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民歌一
1、巢湖民歌手
胡吉英、劉宏英 、楊家盛、王昌珍、李家蓮、魯昌光、崔道英 等
起源於南宋和元朝的巢湖民歌分為山歌、秧歌、船歌、漁歌、茶歌和小調等多種形式。巢湖漁歌顯示了湖上兒女、江淮漁民不畏風浪的粗獷豪情;沿江湖濱圩區的秧歌悠長動聽,一人領,眾人和,把勞動的疲勞全丟在身後,把豐收的喜悅展現在眼前;巢湖山歌凝聚著開山石工艱難移動的步履和樵夫對美好愛情的渴望追求;巢湖門歌起源於居巢、肥東、含山、全椒四縣交界的小黃山地區,災民在飢荒之年沿街乞討時辛酸的叫唱,後演變成傾訴情感、憧憬未來的謳歌。,在如此美妙的「四歌」之外,還有眾多民間小調如旱船調、龍舟調、採茶調、搖籃曲等以及充滿生活情趣和鄉土氣息的小刀戲、含弓戲等。
1949年以後,巢湖民歌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1955年3月,巢湖民歌《姑嫂對花》被農民歌手胡吉英、劉宏英唱到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歷年來,有關部門共搜集整理了一千多首原生型民歌,有五百多首被編入各種歌曲集。其中111首被編入《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安徽卷)》,20首被編入《安徽民歌100首》 ,三十多首被編入中學課本和上海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教材,二十多首被上海唱片社錄製成唱片在國內外發行,並饋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留存。巢湖民歌代表曲目有《姑嫂對花》 、 《喊秧歌》 、《劉姐姐》 、 《嚇老鷹》等。巢湖民歌創作、演唱活動一直持續不斷,在全省、全國演出活動中多次獲獎,在安徽民歌中佔有重要地位。
2005年9月18日 巢湖市於9月21日至22日在巢湖影劇院舉辦「第七屆巢湖民歌會」。巢湖民歌起源於南宋和元朝,是巢湖市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間音樂,同時也是江淮地區民歌的代表,是中華民間音樂文化的優秀範例。巢湖民歌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巢湖市申報巢湖民歌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省級驗收。
2、巢湖民歌的簡要介紹
<
3、安徽的文化遺產是什麼?蘇州的文化遺產是什麼?
一、安徽的文化遺產
1、皖南古村
宏村古民居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
2、黃山
黃山,中國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中國十大名山之一,在「中華十大名山」排名中居第四位,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景區由市直轄),是安徽旅遊的標志。
3、大運河
中國大運河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工程,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大運河始建於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三部分,全長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
4、鳳陽花鼓
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鳳陽花鼓起源於鳳陽府臨淮縣(今鳳陽縣東部)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漢族民間表演藝術。
5、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地方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伴隨著巢湖悠久的歷史,巢湖民歌經歷了一個由簡而繁、由單一而多樣的演變過程。巢湖民歌以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門類為主,其他如舞歌、風俗歌、兒歌以及屬於亞民歌范疇的生活音調為數不多,也有流傳。
二、蘇州的文化遺產
1、蘇州古典園林
去蘇州旅遊,如果沒有打卡「蘇州園林」等於沒有來過,蘇州園林有著悠久的歷史,源頭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經過晉、唐發展、在兩宋時期受到普遍關注,開始繁榮,在明清時期達到頂峰,連皇家園林都開始借鑒效仿,因此蘇州有「園林之城」的美譽,現在還有多達50多處,其中九處,以蘇州古典園林,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中國崑曲
中國崑曲與古希臘悲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崑曲六百年,非遺近二十載,太多說不盡的人與事。我們曾采訪過崑曲大師林繼凡,他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來傳承「國寶」與「遺產」,如今他紮根家鄉蘇州,正繼續著崑曲藝術的薪火相傳。
3、宋錦
宋錦是中國漢族傳統的絲制工藝品之一,產地主要在蘇州,故又稱「蘇州宋錦」。它色澤華麗,圖案精緻,質地堅柔,被賦予中國「錦綉之冠」,與南京雲錦、四川蜀錦一起,被譽為我國的三大名錦。2006年,宋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單位為蘇州絲綢博物館。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又將宋錦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4、緙絲
又稱「刻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是中國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宋元以來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之一,常用以織造帝後服飾、御真(御容像)和摹緙名人書畫。因織造過程極其細致,摹緙常勝於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極為稀少,是當今織綉收藏、拍賣的亮點。常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聖」的盛名。
5、蘇州香山幫
香山幫是一個以蘇州市吳中區胥口鎮為地理中心,以木匠領銜,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疊山匠、彩繪匠等古典建築工種於一體的建築工匠群體。
4、巢湖民歌的特點
巢湖民歌作品多半由勞動人民集體創作,深刻而生動地表 現出人民群眾的生活實踐和思想情感,形式上有山歌、漁歌、秧歌、茶歌和門歌等,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樸素自然,優美感人「望風采柳」是巢湖民歌的傳統創作形式,農民們非常智慧和風趣,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就唱什麼。
5、收集:巢湖民謠
《巢湖泛舟》,劉正國曲,詹永明演奏。此曲作於1980年,曾獲安徽省首屆「大學生之春」優秀創作獎。樂曲以優美抒情的巢湖民歌曲調,展示了巢湖秀麗的風光,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歌 。第一段表現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和人們泛舟湖上的愉快心情。第二段對比性的中部,以歡快跳躍的情緒,表現了游舟競賽的熱烈場面。第三段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曲譜詳見《中國竹笛名曲薈萃》,詹永明演奏的版本對此曲有所改動,很好聽的曲子,強烈推薦!http://music.huain.com/html/1401.html
6、請至少寫出三個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間民俗文化?
1、鳳陽花鼓
鳳陽花鼓又叫雙條鼓,最初表現形式為姑嫂二人,一人擊鼓,一人擊鑼,口唱小調,鼓鑼間敲。歌詞都是悲悲切切的內容:「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九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牛馬,小戶人家賣兒郎,奴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舊時鳳陽旱澇災荒不斷,許多人家唱著花鼓,乞討為生。鳳陽花鼓成了貧窮討飯的象徵。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鳳陽花鼓的形式和內容也隨之起了很大變化。鳳陽花鼓成了鳳陽人自娛自樂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鄉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賓客,鳳陽人總要熱情表演一番,以表達歡樂的心情。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勢、演唱等揉進了現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濃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時,形式更加活潑多樣,氣氛更加熱烈歡快,鳳陽花鼓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2、潁上花鼓燈
潁上花鼓燈是由勞動人民創造且世代相傳的藝術形式,產生於淮河流域廣大農村,主要流行於淮河沿岸的潁上等二十多個縣、市地區。潁上花鼓燈的主要內容是表達人民期盼政通人和、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壽年豐的良好願望,展現淮河兒女的禮義風情、勤勞勇敢,表現青年男女純真、朴實的愛情,體現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執著與嚮往。
3、池州儺戲
池州儺戲源於圖騰崇拜意識,主要流傳於中國佛教聖地九華山麓方圓百公里的貴池、石台和青陽等縣(區),尤其集中於池州市貴池區的劉街、梅街、茅坦等鄉鎮幾十個大姓家族,史載「無儺不成村」。它無職業班社和專業藝人,至今仍以宗族為演出單位,以祭祖、驅邪納福和娛神娛祖娛人為目的,以戴面具為表演特徵。池州儺戲有「儺儀」、「儺舞」和「儺戲」等表現形式。整台「正戲」,飾演既有戲劇情節、表演程式,又有腳色行當和舞台砌末等戲曲特徵的「本戲」。
4、巢湖民歌
巢湖市位於皖中,襟江環湖,境內有距今三四十萬年前的「和縣猿人」遺址,證明這里曾經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巢湖民歌伴隨著巢湖古老的歷史,經歷了一個由簡而繁、由單一而多樣的演變過程,一直傳唱至今。巢湖人愛唱、愛編民歌。「望風采柳」的創作形式使聰慧的歌唱者可以見什麼唱什麼,走到哪兒唱到哪兒,干什麼活唱什麼歌。
5、徽州目連戲
明萬曆年間,安徽祁門清溪人鄭之珍在過往雜劇、變文及傳說等的基礎上撰寫出《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鄭本目連戲一經產生,便在祁門、休寧、石台、婺源、歙縣等地廣為流傳。祁門目連戲原沒有固定演出場所,以鼓擊節,鑼鈸伴奏,不用管弦,上壽時則用嗩吶。其基本唱腔古樸,為明中葉流行於徽州一帶的「徽池雅調」,即徽州腔、青陽腔,保留「滾調」特點。腳色分生、旦、末、凈、雜、襟,臉譜有鬼臉、標臉、花臉等。
7、《巢湖好》的歌詞
歌名:巢湖好
歌手:方金扣,斯蘭
填詞:陸進
譜曲:李煥之
編曲:王志信
所屬專輯:《桃花紅,杏花白》
發行時間:1997年
歌詞:
巢湖啊好哎依耶好呀好風光,
好呀好風光,
晴空耶萬里來鳥飛翔,
啊依耶嗨鳥飛翔。
漁民撒下千重網來,
萬擔魚蝦呀堆滿艙,
萬擔魚蝦呀堆滿艙,
啊哎依耶啊依耶。
巢湖啊好哎依耶好呀好風光,
好呀好風光,
兩岸耶青山來霧中藏,
啊依耶啊霧中藏,
金谷銀棉花果鮮來,
豐收的土地飄呀飄清香,
豐收的土地飄呀飄清香。
啊哎依耶啊依耶.......
巢湖啊好哎依耶好呀好風光,
好呀好風光,
百里耶長堤來 枊成行,
啊依耶嗨枊成行,
枊陰深處歌聲起耶,
聲聲動情贊家鄉,
聲聲動情贊家鄉,
啊哎依耶啊依耶,
啊哎依耶啊依耶
啊哎依耶 啊依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