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氣候特點
1、巢湖的地理環境
巢湖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主要氣候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由於地處中緯度地帶特定的地理位置使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性,即兼有南北氣候之長:水熱資源優於北方,光資源優於南方;但也兼有南北氣候之短:降水時空變化大,旱澇災害較頻繁,有些年份少雨乾旱,有些年份多雨成澇,表現出氣候的明顯變異性。同時,也是氣象災害多發區,常有連陰雨、暴雨(雪)、霜凍、高溫、大風、冰雹等災害出現。 巢湖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藏有34種,其中磁鐵礦、硫鐵礦、明礬石、石灰石和石膏礦等儲量巨大。巢湖,盛產大米、油料、棉花、蔬菜、家禽、水產品,「巢湖三珍」(銀魚、白米蝦、螃蟹)享有盛譽。巢湖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市自然和人文景觀130多處,江、湖、山、泉並存,以水見長,湖光、溫泉、山色是「巢湖風景三絕」。
擁有石灰石、石英石、鐵礦石等2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電石用灰岩、水泥用泥灰岩、冶金用白雲石岩儲量居全省第一位。
2、巢湖的地理特徵
[地理位置]
巢湖市位於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南部,地處東經117。00,-118。29,和北緯30。56,-32。02,之間。轄區面臨長江,瀕臨巢湖,市域內巢湖水面面積511.88km2,約占整個巢湖水面面積的2/3,地勢起伏,丘圩交錯。全市現轄四縣一區,土地總面積9423km2。我市交通便利,地處合寧蕪金三角腹地,區位條件優越。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境內人文景觀星羅棋布。
[地形地貌]
本市地貌復雜多樣,按其基本形態特徵可分為低山丘陵、崗地、圩畈平原三大類型,它們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比重分別為12.3%、48.9%、38.8%。 地勢是北倚江淮分水嶺向沿江傾斜,地勢漸低;細部趨勢是:以中部北東--南西向的山丘帶為界(廬南山區--巢無交界山丘區--昭關--香泉一線),其東南部為向長江傾斜地勢,形成山丘--崗地--圩坂多級階梯;其西北部是巢湖蝶狀盆地,為四周漸次向巢湖傾斜的地勢。區內最高點海拔675米(無為境內的三官山),最低點海拔4米左右(無為高溝一帶)。 氣候資源 巢湖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總的氣候特徵是: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分,熱量條件較好,無霜期長;季風氣候顯著,冬寒夏熱,四季分明。
[光熱資源]
我市光熱資源較為豐富,適宜動植物生長。全年太陽輻射總量115~123千卡/平方厘米。全市年均日照時數為2035~227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6~51%,夏季六~八月份都在200小時以上,冬季十一~十二月份在150小時以下。年平均氣溫在15.7~16.1℃,南北差異較小。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8.2~28.4℃,最冷月(元月)2.4~2.8℃;年均最低氣溫在-7.5℃左右;穩定通過0℃積溫5728~5809℃,以上為341~344天;10℃的積溫5031~5103℃,230~233天。全年無霜期在232~247天。
[降水資源]
年降水量在1000~1158毫米之間,降水日數年均為123.5日,地域分布為北部偏少南部稍多。季節分配不均,春季(三~五月)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六~八月)佔38~44%,秋季(九~十一月)佔18~19%,冬季(十二~二月)佔10~11%,一年內7月降水最多,12月最少。年均蒸發量為1469~1629毫米,七~八月份在800毫米以上,十一~二月在100毫米以下。
春季連陰雨天較多,不利春播。夏季梅雨特徵顯著,全市大致在六月十七日入梅,七月十一日出梅,持續25天左右,梅雨量240~260毫米。我市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豐梅年。
[風力資源]
我市屬季風氣候區,風向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夏季以偏南風為主,冬季以偏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0~3.4米/秒,春季最大,為3.4~3.7米/秒,秋季最小,為2.6~3.2米/秒。
3、巢湖市屬於哪個市
<
4、安徽巢湖常年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最低溫和最高溫度是多少
巢湖市位於合肥南部,環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巢湖市位於安徽省中部,臨近長江,環抱巢湖,周邊分別與肥東、全椒、含山、廬江、無為接壤。
湖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1℃,1月平均氣溫2.7℃,極端最低氣溫-13.2℃,(1977年1月31日),7月平均氣溫28.7℃,極端最高氣溫39.6℃(1959年8月23日)。
謝謝,望採納!
5、巢湖水域有什麼特點?
巢湖位於安徽省的中部,湖形似一兩角菱,面積為753平方公里,湖泊蓄水量為18億立方米,是我國第五大淡水湖。水面有2/3屬於巢縣管轄,其餘1/3為肥東、肥西及廬江三縣所轄。
巢湖地區在距今1000萬年以前的第三紀時,是一個面積遼闊的構造盆地。喜馬拉雅運動對本區有一定的影響,沿構造斷裂有安山岩系噴發,局部地方還有輝長岩侵入和玄武岩噴發。第四紀初由於受到氣候變遷及新構造運動的影響,構造盆地上升成剝蝕區,同時形成紅層剝蝕面。第四紀中期,構造盆地下沉,成為附近山地的集水窪地,然後匯水成為一大水體。
湖區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變化在15.5~16.3℃,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毫米左右。湖區因受到湖泊的調節,與同緯度遠離湖泊的地方相比,霜期減少了10~25天,冰凍日少4~11天。年平均氣溫大致要高出0.8~1.4℃。
巢湖年平均水位為8.02米(巢湖閘水位站,黃海基面),年內最大水位變幅為4.56米(1969年),最小水位變幅為144米(1966年),地表徑梳的年補給水量一般為20~30億立方米,最大年補給水量為51億立方米(1954年),湖泊泥沙年淤積量為14~142萬噸,巢湖湖水比較混濁,透明度一般變化在0.15~0.25米之間,湖泊多年平均水溫為16.1℃。一般年份的冬季、均有岸冰出現;嚴寒的冬季,也會出現全湖封凍的現象。1954年冬季,日平均氣溫在0℃以下持續達55天之久,全湖封凍;冰厚達30~40厘米,封凍期為56天,人可履冰而行。巢湖湖流較弱,流速一般介於0.02~0.07米/秒之間。
人湖河流呈向心狀的分布。河流源近流短,區內地勢起伏不平,加速了雨洪徑流的匯流過程,使河川的徑流量呈現急劇變化,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點。巢湖流域的水系分布很不對稱,杭埠河、豐樂河、派河、南淝河、店埠河、柘皋河、炯煬河等河流來自西部及北部的山地,其中以杭埠河、豐樂河、南淝河為巢河水系的主流,約占整個巢湖流域面積的70%;南部的河流更短,水量也少,有石山河、谷盛河、盛家河、槐林河及兆河等。巢湖水系之水從南,西、北三面匯人湖內,然後經巢湖閘出湖,順裕溪河向東南流至裕溪口而注入長江。
裕溪河為巢湖與長江的進出通道,全長46公里。1960年在巢縣西南的巢湖出口處建成了巢湖閘,1967年5月在離裕溪河口4公里處還建成了裕溪閘樞紐工程,包括節制閘、船閘和魚道等。巢湖閘與裕溪閘組成了巢湖、裕溪河梯級水利樞紐,使巢湖流域220萬畝低圩農田免受長江洪水的威脅,提高了圩區排澇標准,並初步解決了沿湖丘陵地區328萬畝耕地灌溉的水源;同時由於保持一定的水深,使巢湖包括裕溪河的人江航道能夠維持常年通航。
巢湖主要的經濟魚類有梅鱭、銀魚、鯉、鯽、鯿、青、草、鰱、鱅等,魚產量變化較大。1952年產量為800萬斤,1953~1959年下降為600萬斤。此後,年產量變化在100~500萬斤之間,且以梅鱭為大宗。巢湖閘和裕溪閘的建成,對促進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起了很大作用,但也隔斷了洄遊性和半洄遊性魚類以及河蟹的洄遊通道,使巢湖魚產量下降。1972年在裕溪閘建成了魚道,並進行了人工放流,才促使水產資源有所恢復。
6、位於安徽省境內的淡水湖是是什麼?
安徽省境內最大的淡水湖是巢湖。是位於長江中下游的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巢湖主要名優水產有銀魚、秀麗白蝦、湖蟹,三者被譽為「巢湖三鮮」。另外在魚類資源中,湖鱭主宰著巢湖漁業的產量。紅鮊、「四大家魚」、鯉、鯽等魚類都是巢湖優質鮮群種。
巢湖湖區非大旱年可全年通航。沿湖有巢縣、散兵、槐林、馬尾河、塘西、施口、中廟等港口、碼頭。
湖區氣候
巢湖屬北亞熱帶溫潤性季風氣候。控制區境的大氣環流以西風環流及亞熱帶環流為主;此外,高空西北因西藏高原地形阻塞形成的西南低壓也常進入區境。
整個流域年平均氣溫在15~16℃之間,活動積溫在4500℃以上,有200天以上的無霜期,季節分明,年氣溫較差在25℃以上,年降水量1000毫米等值線通過區境。總的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季風顯著,四季分明,熱量條件豐富,無霜期長。
7、巢湖天氣現象
在中國氣候區劃中, 巢湖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主要氣候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 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由於地處中緯度地帶特定的地理位置使我區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性, 即兼有南北氣候之長:水熱資源優於北方,光資源優於南方; 但也兼有南北氣候之短:降水時空變化大,旱澇災害較頻繁, 有些年份少雨乾旱,有些年份多雨成澇, 表現出氣候的明顯變異性。同時,本市也是氣象災害多發區,常有連陰雨、暴雨(雪)、霜凍、高溫、大風、冰雹等災害出現,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大氣環流及四季變化
該市冬季多受蒙古高壓和阿留申低壓的控制, 一般盛行偏北氣流。由於經常受到來自北方冷空氣的侵襲, 寒冷乾燥。一月份平均氣溫多在2.5-2.9℃之間,日平均氣溫0℃以下的低溫日數為36-47天。
春季,蒙古高壓和阿留申低壓逐漸衰退, 而印度洋低壓和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逐漸增強, 氣候處於由冬轉夏的過渡季節。本市氣溫穩定通過10℃的初日一般在3月25日至4月2日。由於冷暖空氣活動頻繁,氣溫回升快, 雨水增多, 3-4月常有大風和低溫連陰雨天氣。
夏季,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進入強盛時期, 大陸增溫強烈, 在這樣的環流形勢下,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盛行.天氣炎熱多雨. 6月份平均氣溫大於25℃,7月和8月份的平均氣溫在27.7-28.6之間;6 -8月大於35℃以上的高溫大多在12-16天左右。 6-7月為梅汛期,全市6-7月的降雨量自北向南為320-380毫米;降水集中強度大,易造成洪澇災害。 由於各年的夏季風來臨和退卻時間遲早不同,形成雨量多寡不一, 雨水失調,故導致夏季旱澇災害較為頻繁。
秋季,蒙古高壓持續發展, 逐漸控制我市,每當冷性高壓滯留在我國北方河套地區轉為暖性高壓時, 本市常能連續出現秋高氣爽的穩定天氣。 但在夏季風後撤與冬季風加強過程中, 常有不同天氣過境形成鋒面,帶來秋季連陰雨,影響秋收。
本市太陽輻射總量為 110-120千卡/ 平方厘米,一年之中太陽輻射的最大值為7月。年日照時數為2019.2-2074.1小時, 一年之中日照時數最多月一般在8月份。
本市年降水量為1032-1205毫米,雨量最多月份為7月,最少的為12月。本市降水的基本特徵是:地域差異不太明顯;季節分配不均和年際變化較大。
本市年平均氣溫為15.7-16.1℃。一年之中,月平均氣溫一月最低,為2.5-2.9℃;七月平均氣溫最高,在28.2-28.6℃之間;各地歷史極端最高氣溫均在39.5℃以上,極值為40.4℃(含山1959年8月23日),極端最低氣溫均在-13.2℃以下, 極值為- 15.7 ℃(無為1969年2月6日)。 熱量資源的分布,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0℃日數間隔為338-341天,大於0℃的活動積溫為5666.4-5804.2度;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日數為229-234天;大於或等於10℃的活動積溫為4995.2-5104.2度。 本市平均初霜日期為11月10至11月13日;平均終霜期為3月18至3月22日。無霜期為229-2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