長期以來,學校大力弘揚「紅專並進,理實交融」的校風,堅持「我創新,故我在」和精品辦學、英才教育的理念,形成了不斷開拓創新的優良傳統,以及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鮮明特色,培養出一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優秀人才。學校面向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國家重大需求,凝練科學目標,開展科學研究,努力提高學術研究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與科研競爭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性科技成果。
學校有12個學院、27個系,以及研究生院、軟體學院等,在上海、蘇州分別設有研究院。有數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生物科學、化學共6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安徽省A類重點學科,19個安徽省B類重點學科。建有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合肥)、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34個國家和院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
現有專任教師1162人,科研機構人員286人。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33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9人,教授450人(含相當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副教授646人(含相當專業技術職務人員),還聘請了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R.F.Curl、Eugene Garfield Charles等一批世界知名科學家為名譽教授、名譽博士和客座教授。
在校學生15500多人,其中博士生1900多人,碩士生6200多人,本科生7400多人。本科生生源和培養質量一直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
校園總面積約14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2萬平方米,擁有資產總值8.9億元的先進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圖書館藏書188.75萬冊,已建成國內一流水平的校園計算機網路,並初步建成若干科研、教學公共實驗中心。
目前,全校上下正深化改革,銳意創新,力爭在2018年建校60周年前後,把學校建設成為質量優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一流研究型大學,成為與中國科學院和其他專業研究院所及高科技企業相結合,面向全國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現代知識結構的一流人才,具有較強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教育與科研基地,為實現「創寰宇學府,育天下英才」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