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方毅教授
1、苗姓的其他信息
山東長山苗氏家譜兩卷,著者待考,民國庚申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大開印本兩冊。
江蘇淮陰苗氏族譜,(現代)苗氏合族編修,1987年鉛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淮陰市縣小營東村、西壩村苗氏宗祠。
苗氏族譜,(現代)苗氏合族編修,2001年稿本。現被收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彌勒州彌勒縣丫鋪龍新瓦房。
河南沁陽苗氏,(現代)苗中憲編修,2004年稿本。現被收藏在河南省沁陽市苗樓苗氏宗祠。
河南濟源苗氏宗譜,(現代)苗鴻震序,2004年計算機排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南省濟源市勛掌城南大街苗氏宗祠(克井鎮23信箱)。 源自羋氏;望出東陽:全聯典出苗氏的源流和郡望。
源出苗邑;系承賁皇:全聯典指賁皇為楚大夫伯棼之子,奔晉,晉人以苗地相贈,其子孫因以為氏。
惠行魏郡;威震河州:上聯典指唐朝壺關人苗晉卿,字元輔,進士出身,歷官中書舍人、吏部侍郎、安康太守、魏郡太守,政事與教化並行,惠政為人稱道。唐肅宗時,任左相,封韓國公。下聯典指北宋上黨人苗授,字授之,歷官供備庫副使、西上閣門使,因功任河州知州。跟隨李憲討伐羌族叛亂,威震洮西。宋元祐年間官室保康軍節度使。
惠行魏郡;威鎮熙河。同上。
古醫鼻祖;新歷乾元:上聯典出上古神醫苗父,相傳他以管作席,以芻為狗,向北祝願,就能把很重的病人治好。後人尊崇他為古醫中祝由科的鼻祖。下聯典出北宋司天台主簿苗守信,河中人。長於造算。當時因應天歷稍有差訛,詔命他另造新歷。他重製的乾元歷,非常精密。官至殿中少監。
長水校尉;龍峰真人:上聯典出漢朝有長水校尉苗浦。下聯典出唐朝畫家苗龍,失其名,因善畫龍,人們以苗龍呼之。後得道仙去。會稽龍瑞宮東南一峰崛起,上平如砥,相傳為苗龍飛升處。
十才列選;兩弟登科:上聯典指唐苗發工詩,為「大歷十才子」之一。下聯典指唐苗愔以兄弟二人相繼登科事。
祝由肇祖;韋皋乘龍:上聯典出《古今醫統》:「苗父上古神醫,為祝由科之祖。」下聯典出唐張延賞之妻苗氏,能鑒人,特選進士韋皋為婿。 農桑輯要恩澤遠;說文聲訂韻源長:上聯典出元朝大司農丞苗好謙,城武人。勤政善學,官至御史中丞,有《農桑輯要》。下聯典出清朝道光年間貢生苗夔,字先簏,肅寧人。治《說文》,精於音韻之學,撰有《說文聲訂》、《說文音讀表》、《毛詩韻訂》、《建首字讀》等書。
草長鶯飛光景好;田肥禾茂人財興:此聯為鶴頂格嵌苗氏「苗」字的析字聯。 棣萼聯輝,三場科名之盛;詞華藻發,十人才子之班:上聯典指唐朝人苗愔,長慶年間進士,他弟弟苗惲、苗恪也相繼登科。下聯典指唐朝苗晉卿的兒子苗發,擅長寫詩,與盧綸、司空曙等人齊名,為「大歷十才子」之一。官至都官員外郎。
義膽忠肝,僉羨真州明府;文華本行,特美太原參軍:上聯典出宋朝名宦苗再成,守真州,慷慨有大志。德佑中文天祥敗走真州。再成延入城,與定抗元兵,城陷,不屈死。下聯典出唐朝名人苗蕃的事典。
2、苗姓的遷徙分布
苗賁皇的苗邑,據考就在今河南濟源的西部,現在該地還有一處地名「苗亭」,據說就是二千六百多年前苗邑的遺址。苗姓最初的發源地,當然也該在個地方。三家分晉後,苗姓因仕宦等原因,在今山西、河北等地落籍。戰國後期,秦國窮兵黷武,中原是其擴張的第一個目標,苗姓祖居地濟源也深受戰火侵擾,故大批苗姓或北徙今山西長治,或東遷今山東定陶一帶,後經繁衍發展,昌盛為苗姓上黨郡望和濟陰郡望。兩漢時期,見諸史冊之苗姓有兵技巧家苗子,王莽國師苗? ,劉秀時代的父城(今河南寶豐)長苗萌,幽州牧苗曾以及漢末的苗祀,尤可一提的東漢時東阿侯苗光,史書稱其保全了封邑,則表示苗光子孫落籍於今山東東阿。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激烈動盪,苗姓同其它中原士族一樣,為了躲避兵火,取道南下,跨過長江,進入江東。其中一支苗姓輾轉於今浙江金華一帶,後經繁衍,形成了苗姓歷史上的第三大郡望——東陽郡。當然,在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之際,苗姓主要還是昌盛於上黨、濟陰二郡,如苗姓歷史上唯一一位宰相苗晉卿便是上黨壺關人。唐代中後期,有陝西之苗姓為避國都附近紛擾不斷的戰亂,遷居今甘肅、寧夏一帶。兩宋之際,苗姓以上述三大郡望為主源,散布之地更廣,尤其在宋趙王室偏安江南後,苗姓人在今南方省份,如安徽、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定居。需要指出的是,繁衍於今山西長治一帶的苗姓依舊名人不斷,競現於史。元末明初,戰亂紛起,苗姓又被迫遷徙。據江蘇沛縣等地《苗氏族譜》載:元末明初,河南永城縣東四十里苗橋苗氏家族,分七支向外遷徙:一支遷汴京(今開封),一支遷夏邑,一支遷江蘇沛縣,一支遷山東,一支遷安徽,兩支遷山西。明初,政府從山西向河南、河北等地大規模移民,山西長子縣西張堡村苗子實遷到河南武陟縣西南大封村。苗子實有4子,長子遷今武陟大司馬村,後裔分遷今溫縣趙堡等地;次子遷今新鄉市七里營,後裔分遷南庄、河頭等村;三子遷今武陟喬廟,後裔分遷今滎陽市古滎等地;四子仍住大封村,後代遷修武、焦作、溫縣等地。據不完全統計,苗子實的這一支後裔目前有11000餘人,僅大封村苗姓就有3500多人。另據河南西平縣苗堂村《苗氏族譜》載:始祖苗公於明洪武年間自山西洪洞遷西平縣苗堂村,後分居於苗張村。河南禹縣《苗氏宗譜》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一老嫗率子、侄四人遷來河南,長子苗立本定居禹縣神垕鎮,次子苗立家定居郟縣苗黃庄,三子苗立誠定居襄縣苗府村,侄苗國寶定居禹縣白沙村。清中葉以後,伴隨闖關東的風潮,有冀魯豫地之苗姓入遷東三省。改革開放以來,不少苗氏後裔到海外經商、求學、辦企業,有些已成為當地的知名人士。與此同時,東南亞、美國、加拿大等地和台灣地區也有不少苗氏族人子孫回中原和故鄉尋根謁祖,投資辦廠。苗氏子孫不管在國內國外,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當地的經濟、文化建設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當代苗姓的人口大約110萬左右,為全國第一百四十六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7l%,河南是苗姓的第一大省,大約佔全國苗姓人口的32%。
3、楊承宗的創辦大學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78年,楊承宗被任命為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後來他又擔任安徽省第六、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科協主席。在此期間,他創辦了合肥聯合大學——建國後第一所自費走讀大學。這是他晚年集中一生作為教育家和科學家兩方面的經驗和智慧,辦成的最後一件大事。這創舉的智慧火花來自於不經意中聽到的同事之間的一段對話。1979年8月,在安徽省高教局召開的一次會議上,科大參加會議的幾位同事在中午休息聊天時,有幾句話飄進了楊承宗的耳朵。有人問:「你的孩子今年考上大學了嗎?」回答是:「咳!別提了,只差0.2分。」楊承宗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高考擇優錄取這條很好,但能精確到0.2分嗎?他做了一番調查,不同的老師評卷差個幾分,非常正常。
「文化大革命」後,累積了多年的中學畢業生同時進入高考場地,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某些好馬失蹄也是常有的事情,至於考生因在不同省、市而高分落榜低分被錄取更比比皆是。他不由得萌發出一個設想:能不能給那些分數接近高考錄取線的學生提供一個深造的機會呢?1980年3月他參加全國科協大會時,聽胡耀邦講,全國有1600萬失學青年怎麼辦?這更激起他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熱情。1980年6月13日,方毅副總理視察安徽,並在中國科技大學全體師生職工大會上發表了講話,他說:「我們需要千方百計地實驗和探討改革的途徑,創造多種多樣的辦學形式和辦法,廣開學路。」對此格外敏感的楊承宗深受鼓舞:與其抱殘守缺,何不獨辟蹊徑?遂正式提出了在不增加國家負擔的前提下,綜合利用合肥地區高等學校的師資、設備優勢,創辦一所自費走讀大學的設想。
1980年6月23日,《光明日報》記者胡羊首次獨家報道了楊承宗關於招收自費大學生的主張。文章見報後,讀者紛紛來信,更有一群教育志士積極擁護該項主張。真是「一呼百應」!同年7月,關於成立一所民辦公助的自費大學的議題擺到了省領導的辦公桌上。8月,省政府批准成立這所大學。但讓楊承宗意想不到的是,省領導請他出任校長。他一再推辭,畢竟已是年近古稀,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時他的雙目幾近失明,妻子從北京搬到合肥後就一直重病纏身。但省領導以那些被高考分數拒之門外的學生之名再三誠懇邀請時,他最終被打動了。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確定校名,當時提議的校名有「安徽自立大學」、「星津大學」、「江淮大學」等等。抗戰時期有個「西南聯大」,由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合辦而成,辦學效果很好。這個也叫聯大,體現聯合辦學的精神。
1980年8月23日,合肥聯合大學正式成立,全部的家當就是從科大借來的一間20平米的房間、幾張辦公桌、包括楊承宗在內的6名兼職人員。楊承宗再一次表現出獨樹一幟、銳意創新的精神,實行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改革: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由合肥市委書記鄭銳兼任董事長,這是對當時處於主導地位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一種創新;沒有校園校舍,所有教學都是「聯辦」,插在科大、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等的教學空檔中完成;沒有固定的師資隊伍,所有的教師都是從合肥地區12所高校中擇優聘用,並邀請國內外著名科學家、學者如任之恭、錢致榕、龔升、楊紀珂等來校講學,體現了「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教育思想;學生全部「走讀」、自主擇業,改變了當時普通大學包吃、包住、包分配的做法,甩掉了沉重的後勤包袱;國家部分撥款,「適當」收費,每年文科40元、理科50元,改變了建國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由國家單一投資的體制;倡導公民享受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理念,一改高等教育只注重選拔尖子、培養精英的宗旨。上述高等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在改革開放30周年的今天,很多已經得到普遍認同和實踐。
合肥聯合大學「聯辦公助,自費走讀,不包分配,擇優錄用」的辦學模式,在當年是中國高等教育制度的一種創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安徽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等先後多次詳細報道,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的知名度。繼合肥聯合大學創辦之後,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廣州、杭州等地也相繼成立類似的大學,有些直接套用了「聯大」的名字,有些名字雖然不同,但辦學宗旨、教學形式基本相同,如北京聯合大學、南京金陵大學、武漢江漢大學、上海大學等。當時全國有許多城市和教育部門的領導來合肥聯合大學參觀訪問,楊承宗還專門抽調人員接待來訪。
2002年,合肥聯合大學與合肥教育學院、合肥師范學校合並組建合肥學院。合肥學院已建設成為國際化合作辦學示範院校、安徽省示範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單位,也是國家第一批61所「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之一,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楊承宗先生雖然早已退休,但他對此仍是高度關注,非常高興。
(概述圖片 )
4、苗姓與馬姓做鄰居相剋么,怎麼破
苗逢澍
苗逢澍,1916年3月生,山西省襄垣縣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畢業於山西省長治中學。1937年參加革命工作。早在中學時就要求進步,追求真理,是山西長治縣中學由中共領導的山西犧盟會負責人。1937年9月,苗逢澍赴太原參加了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10月被派往興縣三區開展抗日動員活動,先後任區「動委會」主任、犧盟會區協助員、秘書、特派員、二區委委員、縣委組織部部長兼社會部長;嵐縣縣委書記、晉綏一地委組織部長等職。歷任晉綏五地委組織部長、山陰縣委書記。任康定軍分區第一任政委、軍管會主任。曾任中共康定地委書記,西康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四川省委常委、省監委書記等職。
苗海南
苗海南(1904—1966),原名世循。桓台縣索鎮人,企業家、山東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苗氏家族在清朝咸豐年間分為6支,長支與次支的第二代人先後在濟南興辦工商業,逐漸形成了苗氏民族資本集團。因他們出自兩支,故有「大苗家」、「小苗家」之說。苗世厚(德卿)、苗杏村(世遠)、苗蘭亭(苗世厚次子)是長支中的代表人物;苗星垣(世德)、苗海南(世循)是次支中的代表人物。他們在濟南創辦企業50餘年,既有合作又有競爭,既各立門戶又有共同利益。也正是因為有了苗星垣的長遠打算和投入,才造就了苗海南,使他成了濟南第一位從海外留學歸來的民族工業家,新中國成立後又成了一名「紅色資本家」。1951年6月,為支援國家抗美援朝,苗海南購買了1架戰斗機和10門大炮支援前線,這是國內企業界捐獻第一人。成了毛澤東生日宴會的座上客,第一次見毛主席是在上世紀50年代初,苗海南被請去中南海懷仁堂。周總理把他往人群里推,他擠到主席面前,身邊的人向毛主席介紹,主席大聲說:「你就是山東的苗海南啊!還這么年輕!」1955年毛主席壽誕之日,苗海南還被邀到中南海去吃壽面。主席在一次會議上還曾講過:「有人說苗海南沒有用,我說苗海南是有用的。」一次,苗海南被邀參加最高國務會議,當討論私營企業的改造問題時,毛主席講完話,苗海南深受鼓舞,情緒激動,搶過話筒發言表示:「我經營的廠子走公私合營的道路,也可直接改為國營!」從北京返回濟南後,為實踐他的諾言,濟南成通紗廠於1953年12月就向政府提出公私合營的申請,1954年5月被批准為公私合營企業。成了山東省副省長。父輩希望孩子們仍然走實業救國和科學救國的道路。翻開苗家第二代的簡歷,你會發現,天文數學、物理、紡織機械是他們大學時代的選擇方向,而且都卓有成就。其中,苗永淼(苗星垣之子)為留美博士,回國後為西安交大教授,國務院第一批學位委員,為我國培養了第一位流體機械專業的博士生;苗永瑞(苗星垣之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天體測量和時間頻率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曾獲中科院特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苗永寬(苗海南之子)為南京大學天文系主任、教授,曾任中國天文學會副理事長,1977年8月作為中年科學家代表,與方毅、胡喬木、於光遠等人一起參加了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的全國科教工作座談會;還有3人擔任全國政協委員……
遠去的歲月塵封不住民族功臣的歷史,苗海南以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和人格魅力,寫就了一部民族工業早期發展的巨著。黨和人民給了苗海南極大的信任,他先後被推選和任命為山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山東省副省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等重要職務。今日,當自主創新成為振興國家的口號,對故人的懷念又多了一層現實的意義。
苗開霖
河運王者苗開霖,作為苗世基的玄孫——木頭峪苗氏家族的第五代傳人,苗開霖夥同三個已經長大成人的兄弟苗相霖、苗旺霖和苗濟霖,道光末年至光緒初年的二十年裡,「義和堂」船運的貨物吞吐量在同行業中一直遙遙領先,占秦晉峽谷總吞吐量的70%,成為磧口最大也是信用度最高的商號之一。苗開霖辛苦一生,為後人留下相當豐厚的家產。傘檐抱廈的豪宅四處,田地不計其數。由於他一生捨身賣力,五十多歲就因靜脈嚴重曲張而行動不便。據先人們講,他兩條腿上的血管,像小孩的手指那麼粗,見者無不觸目驚心。
晉陝峽谷第一村陝西省佳縣木頭峪村是一塊神奇的風水寶地,自古以來尊師重教,尚德崇文,先後涌現出許多政界、學界、商界和文藝界的精英。漢族苗姓族人人才輩出,光宗耀祖。苗時英:清光緒乙酉科撥貢;苗龍池:清藏貢,紫陽縣訓導;苗德章:清藏貢,高陵縣訓導;苗俊良:清藏貢;苗德本:清稟貢;苗采亮:清稟貢;苗立本:清稟貢;苗重華:清貢生,洛川縣訓導;苗滋榮:清貢生;苗晉臣:清貢生,山西試用經歷;苗晉賢:清稟貢,咸陽縣訓導;苗天培:綏德、定邊等縣知事;苗相霖:以子重華誥贈修職郎;苗子勤:甘泉知縣老 干 部有苗從模:省軍級,曾任陝西省公安廳廳長,政法委書記,省委常委;苗守魁:地師級,曾任中國海軍北海海艦隊政委;苗 毅:地師級,曾任陝西警官學校校長,公安廳處長,副廳級待遇;苗常茂:地師級,曾任榆林高專校長、書記專 家有苗慶生:中國原子專家;苗景芳:國防公辦研究員;苗常實:南京食品專家;苗常茂,1929出生於木頭峪鄉木頭峪村,榆林高等專科學校校長;苗慶霞,女,1952年出生於木頭峪鄉木頭峪村,延安大學教材管理中心主任;苗小森,1957年出生於木頭峪鄉木頭峪村,延長油礦管理局檔案處副處長;苗 勇,1961年出生於木頭峪鄉木頭峪村,榆林學院體育系主任、黨總支書記;苗公儉,著名導演,先後擔任綏德劇團團長、陝西省戲麴院黨委書記;苗林林,武生,原陝西省歌舞團團長;名小旦苗迎春,名司鼓苗金鎖、苗晉仁、苗少峰,名生苗慶豐等。
苗丕一
苗丕一,(1916-2005),山西省長子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西藏工委波密分工委書記,西藏軍區第53師師長,中共西藏工委昌都分工委第二書記,西藏自治區區委書記處書記,西藏自治區第三屆政協副主席、自治區第三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九大代表。在辛亥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平崗鎮一帶涌現出了許多仁人志士,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平崗苗樓村的苗家樹及其長子苗澤生、三子苗九銳父子三人,被稱為「苗氏三傑」。名人除「苗氏三傑」外,還有中央軍委政治學院第一軍事教研組原主任苗中勤、原西藏軍區第53師師長苗丕一等。
苗豐強
苗豐強(1946—),字豐健,苗育秀之子,苗華斌之父。山東牟平人。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加州聖克來拉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曾在美國電器公司工作,歷任工程師、業務經理。1976年返台後與呂鳳章等合組聯成石油化學公司,任副總經理,1979年升總經理,並接辦神通電腦公司,任董事長。曾成功研製微機連接各型電腦技術,實現所屬工廠全面自動化,在國際享有盛名。現任聯成石化公司總經理,神通實業、神達電腦、華光電腦、聯通電子、中國嘉通資訊等公司董事,電腦公會常務理事。有「合資先生」之稱。
苗永慶
苗永慶,1941年9月19日生,山西省晉城市人,先後畢業於海軍軍官學校1964年班、海軍航海學校作戰高級班第10期、三軍大學海軍學院1978年班、美國海軍大學參謀班1974年春季班、三軍大學戰爭學院1985年班。海軍二級上將,2002年1月24日任台灣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
苗天
(1925年12月6日-2005年2月19日),本名苗延林,生於江蘇銅山,銅山師專畢業,台灣、香港1960年代-1990年代著名演技派電影、電視劇演員,多飾演反派角色。 1941年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青年軍202師政治隊,演出舞台劇。 1948年隨中華民國青年軍來台,當過小學教師,1956年考入中國電影製片廠擔任電影幕後,首部演出電影是中央電影公司《長風萬里》。 1967年胡金銓執導武俠片《龍門客棧》,原定由歐威演出大檔頭,臨時撞期不克演出,攝影師推薦原任場記的苗天上陣,意外走紅。 1974年至香港演出李翰祥執導的清宮劇電影《傾國傾城》和《瀛台泣血》飾演太監李蓮英,及戰爭片《英烈千秋》飾演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名將板垣征四郎,演技再受各界激賞,後為電影導演蔡明亮班底演員。
苗僑偉
(Michael Miu,1958年6月18日—),香港著名演員,人稱三哥,也是藝視眼鏡(現時亮視點)的創辦人。苗僑偉出生在舟山定海,五歲時移居到香港。1980年於香島中學畢業後,參加香港無線電視第9期藝員訓練班,起先只是在少量電視連續劇里擔任跑龍套的角色,但很快就升上一線。1982年他憑《飛越十八層》走紅,翌年就被無線包裝,與湯鎮業、黃日華、劉德華、梁朝偉並稱為無線五虎將。1982年因《飛越十八層》一劇認識戚美珍,最後結為夫妻,兩人育有一女和一子。苗僑偉1988年後息影經商,2004年復出。
苗圩
(1955年5月-),河北昌黎人。合肥工業大學內燃機專業畢業,中共黨員,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中共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黨組書記。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等職。
苗華
(1955年11月—),祖籍江蘇如皋,出生於福州,國防科技大學管理工程專業畢業,本科學歷,現任蘭州軍區政治委員,中將軍銜。
苗鴻冰
籍貫湖南,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曾是一名在石油系統從事黨團工作的國家幹部。1993年,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的號召下,苗鴻冰辭職下海,投身於陌生的服裝行業。12年過去了,苗鴻冰一手打造的中國女裝品牌——白領,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女裝品牌。
苗連生
河北保定人,優秀民營企業家。1987年創建英利,1998年進入太陽能光伏領域,2007年帶領公司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和北京大學畢業,研究生學歷,商業管理學學士、項目管理碩士。現任英利集團董事長、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主要成就:第一家贊助足球世界盃的中國企業;2012年光伏組件銷量全球第一;擁有光伏行業兩大國家級研發平台;熊貓、藏鈴羊電池技術世界領先;第一家加入碳減排先鋒的中國企業。
苗海忠
苗海忠,男演員,1968年10月6日出生遼寧本溪市,曾用名苗皓鈞,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
苗阜
1982年出生於陝西省銅川市王益區,相聲演員。
苗春水
1984年11月22日生於內蒙通遼科左中旗,是中國光通信一線品牌廠商-光潤通科技創始人。
5、苗姓的歷史名人
苗逢澍
苗逢澍,1916年3月生,山西省襄垣縣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畢業於山西省長治中學。1937年參加革命工作。早在中學時就要求進步,追求真理,是山西長治縣中學由中共領導的山西犧盟會負責人。1937年9月,苗逢澍赴太原參加了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10月被派往興縣三區開展抗日動員活動,先後任區「動委會」主任、犧盟會區協助員、秘書、特派員、二區委委員、縣委組織部部長兼社會部長;嵐縣縣委書記、晉綏一地委組織部長等職。歷任晉綏五地委組織部長、山陰縣委書記。任康定軍分區第一任政委、軍管會主任。曾任中共康定地委書記,西康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四川省委常委、省監委書記等職。
苗海南
苗海南(1904—1966),原名世循。桓台縣索鎮人,企業家、山東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苗氏家族在清朝咸豐年間分為6支,長支與次支的第二代人先後在濟南興辦工商業,逐漸形成了苗氏民族資本集團。因他們出自兩支,故有「大苗家」、「小苗家」之說。苗世厚(德卿)、苗杏村(世遠)、苗蘭亭(苗世厚次子)是長支中的代表人物;苗星垣(世德)、苗海南(世循)是次支中的代表人物。他們在濟南創辦企業50餘年,既有合作又有競爭,既各立門戶又有共同利益。也正是因為有了苗星垣的長遠打算和投入,才造就了苗海南,使他成了濟南第一位從海外留學歸來的民族工業家,新中國成立後又成了一名「紅色資本家」。1951年6月,為支援國家抗美援朝,苗海南購買了1架戰斗機和10門大炮支援前線,這是國內企業界捐獻第一人。成了毛澤東生日宴會的座上客,第一次見毛主席是在上世紀50年代初,苗海南被請去中南海懷仁堂。周總理把他往人群里推,他擠到主席面前,身邊的人向毛主席介紹,主席大聲說:「你就是山東的苗海南啊!還這么年輕!」1955年毛主席壽誕之日,苗海南還被邀到中南海去吃壽面。主席在一次會議上還曾講過:「有人說苗海南沒有用,我說苗海南是有用的。」一次,苗海南被邀參加最高國務會議,當討論私營企業的改造問題時,毛主席講完話,苗海南深受鼓舞,情緒激動,搶過話筒發言表示:「我經營的廠子走公私合營的道路,也可直接改為國營!」從北京返回濟南後,為實踐他的諾言,濟南成通紗廠於1953年12月就向政府提出公私合營的申請,1954年5月被批准為公私合營企業。成了山東省副省長。父輩希望孩子們仍然走實業救國和科學救國的道路。翻開苗家第二代的簡歷,你會發現,天文數學、物理、紡織機械是他們大學時代的選擇方向,而且都卓有成就。其中,苗永淼(苗星垣之子)為留美博士,回國後為西安交大教授,國務院第一批學位委員,為我國培養了第一位流體機械專業的博士生;苗永瑞(苗星垣之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天體測量和時間頻率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曾獲中科院特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苗永寬(苗海南之子)為南京大學天文系主任、教授,曾任中國天文學會副理事長,1977年8月作為中年科學家代表,與方毅、胡喬木、於光遠等人一起參加了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的全國科教工作座談會;還有3人擔任全國政協委員……
遠去的歲月塵封不住民族功臣的歷史,苗海南以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和人格魅力,寫就了一部民族工業早期發展的巨著。黨和人民給了苗海南極大的信任,他先後被推選和任命為山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山東省副省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等重要職務。今日,當自主創新成為振興國家的口號,對故人的懷念又多了一層現實的意義。
苗開霖
河運王者苗開霖,作為苗世基的玄孫——木頭峪苗氏家族的第五代傳人,苗開霖夥同三個已經長大成人的兄弟苗相霖、苗旺霖和苗濟霖,道光末年至光緒初年的二十年裡,「義和堂」船運的貨物吞吐量在同行業中一直遙遙領先,占秦晉峽谷總吞吐量的70%,成為磧口最大也是信用度最高的商號之一。苗開霖辛苦一生,為後人留下相當豐厚的家產。傘檐抱廈的豪宅四處,田地不計其數。由於他一生捨身賣力,五十多歲就因靜脈嚴重曲張而行動不便。據先人們講,他兩條腿上的血管,像小孩的手指那麼粗,見者無不觸目驚心。
晉陝峽谷第一村陝西省佳縣木頭峪村是一塊神奇的風水寶地,自古以來尊師重教,尚德崇文,先後涌現出許多政界、學界、商界和文藝界的精英。漢族苗姓族人人才輩出,光宗耀祖。苗時英:清光緒乙酉科撥貢;苗龍池:清藏貢,紫陽縣訓導;苗德章:清藏貢,高陵縣訓導;苗俊良:清藏貢;苗德本:清稟貢;苗采亮:清稟貢;苗立本:清稟貢;苗重華:清貢生,洛川縣訓導;苗滋榮:清貢生;苗晉臣:清貢生,山西試用經歷;苗晉賢:清稟貢,咸陽縣訓導;苗天培:綏德、定邊等縣知事;苗相霖:以子重華誥贈修職郎;苗子勤:甘泉知縣老 干 部有苗從模:省軍級,曾任陝西省公安廳廳長,政法委書記,省委常委;苗守魁:地師級,曾任中國海軍北海海艦隊政委;苗 毅:地師級,曾任陝西警官學校校長,公安廳處長,副廳級待遇;苗常茂:地師級,曾任榆林高專校長、書記專 家有苗慶生:中國原子專家;苗景芳:國防公辦研究員;苗常實:南京食品專家;苗常茂,1929出生於木頭峪鄉木頭峪村,榆林高等專科學校校長;苗慶霞,女,1952年出生於木頭峪鄉木頭峪村,延安大學教材管理中心主任;苗小森,1957年出生於木頭峪鄉木頭峪村,延長油礦管理局檔案處副處長;苗 勇,1961年出生於木頭峪鄉木頭峪村,榆林學院體育系主任、黨總支書記;苗公儉,著名導演,先後擔任綏德劇團團長、陝西省戲麴院黨委書記;苗林林,武生,原陝西省歌舞團團長;名小旦苗迎春,名司鼓苗金鎖、苗晉仁、苗少峰,名生苗慶豐等。
苗丕一
苗丕一,(1916-2005),山西省長子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西藏工委波密分工委書記,西藏軍區第53師師長,中共西藏工委昌都分工委第二書記,西藏自治區區委書記處書記,西藏自治區第三屆政協副主席、自治區第三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九大代表。在辛亥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平崗鎮一帶涌現出了許多仁人志士,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平崗苗樓村的苗家樹及其長子苗澤生、三子苗九銳父子三人,被稱為「苗氏三傑」。名人除「苗氏三傑」外,還有中央軍委政治學院第一軍事教研組原主任苗中勤、原西藏軍區第53師師長苗丕一等。
苗豐強
苗豐強(1946—),字豐健,苗育秀之子,苗華斌之父。山東牟平人。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加州聖克來拉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曾在美國電器公司工作,歷任工程師、業務經理。1976年返台後與呂鳳章等合組聯成石油化學公司,任副總經理,1979年升總經理,並接辦神通電腦公司,任董事長。曾成功研製微機連接各型電腦技術,實現所屬工廠全面自動化,在國際享有盛名。現任聯成石化公司總經理,神通實業、神達電腦、華光電腦、聯通電子、中國嘉通資訊等公司董事,電腦公會常務理事。有「合資先生」之稱。
苗永慶
苗永慶,1941年9月19日生,山西省晉城市人,先後畢業於海軍軍官學校1964年班、海軍航海學校作戰高級班第10期、三軍大學海軍學院1978年班、美國海軍大學參謀班1974年春季班、三軍大學戰爭學院1985年班。海軍二級上將,2002年1月24日任台灣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
苗天
(1925年12月6日-2005年2月19日),本名苗延林,生於江蘇銅山,銅山師專畢業,台灣、香港1960年代-1990年代著名演技派電影、電視劇演員,多飾演反派角色。 1941年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青年軍202師政治隊,演出舞台劇。 1948年隨中華民國青年軍來台,當過小學教師,1956年考入中國電影製片廠擔任電影幕後,首部演出電影是中央電影公司《長風萬里》。 1967年胡金銓執導武俠片《龍門客棧》,原定由歐威演出大檔頭,臨時撞期不克演出,攝影師推薦原任場記的苗天上陣,意外走紅。 1974年至香港演出李翰祥執導的清宮劇電影《傾國傾城》和《瀛台泣血》飾演太監李蓮英,及戰爭片《英烈千秋》飾演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名將板垣征四郎,演技再受各界激賞,後為電影導演蔡明亮班底演員。
苗僑偉
(Michael Miu,1958年6月18日—),香港著名演員,人稱三哥,也是藝視眼鏡(現時亮視點)的創辦人。苗僑偉出生在舟山定海,五歲時移居到香港。1980年於香島中學畢業後,參加香港無線電視第9期藝員訓練班,起先只是在少量電視連續劇里擔任跑龍套的角色,但很快就升上一線。1982年他憑《飛越十八層》走紅,翌年就被無線包裝,與湯鎮業、黃日華、劉德華、梁朝偉並稱為無線五虎將。1982年因《飛越十八層》一劇認識戚美珍,最後結為夫妻,兩人育有一女和一子。苗僑偉1988年後息影經商,2004年復出。
苗圩
(1955年5月-),河北昌黎人。合肥工業大學內燃機專業畢業,中共黨員,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中共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黨組書記。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等職。
苗華
(1955年11月—),祖籍江蘇如皋,出生於福州,國防科技大學管理工程專業畢業,本科學歷,現任蘭州軍區政治委員,中將軍銜。
苗鴻冰
籍貫湖南,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曾是一名在石油系統從事黨團工作的國家幹部。1993年,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的號召下,苗鴻冰辭職下海,投身於陌生的服裝行業。12年過去了,苗鴻冰一手打造的中國女裝品牌——白領,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女裝品牌。
苗連生
河北保定人,優秀民營企業家。1987年創建英利,1998年進入太陽能光伏領域,2007年帶領公司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和北京大學畢業,研究生學歷,商業管理學學士、項目管理碩士。現任英利集團董事長、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主要成就:第一家贊助足球世界盃的中國企業;2012年光伏組件銷量全球第一;擁有光伏行業兩大國家級研發平台;熊貓、藏鈴羊電池技術世界領先;第一家加入碳減排先鋒的中國企業。
苗海忠
苗海忠,男演員,1968年10月6日出生遼寧本溪市,曾用名苗皓鈞,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
苗阜
1982年出生於陝西省銅川市王益區,相聲演員。
苗春水
1984年11月22日生於內蒙通遼科左中旗,是中國光通信一線品牌廠商-光潤通科技創始人。
6、苗姓的宗族特徵
苗姓在宋版百家姓排行53,人口較少,但人才輩出。春秋時期楚國公族賁皇後裔,姓氏數千年傳承一脈,流向清晰。天下苗氏皆出濟源,淵源單一;七劉八張十二王,天下無二苗,血統純凈。全國均有分布,相對分布較多的省為河南、山東、山西、河北、浙江、安徽、江蘇、四川、廣西、湖南等,約佔全國人口的0.07%,約有110萬人。
「苗父」一說為衍生出來的衍文。去之。「按照《史記》里中庶子的說法,苗父是一個『上古為醫者』……」,查史記記載為「俞跗」,並非「苗父」;《韓詩外傳》中庶子言有「弟父」和「逾跗」兩個神醫,無苗父;《淮南子》里有「扁鵲、俞附」,無苗父;《說苑》有「俞柎」,無苗父……。
查《史記》中庶子所言者為「俞跗」,並非「苗父」;《韓詩外傳》中庶子所言有「弟父」和「逾跗」兩個神醫,無「苗父」;《淮南子》里有「扁鵲、俞附」,無「苗父」;《說苑》有「俞柎」,無苗父。所以苗父之說為個別用心險惡之人附會之談。
所以漢族苗姓是唯一的只有一個祖先的純凈的姓!!!!!!!!!
首先那個上古時代根本不可能以第一個字苗作為姓,其次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個人,再次也沒聽哪個漢族苗姓族人說祖先是苗父。。。。
只聽說苗賁父,苗賁父就是苗賁皇!!!!
最重要的是提出苗姓祖先為苗父的那本所謂的《姓氏五書注》根本是本假書,以訛傳訛,根本本就是胡編亂湊的。可笑的是還拿來當引經據典的!!
漢族苗姓只有一個祖先。那就是苗賁皇,DNA也能證明!!!!
所以大家以後見到漢族苗姓族人,都可以稱兄道弟,都可以論資排輩,都是一個祖先!!!!
7、重慶雲陽中學2010年高考600分以上被哪些學校錄取
姓名 學校名稱 姓名 學校名稱
劉炘 復旦大學 熊彥文 重慶大學
管燎 浙江大學 曾帥 重慶大學
陳聰 同濟大學 張浩 重慶大學
劉奎男 同濟大學 張芮菡 重慶大學
楊明熹 同濟大學 張旭 重慶大學
王鵬 同濟大學 周益 重慶大學
汪維祥 南開大學 朱丹 重慶大學
夏根源 武漢大學 李丹 重慶大學
周軍 武漢大學 蒲利娟 重慶大學
晏曉建 武漢大學 沈閱 重慶大學
何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汪貴蘋 重慶大學
易禮傑 天津大學 謝佳欣 重慶大學
余敬江 天津大學 代宇 西南交通大學
李琳 華中科技大學 郭毅 西南交通大學
劉宇 華中科技大學 王丹丹 西南交通大學
魯冬林 華中科技大學 徐春蓉 西南交通大學
陳軍 四川大學 畢秋艷 西南大學
程燚 四川大學 陳蕾 西南大學
董渝 四川大學 扶宇欽 西南大學
馮洋 四川大學 龔文芳 西南大學
郝繼開 四川大學 劉玲 西南大學
胡毅 四川大學 彭寧峰 西南大學
黃欣 四川大學 沈春玉 西南大學
李靜 四川大學 塗景 西南大學
劉丹 四川大學 吳紅廣 西南大學
柳令 四川大學 伍華 西南大學
牟珊 四川大學 楊娟 西南大學
彭園 四川大學 姚堯 西南大學
沈令 四川大學 張紀元 西南大學
唐北曦 四川大學 張香雲 西南大學
唐小錁 四川大學 張小翠 西南大學
向彥菘 四川大學 鄧環 西南大學
楊長紅 四川大學 賀一 西南大學
余洋 四川大學 胡森 西南大學
張丹 四川大學 瞿騰雲 西南大學
張海林 四川大學 呂文 西南大學
張浩 四川大學 蒲科蒙 西南大學
張欄 四川大學 譚欣 西南大學
周密 四川大學 譚玉 西南大學
朱松 四川大學 譚自強 西南大學
丁愛萌 四川大學 王茜 西南大學
丁自強 四川大學 徐昊 西南大學
韓娜 四川大學 張微惟 西南大學
曠琴 四川大學 張小燕 西南大學
曠逸 四川大學 龔文慶 大連海事大學
楊雨霏 四川大學 賈有權 大連海事大學
陳鏡竹 中山大學 唐蜀壘 大連海事大學
余璐 中山大學 董洲林 大連海事大學
王垚 中山大學 魯睿 大連理工大學
劉磊 吉林大學 李萌 東北林業大學
李如清 東北大學 王愈之 東北農業大學
龍孟 東北大學 李心馨 東北師范大學
周龍福 東北大學 湯丹 東北師范大學
屈忍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譚雯月 東北師范大學
肖俊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李彩雲 東華大學
方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王一冰 東華大學
譚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唐琪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曹鑫 南京理工大學 王何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杜林 南京理工大學 何奇 貴州大學
劉曉霞 南京理工大學 石長林 海南大學
麥丹丹 南京理工大學 吳江偉 海南大學
彭常兵 南京理工大學 馮俞連 海南大學
唐永香 南京理工大學 雷毅 海南大學
程博文 電子科技大學 陳沙沙 合肥工業大學
馬曉雙 電子科技大學 張梨 合肥工業大學
夏志堅 電子科技大學 王宇楨 河北工業大學
姚建雲 電子科技大學 陳松 河北工業大學
陳勇 蘭州大學 曾滔 河海大學
陶澤坤 蘭州大學 譚裕琨 湖南大學
袁飛 蘭州大學 張秋萍 湖南大學
譚瑋 上海外國語大學 劉文君 湖南大學
蔣鑫 西南財經大學 水東梅 湖南師范大學
廖木丹 西南財經大學 胡承雲 華東理工大學
文超 西南財經大學 胡亞軍 華東理工大學
吳榮霞 西南財經大學 李雲輝 華東師范大學
陳超 西南財經大學 冉江萊 華東師范大學
李丹 西南財經大學 劉壘 華南理工大學
伍曌 西南財經大學 王艷 華中農業大學
張雲閣 西南財經大學 李進 華中師范大學
姜倩 中國農業大學 李明陽 華中師范大學
劉燕 中國農業大學 劉艷玲 華中師范大學
牟志華 中國農業大學 許娟 華中師范大學
秦永孝 中國農業大學 楊楠 華中師范大學
李嬌嬌 哈爾濱工程大學 姚驍 華中師范大學
向九州 哈爾濱工程大學 張巧維 華中師范大學
趙江林 哈爾濱工程大學 王亮 暨南大學
唐敏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蒲昌建 暨南大學
李勇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金華 江南大學
王雪沖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郎偉 江南大學
吳屹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王亮 江南大學
盧洋 北京理工大學 吳婷 江南大學
周源 北京郵電大學 盧靜 南昌大學
李浩 中國海洋大學 周帥 南昌大學
秦琴 中國海洋大學 黃竹陽 南昌大學
譚春林 中國海洋大學 劉舒暢 南京大學
方毓 北京工業大學 楊浩 上海大學
楊勇 北京工業大學 袁琪 上海大學
張成雲 北京化工大學 龔發清 四川農業大學
陳星宇 長安大學 劉冬 四川農業大學
劉睿 長安大學 蒲雲丹 四川農業大學
張松 長安大學 陶金 四川農業大學
代彬丁 北京科技大學 張雅妮 四川農業大學
劉浩 北京科技大學 鍾鈴運 四川農業大學
盧凌翔 北京科技大學 劉暢 四川農業大學
彭孝力 北京科技大學 盧丹 四川農業大學
陳紅波 重慶大學 余海濤 蘇州大學
丁陸川 重慶大學 張沙沙 蘇州大學
何華 重慶大學 胡熠鑫 太原理工大學
賀瓊瑤 重慶大學 程江陽 武漢理工大學
黃波 重慶大學 伍毅 武漢理工大學
黃娟 重慶大學 陶文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李倫 重慶大學 唐潔 廈門大學
劉怡 重慶大學 晏曉嵐 廈門大學
彭春華 重慶大學 李曼 延邊大學
帥攀 重慶大學 胡正瓊 延邊大學
孫亞軍 重慶大學 肖玉來 雲南大學
譚迎霞 重慶大學 韓建 雲南大學
譚悅 重慶大學 梁爽 鄭州大學
譚正偉 重慶大學 朱華雲 鄭州大學
汪東 重慶大學 張比林 鄭州大學
魏新 重慶大學 覃文燦 中國礦業大學
吳桂權 重慶大學 黃銀輝 中國葯科大學
吳越 重慶大學 李偉 中國葯科大學
伍驍瑤 重慶大學 王婧 中南大學
向森林 重慶大學 趙晨晨 中央民族大學
肖晉 重慶大學
8、苗姓的基本介紹
苗姓不像其他姓氏,都不知道自己祖先是誰,因為祖先太多了。。。漢族苗姓的祖先就是一個人苗賁皇
苗姓在宋版百家姓排行53,在2013版按人口多少百家姓排行為146。人口較少,但是人才輩出。春秋時期楚國公族賁皇後裔,姓氏數千年傳承一脈,流向清晰。天下苗氏皆出濟源,淵源單一;七劉八張十二王,天下無二苗,血統純凈。全國均有分布,相對分布較多的省為河南、山東、山西、河北、浙江、安徽、江蘇、四川、廣西、湖南等,約佔全國人口的0.07%,約有110萬人。
也就是說只要你是漢族姓苗的,全是一個祖先,苗姓祖先跟孔子同時代。
苗姓在宋版百家姓排行53,人口較少,但人才輩出。春秋時期楚國公族賁皇後裔,姓氏數千年傳承一脈,流向清晰。天下苗氏皆出濟源,淵源單一;七劉八張十二王,天下無二苗,血統純凈。全國均有分布,相對分布較多的省為河南、山東、山西、河北、浙江、安徽、江蘇、四川、廣西、湖南等,約佔全國人口的0.07%,約有110萬人。
「苗父」一說為衍生出來的衍文。去之。「按照《史記》里中庶子的說法,苗父是一個『上古為醫者』……」,查史記記載為「俞跗」,並非「苗父」;《韓詩外傳》中庶子言有「弟父」和「逾跗」兩個神醫,無苗父;《淮南子》里有「扁鵲、俞附」,無苗父;《說苑》有「俞柎」,無苗父……。
查《史記》中庶子所言者為「俞跗」,並非「苗父」;《韓詩外傳》中庶子所言有「弟父」和「逾跗」兩個神醫,無「苗父」;《淮南子》里有「扁鵲、俞附」,無「苗父」;《說苑》有「俞柎」,無苗父。所以苗父之說為個別用心險惡之人附會之談。
所以漢族苗姓是唯一的只有一個祖先的純凈的姓!!!!!!!!!
首先那個上古時代根本不可能以第一個字苗作為姓,其次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個人,再次也沒聽哪個漢族苗姓族人說祖先是苗父。。。。
只聽說苗賁父,苗賁父就是苗賁皇!!!!
最重要的是提出苗姓祖先為苗父的那本所謂的《姓氏五書注》根本是本假書,以訛傳訛,根本本就是胡編亂湊的。可笑的是還拿來當引經據典的!!
漢族苗姓只有一個祖先。那就是苗賁皇,DNA也能證明!!!!
所以大家以後見到漢族苗姓族人,都可以稱兄道弟,都可以論資排輩,都是一個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