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常印佛
1、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怎麼樣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隸屬於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院校。現為全國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單位、安徽省示範性高職院校、安徽省文明單位、全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範院校、安徽省地礦局先進黨委(連續8年)、合肥市雙擁模範單位、合肥市衛生先進單位。
學院始建於1979年,1983年經原國家地質礦產部批准,報教育部備案正式設立安徽省地質職工大學,1997年1月更名為安徽省工業經濟職工大學,1999年開始舉辦大專層次的普通高等職業教育,2001年6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在原安徽省工業經濟職工大學基礎上改制為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2、常印佛的個人履歷
<
3、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是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隸屬於安徽省教育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地礦局直接領導。
學院坐落在合肥市包河區,交通便利,校園環境優美,校區佔地506畝,校舍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學生公寓、教學活動場地、實驗實訓場所自成體系,計算機、網路技術、多媒體、數控加工編程、電子商務、電子電工、測繪、形體、餐旅、語音、秘書功能、寶玉石技術、機械加工等實驗實訓條件完備;圖書館(藏書30萬冊)、電子閱覽室、大學生活動中心、400米標准塑膠田徑運動場、校園文化廣場、三個學生餐廳等生活服務設施配套齊全。
學院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已經發展成為一所工、經、管、文、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具有較強競爭實力和鮮明特色的綜合性普通高校。目前設有旅遊與資源系、機電工程系、商貿系、計算機科學技術系、電子信息技術系、現代經濟管理系和地質礦產系七個系共30多個專業,現有在校生6000餘人。學院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08人,其中高級職稱69人,雙師型教師106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雙院士常印佛為學院兼職教授。學院在省內外建有30餘個實習實訓基地,並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和IT核心研究所,學院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積極開展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2004屆、2005屆畢業生就業率均達95%以上。2005年學院榮獲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省地勘局先進單位、先進黨委稱號。2006年榮獲第七屆安徽省文明單位稱號。
4、中國地質調查局和中國地質科學院重點實驗室
1.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應力測量與監測重點實驗室
2013年,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4項,其中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公益性行業專項項目1項;地質調查項目4項,其他工程和市場服務類項目8項。第一作者公開發表論文32篇,其中英文SCI/EI檢索論文14篇,中文SCI/EI檢索論文7篇。現有固定工作人員21人,客座研究人員1人,引進碩士研究生2名,在站博士後1名;在讀研究生3名。組織召開學術會議2次,學術委員會會議1次,參加國內舉行的國際學術會議7人次。
與萬那杜氣象與地質災害局達成「萬那杜典型俯沖區地應力分布特徵研究」合作協議,並開展了研究工作,首次在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澳大利亞板塊俯沖帶上實施了地應力測量與監測,初步獲取了板塊俯沖過程中地應力變化特徵,為研究其與伴生地震的關系積累了數據;在北京及周邊地區持續開展地應力測量與監測,初步構建了首都圈地應力實時監測網;在新加坡南北傳輸電纜隧道開展了水壓致裂地應力測量,標志著水壓致裂地應力測量技術得到國際認可。
BCA和Kiso-Jiban公司檢查力學所在新加坡地應力測量的試驗現場
2.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下水污染機理與修復重點實驗室
有技術人員27人,其中研究員5人、副研究員4人;碩士生導師5人,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年地質英才1人,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的中青年人才6人。2013年,實驗室發表各類論文42篇,其中SCI檢索論文2篇,EI檢索論文3篇,核心期刊論文12篇,會議論文25篇;獲批國家發明專利1項。參加國際性學術交流12人次。畢業碩士1名,韓占濤副研究員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下完成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為期一年的考察和學習。
2013年,實驗室負責開展了地調項目「全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綜合研究」、環保部公益項目「華北平原典型區地下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防治分區方法研究」、環保部全國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子課題「典型農業區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水利部全國水資源保護規劃專項研究專題「區域淺層地下水脆弱性評價技術方法與示範研究」等多項,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嵌段聚合物懸浮納米零價鐵在復雜孔隙含水層中的運移研究」、地調項目「油氣勘探的現代微生物技術及應用研究」、地方合作項目「星宇化工有限公司吳橋分公司廠區及原滲坑對擬建吳橋水庫污染風險調查評價」並通過驗收。
天津薊縣某復合有機污染場地直推鑽探土壤以及多級監測井取樣
3.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元素微區與形態分析重點實驗室
2013年是實驗室建設的第一年,承擔科技支撐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公益性行業專項3項,地調項目6項,其他項目3項,累計經費2050萬元。發表論文22篇,其中英文SCI檢索論文10篇(1篇第一作者,5篇通訊作者),中文SCI檢索論文1篇,核心期刊論文11篇;獲批實用新型專利4項。培養博士2名、碩士8名;與中國地質大學聯合開展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大四學生4名。參加了所重點實驗室建設及研究進展交流會,實驗室研究方向、目標、組織機構及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領導和專家對實驗室在擴充微區原位同位素分析技術能力方面提出了發展建議。5名成員在部系統培訓班上作技術講座;邀請了德國馬普化學研究所和法國CAMECA公司的專家進行微區分析技術和儀器講座;承擔了歐盟第七框架計劃項目。新購置的193nm激光器、超高線性范圍高分辨等離子體質譜儀等投入運行。
成功研製多軸可調精確定位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儀樣機,並初步建立了Li、B、K等輕元素的定性與半定量分析方法。基本建立了可應用於橄欖石、輝石等單礦物中單個熔體包裹體LA-ICPMS分析方法;採用均相沉澱和鋶鎳試金技術制備的含貴金屬等元素的硫化物微區分析校準標樣的均勻性和實用性得到國際相關專家的好評;建立了HPLC/ICPMS快速測定天然水樣品中無機砷形態的方法。
新投入使用的實驗室和儀器設備
研製成功的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儀原位分析系統(樣機)
4.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表層碳—汞地球化學循環重點實驗室
2013年,通過對我國150萬平方千米不同時期(20世紀80年代與2000年間)土壤有機碳密度的計算顯示我國西南、華中、華東、西北和華北的土壤有機碳表現為大氣CO2的匯,而東北和華南的為負值,土壤有機碳表現為大氣CO2的源。20年間,全國主要農耕區0~20厘米土壤有機碳庫累計增加358.5Tg。
我國主要農耕區表層土壤碳源匯變化圖
建立了土壤碳呼吸與全球升溫的預測模型。預測全球氣溫預期升高0.5℃,我國紅壤、草甸土、褐土、潮土、沼澤土和黑土中土壤有機碳分解釋放的碳為519Tg,相當於我國2010年固體化石燃料燃燒釋放量的31.7%。
我國主要土壤類型在全球氣溫預期升高0.5℃情況下,土壤有機碳釋放的CO2
5.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塌陷防治重點實驗室
岩溶塌陷動力監測系統集成
2013年,實驗室共承擔項目2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公益性行業專項1項,地調計劃項目1項、工作項目5項,社會服務項目5項,公開發表論文8篇。派團參加第13屆岩溶塌陷國際會議;邀請客座研究員、瑞典MALA公司(中國)和SenseFly公司專家開展鑽孔雷達探測、無人飛機應用等方面的學術交流;協辦「岩溶環境問題與對策學術討論會」;組織「岩溶塌陷調查技術方法討論會」以及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會議。
在我國岩溶塌陷地質災害發育趨勢與對策分析、岩溶塌陷調查和防治系列規范編寫、岩溶塌陷動力監測系統集成開發和大型礦山疏干區岩溶塌陷動力變化規律的捕捉方面取得了進展。
鑽孔雷達和無人機培訓
6.中國地質科學院頁岩油氣調查評價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承擔國家重大專項1項,地質調查項目6項,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2項,公益性行業專項1項,其他3項。發表論文13篇,其中國外8篇,國內核心期刊論文5篇,SCI及EI檢索論文共5篇;出版專著2部。有固定人員17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2人;研究員4人,副研究員6人,助理研究員7人;實驗技術人員3人,管理人員3人。流動人員6人,客座院士1人。2013年12月在京召開了「中國地質科學院頁岩油氣調查評價重點實驗室2013年年會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會議」。參加了AAPG年會,發表摘要4篇,並作學術報告;參加第一屆全國青年地質大會,發表會議論文2篇;參加第六屆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中國石油地質學術年會和全國沉積學大會。承擔了與吉爾吉斯斯坦合作項目「中吉天山成礦帶成礦構造背景對比研究」。
採用淺表層構造變形的地面調查與深部構造的重磁電震聯合反演解釋相結合,釐定了黔中隆起及周緣3個一級變形單元和8個二級變形區。首次在黔中隆起東部中三疊統發現了透鏡狀油砂體,說明黔中隆起這一大型古隆起帶是油氣運移的有利聚集區。此外,在黔中隆起西部石炭系大唐組內發現了厚度大於50米的黑色炭質泥頁岩,提出黔中隆起油氣地質條件需要重新認識。證實了柴達木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發育良好的烴源岩,是一個新的烴源岩層系。
中國地質科學院頁岩油氣調查評價重點實驗室
7.中國地質科學院Re—Os同位素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
2013年,實驗室廣泛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組織了Re-Os同位素分析技術研討會,邀請了國內相關領域專家就鹼性Os稀釋劑的制備標定和存在問題、普通硫化物Re-Os同位素前處理、Re-Os同位素稀釋劑標定、低含量Re-Os定年標准物質預研究、岩石樣品Os同位素精確測定等前沿科學問題開展了討論;實驗室成員前往英國杜倫大學和開放大學開展學術交流,邀請了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Judith Hannah 教授和Holly Stein 教授前來講學。實驗室繼續加強標准物質的研製,富鈷結殼Os同位素(GBW04476)和成分標准物質及銅鎳硫化物Os同位素和Re及Os成分標准物質(GBW04477)獲批成為國家一級標准物質。近年來,實驗室在富有機質地質樣品的Re-Os同位素年代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入選中國地質科學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進展。
實驗室成員訪問開放大學
實驗室成員訪問英國杜倫大學
實驗室成員與美國來訪學者
8.中國地質科學院年輕沉積物年代學與環境變化重點實驗室
2013年,實驗室承擔各類項目14項,包括公益性行業專項課題1項,地調項目5項,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5項,與其他單位合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新獲批各類科研項目7項,其中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1項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發表論文5篇,其中SCI檢索論文2篇;出版專著1部。引進人才2名,培養碩士2名,在職攻讀博士學位人員1名。舉辦學術會議1次,參加學術會議、出訪及邀請專家進行學術討論共計20餘人次。新建了獨立的植硅體實驗室、總有機碳/總碳實驗室。
陽原盆地西部湖相地層火山灰層分布特徵及年代地層序列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選擇梨益溝等六個剖面進行了樣品採集和年代及環境指標測試分析工作,對地層沉積序列有了較為清楚的認識。基本建立了五龍峰剖面28.2ka至149.5ka的年代序列,研究表明剖面整體上為風成相沉積,反應的氣候以冷干、涼濕為主,主要經歷了3次較大規模的古氣候冷暖旋迴,每個旋迴又包括了若干個次一級冷暖干濕旋迴。
包頭市麻池鑽孔第四紀地層綜合研究取得進展。首次在河套地區實施的貫穿第四系的第四紀標准鑽孔,建立了完整的第四紀年代地層框架及古氣候、古環境演變序列。
回灌試驗場地層對比圖
梨益溝剖面采樣
承辦2013年孢粉學術會議
9.中國地質科學院——合肥工業大學礦集區立體探測重點實驗室
2013年,實驗室正式進入建設期,依託單位為礦產資源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有固定人員39人,其中研究人員36人、技術人員1人、管理人員2人;客座人員9人。
2013年2月4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常印佛、合肥工業大學校長徐樅巍和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共同為立體探測重點實驗室揭牌
實驗室定位及研究方向:面向國家資源重大需求,開展重要成礦帶地質過程與三維結構探測,礦集區立體探測與三維建模技術,區域成礦系統與成礦規律和深部礦床勘查技術方法與示範研究。通過深部探測技術進步和理論創新促進深部資源的持續發現,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資源需求提供理論、技術支撐和服務,為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2013年5月2日,中國地質科學院—合肥工業大學礦集區立體探測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審查會在合肥工業大學召開
2013年,在研項目89項,包括973計劃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國家科技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3項、國土資源部項目3項、院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1項、依託單位項目7項、其他項目52項;經費總額4412萬元。發表論文99篇,其中SCI檢索論文24篇,EI檢索論文8篇;出版專著1部;申請專利5項。
代表性成果:提出3D填圖(建模)思路和技術流程,實現了獅子山—銅官山礦田地殼結構的「透明」化;建立銅陵礦集區綜合找礦標志,提出深部成礦預測靶區;通過長江中下游成礦帶及典型礦集區深部結構探測,發現了長江中下游成礦帶發生岩石圈拆沉和幔源岩漿底侵的地震學證據,證實存在多級岩漿活動,詮釋了巨型成礦帶成岩成礦的動力學成因;獲得了銅陵、廬樅礦集區3D結構框架,對區域構造變形、岩漿系統結構提出了一批新認識、新觀點,揭示出重要岩體和控礦地質體的空間分布,為深部找礦提供重要信息;深部鑽探獲得重大找礦線索,廬樅礦集區2000米鑽探發現厚度較大的鈾異常,發現4米厚的銅礦化。部分成果在《Geophysics》、《Tectonophysics》上發表。
5、安徽地質學院在合肥嗎?
安徽省地質職工大學
地址:合肥市梁園路1號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始建於1979年,1983年經原國家地質礦產部批准,報教育部備案正式設立安徽省地質職工大學,1997年元月更名為「安徽省工業經濟職工大學」,1999年開始舉辦大專層次的普通高等職業教育。2001年6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在原安徽省工業經濟職工大學基礎上改制為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隸屬於安徽省教育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地礦局直接領導。2007年1月,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並取得了優秀等級。學院現有全日制高職在校生8631多人,已為國土資源地礦行業及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各類人才3萬多名,先後榮獲「安徽省文明單位」、「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安徽省地礦局先進黨委」、「安徽省地礦局先進單位」,「信息業技術培訓CAD教育先進單位」、「合肥市雙擁模範單位」、省直「文明單位」、合肥市「衛生先進單位」等諸多榮譽稱號。
學院坐落於合肥市,佔地543.31畝,校舍建築面積15.56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50.41萬余冊。學院設有旅遊管理系、機電工程系、商貿系、計算機科學技術系、電子信息技術系、現代經濟管理系、地質礦產系、藝術系八個系共46個專業,形成了以地質類專業為龍頭,以地質延伸類專業為補充的地質特色專業體系;建有2個省級試點、示範專業,1個國家緊缺人才培養專業和4門省級精品課程。學院現建有電工電子、地質勘查、計算機、數控技術、酒店管理、經濟管理和海爾大學電工電子實訓中心等46個校內實訓基地和86個校外實訓基地,其中海爾大學電工電子實訓中心為省級示範實訓中心。學院還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和IT核心與認證課程研究所。學院現有495人的高素質專兼職教師隊伍,其中高級以上職稱158人,雙師型教師189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雙院士常印佛為學院兼職教授。
6、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怎麼樣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是個不錯的學校,值得推薦!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是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隸屬於安徽省教育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地礦局直接領導。
學院坐落在合肥市包河區,交通便利,校園環境優美,校區佔地506畝,校舍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學生公寓、教學活動場地、實驗實訓場所自成體系,計算機、網路技術、多媒體、數控加工編程、電子商務、電子電工、測繪、形體、餐旅、語音、秘書功能、寶玉石技術、機械加工等實驗實訓條件完備;圖書館(藏書30萬冊)、電子閱覽室、大學生活動中心、400米標准塑膠田徑運動場、校園文化廣場、三個學生餐廳等生活服務設施配套齊全。
學院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已經發展成為一所工、經、管、文、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具有較強競爭實力和鮮明特色的綜合性普通高校。目前設有旅遊與資源系、機電工程系、商貿系、計算機科學技術系、電子信息技術系、現代經濟管理系和地質礦產系七個系共30多個專業,現有在校生6000餘人。學院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08人,其中高級職稱69人,雙師型教師106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雙院士常印佛為學院兼職教授。學院在省內外建有30餘個實習實訓基地,並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和IT核心研究所,學院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積極開展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2004屆、2005屆畢業生就業率均達95%以上。2005年學院榮獲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省地勘局先進單位、先進黨委稱號。2006年榮獲第七屆安徽省文明單位稱號。
7、安徽工業經濟技術學院跟南理工繼續教育學院哪個好
前者較好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坐落於合肥市,佔地531.39畝,校舍建築面積15.56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50.41萬余冊。學院設有旅遊管理系、機電工程系、商貿系、計算機科學技術系、電子信息技術系、現代經濟管理系、地質礦產系、藝術系八個系和一個成人教育學院,共設置50個專業,建有1個國家緊缺人才培養專業、2個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專業和8個省級重點、示範、特色專業及5門省級精品課程。學院現建有電工電子、地質勘查、計算機、數控技術、酒店管理、經濟管理和海爾大學電工電子實訓中心等8個校內綜合實訓中心共100多個實驗實訓室和200多個校外實訓基地,其中,1個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4個省級示範實訓中心。學院還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和IT核心與認證課程研究所。學院現有570人的高素質專兼職教師隊伍,其中高級以上職稱182人,雙師型教師272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雙院士常印佛為學院兼職教授。學院還設有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中心,與美國、英國、韓國、愛爾蘭、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多所院校有著長期緊密的合作。目前學院已與愛爾蘭阿斯隆理工學院、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校區)、美國威廉·伍德大學、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合作開展「3+X」專升碩項目,分別與韓國韓瑞大學和波蘭弗羅茨瓦夫工業大學開展「3+2」和「3+1.5」專本連讀項目。
南京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創辦於1999年,依託南京理工大學雄厚的師資和辦學設施,已經擁有了汽車應用技術、國際商務、電子技術和微機應用等十三個專業,為社會輸送了大批生產第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學院以「高職做精,成教做強,自考做大,培訓做活」為辦學思路,以積極開拓進取的精神,於2004年開辟了馬群校區。目前,學院兩校區佔地近500畝,校區環境幽雅,均為花園式的校園。學院現有專職教師及管理人員116名(其中黨員53名),兼職教師200多人(80%以上具有高級職稱)。學院擁有現代化語音室5個﹑微機房9個、多媒體教室24個、財會模擬實驗室1個,電子與電工實驗室2個,汽車實驗室5個,運動場4個以及先進的公寓化管理,為每位學子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8、合肥工業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是誰
常印佛、楊善林(都是全職的,其中楊是工大土生土長,自己培育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