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黑道人物
1、何幫喜的人物履歷
何幫喜 ,1963年8月出生,安徽省無為縣十里鄉人,大專學歷,高級經濟師,民建成員, 北京希瑪集團總裁,北京安徽企業商會會長 . 1985年參加工作,1988年在北京創業,從事體育器材製造技術工作; 1989年與中國馳名品牌「星牌」集團甘連舫先生共同創建北京星偉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並先後任技術部、生產部、開發部主任、副總經理;研製開發高檔檯球設備,獲國家四項專利,設計的產品被選用「世界級各類重大比賽」所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995年組建北京市希瑪保齡設備製造有限公司,任總經理,開發研製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保齡設備,為我國保齡行業填補了一項空白; 總資產1.2億元,希瑪品牌為國內外著名品牌,產品列入十五計劃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和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被國家商標局等多家單位評為「中國十大具有潛力的商標」,被中國質量萬里行授予「全國先進企業」,並被授權為中國奧委會標志特許企業和標志特許產品; 2002年8月在安徽巢湖二壩經濟開發區投資興建希瑪南方工業園,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抗耐特板和保齡設備(球道板)生產基地; 2003年3月組建北京希瑪歐美佳實驗室設備有限公司,打造中國一流的實驗室設備專業研製、生產企業;至2004年止累計為希望工程和災區捐款100多萬元。贊助國內外各項體育賽事數千萬元。
2、廣陵劍的人物介紹
主要人物
陳石星 陳劫遺之孫,張丹楓的關門弟子,雲瑚丈夫。
雲瑚 雲浩之女,陳石星之妻。
段劍平 大理段府小王爺。
韓芷 丘遲的義女,池梁之女。
其他人物
雲浩 聞名天下的大俠,雲重之子,雲瑚之父。
單拔群 「金刀鐵掌」,雲浩、雷震岳的老朋友。
雷震岳 「一柱擎天」,西南五省武林中首屈一指的大俠。
張丹楓 天下第一劍客。
霍天都 天山派第一任掌門,張丹楓的大弟子。
黑摩訶 天竺人,白摩訶之兄,張丹楓之友。
白摩訶 天竺人,黑摩訶之弟,張丹楓之漏御友。
陳劫遺 「琴仙」,自號「琴翁」,原名「鶴侶」,「天下第一琴師」。
郭英揚 「江南雙俠」之一。
鍾毓秀 「江南雙俠」之一,郭英揚的情侶。
周山民 金刀寨主,周健之子。
丘遲 原御林軍軍官,後為救陳劫遺而棄官歸隱。
劉鐵柱 陳石星少年時的朋友,後拜雷震岳為師。
楊虎符 陽朔富豪。
黃葉道人 「江南八仙」之一,劍術高手。
戒嗔 「江南八仙」之一。
葛南威 「江南八仙」之一。
杜素素 「江南八仙」之一,葛南威的情侶。
陶一樵 「江南八仙」之一。
董千峰 「江南八仙」之一。
林逸士 「渭水漁樵」中的漁夫,「江南八仙」之首。
樂隱夫 「渭水漁樵」中的樵子,「江南八仙」之一。
池梁 川西大俠,葛南威的師叔,韓芷的生父。
殷宇 雷震岳之徒。
寧廣德 段府總教頭。
周劍琴 周山民之女。
杜洱 段劍平的書僮。
小安子 段劍平的書僮。
楚青雲 龍門劍客。
陸昆侖 丐幫幫主。
盧雄 龍府衛士。
郭傑 龍府衛士。
沈筐 周山民手下的大頭目。
周復 周山民手下的大頭目。
朱見深 大明皇帝。
趙趕驢 丐幫分舵舵主。
汪直 司禮太監。
范中柱 大內高手。
小達子 朱見深的近身太監。
王元振 太湖三十六家水寨的總寨主。
成大全 靖南鏢局總鏢頭。
皎然大師 寒山寺的方丈。
巫秀花 巫山雲之女。
焦仲 蘇州丐幫分舵舵主。
韓勁宏 「巢湖雙傑」的老二,巢湖寨主。
房豪 跳馬澗二寨主。
佘迪民 洞庭山寨主。
白登 大內衛士,北鷹爪的掌門人。
姜選 大內衛士。
袁奎 資格最老的大內侍衛。
應修元 御林軍副統領。
秦岱雲 谷凌峰之徒。
阿璞 瓦剌大將。
阿堅 阿璞之子。
戈古朗 山中醫隱。
戈密特 戈古朗之子。
庫里溫 牧場場主,哈薩克人。
庫里良 庫里溫之子。
察拉汗 懂漢語的哈薩克人。
反派人物
龍文光 九門提督兼兵部尚書,龍耀奎之子。
厲抗天 喬北溟之徒。
鐵敖 毒龍幫幫主。
尚寶山 鐵琵琶門的唯一傳人。
鐵杖禪師 法號「照空」,少林寺的叛徒。
余峻峰 「快刀刀王」,黑石庄莊主,龍文光的手下。
龍成斌 龍文光之侄。
六陽真君 「四大魔頭之」一。
鳩盤婆 「四大魔頭之」一。
石廣元 龍文光的手下。
沙通海 龍文光的手下。
霍六奇 尉遲鞭法的嫡系傳人。
呼延龍 龍文光的心腹衛士,呼延兄弟的老大。
呼延虎 龍文光的心腹衛士,呼延兄弟的老二。
呼延蛟 龍文光的心腹衛士,呼延兄弟的老三。
呼延豹 龍文光的心腹衛士,呼延兄弟的老四。
潘力宏 紅崖坡的盜魁。
章鐵夫 原錦衣衛指揮,現是龍府總教頭。
鐵廣 新任的毒龍幫幫主,鐵敖之弟。
令狐雍 龍文光禮聘的高手。
濮陽昆吾 瓦剌四大高手之首。
薩天照 瓦剌四大高手之一。
賀蘭健 瓦剌四大高手之一。
麻大哈 瓦剌四大高手之一。
彌羅法師 瓦剌國師。
大吉 彌羅法師的大徒弟。
大休 彌羅法師的二徒弟。
長孫兆 瓦剌貝勒,彌羅法師的關門弟子。
穆士傑 御林軍統領雀罩。
符堅城 大內總管,「大內第一高手」。
諸宏 御林軍高手。
方禺 御林軍高手。
郭師道 北京富戶,原是大盜出身。
麥武威 淮陽幫幫主。
殷紀 殷天鑒之孫。
巫三娘子 巫山幫幫主,鐵廣、巫山雲之妻,巫秀雲的繼母。
東門壯 蒙漢混血兒,武林高手。
閻宗保 閻王幫大頭領。
王宗允 閻王幫二頭領。
官宗耀 閻王幫三頭領。
殷豪 殷紀之子。
尚和陽 鐵琵琶門的創派祖師,尚寶山的叔父。
司空闊 東海龍王,縱橫東海的海盜首領。
淳於通 「武林申公豹」。
夏一成 太湖三十六家寨主之一。
史鏘 太湖三十六家寨主之一。
南宮鼎 「大力神」,司空闊的副手。
柳樹庄 劍術大名家。
柳搖風 柳樹庄之子,採花賊。
孟蘭君 「艷羅剎」,柳樹庄之妻。
赫天德 右賢王手下的第一號武士。
慕容圭 右賢王派出的卧底奸細。
提到人物
雲重 正統年間的武狀元、御林軍統領。
雲蕾 張丹楓之妻,雲重之妹。
喬北溟 四十年前「天下第一魔頭」。
周健 老金刀寨主,原明朝雁門關總兵。
赤霞道人 「四大魔頭」之一。
龍耀奎 兵部侍郎尚頃搜鬧書。
王振 奸宦。
趙燕然 冀北人豪,擅擊築。
韓遂 丘遲之友,韓芷的養父,池梁的師弟。
毛里垓 瓦剌可汗。
巴爾塞 瓦剌邊關守將。
葛名揚 葛南威之父,池梁的結義兄弟。
劉師陀 「閻王敵」。
殷天鑒 蘇州一霸。
東門望 「東海龍」,宋代武學大師。
王翠羽 王元振之女。
郭長青 昆侖劍客。
張大腿 殷紀手下最好的車夫。
巫山雲 巫山幫幫主。
馬大猷 揚州丐幫分舵舵主。
韓勁功 「巢湖雙傑」的老大,韓勁宏之兄。
杜謀 跳馬澗大寨主。
薩一刀 關東馬賊。
谷凌峰 天下第一的妙手神偷。
年大旗 丐幫副舵主。
粘布達 瓦剌右賢王的管家。
風天揚 「風雲雷電」中的「風」,南宋俠客。
雲中燕 「風雲雷電」中的「雲」,風天揚之妻,蒙古公主。
凌鐵威 「轟天雷」,「風雲雷電」中的「雷」,南宋俠客。
耿電 「閃電手」,「風雲雷電」中的「電」,南宋俠客。
3、巢湖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啊 求啊
人物---古代的有:伍子胥、范增、呂軻、周瑜。近代的有:張治中、馮玉祥、李克農、戴安瀾、丁汝昌、田間。現代的有:姚宜民、林散之、侯學煜、許海峰
歷史事件---劉邦項羽之戰,項羽烏江自刎;還有關於這些名人的都可以有嘛
4、孫和平伏法記:為了在賭界稱雄,不斷消除異己,連續殺死六人,後來怎樣?
<
5、2020年巢湖晏文勝現在狀況
失信執鬧改行人。中國飢乎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2022年晏文勝已被安徽、江蘇、北京等多地法院列為失信執行人。晏文勝是爛彎悉一名企業家,曾榮獲2011和諧中國年度人物、第九屆「全國商業優秀企業家」、第四屆「中國青年創業獎」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6、巢湖有哪些名人事例
1、溫宗仁
溫宗仁(1940.10~2008.03),安徽省巢湖市人。195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裝甲兵政治部組織處副處長、坦克團政治委員、坦克師政治部主任、坦克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主任、集團軍政治委員、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蘭州軍區政治委員。
2000年6月任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五、十六屆中央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軍事科學院原政治委員溫宗仁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8年3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8歲。
2、魯彥周
魯彥周(1928年—2006年11月26日),出生於安徽省巢湖市,中國內地作家、編劇。
1954年,發表個人第一篇短篇小說《雲芝娘和雲芝》。1957年,創作電影文學劇本《鳳凰之歌》,該作品獲得中國文化部舉辦的中國電影文學劇本徵文三等獎。
1958年,創作散文集《淮北寄語》。1966年,魯彥周下放幹校勞動。1973年,創作文集《魯彥周文集》。1979年,創作中篇小說《天雲山傳奇》,該小說獲得中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1983年,憑借愛情電影《廖仲愷》入圍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88年,創作長篇小說《古塔上的風鈴》。
1992年,出版小說《陰陽關的陰陽夢》。1997年,出版小說《雙鳳樓》。2005年,創作長篇小說《梨花似雪》。2006年11月26日晚,魯彥周因病在合肥去世,享年78歲。
3、張本禹
張本禹少將(1899-1937),安徽巢縣(今巢湖市)人, 張治中胞弟。黃埔軍校第三期步科、1926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副官處中尉副官,總司令部學兵團上尉副連長,中央教導二師警衛營少將營長。
南京中央軍校第八期學生隊區隊長、中校隊長,第四師十二旅少將副旅長。參加綏遠抗戰。抗日戰爭爆發後,率部參加南口戰役。
1937年8月下旬於南口東站遭日軍飛機轟炸殉國。犧牲時任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3軍4師12旅副旅長。1981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4、李克農
李克農(1899.9.15~1962.2.9),漢族,安徽巢縣(今巢湖市)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一方面軍政治保衛局局長、紅軍工作部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委員兼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外交部副部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情報部部長。
1953年起,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是第一、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1962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
5、廖永安
廖永安(1320年—1366年),字彥敬,巢(今安徽巢湖)人,元末巢湖水軍將領,朱元璋麾下早期將領,鄖國公。慶國公廖永忠之兄。
元至正十五年五月,廖永安率巢湖水軍投靠朱元璋,此後屢立戰功。至正十七年,隨徐達收復宜興,深入太湖時為吳將呂珍所敗,被俘。至正二十五年,在囚牢中逝世,死後,朱元璋為之痛哭,並親自寫文祭奠,配祭功臣廟。
洪武元年十二月,朱元璋下令於雞籠山築壇,祭奠廖永安。洪武二年正月,又於雞籠山祭奠。
洪武六年,朱元璋追謚其武閔。洪武九年,又加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光祿大夫、柱國,不久又改封為鄖國公。
7、安徽巢湖歷史名人
范 增] (公元前277——前204)秦末著名政治家。居巢(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區亞父鄉)人。《史記•項羽本紀》載:「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秦末農民戰爭時,曾勸項梁立楚王族後裔為楚懷王。公元前207年,秦軍圍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楚懷王命宋義、項羽救趙,他為末將。後歸項羽,為其主要謀士,被尊為「亞父」。曾屢勸項羽殺劉邦;羽不聽,反中劉邦反間計;削其權力,憤而離去,病死於途中。劉邦嘗言:「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文 翁] 西漢著名教育家、治水官吏。字仲翁,廬江舒(今安徽廬江)人。漢景帝末年為蜀郡守,興教育、修水利,政績卓著。他治蜀首重教育,選派小吏至長安,受業博士,或學律令,結業回歸,擇優「為右職,次舉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興辦地方「官學」,入學者得免徭役,以優良者為郡縣吏,促進當地文化的發展。班固《漢書》評說:「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都江堰水利述要》載,文翁在任職期間,「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頃」。 (175——210)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字公瑾,今廬江人。出身官宦世家,曾祖周景,伯父周忠,皆官至漢太尉;父周異為洛陽令。少與孫策友善,曾為居巢(今巢湖市居巢區)長,後歸孫策,為建威中郎將,人稱周郎。策死,與張昭同輔孫權,任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佔領荊州後,統帥水軍、步兵數十萬,試圖南下,一舉消滅東吳。他和魯肅審時度勢,指出曹操冒險用兵有四患,並親率吳軍與劉備聯軍大破曹操於赤壁(今湖北赤壁市)。十五年(210年)率軍西征,箭傷復發,卒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巴陵山),孫權迎喪至蕪湖,命葬故里,墓在廬江城東郊。《三國志》載其有姿貌,精音樂,為人謙和。
[周 瑜]
[王 蕃] (228——266)三國時期天文學家、數學家。字允元,今廬江人。他博覽多聞,通曉天文、數學。先後任吳國尚書郎、散騎中常侍等職。據渾天說和天象觀察,製作渾天儀,以三分之長為一度,周長一丈零九寸六分,介於古渾天儀和張衡制渾天儀之間。有《渾天圖記》、《渾天象注》。他進行數學研究,計算出圓周率為π=3.15,與劉徽的「徽率」、祖沖之的「祖率」相近。因性格直率,遭受佞言,被吳王孫皓殺害。《三國志》有傳。 (1019——約1085)北宋著名歌豪。字師雄,今和縣南義鄉人。他幼讀經史,愛寫詩文,20歲游學開封。時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愛慕其才,請任幕府書記官,推辭未赴。同年六月,自謀任武成軍節度判官,後應召進京都任秘閣校勘。與詩人歐陽修、石曼卿相處甚密。其師石介評曰:「曼卿豪於詩,永叔豪於詞,師雄歌亦豪,三人宜同稱。」故有「三豪」之稱,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辭官還鄉豐山杜村,特意購六株玉蝶梅植於住宅旁,平日邀宴賓朋,飲酒賦詩,賞梅興。以特奏名仕,任新淦縣尉。著有《詩豪集》。
[杜 默]
[徐 兢] (1091—1153)南宋書畫家。字明叔,今和縣人。十八歲入太學,學優,會試不佳。後以父徐宏中任輔將仕郎,步入仕途。初授司刑曹事,繼知縣事。宣和六年(1124年),徐兢以國信使出使高麗,撰《高麗圖經》四十卷,詳細記載高麗的國體、風俗、事物等,徽宗閱,喜,賜同進士出身,擢知大宗正丞事,兼管書學。工畫精書法,他的山水人物畫,時人譽為神品。他的書法,兼備顏(真卿)、柳(公權)諸體之長。紹興二十二年(1153年),回歷陽省親,卒於途中。
[張孝祥] (約1132~1169) 南宋著名詞人。唐張籍後裔,字安國,號於湖居士,今和縣烏江鎮人,後移居蕪湖。紹興進士,因廷試第一(即狀元),居秦檜孫秦塤之上,檜指其父張祁謀反,被投入獄。死,為秘書省正字,歷宮中書舍人、廣南西路安撫使、荊湖北路安撫使,進顯謨閣致仕。他詩、詞、書法俱佳,尤以詞著稱。詞風接近蘇軾,為豪放派詞人;內容多要求國家統一,反對苟且偷安,長調《六州歌頭》尤為感人。有《於湖集》、《於湖詞》。 (1313~1371) 明朝開國將領。今含山縣黃墩鄉人,農民出身。至正十二年(1352年),在家鄉結寨組建水軍;十四年,與廖永安、俞通海、桑世傑等部會合人巢湖,次年致書歸附朱元璋。從元璋渡江,克採石、太平(今當塗),取水陽(在今宣城)、涇縣,授總管之職。後攻克金陵、鎮江等地,高升秦淮翼元帥、僉行樞密院事。洪武元年(1368年),進封榮祿大夫。三年,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巡視廣東海防城堡,次年卒於崖州(今海南省崖縣),還葬黃墩,追封巢國公。 (1324~1388)明朝開國將領。今含山銅閘鎮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奔駐和州朱元璋,為璋侍衛。至正十六年二月,隨璋攻克金陵,又克鎮江,授領軍先鋒,英勇善戰,升統軍大元帥。至正二十三年,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盡殲諒部,為留守中衛指揮僉事。二十七年擒張士誠以歸,留守左衛指揮使。洪武十二年命視大都督府事,封為安慶侯。二十一年病故,追封為「皖國公」,賜葬鍾山。
[華 高]
[仇 成]
[李 信 李 彬] 李 信 明朝開國將領。今含山縣陶廠鎮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在和州歸附朱元璋。隨璋渡江,克採石、太平、溧水、溧陽。十七年克常州,被選任前部先鋒,駐守常州。洪武元年克廷平,統一了浙江、福建。洪武三年正月。調太原守御,六月調守潞州,升太原衛管軍副千戶。十一年二月被封為武殷將軍。十八年授明威將軍。二十年遠征漠北,獲虜有功。二十五年升遼東都指揮使,卒於任上。
李 彬 (?~1422)李信之子。洪武二十二年襲父職任濟州衛指揮僉事。二十七年,統領官軍修築宣府及德勝口等處長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擢為先鋒,因轉戰有功,永樂元年(1403年)被封為同知右軍都督府事豐城侯。後巡守海疆,防倭入侵。永樂五年奉命率軍平交趾(今越南);二十年正月,病故於交趾。追封「茂國公」。葬於故里陶廠。 明朝狀元。字用大,今無為人。永樂十三年(1420年)第七名進士。殿試後,明成祖召見,詢及祭汜、兵戌,應對中肯,考究說明,被成祖擢為第一,稱狀元。授修撰,纂修《宣廟實錄》,升侍講。不久,因疾告假歸里。正統十一年(]446年)復任。翌年主持順天鄉試。景泰三年(1452年)以侍講職,兼任南京掌院員。後升侍講學士,代理南京國子監事,卒於官。 (1491—1559)明朝著名哲學家。字嵩柏,號蘇原,今無為人。正德進士。歷官兵部主事、戶部主事,至吏部文選司郎中不對題。40餘歲辭官歸里,專事著述。以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反對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在認識論上,堅持「德性之知」必須由於「聞見之知」,肯定認識與學習和鍛煉的關系。他早年受外祖父張綸的啟迪,不贊同宋儒把性和氣區別開來作為善惡相對的劃分,並反對那種深山大澤有鬼有神的唯心論。他的哲學著作思想曾經產生很大影響,至今仍受日本學術界的重視。1984年中華書局出版了《吳廷翰集》。
[邢 寬]
[吳廷翰]
[宛嘉祥] 明朝文學家。號白湖,今廬江人。年少自學苦攻七年,中嘉靖舉人,在廣信、臨清任職。不久,提升為戶部郎。後任貴州思南府知府,治匪有功,久任思南,清除了匪患。百姓安居樂業,自發建碑記其功德。晚年,辭官回家。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總篡《廬江縣志》,另著有詩文集。 (1621~1693)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字務旃,號鷹阿山樵,戴重之子。戴本孝繼承父志,拒絕做清朝的官,一生隱居山林。他性情高曠,迷戀山水;能詩會畫,多作卷冊小景。他畫山水善用干筆蘸墨,深得元人氣味。著有《前生集》、《餘生集》等書。戴本孝兄移孝著有《碧落後人詩集》,其侄戴昆著有《約亭遺詩》,有反清言論,均遭戮屍。
[戴本孝]
[孫維祺]清朝文學家。字以介,號起山,今廬江城關人。九歲能文,落筆千言,未嘗軼於理法。中康熙庚午(1690年)舉人、辛未(1691年)進士,歷任直隸河間、淶水知縣,由淶水組歸,優游山林,著書自娛,選文不拘一體,因材造就,評語皆中肯。著有《五經說文》、《廿一史臨》、《三太史》、《四書印證》、《春秋大意》、《春秋隱》、《飛躍真言》等。 清朝史學家。字啟謨,號訂頑,今無為人,府庠生。博通經史。竭十餘年精力,搜集明代300年間抗節死義諸賢事跡,編纂成《史外》32卷,乾隆十三年(1748年)付梓。民國十五年1926年)清末舉人盧自濱校訂再版。還著有《望古集》6集。 (1766~1848)清朝文學家。字體之,號唯唯道人,今居巢人,世居柘皋鎮太平坊。嘉慶十年(1805年)進士,歷任睢寧、贛榆、泰興、碭山、豐縣等縣知縣。著有《孝經集解》、《大學中庸性道圖說》、《四書精義說貫》、《金剛經注釋辯疑》、《尋樂上、下篇》、《觀心堂文稿》種等。離職後,他主講宿遷鍾吾、潁州清穎、六安賡揚等書院。晚年返回故里,任巢湖書院院長。兼治書畫。他的畫以墨梅為逸品。善用指頭畫梅花,因而又自號鐵梅道人。遺作精品有百幅梅花百首詩。
[汪有典]
[楊欲仁]
[陳廷桂] (1768—1842)清朝文學家。別名夢湖,今和縣歷陽鎮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舉,乾隆六十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刑部主事,律例館纂修,員外郎,雲南及江西副考官,湖北安襄道按察使,陝西按察使,太僕寺少卿,奉天府丞兼提督學政等職。著有《歷陽典錄》、《滇程日記》、《豫章行記》、《沈陽於役記》、《江漢行程錄》、《秦三絕錄》等。晚年回歸故里著有《筍根雜錄》、《歷陽詩囿》、《年譜稿》,並重修《和州志》。 (1836~1895)清朝著名民族英雄。字禹廷,今廬江人。參加淮軍後,初隸長江水師。從劉銘傳鎮壓捻軍,升提督。1874年李鴻章創辦海軍,次年派他至英國購買軍艦。1888年北洋艦隊編成,被任命為海軍提督。他治軍有方;培養出諸如鄧世昌等英雄部屬。他因屬淮系,而軍中多閩人,故事多掣肘。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他主張先發制人,出擊日本海軍,被李鴻章拒絕。9月率艦隊護送運兵船隻到鴨綠江口大東溝,返航時突遭日艦襲擊,遂發動黃海反擊戰。他身負重傷,李鴻章始命之退守山東威海衛「保船避戰」。次年,日軍分海陸兩路進攻威海衛,佔領南北兩岸炮台,逼他投降;他嚴辭拒絕,下令毀炮沉船,以表抗敵決心。因美、德顧問和部分將領不從,乃令冒死突圍,但仍遭反對,向清軍救援不應,被迫於2月12日服毒殉國。威海劉公島建有「丁公祠」。
[丁汝昌]
[張學寬] (1870~1931)清末民初名醫、書法家。字栗庵,今含山縣環峰鎮下壠村人,後定居含城。童年家貧苦學,光緒三十年(1904年)中進士,旅授山東萊陽知縣。他工古詩文,精通音律,擅長書法金石。中年銳意學醫,集有《驗方匯編》,收有古醫治疑難雜症200多例。晚年和、含兩縣流動居住,曾設杏壇課徒講學。作書薦林散之在黃賓虹門下學藝,他藏書甚豐,內有歷代碑帖300多冊。著有《觀復堂詩文集》、《四書札記》、《金石考證》等。 (1875~1951)白話文的倡導者。原名修隆,字燮,號水破山人,無為湖隴人。師從邑人方澍,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南京高等警官大學堂。三十年參加陳獨秀等在蕪湖組織的岳王會。三十一年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加入中國同盟會。三十四年在上海創辦《白話日報》,被胡適推崇為我國推廣白話文的「開山老祖」。民國元年(1912年)任安徽省警察廳長。二年任北京政府教育部僉事。六年任北京大學庶務主任,後任出版部主任。「五四」運動爆發時,他組織編印的2萬份《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是當天發出的惟一傳單。十五年他移居夫人劉冰儀的故鄉貴池縣。後曾出任安徽省圖書館館長等職。
[李辛白]
[吳弱男] (1886—1973)中國近代婦女運動先驅者之一。廬江沙湖山人,著名愛國人士章士釗夫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本東京,在青山女子學院攻瀆英語: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孫中山英文秘書。民國十六年(1927)年李大釗被捕,她設法營救,後又籌款3000元,贍養遺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市文史館員等職。 (1893—1969)近代教育家。字覺凡,今居巢半湯鎮人,後遷居巢城小西門迎仙巷。早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先後任金陵大學講師、安徽省立第一中學校長。1921年公費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教育碩上學位。回國任金陵大學教務長、文學院長,兼中央大學教授,受聘為安徽省政治學院院長等職。1947年任安徽大學教務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省文教廳副廳長、民盟安徽省委常委和民盟蕪湖市委主任委員。著有《教育統計學》一書。
[劉乃敬]
[李慰農] (1895--1925) 革命烈士。原名李爾珍,今居巢方集鄭村人。民國元年(1912年),考取蕪湖第二農業中學。「五四」運動爆發時,他是蕪湖學生運動的組織者之一。後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成為中共黨員。1923年底他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初回國,被中共中央派往山東省委工作。4月19日,青島大康紗廠工人罷工,他聯絡其他紗廠聲援。在罷工斗爭高潮時期,他擔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罷工歷時22天,並取得勝利。5月29日,日寇勾結軍閥張宗昌製造了駭人聽聞的「青島慘案」。第二天,上海又發生「五卅慘案」。他即領導「滬青慘案後援會」,堅持斗爭。7月26日,他不幸被捕,29日壯烈犧牲。
[吳紹青] (1895~1980)著名醫學家。今居巢人。民國四年(1915年)考入美國人辦的湘雅醫學院,獲博士學位。先後在上海工部局傳染病醫院、蕪湖弋磯山醫院、重慶中央醫院、國立上海醫學院等處工作,歷任醫師、主任、代理院長,院長、教授、中國防癆協會總幹事等職。建國後任中國防癆協會副理事長。他一生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多達80餘篇,1952年主編的《實用肺結核病治療學》一書,曾多次再版。1956年編著的《肺功能測驗在臨床上的應用》,為我國填補了一項空白。1959年主編的《結核病學》一書被用作高等醫學院的教材。此外還參加了《內科學》和《實用內科學》的編撰。
[周新民] (1897—1979)著名法學理論家。廬江大化人。「五四」運動時期,積極投身於反帝反封建的學生愛國斗爭中,曾任安徽學生聯合會副會長。1922年赴日本明治大學研究院攻讀法學,回國後在安徽省立法政專門學校任教。後在上海法政學院、復旦大學、雲南大學和香港達德學院等院校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最高人民檢察署秘書長、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和沈陽市副市長等職,並擔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組織部長、中國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他長期從事法學理論研究工作,曾率中國代表團出席匈牙利國際法學會第五次大會。 (1898—1980)著名地質學家,和縣歷陽鎮人。民國十三年(192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民國十七年,由李四光教授介紹到中央地質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民國二十二年,赴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留學,獲博土學位。回國後仍從事地質研究,並兼任重慶中央大學及重慶大學地質系教授。1950年,與李四光共同從事地質礦產研究的調查。1952年任中蘇科學考察隊中方負責人。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地學部學部委員。1964年任長春地質學院副院長。他在早珊瑚類研究中取得重大成就。1976年,撰寫了《中國古代珊瑚分類》專著。1978年5月,他作為特邀代表出席全國科學大會。1979年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第三十二屆理事會理事長,出席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國際第九屆石炭會議,當選為國際石炭系分會委員。 (190(1~1938)抗日烈士。字文衷,今居巢黃麓鎮洪家疃人,張治中將軍胞弟。民國十四年(]925年)考入黃埔軍校三期,畢業後三陵參加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張本禹參加「反寧護漢」活動。後歷任陸軍教導二師警衛營少校營長、中央軍校第八期學兵總隊中隊長、獨立第四旅亡校團長等職。1935年,張本禹擔任陸軍第十三軍四師十二旅少將副旅長。次年8月,率部援助傅作義將軍在綏遠抗戰。在百靈廟戰役中,為收復百靈廟作出重要貢獻,榮立戰功。1937年8月率部在南口與日軍坂垣師團激戰,他親率一個排與敵肉搏奪回陣地。又親往太原催調並押運彈葯回南口。8月30日在南口卸車時,遭敵機轟炸不幸犧牲。1980年,中共中央統戰部追認張本禹為抗日烈士。 (190l一1952)著名歷史學家。原名丁增熙,和縣城南鄉人。幼年喪父,自學成才。自小學而入經學,由經學而人史學。後靠半工半讀旁聽北京大學文科課程,考取北京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民國十六年(1927年)經魯迅先生等人介紹,任廈門大學國學院助教。後在多所大學中文系、歷史系任教。他在20世紀20年代著重於文字、音韻研究。20年代末轉向甲骨文考釋,著有《說文闕義箋》、《釋夢》、《由齊侯因次敦銘黃帝論五帝》等。30年代後著重研究古代史,著有《由三代都邑論其民族文化》、《吳雷考》、《論炎帝太岳與昆侖山》、《新殷本記》、《商周史料考證、《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等,逝世前有《姓與氏》、《半亞血族群婚制——騰》等論著。
[俞建章]
[張本禹]
[丁 山]
[釋慧慶] (1958--)著名法師。俗姓方,名志平,廬江同大鄉新河人。1978年出家,1983年至南京棲霞山佛學院深造,次年在江西如日山普照寺受戒。1985年任滁州琅琊寺知客師,1986年返九華山任旃檀林寺知客師,1987年被選拔至萬年寺百歲宮。他佛學淵博,雲游各地,廣交朋友。曾出訪韓國、泰國、緬甸等國,並三次訪問台灣,講經說法,名播海內外。現為九華山百歲宮住持、風陽龍興寺方丈和冶父山實際寺特聘住持,出任九華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廬江縣政協特邀常委和安徽省政協常委。
8、安徽巢湖的名人
安徽巢湖的名人有范增、周瑜、丁汝昌、戴安瀾、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溫宗仁、林散之、許海峰等等。
一、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今安徽巢湖西南)。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
公元前206(漢元年),范增隨項羽攻入關中,勸項羽消滅劉邦勢力,未被採納。後在鴻門宴上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又使項庄舞劍,意欲借機行刺,終未獲成功。漢三年,劉邦被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用陳平計離間楚君臣關系,被項羽猜忌,范增辭官歸里,途中病死。
二、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今安徽廬江縣西南)人 。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三、丁汝昌
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丁先達,字禹亭,號次章,安徽合肥石頭鎮人。清朝晚期將領,官至北洋水師提督。
明朝初年,祖先從鳳陽遷居廬江。同治四年(1865年),遷居巢縣汪郎中村。早年參加太平軍,隨隊歸順湘軍。不久,隸屬李鴻章淮軍,參與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官至記名提督。光緒五年(1879年),李鴻章調入北洋水師。
光緒七年(1881年),統率北洋水師官兵200趕赴英國,接帶「超勇」和「揚威」巡洋艦回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衛之戰中,指揮北洋艦隊抗擊日軍圍攻。
未得上峰命令,無奈港內待援,致仕北洋海軍陷入絕境。彈盡糧絕,援軍未至,拒絕日軍將領伊東祐亨勸降,服食鴉片自盡以謝國人。宣統二年(1910年),平反昭雪。
四、戴安瀾
戴安瀾(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自號海鷗,漢族,安徽省無為縣仁泉鄉(今洪巷鄉)練溪社區風和自然村人。國軍名將,黃埔系骨幹之一。1926年黃埔軍校三期畢業。
1942年,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取得同古會戰(殲敵五千餘,而日軍兵力4倍於戴部)、收復棠吉等戰功。
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斗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北茅邦村殉國。1939年6月17日,授陸軍少將。1942年10月16日,追贈陸軍中將,解放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五、馮玉祥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煥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縣(今安徽巢湖市),生於直隸青縣(今屬河北滄州市),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有「基督將軍」、「倒戈將軍」、「布衣將軍」之稱。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灤州起義。1921年7月後任陝西督軍。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系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並將所部改稱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1926年在直奉聯軍進攻下通電辭職。
1926年3月赴蘇聯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國國民黨。9月17日在綏遠五原誓師,率領西北軍出潼關參加北伐戰爭。1930年3月與閻錫山組成討蔣聯軍,中原大戰失敗後隱居山西汾陽峪,後隱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爾組織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1935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