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石頭鎮殺人
1、丁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丁姓一共有五處來源。
來源一:《姓氏考略》。周武王伐紂之時﹐就有了丁姓的諸侯。但這位丁姓諸侯的詳細情況﹐卻沒有更多的文字記載。
來源二:丁氏的第二支姓源來於姜子牙一族,源於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子姜伋的謚號,屬於以先祖謚號為氏。姜太公的兒子姜伋,在周成王姬誦執政時期時為周王朝重臣,又是後來周康王姬釗的顧命大臣,對周王朝有輔佐大勛。姜伋逝世後,周王室敕封其謚號為「丁公伋」,其後裔子孫中便以其謚號為姓氏者,稱丁氏,史稱丁氏正宗。
來源三:丁氏的第三支姓源﹐始於三國時期。三國時東吳孫匡將軍一族的後人全部改姓丁。這就是《三國志.吳志.孫匡傳注》所說的﹕孫權的族人因過失造成軍糧倉庫失火﹐貽誤了戰機﹐孫權大怒﹐不許孫匡姓孫。孫匡的後代子孫也被迫因襲丁姓。
來源四:源於改姓,屬於因故改姓為氏。為孫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據《三國志·江表傳》雲:「孫權因孫匡燒損茅芒,以乏軍用,別其族為丁氏。」 所以,後世的丁氏中國人之中,特別是南方的丁氏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因為孫氏傳自周文王之子康叔。
來源五:源於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改姓。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蒙古學者丹珠爾,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歷史名人
丁奉,字承淵,廬江安豐(今河南固始)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權臣。丁奉一生統兵與北方政權征戰,從曹操時代交戰到司馬炎時代,侍奉了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位吳國君主,見證了三國時代的興衰存亡。
丁汝昌,原名丁先達,字禹亭,號次章,安徽廬江縣石頭鎮人。清朝晚期將領,官至北洋水師提督。
丁日昌,字持靜,小名雨生,別名禹生,潮汕先賢,廣東潮州府豐順縣(今梅州市豐順縣)人,晚年定居揭陽縣榕城梅林巷內。潮汕詩人,梅州八賢之一,客家先賢,歷任廣東瓊州府儒學訓導,江西萬安、廬陵縣令,蘇松太道,兩淮鹽運使,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撫,總督銜會辦海防、節制沿海水師兼理各國事務大臣。是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的風雲人物和中國近代四大藏書家之一。
丁錦堂,字笏初,號福三,福建省上杭縣臨江鎮客家人,有「過江武狀元」的美譽。同治九年(1870年),丁錦堂以捐納武監生參加福建鄉試,中舉。同治十年,赴京參加會試,兵部以第六名進士錄選,經殿試,欽點為一甲狀元及第,初任侍衛職務。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大婚,賞賜丁錦堂黃馬褂御前騎馬護衛。
丁拱辰,機械工程專家。最早系統考察了西方火器的使用和構造並研究製造了中國火器。在中國首先進行了蒸汽機、機車和輪船的模型製造。撰寫了中國第一部有關蒸汽機、機車和輪船的著作,為創建中國近代機械工程做出了貢獻。
2、白雲春毫是哪裡的特產
白雲春毫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白雲春毫產於廬江縣湯池風景區,陳橡教授親自研製命名。外型緊細、挺秀、香氣清新高雅,滋味鮮醇爽口,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勻,被評為省優、部優名茶。最近在專家指導下,還研製開發出茶參、萊莉花保健茶、減肥茶、袋泡功夫茶等系列產品。
廬江縣茶葉協會
廬江縣大別山余脈的二姑尖、百花寨、老和尚、高尖等山,包括湯池鎮的三沖村、果樹村、馬槽村、大塘村、百花村、金沖村、石橋村;萬山鎮的長沖村、水關村、廿埠村、三十埠村、長崗村;柯坦鎮的分水村、虎洞村、蒲崗村、葛廟村、柯坦社區;龍橋鎮的安定村、凌安村、新建村、夾板村、盆形村;礬山鎮的古塘村、新中村、劉墩村、徐榜村、鍾山社區;冶父山鎮的大崗村、鋪崗村、魏崗村;泥河鎮的月形村、盔頭村;樂橋鎮的詹店村;羅河鎮的吉橋村;白湖鎮的胡榜村;盛橋鎮的牌樓村;廬城鎮的馬店村;白山鎮的五愛村;金牛鎮的金牛村;郭河鎮的三畈村;石頭鎮的芮崗村,共計16個鎮41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7°01′12″~117°33′18″,北緯30°58′06″~31°33′17″
3、姓丁的名人有哪些 丁姓分布在哪些地方
<
4、合肥興華是普高還是職高
普高。根據查詢合肥教育局信息顯示,廬江縣興拆答華高級中學坐落在石頭鎮,交通便捷,是經縣、市教育主管部升擾門批準的普高、職高聯辦的全日吵御旦制民辦高中。
5、廬江縣興華學校初中有幾個班
10個。根據查詢興華學校官網檔棗鉛顯示,興華學校目前初中在校人數600人,每個班60人,所以有行好10個班。興華學校坐落在石頭鎮,交通便捷,是經縣、市教育主管部門批準的普高、職高聯辦的全日制民辦岩沒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