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傳說電影
1、巢湖為什麼叫巢湖
巢湖古稱「彭蠡」,本名「漅湖」。「漅:湖名。」(《康熙字典》)「漅,湖名。即今巢湖。」(《漢語大辭典》)「漅湖」始見於《後漢書》,其《明帝紀》雲:「是歲,漅湖出黃金,廬江太守以獻。」合肥知縣左輔是個作風嚴謹的學者,親纂《合肥縣志》,對此特作提示:「宋范蔚宗追書也。」意思是說,《後漢書》是南朝宋范曄撰寫的,「漅湖」之名是為「追書」,其得名並非「是歲」。據筆者考稽,《說文解字》輯解9353個字,有「巢」而無「漅」,「漅」字是許慎之後才有的。人們就「巢」加「氵」而創「漅」,目的是為區別於地(政)名「巢」、城名「鄛」而專用於湖。由此可見,無論是「漅」字之創,還是湖名之命,均源於地(政)名「巢」而毋庸置疑。
湖名來歷,異說紛呈。「陷巢說」(「巢湖由巢州城陷落而成,故名」)坊間最為流行,湖區盛傳千年,近現代也有因襲。湖泊研究專家告知:「巢湖在晚更新世之後就開始沉降而形成湖泊雛形,至晚更新世末,已奠定了湖泊的基本形態。」(《中國湖泊環境》)安徽省政府和國家環保總局2002年聯合上報國務院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確認巢湖「成湖時間距今約1萬年左右」。巢湖非由巢州城陷落而成,來自神話傳說的「陷巢說」謬不足信。
這種說法來源於一個普遍流傳的傳說:巢湖水域在古代是一座城市,城內居民因誤食東海龍王之子「小白龍」,遭到了龍王的報復,將這座城市沉到了湖底,除了心存善念的焦母以外全城的人都葬身在這一片洶涌的湖水中。
「湖形說」是現代新興說法。《辭海》:「湖呈鳥巢狀,故名。」地方文書如《合肥概覽》、《江淮風物》等也作如是說,臆想訛傳,勢似通行。荒古之時,有誰登高俯湖以形取名?其實,「巢湖的全盛時期……要比現在的大三、四倍,湖水也深得多。」(《中國名湖》)「巢湖范圍西近六安雙河鎮,北抵今合肥市,南與廬江縣白湖相連,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里。」(《中國湖泊志》)那時是為湖泊群,外形並非「鳥巢狀」。近人讀名臆測,何以為據。
2、巢湖 傳說
巢湖本是一片平坦豐腴的魚米之鄉,有一座商埠興旺的城鎮。東海鯉魚精嫉妒這里百姓的富足生活,想要淹沒這里,被觀音菩薩知曉。
城裡有一對貧苦母子,觀音念其平日吃齋念佛,盡做善事,決定搭救這對母子。於是觀音菩薩托夢於母親告訴她滅頂之災即將來臨。菩薩說,土地廟門口的石獅子眼睛變紅了,就是大水到來之日,你們母子倆趕緊逃命去吧。最後不忘囑咐,此乃天機,萬萬不可告訴他人,否則自身難保。
善良的母親自從知道了鯉魚精的陰謀後,每天早晨都去土地廟看獅子的眼睛。她挨家挨戶告訴大家大禍即將來臨,勸大夥逃命,但是沒有一個人相信她的話,都認為她瘋了。
終於有一天早上,母親看見石獅子的眼睛紅了,母子倆再次挨家挨戶動員大夥,此時風起雲涌,大家才知道之前錯怪了這對母子,於是大家開始扶老攜幼拚命向高處奔去。當這對母子通知完最後一戶時,鯉魚精已經趕到。
兒子背著目前艱難地向高處奔去,然而氣急敗壞的鯉魚精看到這對母子破壞了他的陰謀,便要懲罰他們,當他舉起浪頭准備向他們打去的時候,泥沙湧起,托著母親化成了一座山,這就是巢湖中風景秀麗的姥山。與姥山相對的湖中還有一座小一點的山叫孤山,也叫兒山,是兒子化成的山。遠遠的湖邊兩座小小的孤島,叫鞋山,那是他們跑丟的兩只鞋。
3、巢湖龜山傳說
到巢湖圖書館借本有關巢湖傳說的書,我以前見過也看過,上面有,具體什麼的我忘了.另外網上好像還有.
右邊大家看到的是龜山,登山瞰湖,只見萬頃碧波至此陡然收縮,東擁而去,大有湖水自西天傾潑而來之勢。此山酷似巨龜故名,是巢湖的三龜之首。另二龜分別為南龜山和東龜山,南龜山位於巢湖南岸的桃溪嘴,與此龜山是遙遙相望,東龜山也就是濡須山,位於湖東釣魚台。與龜山相對的是一座石龜,此石龜為四不像,因為它是龍頭、鳳爪、龜身、··,此龜為我們巢湖的鎮湖之龜,相傳很久以前,湖內有一水怪,常年在湖中興風作浪,使周邊的百姓不得安寧,且莊稼遭秧,顆粒無收,後來人們聽說此水怪最怕的就是龍、鳳、龜及·,於是人們就在湖邊建了這一石像,因與龜山相對,故稱為石龜。巢湖又稱為焦湖,關於它的形成在我們巢湖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華東大地上有一座巢州城,城內……(故事略)。到前面就是中廟——姥山景區。中廟有名「忠廟」,位於巢湖市居巢區中廟鎮,距市區48千米,古因居巢州、廬州中間,故曰「中廟」,號稱「湖天第一勝境」。由於歷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華,北中廟」之說。中廟初建於漢代,歷代屢廢屢修。後唐龍紀元年重修的廟宇,「鴛瓦攙空,虹梁用狀,妙臻土木,美極丹青」。南唐保大二年再修,共6排24間,「丹臉桃紅,雙眉柳綠」的太姥神像「立於寶室,列位於香壇」。元朝將廟基圈拱成橋,稱「熬背洞」,在洞上建殿。清時廟有「傑閣,有拜殿,有亭,有欄榭」。光緒十五年李鴻章倡募重修,分前、中、後3殿,70餘間,後殿藏經閣3層,窗開八面,四角飛檐,角角系鈴。民國十年加以裝修,民國二十七年底,後殿因火災被毀,僅存前、中兩殿及廂房。1986年以來中廟多次整修,再具規模,殿內壁梁壁畫也更彩換顏。中廟坐落在巢湖北岸延伸湖面百米的巨石磯上。石磯呈硃砂色,突入湖中,形似飛鳳,通稱鳳凰台。古廟坐北朝南,橫峙湖岸,凌空映波,殿高壓雲。
4、關於有巢氏的傳說
巢湖傳說著名史學家鄭樵(1104—1162年,今福建莆田人),學術思想主張「仲尼、司馬遷會通之法」,在《通志·三皇紀》雲:「厥初,先民穴居野處,聖人教之結巢,以避蟲豸之害,而食草木之實,故號 有巢氏 ,亦曰大巢氏。」鄭樵注重實地考察,在《通志·氏族略》中從瞎頌姓名學定義得出新的見解:「巢氏, 有巢氏 之後,堯時有巢父,夏商有巢國,其地在廬江,子孫以國為氏。」康熙《巢縣志》沿革志進而確載:「羅泌《路史》稱有巢氏。」羅泌(1131—1189年,今江西吉安人),其《路史》記述上御數古迄兩漢事,考證精賅,保存大量的古代史料和佚聞,堪可採信。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和縣猿人遺址、銀山智人遺址和凌家灘遺址相繼發現,巢湖流域被公認為是古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之一,打破了長期以來長江和巢湖流域被認為不可能是人類發源地的歷史論斷。距今約30萬年的和縣猿人、約20萬年的銀山智人和5500年前凌家灘遺址,印記了人類祖先從猿人到智人,再到現代人的進化歷史,展示了從舊石器到新石器時期人類創造的古代文明,包括有巢氏所開拓的原始時代由穴居進入巢居的文明時代。
凌家灘遺址自1985年被發現,經過文物考古部門的五次大規模發掘,認定遺址其年代距今5500—5300年之間,是長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聚落遺址。經遙感測定,凌家灘遺址的總面積達160萬平方米,發現了大型祭祀,紅陶塊砌成水井和建築遺跡,以及墓葬和大量的玉器、石器和陶器,足以佐證,凌家灘遺址是已存在政、軍、神三權的有巢氏聚落中心。 cctop.
20世紀90年代,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方克逸主編《巢湖》人物篇明確記載:有巢氏「因居巢得名與有巢氏發明巢居有關,而被視為巢湖人。」2006年,巢湖籍學者寧業高研究員、錢玉春副研究員,合著的《中華始祖有巢氏論綱》,通過當代考古文物考證古今文獻
論證巢湖流域是有巢氏生籍地望。2007年,凌家灘遺址第五次考古發掘,發掘領隊張敬國研究員從M23墓葬所出土的300餘件豐富文物分析,墓主人當是聚落中心的神權領袖。在遠古時代,血緣氏族是人類從原始人群轉變到氏族部落的重要標志之一,其基本特徵是族民對先祖充滿緬懷心理和崇拜意識。據此足以佐證:凌家灘的先民就是史料所記載的有巢氏,凌家灘遺磨拆鄭址就是有巢氏時代的聚落中心,有巢氏的生籍地望就在巢湖流域。
巴蜀傳說
荊楚之地也流傳著有巢氏的傳說。春秋時期,晉楚交戰,楚共王「登巢車以望晉軍」。這里的「巢車」,是在八輪車上樹立一根高竿,竿上安轆轤,然後將一個方四尺、高五尺的板屋拉上高竿,用於窺探敵軍動向,如同鳥巢一樣。顯然,這種「巢車」與楚地盛行的巢居文化不無聯系,古人先在樹上巢居,爾後才有了創造巢車的靈感。漢代揚雄《荊州箴》曾有「南巢茫茫,包荊與楚」之句,這里的「南巢」即是荊楚之地,夏代末年,這里生活著一個叫南巢氏的部落,是夏的同盟部族,夏桀還曾來此避難;後來,南巢逐漸成為荊楚之地巢居民族的通稱,有學者認為,有巢氏可能正是來自於荊楚之地眾多的巢居民族。
再或者,有巢氏是來自於巴蜀之地的一個古老部落。宋人羅泌的《路史》有過這樣一條記載:「有巢氏居於」。清人張澍在《蜀典》一書中認為,這個「巢」,不是西南夷昆明族,便是一個叫彌牟鎮的地方,而彌牟鎮就在今天的新都縣。透過甲骨文,似乎能找到另一條線索。歷史上,周人對一個叫「巢」的小國並不友好,不遠千里派兵征討,似乎有什麼深仇大恨,蜀人與周人也有過節,怪不得在周王朝的青銅器上,巢、蜀連在了一起。學者譚繼和認為,巢、蜀兩國可能相距不遠,巢國與蜀國相連,它的得名,或許源於部落巢居的傳統。昆明族,彌牟鎮,靠近蜀地的巢國,無不彰顯著有巢氏與巴蜀之地的神秘聯系。
青蛙小牛鴨子鸚鵡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門
5、關於巢湖的美麗傳說
在長江北岸,江淮之間鑲嵌著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她煙波浩森,蒼茫無際,有著許多美麗的傳說。在漢劉安《淮南子》中,就記載了「歷陽之都,一夕鹹湖」的故事。東漢王充的《論衡》中還有一個巢湖出黃金的故事。至於「巢湖」得名,一種說法是湖泊形狀像個鳥巢;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代湖邊人為了避水災,以樹為巢。
古詩雲:「大湖淡雅西湖媚,未若巢湖氣象雄」。巢湖之美,主要在湖,在島,在山。姥山位於碧波盪漾的湖心,上有玲瓏精巧的文峰塔。中廟是巢湖神女廟,聳峙於突入湖中的鳳凰磯上。從中廟向東可見隱約的銀屏山,千年銀屏牡丹紮根峭岩之上。奇花之下,傳說是呂洞賓修煉的「仙人洞」。關於銀屏牡丹,傳說它是違抗武則天旨意的牡丹仙子,拒絕雪天開放,由牡丹之都洛陽貶到巢湖邊。另一則神話說,呂洞賓來銀屏山修煉,不小心留下一粒仙丹,得天光地氣孕育而成。正因為銀屏牡丹有那麼多神奇的傳說,每年穀雨前後,遠近遊客前去看牡丹的絡繹不絕。
巢湖水產豐富,特產有銀白鮮嫩的白米蝦、體大肉肥的金甲紅毛蟹。小小的銀魚是魚中珍品,說是孟姜女千里尋夫,途經巢湖,淚珠滴落湖中變成。湖中還產毛刀魚,相傳魯班建中廟時,撒下的刨花。姥山是巢湖第一勝境。相傳巢湖將陷時,有一焦婆先知,備船救民。後船上人滿,焦婆恐船翻,自己跳入湖中化成一山,後人稱為姥山。捨己救人的焦毋化為姥山,女兒化為姑山,母女可望不可及,女兒晝夜傷心啼哭,淚如泉涌。巢湖水漲,百姓紛紛逃離。呂洞賓雲游至此,對焦氏母女十分同情,對玉帝陷巢州非常不滿。遂使法術,使駭浪淘天的巢湖變得平靜清泓,焦姑的眼淚變成了串串銀魚,浮游姥山與姑山之間,傳遞母女的愛文峰塔高七層,共100多級,為條石青磚砌成,每層風鈴8隻,塔內有磚雕佛像和石刻匾額題詞。塔始建於明崇禎年間,清代李鴻章倡議重修。據民間傳說,李鴻章為清代重臣之後,正「擋浪」(合肥方言,即有權有勢)時,有位地理先生對他說:「合肥地勢好,出了不少人。只是府門對著巢湖姥山,姥山平了些,不能出人頭地,所以合肥出不了狀元。如果塔修好,起名叫『文峰塔』,就可以應一句謠諺:『姥山尖一尖,合肥出狀元』。」第二年,李鴻章的子侄正是考期,他委託江蘇補用道吳毓芬募了一筆錢又續添了三層。可是這「尖一尖,中狀元」的消息不知怎麼讓工匠知道了,他們不滿李鴻章這種「假公濟私」的做法,就找個借口沒有把塔頂裝上,姥山並沒有「尖一尖」,這樣合肥也就沒有出狀元。
6、巢湖市的散兵鎮有什麼典故
古老的散兵地名,源於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相傳垓下決戰,項羽不敵韓信的十面埋伏,帶了八百騎兵逃至烏江。
巢湖民間傳說,項羽是途經巢湖散兵灣,軍潰兵散逃至烏江的。項羽由垓下帶了八百騎兵連夜突圍南逃進入巢湖南濱灣(今散兵灣)。項羽在踟躕山(今楚歌嶺)安營紮寨,築壘構城。
如今,項羽兵潰地散兵灣已發展成巢南重鎮散兵鎮。踟躕山亦易名楚歌嶺,這也是四面楚歌成語的溯源地。屹立鎮東的楚歌嶺仍見證著當年的四面楚歌聲。
傳承至今的散兵地名,是戰爭的休止符,和平的畫外音。
(6)巢湖傳說電影擴展資料:
今日的散兵鎮,歷經2000餘年的滄桑,由一個小漁村演變成了一個建制鎮,並納入環巢湖旅遊12鎮之一,正在建設環巢湖旅遊特色小鎮。
項羽散兵的楚漢歷史文化傳說、楚歌嶺、銀屏山景區等,是散兵寶貴的歷史人文資源和旅遊資源。
散兵鎮結合《散兵鎮總體規劃(2015-2030)》、《「環湖十二鎮」特色城鎮風貌總體控制規劃》,圍繞楚漢歷史文化建設(截至2017年)。
在2017年10月當地政府正式啟動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建設項目,將散兵鎮打造為環境整潔、管理有序、設施完善的美麗鄉鎮。
7、巢湖的由來和傳說。
由來:
巢湖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古稱「居巢」、「南巢」,「成湯放夏桀於南巢」即出於此,文字記載的歷史有3000餘年,秦時設居巢縣,唐朝設立巢縣。
1984年1月撤巢縣設立縣級巢湖市,1999年7月撤市設立居巢區,2011年8月撤區設縣級巢湖市。下轄17個鄉鎮、街道,總面積2046平方公里,總人口92萬。
傳說:
古時候,巢湖城裡的焦玉姑、焦姥姥祖孫倆偶遇小白龍,並把它帶回家。玉帝為了避免黃霸天作亂,下令把巢州沉到水底。小白龍奮力與黃霸天周旋,玉姑與姥姥則帶著一州的百姓撤出巢湖城。最後,大水把下沉的巢湖城與黃霸天一起淹入水底,變成了巢湖。
(7)巢湖傳說電影擴展資料:
巢湖市(原巢縣)的歷史源遠流長,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三千多年。商時地屬南疆,故名南巢。
周時為巢(伯)國地。春秋時為楚屬國。四至大致東到昭關(今屬含山縣),西至廬江,南達長江,北到巢湖。巢國多次被吳國所佔,《春秋》: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公會吳於橐皋」,即今柘皋。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滅吳,巢國還楚。
秦統一後,置郡縣,柘皋一帶為橐皋縣,巢湖以南為居巢縣,也作居鄛。兩縣均屬九江郡。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設淮南國,領居巢。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居巢改屬廬江郡(橐皋仍屬九江郡)。
8、巢湖的傳說?
日前,安徽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員經過悉心研究,正式披露,流傳在民間的有關巢湖的由來,即"陷巢州"的傳說極有可能是事實。
據介紹,關於巢湖的形成,一直眾說紛紜,主要有3種:一種是民間流傳的、史書上也有所記載的——"陷巢州"的傳說,認為巢湖水域在古代是一座城市,後沉入湖底。另一種是地質學者的觀點,認為巢湖是在地殼運動過程中由陸地下陷而形成,屬於陷落湖,時間在秦漢以前,與民間傳說無關。還有一種是歷史學者的看法,他們從字面上對史料進行反復論證,找出了一些漏洞,得出結論,史書記載的有關"陷巢州"的傳說不過是神話故事而已,並非有事實依據。
2001年底,媒體上報道了"巢湖市發現隋代窯址"的消息後,便有群眾提供線索,說巢湖北岸在冬季水位下降時河床上露出大量的陶片,可能和窯址有關。考古人員遂趕到了距市區不遠的現場,發現在沿湖濱大道的護坡下露出水面的約有二、三百米的河床上到處都散落著陶片,陶片分布的范圍向湖中延伸有4、5公里遠,陶片多的地方有厚厚的一層。這些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為主,同時還有泥質紅陶、褐陶、夾砂黑陶以及一些燒成溫度略高的硬陶等。器物以圈足器為主,一般都比較大,無論是口沿,還是底座弧度都很大,品種有瓮、盆、缸、罐,壇,釜等生活用品。少部分陶器上有印紋,主要有方格紋、席紋、弘紋、繩紋和刻劃水波紋。一些泥質灰陶比較精細,胎體很薄,表面有貼塑。當地漁民還能說出了這座城址四個城門的位置,在一般的年份,冬季的河床上能夠看到有十多口水井,其中有一個水井旁還可以看到一棵兩人都合抱不過來的古樹樹根。很多人曾在這里撿到過青銅器,古錢幣,印章和完整的陶器。在村民家中,考古人員還見到了他們在河灘撿到十分完整的陶釜、陶壺等。經過數月的艱苦研究,考古人員確認這些物品是陶器製作和使用鼎盛時期的產物,基本斷定這是一處沉入湖底的秦漢時期的城市遺址,並很自然地把它和"陷巢州"的歷史傳說聯系起來。
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員介紹,關於巢湖的形成,雖然有多部史料記載它是在秦漢時期,但這些記載都是只言片語。居巢國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重要的方國,在探尋這一古國時,始終有一些難解之迷,這些迷似乎都和它的神秘消失有關。首先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不確切。有人說在巢湖,也有人說在在桐城,還有人說在壽縣,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說明它的准確位置。其次是在漢代以前在多部史書里都提到過"巢伯""南巢""居巢"這一諸侯國,但是在漢代以後和"巢"這座城市相關的人和事的記載卻很少,這一現象表明了它的社會地位已經大大的下降了,或者是消失了。結合巢城這幾年來的考古發掘成果來看,也能夠明顯的感覺到這一地區文明發展曾被中斷過。漢代以前的出土文物反映出這是一個政治強大,經濟繁榮的地區。如北山頭戰國皇族墓,出土了很多十分珍貴文物,放王崗漢代呂柯墓曾獲全國考古十大發現提名獎。無論是在規格上還是在規模上,在全國范圍已出土的同時代墓中都是屈指可數的,但是在漢代以後,卻看不出這種社會發展的延續性。高規格的墓葬和遺址幾乎沒有發現。
對巢湖形成,以及居巢國的探索,過去一直都停留在以古籍史料為依據的歷史學范疇內,這次偶然的機會使現代考古學介入其中。湖底這一古遺址的發現,從考古學的角度證實了史料記載有關"陷巢州"的故事的可能性。大量的陶片和古人生活的遺跡,告訴我們在八百里浩瀚的湖面下,有著一段不平凡的歷史。當然這一處遺址是否就是歷史上的居巢國,湖中還有沒有其它遺址存在,它是因水位上漲而淹沒的,還是由於地面下沉而陷落的,只有等進行全面系統的科學考古發掘以後才能知道。
9、巢湖由來
在合肥的邊上有一條很著名的大湖,在我們的地理書上曾經被列名為中國第五大淡水湖,那就是巢湖,說起合肥的傳說,那肯定要先從巢湖的來由說起!
那巢湖,有著很多很多動人的故事在巢湖的岸邊一直流傳!
現在的巢湖是一個一眼看不到邊的汪洋,其中有很多著名的景點,有中廟,姥山又稱之為蒙山,孤山等等 。但是在傳說中這巢湖先前並不是一片汪洋,而是一座很美麗的城市-----廬洲城!
話說廬洲城裡有一個心地很善良的老太婆和她可愛的孫子相依為命,整天以乞討為生,城裡的人也是非常地友愛,對太婆和她的小孫子格外地好,今天有這個人給他們送點東西,明天又有這個人給她們送點東西,就這樣,婆孫兩人的日子也就這樣過了下去。
這老太婆也潛心向佛,每日必是早晚三柱香,晨昏三叩首,向上天祈禱讓上天保佑全城的人民平平安安,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太婆的身體慢慢地壞了下去,她的小孫子也還沒有長成人,老太太由於受了大家太多的恩惠,苦不能報,每天向上天祈願能夠在自己合眼之前能夠報達一下全城人對她們的關愛.
一日,受了太多老太太香火的一位先知看老太太每天如此虔誠,心中不忍,便托夢向老太太:要是有一日你看城門前的兩只大石獅子眼睛流出血來,就立刻喊出大家出門而去,因為這座城馬上就要沉下去。你叫大家一路朝前跑,一定不要回頭!
話說這位先知說的也是事實,那廬洲城是早晚都要沉下去的,那先知查了老太太的壽譜,看那老太太似乎等不到那一天,為了讓老太太在合眼之前能夠安心,便托夢給了她。
那老太太從此每日早上就早早地跑到城門那兒去看那對石獅子的眼睛,那城門邊上有一個殺豬匠,看到老太太每天這么早就跑到城門那兒去看石獅子,便感到很奇怪,於是他就問到:「老人家,你每日這么早過來看這石獅子,為什麼呀?「那老太太說:「 我要看這石獅子的眼睛有沒有流血!「那殺豬匠卻自納悶,這石獅子怎麼會眼睛流血呢?是不是這老太太老糊塗了呀!於是在一天夜裡,那殺豬匠實在是不忍心看到老太太每天早上托著老態龍鍾的身體來看那石獅子,也不相信這石獅子會流血,他便用殺豬的血抹上了那石獅子的眼睛。
等到那老太太早上看到了那石獅子的眼睛真的流滿了血,慌張地拉著她的小孫子邊跑邊喊:「不得了啦,快跑呀!。。。。。。。「便讓她的小孫子先行往前跑,自己則去喊人,此時已經晚了,老人家轉眼間就被那天來之水給淹沒,後來化成了一座同,即為現在的姥山。
卻說她的小孫子,由於小孫子年紀尚幼,跑得一雙拖鞋也跑掉了,他轉身去拾他的鞋,不料被後的浪給淹沒,那雙鞋就化成了現在的拖鞋山,小孫子就化為了現在的孤山。
現在你如果去看那巢湖,離你最近的那就是孤山,再遠的很象一雙拖鞋的那就是拖鞋山,隔著拖鞋山不遠的就是那姥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