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龍說視頻
1、火災財產損失鑒定
法律主觀:火災財產損害賠償糾紛判決書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2)合民一終字第00599號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某某,女,1971年6月30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巢湖市巢湖市****發有限公司f1幢第445-458號門面,身份證號碼342601197106300046。委託代理人:劉某東,安徽天某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某市**發有限公司,住所地xxxx。法定代表人:孫xx,該公司董事長。委託代理人:羅*水,**蔣平師事務所律師。上訴人李某某因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一案,不服安徽省巢湖市人民法院(2011)巢法民一初字第83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本院現已審理終結。李某某原審訴稱:李某某系巢湖市****發有限公司經營戶,2010年9月11日2時09分,李某某經營場所發生火災,李某某員工及時施救,但消防櫃、消防栓無法正常使用,幾十分鍾後,**大市**發有限公司才派人到現場。正因為巢湖市****發有限公司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火情及時施救,巢湖市****發有限公司方消防器材無法正常使悉坦用,導致李某某損失巨大。要求巢湖市****發有限公司賠償李某某火災損失181612.8元(302688元×60%),歸還李某某火災賠償付款15000元(17850元×60%),本案訴訟費由巢湖市****發有限公司承擔。巢湖市****發有限公司原審辯稱:李某某門面發生火災是因為其電氣線路故障所致。發生火災時,我公司保安張*保第一時間發現並報警,同其他保安協助消防隊救火,已盡到了相應的義務。李某某要求我公司賠償其損失無事實及法律依據,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李某某系巢湖市**場開發區有限公司內巢湖市龍宇裝飾總會經營戶。其門面位於巢湖市****發有限公司f1棟第448—449,452,458等十間門面。2010年9月11日2時09分李某某經營場所發生火災,正巡邏到此的巢湖市****發有限公司保安張*保發現火情後,及時報警(有報警電話為據,時間為2點10分)。消防人員到場後,李某某員工及巢湖市****發有限公司保安協助消防隊員,及時撲滅了火災。公安消橋羨防部門於火災現場拍攝的照片清晰顯示,火災現場附近的消防設施是完善的,並能使用。原巢湖市居巢區公安消防大隊火災事故認定書認定;災害成因為龍宇不銹鋼裝飾總匯458號門面辦公室內電氣線路發生故障,引起周邊可燃物燃燒,火和煙通過龍宇不銹鋼的外牆廣告牌進行蔓延,導致火災損失擴大李某某方的損失經居巢區價格認證中心認證為302688元,李某某支付了受災損失的川海家私城25000元,李某某的其他損失未能舉例證明。原審法院認為;李某某與巢湖市****發有限公司是基於商品房買賣關系而成立的市場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巢湖市****發有限公司在大市場有責任為各經營戶提供優良的服務。李某某經營的門面內部發生火災,其原因經認定為電氣線路故障。李某某對此火災引發的損失應負直接責任。李某某認為巢湖市****發有限公司的消防器材無法使用而導致火災損失擴大但未能舉證證明,應當不予採信。巢湖市****發有限公司作為市場管理者及時發現火情並報警施救,已盡到相應義務。故不應對該次火災損失承擔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之規定,判決:駁回李某某的訴訟請求。李某某上訴稱:首先發現火情的是我的員工而不是被上訴人的工作員工,如果被上訴人的工作員工正常巡邏,早就應當發現火情。其次,我的員工及鄰居出來救火時,被上訴人配置的消防器材不齊備,閘門打不開,沒有水槍帶,這有上訴人向法庭提交的現場照片作證。第三,被上訴人從未就消防安全,消防設施進行過有效的宣傳、檢查。被上訴人未盡到消防安全責任,擴大了我的火災損失,依法應賠償我的損失。請求撤銷原判,改判支持我的訴訟請求。巢湖市****發有限公司二審辯稱:李某某的上訴理由依法不能成立,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對於原審判決認定而為雙方當事人無異議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本院認為:當事人有義務提供證據證明自己訴訟主張所依據的事實,否則應依法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李某某主張首先發睜消桐現火情的是其員工而不是被上訴人的員工,對此分析認為,根據巢湖市居巢公安消防大隊的119火警接處警單以及詢問筆錄可以認定,此次火災報警人員的手機號碼為13093457596,該手機號碼與**大市**發有限公司的保安張*保的手機號碼相一致,因此李某某的這一主張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認定。關於李某某主張的**大市**發有限公司消防器材不完備、不能正常使用的上訴理由,對此分析認為,李某某的工作員工在原審中雖然出庭陳述火災現場的消防器材不能正常使用,但根據消防部門於事發當天早上拍攝的現場照片,可以看出現場使用了消防水帶滅火,而且消防部門的火災事故認定書也未認定巢湖市****發有限公司消防器材不完善,不能正常使用,因此,李某某的這一主張亦無有效證據印證。關於李某某主張的**大市**發有限公司未盡到消防安全的宣傳、檢查義務的上訴理由,對此分析認為,李某某未提供有效證據證明這一事實,而且本起火災事故的發生原因是李某某辦公室內的電氣線路故障,李某某作為龍字裝飾總會的業主,理應對其辦公室內的電氣設備的消防安全盡到相應的注意義務,綜上,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李某某的上訴請求沒有事實依據,本院依法不予支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6100元,由上訴人李某某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審判長葉*軍代理審判員王*俊代理審判員張*超二〇一二年四月六日書記員葛暢在現實生活中的的實際情況是比較復雜的,所以需要我們具體是分析。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法律客觀:火災事故財產損失如何認定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誰主張,誰舉證」。《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第六十五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2、巢湖周邊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巢湖,因湖得名。是我國第五大淡水湖之一,方圓800里,驚濤擁雪,煙波浩淼,是皖中著名的旅遊勝地。素有「溫泉之都」之稱。x0dx0a 湖中姥山與長江中的西梁山兩個島嶼,被譽為「兩顆明珠」;環湖的半湯、香泉、湯池三大溫泉,飛珠濺玉,儼然「三串珍珠」;太湖山、雞籠山、冶父山、天井山四個國家森林公園,茂林蓊鬱,猶如「四塊翡翠」;仙人洞、紫薇洞、王喬洞、華陽洞、泊山洞五發溶洞,各具特色,恰似「五座龍宮」;還有一株生長千年,風姿綽約的奇花-銀屏野生白牡丹等。x0dx0ax0dx0a巢湖好玩的地方x0dx0a褒禪山x0dx0ax0dx0a褒禪山歷史悠久,景緻宜人,4億5千萬年前,褒禪山所在原為一片汪洋,隨著地殼運動,大海抬升為陸地,陸地又沉陷為大海。如此循環反復,終於在最後一次燕山造山運動中升出海面。褒禪山,古稱華山,位於含山縣城東北7.5公里。其東有靈芝山,山上樹木參天,古以盛產靈芝得名;中有起雲峰,高聳入雲,「天欲雨,山則雲遮霧障」,西有碗兒嶺,相傳一羅漢出生於此,飲食後投碗於嶺上,至今仍見坐卧痕跡。登褒禪山極目遠眺,四周青峰環繞,山野之趣,賞玩之樂,探幽之險,登臨之興,令人留連忘返。x0dx0a紫薇洞x0dx0a紫薇洞位於巢城北郊,又稱雙井洞,因洞有大小兩個天然井狀出口而得名。總長3000米,主洞長達1500多米,是典型的地下河型洞穴,洞穴呈廓道狀,以雄、奇、險、幽見長,融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為"江北第一大洞"。紫薇洞10大洞天,36主景,72輔景,先陸路游覽,後水路盪舟。紫薇洞旁邊還有個王喬洞時安徽省唯一的一座摩崖石窟,裡面所有的雕像除了一個稍微大點的有頭以外,其他的都沒有頭。是什麼原因形成的「無頭佛」,一直不得而知。x0dx0a交通:紫薇洞在距離巢湖市區4千米的荊亭山上,市內乘一路公交到底站後徒步走一段路,大約一千米。(坐計程車大約五元)x0dx0a華陽洞x0dx0a褒禪山華陽洞旅遊區,位於含山縣城東北7.5公進而處。唐貞觀年間,高僧慧褒雲游至此,愛其風物,結廬山下,故而得名。華陽洞是褒禪山旅遊區的主要景觀,洞深1600米,「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洞內自然景觀琳琅滿目,爭奇斗姿,各顯其妙。北宋著名文學家王安石當年慕名游覽,舉火探洞,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游褒禪山記》,為文學史增輝生色。褒禪山四周翠峰環黛,腳下農舍青煙,牧童橫笛,山野之趣、田園之樂、探幽之險、登臨之興,樂又何極!x0dx0a和縣和州牌坊x0dx0a辛亥革命後,改和州為和縣,直屬省都督。1948年,成立和含愛國民主縣政府,11月,和、含分開。1949年1月成立和縣民主政府,後改為和縣人民政府,屬巢湖地區。12月,劃歸南京市管轄。1950年春,仍歸巢湖地區。1952年,屬蕪湖地區。1958年,和縣與含山縣合並成立和含縣,劃歸馬鞍山市。1959年4月仍歸蕪湖地區,5月,和含縣劃開。1965年,隸屬巢湖專區管轄,2011年劃給馬鞍山市。現和縣屬安徽省馬鞍山市,轄10個鎮,107個村委會、32個社區居委會。x0dx0a銀屏山x0dx0a巢湖城南重延群山中有一座氣勢雄偉的高山,因山上有一塊巨石,色如白銀,形似花瓶,故得名「銀屏山」。 在巢湖市銀屏鎮南,巢湖南岸,以石灰岩溶洞和鍾乳石著稱。是重延群山中的一座氣勢雄偉的高山,銀屏山群山,共有九座山峰,形如獅,名日九獅山,九獅座、卧、立、行,各異,古人有「九獅為主」、「九獅銀屏」之說。山之南有一懸崖峭壁,每當隆冬季節,雪蓋冰封,銀裝素裹,形以天然銀白屏,十分壯觀,故後人通稱「銀屏」。x0dx0a交通:銀屏山景區位於安徽巢湖市東南大約10公里的銀屏山境內,景區有一條高等級的公路直通到巢湖-無為的公路上,交通十分便捷。巢湖市區每天有班車直通到景區內。x0dx0ax0dx0a中廟x0dx0a中廟又名聖姥廟、忠廟,距巢湖市區48千米,古因居巢州、廬州中間,故曰「中廟」,號稱「湖天第一勝境」。由於歷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華,北中廟」之說。中廟始建於東吳赤烏二年,歷代屢廢屢修。後唐龍紀元年重修的廟宇,「鴛瓦攙空,美極丹青」。南唐保大二年再修,共6排24間,「丹臉桃紅,雙眉柳綠」的太姥神像「立於寶室,列位於香壇」。元朝將廟基圈拱成橋,稱「熬背洞」,在洞上建殿。清時廟有「傑閣,有拜殿,有亭,有欄榭」。光緒十五年李鴻章倡募重修,分前、中、後3殿,70餘間,後殿藏經閣3層,窗開八面,四角飛檐,角角系鈴。
3、巢湖龍生存的地質年代
巢湖龍生活在三疊紀早期,目前化石保存完好,清楚地顯示出它還帶有陸地祖先的一些關鍵性特徵,更加有力地證明了魚龍類是從雙孔亞綱中分出來的一個特殊物種這一觀點!
三疊紀(英語:Triassic),是公元前2.5億至公元前2億年的一個地質時代,它位於二疊紀和侏羅紀之間,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三疊紀的開始和結束各以一次滅絕事件為標志。
雖然這段時間的岩石標志非常明顯和清晰,其開始和結束的准確時間卻如同其它古遠的地質時代無法非常精確地被確定。其誤差在正負數百萬年。
三疊紀時大多數地球上的大陸形成一塊巨大的大陸:盤古大陸。
三疊紀的名稱是1834年弗里德里希·馮·阿爾伯提起的,他將在中歐普遍存在的位於白色的石灰岩和黑色的頁岩以及其間的紅色的三層岩石層統稱為三疊紀。今天,三疊紀被分成更多亞層。
三疊紀時的氣候炎熱乾燥,這形成了現在可以看到的當時留下來的典型的紅色沙石。當時季節分明,有強烈的雨季。在兩極比較潮濕溫和。
標志三疊紀的典型的紅色沙岩說明當時的氣候比較溫暖乾燥,沒有任何冰川的跡象。當今一般認為當時在兩極沒有陸地或覆冰。
因為當時地球上只有一個大陸,因此當時的海岸線比今天要短得多,時遺留下來的近海沉積比較少,只有在西歐比較豐富。因此三疊紀的分層主要是依靠暗礁地帶的生物化石來分的。
由於三疊紀以一次滅絕事件開始,因此其生物開始時分化很厲害。六放珊瑚亞綱是這時候出現的,第一批被子植物和第一種會飛的脊椎動物(翼龍)可能也是這時候出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烏龜——原顎龜也出現在三疊紀晚期。第一批魚龍出現了。
4、巢湖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山水名勝巢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在諸多名勝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山水風光名勝。滾滾東去的大江,煙波浩渺的巢湖,巍峨起伏的群山,熱氣蒸騰的溫泉,從宏觀上構成了巢湖山水的壯麗氣勢。她集長江天險、湖光山色於一體,匯名泉名洞、奇石奇花於一身,湖光、江濤、溫泉、奇花,堪稱「巢湖四絕」,曾使歷史上多少文人墨客嘆為觀止!
2010年11月8日,我國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五湖」與「五嶽」 在岳陽市隆重舉行的「五湖牽手五嶽」旅遊同盟大會並聯合發布《洞庭湖宣言》,巢湖誓言開創中國最美山水旅遊的新模式。
人文景觀
巢湖人的祖先古猿人和有巢氏創造了人類最古老的文明,為中華民族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一代代的「有巢氏」接過老祖宗手裡的接力棒,以巢湖人特有的「居巢、愛巢、築巢、美巢」精神,在這塊黑土地上披荊斬棘,辛勤耕耘,忠實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努力創造嶄新的現代文化,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開拓中創新,使得巢湖名勝文化更加星光燦爛。
全國解放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勤勞智慧的巢湖人遵循「保護第一、永續利用」的方針,陸續開發開放了一批山水風光名勝和宗教名勝:綠化和美化了湖心姥山島和「江門」西梁山,並修築了長達100多公里的湖濱大道和沿江大道,使「兩顆寶石」成了觀湖攬江、領略湖光山色的最佳去處;開發開放了半湯、香泉、湯池的溫泉休療養區、溫泉度假區。
在開發山水名勝的同時,巢湖人也加快了歷史名勝的發掘和利用。修復了古昭關、烏江亭等古戰場遺址和霸王祠、周瑜墓園,再現了古戰場文化;發掘了西漢古墓,興建了文物博物館,搶救了西漢名勝文化;擴建了陋室、米公祠,搜集了古碑刻,發掘了唐宋名勝文化;整修了昭忠祠、李鴻章當鋪、武壯祠和吳長慶故居,保護了淮軍名勝文化;在原址按原樣整修了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三將軍」舊居,並分別被批准為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弘揚了現代名人名居文化。此外,還修建了新四軍七師司令部和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舊址及其紀念館,在抗日和渡江戰役紀念地豎起了一批紀念塔、紀念碑。
景點簡介
半湯溫泉
溫泉
位於巢湖湯山之麓。《巢湖志》記載:「山有二泉,一冷一暖合流。」因有半湯之名。半湯溫泉的歷史十分悠久,
遠在秦漢,此處溫泉就為人們發現和利用。據史書所載,湯泉味甘,抱痾來飲者多愈,主治肝胃虛寒、下痢、咳嗽、心腹冷痛及皮膚病等,被古人譽為九福之地。唐代詩人羅隱游覽半湯溫泉後,曾寫下「飲水魚心知冷暖,濯纓人足識炎涼」的詩句。溫泉終年噴涌不斷,水溫保持在攝氏60℃以上,最高可達80℃。泉水清冽,無色透明,水中含有30多種活性元素。溫泉湧出的熱氣,像裊裊青煙繚繞於曲徑山道上。
中廟
中廟
被稱為「湖天第一勝處」的中廟,矗立在巢湖北岸叫做鳳凰台的磯石上。廟始建於唐,後屢有修建。它盤踞於磯巔,三面臨水,樓台巍峨,頗有氣勢。明代儲良材曾作《中廟》,詩中吟道:「湖上高樓四面開,夕陽徒倚首重回。氣吞吳楚千帆落,影動星河五夜來。」廟內為形如四合院的純木質結構建築,精巧別致。登樓憑欄,煙波浩渺,不辨雲鄉水鄉,景色奇詭而壯觀。在中廟南眺巢湖,湖中有一個飛紅流翠的小島,這就是姥山。遠遠望去,姥山像一位老態龍鍾的婦人,凝望著滔滔湖面上的兒山。人們說這就是「巢湖陷落」、「一夕成湖」的傳說。傳說中的那位焦婆,在望著她的兒子。兒子因為把陷湖的消息告訴鄉鄰,誤了時間,自己未能脫險。焦婆也因想去搭救兒子而跑掉了鞋。所以姥山南邊不遠處還有一座鞋山。人們為了懷念焦婆,在姥山上修建了聖姥廟。「姥峰青似髻,砥柱立中流」。姥山地險景秀,島上有三山九峰,總面積1300餘畝,最高處海拔104米。全島蒼松翠竹,花柳相映,果木成林,四季飄香。姥山之頂矗立著姥山塔,據《巢湖志》等記載,此塔初建於明代崇禎年間,但工程至三層時停工。清代光緒年間,洋務派首領、合肥人李鴻章倡議續建工程,李鴻章作《姥山塔碑記》刻於石。塔高51米,7層。塔基和塔身全用青磚壘砌而成。塔體呈八角形,飛檐翹角,造型優美。塔壁每層有碑石圖飾,刻有古人詩名和浮雕,刀工細膩、精湛。盤旋而上可至塔頂,依窗遠眺,可以飽覽巢湖風光。萬頃波濤,船帆如織,遠山嵐影,如夢如幻,宛如一幅「一出桃源路,中流別有天」的畫卷。
銀屏山
銀屏牡丹
巢湖之南,群峰相峙,峭壁嵯峨的銀屏山綿延於巢湖之濱。因山上有一大石,色白如銀,形似花瓶,因此又有「銀瓶」之名。銀屏峰海拔508米,為群峰之冠,登山可俯瞰全湖。但見碧波遠涵,極目水天無際。一脈青山,雲纏霧繞,宛若仙境。圍繞銀屏峰的九座山峰,形狀如獅子,名曰九獅山,古人稱之為「九獅抱銀瓶」,銀屏山故名。這個地下水溶蝕石灰岩形成的溶洞,可容千人,洞頂洞壁垂掛著千姿百態的鍾乳石。洞口絕壁石縫中,長著一株亭亭玉立的白牡丹,枝葉扶疏,盤旋而出。每逢穀雨時節牡丹花開,潔白如銀,艷麗芬芳。慕名前來觀賞者絡繹不絕。
紫薇洞
紫薇洞
紫薇洞位於巢湖西紫薇山上。山上遍布一種小樹當地人管叫愛情樹,前往遊玩的情侶往往用紅絲帶系在樹上以表愛情忠貞不渝。內有紫莓洞,洞位於山的正中間,此洞形成於地下暗河在地殼運動過程中的隆起,所以洞內石壁在暗河沖擊下形成的一道一道的層紋十分清淅。最妙的要數洞內的"四絕"、"三奇"景觀。"四絕"為天溝、天板、天漕,玉螺賬,石鵝管和天外飛瀑。"三絕"為鐵索寒橋、雙井開天、地下長河。此外,"龍潭聽濤"、"群猴朝聖"、"洞中大龍湫"、"九龍壁"、"石葡萄"、"石褶裙"、"石針"、"石筍"、"葫蘆壽星"、"猴子撈月亮"、"八戒照鏡子"等景點,以及王喬煉丹留下的勝跡,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紫薇洞與一般溶洞不同,紫薇洞是由於常年受地下河的沖刷而形成的廊道式溶洞,水源可能是在洞形成時來自四面八方,既有地表水也有地下水。紫薇洞旁邊還有個王喬洞,是安徽省唯一的一座摩崖石窟,裡面所有的雕像除了一個稍微大點的有頭以外,其他的都沒有頭。至於什麼原因形成的「無頭佛」,一直不得而知。
姥山島
姥山島位於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島嶼,地處中廟鎮西南方向,地形橢圓,周長約四公里,面積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島上三山九峰,林木蔥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綠洲」。 姥山島由結晶質凝灰岩、安山岩等組成,為巢湖水上天然避風港和水戰停泊處。山地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以黑松、毛竹、杉木、板栗林為主。山巔有古塔、古塘、古船塘。山上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此山四面皆水,如同一葉飄於水中。山巔的文峰塔建於崇禎四年,塔身為條石壘砌而成,高51米,七層八角,共135級。塔內磚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登塔憑欄遠眺,但見水天一色,驚濤擁雪,帆影點點,鷗鷺翔集,令人心曠神怡。
5、歷史,魚龍
魚龍(拉丁語學名:Ichthyosauria,來自希臘語ιχθυς,「魚」和σαυρος「蜥蜴」)是一種類似魚和海豚的大型海棲爬行動物。它們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數時期,最早出現於約2.5億年前,比恐龍稍微早一點(2.3億年前),約9000萬年前它們消失,比恐龍滅絕早約2500萬年。在三疊紀中期今天還未能確定的陸棲爬行動物逐漸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為魚龍,這個過程類似海豚和鯨的演化過程。在侏羅紀它們分布尤其廣泛。在白堊紀它們作為最高的水生食肉動物被蛇頸龍取代。[1]
1. 魚和龍。泛指鱗介水族。《周禮·地官·大司徒》「鱗物」 漢鄭玄註:「魚龍之屬。」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草木之遇陽春,魚龍之逢風雨。」唐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唐杜甫《秋興》詩之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明李贄《環陽樓晚眺得碁字》詩:「水底魚龍醒,花間鳥鵲飢。」 清吳偉業《黃河》詩:「白浪日崔嵬,魚龍亦壯哉。」
2. 指古代百戲雜耍中能變化為魚和龍的猞猁模型。亦為該項百戲雜耍名。《漢書·西域傳贊》:「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顏師古注魚龍者,為舍利之獸,先戲於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潄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燿日光。」 唐楊炯《上元酺宴應詔》:「百戲騁魚龍,千門壯宮殿。」 宋蘇軾《次韻答錢穆父作詩見及》:「魚龍絕伎來千里,斑白遺民數四朝。」沈從文《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我還得經過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轎的鋪子,有白面無常鬼、藍面閻羅王、魚龍、轎子、金童玉女。」
3. 古爬行動物名。外形像魚,生於海洋。四肢槳狀,適於游泳。眼大。嘴長,牙齒尖銳,肉食。卵胎生。於侏羅紀最繁盛。
2
3生活習性編輯
根據有限的存留在魚龍化石的胃部的物質,可以分析出魚龍都吃些什麼。早在1853年,Coles就發現魚龍化石范圍內有一些特別的東西,當時以為是鱗片。但是後來,經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其實這些是來自烏賊觸手的小的鉤狀結構(已經滅絕的頭足類動物,大部分是箭石)。
魚龍的標本不僅證明魚龍產下活的嬰兒,而且還進一步證實像鯨類和海豚一樣,小魚龍也是尾巴先生出來。然而,很重要的一點需要注意,「保存了正在生產」的個體在死亡時也許並不是在生產。相反,它們極有可能是在懷孕時死亡的,只是後來在腐爛過程中,嬰兒被母親屍體內產生的氣體推到產道之外。這種「死後生產」在今天沖上海灘的鯨中是很常見的。
嬰兒頭先位而不是尾先位保存的標本顯示,魚龍有時會發生難產。大概像鯨類和海豚一樣,直到頭從母親的泄殖腔中出來,小魚龍才被「觸發」第一次呼吸。因此,如果嬰兒頭先伸出,那麼它極有可能被淹死。1995年,查爾斯.迪明(D.Charles Deeming)博士以及同事研究了魚龍胚胎後指出,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母親也會死亡,因為死亡的嬰兒後來留在泄殖腔中,母親就會活動受阻。嬰兒的腐爛也會漫漫使她流血中毒。也許有時頭先位的嬰兒的確能夠倖存下來,因為在海豚中有頭先生產成功的記錄。
可能還會出現的另一個問題是太多嬰兒的非正常生產。活產是一個壓力和危險性非常高的過程,對於呼吸空氣的水生動物來說尤其如此,迪明及其同事還指出,一胎多仔可能導致魚龍媽媽死亡。
每年的六月中旬,懷孕的雌性大眼魚龍會成群結隊地游到有大片珊瑚礁和海藻叢的陸表海,盡快生產。這種環境不僅為小魚龍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也是它們的避難所。但是,這里並不適合成年的大眼魚龍捕食。習慣了在廣闊而黑暗的深海里捕食,它們很難適應陸表海水域的明亮陽光和狹小空間,所以它們產下小魚龍後不久就會離開。小魚龍離開母體後第一件事就是趕快浮到水面上去吸一口氣。它們生下來就很活潑,能夠自由游泳。像所有動物的嬰兒一樣,它們頭和眼睛的比例都比成年個體的大。新生的小魚龍成長初期,珊瑚礁中的洞穴和通道成了它們躲避肉食動物的理想場所。在幾個月內,小魚龍就會長大,進入開闊海域生活。
魚形魚龍主要是以烏賊類為食。即使是長達10米的侏羅紀泰曼魚龍(Temnodontosaurus)也不例外,雖然它們也時不時吃些大的脊椎動物。除了烏賊,魚龍還吃魚和其他海洋動物。簡單地說,許多魚形魚龍是烏賊捕食者,就象如今的鯨魚一樣。
4形態特徵編輯
魚龍是人們所了解的海洋爬行動物之一。它體型與海豚相似,具有鰭狀構造與流線形的頭部,適合游泳。魚龍的游泳速度驚人,靠相互成直角的葉輪片狀的尾巴,時速可達40千米。魚龍的口鼻部又窄又長,嘴上長有尖利的小牙,可以抓住魷魚或其他滑溜溜的動物。
魚龍
總的來說魚龍最大超過20米,體重可達80噸以上。它的頭像海豚,擁有一個長的、有齒的吻。魚龍嘴巴長而尖,上下頜長著錐狀的牙齒,整個的頭骨看上去像一個三角形。像今天的鮪魚它的體型適於快速游泳,椎體如碟狀,兩邊微凹,一條脊椎骨好像一串碟子被串在一條繩索上,尾椎狹長而扁平。有些魚龍看上去適合深潛,頭兩側有一對大而圓的眼睛,眼睛直徑最大可達30厘米,而當前所知,現生脊椎動物中最大的眼睛是藍鯨的眼睛,直徑也才15厘米。因此魚龍可以在光線暗淡的夜間或深海里追捕烏賊、魚類等獵物。一些科學家估計,魚龍可以下潛到海洋中500米的地方(藻谷亮介,2000年)。估計魚龍的游速可以達到每小時40千米。如同今天的鯨目動物它們呼吸空氣和胎萌(有些成年魚龍的化石包含胎兒)。雖然魚龍是爬行動物,其祖先是生蛋的,但是魚龍本身胎萌並不出奇。所有呼吸空氣的海生動物不是要到海岸上生蛋(如海龜和一些海蛇),就是得直接在水中產仔(如海豚和鯨)。由於魚龍流線型的體型它們相當不可能能夠爬到岸上生蛋。
根據藻谷亮介的估計:一條2.4米長的狹翼龍的體重在163至168千克之間,而一條4米長的大眼魚龍(Ophthalmosaurus icenicus)的體重在930至950千克之間。
雖然魚龍看上去像魚,但它們並不是魚。史蒂芬·傑·古爾德說魚龍是他最喜歡的趨同演化的例子。在這里類似的結構相似,但是不同源。他指出:「(魚龍)與魚的趨同性是如此之強以至於它們演化在同一地方演化出的背鰭與尾鰭擁有同樣的流體力學設計。由於這些結構從沒有演化出來,因此它們尤其顯著。陸生的爬行動物祖先背上沒有板,尾巴上也沒有片來作為(這些結構的)前身。」
事實上最初人們以為魚龍沒有背鰭,因為魚龍的背鰭里沒有硬骨組織,直到1890年代在德國霍爾茨瑪登出土的保存異常完好的魚龍化石顯示出其背鰭的痕跡。當地特殊的保存環境允許軟組織的痕跡遺留下來。
魚龍有鰭狀的四肢,它們可能被用來起穩定以及轉向的作用,而不是用來加速,加速可能主要來自於鯊魚似的尾鰭。其尾鰭分兩葉,其中下葉受到尾椎的支持。
除與魚的明顯類似處外魚龍與海豚也有類似的進化標志。兩種動物的外形類似,這可能表示其活動也類似,也許它們大致占據了類似的生態位。
許多魚狀的魚龍的主要食物是古代屬於菊石亞綱的魷魚的近親頭足動物。有些早期的魚龍有能夠咬碎貝類的牙齒。它們的主食可能是魚。一些大型的種擁有強壯的齶和牙齒,說明它們也吃小的爬行動物。由於魚龍的大小相差很大,而且生存了這么長的時間,因此它們很可能有非常廣的食譜。典型的魚龍有很大的、受角膜環保護的眼睛,似乎說明它們主要在夜間獵食。
最早的魚龍是有手和足的,或者叫做鰭狀肢。古生物學家曾對此有各種各樣的稱呼,在過去的十數年裡,逐漸形成了習慣稱,前面的一對叫做前鰭,後面的一對叫做後鰭。
魚龍可能在游泳時用前鰭操縱,就象現存的魚類和鯨類(海豚和鯨魚)。一些古生物學家猜測,魚龍當然是用它們的手、足來推進身體。但是,似乎它們的肩、臂並不象脊椎動物的那樣健壯。
手、足的骨骼在魚龍的進化過程中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從上面的系統樹中可以清楚地觀察到魚龍的手向前鰭的演化:(1)下臂骨變得越來越短;(2)指骨也變得越來越短,最後終於變成了圓盤形;(3)指骨的數量在進化過程的早期開始增加;(4)大拇指消失了,然後在剩下的指骨旁邊出現了新的骨節。
5演化編輯
魚龍
早期的魚龍看上去更像有鰭的蜥蜴,而不像魚或者海豚。在加拿大、中國、日本和挪威斯匹茲卑爾根的早期和中早期三疊紀層均找到了這些化石。這些早期的種包括巢湖龍(Chaohusaurus)、短尾魚龍(Grippia)和歌津魚龍(Utatsusaurus)。這些屬於魚龍總目,但不屬於魚龍目(藻谷亮介,1997年;藻谷亮介等,1998年)的早期魚龍在三疊紀晚早期或者早中期演化為真正的魚龍。這些魚龍很快就分化為許多種,其中包括像海蛇的、10米長的杯椎魚龍(Cymbospondylus),以及小一些的、更典型的種如混魚龍(Mixosaurus)。三疊紀晚期的魚龍包括比較老式的薩斯特魚龍科以及更像海豚的加利福尼亞魚龍(Californosaurus)等。專家們如今還不一致這些魚龍是否顯示了進化的過程,其中薩斯特魚龍是比較不專一的並系群,逐漸進化為更高級的種類(Maisch和Matzke,2000年),還是它們是從同一祖先發展出來的兩種並列的種類(Nicholls和Manabe,2001年)。
在卡尼克階和諾利克階薩斯特魚龍科的動物達到了很大的長度。在內華達州卡尼克階地層發現了多具化石的Shonisaurus popularis達到15米長。在太平洋的兩岸均有卡尼克階的薩斯特魚龍科動物被發現。在西藏發現有西藏喜馬拉雅魚龍(Himalayasaurus tibetensis)。這些10至15米長的魚龍可能與沙尼龍屬於同一屬(藻谷亮介等,1999年;Lucas,2001年,117至119頁)。在英屬哥倫比亞被發現的Shonisaurus sikanniensis達到了21米的長度,這是至今為止最大的海棲爬行動物。
諾利克階末這些巨大的動物(以及其小型的近親)似乎消失了。在英國也有瑞提階的魚龍被發現,它們與侏羅紀早期的魚龍非常類似。與恐龍一樣魚龍及其同期的蛇頸龍倖存了三疊紀末的滅絕事件,並在侏羅紀早期立刻多樣化來填補空缺的生態位。
6考古編輯
魚龍最早的描述是1699年在威爾士發現的化石殘片。
1708年最早的脊椎[1] 化石兩次被發表,懷疑為大洪水的遺跡。1811年瑪麗·安寧在今天被稱為侏羅紀海岸的萊姆里吉斯發現了第一具完整的魚龍化石。此後她相繼發現了三個具不同的化石。
1905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恐龍遠征隊在三疊紀是淺海的內華達州發現了25具化石。這些化石今天陳列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考古博物館中。其它化石今天依然埋在石床中,可以在奈伊縣的州立柏林魚龍公園里被參觀。1977年內華達州將三疊紀的魚龍沙尼龍(Shonisaurus)定為州化石。內華達是唯一一個擁有一具完整的、17米長的沙尼龍的州。1992年一位加拿大魚類學家發現了至今為止最大的魚龍化石,它長23米。
7起源編輯
那時的海洋里還生活著一類短頭魚龍,它的頭短而粗,嘴裡長著幾排像紐扣似的牙,原來它是生活在海底靠吃軟體動物為生的魚龍。它用那紐扣般的牙齒,「咔吧」一下子就壓碎了軟體動物的殼,把裡面鮮嫩的肉一口吞到肚子里。短頭魚龍頭雖然小,但個頭卻不小,它的四肢比同時代的其它魚龍都要長很多。有的短頭魚龍能長到10~14米,比起混魚龍來,它可是「彪形大漢」了。
魚龍大家族中最常見的就是生活在1.5億年前的真魚龍了,我們常說的典型的魚龍就指的是它。它的身體為流線型,皮膚裸露,很適於在水中游泳。它長長的腦袋,鼻孔長在頭上方,嘴裡長滿了又尖又大的牙,最多可達200個。魚龍有兩只大眼睛,還長著一種叫鞏膜環的保護眼睛的結構,這說明魚龍的視力很強。它的聽力也比其他爬行動物好。難怪有人誇它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海中霸王呢!魚龍是怎樣在大海中遨遊的呢?是像魚,還是像海豚?科學家告訴我們,它游起來更像現代的企鵝。幾年前,在英國的一個博物館地下的採石場里,發現了一些魚龍化石,有脖子、前肢和尾巴。經過仔細的研究,發現魚龍是用前肢作「定向舵」,用大尾巴作推動器。如果它想緩慢游動時,就用兩個前肢劃水,如果要快速前進時,就使勁地搖動大尾巴,像箭一樣,劃過水面,飛馳而去。
啊,一個小腦袋露出了海面,緊接著是一個細長的脖子,它游向了岸邊,爬上了岩石。它的身子又扁又平,四隻像海豹一樣的鰭腳又寬又有力,就是憑著它們,它爬上了岸邊的岩石。這個怪模樣的傢伙是誰?它是海洋里的又一個霸王——蛇頸龍。一個科學家形容它就像「一條大蛇穿在一隻烏龜身體內」。它可是一個兇殘的肉食者,不僅能吃魚類,有時還能捉住俯沖到海面捕食的翼龍呢!蛇頸龍在地球上一直生活了1.1億多年。世界各個海洋和大湖裡都留下了它們的身影。它們和最後一批恐龍一起在距今6500萬年的時候絕滅了。
在儒勒·凡爾納的《地心游記》中有魚龍與蛇頸龍相鬥的描寫,在電子游戲半條命中有一種水下的外星動物被稱為魚龍。
中生代海洋中生存過的已絕滅的魚形爬行動物,歸類於爬行綱中的調孔亞綱。1821年,柯尼希認為它們是介於魚類和爬行類之間的動物,創立了魚龍 (ichthyo-saurus)這個詞。居維葉曾對魚龍有過較形象的描述:「魚龍具有海豚的吻,鱷魚的牙齒,蜥蜴的頭和胸骨,鯨一樣的四肢,魚形的脊椎。」指出它們是一類古老的爬行動物。
1835年,布蘭維爾把魚龍作為一個獨立的綱(ichthyosauria),列入脊椎動物亞門。四年後,著名的英國古脊椎動物學家理查德·歐文將魚龍和鰭龍類合並,作為一類,稱enaliasauria,包括兩個目:魚龍目和蛇頸龍目。隨著魚龍化石的增加,魚龍的分類位置也不斷地得到重新認識。1956年,a.s.羅默將它們單獨列為一個目,歸於上孔類(parapsida),1968年,羅氏研究了北美晚白堊世的一個完整魚龍的頭骨構造。他將魚龍歸入調孔類。
魚龍的起源,當前尚缺少可靠的線索,已知最早的早三疊世晚期的化石,就已高度地特化。因此它們的祖先應出如今三疊紀以前。由形態構造推測,魚龍可能起源於杯龍類。
侏羅紀的魚龍屬(ichthyosaurus)是典型的魚龍。它們的外形酷似一些大型快速游泳的魚類,紡錘形的身體,皮膚裸露,三角形的頭向前伸出似劍的長吻,嘴內長滿錐狀的牙齒,牙齒有迷路構造。在德國侏羅系的海相地層中盛產魚龍化石,保存情況非常好。在粘土板岩上,常從側方印出清楚的身體軟體部分,可清晰見到一個肉質的背鰭和尾部由一串下折的尾椎骨構成的上葉小,下葉大的倒歪形尾。魚龍的這一體現快速游泳的適應型式從三疊紀延續到白堊紀,僅有量的改變。例如它們的個體變大,歪形的尾鰭加大,前肢鰭腳變長。
魚龍類的身軀構造說明,它們完全失去了上陸的能力。關於魚龍的生殖方式,當前多認為屬卵胎生。這種推斷在德國符騰堡地區出土的魚龍化石得到證明。在保存完好的魚龍骨骼的腹腔部位,除了可以識別出它們的一些食餌,如頭足類、魚類外,還有魚龍的幼體,其中有的已墮落於泄殖腔之外。
8分布編輯
侏羅紀早期如同三疊紀晚期一樣是魚龍的頂峰時期,當時的魚龍包括四個科和許多種,其長度從一至10米不等。其屬包括真鼻龍(Eurhinosaurus)、魚龍屬(Ichthyosaurus)、Leptonectes、狹翼龍(Stenopterygius)和大型的食肉魚龍泰曼魚龍(Temnodontosaurus),同時也有早期留下的、比較原始的Suevoleviathan,它們相比於其諾利克階的祖先變化比較小。所有這些動物均有海豚似的、流線型的軀體。不過比較原始的動物可能比後來發展出來的種類如狹翼龍或魚龍屬更細長些。
在侏羅紀中期依然有魚龍,但其多樣性減少了。這個時候有代表性的魚龍包括四米長的大眼魚龍(Ophthalmosaurus)及其鄰近的屬,它們與魚龍屬類似,擁有完美的「水滴型」流線型身軀。大眼魚龍的眼睛非常大,這些動物可能在光線比較暗的深水中捕獵(藻谷亮介,2000年)。
在白堊紀魚龍的多樣性似乎繼續下降。至今為止白堊紀的魚龍只有一個屬被發現:扁鯺魚龍屬(Platypterygius),雖然它在全世界均有分布,但是其種類很少。在白堊紀中期的滅絕事件中這些魚龍消失。有意思的是流體力學性能比較差的動物如滄龍和蛇頸龍倖存了,而且非常繁茂。可能魚龍成為其專業化的犧牲品。它們無法與速度非常高的真骨附類魚類相競爭。而滄龍的靜候突擊的策略對付真骨類魚類則比較有效(Lingham-Soliar,1999年)。
9種群分類編輯
當前較一致的意見是根據肢骨鰭腳構造的聯接關系分為兩大類,寬足類和窄足類,它們共分為五個科。①混魚龍科mixosauridae,②短頭魚龍科om-phalosauridae,③薩斯特魚龍科shastasauridae,④魚龍科ichthyosauridae,⑤塊鰭魚龍科stenopterygiidae。
前三科主要生存於三疊紀,是一些較原始的魚龍,一般個體較小,形態較原始。後兩個科主要包括侏羅紀和白堊紀一些進步的魚龍。
中國魚龍化石發現和研究都較晚,第一件魚龍化石是1964年楊鍾健命名的茅台混魚龍(mixosaurus mao-taiensis)。1964年的希夏邦瑪峰科學考察中,在西藏定日地區發現魚龍化石,1966年,珠穆朗瑪峰地區科學考察隊在聶拉木縣土隆地區採集到一件大型的魚龍,被命名為西藏喜馬拉雅魚龍(himalayesaurus tibetensis),1965年,安徽巢縣三疊系早期地層中發現了一個小型的魚龍──龜山巢湖龍(chaohusaurus guishanensis)是世界上已知最早出現的一個屬。
魚龍作為海洋性的動物,其分布是世界性的。從早三疊世晚期出現到白堊紀末絕滅,一直是一類海洋中生活得非常成功的動物。在中生代末它們與恐龍、翼龍等一起絕滅。
10溯源編輯
魚龍
人們發如今距今2.3億年前的遠古海洋里,就開始有魚龍了。在盛產茅台名酒的中國貴州省茅台地區,就發現了這種原始的魚龍——混魚龍。它頭長、脖子短,身體像如今的海豚。它們的四肢已變成善於游泳的鰭腳。魚龍是以海洋中的魚類、蚌類或其他脊椎動物為食的。混魚龍是整個魚龍家族中最小的一類,體長不到1米,最長的也只有2米多。
從廣闊的海洋里鑽出一個尖尖的長鼻子的動物,它長得像如今的海豚,嘴長長的,裡面長滿了尖尖的牙齒。這種動物其實也是一種爬行動物,是一種在水中生活的爬行動物,就像現代的哺乳動物——鯨魚在水中生活一樣。這種動物的名字叫魚蜥,或者叫「魚龍」。你看,它的四肢適應水中游泳的生活已經變成非常結實的鰭狀,而且尾巴也變得像魚尾巴一樣了。魚龍的身體是流線型的,像魚一樣,但它不是魚,因為它不是用鰓呼吸,而是像當時陸地上的爬行動物一樣,用肺呼吸空氣。而且魚龍出不像魚那樣在水中產卵。相反,魚龍媽媽把卵留在自己的身體里,這樣就可以安全地把卵孵化出來。它們的孩子出世後,終身都生活在海洋里。它們在大海中過得非常自在,有些魚龍可以長到13米多。
當時的古代海洋中,還有一種爬行動物,叫地龍。這個很不合適的名字是早年古生物學家起的,意思是「陸地上的蜥蜴」。有些人也把它們叫做「海洋鱷魚」。你們可能已經從這些綽號上知道它長得一定很像現代鱷魚了吧。但是除了它的鱷魚狀的身子外,它的四條腳卻已變成槳狀的鰭,加上那條大尾巴,使它可以在水中隨意游來游去。這種水中爬行動物也和色龍一樣,除了在岸上產卵外,一般都終身生活在海洋中。
11化石編輯
魚龍化石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農民在牧場的岩石中看到了一些很像巨大的動物腳印的東西,他立即找來了一位科學家。這個科學家看了一會兒對這個農民說,這是個大傢伙,這種史前大動物肯定是用兩個後肢行走的。它的腳很像鴨子的蹼。後來才知道它是一隻鴨嘴龍。科學家還發現這個大傢伙可以很容易地走過軟泥地,也許這個地方曾經是海灘,因為在腳印附近是一個小沙蟹的化石。
還有一次,一個新英格蘭農民也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腳印印模,這些印模已經石化了。但當時還沒有一個人聽說過恐龍,所以無法給這些又大又奇怪的腳印起名字。
後來,過了幾十年後,第一具恐龍骨架被發現以後,人們才把這些奇怪的腳印與恐龍聯系在一起。
發現第一具「龍」骨架的是英國的一個12歲的小女孩瑪麗。這個漂亮的小姑娘的家住在海邊。小瑪麗常幫助父親到海邊的岩石中去收集海貝化石,他們在遊客聚居區以賣化石為生。1811年的一天,瑪麗在岩石中發現了一個奇怪動物的骨骼,它像是一隻曾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種古代爬行動物的化石。經過科學家的研究,證實了這件化石確實是一種海生爬行動物的遺骸。它死後骨頭被泥沙埋在海底,變成了岩石中的化石。不知過了多少百萬年,海底的岩石被抬升了很多米,露出了水面,在日曬雨淋的風化作用下,一部分岩石破碎了,形成了今天海邊的峭壁。而這個古代海洋中的爬行動物骨架恰好是在這個峭壁的表面,結果被幸運的瑪麗發現了。後來當科學家們把這些骨骼化石拼在一起的時候,才知道這是一隻已經絕滅2億年的魚龍化石。
瑪麗發現的這個化石叫什麼呢?當時科學家們都用拉丁文或希臘文給動植物起名字。因此,這個化石也不例外,給它起了個「Ichth-Ysaurus」的名字,「Ichthys」在希臘語中是「魚」的意思,而「saurus」是希臘文的「蜥蜴」。所以早期的古生物學家把它翻譯成「魚蜥」。後來改譯為魚龍。
瑪麗因此出名了。她很激動,決心再發現一些重要的化石,經過幾年的努力,她果然又發現了另一種在天上飛的爬行動物——翼龍的骨骼化石。她的確是一位了不起的古生物化石發現者。要是在如今,她肯定能拿諾貝爾獎。
時過不久,一個英國婦女曼特爾夫人又在岩石中發現了一些特別大的牙齒。他們認為那顆牙齒很像一種叫像鬣蜥的牙齒。他們給這只遠古時代的爬行動物起了個禽龍的名字。後來他們又發現了許多禽龍化石。當一隻完整的禽龍骨架被發掘出來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除了牙齒外,這只禽龍與原來比較過的像鬣蜥的樣子完全不一樣。
隨著越來越多的巨大爬行動物被發現,一個科學家認為,必須給所有這些大怪物起個名字。他決定用dinosaurs來統稱它們,意思是「恐怖的蜥蜴」。中國古生物學家把它譯為恐龍。
1
化石
最早於18世紀(1708年)發現於瑞士蘇黎世地區,只兩塊脊椎。當時,科學家還不認識。一百多年後(1814年),一英國12歲女孩瑪麗·安寧在英吉利海邊懸岩中發現一完整的魚龍化石後,才被學者認識。
根據喜馬拉雅魚龍的特徵,並參考與其共生的無脊椎動物化石,學者經研究後認為,產魚龍化石的地層時代應為晚三疊世,距今約1億6千萬年前。這就是說,當西藏魚龍在這里生活時,喜馬拉雅地區為一海洋,是為古喜馬拉雅海。此海與古地中海相通,今日的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可通過古喜馬拉雅海和古地中海互相連通。現今我們看到的喜馬拉雅山及其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那是後來從海底上升形成的。喜馬拉雅山是一條年輕的山脈,至今每年還在繼續上升。從這里,我們實實在在看到了「滄海桑田」變遷的辯證法,看到了古生物學為古地理學提供科學論據的實例。
關於魚龍,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它是卵胎生的。我們知道,大多數爬行動物是卵生的,但有些毒蛇卻是卵胎生。所謂卵胎生,即其受精卵不像卵生動物那樣排出體外,靠外界環境來孵化,而是留母體之內,待發育成小動物後再產出。這種生殖方式,看上去很像胎生,但它在母體內發育時,不像胎生動物那樣由母體供應營養,而主要仍還靠受精卵本身的營養,只不過把卵「寄存」在母體內孵化而已,實質上仍還屬卵生。有報導說,國外曾在一魚龍化石體內發現有小魚龍的胚胎,甚至還發現1條母魚龍和7條小魚龍在一起的化石群。這7條小魚龍有的位於大魚龍體外,有的竟還保存在大魚龍的腹腔中。可能,這條母魚龍是正在生產時死亡的。
中國除西藏外,還在安徽、貴州發現過魚龍化石。安徽的魚龍比較原始,時代也較早,為早三疊世,距今約2億2千萬年前。它的發現,把魚龍類中三疊世的記錄,向前推進了1千多萬年。
水生爬行動物除魚龍外,中國還發現有蛇頸龍、上龍、貴州龍等。
書本知識
魚龍是最為人所了解的海洋爬行動物之一。它體型與海豚極為相似,具有鰭狀構造與流線形的頭,十分適合游泳。魚龍的游泳速度快得驚人,依靠它那相互成直角的葉輪片狀的尾巴,時速可達40千米。魚龍的口鼻部又窄又長,嘴上長有尖利的小牙,可以抓住魷魚或其它滑溜溜的動物。
最早魚龍
Thalattoarchon saurophagis的化石是從有2.44億年歷史的三疊紀岩石中發現的。這種生物在化石記錄中首次出現海棲爬行動物之後400萬年即告出現,並且在90%的海洋生物都被抹去的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之後800萬年消失。研究者認為,這樣的存在時期,證明了大型食肉動物進化的多樣性以及現代海洋生態系統的快速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