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縣小包村
1、安徽省會合肥它的歷史?
合肥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自秦朝置合肥縣,合肥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素以「三國舊地、包拯故里、淮軍搖籃」著稱。
三國舊地
三國時期,魏吳逐鹿,在合肥紛戰32年之久。公元215年,東吳主帥孫權攻打合肥,合肥守將張遼率八百精銳挫敗東吳十萬大軍,孫權策馬躍過西津橋,落荒而逃,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67回《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中,形象地描寫了這場以少勝多的戰爭。作為三國故地,合肥遺存曹操教練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將滿寵修建的「三國新城」遺址,至今流傳著斛兵塘、藏舟浦、箏笛浦等動人傳說。
關聯景點:逍遙津公園、明教寺、三國遺址公園
包拯故里
合肥是北宋名臣包拯的家鄉。公元999年,包拯出生在合肥市肥東縣小包村。公元1027年,中進士,擬任建昌知縣(江西永修)。但是,包拯信奉「父母在,不遠游」,辭官不授,在家奉養雙親。公元1037年,已39歲的包公登上仁途,離家出任揚州天長知縣。公元1062年,病逝於開封,次年八月,葬於合肥東郊大興集。
包公祠位於包公讀書處---香花墩上,四面環水,始建於1066年,是國內外包公祠、包公廟的鼻祖。包公墓內斂藏著包公及其夫人、子孫的遺骨。清風閣選用各種精美雕刻描繪了包公一生中眾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關聯景點:包公園、包公祠、清風閣、包公墓園
淮軍搖籃
合肥是淮軍的發祥地,淮軍主要將領李鴻章、張樹聲、劉銘傳等9人中有7位是合肥人,2位是合肥周邊廬江人。淮軍由李鴻章創立於19世紀60年代,將我國歷史上幾千年的皇家御林軍發展成現代國防軍,從咸豐到光緒年間,歷經半個世紀的興衰,從內地走向沿海,從安徽走向全國,成為晚清三大政治、軍事集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關聯景點:李鴻章故居、李鴻章享堂、劉銘傳故居
此外,合肥與北京、上海、西安並稱為中國「四大科技之城」。現代著名物理學家、第一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出生在合肥肥西四古巷。1971年至今,他曾先後十餘次回到家鄉探親講學。合肥科技館現設有楊振寧陳列館,楊振寧親自提供了部分藏品。三河古鎮南街四古巷內也修復開放了楊振寧舊居。
楊振寧:著名物理學家、華人首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922年10月出生於合肥四古巷,1957年10月因發現「宇稱不守恆」定律而與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家學淵遠,文理兼通,長期擔任全美華人協會會長,為促進中美和中西方學術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
2、合肥話的歷史有多久?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合肥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明。西漢時,合肥即以經濟發達而載入史冊,是全國除長安以外的十八大商貿市場之一。三國時期,合肥為揚州治所。刺史劉馥「單騎造合肥空城」,「聚諸生,興學校,廣屯田」,短短數年間,就使因戰爭而幾成廢墟的合肥成為「恩化大行」、「官民有畜」的江淮「巨鎮」。隋唐時期,合肥為廬州治所,其農業、手工業和商業貿易都有長足進步,社會繁榮,百姓殷富。宋元時期,合肥曾為淮西路和廬州路首府,實為江淮之間首屈一指的政治、軍事重鎮。南宋淮西帥郭振築斗梁城,使金斗河(淝河流經城區的一段)橫貫城中,進一步促進了合肥城市的繁榮,城中「百貨駢集,千檣鱗次」,金斗河兩岸「悉列貨肆,商賈喧闐」。一直到鴉片戰爭前,合肥的社會發展水平和全國大部分地區相比,仍毫不遜色。只是到了近現代,由於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以及國民黨反動統治的交相侵掠,合肥才逐漸衰落。
合肥地當南北要沖,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在和平時期,通江達淮的地理位置使合肥頗受其益。而在戰爭時期,地當沖要的合肥又屢屢成為金戈鐵馬的戰場。三國時期,孫吳和曹魏集團在合肥展開了數十次的爭戰,使合肥成為著名的三國古戰場,至今三國遺址仍遍布城鄉。南北朝時,合肥亦是南北方爭奪的焦點。在南宋與金國的對峙時期,宋金雙方在淮河流域進行了反復的爭奪。作為江淮地區的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合肥成為南宋抗金的前哨陣地。抗金名將牛皋、劉錡、楊沂中、張浚等先後在廬州大敗金兵。因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合肥贏得了「鐵廬州」之號。此外,韋睿堰水破合肥、張獻忠智取廬州城、太平軍兩克廬州和三河大捷,都是戰爭史上的著名戰例。
富有反抗壓迫、反抗剝削、敢於斗爭的光榮傳統,是合肥人民在譜寫自己歷史的過程中表現出的一個鮮明特徵。歷代農民起義,合肥健兒多有響應。辛亥革命時期,合肥籍志士追隨孫中山,為推翻清王朝和北洋軍閥的統治,前赴後繼,不惜犧牲——萬福華勇刺王之春,倪映典喋血廣州燕塘,吳暘谷為共和甘灑熱血,范鴻仙誓死討袁……五四運動以後,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共黨組織的建立,合肥人民的革命斗爭進入了新的階段。1926年,崔筱齋在合肥北鄉建立了合肥地區第一個中共組織,播灑革命火種。同年11月,共產黨員蔡曉舟、李雲鶴等聯合進步人士許習庸等發動了有數百人參加的吳山廟武裝起義,迎接北伐軍入皖。1932年4月7日,崔筱齋、李星三率領合肥北鄉雙河集農民舉行暴動,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抗日戰爭時期,合肥人民奮起反抗日本的侵略,新四軍四支隊和二師、七師先後挺進合肥抗擊日軍,抗日烽火燃遍廬州。解放戰爭時期,合肥人民不斷掀起愛國民主運動,形成了與人民解放軍相配合的反蔣反美斗爭的第二條戰線,最終迎來了合肥的和平解放。
合肥的解放使這座千年古城獲得了新生,合肥的歷史由此翻開了新的一頁。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合肥人民艱苦創業,頑強拼搏,使合肥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市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銳意進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今天,合肥人民正以更加昂揚的熱情、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扎實的步伐,為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而奮力拚搏。合肥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合肥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自秦朝置合肥縣,合肥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素以「三國舊地、包拯故里、淮軍搖籃」著稱。
三國舊地
三國時期,魏吳逐鹿,在合肥紛戰32年之久。公元215年,東吳主帥孫權攻打合肥,合肥守將張遼率八百精銳挫敗東吳十萬大軍,孫權策馬躍過西津橋,落荒而逃,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67回《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中,形象地描寫了這場以少勝多的戰爭。作為三國故地,合肥遺存曹操教練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將滿寵修建的「三國新城」遺址,至今流傳著斛兵塘、藏舟浦、箏笛浦等動人傳說。
關聯景點:逍遙津公園、明教寺、三國遺址公園
包拯故里
合肥是北宋名臣包拯的家鄉。公元999年,包拯出生在合肥市肥東縣小包村。公元1027年,中進士,擬任建昌知縣(江西永修)。但是,包拯信奉「父母在,不遠游」,辭官不授,在家奉養雙親。公元1037年,已39歲的包公登上仁途,離家出任揚州天長知縣。公元1062年,病逝於開封,次年八月,葬於合肥東郊大興集。
包公祠位於包公讀書處---香花墩上,四面環水,始建於1066年,是國內外包公祠、包公廟的鼻祖。包公墓內斂藏著包公及其夫人、子孫的遺骨。清風閣選用各種精美雕刻描繪了包公一生中眾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3、合肥古代地名?
廬州、廬陽、合淝。
合肥,簡稱廬或合,古稱廬州、廬陽、合淝,是安徽省省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
合肥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淮之間,環抱巢湖,總面積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轄4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設有4個開發區 ,城市建成區面積428平方公里。
(3)肥西縣小包村擴展資料: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 ,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 。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
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 、又名「廬陽」,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如逍遙津、包公祠、李鴻章故居、吳王遺蹤等。合肥還誕生了周瑜、包拯、李鴻章等一批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