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巢湖無為
1、三分巢湖的三分巢湖背景
在安徽全力打造皖江城市帶同時,受震動最大當屬南京與武漢,尤其是南京,一直以來,安徽馬鞍山等地早已被其視為「圈內之物」。事實上,皖江城市帶與長三角山水相連、人緣相親、文化相近,經濟互補性強,可作為長三角地區的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交通物流配套基地、旅遊休閑基地和高素質勞動力供應基地。此外,長三角向泛長三角腹地擴展,第一站就是向安徽拓展,而皖江城市帶有望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最大「受益者」。
擴大合肥的經濟體量,進而增強對省內資源的集聚力,合肥經濟圈做大,將與南京城市圈、武漢城市圈形成競爭、合作的格局,有著重要的意義。
雖然學界質疑,通過行政劃撥方式做大合肥,這樣的合肥經濟圈將圈不住小兄弟。但另一方面,不容質疑的一個事實是,行政區劃調整後,合肥「向心力」將會加強。
此前,安徽城市與省外聯系遠遠大於省內聯系,改變區劃前的馬鞍山和蕪湖處於長江以南,自視為南京都市圈成員,與南京的經濟聯系遠比與合肥密切。隨著蕪、馬與合肥成為相鄰城市,合馬蕪聯系勢必加強,此外,安徽對省會城市做大做強的決心,會強化合肥區域中心的地位。
南京未來則要看能否與周邊城市保持互利共贏的態勢和強有力的政策力度,經濟圈不是一圈了之,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好事,有利於通過競爭和合作,來壯大各個節點城市的實力,同時改變不同城市間在新的利益格局下的博弈關系
在大區域范圍內,有形無形地會形成一種競爭,產業的分工、要素的流動,逐漸會突破一些行政區劃的限制。但行政區劃變大,有利於合肥的擴展,通過一些政策措施,以及新區、開發區的建設,也會吸引一些產業。
應該說,如果合肥發展好了,對南京的發展也是促進,由於南京與合肥各有特色和優勢。南京和合肥的合作領域很多,當然也會有競爭,在競爭中,發揮優勢,避免劣勢,較好地解決產業同構問題,更有利於調整兩地的產業結構。不過,有壓力才能帶來兩地的快速發展,武漢和合肥的關系也是同樣的。
一個基本事實是,區劃調整後,合肥經濟圈將會加大跑馬圈地力度,與南京、武漢「三足鼎立」,支撐起中國中東部城市新版圖。 合肥之南的巢湖市,因湖和古居巢得名。1999年,巢湖地區及縣級巢湖市被撤銷,設立地級市。12年輪回,巢湖市似乎從起點回到原點 。
安徽省發改委地區處處長殷君伯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處於合肥、蕪湖、馬鞍山之間的巢湖,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這些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塌陷了。而相鄰的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沒有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反而像個海綿體一樣吸食著巢湖的生產要素。
兄弟城市的南北夾擊,造成了巢湖市在招商時並無優勢可言。據統計,巢湖市財政收入63.6億元,同比增長21.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9.3億元,增長26.9%。住房需求大幅下降,2011年到2014年的三年間,房價從6000元一平方暴跌至2000多一平方,大量人口外流是主要影響。第三產業也受到很大沖擊,以至於爆發的哥罷運。
盡管地級巢湖市建制極不穩定,但是其下轄的四個縣建制卻基本未受影響,且經濟發展相對較快。這種弱市強縣的現象,一些學者形象地稱之為』『小馬拉大車」。
安徽省政府參事程必定認為,巢湖設立地級市違背了區域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其本身不具備區域經濟中心的實力,對周邊地區也就沒有輻射和帶動作用:巢湖自己市區人口40萬,下轄總人口卻達到400萬,巢湖城區僅為37平方公里,而它整個轄區面積卻有9000平方公里。
分拆巢湖市的一個重要動因就是方便安徽省內區域經濟中心的建設,合肥是不二之選。
長期以來,安徽省一直心懷缺乏一個特大中心城市的缺憾。作為省會城市的合肥,2010年人口總量570萬人,只佔全省的9.6%,低於同期全國省會城市13.3%的平均水平,GDP為2702.5億元,佔全省的比重為22%,經濟首位度遠低於其他省會城市。
合肥與鄰近省份的省會城市相比,經濟總量小,也導致全省資源的集聚效應相對較低。在這種情況下,合肥急需做大,增強對省內城市的向心力,提高全省資源的集聚能力。。
事實上,近年來,合肥一直也想大力發展自身,設立濱湖新區就是一個標志,這也意味著合肥試圖從內陸走向沿湖的濱湖城市。而此次三分巢湖,巢湖正式成為合肥的內湖,並使其距離「沿江省會」的夢想進了一大步,合肥如今距離長江最近僅有數公里的距離。
不僅如此,新合肥擁有708萬戶籍人口,人口佔全省比例上升到12%,並以11408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一躍成為中國面積最大的城市。按照2010年的數據,巢湖市撤銷後,合肥的GDP由原先的2700億元增至3012億元,一舉跨過3000億元門檻。 2010年1月,國務院批復《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即定下以長江一線為發展軸、合肥和蕪湖為雙核、滁州和宣城為兩翼的「一軸雙核兩翼」產業分布格局。
不過,問題接踵而至,由於區域內主要產業均靠招商而來,在各自為政的情況下,不免導致產業整體布局落實不到位,產業同構現象突出。
一個突出的例子就是橫亘在三個城市之間的巢湖市,讓三個產業結構較為相似的城市聯系弱化了不少。而此次三分巢湖之後,三座城市實現無縫對接,對於有效協調產業招商,協調產業布局規劃等,均將起到巨大作用。
程必定認為,這個方案將最大限度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工作提升至新的高度。而更大范圍內看來,按照分拆方案,合肥、蕪湖、馬鞍山將正式連在一起,三者在鋼鐵、汽車、家電產業上具有很強的互補優勢。
以家電產業為例,合肥白色家電產業龐大,但蕪湖同樣也不落後,而此次三分巢湖之後,兩市成為「鄰居」,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產業鏈的延伸,通過更為完善的協調機制來防止惡性競爭。
「合作、降低溝通成本將成為今後三市在協調產業規劃方面的主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安徽省上報給國務院的方案里也提到了這一點。
分拆巢湖帶來的產業重組機會亦得以增加。以港口為例,位於江南的蕪湖都曾經試圖在長江北岸建設沿江工業園區和物流中轉基地。盡管規劃得到安徽省省政府批准,但由於長江北岸的無為縣、和縣歸巢湖市管轄,致使規劃無法實施。
此次分拆之後,將直接有助於蕪湖港(600575,股吧)口的大規模發展。
事實上,蕪湖和馬鞍山一直在打造同城化,這次拆分後,今後兩市的聯系將更加緊密,對於同城化步伐將大有促進。 和當地的老百姓相比,政府官員的人事變動,可能是巢湖拆分最大的振盪波,主要來自利益阻力、心理阻力。」張永理告訴記者。
新華社報道稱,從8月22日起,安徽省將全面啟動行政區劃調整的對接實施工作,計劃9月10日前基本完成人員安置等主要工作。
從宣布拆分之日起,原巢湖市直機關幹部如何進行安置,就成各界關注焦點。
據公開的方案顯示:處級、科級及以下人員,分流至省直、合、蕪、馬和縣級巢湖市,也可申請去省內其他地市,正處級原則上安排實職;50周歲以上或滿30年工齡可自願提前退休或離崗;市直屬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機關工勤人員,全由合肥市接受。
地級巢湖市共有49個工作機構,其中,政府工作部門30個,直屬機構9個,加上事業單位等,需分流的公務人員較多,如何消化吸收是個大問題。
盡管這樣,人們對節約的行政成本仍充滿期待。
地級政府的撤並,大量費用會隨之而產生,專項經費數額至少以億元計。安徽方面並未公布經費數額,拆分節省下來的錢,肯定要超過花費的錢。程必定舉例說,撤銷地級巢湖市後,將有上千輛公車停開,這將節省約5000萬元,原巢湖市每年大約100人出國,加上開會、接待等公費開支,撤並後這些費用也能節省下來。
業內專家認為,此次分拆巢湖市僅僅是個開始,更大范圍的行政區劃調整已在醞釀。
不僅僅是安徽,當前各地調整區域規劃方興未艾,需要注意的難題除了安置撤銷機構的人員外,還有要考慮,原來的區域能否融入新的新政單元?因為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生力量可能被邊緣化。
張永理認為,在大區域范圍內,有形無形會形成一種競爭,產業的分工、要素的流動,逐漸會突破一些行政區劃的限制。所以,調整行政規劃,應該遵循經濟活動自身的規律,按照產業發展的規律。
2、巢湖市無為縣有哪些地方好玩
無為縣歷史悠久,無為縣名「始於城口置無為軍,思天下安於無事,取無為而治之意以名之」。春秋、戰國時,無為縣境屬楚居巢。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屬九江郡居巢縣。西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屬淮南國居巢、臨湖、襄安縣。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屬廬江國居巢、臨湖、襄安縣。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罷廬江國為廬江郡。東漢初平四年(193)屬廬江郡居巢、襄安縣。三國時屬吳廬江郡濡須。晉太康元年(280)屬廬江群居巢、臨湖、襄安縣。咸和四年(329)屬豫州。太元(376-396)中,在縣境西北僑置扶陽縣。南朝時,梁太清元年(547)屬南譙郡蘄。隋開皇元年(581)屬廬州襄安縣,縣治在今巢湖市區東北2.5公里處。始設無為鎮(今無城鎮)。唐武德三年(620)以襄安縣地置巢州,又在縣境西北置開城、扶陽縣。七年(624)廢開城、扶陽縣,改巢州為巢縣,無為鎮屬之。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置無為軍,領巢縣、廬江二縣。熙寧三年(1070)析巢、廬江二縣地置無為縣。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無為軍為無為路,屬江淮行省。二十八年降為無為州,領無為、廬江、巢縣三縣。
明洪武元年(1368)無為州領巢縣1縣,屬中書省。不久復屬廬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無為州不領巢縣,與合肥、舒城、廬江、巢縣同屬廬州府。民國元年(1912)4 月,改無為州為無為縣,仍屬廬州府。民國3年6 月屬安慶道,民國17年廢道,直屬安徽省。民國21年屬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27年7月屬第五專署,10月屬第三專署。民國29年野茄4 月屬第一專署 。
1927年8月,中國共產黨開始在無為建立組織,從此,無為人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無為縣委組建蘇維埃政權,領導無為縣人民舉行「六洲暴動」,揭開了無為人民武裝奪取政權的序幕。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獨立自主地開展武裝斗爭,使無為發展成為全國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全縣計有無為、臨江、湖東、無南等4 個縣行政區和1 個准縣級的江流行政辦事處,隸屬皖江行政公署領導。
解放戰爭時期,無為全境仍按照抗戰時期區劃頌尺察一分為四,共轄21個區(鎮),隸屬皖西第四專員公署。此期,全縣人民掀起「支前參戰」熱潮,「渡江第一船」率先自無為泥汊江岸發出,以其輝煌業績載入史冊。1949年7月,無為全境的4 個縣級行政區正式合並,成立統一的無為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無為縣始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1952年1 月屬安徽省蕪湖專區,1965年7月復屬巢湖專區,2000年隸屬新設立的巢湖市。
無為特產有無為板鴨,名揚全國。板鴨是無為的名片。在無為,做板鴨的不計其數,出名的大多在城裡,城南馬家、城東燕家,可謂婦孺皆知的老字型大小,鹵水配料和熏烤火候,都是祖上秘傳,從不示人。無為人不必用口嘗,看色澤聞香味,就能斷定品質好壞,外地人在這方面永遠搞不懂。所以無為人給外地人送板鴨,常常要交代是「馬家」還是「燕家」,以示正宗,可盡管如此,外地人還是不解奧妙。至於無為人外出做板鴨,即便不正宗,只要掛「無為板鴨」的招牌,一定就名聲響亮。
無為花生米的產地是位於無為城西的嚴橋鎮,原料精選農民自種的花生,挑選子粒飽滿圓潤的,配上茴香、八角、橙皮、鹽、白糖等多種調料浸泡後晾乾,再下鍋焙烤,類似炒花生米。在當地花生米的品牌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應該是"李老奶奶"這個品牌了,據說採用的困銀是李氏家族祖傳秘方,知名度很高,在烘焙過程中最大限度的保存了花生米原有的營養成分,具有「香、酥、甜、脆」等特點,老少皆宜。
無為主導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電線電纜產業全年實現產值181億元,增長28.6%;羽毛羽絨產業企業總數發展到57家,全年實現交易額20億元;船舶製造產業企業達15家,年造船能力達100萬載重噸,實現產值22億元;煤化工產業取得突破,總投資350億元、全縣矚目的「一號工程」—安徽華誼煤基多聯產精細化工循環經濟示範基地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已完成投資10多億元。企業實力不斷增強。200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33家、達到156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新增 5家、達到36家。上交稅金超千萬元企業新增2家、達到21家,其中華菱集團和江淮集團分別實現產值22.2億元和14億元,上交稅金1.5億元和1億元。全縣有3家企業躋身「中國私營企業納稅百強」排行榜,2家企業入選「全國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
3、安徽三分巢湖再引爭議: 從心理上講, 當年無為應該劃給合肥?
安徽三分巢湖再引爭議: 從心理上講, 當年無為應該劃給合肥:
一種觀點認為,當年安徽三分巢湖,最大受益者不可能是蕪湖。事實上,蕪湖為了江北集中區,江南這邊發展緩慢了很多年,投入大量資金到江北集中區,現在江北集中區還在打地基,獲利遙遙無期,導致蕪湖城市發展這幾年也肉眼李謹可見的變慢。
合肥才是最大受益者,如果拆分巢湖合肥拿不到最大的好處,合肥起這個念頭幹嘛呢,蕪湖和馬鞍山當時的發展重心一個往南邊,一個對接南京,目光都沒有放在拆分巢湖上。站在蕪湖馬鞍山的角度,根本無所謂拆不拆巢湖,之所以有這個事就是為了省會……
對此觀點不敢全部認同,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廬州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然能代表廬州。只是廢府存縣後保留的是合肥縣名,而後舊廬州府便四分五裂。同時在這幾十年裡,安徽省各地區劃也是改了又改,很多都有歷史問題,例如鳳陽劃給滁州,績溪劃給宣城,樅陽劃給銅陵等等。
不過巢湖建市後十年的三分巢哪槐基湖,合肥分的地除了現實考量,確實有歷史依據,是站得住腳的。事實證明,廬江和居巢也是肉眼可見地迅速發展。當年之所以沒一鼓作氣拿下無為,是因為以合肥的地位和體量還吃不下,如果這么分,或許根本就不會給他批復,居巢和廬江都沒戲。
但從心理上講,無為應該劃給合肥,因為自古以來就屬於廬州府,心理上、生活習慣上也比較認同,經濟上也有一定的幫明友助。看廬江的經濟發展,比無為快多了。但是從地理上講,無為必須劃給蕪湖,因為中國的行政區劃都是犬牙交錯,長江兩岸也必須融合。
4、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廬江縣、和縣現在劃分到了哪裡?被哪個市管轄?
此次撤銷的地級巢湖市位於安徽省中部,瀕臨長江,因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得名,下轄廬江、無為、和縣、含山四縣和居巢區。 根據國務院的批復,撤銷地級巢湖市。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以原居巢區的行政區域作為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無為縣劃歸蕪湖市管轄;和縣的沈巷鎮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合肥市轄4區1市4縣;馬鞍山市轄3區3縣。蕪湖轄4區4縣。
5、巢湖撤分了,無為會受益嗎?有好處嗎?
蕪湖都沒地方發展了肯定會好,你們發展不會那麼太快!!這回有了無為的並入蕪湖就會向對江發展,你講無為並入蕪湖是好!蕪湖的江北應該成立個江北區?反正在巢湖下面,還是壞!無為靠長江邊就會大力發展,讓蕪湖的江北也亮起來
6、巢湖被那些城市分了
巢城(即居巢),廬江被劃入合肥;
無為縣,以及沈巷鎮被劃入蕪湖;
含山以及和縣被劃入馬鞍山。
7、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的地理位置?
無為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蕪湖市境西部。南瀕長江,北臨巢湖,與蕪湖市區、繁昌縣、銅陵市隔江相望。全縣總面積2433平方公里,轄「全國千強鎮、安徽第一鎮」——高溝鎮等23個鄉鎮、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人口140萬。無為通江達海,承東啟西,是皖江開發開放的前沿,與「長三角」山水相連,人文相親。相信不久的將來,無為這顆璀璨的明珠,一定會在皖江之畔冉冉升起。
113公里的長江「黃金水道」環繞東南,淮南鐵路斜貫東北,蕪湖、銅陵四座長江大橋將為無為插上了騰飛的雙翼,建設中的的京福高鐵和銅陵公鐵長江大橋、籌建中的江北高速、廬銅鐵路、蕪湖長江二橋將再為無為添一道絢麗的彩虹。
無為素有「魚米之鄉」美譽,棉花、油料、水產品總量躋身全國百強,特色農產品有荸薺、田藕、席草等。其中,棉花年產量超百萬擔,為全國重要的優質棉生產基地。富饒的土地下還蘊藏著煤、石灰石、石油、天然氣、銅、鐵等20多種礦產資源。自然風光更是引人入勝,錦綉溪嫵媚典雅,竹絲湖煙波浩淼,泊山洞鬼斧神工,西九華雲蒸霞蔚,天井山白鷺翔集,萬年台風景區風景旖旎,處處風光無限,時時景色宜人。
無為縣戶籍總人口1425333人(無為縣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無為統計信息網)
無為縣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北岸,北依巢湖,南與蕪湖市、銅陵市隔江相望,距省會合肥市百餘公里。距馬鞍山市90公里、距南京市120公里、距杭州市300餘公里、距上海市400餘公里。無為通江達海,承東啟西,是皖江開發開放的前沿,與「長三角」山水相連,人文相親。總面積2433平方千米。全縣轄19個鎮、4個鄉:無城鎮、襄安鎮、二壩鎮、湯溝鎮、陡溝鎮、石澗鎮、嚴橋鎮、開城鎮、蜀山鎮、牛埠鎮、劉渡鎮、姚溝鎮、泥汊鎮、白茆鎮、高溝鎮、福渡鎮、泉塘鎮、紅廟鎮、赫店鎮、鶴毛鄉、十里墩鄉、崑山鄉、洪巷鄉。縣政府駐無城鎮。
西北部有低山丘陵,東南部為平原沙洲區。境內河流如網,溝塘密布。屬亞熱 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1170.5毫米,年均氣溫15.8℃。無為地方土特產有無為板鴨,荸薺,田藕,席草,中華絨螯蟹,河蟹,甲魚,鵝,鴨,長江三鮮(鰣魚、刀魚、河豚),泥汊藍神珠寶:珍珠、玉器、瑪瑙、水晶、鉑金、鑽石等,嚴橋五香花生米,陡溝小麻餅,湯溝酥糖等糕點, 白卯腌菜 ,蛤蟆酥 ,五香蠶豆 ,午飯團子 ,揚橋乾子,還有無為剔墨紗燈等等。
淮南鐵路、合蕪鐵路經過縣境東北端二壩鎮,208、227、319省道縱橫縣境。名勝古跡有商周文化遺址、漢墓群、黃金塔、米公祠、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泊山洞、萬年台風景區等,紀念地有新四軍七師司令部舊址。
行政區劃
無為縣域面積2433平方公里,人口142萬,郵政編碼238300,行政區劃代碼340225,縣人民政府駐無城鎮,轄19個鎮、4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