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東白姓由來
1、白姓的由來歷史上出現過哪些白姓名人
一、由來:
白姓最早源自嬴姓。
秦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
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今陝西鳳翔)附近的平陽(今陝西歧山、噤縣一帶),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
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
二、名人
1、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譽蔽白」。
白居易的閑適詩在後代有很大影響,其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閑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為人稱道,但相比之下,這些詩中所表現的那種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閑適」思想,以及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因與後世文人的心理較為吻合,所以影響更為深遠。
2、白樸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朴,字太素蘆升,號蘭谷。
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開封)人,晚歲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終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作家」。
白樸放浪形骸,寄情於山水之間,但他卻並不可能真正遁跡世外,對現實熟視無睹。
加之,他的足跡所至,恰恰是曾經繁華一時,而今被兵火洗劫變為的荒涼境地。
前後景象的對比,更激起他對蒙古統治者的怨恨。
他以詩詞來宣洩這種怨恨,控訴蒙古統治者的罪惡行徑。
3、白起
白起,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
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後代。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
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
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
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敵軍。
4、白敏中
白敏中(陪虛老792年-861年),字用晦,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人,祖籍同州韓城(今陝西韓城),郡望太原陽谷(今山西太谷),唐朝宰相,刑部尚書白居易從弟。
咸通二年(861年),南蠻作亂。
唐懿宗召白敏中入朝議事,並命人扶他上殿。
白敏中堅持請辭,遂以中書令之職出任鳳翔節度使。
不久,白敏中再次上表,請求辭官歸鄉,守護祖墓。
唐懿宗又任命他為東都留守,但他卻極力推辭。
唐懿宗無奈,只得讓他以太傅之職退休。
5、白行簡
白行簡(776年-826年)唐代文學家,字知退,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人,著名文學家白居易之弟。
公元805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累遷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職。
著有文集10卷,文辭簡易,有其兄風格。
元和十四年春,白行簡隨其兄白居易前往忠州,第二年又隨兄回到京城長安,授職左拾遺,累遷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
長慶末年,振武水運營田使賀拔志歲終結課失實,朝廷詔命白行簡復核,他把情況查實後,揭露了賀的舞弊行為,賀畏罪自殺。
寶歷二年冬,白行簡病卒,時年50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居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起
2、白姓氏的由來?
1、出自嬴姓
據《中國姓氏地圖》顯示,白姓源自嬴姓。秦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
2、出自羋姓
漢族白姓出自顓頊帝的裔孫白公勝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尚龍錄》等資料所載,顓頊帝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
3、出自部落
據《姓氏尋源》及《元命苞》所載,遠古時期,中國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領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
4、改姓或賜姓
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以及被他人賜姓:回族白姓;猶太族(藍帽回回),猶太人留居河南開封之後裔中有白姓。;滿族和蒙古族等;突厥族等,據《台北縣氏族首笑略》所輪芹吵載,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來。
(2)肥東白姓由來擴展資料
1、白圭
白圭,戰國臘侍時期中原(洛陽)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譽。在魏惠王屬下為大臣,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
2、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後代。
3、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3、白姓的由來是什麼啊
白
一、來源有四
1、出自顓頊(zhuanxu)帝羋(mi)姓後裔。相傳顓頊帝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後裔熊繹在荊山一帶建諸侯國,定都丹陽。公元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689年遷都郢,改國號楚。楚平王時,太子建因做晉軍襲鄭國的內應而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便逃到吳,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孫子惠王即位後,楚令子西把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稱為白公勝。可晉國伐鄭,子西出兵救鄭,白公勝因子西言而無信,發動政變,殺死子西,囚禁惠王,並著手改革朝政以爭取民心,但以失敗告終。他自殺後,其子孫便以祖輩封邑為氏,稱白氏,也有以"白公"、"白侯"為氏的。
2、出自姬姓。周太王5世孫虞仲的後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視。他有二子,一曰西乞術,一曰白乙丙。白乙丙官拜秦國大夫,其後人以字為氏,就是秦國的白氏。
3、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如回族白姓,由易卜拉欣之後裔,分別取其祖輩名字中的寬鎮每一個字立姓而來。因易卜拉欣,亦譯伊白來金或伊白拉金,故後裔多以伊、白、拉、金冠姓。
4、遠古時期,我國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領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
5、皇帝賜姓。如元代回回世家伯篤那丁,「其子察汗,賜姓白氏」。
二、遷徙分布
散知白氏早期主要分布於秦、楚、魏等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封其子白仲於太原,故子孫世為太原人。白仲23世白邕(yong),任北魏太原太守,邕5世孫白建,北齊五兵尚書,因功賜田韓城,因以為家。其曾孫白溫,任唐檢較都官郎中,遷華州下邽,第六子白鍠,任鞏縣令,居鄭州,生5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鍠長子白季庚,任襄州別駕,生4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陽香山,成為白氏遷洛祖始其後代分衍今河南淮陽(古陳州)、偃師、伊州、宜陽、`鞏義、鄭州、新鄭、沁陽等地。此外,白氏在秦漢時期有遷至今山東者,如西漢白光為東海蘭陵人;隋唐時期有遷至今寧夏、甘肅、廣西者,如唐代白孝德微安西人,白聳為馬平人;宋、明時期還分布於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蘇、廣東、福建、河北以及東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開始,閩、粵白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後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國者。
三、郡望堂號
【堂號】"治生堂":戰國時白圭樂觀時變。他曾經說:"人棄我取,人取我予,吾治生猶伊、呂之治國,孫吳之用兵。"所有天下論治生的,推白圭做祖師。
另外還有"南陽"堂號。
【郡望】
1、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置郡。秦時相當於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以南、霍山以北地區。
2、南陽郡:戰國秦昭王35年始置郡。漢時相當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隕縣間地。
四、歷史名人
白圭:明代萬曆年間兵部尚書.其族人後代現居河北省南宮市西白塔村,約1500人,村中約九成的人為世襲白姓.
白雲上:清代書法家。
白玉蟾:宋代名士。博覽群書,善書,工畫。有《海瓊集》等。
白英:明代傑出的水利專家,曾為當時禮部尚書疏通河道出謀獻策,特別為大運河暢通做出了貢獻。
白樸:元代著名的戲曲家。所作雜劇今知有16種,現存《牆頭馬上》、《梧桐雨》、《東牆記》3種,都是描寫愛情的作品,其中前2種最有名。
白居易:唐代傑出的詩人,貞元進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在文學上他積慎掘粗極倡導現實主義和樸素文風。所著《與元九書》詩論,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文獻。詩文朴實無華,廣為流傳。
白行簡:白居易弟,當時有名文學家。他長於辭賦,但未有流傳下來,現存傳奇小說《李娃傳》是他的代表作。《三夢記》近於雜錄。
4、你知道你的姓的起源和來歷嗎?
每個姓氏都有博汪虧大精深的起源,我們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關於姓氏的記載是非常有價值的,有時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了解自己的姓氏起源,並將它傳播給後代們。小編姓白,簡單說說白姓的起源吧!
白最早用於姓是在秦楚時期,也就是今陝西,河南一帶。戰國時期,楚國白姓(白公勝一支)之子遷徙到秦國,今陝西發展繁衍。秦時,秦始皇統一六國,白起之子白仲及其子孫世居山西太原,魏晉南北朝時,白仲形成太原郡望,隨後遷至陝西韓城,渭南,或湖北襄陽,河南洛陽等。
白姓的來源有四種說法:
1.出自羋姓
白姓源出有四:
公元前740年,荊君熊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前689年遷都郢,改國號楚。楚平王時,太子建因襲鄭國的內應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便逃到吳,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孫子惠王即位後,楚命令子西將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稱為白公勝。可晉國伐鄭,子西出兵救鄭國,白公勝因子西言而無信,殺死子西,並囚禁惠王,伏陵告同時著手改革朝政以拉攏民心,最終以失敗告終。隨後他自殺,將其子孫封邑名白氏,即為河南白姓,也有以「白公」、「白侯」為氏的。
2.出自部落
據《姓氏尋源》及《元命苞》書中記載,載遠古時期,中國北部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道,為疏通水道做出了很大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
3.出自地名
據《姓氏考略》所載,唐置白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一帶),國人以地為氏,稱為白姓。
4.出自改姓(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
①回族白姓:易卜拉欣de 後裔,分別取其祖輩名字中的一個字來立姓。因易卜拉欣,亦譯伊白來金或伊白拉金,故後裔多以伊、白、拉、金作為姓。
②猶太族(藍帽回回):猶太人留居河南開封的後裔中有白姓。
③滿族:瓜爾佳氏、納喇氏、白佳氏、巴雅拉氏、伊喇氏、伯蘇特氏、那塔缺明拉氏、扎拉里氏、白氏(漢族)等。
④突厥族:據《台北縣氏族略》所載,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來。
⑤其他民族:裕固族斯娜氏、阿克達塔爾氏、巴依亞提氏,鄂倫春白依爾氏,土族白彥氏,漢姓為白。此外台灣土著、佤、東鄉、苗等族均有白姓。
微信公眾號:剝果仁
5、有誰知道白姓是漢姓還是哪個少數名族的啊~ 白姓是怎麼來的啊
漢姓。
白姓是中國的姓氏之一,源出有五:源自嬴姓、羋姓、出自以地名為氏、出自部落、出自改姓,白姓最早源自嬴姓。
秦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今陝西鳳翔)附近的平陽(今陝西歧山、噤縣一帶),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
(5)肥東白姓由來擴展資料
姓氏源流
白(Bái)姓源出有五。
出自嬴姓
據《中國姓氏地圖》顯示,白姓源自嬴姓。
秦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
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今陝西鳳翔)附近的平陽(今陝西岐山、噤縣一帶),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
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
出自羋姓
漢族白姓激塌出自顓頊帝的裔孫白公勝之後,以封邑名為氏。
據《元和姓纂》、《尚龍錄》等資料所載,顓頊帝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
季連的後裔熊繹在荊山一帶建諸侯國,定都丹陽。
公元前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
他的兒子於公元前689年遷都郢,改國號楚。
楚平王時,太子建因做晉軍襲鄭國的內應而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便逃到吳,投奔伍子胥。
楚平王的孫子惠王即位後,楚令子西把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縣包信東南),稱為白公勝。
可晉國伐鄭,子西出兵救鄭,白公勝因子西言而無信,發動政變,殺死子西,囚禁惠王,並埋鉛螞著手改革朝政以爭取民心,但以失敗告終。
他自殺後,其子孫便以祖輩封邑名為氏,稱白氏,是為河南白姓;也有以「白公」、「白侯」為氏的。
出自部落
據《姓氏尋源》及《元命苞》所載,遠古時期,中國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領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
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
以地名為氏
據《姓氏考略》所載,唐置白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一帶),國人以地為氏,稱為白姓。
改姓或賜姓
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以及被他人賜姓。
部分姓氏由來
下列讀音都為普通話讀音、姓氏部分由來:
趙Zhào:造父為周穆王駕車,穆王把趙城賜了給他,其後代以國為姓。趙匡胤是宋代的開國皇帝,據說趙姓放在第一位與此有關。
錢Qián:彭祖的孫子彭孚彎埋在西周朝廷中任錢府上士,其後人以其官為姓。
孫Sūn:周文王的一後代叫惠孫,他的後代以他的名字「孫」作為姓。
李Lǐ:皋陶的後人理征因得罪紂王被處死,其妻兒在一棵李子樹下摘果充飢得以活命,其後人為紀念李子的救命之恩改為「李」姓。
周Zhōu: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還有以周文王或者周公的部分後人也以周為姓,以及唐朝時為避唐玄宗名諱,姬姓改為周姓。
吳Wú:周太王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建立吳國,其子孫稱為吳氏。
鄭Zhèng:鄭桓公遺族以國名為姓。
王Wáng:出自姬姓,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代。
馮Féng:畢公高的後人就以封地為姓。
陳Chén:最早出自媯姓,胡公滿的子孫們以國為姓。
褚Chǔ:恭段受封於褚邑,子孫就都以「褚」為姓。
衛Wèi:周文王的第九個兒子叫康叔,建立了衛國,他的後代以國名為姓。
蔣Jiǎng:周武王的兄弟伯齡,被封到「蔣」,公族子孫以國名為姓。
沈Shěn:周文王的第十個兒子叫季載,成立沈國。沈國君主的後代都以沈為姓。
韓Hán:周時貴族武子,受封於韓原,子姓以地名為姓;戰國時的韓國,被秦國並,原韓國王族世代姓韓。
楊Yáng:上古時候,周宣王的兒子尚父,封到楊邑,稱做楊侯,建楊國,子孫用楊姓。
6、白家姓的起源?
你要的是「百家姓」的起源,還是姓「白」的起源?
如果是百家姓的的起源的話,我的答案: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楚魏、蔣沈韓楊」許多華人都對這四字謠感到熟悉。即使一個目不識丁的人也聽說過百家姓。
姓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個人特徵,是一個家族的印記。它與社會學、歷史和傳統有密切的聯系。
眾所周知的《百家姓》是一本非常好的閱讀材料,讀者可從中了解百家姓的起源與其深遠影響。它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十世紀北宋朝代起在中國廣為流傳。
是誰創造了《百家姓》?它何時初具規模?又何時出版?這些問題直到今天還是個迷。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處吳、越地區(現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學者將其編輯、裝訂成冊。
南宋(公元1125-1210年)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最早在他的詩-- 《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詩人在注釋中指明他的靈感源自兩本書,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開始流傳了。
宋朝的皇氏姓『趙』,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國王姓『錢』,宋朝的一位學者相信『孫』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統治者--李後主的姓氏。這就是《百家姓》的開場白--「趙錢孫李」次序的由來。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紀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劃對應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並不完整,流傳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錄完整。它總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408個是單姓,有102行組成,38個是復姓,編成15行。最後一行是百家姓終,即百家姓完結篇,由118行構成,共有472個字。
清朝後期又出現了另外一本有關百家姓的書--《增廣百家姓》,書中記錄了444個單姓,60個復姓,結束語為「百家姓序」。
現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圖畫,每頁上方除了記錄歷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屬家族外,旁邊還有他的圖像;每頁下半部是由四個字或姓氏組成的短句,讀起來很像古時的四句詩詞。
過去,《百家姓》有幾種修訂版,如:明朝末年修訂的「黃周姓」,清朝康熙年間修訂的「御指百家姓」,清朝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由丁延修訂的「百家姓三編」。這些修改後的百家姓在祥旁表現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盡管如此,它們還是無法取代原稿,這體現了原稿對後來創作的深遠影響。
《百家姓》不僅只在漢族中廣為流傳,其譯本也在與漢族有著友好往來的少數民族中傳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深遠影響程度。
如果你要的是姓「白」的起源的話,我的答案是:
據詩人白居易的自序家狀,他是周代時楚國太子建之子白公勝的後裔。《姓纂》一書上也有一段記載說:「黃帝之後,秦大夫白乙丙,楚有白公勝,楚平王太子建之子也」。把這兩個說法相互印證,則可知白氏家族是源自兩三千年以前的楚國公族,推溯起來是上古顓頊帝的¤姓後裔,當然,更是源遠流長的黃帝子孫。
白氏的得姓始祖白公勝,在當時史家的筆下,並不是一位具有好名聲的人物嫌肆。不過,白氏家族之稱盛於春秋時代的楚國,卻是不容否認的。
白公勝亂國被誅之後,楚國白氏家族的子孫,很可能為了避亂而紛紛出奔他地,所以到了不久之後的戰國時期,白姓古人便遍布於山西和陝西等地。像後世言治生者皆祖周時先賢白圭,他是當時的魏人,也就是現在的山西人;威風無比的秦國大將白起,則是當時的�人,也就是現在的陝西�縣人。
這個成名了兩三千年的家族,依照白居易的自序家狀和《姓纂》的考證,是源自楚國的公族已如上述。然後,過去也有一些學者認為他們的歷史還要更早,像《姓氏考略》及《姓氏尋源》等古籍就指出:「元命謹者橡苞,炎帝臣有白阜,怪義之子,為神農通水脈,當為白姓之始。」換言之,白姓是早在炎帝神農氏的時期就已經有了的,他們的得姓歷史,遠超過五千年。
這種說法,不論其可靠性如何,後來白氏家族的組織情形卻的確是相當復雜和龐大的。細細算來,除了源自楚國公族的一支之外,另外在唐朝以及五代時期,還有許多突厥人和胡人也都以白為姓,甚至,更有人「以地為氏」而姓了白。
關於白氏家族的復雜組織情形,有以下的文獻可資參考——《姓氏考略》:「又或以地為氏,唐置白州,即逸周書所雲白氏之國」;《萬姓統譜》:「五代,吐谷渾酋長白承福,庄宗賜姓李。陳永貴,胡人,本姓白,為行軍總管。李可久為吐谷渾寧朔兩府留後,本姓白氏,賜姓李,望出南陽」;《北縣氏族略》:「唐白元光本突厥人,封南陽郡王,其後為白氏。」
像這樣錯綜復雜的組織情形,現在的白姓人,要想找出自己血緣的真正所出,除非擁有完整的族譜,恐怕是很不容易如願以償的。
7、請問姓氏「白」的來歷?
白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九。
尋根溯源
1、出自姬姓。據《元和姓纂》、《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資料所載,春秋時秦有大夫名白乙丙,其後人以其名諱為氏,是為陝西白姓。
2、據《姓氏尋源》及《元命苞》所載,炎帝大臣白阜後裔以白為氏,稱為白姓。
3、出自羋姓。據《元和姓纂》、《尚龍錄》等資料所載,顓頊羋姓後裔白公勝,被封於白邑(今河南息縣包信東南),其子孫以封邑為氏,是為河南白姓。
4、以地為氏。據《姓氏考略》所載,唐置白州(今廣州博白),國人以地為氏,稱為白姓。
5、賜姓而來。元時西域紇城人察罕,明時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賜姓白。
6、改姓或其他。據《台北縣氏族略》所載,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來;猶太人留居河南開封之後裔中有白姓;裕固族斯娜氏、阿克達塔爾氏、巴依亞提氏,鄂倫春白依爾氏,土族白彥氏,漢姓為白;台灣土著、佤、東鄉、苗等族均有白姓。
得姓始祖
白乙丙。名丙,字白乙,孟明視子,一說為蹇叔子,春秋時秦國著名將領,前六二七年,在孟明視率領下,白乙丙與兄西乞術將兵襲鄭,滅滑,歸途過崤山,遭晉軍伏擊,被殲,三將均被俘。後釋放回國,白乙丙等知恥而 後勇,三年後,又將兵伐晉,渡河焚船,大敗晉人。白乙丙後積攻升為大夫,其後人以此為榮,遂有以其名諱為氏者,稱白姓,並尊白乙丙為白姓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白姓最早發源於陝西、河南一帶。戰國時期,河南白姓(白公勝一支)遷入陝西等地。據載,白公勝之旅陪源子首先徙居秦國,在今陝西發展繁衍。秦時,始皇一統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於山西太原,其子孫遂世居太原。魏晉南北朝之際,白仲之後形成太原郡望,進而或遷陝西韓城、渭南;或遷湖北襄陽;或遷河南洛陽,皆在當地發展旺盛。隋代以後,白姓有更多新鮮血液注入(如「尋根溯源」所注),使得白姓家族更趨繁茂龐大。唐時白仲後裔白溫,遷華州下圭阝(今陝西渭南東北);白釒皇居鄭州(今屬河南);白釒皇之孫為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陽(今屬河南)香山,為白姓遷洛始祖,其後代分衍河南各地,蔚為壯觀。五代時,白姓遷於古時南陽,後繁衍旺盛,形成當地望族,且以「南陽」為郡望堂號。宋元時期,有白姓族人為避金人及蒙古軍隊南下,紛紛徙遷南方。但總體看來,白姓仍以北方為主居地。明朝,白姓作為山西大槐樹移民姓氏之一,分遷於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北京、天津等地。從清初開始,閩、粵白姓有陸續入居台灣,進而移於海外者。今日白姓以四川、山西、陝西、河南等省為多,這四省白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白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郡望堂號
白姓郡望主要有兩個:1、太原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2、南陽郡,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市)。
堂號:
「南陽」、「香山」、「治生」等。
宗族特徵
1、「白」有純潔之義,亦象徵品德之高潔,白姓族人莫不以此嚴於律己,以家規家訓克己昌明,世代流芳。
2、白姓名人古以有之,文壇多俊秀,「居易倡文亂襪合時事,長慶集中載功德」為其寫照;
3、白姓雖歷經遷徙,但仍為一典型北方姓氏。
4、白姓字行輩份亦文采飛揚,字字珠璣。如白方堅所撰《白氏家譜》中河北滄州白姓一支字行為:「玉壽克顯,雲亭松平,品宏茂令。」
名人精粹
白丹:字圭,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水利家、經濟思想家。其主張減輕稅斂、「樂觀時變」、「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白起:陝西眉縣人,戰國時秦國大將,被封武安君。善用兵,屢戰屢勝,長平一役,坑殺趙軍四十多萬,後遭妒自殺。白建:南北朝時北齊人,歷官進侍中、中書令等,並賜田韓城。白瑜娑:寧夏靈武人,隋末農奴起義首領。其出身奴隸,一呼四方皆應,聚眾數萬人,給隋政權以沉重打擊。白居易:山西太原人,晚年居洛陽香山,為「香山九堯之一」。唐代大詩人,文學家,新樂府理論的創建者。其著作多諷諭時政,反映人民疾苦,如《賣炭翁》、《重賦》等。白拆態行簡:白居易之弟,唐代文學家。長於辭賦,著有《李娃傳》、《三夢記》等。白敏中:下圭阝人,白居易從弟,唐代大臣。進士出身,歷仕武宗,懿宗二朝,兩度為相,政績卓著。白玉蟾:閩清(今屬福建)人,宋代名士,詔封紫清真人。博覽群書,善書,工畫,著有《海瓊集》等。白樸:山西河曲人,元代戲曲家。其作品多歌頌自由戀愛,有《梧桐雨》、《東牆記》等,《牆頭馬上》為其代表作,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 「元曲四大家」。白景亮:元朝南陽人,知明法律,善於書算,官至衢州路總管。白朗:河南寶豐人,清代寶豐農民起義領袖,反清反袁,打擊殘害中國人民的傳教士。後在虎狼爬嶺戰斗中受傷犧牲。白毓昆:江蘇通州(今南通)人,早年創刊《地學雜志》。武昌起義爆發後,宣傳革命,策動灤州新軍起義,參與組織「北方革命協會」。
8、胡黃白柳灰 都是那些 具體由來呢!
1胡姓來源(1)出自媯姓。以人名為氏。西周初年,舜的後裔胡公滿受封於陳國,後被楚國所滅。其公族四散,有的以先公之名「胡」為氏。見於《元和姓纂》所載。(2)出自歸姓。以國名為氏。周代有異姓諸侯胡國,定公十五年被楚國所滅。其國人有的以「胡」為氏。(3)舉稿為鮮卑族復姓所改。(4)據《周書.李遠傳》所載,敕勒有胡姓。2黃姓來源(1)出自嬴姓。據《諸暨孝義黃氏族譜》所載,黃氏為嬴姓十四氏之一。古代黃國在今河南省湟川西部,後被楚國所滅,子孫散之四方,仍以原國名「黃」為氏。(2)古代南方蠻族姓氏。《新唐書》載:邕[yong]管蠻有黃姓。3白姓來源(1)出自姬姓,據《元和姓纂》及《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太王五世孫虞仲,其後人井伯奚在泰國受封於百里奚,因稱百里奚,生子孟明視(字孟明,名視備侍).孟明視生二子,一曰西乞術,二曰白乙丙(字白乙,名丙)。白乙丙為泰國大夫,其支孫以王父字為氏;(2)出自贏姓,春秋時秦文公有子名公子白,其支孫以「白」為氏;(3)出自羋姓,據《尚友仿答吵錄》所載,春秋時楚平王之子太子建,生勝,字白公,世稱白公勝。其支孫以父字「白」為氏。4柳姓來源出自姬姓。以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及《唐書.子姓世系表》所載,春秋時魯孝公之後又展禽,曾任魯國士師,封邑在柳下。死後謚號為「惠」,史稱柳下惠。其後又柳氏。5hui姓的只有惠,惠姓來源出自姬姓。以謚號為氏。周朝有君王名閬[lang]死後謚號為「惠」,史稱周惠王,其支庶孫以其謚「惠」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