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縣兒童團
1、廬江五達兒童康復學校是公辦的嗎
不是。廬江五達兒童康復學校是一家私立的康復學校,成立於2016年,主要提供兒童凱腔康復治療和教育服務,包括康復評估、康復則哪治療、康復訓練、康復咨詢和家庭康復指導等。該學校擁有一支專業的康復師團隊和先進的康復設備,為學生孫孫碼提供個性化的康復計劃和全方位的康復服務。
2、中國近代民族英烈名單
一、清朝
1、林則徐(1785—1850年),漢族,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溢號文忠,福建福州人。在為官40年中,他「經世自勵」,廉潔奉公;又重視水利事業,救災賑民。
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
同時,他編譯《四洲志》等外文書籍、資料,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在福州等地建有林則徐紀念館。
2、關天培(1781-1841),字仲因,號滋圃,謚忠節、封振威將軍,漢族,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市楚州區)人,晚清著名愛國名將,民族英雄。歷任把總、千總、守備、參將、副將、提督等要職。
在任廣東大清水師提督其間,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禁煙。關將軍身經百戰,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在率領將士與英國侵略軍浴血激戰中為國捐軀。為鞏固國防,維護國家主權作出了傑出貢獻。關忠節祠、關忠節公天培墓。
3、劉永福(1837年—1917年),字淵亭,漢族,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祖籍博白東平, 清朝時的軍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軍將領,1883年率黑旗軍參加中法戰爭,屢次大敗法軍。甲午戰爭後,奉命赴台抗日,孤立無援最終失敗。
4、劉銘傳(1836-1896)字省三,漢族,安徽合肥人。淮軍將領,洋務派骨幹,台灣第一任巡撫,不但打退了法國艦隊的進犯,而且練洋操,議鐵路、建台省,為台灣的現代化作出了突出貢獻。
5、鄧世昌(1849~1894)中國清末海軍愛國將領。字正卿。原籍廣東東莞,生於番禺(今廣州市海珠區)。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艦管帶,在1894年9月17日海戰中捐軀報國。
6、左寶貴(1837—1894年),清末著名民族英雄,字冠廷,回族,山東費縣地方鎮(今屬平邑縣)人。他參與鎮壓過太平軍、捻軍和東北伐木工人、挖金工人、東荒教民起義。
清政府先後獎給其六品軍功,頒賞獎武金牌、白玉翎管、白玉搬指、大小荷包,賜予鏗色巴圖魯勇號,賞穿黃馬褂,頭品頂戴,賞戴雙眼花翎,封建威將軍。
其後甲午戰爭爆發,左寶貴率軍援朝,戰死朝鮮,光緒帝給予他「太子少保。謚忠壯,予騎都尉兼一雲騎尉」等封號,將其事跡交付國史館立傳。後在其家鄉建有衣冠冢。
7、左宗棠(1812~1885), 晚清軍政重臣,湘軍統帥之一,洋務派重要首領。字季高,一字朴存,號上農人。湖南湘陰人。
8、馮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將。字南干,號萃亭。生於廣西欽州。
二、民國
1、孫中山(1866—1925),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孫中山是反抗滿清統治的著名民族英雄。是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
2、節振國,(1910—1940)冀東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1939年秋,節振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0年8月1日,中國工人階級的優秀戰士、抗日民族英雄節振國率部與日偽軍作戰時,壯烈犧牲。
3、王銘章,1893年出生在小商人家庭,四川新都人。
4、張自忠(1891-1940) 漢族,字藎忱,山東臨清人,抗日將領。1911年在天津法政學堂求學時秘密加入同盟會。後為國殉職。
5、趙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漢族,熱河朝陽(現遼寧省朝陽市)人,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東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
6、楊靖宇(1905~1940),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
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幾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
(2)廬江縣兒童團擴展資料為永遠銘記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勛,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先後於2014年9月1日和2015年8月24日公布了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兩批共900名。
主要是根據抗戰事跡突出、犧牲情節壯烈、社會影響力較大的英烈和群體。涵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各個方面,包含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華南遊擊隊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國民黨抗日將士,民主愛國人士和援華國際友人等不同群體的代表。
3、劉鄧大軍渡黃河中軍民之間的感人事跡?
為實施魯西南戰役,我軍第一縱隊在豫北反攻勝利結束後,即以一個月的時間,進行整訓。部隊普遍進行了大反攻的形勢和任務的學習,開展了立功運動,召開了英模大會,展開熱火朝天的軍事訓練,認真學習了野戰司令部頒發的「敵前渡河戰術指導」。
全縱隊上下,鬥志昂揚,意氣風發。此時,解放區的廣大群眾也在各級黨委領導下,掀起了支援解放軍的熱潮,組織了五萬余民兵、民工參戰。
冀魯豫行署和軍區,發動沿河群眾,修造了一百二十餘只木船,可供部隊同時渡過八千人;又組織了渡河指揮部,訓練了水手、船工、對預定渡河地區的地形、敵情作了周密調查。
這時,敵人主力正在繼續向山東、陝北作重點進攻,在魯西南及其附近地區之敵均處於防禦態勢,妄圖以黃河天險代替「四十萬大軍」,阻我南進。從開封至東阿之五百里黃河防線,僅有四綏區劉汝明之五十五師、六十八師共六個旅結合地方團隊防守。
五十五師師部率二十九旅位於鄆城、皇姑庵地區,其四十七旅位於鄆城北之肖皮口、蔡家莊、師家集地區,一八一旅位於鄄城、臨濮集地區。六十八師位於菏澤,其八十一旅位於東明及其以西地區,一四三旅位於菏澤東北之杜集、白庄、劉庄地區,一一九旅位於菏澤西南之畢寨地區。
另有七十師(二個旅)位於嘉祥地區機動。從東阿向東經平陰至長清之線,則有敵二十綏區的兩個旅防守。豫北地區有敵王仲廉集團九個半旅,豫皖蘇地區有敵四個半旅。
以上情況表明,敵在魯西南地區河防薄弱,戰力不強,但鄰近地區尚有一定機動兵力,估計戰役起後,當面守敵不能迅速收縮,堅守鄆城、鄄城、菏澤等城,迅速從豫北、豫皖蘇等地區抽兵來援,而山東敵人一時則不可能抽兵來援。
據此,劉鄧首長決心於六月三十日發起戰役,首先在三百里寬正面上,突破敵黃河防線,迅速捕殲敵河防部隊,爾後適時轉用兵力及投入預備隊,捕殲援敵,擴大戰果。
廣闊的原野上,到處飄盪著大反攻的嘹亮歌聲。劉鄧大軍的勇士們,一列列整齊的隊伍,夜以繼日地急速進軍,炎熱的太陽照在戰士的臉上,臉都曬得紅紅的,汗珠往下淌著。
我們所經過的各個村莊,婦女們都端出茶水來迎接,兒童團和男女學生唱著親切愉快的歌聲來歡送。熱烈的口號聲,不時從歡迎的人群里發出來,更給部隊帶來了無限的興奮。
六月二十四日,我縱隊奉命東進,在司令員楊勇同志的率領下,部隊由安陽東南之楊庄、鎮撫寨等地區出發,經內黃、清豐、山東省之范縣、陽谷、壽張等縣,行軍五天半,進至張秋鎮東南、東北之位山、張堂、邵庄集、陶城鋪地區展開,准備渡河作戰。
我們面臨的敵人是國民黨部隊五十五師,其二十九旅駐守皇姑庵、臨黃集、卡寺,維護荷(澤) 鄆(城)交通;第七十四旅駐守王道街、肖皮口、黑虎廟,擔任河防;第一八一旅駐守鄄城;敵師部駐鄆城。敵五十五師沿河工事設置了不少戰斗警戒分隊。
敵五十五師原屬西北軍,雖不屬蔣軍嫡系,但防禦時對工事構築較好,善於陣地防守。敵第五十五師在鄆城內構築了不少地堡群及暗堡射擊孔等,編成據點式陣地,側斜射擊陣地,形成交叉火網,連結交通壕通向縱深。
在城門兩側和內外構有暗堡群,利用城垣外壕,加修成深二至三米、寬三至五米的阻絕外壕,在壕的外緣每隔三至五米設置了三至五道鹿寨,並以火力控制街道,藉以縱深戰斗中進行小型反沖鋒。敵炮兵常以集中射擊破壞與殺傷進攻者各種工事和集結的部隊。
當陣地被破時則封鎖突破口,並支援其步兵預備從兩側實施堅決地、連續地反沖鋒,企圖阻止對方的擴張。敵軍官指揮較機械,士氣不高,懼怕近戰和白刃格鬥。依上述,敵之防禦正面寬大而兵力薄弱,我縱能一舉突破,爾後可採取分割手段迅速殲敵於鄆城地區。
若敵退守鄆城,該城工事較菏澤城薄弱,利於我之攻擊;且有鄆張(鄆城至壽張)公路直通我後方根據地,便於作戰物資器材的運送。
依照晉冀魯豫野戰軍魯西南戰役作戰命令,我縱隊務於六月三十日夜,在黃河南岸之冀魯豫軍區獨立第一旅的配合下,分經位山、張堂、林樓諸渡口實行寬正面渡河,爾後迅速分割包圍鄆城地區之敵。
縱隊首長決心在突破黃河後,以一部兵力控制灘頭陣地,主力迅速分割敵第二十九、七十四旅於鄆城外各個殲滅之。我乃以第一、二十旅由位山渡河後,進至師家集、戴廟圍殲該地之敵。
當我們率領部隊來到黃河北岸時,駐守的敵軍竟絲毫沒有發現。午夜十二時整,我軍大炮開火了。驚雷般的巨響打破了寂靜的夜空,河對岸立刻變成了一片火海。
渡河的帆船載著我縱指戰員殺向南岸。我軍以第一梯隊三個縱隊,選定了敵人防禦的側翼和接合部,從八個地段上發起了強渡黃河作戰。
敵人雖然利用黃河水流湍急,河床寬闊等自然條件,依靠空軍晝夜轟炸進行防禦,但在我炮火掩護和南岸部隊有力的接應下,我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四個縱隊十二萬餘人,在劉伯承司令、鄧小平政委的率領下,以突然勇猛的動作在三百餘里的地段上一舉突破敵人黃河防線。
蔣介石所謂可以代替四十萬大軍防守的「黃河戰略」的神話,只一夜功夫就煙消雲散了,也使魯西南地區之敵,直接暴露在我軍強大的突擊之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也就在這個晚上揭開了。
4、著名的抗日英雄,有哪些?急急急!!!
收復察哈爾的將軍——方振武
· 中國人民的朋友——約瑟夫·史迪威
· 戰功顯赫的開國上將——楊得志
· 捨身救國的泰國華僑領袖——蟻光炎
· 美洲洪門愛國老人——司徒美堂
· 與中國人民並肩作戰的克萊爾·李·陳納德將軍
· 屢建功勛敵膽寒——張雲逸
· 抗日名將「鐵軍將才」——朱程
· 一生獻給中國衛生事業——馬海德
· 戰斗在大後方的抗日將軍——肖勁光
· 為中國抗戰而犧牲的蘇聯勇士——庫里申科
· 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血灑贛榆留英名——符竹庭
· 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馬耀南:從愛國學生到八路軍優秀指揮員
· 血染抗日戰場的虎將——葉成煥
· 用犧牲精神喚起民眾的抗日將領——李兆麟
· 聲震昆侖關的抗日將軍 杜聿明
· 民族英雄 黨的戰士--馬本齋
· 為抗日青春何所惜的張宗蘭
· 傳奇式的抗日英雄——包森
· 抗日英雄 民族英雄——趙登禹
· 為抗日而死的共產黨員--吉鴻昌
· 英勇抗戰的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
· 為理想奮斗終生的抗日將領——續范亭
· 刀劈日本憲兵的抗日民族英雄——節振國
· 淞滬抗戰總指揮——蔣光鼐
· 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愛國將軍——馬佔山
· 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抗聯十二烈士
· 捍衛邊疆的抗日愛國將領——傅作義
· 永垂史冊的愛國將領——張學良 楊虎城
· 朝鮮族抗日英雄——李紅光
· 獻身中國人民解放與建設事業的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
·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 浩氣彌天的馬定夫
· 名震緬北的抗日將領——鄭洞國
· 指揮長沙會戰的抗日將領——薛岳
· 著名抗日將領——范子俠
· 新四軍抗日名將——羅忠毅
·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組建者——馮玉祥
· 以死報國的抗日名將戴安瀾
· 抗日英雄——呂正操
· 寧死不屈的東北抗聯——八女投江
· 國際主義戰士——柯棣華
· 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譚政
· 抗日名將楊成武
· 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陳嘉庚
· 傳奇戰將——陳賡
· 迎風傲霜不老松——黃克誠
· 為抗日戰斗到生命最後一息的魏拯民
· 東北抗日聯軍優秀指揮員——汪亞臣
· 積極抗日的愛國將領---鄧寶珊
· 鏡泊英雄——陳翰章
· 台兒庄大捷的司令官——李宗仁
· 以身報國的抗戰名將——張自忠
· 抗日女傑——李林
· 聲震忻口的抗日將軍——衛立煌
· 與陣地共存亡的抗日將領——佟麟閣
· 抗日壯士英氣沖天——董天知
· 堅如磐石抗日心——魏大光
· 「打仗數第一」——陳錫聯
· 「絕不給中華民族丟臉!」——劉老莊連
· 抗日赤心日月可鑒——許亨植
· 俠肝義膽破「圍剿」——曹亞范
· 「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東
· 爆破英雄馬立訓
· 出奇制勝大將風范——粟裕
· 夜襲戰斗常勝英雄——桂干生
· 冉庄地道戰組織者——張森林
· 大刀英雄——任常倫
· 八女投江 抗日女英烈——冷雲
· 鐵骨錚錚抗日到底——夏雲傑
· 「甘將熱血沃中華」——趙一曼
· 鋼鐵戰士——楊靖宇
· 狼牙山五壯士
· 「太行浩氣傳千古」——左權
· 寧死不屈的抗日英雄——趙尚志
· 文武兼備一代英才——彭雪楓
5、合肥冬季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合肥旅遊景點】自然景觀
豐樂生態園:華東地區最大的農業生態觀光園——豐樂生態園,集科技示範、科普教育、生態觀光、餐飲、休閑為一體,被評為「安徽旅遊十大投資項目」、「安徽旅遊十大休閑基地」。豐樂生態園分為五大功能區:精品花卉大觀園、親水休閑區、果蔬採摘園、體育運動區、兒童娛樂區。
巢湖之紫薇洞:紫薇洞位於巢城北郊,又稱雙井洞,因洞有大小兩個天然井狀出口而得名。總長3000米,主洞長達1500多米,是典型的地下河型洞穴,洞穴呈廓道狀,以雄、奇、險、幽見長,融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為「江北第一大洞」。
普仁灘:國家3A級景區,皖南知名漂流景區。
岱山湖:岱山湖位於肥東縣境內,湖面7500畝,相當於杭州西湖的面積。
紫蓬山:紫蓬山區以它起伏的山巒,茂密的森林,宜人的氣候,無污染的水質,嶙峋的怪石,以及眾多的名勝古跡,於1992年7月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巢湖:巢湖位於安徽省腹心部位,東西長54.5公里,南北寬21公里,水域面積約750平方公里,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浮槎山:浮槎山,俗稱安徽「北九華」,位於肥東縣境內,為大別山余脈,山勢層巒疊翠,逶迤相連20餘里,主峰海拔418.1米,是合肥境內的最高山峰。
四頂山:四頂山位於肥東縣境內,主峰海拔174米,因四峰並列,故名。此山又因彷彿是只巨大的香爐,四足朝天倒立,亦稱四鼎山。
大蜀山:大蜀山距市中心約10公里,面積8500畝,海拔284米,是合肥近郊唯一的一座大山。大蜀山系大潛山余脈,山勢東南高,西北低,呈橢圓形,由火山噴發而成。
三河鎮:千年古鎮三河位於肥西境內。三河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貫其間而得名。由於位於肥西、舒城、廬江三縣交界處,也是合肥、巢湖、六安三市的結合部,故有「一步跨三縣,雞鳴三縣聞」之說。
雙鳳湖旅遊度假區:雙鳳湖旅遊度假區,位於長豐縣雙墩鎮境內。合肥元一高爾夫球會是香港元一集團的全資機構,佔地面積2000多畝,由澳大利亞著名高爾夫設計師les watts精心設計。[12]
人文景觀
安徽省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位於安徽省會合肥,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陳列面積8000平方米,館內收藏豐富,珍藏各類文物、標本、古籍21萬余件,是全國有名的博物館。
包公墓園:位於合肥市包河南畔。是北宋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包拯及其夫人、子孫遺骨遷安重建的墓園。佔地三公頃,是國內目前較為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園。
六角樓:六角樓,名「太宇亭」,本是甘棠崔家鎮守月彎河風水的村口亭,配有鎖橋、鑰橋各1座,並有鐵鏈和石樁栓鎖。
合肥三國遺址公園:合肥三國遺址公園於2006年9月28日對外開放,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明教寺(教弩台):明教寺建於教弩台故址。教弩台俗稱曹操點將台,位於合肥老城區內、逍遙古津南面,與公園隔路遙望。
逍遙津:逍遙津公園位於今日合肥老城的東北角,園址古為淝水上的一處津渡。園名緣於古書《莊子》中的名篇《逍遙游》。
李鴻章故居(李府):李鴻章故居位於今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中段。故居面南背北,兩扇高大厚實的朱漆大門和門前一對威武的石獅。
清風閣:清風閣是1999年為紀念包拯誕辰1000周年,弘揚包公精神,宣傳安徽悠久歷史文化而建造的。
吳王廟:吳王廟原名大聖庵。修復後的吳王塑像庄嚴,碑刻雋秀,青松肅立,粉牆黃瓦,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築風格。
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1985年7月,中共肥東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建立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1986年7月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把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又將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廬州府城隍廟:廬州府城隍廟位於霍邱路中段,坐北朝南;佔地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
劉銘傳故居:劉銘傳故居——劉老圩,位於肥西縣的紫蓬山區最高峰大潛山北麓2公里處。
包公祠:包公祠的全稱為「包孝肅公祠」,是祭祀包拯的專祠。包公祠背靠合肥老城區的環城南路,三面臨水,蓮荷盈盈,綠樹掩映。由於包拯是人們傳頌的清官典型,包公祠也因此聞名遐邇,與逍遙津、明教寺合稱為合肥三大名勝古跡。
徽園:徽園是1999年為歡慶新中國建國五十周年而建設的大型安徽紀念園。
包公園:包公園前身是包河公園,位於合肥老一環南環外,庖河區蕪湖路。為紀念包公千年誕辰,在包河公園原有的基礎上重新規劃建設了包公文化園,簡稱「包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李鴻章享堂: 李鴻章享堂位於合肥市合裕路南側,建於公元1902年(清朝光緒二十八年)。[13]
社會景觀
淝水之戰舊址:是有名的古戰場。
淮河路文化商業步行街:淮河路位於合肥市中心地帶,是合肥歷史上有名的商業街,也是人文薈萃的老街。
瑤海公園:瑤海公園位於合肥東北郊的瑤海公園是合肥市四大公園之一,也是安徽省最大的農民公園。
杏花公園:杏花公園是一座具有田園風貌和歷史人文特色的公園,園內樹木共130個品種。
花沖公園:花沖公園位於合肥市的東區,主要布局體現自然「沖坡」勢為骨架,以植物造景為主,突出花卉特色,保持四季有花的園林風格,建築形式以現代為主並結合地方特色。
逍遙津公園:逍遙津公園位於合肥市老城區東北部,環境優美,是景色宜人的綜合性公園。
文化遺跡紀念碑:樹立在街頭的紀念碑向人們展示了合肥悠久的歷史。
明珠廣場:採用西方皇家園林樣式,體現歐式建築風格的明珠廣場位於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黃金地段。
市府廣場:市府廣場在建築上充分體現了合肥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同時又是一座新興的科技、園林城這一特色。
和平廣場:和平廣場由主體雕塑所在的中心區、浮雕牆、小品雕塑「書」和音樂噴泉組成的次中心區、草坪區、休息區以及停車場組成,是以點、線、面的現代構圖手段將主景球體、雕塑牆、大面積草坪組合成一個具有科技、文化品位的廣場。
勝利廣場:勝利廣場是為紀念合肥解放而建的一個多功能綜合性建築群。
合肥野生動物園:合肥野生動物園坐落在合肥西郊風景區內,東以環山路為界,西與蜀山森林公園接壤。
環城公園:建環城公園是一個以原環城綠帶為基礎,採用開敞式布局,運用造園藝術,點綴園林建築和山石小品形成的線帶狀敞開式公園。
蜀山烈士陵園:蜀山烈士陵園位於合肥西郊風景區大蜀山東麓,佔地約18萬平方米,是安徽省規模最大的烈士陵園。
花園街:花園街為南北向條狀開敞式公園。
合肥植物園:合肥植物園是安徽省唯一一座集植物科研、科普、觀賞游覽和生產相結合的多功能、綜合性植物園。
五里飛虹:五里墩立交橋位於合肥市區西部,在長江西路、屯溪路、合作化路的會合處,距離市中心2.6公里,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標准公路立交橋,為合肥市一環路上的壯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