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水下城址景區
1、巢湖湖泊中有古代城池?
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2002年初,考古人員在巢湖北岸唐咀一帶發現大量珍貴文物,經過勘查 和論證,確認巢湖水下有座古城遺址。經過現場勘察研究,最後確定此 處為漢代大型古遺址,考古價值極高。
地質學者們則認為,巢湖是在地殼運動過程中由陸地下陷而形成,屬於陷落湖,時間在秦漢以前。巢 湖早在1.5萬年前就已形成,而「陷巢州」要遠在其後,距今頂多二千多年。巢湖水下遺址很有可能是在某 次突然的災難中沉入湖底的,從目前巢湖及其周邊的地理環境來看,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2、環巢湖有哪些古鎮值得遊玩?
環巢湖旅遊大道指的是環繞巢湖一周,總長約155公里,形成一個圍著巢湖的「心」形道路。一邊是煙波浩渺中的風帆點點,一邊是分布各具風情的風景名勝。湖光山色交映生輝。
在沿環巢湖大道上,肥東的長臨河鎮、巢湖的槐林鎮、散兵鎮、中垾鎮、柘皋鎮、烔煬鎮、黃麓鎮、中廟鎮,廬江的同大鎮、白山鎮、盛橋鎮,肥西的三河鎮等「環湖十二鎮」無疑是其中最璀璨的珍珠,各具特色、魅力和風情。這些散布於巢湖岸邊的古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環巢湖大道這條項鏈上鑲嵌的顆顆珍珠。
長臨河鎮:在整個環巢湖地帶,只有長臨河有水也有山。長臨河古鎮中主要有兩條老街,南北街長360米名曰老街;東西街長240米,名曰東街,兩條街形成一個「丁」字形,是保存較完整、規模較大的典型皖中特色古街。吳忠性故居坐落在鎮區老街,青磚小瓦,古樸典雅。
中廟鎮:身臨中廟,八百里巢湖盡收眼底,湖心屹立著姥山島,湖岸有千年古剎忠廟,與姥山島隔水相望,真是「人間蓬萊」。
黃麓鎮:素以「文化之鄉」著稱。鎮內有張治中故居(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黃麓師范(安徽省第一所鄉村師范)、相隱寺(百里巢湖第一寺)
黃麓鎮的張治中故居
烔煬鎮:近年來,文物考古專家在烔煬鎮唐嘴村前的湖灘上考古發現,在巢湖水下有座古城遺址。烔煬老街現存明清時期古民居、古商鋪300餘間。老街在清末最為繁華,店鋪林立、商賈雲集。
柘皋鎮:三千多年歷史的古柘皋,為江淮名邑!一條柘皋河穿鎮而過,在河兩岸的橋西街和北閘街,是有著古老歷史的柘皋老街。由於地理位置特殊,一直是皖中財物聚散市埠,南北交通商旅的樞紐以及江淮軍事戰略的要地,水路交通方便。
柘皋鎮老街
中垾鎮:位於巢湖市西郊,南濱巢湖,「中垾農民美食城」是中垾鎮的特色亮點之一,選用當地新鮮食材,配以特色的農家烹制手法,菜餚色香味俱全,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前來。
散兵鎮:地處巢湖南濱,不僅有銀屏山、楚歌嶺、仙人洞、笑泉、後洞等名勝景觀,更有「天下一絕」的千年懸崖神花--白牡丹。
槐林鎮:因槐林嘴得名,槐林嘴是伸向巢湖內的半島,島上栽植了大片中槐,故稱槐林嘴。當今嘴上仍有個槐200餘畝,是個槐花盛開、環境優美的地方。
盛橋鎮:位於巢湖南岸,是廬江縣的東大門。南臨白湖,北瀕巢湖。商業貿異常繁榮,是周邊鄉鎮農副產品及工業產品的集散地。
白山鎮:位於巢湖南岸,是廬江縣北部農工商重鎮。水陸交通便捷,白山碼頭可停泊千噸船舶,經巢湖可通往長江等各大水域。每年在白山鎮廟嘴「巢湖開湖節」。展現巢湖的漁民祭祀的傳統風俗,在「千舟競發」活動開始前,當地漁民將為遊客獻上原汁原味的開湖祭祀民俗文化表演和民歌。
同大鎮:位於皖中腹地,廬江縣北部,東連巢湖、素有「漁米之鄉」美譽。培育有2萬畝葡萄、1萬畝蔬菜、5000畝水產、6.5萬畝優質糧油基地,「紫荊」牌韭菜、「二龍」牌辣椒、「紫圩坊」牌葡萄酒是農業發展的錦綉篇章,每年八月舉行的廬江縣同大葡萄文化旅遊節享譽周邊,遊客達30萬人。
三河鎮:東瀕巢湖,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條河流貫其間而得名。有「一步跨三縣,雞鳴三縣聞」之說。以水鄉古鎮為特色,薈萃了豐富的人文觀景,形成了江淮地區獨有的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巷、古民居、古茶樓、古廟會和古戰場景觀。三河美食融南匯北、博採眾長,是徽菜之精品。三河特色美食街上,大大小小雲集著數百戶商家,其中的特色美食與傳統工藝,吸引著南來北往的萬千旅客。
三河古鎮的美食
3、巢湖水下古城遺址隱藏著什麼秘密?
巢湖水域在很久以前曾是一座繁華的城市,一天,一位百姓誤食了東海龍子,憤怒的龍王為報喪子之仇,掀起了滔天巨浪,將這座城市生生淹沒,城中居民都可悲地淪為水下冤魂,城沒人亡之後,龍王還不肯善罷甘休,滔天洪水也就遲遲未能退去,從此這片地區便只剩下浩瀚的湖水了。
2002年的枯水季,考古人員開始了對巢湖北岸的發掘,經過一番精密、仔細地考察和發掘,一座文明古城的遺址出現在巢湖北岸一帶。欣喜若狂的考古人員隨即又進行了大范圍的搜尋,很快,他們又發現了幾口有陶制井欄的廢水井和大批器物。
這些器物包括瓮、盆、缸、罐、壇、釜等生活用品,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口沿和底座的弧度都比較大。
巢湖發現古城遺址的事件在有關專家的鑒定之下認為是一處漢代大型古遺址,也有不少學者指出這不是漢代遺址而是居巢國遺址,居巢國曾經是殷商時期重要的方國,遺憾的是在歷史中留存下來的資料非常少,以至於對居巢國的了解十分有限。在對巢湖古城的研究中發現城中之人似乎對於這場災難是毫無准備的,所有值錢的東西都還在,甚至可以說是猝不及防的,有專家就懷疑是大地震造成,而在考古界有一個「水下有遺址,山上就一定有斷層」的鐵律,專家也在湖邊的山上發現斷層的痕跡,這無疑為地震說提供了充足的證據,專家推斷在之前發生過強烈的地震導致整座古城沉沒,至於歷史上發生了什麼事件還需要深入的研究。
4、巢湖有地下古城嗎?
巢湖水下確有古城 巢湖位於安徽省中部,面積800平方公里,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關於巢湖的形成,多部史料有「秦漢時期由居巢或曰巢州下陷而成」的記載,從而間接表明巢湖水下應該有一座城池。
近一年多來,考古工作者不斷在巢湖北岸唐咀一帶發現大量珍貴文物。經過數次現場勘察和論證,終於在近日確認:巢湖水下的確有座古城遺址,而它可能真的是帶著當時已相當高的文明和發達程度,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沉沒的。
水位下降露出大量陶片
說起發現巢湖水下有古城的線索,還要追溯到一年多前。
2001年12月,有媒體報道了「巢湖市發現隋代窯址」的消息。之後,便有當地群眾提供線索說,在巢湖北岸唐咀一帶,每當冬季水位下降時,河床上就會露出大量的陶片,不知是否與窯址有關。
聞訊後,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工作者立即趕到距市區不遠的現場。在巢湖北岸湖濱大道的護坡下,考古人員果真發現,在露出水面、離護坡約三百米遠的河床上到處散落著大大小小的陶片。
通過組合陶片,考古工作者發現,散落在河床上的器物以圈足器為主,無論口沿還是底座,弧度都很大,這表明這些器物完整時的體積都比較大。初步斷定,散落的陶片有些是盆、罐、壺之類生活用品的碎片,還有些是筒瓦殘片。這些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為主,同時還有泥質紅陶、褐陶、夾砂黑陶以及一些燒成溫度略高的硬陶等。
與此同時,考古工作者還在河床上發現了幾口有陶制井欄的廢水井,其中一個水井旁邊,有一根兩人都合抱不過來的古樹樹根。
據當地漁民講,陶片分布的范圍可以向湖中延伸四五公里遠,陶片多的地方有厚厚的一層。他們還說,水下有四個城門,並大致說出了位置。據說,很多當地人曾在這里撿到過青銅器、古錢幣、印章和完整的陶器。
在一些村民的家中,考古人員確實見到了村民們在湖灘上撿到的十分完整的陶釜、陶壺等器物。
經過數次現場勘察和認真分析,考古工作者確認這些物品是陶器製作和使用鼎盛時期的產物。由此初步斷定,發現這些東西的地方很可能是一處沉入湖底的秦漢時期城市遺址。
史書、傳說都反映水下有城
考古工作者「巢湖水下可能有古城遺址」的判斷,並非沒有依據。因為長期以來,史書和傳說一直隱約反映出巢湖水下可能有一座城池。
在合肥、巢湖一帶,千百年來一直流傳著一個「陷巢州、長廬州」的傳說,說巢湖水域在古代是一座城市,城內居民因誤食東海龍王之子「小白龍」,遭到了龍王的報復,一夜之間,這座城市沉入湖底,除了心存善念的「焦母」以外,全城的人都葬身在一片洶涌的湖水中。
關於巢湖的形成,有多部史料記載它是在秦漢時期,由居巢或曰巢州下陷而成。唐代詩人羅隱曾寫下「借問邑人沉水事,已經秦漢幾千年」的詩句。據康熙《巢湖志》載:「湖陷於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七月二十三日戌時」。這些對巢湖形成原因的描述,都直接間接指向了這樣一個信息:在下陷時,有一座城池沉入了湖底。
由於這些歷史記載都是只言片語,不能詳細和完整地將這一事件描述清楚,同時在「陷巢州」的傳說中始終都附會著一個關於「焦母」和「小白龍」的神話故事,所以長期以來,史學界對它的真實性一直都持懷疑態度。
據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原所長魏嵩山教授考證,歷史上確有一個居巢國,它是殷周時期的重要方國,又稱巢、南巢、巢伯國,是在周初延封的夏、商時就已存在的一個方國。青銅器《班簋》、《鄂君啟節》的銘文都記載有「巢」國。《尚書·伯虺之誥》中有「成湯放桀於南巢」的記錄,其中的「南巢」指的就是居巢。
但一些史學家從字面上對史料進行反復論證,無論從時間還是地點上都找出了一些漏洞,從而得出結論,認為史書記載的有關「陷巢州」的傳說不過是神話故事而已,並沒有事實依據。
還有學者從地質學的角度對巢湖的成因進行了考察研究,認為巢湖的形成確實是由於在地殼運動過程中,陸地下陷而形成,屬於陷落湖,但是下陷的時間應該在秦漢以前,與「陷巢州」的傳說沒有什麼關系。
斷裂的歷史表明「巢」消失了
據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工作者錢玉春介紹,由於文獻記載極少,後人在探尋古居巢國時,始終有一些難解之謎。所有這些謎,都和巢國的神秘消失有關。
首先,它的地理位置不確切。有人說在巢湖,也有人說在桐城,還有人說在壽縣,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說明它的准確位置。
其次,在漢代以前多部史書里都提到過「巢伯」、「南巢」、「居巢」這一諸侯國,但在漢代以後,和「巢」這座城市相關的記載卻很少,這一現象表明了它的社會地位已大大下降,或者是消失了。
通過分析巢湖市近幾年來的考古發掘成果,考古工作者能夠明顯感覺到這一地區文明發展的中斷———漢代以前的出土文物反映出這里是一個政治強大、經濟繁榮的地區。如巢湖市北山頭戰國皇族墓,出土了很多非常珍貴的文物;放王崗漢代呂柯墓的發現曾在1996年獲得全國考古十大發現提名獎,這些墓在規格和規模上都居於中國現今已出土的同時代墓的顯著地位。但是,在該地區已經出土的漢代以後文物中,高規格的墓葬和遺址幾乎沒有發現,看不出這種文明發展的延續性。
對巢湖的形成以及居巢國的探索,過去一直都停留在以古籍史料為依據的歷史學范疇內,此次偶然的機會,使現代考古學介入其中。巢湖湖底這一古遺址的發現,從考古學的角度證實了史料記載有關「陷巢州」傳說的可能性。大量的陶片和古人生活的遺跡告訴我們,在八百平方公里浩瀚的湖面下,肯定有著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周邊搜索發現大量文物
在發現線索後的一年多時間里,巢湖市考古人員數次對巢湖唐咀水下遺址進行現場勘察和研究,並對唐咀及周邊地區進行了大范圍的搜尋。通過走訪調查,考古人員了解到這一地區地下文物異常豐富,目前,在水下遺址上發現並已收集到文物管理部門的遺物有玉斧、石斧、玉印章、銀印章、銅印章、陶罐、陶拍、紡輪、網墜、錢幣、鐵鍤、銅帶鉤、銅鏃、銅鏡、銅飾件等260多件。其中銅錢品種較多,從戰國時楚國的蟻鼻錢,到秦半兩和漢半兩、漢五銖以及王莽時期的大布黃千、大泉五十都有發現,數量最多的是蟻鼻錢。陶器則以泥質灰陶為主,間有紅陶、夾砂陶等。從收集到的數十隻完整的陶罐來看,它們形態規整,表面比較光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在底部拍印有細密的方格紋和條紋,其作用可能是增加底部密度,使其更加耐用,反映出陶器製作工藝的較高水平。
在遺址上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遺物是新石器時代的玉斧,最晚的是王莽時期的錢幣。遺址上發現的大量十分完整的陶器以及玉器、銀器等經濟價值比較高的遺物,是一些以廢墟為特徵的遺址上所沒有的。這更表明,遺址有可能是在某次突然的災難中沉入湖底的。由於災難來得突然,人們來不及將經濟價值較高的物品和生活必需品帶走或轉移。由此分析,遺址沉入湖底的時間以及沉入湖底的方式,同傳說中的「陷巢州」都不矛盾。而大量的蟻鼻錢和箭鏃,則印證了史書上關於居巢國是吳、楚兩國爭奪的目標,長時間是楚國附屬國的記載。
巢湖唐咀水下遺址上瓦礫遍地,考古工作者講,這些看似垃圾的瓦碴子,其實也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這些陶器和陶片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歲月滄桑,如今露出水面,它的造型、紋飾、顏色和質地,可以給我們帶來了更多遠古的人文信息,通過這些,我們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狀況。
巢湖水下遺址出水的陶片,從用途上可分為建材、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三大類。目前收集到巢湖市文物管理所的完整陶器有紡輪、陶拍、漁鉤墜、紅陶和黑陶等。遺址上發現的建材主要是筒瓦、板瓦和瓦當,筒瓦的數量明顯比板瓦要多,有灰陶、紅陶和黑陶等大小十幾個品種。筒瓦和板瓦表面一般飾有粗繩紋,背面有布紋,這是漢武帝時代以後出現的生產工藝。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為瓦當,遺址上的瓦當均為圓形,當面飾以雲紋,為泥質灰陶、黑陶和紅褐陶等材質。它們透露的一個重要信息是,這些筒瓦、板瓦和瓦當在當時都是用在大型宮殿式建築上的,這帶給考古工作者非常大的興奮。遺址上磚以及其它建築構件極少,因為在漢代以前大部分是土牆,磚主要是用在墓葬上。
三枚印章反映出曾有高度文明
在巢湖唐咀水下遺址發現的260多件文物中,有三枚分別用玉、銀、銅製成的印章,十分引人注目。
玉印是一枚在漆黑烏亮的玉上刻制的雙面印,無鈕無孔,印面呈正方形,長23毫米,寬22毫米,高8毫米。該印製作精良、章法嚴謹、筆勢圓轉,粗看筆劃平方正直,卻全無板滯之意。印文一面刻「慎齋」,另一面是用於書簡的印章「護封」,陽文有邊框。
考古人員解釋說,秦統一後,什麼身份的人用什麼樣材質的印章是有規定的,至漢代,這種限制更加嚴格。玉是帝後印的專用材質,百官印是不能用玉製作的。兩漢時期的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貴稀少的一類,傳世或出土的一些玉印絕大多數是殉葬印,而不是實用印,所以這枚印章十分珍貴。
銀印是一枚中有穿孔的兩面印,因為有穿孔可以佩帶,所以又叫「穿帶印」,盛行於漢代。該印用刀鑿(刻)而成,正方形,邊長12毫米,印台高8毫米,穿孔直徑2毫米。兩面都是陰文人名「轅差」,有邊框,細字體,一面還有日字界格。筆劃略取曲勢,剛柔相濟,印面豐滿莊重,渾厚典雅。由於該印兼在封泥、紙帛上使用,所以兩面字體相同但有粗細之分。
銅印為動物圖案的肖形印,覆斗鈕,上有穿孔可以佩帶。正方形,邊長12毫米,高8毫米,穿孔直徑1毫米,系採用鑄印工藝製作。這枚肖形印細部刻畫清晰,層次豐富,但是鈐蓋在紙上,動物身上的紋飾卻一點也看不出來。考古工作者解釋,這並非由於紋飾銹蝕的結果,而是因為這些紋飾在製作時就不在同一個平面上。此印是用於封泥上的印章,印在紙上就會顯出呆板的輪廓像,但如果印在泥上就會立刻呈現出層次豐富的立體淺浮雕像。
遙感圖像初撩遺址面紗
去年5月,曾經參加北京老山漢墓遙感探測工作的安徽師范大學教授、安徽省遙感考古工作站站長王心源博士到巢湖對唐咀水下遺址現場進行勘察,通過對遙感圖像的分析,運用地質學的原理,對「陷巢州」之說進行了考證。
在王教授帶來的由衛星拍攝的巢湖北山影像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沿巢湖東北岸一線的地層像刀切的一樣整齊,很明顯,這里存在一個斷層。在影像圖中,出水口在這個斷層上的柘皋河流程很短,與流域面積極不相稱,但如果把它和出水口在巢湖的裕溪河連起來,就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河流,看上去就正常了。
專家分析,形成這一地貌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巢湖東部曾發生過一次地質沉降,使原來陸地降到了水平面以下,地面上的河流被湖水切割成兩段,成為現在的兩條河流。而這一沉入水下的地區,正是考古人員發現古代遺址的地方。王教授認為,在地質構造運動過程中,發生大面積的地質沉降是可能的,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巢湖水面正好位於郯廬大斷裂帶上,因此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就更大。
今年1月15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楊立新、李廣寧等來到巢湖唐咀水下遺址。經過認真細致地勘查、考證,確認這是一處漢代遺址,且面積很大,不僅僅在水下,在湖濱大道北側岸上也有大范圍遺址存在。由於范圍很大,他們建議用遙感考古的方法來確定遺址的范圍。
1月17日,王心源教授和我國著名秦漢考古專家、安徽師范大學教授裘士京來到巢湖,再一次對唐咀水下遺址現場進行勘查。裘教授表示,從現場勘查的情況來看,這是一處漢代遺址。從歷史上看,巢湖地區是聯系南北的一個通道。近年來,該區域相繼發現了一系列遺址和墓葬,隨著巢湖經濟建設的不斷推進,類似的發現還會不斷出現。裘教授建議,最好先作探查,通過小規模的探查來確定遺址的范圍和性質,然後再進行有計劃的發掘。他強調,一切都還需要通過發掘才能確定,目前遺址還沒有遭到大規模的破壞,如果發掘,肯定會有重大的發現。
據巢湖水文資料顯示,巢湖退水期一般從每年9月開始,年內水位變化幅度在1959年以前較大,為6.48米到2.48米之間;1959年巢湖閘建成後,變幅減小,僅在4.92米到1.44米之間。巢湖多年平均水位為8.03米。目前正值巢湖枯水季節,隨著水位的不斷下降,唐咀水下遺址將逐步「浮出水面」。據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員最新測量,目前露出水面的遺址東西長600米,南北寬180米,遺址表面散落著大量的古代陶片,對發掘工作極為有利。
可能是最具考古價值的古城遺址
目前,世界上有記載或被發現的水下文明遺址有多處,但是絕大部分是在海底,如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吐魯馬城,城垣、宮牆至今還完整屹立在水底。由於水下遺址上的遺物和遺跡地處水下,相對來說能夠減少或避免人類活動的破壞,比地面上的遺址保存狀況更接近歷史原貌。所以說,水下遺址在考古工作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據專家介紹,在我國,發現的水下遺址相對較少,除了2000年在雲南省撫仙湖湖底發現的古滇聚落群遺址以外,幾乎還沒有在其它地方發現過水下遺址。而撫仙湖地處偏遠地區,當時的文明程度較低,又是我國第二大深水湖,遺址距水面有70至90米深,雖然動用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對其進行考古調查,但是取得的文物和考古資料十分有限。而巢湖唐咀水下遺址,在冬季時就有部分露出水面,調查勘探甚至發掘相對來說都較容易。從目前遺址上發現的文物來看,這一遺址陷落時處於一種高度發達的社會狀態。該遺址上保存的遺物,比非突發自然災害所形成遺址的遺物,無論是數量上還是品種上都要豐富得多,具有很高的勘探發掘價值。
要是史書記載無誤的話,那麼這座「巢湖唐咀水下遺址」可能成為中國歷史上資料保存最完整、最具考古價值的一座城市遺址。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災難迫使人們放棄那些賴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和「豪華」的房舍?巢湖湖底沉沒千年的古城裡埋藏著怎樣的寶藏和傳奇?現今人們的目光已經被這處神秘的水下遺址所吸引,相信謎底不久就會揭開。
5、巢湖在哪?(是湖泊)
巢湖緊鄰合肥市,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日前,考古人員經過大量的實地調查,確認巢湖水下有座古代遺址。消息傳出,立即引起轟動。一些專家學者不由得把它與歷史上曾輝煌一時後又神秘消失的古巢國聯系起來……
一、意外發現引出湖底古遺址
去年12月,巢湖市居巢區環城鄉雙橋村農民在改造圩田、搬移一道堤埂時,突然發現埂下有大量的破碎陶片、窯具。巢湖市文物管理部門立即派人趕到現場,並組織專家進行了鑒定,最後確認為隋代遺物。經現場發掘,又找到了大量完好的陶片和窯具。據了解,我國目前已發現的隋代窯址並不多,加在一起不到50處。巢湖這些隋代窯具的發現,昭示著旁邊就有窯址,但究竟在什麼位置呢?
不久,又有群眾向巢湖市文物管理所提供線索,說巢湖北岸在冬季水位下降時河床上露出大量的陶片,可能和隋代窯址有關。考古人員聞訊後,立即趕到了距巢湖市區十幾公里的居巢區唐咀村,頓時被眼前的一幕所吸引。在湖濱大道護坡下,約二三百米長的河床上遍地散落著各種陶片。這些陶片,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為主,同時還有泥質紅陶、褐陶、夾砂黑陶,及一些燒成溫度略高的硬陶等。
由於是冬季,河床上較為乾涸,考古人員在上面流連忘返,搜尋著每一塊土地。很快,又發現幾口有陶制井欄的廢水井,其中一口水井旁還有一棵兩人都合抱不過來的古樹樹根。接下來,考古人員又找到一些器物。這些器物以圈足器為主,有瓮、盆、缸、罐,壇,釜等生活用品,口沿和底座弧度,一般都比較大。少部分陶器上有印紋,主要有方格紋、席紋、弘紋、繩紋和刻劃水波紋。一些泥質灰陶比較精細,胎體很薄,表面有貼塑。
目睹眼前的一切,巢湖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長錢玉憑著多年積累下來的豐富考古經驗,結合近幾年巢湖考古發現和文獻資料,他推斷此處是一個古遺址。當地老百姓說,陶片分布的范圍不止露出的河床那一小塊,還要向湖中延伸四五公里,陶片多的地方有厚厚的一層。一些年過七旬的老人都認為巢湖水底下有一個古城遺址,並能大致指出這座城址4個城門的位置。老人們說,自己年輕時曾見過古城廢墟,看到了許多磚、瓦、石頭、牆角、門檻、井欄、旗桿鼓子等。
在調查中,文物管理人員發現許多老百姓家中藏有從湖邊遺址上撿拾的文物。經過耐心、細致的宣傳教育工作,絕大多數人主動將文物上交,少數通過行政手段追回。這批文物共計260多件,有玉斧、石斧、玉印章、銀印章、銅印章、陶罐、陶拍、紡輪、網墜、錢幣、鐵鍤、銅帶鉤、銅鏃、銅鏡、銅飾件等,最早的為新石器時代玉斧,最晚的是王莽時期錢幣。其中,銅錢品種比較多,從戰國時楚國的蟻鼻錢、到秦半兩和漢半兩、漢五銖以及王莽時的大布黃千、大泉五十都有發現,數量最多的是蟻鼻錢。另外,陶器、玉器、銀器等遺物也十分完整,是一些以廢墟為特徵的遺址上所沒有的,經濟價值比較高。
二、水下古遺址與古巢國
水下古代遺址的發現激起了許多專家學者極大的興趣,並不由地把它與歷史上的那個神秘的古巢國聯繫到一起。巢國是殷商周時期的重要方國之一。由於文獻記載極少,而且僅是只言片語,使得後人在探尋這一古國時,始終有一些難解之謎,這些謎似乎都和它的神秘消失有關。首先,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不確切。有人說在巢湖,也有人說在桐城,還有人說在壽縣,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說明它的准確位置。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現在的巢城不是歷史上古巢國所在地,現在的巢城始建於唐代設置的巢縣。其次,西周甲骨和《尚書》、《左傳》等多部漢代以前的史書,都提到過「巢伯」、「南巢」、「居巢」這一諸侯國,但是在漢代以後,和「巢」這座城市相關的人和事的記載卻極少。這一現象表明,古巢國要麼消失了,要麼其社會地位已大大下降。
結合近幾年巢城考古發掘成果,能夠明顯感覺到這一地區文明發展曾被中斷過。據一直潛心於古巢國方面研究的錢玉春副所長介紹,戰國秦漢時期,帝王陵墓均位於都城附近,成為都城郊外一個景觀,是畿輔之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巢城放王崗、北山頭等地方,都發現過規模和規格極高的漢代以前的大型墓葬。在調查和發掘過程中,並沒有發現任何和城市相關的建築遺跡,通過對出土器物上銘文的考證和辨識,可以肯定地說這一帶是帝王墓葬區。無論是規格還是規模
6、巢湖好玩的景點有哪些 巢湖好玩的地方
巢湖風景名勝區是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重要的區域生態基礎,以巢湖遼闊水域風光為背景,以較為原生態的湖岸環境為基礎,以湖島、山林、灣咀為自然景觀特徵,以巢文化和典型的圩田風光為資源要素,融風景游賞、環境保持、運動體驗、科普研究、休閑康養、旅遊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特大型國家公園。
巢湖風景名勝區地域寬闊,包括巢湖市、肥東縣、肥西縣、包河區和廬江縣五個區(市)縣的部分陸域,共分為十大景區,其中三河古鎮景區(AAAAA景區)、中廟—姥山島景區、牛角大圩景區、濱湖濕地森林公園、王喬—紫微洞景區、銀屏山景區、龜山公園景區、旗鼓山范增故里景區、四頂山-黑石嘴景區、大小黃山景區、三汊河濕地公園-孤山島景區、唐咀水下古城遺址、靈台圩—袁家山景區等。
三河古鎮,古名鵲渚、鵲尾(渚)、鵲岸,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江南四大古鎮之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南端,地處肥西、廬江、舒城三縣交界處。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在此匯合,經新河向東流約15公里入巢湖。
三河古鎮總面積2.9平方公里,有古城牆、古炮台、太平軍指揮部舊址、英王府、一人巷、萬年台、李府糧倉、鶴廬、劉同興隆庄、楊振寧舊居、孫立人故居、董寅初生平事跡展覽館、大夫第、三縣橋、望月橋、望月閣、鵲渚廊橋、「八古」等歷史遺跡,是廬劇的發源地。
三河古鎮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積,漸成陸地。南北朝後期稱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鎮。
三河古鎮的小吃和土菜也是很有名氣和特色,有米餃、牛皮糖、酥糖、麥芽糖、茶干、米酒等,三河還是著名的富光口杯的故鄉。
姥(音:mǔ)山島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境內的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島嶼,地形橢圓,周長約四公里,面積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以其神奇、優美和無與倫比的生態環境著稱,是巢湖旅遊區的核心景區,也是皖中著名旅遊區。
姥山島地處中廟鎮西南方向,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之中,地形橢園,林木蔥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姥山四面皆水,如同一葉飄於水中,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綠洲」,是巢湖第一勝境。相傳「陷巢州」時,焦姥為救鄉鄰,自己被洪水吞沒,化成了一座山,後人遂稱之為「姥山」。
2016年2月,根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准與《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經有關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推薦,安徽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擬評定合肥中廟姥山島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合肥濱湖濕地森林公園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大張圩,靠近巢湖北岸南淝河入湖口,是中國首個退耕還林並經生態修復建成的國家級森林公園,開創了人工林成功晉升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先河。
合肥濱湖濕地公園升級為國家森林公園,於2014年4月12日正式掛牌,成為繼紫蓬山國家森林公園、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之後,合肥市第四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同時也讓合肥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在市區擁有兩座國家森林公園的省會城市。
2016年2月,根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准與《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經有關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推薦,安徽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擬評定合肥市濱湖國家森林公園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