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縣一市 » 廬江千層餅

廬江千層餅

發布時間: 2023-04-28 00:15:42

1、廬江的風俗習慣開頭

廬江城鄉生活習俗概覽

「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漢書—王吉紀》)每一個地方都會因其獨特的地理和歷史而形成一種獨特的鄉風民俗。
廬江縣地處江淮之間,總面積2348平方千米。其城鄉居民飲食、服飾、居住、出行等生活習俗形成,介於江淮之間的特點。然由於境域較為遼闊,以廬城為中心,境內南北鄉的生活習俗尚存有一定差異。
一、飲食習俗
「民以食為天」。飲食習俗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是所有民俗事象中延續時間最長的一種。
(一)主 食
廬江城鄉居民素以大米為主食,兼食大麥、小麥、玉米、山芋、南瓜、豆類等雜糧。大米飯之外,也將面條、包子、大饃等麵食作為主食。豆類則以深加工為食尚,如豆漿、豆粉、千張等,營養、口味成為飲食新的標准。
其飲食習慣,全縣境內通行早、中、晚一日三餐制,每日中餐一餐干飯、早晚兩餐稀飯(俗稱「粥」)。但民間的傳統餐制並非一成不變。尤其是在農村,忙時多吃,閑時少吃,忙時吃干、閑時吃稀的節儉風尚一直被傳承。農忙季節,農村有吃「夏茶」、「打尖」的習慣,即干農活的人下午另加一餐。家庭富裕的,用油煎雞蛋下面或肉湯煮米粉粑粑;生活條件較差的,只能是中餐預留一點干飯或「鍋巴」,下午勞累時充飢而已。舊時,清貧農家,冬季農閑時,為節約糧食和柴火,一日兩餐也較為普遍。
廬江民間,除米飯(粥),面條也是主食之一。面條主要分有「掛面」和「米面」兩種。「掛面」 是以小麥粉添加鹽、鹼、水經手工拉制而成。「掛面」選料考究,製作精細,工藝復雜:要經過磨粉、篩粉、和面、醒面、盤條、繞條,二次醒面、拉條,三次醒面、上桿、二次拉長,下桿等12道工序,拉製成一種細如發絲、清如白玉,潔白光韌的手工面條,入口綿軟,回味悠長。
「米面」是由大米磨粉製作,其工序相對簡單: 將大米跟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後浸泡數日,水磨成漿,將米漿均勻的攤在蒸盤內,用蒸汽蒸熟,將蒸熟的麵皮撕下冷卻後,刀切成絲,曬干(晾乾)即可。因「米面」是已經過蒸汽蒸熟的,再次煮熟食用容易消化,故民間多為產婦「做月子」的主食,故又稱「月子面」。「米面」短小,攜帶方便,且保質期長。為城鄉必備主食之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方式趨向多樣化,傳統的飲食習俗在傳承中也不斷發生變化和調整。
(二)菜 餚
廬江城鄉日常佐食菜餚多以自製鹹菜為主。鹹菜品種有蘿卜、白菜、雪裡紅等。人多的家庭用缸腌,將這些蘿卜、白菜曬乾洗凈,一層一層的平放在缸內,每放一層撒上食鹽再放一層,然後由男人赤腳穿草鞋在缸里踩,踩得越「板匝」(嚴實)越好吃。家庭生活條件富裕的,下半年會腌制咸魚、鹹肉、咸鴨等葷菜。
在境內東、南、西、北鄉,分別還有些地方特色菜,如東鄉的盛橋,家家製作「風雞」、「風魚」(即將雞或魚,宰殺後把內臟掏空,重新裝滿相關佐料,懸掛風干。食用時整體蒸熟,香味異常,鮮而不膩);南鄉泥河鎮的「朱三鹵鵝」為 「安徽省老字型大小」名菜;北鄉的白山、同大的干銀魚享譽江淮大地;西鄉湯池的百花菜(又名「珍珠菜」、「將軍菜」 )走進中央電視台;東南鄉的黃屯、西南鄉的柯坦等山區,還有干筍子、干香椿頭、干馬齒莧等,都是招待客人和饋贈親友的地方特色菜餚。
日常佐食的蔬菜主要是青菜、蘿卜、韭菜、茄子、豆角、冬瓜、南瓜和豆製品。尤常見青菜燒豆腐。民間俗語「粗茶淡飯知常樂,青菜豆腐保平安」。
(三)節慶餐飲
廬江境內,歲時節令餐飲文化內容豐富,且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正月十五吃「元宵」 ,南鄉俗稱「湯圓」 ,寓意合家團圓;清明節吃饊子,「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可口,古時叫「寒具」,源於古「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
立夏日吃「芽稻」 粑,即將稻穀浸水發芽,曬干後磨成粉然後做成粑。端午節早餐最豐盛,有粽子、綠豆糕、雞蛋,麵粉做的「湯果」。在廬江南鄉,端午節早餐要吃當年收獲的新麥子做出的面條,俗語叫吃「面湯」 ,中午飲雄黃酒。
「入梅」(亦稱「入霉」,即梅雨季節),家家戶戶都要吃「梅雞」,以尚未開口打鳴的公雞仔為佳,其營養價值高,視為補品。經濟條件差的,也要炸幾個雞蛋替代,叫吃「梅蛋」。
中秋節,午餐的「板栗燒雞(鴨)」是一道主菜;中秋節的晚餐既豐盛又隆重,故坊間有「早端陽,晚中秋」一說。
冬至日,一般的都要吃一餐面條,稱之為「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即從冬至日始,逐漸「夜短日長」了。
到了「臘月」 (即農歷十二月),最具特色的是吃「臘八粥」。 據傳,臘月初八吃「臘八粥」是源於佛祖吃粥成道的故事。舊時,所有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吃了寺院的臘八粥便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增福增壽。後傳至民間,並逐漸優化, 用糯米、紅棗、紅(綠)豆、蓮子、桂元肉、花生仁、紅綠絲、糖等8樣食品熬制而成,故又有「八寶粥」之稱。廬江境內,「臘八粥」不僅僅是自家人吃,親友鄰居相互邀食或贈送,有互祝安康之意。
除夕夜吃「年飯」,是一年中最隆重、最豐盛的家庭宴會。普通百姓家在過年的時候,常見的傳統菜餚有和氣菜、圓子、元寶魚、梅乾菜和豆腐果燒肉。這幾道菜之所以時興,原因各有說法。和氣菜:寓意和氣;油炸圓子:寓意家人和美團圓,也有稱圓子為元寶的,寓意添財進寶;元寶魚:寓意年年有餘;梅乾菜燒肉:寓意貧富相濟;豆腐果(音「富果」 )燒肉,寓意吉祥。
(四)宴 席
廬江人好客,在民間,親戚來訪,首先就一碗糖水煮雞蛋,名曰「燒茶」,以示歡迎。同時安排上街買魚肉,家裡殺雞(鴨),盛情款待。條件再差的,也要煎(蒸)幾個雞蛋,炒點花生米、豆子之類的農特產品待客。謂之「千差萬差,來人不差」。
城鄉群眾之間,在婚喪喜慶之時,親友間都要互相酬謝,以禮金或禮物致以慶賀或弔唁,受禮者要及時辦理酒席致謝。春節期間,至親好友之間,互相宴請,叫「忘年酒」。舊時宴席多在家庭舉辦,其「婚宴」、「洗三朝」、「壽宴」等正規宴請,都請廚師到家裡操刀掌勺。
宴席上的菜餚豐盛,正席一般要備有「四冷盤」(冷盤)、「四燒」( 燒肉、燒魚、燒雞等)、「四炒」( 炒肉絲、炒豬肝等)、「三圓」(肉圓、魚圓、糯米圓),一至兩道「大菜」(蹄髈或老鱉),一至兩道湯(甜的蓮子桂圓湯,鹹的老雞湯、老鵝湯)等16至22道菜,再簡單也不得低於12道菜。
宴席菜餚有一定的講究,在菜餚的名稱上,開席上的第一道炒菜叫「和氣菜」,寓意「和和氣氣」;最後一盤四個大圓子叫「四喜圓子」,寓意「合家幸福,團團圓圓」。上了「四喜圓子」即為「圓席」,客人吃好了即可以離席了。
境內冶父山是江北佛教勝地,該區域有不少吃齋念佛之人,來客人時置辦一種「素席」,即滿桌菜餚均為素菜。從菜餚式樣上看,有雞、魚、肉等,不過這些雞、魚、肉都是以豆製品為原料製成。如雞腿是以千張用粗稀麻布緊緊包紮,中插以細竹枝,為其雞腿骨;火腿是以染色千張疊壓而成,再切成片,有精有肥,還有脆皮,宛如金華火腿。再以香菇燒燜,加糖炒,色香味俱佳。還有千層餅、椒鹽蘭花豆、炸油糍、糖醋酸菜梗、酸辣湯等等,都用麻油、菜油製作。炸、燴、燒、燜,或煎、炒、拌、蒸,製法與葷菜相同。「素席」別有風味,但一般只招待佛教界的信男善女和客人。

2、合肥十大美食排行榜是怎麼樣?

合肥十大美食排行榜是:三河米餃、肥西老母雞湯、廬江米線、巢湖小銀魚、吳山貢鵝、楊建明燒餅、麻辣小龍蝦、蝦糊、三河茶干、石塘驢巴。

1、楊建明燒餅

楊建明燒餅從選料、揉面、擀皮、餡料、炕餅,每一步都精益求精,採用古代的吊爐工藝烘烤,餅子焦酥之時整條街都彌漫著濃郁的香氣,2016年11月楊建明燒餅被評為「舌尖上的安徽推薦名吃」。現在楊建明燒餅總店就在安徽老城隍廟裡面,沒吃過的小夥伴一定要去嘗一嘗。

2、廬江米線

廬江米線又名廬江米粉,是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傳統小吃。廬江米線由優質秈米精製而成,具有色澤光潤、柔韌滑爽、不斷條、不糊湯的特性,成型美觀。

3、石塘驢巴

素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之譽的石塘「驢巴」,堪稱飲譽華夏的一道名點。驢巴產自合肥肥東石塘鎮,「驢巴」在合肥方言里就是「精巴巴的」,主要原料有驢肉、驢蹄筋、驢鞭。

用多種中草葯共同給鹵制,口感精到,鮮美爽口。石塘驢巴現在利用發達的物流從新疆、內蒙、山東等地調運上等的生驢肉進行生產,大大提高了食品的安全、和專業性。對於廣大食客來說這道名菜一定不可辜負。

熱點內容
合肥瑤海區招投標中心 發布:2020-09-09 14:35:50 瀏覽:505
合肥長城寬頻價格表 發布:2020-09-09 02:57:42 瀏覽:505
合肥小區名稱 發布:2020-09-10 05:51:24 瀏覽:504
365房產合肥 發布:2020-09-09 22:32:45 瀏覽:504
成都大巴包車 發布:2020-09-09 21:03:12 瀏覽:504
合肥萬達城摩天輪營業 發布:2020-09-10 08:43:47 瀏覽:503
上海合肥高鐵 發布:2020-09-09 20:23:53 瀏覽:503
合肥立特科技 發布:2020-09-09 16:27:05 瀏覽: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發布:2020-09-09 03:48:06 瀏覽:503
杭州到合肥高鐵時刻表查詢 發布:2020-09-17 08:24:4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