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新四軍
1、新四軍第四支隊的發展
1938年3月,第4支隊各部在皖西霍山縣流波疃會合。4月,展開於皖中舒城、桐城、廬江、無為地區,開展抗日斗爭。5月12日,取得在巢縣(今巢湖)東南蔣家河口伏擊日軍的勝利。接著,連續取得大小關、范家崗、棋盤嶺等戰斗的勝利。10月,進行廬江、無為戰斗,打開了廬無地區的抗戰局面。
1939年5月,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成立,第4支隊歸其指揮。6月,高敬亭被錯殺,第4支隊隨即進行整編,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徐海東兼任支隊司令員(後張雲逸兼),戴季英任政治委員(後鄭位三),下轄第7、第9、第14團,後開創了以定遠東南藕塘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據地。同時,以第8團為基礎,組建新四軍第5支隊。12月,第4支隊挫敗了日偽軍2000餘人對周家崗、古河等地的「掃盪」。
1940年1月,第4支隊歸中共中央中原局領導。3月,第4支隊與第5支隊協同作戰,在新四軍蘇皖支隊和挺進縱隊的支援下反擊國民黨頑軍的進攻,取得定遠戰斗的勝利,旋又取得來安半塔集保衛戰的勝利。8月,第4支隊一部協同第5支隊開辟了淮安、寶應新區,打通了與南下的八路軍第5縱隊的聯系。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第4支隊改編為新四軍第2師第4旅,第5支隊改編為該師第5旅。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參加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淞滬戰役和解放長山舟山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參加了抗美援朝、金門炮戰和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涌現出「鋼鐵戰士」胡德安等英模人物。
隨後該部隊轉入第二炮兵戰斗序列,現為第二炮兵某導彈旅。
2、新四軍是什麼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屬於國民政府戰斗序列,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 、中國人民解放軍前身之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談判達成協議,於10月將在江南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皖南部隊大部被俘、失散或犧牲,軍長葉挺談判時被扣,副軍長項英遇害。國民政府宣布"將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番號即予撤銷"。
中國共產黨對此針鋒相對,宣布重建軍部,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重建後的新四軍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華中敵後,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
在8年抗日戰爭中,新四軍抗擊和牽制了16萬日軍,23萬偽軍,作戰2.2萬余次,其中對日偽軍作戰1.9萬余次,殲日偽軍31萬餘人;反頑自衛作戰3千餘次。新四軍作戰傷亡8.9萬餘人。新四軍從最初的1萬餘人,發展到擁有主力21.5萬餘人。
(2)廬江新四軍擴展資料: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命葉挺為軍長,項英任政委兼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周子昆為副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為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
全軍共一萬餘人,下轄四個支隊:第一支隊,陳毅任司令員,傅秋濤任副司令員;第二支隊,張鼎丞任司令員,粟裕任副司令員;第三支隊,張雲逸兼任司令員,譚震林任副司令員;第四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杜平任副司令員。同時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以項英為書記,陳毅為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