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有幾個白衣庵
1、巢湖中廟白衣庵的歷史。
觀音禪寺(原名白衣庵),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巢湖中廟鎮東南之湖濱,與位於中廟鎮西南的中廟寺互為犄角。背後以魏伯陽煉丹成仙之四頂山為倚靠,面前以八百里平湖做明堂,對面有姥山相朝,左右有巢州、廬州為護,寺前西南角更有一塊神奇的無風地,實可謂是藏風聚氣之寶地。參禪拜佛、修學悟道之絕佳勝境。
據現存的碑誌記載:康熙年間,僧祖成攜徒清慈在此靜修,時有本鎮賢達檀越張君者,施田與糧,發心募化,眾人緣助,建寺造殿,迎請佛像,安位供奉,於康熙二十九年(1680年)春建成。始稱「白衣庵」。後幾經興廢……近代則由妙法和妙義兩位法師住持傳承,曾一度僧侶雲集,香火鼎盛,法務興隆。至文@革期間,廟宇被毀,僧人四處分散。後被巢湖湖泊管理處接管使用。
2、黃麓鎮的旅遊景點
隨著黃麓鎮快速的經濟發展,這里特色的景區景點也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
1. 張治中先生故居:張治中(1890-1969年),原名本堯,字文白,巢湖市黃麓鎮洪家疃人。著名的和平將軍。其故居位於黃麓鎮洪家疃村內,與其創建的黃麓師范學校遙遙輝映。 2. 黃麓師范:由著名愛國將領張治中先生1933年創辦,安徽省第一所鄉村師范,是一所歷史悠久、成績斐然的教師培養、培訓基地。80多年來,學校為社會培養了幾萬名各類人才,享譽海內外。校內景色宜人,校風優良,其內的思源堂、桂翁堂等值的一覽。
3. 相隱寺:相隱寺位於安徽省巢湖之濱的西黃山腹地的建麓村,距離黃麓師范2公里。曾經是一座高僧輩出的古剎,原名「白衣庵」,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明朝末年,遣臣吳相(祖籍合肥人)目睹世事滄桑,以及明朝沒落衰亡景象,回到故鄉憤世出家,隱居於白衣庵。後清延請其出山,幫助治理朝政,未得應允,並說:「吾出家之志堅,指南即不向北矣!」由此則將白衣庵更名為「指南庵」。吳相即更法名萬如。因其住於該寺,1991年妙安大和尚重修時遂改寺名為「相隱寺」。萬如大師於此設書院執教,學生有48人,此後大師創叢林,興道場,香火日盛。清咸豐三年,相隱寺毀於戰火。光緒十五年,由齊齊、浩參而於金陵寶華山隆昌律寺任住持的浩凈老和尚及行寬和尚共同修復。1949年後,相隱寺被徹底拆除。重建寺廟工程於1991年破土動工。
4. 竺城寺:始建與宋寶佑元年(1253年),位於花塘鄉周黃村一華里的墩上。大墩20畝左右,呈圓形,高約4米。四周挖有寬8米、深2米的護墩河。河水清澈,游魚可見,河上架設吊橋一座,作出入通道。寺宇建於墩中心,座北朝南。
5. 掇英軒:其前身是合肥市掇英軒文房用品研究所。該企業取名「 掇英軒」即有藝海拾貝之意,將古代優秀的傳統箋紙加工技藝拾取起來,繼承與發展,為現代社會服務。
6. 雙亭老家:位於黃麓鎮南部旅遊觀光大道和綠色通道之間,瀕臨巢湖,佔地面積15畝,其中水面養殖7畝,因在水面上修築涼亭兩間而得名。餐飲以農家土菜為主,是集休閑、垂釣、餐飲、旅遊、度假於一體的好去處。
7. 精華生態農庄:
該農庄發展是依靠「政府搭台,社會開發,市場運作,滾動發展」的模式,本著「高起點、高水平、高技術、外向型」的總原則,旨特色農業資源和人文環境優勢,打造黃麓鎮生態農業、旅遊觀光品牌。
不僅如此,黃麓鎮濱湖旅遊觀光大道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相信不久的將來,黃麓鎮將向更多的朋友展示其優美、自然、生態及重要歷史意義的旅遊、開發為一體的新型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