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縣一市 » 廬江廣源

廬江廣源

發布時間: 2023-04-24 09:27:07

1、廣州市那裡好玩

廣州主要有鎮海樓、南越王墓、陳家祠、六榕寺、光孝寺等景點。

冬春時節廣州是一片花的海洋,屆時中科院華南植物園、蘭圃、西苑盆景之家、雲台花園和每年春秋兩季均舉辦菊展的越秀公園、文化公園,處處花團錦簇。

2、《新五代史》 卷六十一 吳世家第一(3)

溫之徙鎮金陵也,以其養子知誥守潤州。嚴可求嘗謂溫曰:“二郎君非徐氏子,而推賢下士,人望頗歸,若不去之,恐為後患。”溫不能用其言。及知誥秉政,其語泄,知誥出可求於楚州,可求懼,詣金陵見溫謀曰:“唐亡於今十二年,而吳猶不敢改天祐,可謂不負唐矣。然吳所以征伐四方,而建基業者,常以興純穗輪復為辭。今聞河上之戰,梁兵屢絀,若李氏復興,其能屈節乎?宜於此時先建國以自立。”溫深然之,因留可求不遣,方謀迫隆演僣號。

二年五月,隆演卒。隆演少年嗣位,權在徐氏,及建國稱制,非其意,常怏怏,酣飲,稀復進食,遂至疾卒,年二十四,謚曰宣。弟溥立,僣號,追尊為高祖宣皇帝,陵曰肅陵。

溥,行密第四子也,隆演建國,封丹陽郡公。隆演卒,弟廬江公濛次當立,而徐氏秉政,不欲長君,乃立溥。七月,改升州大都督府為金陵府,拜徐溫金陵尹。明年二月,改元順義,赦境內。冬十一月,祀天於南郊。御天興樓,大赦。拜徐溫太師,嚴可求右僕射。

三年,唐庄宗滅梁。遣司農卿盧蘋使於唐,嚴可求密條數事授蘋以行。蘋見洛陽,庄宗問之,蘋次第以對,皆如所授。

四年,溥至白沙閱舟師,徐溫來見,以白沙為迎鑾鎮。

五年,唐遣諫議大夫薛昭文使福州,假道江西,劉信出勞之,謂曰:“亞次聞有信否?”昭文曰:“天子新有河南,未熟公名也。”信曰:“漢有韓信,吳有劉信,君還,其語亞次,當來較射於淮上也。”乃酌大卮,望牙旗鎞首百步,謂昭文曰:“一發而中,願以此卮為壽,否則亦以自罰。”言訖,而箭已穿矣。

六年,追爵大丞相徐溫四代祖考,立廟於金陵。左僕射徐知誥為侍中,右僕射嚴可求同平章事。做信是歲,庄宗崩,五月丁卯,詔為同光主輟朝七日。

七年,大丞相徐溫率吳文、武上表勸溥即皇帝位,溥未許而溫病卒。十一月族磨庚戌,溥御文明殿即皇帝位,改元曰乾貞,大赦境內,追尊行密武皇帝,渥景皇帝,隆演宣皇帝。以徐知誥為太尉兼侍中,拜溫子知詢輔國大將軍、金陵尹,治溫舊鎮。諸子皆封王。

二年正月,封東海為廣德王,江瀆廣源王,淮瀆長源王,馬當上水府寧江王,採石中水府定江王,金山下水府鎮江王。六月,荊南高季興來附,封季興秦王。九月,季興敗楚師於白田,獲其將吏三十四人來獻。

三年十一月,金陵尹徐知詢來朝,知誥誣其有反狀,留之不遣,以為左統軍,斬其客將周廷望。以徐知諤為金陵尹。溥加尊號睿聖文明孝皇帝,大赦境內,改元大和,以徐知誥為中書令。

二年,冊其子江都王璉為太子。三年,以徐知誥為金陵尹,以其子景通為司徒,及左僕射王令謀、右僕射宋齊丘皆平章事。四年,封知誥東海王。五年,建都於金陵。六年閏正月,金陵火,罷建都,廢臨川王濛為歷陽公,知誥遣親信王宏以兵守之。拜令謀司徒,宋齊丘司空。知誥召景通還金陵,為鎮海軍節度副使,以其子景遷為太保、平章事,與令謀等執政。

七年九月,溥加尊號曰睿聖文明光孝應天弘道廣德皇帝,大赦,改元天祚。知誥進位太師、天下兵馬大元帥,封齊王。二年,景遷病,以次子景遂為門下侍郎、參政事。三年,知誥建齊國,立宗廟、社稷,置左、右丞相已下,以金陵為西都,廣陵為東都。冬十月,溥遣江夏王璘奉冊禪位於齊王。十二月,溥卒於丹陽,年三十八,謚曰睿。

升元六年,李昪遷其子孫於海陵,號永寧宮,嚴兵守之,絕不通人。久而男女自為匹偶,吳人多哀憐之。顯德三年,世宗征淮南,下詔撫安楊氏子孫,而李景聞之,遣人盡殺其族。周先鋒都部署劉重進得其玉硯、馬腦碗、翡翠瓶以獻,楊氏遂絕。

徐溫,字敦美,海州朐山人也,少以販鹽為盜,行密起合淝,隸帳下。行密所與起事劉威、陶雅之徒,號三十六英雄,獨溫未嘗有戰功。及行密欲殺朱延壽等,溫用其客嚴可求謀,教行密陽為目疾,事成,以功遷右衙指揮使,始預謀議。

及行密病,平生舊將,皆以戰守在外,而溫居帳下,遂預立渥之功。及弒渥,又與張顥有隙,使鍾章殺之。章許諾,選壯士三十人,椎牛享之,刺血為盟。溫猶疑章不果,夜半使人探其意,陽謂曰:“溫有老母,懼事不成,不如且止。”章曰:“言已出口,寧可已乎?”溫乃安。明日,鍾章殺顥,溫因盡殺紀祥等,歸弒渥之罪於顥,以其事入白渥母史氏。史悸而泣曰:“吾兒年幼,禍亂若此,得保百口以歸合淝,公之惠也。”

隆演立,溫遂專政,遷升州刺史,治舟師於金陵。大將李遇怒溫用事,出嫚言,溫使柴再用族遇於宣州。行密舊將,人人皆自疑,溫因偽下之,恭謹如見行密,諸將乃安。八年,溫遷行軍司馬、潤州刺史、鎮海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十年,遣招討使李濤攻越,戰於臨安,裨將曹筠奔於越,濤敗被執。溫間遣人語筠曰:“吾用汝為將,汝軍有求,吾不能給,是吾過也。”赦筠妻子不誅,厚遇之。秋,越人攻毗陵,溫戰於無錫,筠感溫前言,臨戰奔歸,遂敗越兵。十二年,封溫齊國公,兼兩浙招討使,始就鎮潤州,以升、潤、宣、常、池、黃六州為齊國。溫城升州,建大都督府。十四年,徙治之,以其子知訓輔隆演於廣陵,而大事溫遙決之。知訓為朱瑾所殺,溫養子知誥自潤州先入,遂得政。

溫雖奸詐多疑,而善用將吏。江西劉信圍虔州,久不克,使人說譚全播出降,遣使報溫,溫怒曰:“信以十倍之眾,攻一城不下,而反用說客降之,何以威敵國?”笞其使者而遣之,曰:“吾以笞信也。”因命濟師,遂破全播。人有誣信逗留陰縱全播,言信將反者,信聞之,因自獻捷至金陵見溫,溫與信博,信斂骰子厲聲祝曰:“劉信欲背吳,願為惡彩,苟無二心,當成渾花。”溫遽止之,一擲,六子皆赤,溫慚,自以卮酒飲信,然終疑之。及唐師伐王衍,溫急召信至廣陵,以為左統軍,托以內備,遂奪其地。

溫客尤見信者,惟駱知祥、嚴可求,可求善籌畫,知祥長於財利,溫嘗以軍旅問可求,國用問知祥,吳人謂之“嚴、駱。”溫亦自喜為智詐,尤得吳人之心。初隨行密破趙鍠,諸將皆爭取金帛,溫獨據余囷,作粥以食餓者。十六年,溫請隆演即皇帝位,不許,又請即吳王位,乃許,遂建國改元,拜溫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封東海郡王。隆演卒,溫越次立其弟溥。順義七年,溫又請溥即皇帝位,溥未許而溫病卒,年六十六,追封齊王,謚曰武。李昪僣號,號溫為義祖。

嗚呼,盜亦有道,信哉!行密之書,稱行密為人,寬仁雅信,能得士心。其將蔡儔叛於廬州,悉毀行密墳墓,及儔敗,而諸將皆請毀其墓以報之。行密嘆曰:“儔以此為惡,吾豈復為邪?”嘗使從者張洪負劍而侍,洪拔劍擊行密,不中,洪死,復用洪所善陳紹負劍,不疑。又嘗罵其將劉信,信忿,奔孫儒,行密戒左右勿追,曰:“信負我者邪?其醉而去,醒必復來。”明日,果來。行密起於盜賊,其下皆驍武雄暴,而樂為之用者,以此也。故二世四主垂五十年。及渥已下,政在徐溫。於此之時,天下大亂,中國之禍,篡弒相尋,而徐氏父子,區區詐力,裴回三主,不敢輕取之,何也?豈其恩威亦有在人者歟!

(據《吳錄》、《運歷圖》、《九國志》,皆雲行密以唐景福元年再入揚州,至晉天福二年,為李昪所篡,實四十六年。而《舊唐書》、《舊五代史》皆雲大順二年入揚州,至被篡,四十七年。《吳錄》徐鉉等撰,《運歷圖》龔穎撰,二人皆江南故臣,所記宜得實。而唐末喪亂,中朝文字多差失,故今以鉉、穎所記為定。)

3、文言文翻譯杜夷字行齊廬江

1. 請大佬幫我翻譯一下下面的這段文言文

(原文)處士杜夷棲情遺遠,確然絕俗,才學精博,道行優備,其以夷為祭酒。"夷辭疾,未嘗朝會。帝常欲詣夷,夷陳萬乘之主不宜往庶人之家。帝乃與夷書曰:"吾與足下雖情在忘言,然虛心歷載。正以足下羸疾,故欲相省,寧論常儀也!"又除國子祭酒。建武中,令曰:"國子祭酒杜夷安貧樂道,靜志衡門,日不暇給,雖原憲無以加也。

(簡譯)處士杜夷棲情遺遠,確實與眾不同,才能和學問精湛,淵博,方法行為優秀,備受贊賞,他以為夷會以民族禮節方式為其祭酒。「屠岸(地名)夷推辭有病,不曾會見。皇帝意欲要指責夷,夷平淡的陳述說,萬乘之主不應該去平民之家嘛。皇帝於是與夷發書信說:「我和您雖然情況在忘言之交,然而虛心交往多年。正因為您身體羸弱,所以也想省親,前去探望,只是還要遵循禮儀啊!「又任國子祭酒。建武中,他說:「國子祭酒杜夷安貧樂道,靜心明志衡門事務,雖然原憲也趕不上啊。

2. 晉書·杜夷列傳的翻譯

晉書·杜夷列傳夷自年少性情恬靜淡泊,嚴於律己。

家境雖貧窘而不經營產業。博覽經籍、百家之書。

對歷算圖緯之學無不溯本探源,埋頭鑽研,十年足不出戶。年四十餘歲,在鄉里招收門徒,傳授儒業,有弟子近千人。

晉惠帝時三次察舉孝廉,州府任命為別駕,晉懷帝永嘉初年,公車征拜博士、太傅,以及東海王司馬越的老嘩螞徵召,他均未就職。懷帝下令王公大臣舉賢良方正,刺史王敦舉賀循為賢良,舉杜夷為方正,元帝為丞相時,說他才學精博,品學兼備,任他為儒林祭酒,夷都托辭患病,不曾去參加朝會和就職。

懷帝常要和他會面,夷以「萬乘之主不宜往庶人之家」為由謝絕。侍埋又拜官為國子祭酒。

晉元帝建武中,曾下詔說,國子祭酒杜夷能安貧樂道,住在簡陋的屋子裡,象孔門弟子原憲那樣隱居在家,甘心過貧苦的日子,「今特賜谷蘆漏二百斛」。皇太子曾三至其家,向他請教經書的道理,他雖被迫接待,但不曾朝謁。

有關國家的大政問題,朝廷常派人到他家咨詢訪問。晉明帝司馬昭剛剛即位,他便上表請退,就在這一年去世,時年六十六歲。

臨終時,遺命其子杜晏說,一生未嘗穿官服,死後要「角中素衣,斂以時服,殯葬之事,務從簡儉」。朝廷贈官大鴻臚,謚曰貞子。

晉元帝大興三年,淮南小中正王式的繼母先已出嫁,還有繼子,後又嫁給王式的父親。式父臨終時,繼母要求再嫁,也得到式父的遺命。

式父死後,母制服一年又回到繼子家。繼母死後,便與前夫合葬。

在這種情況下,王式還要追服守孝,時人認為乃是違《禮》之舉,遭到人們的誹議。杜夷則認為,孔子弟子宰我向孔子提出想縮短喪期,變「三年之喪」為「一年之喪」,被孔子斥為「不仁」。

現在王式由於繼母之死,在悲痛之下,順己意服「已絕之服」,實為有悖於《禮》的規定。一方面誠有過錯,另一方面可見他心存「仁愛」;況子路因親親盡孝之義,曾有守孝期滿而未除去喪服的過錯。

以此和王式相比,雖然矯枉過正,但他心存厚道,所以力主應該寬恕王式。

3. 管鮑之交文言文翻譯

管仲說:「我當初貧困的時候,曾經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錢財時,往往自己多分,鮑叔卻並不認為我貪財,因為他知道我家裡窮。我曾經為鮑叔謀劃事情,結果卻弄得更加困窘,鮑叔卻並不認為我愚笨,因為他知道時運有順利和不順利的時候。我曾經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國君免職,鮑叔卻並不認為我沒才幹,因為他知道我沒遇到好時機。我曾經三次參加戰斗三次逃跑,鮑叔卻並不認為我怯懦,因為他知道我有個老母。公子糾敗亡,召忽為他而死,我卻寧願被囚禁,甘心受屈辱,鮑叔卻並不認為我沒有羞恥之心,因為他知道我不以小節為可羞而以不能在天下顯揚功績和名聲為恥辱。生養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鮑叔啊。」

鮑叔推薦管仲擔任宰相以後,自己情願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受俸祿,得到封地的人有十幾代,常常是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稱贊管仲的賢能,卻稱贊鮑叔能夠了解人。

4. 張齊字子響文言文翻譯

張齊 字子響 , 馮翊 郡 人。 因世代居住在橫桑 , 故有 時 也說 是 橫桑人。張齊 小 時 很 有 膽 量。 最 初 張齊侍 奉 荊 府 司 馬 垣 歷 生 。 垣 歷 生嗜酒 成 性 , 對 待 部 下 嚴 厲 殘 忍 , 不很尊重張 齊。垣 歷生 卸 任歸 家 , 吳郡張稷擔 任荊府 司馬 , 張齊 又 跟隨

張稷,張 稷 很 器 重 他 , 把 他 視 做 心 腹 , 即 使是家中 的小 事 都交 給 他辦理。張齊 盡心盡 力侍 奉 張稷 , 沒有什麼 推 辭 畏 懼 的 事。 後 來 張 齊 隨張稷 回 到 京 師。 張 稷 擔 任 南 兗 州太 守 , 又 提 拔 張 齊 為 府 中 兵 參 軍,開始委 任張齊軍 職。

齊永 元中 ( 500 ) , 義 師 舉 事 , 東昏侯征 召張稷回 京 師 , 都 督宮 城 諸軍事 , 位 居 尚 書 省。 義 兵 到 來 時,城外情 況愈趨緊 急 , 張 齊 每天 造 訪王 珍 國 , 私 下 里 與 王 珍 國 商 定 計謀。計謀已 定 , 深 夜領 著 王珍 國 到張稷處 促膝交談 , 張齊 親 自舉 著 蠟燭以促 成計謀。 第 二天 早晨 , 張 齊與 張 稷 、王 珍 國 在 內 殿 靠 近 東 昏侯 , 張 齊 親 手 殺 了 東 昏 侯。 第 二年 , 高 祖即位 , 封 張 齊為 安 昌縣 侯,食邑五百 戶。多 次 擔任 寧 朔將 軍、歷陽太 守。張齊 不 會寫 字 , 不 認 識字 , 但 他 為 政 清 廉 , 所 轄 之 郡 治 理得很好 。

天 監 二 年 ( 503 ) , 張 齊 回 京 擔任虎賁 中郎將。 尚 未接 任此 職 , 改任 天 門 太 守,寧 朔 將 軍 仍 如 從 前。天監 四 年 ( 505 ) , 魏 朝 將 領 王 足 侵犯 巴、蜀 , 高 祖 任 命 張 齊 為 輔 國 將軍解救 蜀地。張 齊 還未 到蜀 , 王 足退走 , 張齊進 軍戍 守 南安 。天 監 七年( 508 ) 秋 天 , 高 祖 派 張 齊 設 立 大劍、寒 冢 二 個 戍 守 之 地 , 領 軍 回 到益州。 這 年 , 張 齊 遷 任 武 旅 將 軍、巴西太守 , 不 久加 封 振遠 將 軍。 天

監十 年 ( 511 ) , 郡 人 姚 景 和 聚 眾 蠻蜒 , 抄 斷 長 江 水 路 , 攻 破 金 井。 張齊 在 平

5. 何敬容 字國禮 廬江人也 譯文

何敬容字國禮,廬江人。祖父攸之,任宋塞曲

太常卿;父親昌珝,任齊吏部尚書:均聞名於當

時。何敬容以名門之後,剛成年就娶齊武帝女長

城公主為妻,授駙馬都尉。天監初年,任秘書

郎,歷任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太子洗馬,中

書舍人,秘書丞,遷任揚州治中。出任建安內

史,清廉公正有政績,民吏都稱贊他。回京授黃

門郎,累遷太子中庶子,散騎常侍,侍中,司徒

左長史。普通二年,再任侍中,領羽林監,不久

又領本州大中正。隨即又署理吏部尚書,選拔官

吏審慎嚴明,號為稱職。四年,出任招遠將軍、

吳郡太守,為政能體察民情,斷案如神,任職四

年,政績為天下第一。吏民到朝廷請求為他樹

碑,得到允許。大通二年,入朝任中書令,未就

職,仍任吏部尚書,領右軍將軍,不久加任侍

中。中大通元年,改任太子中庶子

6. 杜杞,字偉長這篇文言文翻譯

杜杞,字偉長。父鎬,蔭補將作監主簿,知建陽縣。強敏有才。閩俗,老而生子輒不舉。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遷尚書虞部員外郎、知橫州。時安化蠻寇邊,殺知宜州王世寧,出兵討之。杞言:「嶺南諸郡,無城郭甲兵之備,牧守非才。橫為邕、欽、廉三郡咽喉,地勢險阻,可屯兵為援。邕管內制廣源,外控交址,願擇文臣識權變練達嶺外事者,以為牧守,使經制邊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權發遣度支判官。盜起京西,掠商、鄧、均、房,焚光化軍,授京西轉運、按察使。居數月,賊平。

會廣西區希范誘白崖山蠻蒙趕反,有眾數千,襲破環州、帶溪普義鎮寧砦,嶺外騷然。擢刑部員外郎、直集賢院、廣南西路轉運按察安撫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遞以書諭蠻,聽其自新。次宜州,蠻無至者。杞得州校,出獄囚,脫其械,使入洞說賊,不聽。乃勒兵攻破白崖、黃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毀積聚,斬首百餘級,復環州。賊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誘之,趕來降。杞謂將佐曰:「賊以窮蹙降我,威不足制則恩不能懷,所以數叛,不如盡殺之。」乃擊牛馬,為曼陀羅酒,大會環州,伏兵發,誅七十餘人。後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遺諸蠻,因老病而釋者,才百餘人。御史梅摯劾杞殺降失信,詔戒諭之,為兩浙轉運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閣待制、環慶路經略安撫使、知慶州。杞上言:「殺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辭。將吏勞未錄,臣未敢受命。」因為行賞。蕃酋率眾千餘內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邊戶,掠馬牛,有詔責杞。杞言:「彼違誓舉兵,酋不可與。」因移檄夏人,不償所掠,則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罷去。

杞性強記,博覽書傳,通陰陽數術之學,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據廁,見希范與趕在前訴冤,叱曰:「爾狂僭叛命,法當誅,尚敢訴邪!」未幾卒。有奏議十二卷。

兄植,以文雅知名,累任監司,終少府監。弟樞,亦強敏,為比部員外郎。有張彥方者,溫成皇後母越國夫人客也。坐奸利論死,語連越國夫人。開封不敢窮治,執政以後故,亦不復詰。獄上,中書遣樞慮問,樞揚言將駁正;亟改用諫官陳升之,權幸切齒於樞。前此,御史中丞王舉正留百官班論張堯佐除宣徽使,樞嘗出班問其故。至是,蓋累月矣,坐是罪樞,絀監衡州稅,卒。

4、《和州撒氏家族滄桑》

古今中外,都講名人效應。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撒貝南,是撒氏家族的姓氏名片,也是安徽和縣的人文標識。幾年前,央視曾推出一檔名人真人秀尋根節目《客從何處來》,第二季第二集「撒貝南篇」收視率攀升,觀眾紛紛熱評,和縣撒氏家族因此受到關注。

據《撒氏家譜》載:明朝建文元年(1399),由陝西遷至和州的撒仲謙,家住大西門響水溝,是撒氏家族和州一世祖,距今已600多年。撒姓遠祖原居西域為回鶻人,因協助唐王朝平叛有功,被封為懋王,世居關中。撒氏祠堂因此名為「懋穎堂」。撒氏是回民中的大姓,世居和城,枝繁葉茂,以和州為故土,人口漸多,流落外鄉,甚至遠至西南。各地撒姓人都以和州為根,因為幾百年來這里是撒姓的源頭。

一、尋遺補憾慰鄉鄰

《客從何處來·撒貝哪野寧篇》曾在和縣實地拍攝三天,節目組廣泛收集資料,精心製作圖板,還專門采訪了多位撒氏耄耋老人。但播出的專題片,卻從逃難到達武漢民權路清真寺講起,向前追述僅用一句話帶過:「我的家族原籍在與南京一江之隔的安徽和縣」。和縣鄉親殷殷期待落空,心中難免有點遺憾。作為熱愛文學創作和撒氏家族後人,決定整合多方資料,提筆撰稿,存史寄情,既可抒發對和州故鄉的熱愛,又彌補了族親鄉鄰的遺憾。

走近和州撒氏家族,我們首先要記住八個字:「和、平、應、世,忠、厚、傳、家。」這既是撒氏家族的輩分用字,又是血脈傳承的祖訓族規。撒家人世代銘記「和平忠厚」的樸素理念,每年春節都製成楹聯貼在門上,把它當作為人處事、修身齊家的道德標准。

明清以來,撒氏家族在和州多從事與本民族生活習慣相關的手工業和商業。如宰牛、皮坊、燭坊、磨坊、油坊以及篾匠、鐵匠、飲食、雜貨等行業,經營規模都較小,集中於縣城居民區,特別是最繁華的小市口一帶。商人常隨生意走,為了謀生,家族分支還到含山、南京、蘇州、杭州和上海等地開店,撒氏就這樣不斷向外擴散。

家族歷史總是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日寇侵華戰爭給撒氏家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1937年12月,日軍佔領首都南京,一江之隔的和縣經常有日機飛臨偵察,次年3月18日,三架日機對和縣進行了狂轟濫炸,歷史給我們留下這樣幾幅畫面:

從高空投彈的日機,一邊執行轟炸任務,一邊還航拍照片,鳥瞰和州城區一簇簇濃煙連成一片。這是一張從歷史檔案中翻出的老照片,穿越歲月的塵封,那一簇簇濃煙使人窒息,喚醒了昨天曾經的傷痛,我彷彿依稀聽到從空中傳來敵機的轟鳴和魔鬼的獰笑。

在地面,和城東西大街化成一片火海,燒了三天三夜仍有餘火,數百間店鋪和民房焚燒殆盡,其中就有撒萬成雜貨鋪及兩層樓房。撒萬成雜貨店店主撒輔卿(正綱),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流著仇恨的眼淚,死死抱著燒焦的房柱不肯離開,他的侄子奮身鑽進熾烈的火場,冒著生命危險把老人救出(見王耀恕著《拙夫走筆》104頁)。撒輔卿老人悲憤交加,急火攻心,一下子就瘋癲了。或斗和州淪陷後,有一小隊日軍駐扎在他家宅院,天氣寒冷,鬼子兵將桌椅門窗拆了燒火取暖。憤恨至極的撒輔卿老人,乘日軍不備,把一盆開水潑到小鬼子身上,後倉皇逃出和州,躲到全椒古河在國民黨軍隊任職文書的孫女婿馬維義處。

戰火毀了家園,老百姓為了躲避戰亂,紛紛踏上逃難之路。撒貝南的曾祖父撒平厚帶著一家23口人,加入擁擠混亂的跑反人衫緩磨群。離開和縣,沿著縣城間簡陋的土路,扶老攜幼,拖兒帶女,起早摸黑,風雨泥濘,一個多月跋涉1000多里,經無為、廬江、桐城、潛山、太湖、黃梅、黃崗等縣,最終抵達漢口,三個孩子夭折在途中。(見「撒家逃難路線圖(1938)」)一家人一路上受盡磨難,是那個年代我們整個民族災難的縮影。據老人回憶,當年跑反,有錢的跑武漢、四川、重慶。沒錢的就到鄉下,在周圍山上、農村躲藏。撒家逃難的人很多,不止撒平厚家這一支。撒輔卿家三兒子應昌,帶著撒、禹兩家親戚從南京跑到重慶,後來又輾轉成都、廣元、寶雞,最後到西安。姑姑曾對我回憶說:「我的奶奶(名禹素珍,撒應昌之妻)帶著我的姑姑(名撒木蘭,當時5歲)也隨著人流向武漢、四川方向跑。木蘭姑姑說,當時還請了挑夫幫助挑擔,一頭挑行李物品,一頭坐著5歲的姑姑。他們跑到四川千佛山後,有人說不能跑了,再跑就危險了。於是就又往回走到武漢,清真寺收留他們住了一段時間,一家人最終去了西安,來到爺爺撒應昌身邊,爺爺在西北公路局當會計,西北公路局當時歸西北軍管。」

二、撒氏創業也風光

撒貝南在接受采訪時曾直言:「一個人從哪兒來是終極問題之一,而家族歷來在中國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我來做這件事情,家裡人認為是最有條件的……家裡人曾經說過,你應該花點心思,把家裡一些故事了解一下,……否則的話再下一輩的孩子們就更難了。」

「創業漫漫,毀於一旦」,日機轟炸毀掉了撒氏幾代人的家業,家族創業的故事很值得回溯。清末民初,是和州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因為毗鄰南京,是州府所在地,下轄好幾個縣。撒氏老弟兄六人,在小市口合夥開設了「撒萬成」商號,經營美國「美孚煤油」、英國「太古食糖」等五洋雜貨。商號前店後坊,即前場營業,後場生產加工糖食糕點等。創業開始經受的磨難,今人難以想像。每日兩餐,早干晚稀,沒菜吃就用鹽炒黃豆下飯;男人剃頭,六弟兄互相剃,用剃刀刮掉長發就行了;一件衣服,老大、老二、老三挨著穿,補丁摞補丁,一直穿到破爛不堪。真正是艱苦創業,克勤克儉。

俗話說「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撒萬成」商號由二房撒輔卿主事,三房次子應傑負責內務,五房長子應麟管銷售。「撒萬成」商號位於和城中心「小市口」偏西。另外在城內還開設分店「撒萬新」、「撒萬順」。撒輔卿還以長媳馬應玉之名在油坊巷開設了「撒萬隆」醬菜店,生產經營醬菜、醬油和米醋。「撒萬成」和「撒萬隆」的糖坊醬坊,都僱傭了幾位大師傅和很多伙計。日機轟炸前,撒輔卿老六房沒分家,都在一起吃飯。六房上百口人,聚居在和城小市口偏南一隅的「油坊巷」,南從「大觀園」浴室起,北到小市口止,是撒姓開店居住比較集中的區域,人稱「撒半街」。

「撒半街」大概有四五十米門面,但進深很深,共有五大進,一大進有三小進,中間還有庭院。它不是一支一時刻意建設的,是撒姓族人相互聚攏自然形成的。撒貝南曾祖父開的「在城內要算是一等的大酒館」,在小市口西門,不在「撒半街」。「聚族而居」是家族制的起源和特徵,也是家族沿襲的生活方式。各支各房相聚而居,店舍牆連瓦接,房屋彼此相挨,延長成為街巷,而後被和城人以「撒半街」稱之,由此可見家族當年的興旺,也顯示撒氏對和城發展的貢獻。

能夠反映當年撒氏經營狀態的是進貨。當時「撒萬成」商號除去糖食糕點等由作坊自製外,其他大宗商品如「美孚洋油」、「太古白糖」都是從南京進貨。據老人回憶:一般兩個月要進一次貨,進貨大船從南京下關碼頭直抵和州金河口碼頭,在碼頭卸完貨用獨輪車分裝好,運到城內「撒萬成」商號庫房。從金河口碼頭到和州縣城的十里長堤上,獨輪車從頭看不到尾,沿途農民駐足觀看,相互轉告說:「撒萬成又進貨了!」

最難忘的是撒、禹兩家兒女嫁娶,當時兩家是換親,即撒家長女(撒應玉)嫁到禹家,禹家女兒(禹素珍)嫁給撒家(三兒撒應昌)。「撒萬成」和「禹廣源」在當時是兩家有名的商號,堪稱和州商界翹楚。撒禹兩家,娶媳婦,嫁女兒,親上加親,雙喜雙慶,真是「門當當,戶對對,天作之合良緣配」。洋鼓敲,洋號吹,鞭炮鳴,人聲沸,震耳欲聾,盛況空前,那個場景,那個氣派,為和州城前所未有,多年後老人們回憶舊事也還津津樂道。

三、拒侮抗日添榮耀

和州撒氏家族與日本侵略者有著不共戴天的國恨家仇, 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整個家族都投入到全民族抗戰的洪流中去。有的浴血前線,有的揮汗後方,有的聲名遠播,有的無聲反抗,這方面的事例比比皆是。

撒貝南的四爺爺(四叔公)撒應水,19歲在武漢參加戰時幹部服務團(簡稱「戰干團」),22歲在戰爭中英勇犧牲,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客從何處來·撒貝南篇》提到他的英名,從而使後人銘記。

撒家參加「戰干團」的還有個女子叫撒慧(惠)英,論輩分是撒應水的侄女,當年不在武漢而在宜昌。撒慧英生在和州,因反抗封建包辦婚姻逃婚離家,在進步青年買德鈞影響下,1936年投身抗日隊伍,兩人在湖北宜昌參加戰地幹部服務團,每天與全國各地愛國流亡青年一起宣傳抗日。1937年與買德鈞結婚,輾轉到重慶、西安等地,因參加革命,1945年丈夫被國民黨殺害。不到30歲的撒慧英,帶著三個未成年的孩子回到和州。她重整娘家衰落的生意,協助夫君買家搞船運,在南京到和縣金河口碼頭間運輸貨物。後來她又搞公路運輸,1947年創辦和含汽車運輸公司,自任董事長,為紀念夫君對外一直用夫姓,名為「買英」。緊接著又賣地投資修築和含公路,1949年解放後公路被國家收管。這段修築和含公路的歷史,曾錄入巢湖地區交通志。撒慧英無愧為撒氏家族的女中豪傑。

「撒萬成」老掌櫃撒輔卿的二兒子撒應瑞,早年曾在含山開設撒萬成分號,並兼任和含兩縣商會會長。和縣淪陷後,日本人要在和縣成立維持會,有意挑選撒應瑞擔任會長,幾代人創下的家業毀於日機轟炸,國恨家仇壓在心頭,撒應瑞憤然拒絕。他帶著家人逃出和城,躲到南京水西門外,靠其子(世良、世勛、世光)在外打工或做小販維持生活。

撒輔卿的小女兒撒應珍,冒著生命危險為新四軍購買抗生素等葯品。

特別是撒應瑞的長子撒世良(撒輔卿之孫),不堪忍受日寇凌辱,離開故土,遠走他鄉,成為一名中國遠征軍的士兵。撒世良參加中國遠征軍的史實,是前幾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前後被發掘出來的,一時間竟成「網紅」,他的故事曲折感人。

窮人孩子早當家,商人兒孫愛闖盪。在經商環境下長大的撒世良。12歲就隻身一人到上海當學徒,「淞滬抗戰」他跟隨逃難人群返回和州。為了當兵吃飯,也為了抗日復仇,他跑到安徽六安參加了國民黨軍隊。在西安當勤務兵,挨餓受累遭歧視,找個機會開溜當了逃兵。從終南山到陝西武功,再到寶雞,流浪飄泊。在寶雞找到三叔撒應昌,經介紹跟師傅學駕駛,隨後在西北公路局五中隊當上了汽車司機。

當時從寶雞到成都遇到搭便車的旅客,要付給15兩黃金。一次他開車到重慶,去看望堂姐撒惠英。惠英姐無論在和州開店時,還是跑反到異鄉,都為家族做了很多事。撒世良跟堂姐很親近,為感恩就接濟她一點金子買米,因此招來厄運。軍統局以走私罪將他抓起來,車和執照全部沒收。關押數月,轉到渣滓洞,繼續關押,後來雖被釋放,但汽車沒收了,再次走上流浪之路。

能夠成為中國遠征軍的一員,很大程度出於偶然。撒世良在重慶時,有位安徽老鄉在國民黨營造司當司長,他幫司長修好了一輛年久失修的進口汽車,司長留他當了司機。後來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暴發,中、美、英結為同盟國,中國派遣遠征軍出國作戰。為了補充兵源,國民政府廣泛動員學生參軍,他懷著滿腔抗日愛國熱情報名參加了學生軍。

學生軍集訓後選擇去向,撒世良選擇去印度。1943年春,經過乘船,轉汽車,再乘美軍運輸機,沿著著名的駝峰航線,飛到印度汀江。中國遠征軍士兵五六十人,在美軍基地清洗換裝,乘火車到加爾各答,換船到蘭姆伽。蘭姆伽在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是一個遠離城市的偏僻小鎮。著名的盟軍大本營就在這里,中國駐印軍隊的駐地和訓練基地也在這里,撒世良在蘭姆伽待了一年多。

憑著開車技能,撒世良被分配到中國駐印軍戰車四營。1943年10月,中國遠征軍戰車學校在蘭姆伽正式成立,撒世良當上了教官助理。在中美官兵共同努力下,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坦克、裝甲車駕駛員,送往緬甸抗日前線。1944年1月,第一支中國裝甲部隊出現在胡康河谷,大大提高了戰鬥力。中國軍人的英勇善戰,美國先進的武器裝備,中國駐印軍所向披靡,解放了緬甸,恢復了滇緬公路運輸線,為抗戰轉入全面反攻取得最後勝利作出了貢獻。

1944年冬,日軍侵犯貴州獨山,貴陽告急,國民黨急調學生軍回國。他們從印度飛回雲南,奉命奔赴貴陽。但由於坦克噸位過重無法過橋,最終兩輛15噸重的坦克掉進河裡。失去坦克的士兵,自尋生計就散夥了。撒世良跟隨國民黨軍炮兵五團來到貴陽,在這里結婚成了家。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戰勝利。此時,老婆懷孕,為了掙錢養家糊口,去廣東湛江接車,後輾轉柳州、香港、海南島,發現上當受騙,鬼使神差竟然又當上國民黨兵。在海南島撒世良遭受誣陷關進牢房,後被轉到廣州番禺監獄。

1949年春,人民解放軍打到廣東,撒世良被從監獄救出。他作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選擇,沒有領路費回家,而是留在人民解放軍第十五兵團,司令員是鄧華。撒世良還是干老本行開汽車,最初執行的任務是運送武器彈葯到花縣,他最終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

回顧撒世良的一生,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最後卻「劫波渡盡,迎來光明」。無論投身中國遠征軍,還是加入人民解放軍,他都是普通一兵。沒有浴血疆場,未立顯赫戰功,但有著真實的人生,同千千萬萬普通士兵一樣,為民族解放事業作過貢獻。撒世良轉業到衡陽鐵路局,後來在廣西柳州定居,他的很多親戚都在和縣,親侄子就住在馬鞍山市。

四、和州撒氏一家親

撒貝南曾感慨說:「我發現背井離鄉的過程從未停止,並且可能越走越遠。我們永遠會在路上,永遠也回不了頭,但是你別忘了根在那兒。」這不是撒貝南個人的感慨,是與他有相同際遇遊子的共同感懷,也是這次在進行家族調查時我們深深的感悟。

撒貝南到和縣是來尋根的。往事過去已七八十年,孫輩來尋找祖父、曾祖父的生活痕跡,人去物非,時過境遷,中斷太久,續之豈易?徒勞也屬難免。撒氏系非農村聚居型家族,經商之人對地域依存度較低,他們將本取利,尋找財路,家隨生意走,撒氏家族就這樣一支又一支走四方,奔遠方。

奔遠方,難回鄉,血脈鄉情化愁腸。在采訪中,對於撒氏譜系和輩分能說清的已經很少,很多事都搞不清。第一因為沒有家譜,家族人太分散,也沒有人來續家譜;第二是家族大,分支多,走動少,聯系鬆散;第三有的起名不帶輩分字,有的不用名而用號,後人已無從咨詢查考;第四由於舊社會回民必須娶回民,不許娶漢民,通婚限製造成擇偶面狹窄,輩分常常搞亂,形成拐彎抹角都連得上,反正都是親戚,到最後就互相都喊老表。被采訪的耄耋老人言之鑿鑿:「和州姓撒的規規矩矩就是一家。」這種籠統之言,雖屬無奈,但也確實。撒氏家族的這種尷尬,在很多家族中都存在。

追根溯源,連線憶舊,凡聯繫到的家族後人都非常熱心。我們運用電話、視頻現代通訊手段,輾轉尋找散落各地的族親,了解往事和現狀。這個幾百年來生活在和州的家族,已擴散到祖國的四面八方;這個姓氏獨特的少數民族家族,已融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他們其中出了很多傑出人物,如:南京東南大學教授、著名鍋爐專家撒應祿,上海市醫葯工業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電滲析水處理專家撒應福,樂隊指揮家、作曲家撒世斌,以及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撒貝南等。無疑為這個家族爭光添彩。「撒」姓宗親在異地他鄉有緣相聚,依然親情如故。例如:上世紀七十年代,撒輔卿的小孫女撒惠文從柳州去武漢參加物資交流會,與撒貝南伯父撒世富邂逅。四十年前跑反失散,四十年後意外重逢,兩家驚喜萬分。撒世富的胞弟撒世貴,有子撒貝南和女撒貝娜。他鄉遇族人,喜極的世富將惠文攜帶的女兒取名為:撒貝妮。撒貝娜和撒貝妮,一族兩支並蒂花,延續親情傳佳話。武漢和柳州兩支保持著密切的交往。另外,撒貝南前往廣西柳州考察鄉村小學教育狀況,撒世良之子撒忠民也大力協助;撒貝南來安徽和縣尋根調查,由晚兩輩的撒曼麗全程陪同。天高地遠隔不斷,血脈親情能跨越。

追根溯源,實地覓蹤,撒忠銘先生為我們帶路尋找歲月的遺痕。當年的石板街巷已經不見蹤影,鬧市口再也找不到祖輩生活的印跡,我們在擁擠不堪、布局零亂的樓房巷道中穿行,詢問這兒那兒曾經的面貌。在狹窄巷道的最深處,忠銘老人打開一座老屋,飽含歲月滄桑感的青磚小瓦,整塊青條石門檻,黝黑積塵的屋內隔板,雜草叢生的荒蕪院落,這是撒氏家族唯一倖存的舊居,已被定為危房,等待拆遷。走出老屋是「篾匠街」,一條街僅存兩三戶篾匠,基本已名存實亡。人們一邊拿著手機拍照,一邊感嘆時代發展太快。

這趟和縣撒家尋根,我們不止一次來到鎮淮樓,登臨這座地標建築,憑樓遠眺,思絮飄渺。鎮淮樓,像一位飽經滄桑、愛心依舊的老祖母,以其博大的胸懷將子孫後輩盡攬身邊。鎮淮樓,記住了背井離鄉之人難舍難分的淚眼,珍藏起久別重逢兒女笑容綻放的照片。面對鎮淮樓,撒氏家族掏心傾訴。今後不管走向何方,都不會忘記和縣故土;不管在哪裡紮根,都一定守住「和、平、應、世,忠、厚、傳、家」這八個字,把家族這份正知正念永遠牢記心上。

備註:

本文在調查和寫作中,得到撒木蘭、撒惠文、撒惠玲、撒忠銘、撒忠泉、撒文瑾、和撒曼麗等家族宗親提供資料和幫助,在此統一予以答謝。另外還使用了《和縣志》和其他資料。初稿完成後,製作「美篇」在家族微信群中徵求意見,網上多個公眾號轉發,反響較為強烈,撒氏族人提出的補充修改意見,基本上都採納了。

家族如同百年老樹,盤根錯節,枝葉繁茂。雖已盡心竭力,並徵求意見作了修改,但錯訛缺失仍再所難免,懇請撒氏宗親指正。

5、李覺的文言文題

1. 請幫我文言文翻譯一篇:李覺,字仲明,本京兆長安人.太平興國五年舉

供參考:

李覺(947~993),字仲明純型,北宋官吏,青州人。李成子。曾任國子博士、水部員外郎、司門員外郎等職。988年(端拱元年)春,奉宋太宗之命,宣講《周易》之泰卦,眾大臣列坐聽講。他闡述「天地感通,君臣相應」的學說,宋太宗很高興,賜帛百匹。他曾兩次上疏論述蕃殖馬匹和控制糧價的意義與方法。他精通算術,曾與秘書閣校理吳淑等考試開封府秋賦舉人,談論起箅「堆免首足」法。李覺說:這種方法太繁瑣,我另有演算法。用題目來試,果然簡便,因著《算雉兔首足法》。另撰有《大衍義》,校《春秋正義》。他還曾多次上疏,詳述養馬、漕運、屯田三事,受到宋太宗的重視。

2. 古文閱讀及答案任何

[湖北卷]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李喜,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三月,藝頗精,意得甚.僧問:「汝益乎?」日:「益矣.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僧笑,命李試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越移時,詡詡然驕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勢.既而各撐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慚沮請教.又數日,僧辭去.李由此以名,遨遊南北,罔有其對.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於場,觀者填溢.尼告眾客曰:「顛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一撲為戲.」如是三言.眾相顧,迄無應者.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問:「尊師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若爾,不必交手足,願拜下風.」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個中人,無妨一戲.但兩相會意可耳.」李諾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少間李騰一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謝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異歸,月余始愈,後年余,僧復來,為述往事.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輕視 D.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於場 適:到……去 12.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 獨是成氏子喚御以蠹貧,以促織富 B.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乏 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 C.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和褲岩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1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李超武術技藝不精的一組是 ①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 ②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藝頗精,意得甚 ④李以為怯,固請再角 ⑤僧笑,命李試其技 ⑥方頡頏間,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李超與憨和尚交手,時時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綻以打敗他;憨和尚為了懲罰李超,一腳 把他踢出一丈多遠,憤而擇日告辭而去. B.憨和尚德高藝精,機智風趣;李超敏而好學,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爭強好勝. 小說中幾個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於通過「笑」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憨和尚和尼僧高強的武藝、謙和的性情,這些關於「笑」的描寫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D.本文通過曲折跌宕的情節安排,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技巧,故事性強,引人入勝,體現了古代文言小說的獨特魅力. 15.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李由此以武名,遨遊南北,罔有其對.(3分) 譯文: (2)眾相顧,迄無應者.(2分) 譯文: (3)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3分) 譯文: 參考答案: 11.A 12.B 13.D 14.C 15.(8分) ⑴李超從此憑武技聞名,走遍南北,沒有他的對手.(3分) ⑵大家互相看著,最終沒有應戰的人.(2分) ⑶李超開始不說,尼僧一再追問,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訴她.(3分 [上海卷] 閱讀下文,完成第18-23題.(16分) 冷泉亭記 唐白居易 東南山水,餘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言,冷泉亭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遁形. 春之日,吾愛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吾愛其泉?,風泠泠,可以蠲煩析酲,起人心情.山樹為蓋,岩石為屏,雲從棟生,水與階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於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釣於枕上.矧又潺?潔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輒除去.潛利陰益,可勝言哉!斯所以最餘杭而甲靈隱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①,叢山復湖,易為形勝.先是,領郡者②,有相里君造③作虛白亭,有韓僕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觀風亭,有盧給事元輔作見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最後作此亭.於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謂佳境殫矣,能事畢矣.後來者,雖有敏心巧目,無所加焉.故吾繼之,述而不作.長慶三年八月十三日記. 【注】①四封:四邊疆界.②領郡者:擔任州刺史的人.③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 18.白居易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1分) 19.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含義(4分) (1)地搜勝概 概( ) (2)物無遁形 遁( ) (3)斯所以最餘杭而甲靈隱也 甲( ) (4)佳境殫矣 殫( ) 20.下列對句中加括弧的詞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 靈隱寺(為)尤/山樹(為)蓋 ② (而)撮奇得要/坐(而)玩之者 A.①相同,②相同 B.①相同。

3. 賣油翁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構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2分)

①睨之,久而不去

②以錢覆其口

2、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康肅笑而遣之。

3、文中兩個人物各有什麼特點?請分別指出來。(4分)

4、《賣油翁》的作者是 朝的 。(2分)

5、解釋加點字詞 (2分)

①有賣油翁釋擔而立( ) ②但微頷之( )

6、翻譯句子 (2分)

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

7、本文通過陳堯咨善射、賣油翁酌油入葫蘆告訴我們 的道理。(2分)

8、下列各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射:嘗射於家圃 吾射不亦精乎 B.以:以錢覆其 徐以勺酌油瀝之

C.去:久而不去 周朝宋朝相去幾何時矣 D.自: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錢孔入而錢不濕

12、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有賣油釋擔而立(放下) B.公亦以此自矜(誇耀)

C.康肅笑而遣之(派遣) D.爾安敢輕吾射(輕視)

13、從文章可以看出,陳康肅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4分)

答:

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上面文段中兩個畫線的句子。(4分)

參考答案:

1、①斜著眼看。 ②蓋。

2、①我射箭的本領不也是很精湛嗎?

②陳堯咨笑著將他打發走了。

3、提示:陳堯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賣油翁啟發的謙和。賣油翁不因有長處而驕傲自滿。

4、宋 歐陽修

5、放 點頭

6、陳堯咨氣憤地說:「你怎麼敢看輕我射箭(的本領)!

7、熟能生巧

8、B

9、C

10、陳康肅是一個驕傲自大,但又知錯就改的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使有什麼長處也沒必要驕傲自滿。

11、翻譯(略)

4. 狄青智奪昆侖關的文言文題的有關答案

沒有具體的題目,沒辦法給你答案。給你下面的資料供你參考借鑒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狄青智奪昆侖關

【題解】

原文出自北宋著名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沈括的《夢溪筆談·權智》。北宋皇佑四年(1052),廣源州壯族首領儂智高起兵反宋,宋王朝任命狄青為樞密副使,率兵征討廣南。當時,儂智高據守昆侖關,力圖恃險固守。因此,奪取昆侖關就成了宋軍南進的關鍵。這則筆記記述狄青智取昆侖關的故事。狄青利用節日時機,布下迷陣,聲稱要在軍中大宴將領三夜,但卻在第二夜宴會中途突然退席,暗地率領軍隊偷襲昆侖關成功。文中記述了狄青的誘敵策略,突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戰爭是一種鬥智斗謀的藝術。在戰爭中以假象迷惑敵人,攻其不備,就成為軍中主將克敵制勝的策略。在我國歷史上,以智謀取勝的戰例為數不少,而昆侖關之戰就是其中的範例,因而在中國軍事史研究上具有重要地位。

【原文】

狄青為樞密副使,宣撫廣西。時儂智高守昆侖關。青至賓州,值上元節,令大張燈燭,首夜燕將佐,次夜燕從軍官,三夜饗軍校。首夜樂飲徹曉。次夜二鼓時,青忽稱疾,暫起如內,久之,使人諭孫元規,令暫主席行酒,少服葯乃出,數使人勸勞座客。至曉,各未敢退,忽有馳報者雲:是夜三鼓,青已奪昆侖矣。

【注釋】

1、樞密副使:樞密使,官名。唐代宗始置,以宦官為之。其後宦官以此干預朝政,甚至廢立君主,至昭宗時始改任士人。五代、後梁改名崇政使,後唐復稱樞密使。宋代則以之稱樞密院的長官。樞密副使為樞密院的副職。

2、宣撫: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區傳達皇帝命令並安撫軍民、處置事宜,稱為「宣撫」。

3、儂智高:宋代廣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廣淵)壯族首領。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起兵反宋,攻破邕州(今廣西南寧),自稱仁惠皇帝。後被狄青等率兵攻破,遁逃大理國,不知所終。

4、昆侖關:關名,在今廣西邕寧東北昆侖山上。

5、上元節:即元宵節。

6、燕:通「宴」,宴請。

7、將佐:將領及佐吏。指高級軍官。

8、饗:招待酒食;犒勞,慰勞。

9、暫:即刻;馬上。

10、如:動詞,往;到……去。

11、久之:很久。之,音節助詞,用在時間詞後面補足音節。

12、諭:曉諭;告訴。

13、孫元規:即孫沔(公元996—1066年),宋代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皇佑中,為湖南安撫使兼南東、西路安撫使,因平儂智高有功,授樞密副使。

14、行酒:監酒,在席間主持酒政。

15、數:副詞,屢次;多次。

16、勸勞:慰勞,勸慰。

17、三鼓:即三更。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雲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雲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

【譯文】

狄青做樞密副使,到廣南西路宣喻朝政,安撫軍民。當時儂智高據守昆侖關。狄青率軍到達賓州,當時正值元宵節,他下令在軍中大張燈火,第一夜宴請軍中的將領,第二夜宴請隨從軍官,第三夜犒勞軍校。第一夜飲宴奏樂通宵達旦。第二夜二鼓時分,狄青忽然稱病,即刻起來進入內帳。過了很久,派人告訴孫元規,要他暫時主持宴席,自己稍微服點葯就出來,並多次讓人向座上賓客勸酒。到了拂曉,將校們都不敢擅自退席,忽然有人飛馬前來報告說:當天晚上三更時狄青已奪取了昆侖關。

參考:網路知道

/link?url=OtTFXvu-Y0ILyVYN3CWTQxlUR3DdyOXtYNp7q

5. 陸績懷橘的文言文題目答案

原文]

陸績,三國時吳人也。其父康,曾為廬江太守,與袁術交好。績年六,於九江見術,術令人出橘食之。績懷三枚,臨行拜辭術,而橘墮地。術笑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何為耶?」績跪下對曰:「是橘甘,欲懷而遺母。」術曰:「陸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術奇之,後常稱說。

今人席間懷果,欲娛其兒。夫一樣懷歸,盍易愛子之心以愛親。奇哉陸郎,可以為法矣。

譯文]

陸績是三國時期的吳國人。他的父親陸康,曾經擔任過廬江太守,和袁術關系很好。陸績六歲時,到九江去拜見袁術。袁術命令下人拿出許多橘子來給陸績吃。陸績暗地裡把三個橘子裝在袖子里,等到告別的時候,就向著袁術拜謝。不料這三個橘子從袖子里滾落到地上。

袁術笑著說:「陸郎呀,你來做客人,竟暗地裡藏了主人的橘子,這是為什麼呢?」陸績跪在地上,回答道:「這橘子很甜,我想起帶幾只橘子回去給母親吃。」袁術說:「陸郎你那麼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長大後必然會成才。」袁術認為陸績十分與眾不同,後來經常向別人稱贊陸績懷橘的美德。現在有人在席間在懷里藏果,想逗弄小孩。同樣藏到懷里回去,何不把愛子之心變為愛父母之心呢。奇才呀陸郎,可以作為典範啦!

知識]

陸績,字公紀,三國時期吳國人(今江蘇蘇州)人,天文學家。他的父親名叫陸康,曾經做過廬江地方的知府。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點評]

陸績的孝行史記記載只有一件事,但足以反映他的為人。所謂「當年桔子入懷日,正是天真爛漫時,純孝成性忘小節,英雄自古類如斯。」

人物】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人,官至太守,精於天文、歷法

袁術:字公路,袁紹的嫡弟。後來被劉備擊潰,吐血身亡。

啟發』

陸績小時候就知道孝順父母 ,難能可貴

6. 有關管寧、華歆的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原文】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miǎn)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翻譯】

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仍依舊揮動著鋤頭和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而後又扔了它。曾經,他們l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坐著有圍棚的車穿著禮服的人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問題】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寧讀如故( ) ②又嘗同席讀書( )

2.細讀全文,簡要分析從哪幾個方面可以看出管、華兩人品格的高低和優劣?

【答案】1.(1)原來。(2)曾經。

2.本文通過日常生活中兩件小事,表現兩個人物品格的差異。一是從管寧見黃金與瓦石無異」,而華欲見黃金「捉而擲去之」:二是逢顯貴,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卻「廢書出觀」的差別中,就會看出管,華兩人品格的高低和優劣。

7. 文言文李超學藝翻譯及習題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題。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

偶一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請以相授。」李喜,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

三月,藝頗精,意得甚。僧問:「汝益乎?」曰:「益矣。

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僧笑,命李試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越移時,詡詡然驕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

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勢。

既而支撐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也。」

李以掌致地,慚沮請教。又數日,僧辭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遊南北,罔有其對。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於場,觀者填溢。

尼告眾客曰:「顛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一撲為戲。」

如是三言,眾相顧,迄無應者。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

尼便笑與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

即問:「尊師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若爾,不必交手足,願拜下風。」

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個中人,無妨一戲。

但兩相會意可耳。」李諾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

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

少間李騰一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尼笑謝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舁歸,月余始愈。後年余,僧復來,為述往事。

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輕視 D.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於場 適:到……去 6.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李超武術技藝不精的一組是( )(3分) ①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 ②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藝頗精,意得甚 ④李以為怯,固請再角 ⑤僧笑,命李試其技 ⑥方頡頏間,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李超與憨和尚交手,時時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綻以打敗他;憨和尚為了懲罰李超,一腳把他踢出一丈多遠,憤而擇日告辭而去。

B.憨和尚德高藝精,機智風趣;李超敏而好學,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爭強好勝。小說中幾個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於通過「笑」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憨和尚和尼僧高強的武藝、謙和的性情,這些關於「笑」的描寫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D.本文通過曲折跌宕的情節安排,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技巧,故事性強,引人入勝,體現了古代文言小說的獨特魅力。

8.把以上文本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⑴李由此以武名,遨遊南北,罔有其對。

譯文: ⑵如是三言,眾相顧,迄無應者。 譯文: ⑶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

5.A 6.D 7.C 8.(9分)⑴李超從此憑武技聞名,走遍南北,沒有他的對手。⑵像這樣說了三遍,大家互相看著,最終沒有應戰的人。

⑶李超開始不說,尼僧一再追問,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訴她。 李超,字魁吾,山東淄川西郊人.性格豪爽,樂善好施。

一次,有個和尚托著飯缽來化緣,李超給他飽吃一頓。和尚非常感激,便說:「我是少林寺出身,會點武術。

讓我傳授給你吧。」李超大喜,留和尚在客舍里住下,給他豐厚的待遇,早晚跟他學武術。

三個月後,李超對武術相當精通了,得意非凡。和尚問他:「你有收獲嗎?」李超說:「有收獲。

老師能的,我已經全都能了。」和尚笑著叫李超一試身手。

李超就脫掉衣服,在手心裡唾了一口,時而像猿飛躍,時而像鳥落下,翻騰跳躍了一陣子,驕傲地站在和尚面前,和尚又笑著說:「行啦。你既然把我的本領都學到手了,讓我們比個高低吧。」

李超欣然同意。當即各自交叉雙臂,擺出架勢。

接著在支撐、格鬥、抵擋的較量中,李超不斷尋找和尚的破綻;不料和尚忽然飛起一腳,李超已仰面摔出一丈多遠.和尚拍手說:「你還沒全部學會我的本領啊!」李超甩手撐著地面,慚愧地向和尚請教。又過了幾天,和尚告辭走了。

從此,李超以武術出了名,遨遊南北,沒人是他的對手。一次,李超偶然到濟南,看見一個年輕的尼姑在場上耍武藝,四周圍滿了觀眾。

尼姑對觀眾說:「反來覆去,老是我一個人,大冷落了。有愛熱鬧的,不妨下場交手玩玩。」

這樣說了三遍,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一直沒有應聲的,李超在場邊,不覺手癢,信心十足地走進場內。尼姑笑著向他合掌致意。

剛一交手,尼姑就喝他停下,說:「這是少林宗派啊。」馬上又問:「你的老師是誰?」開始李超不說。

尼姑一再追問,李超才告訴說是和尚。尼姑抱拳說:「憨和尚是你老師嗎?要是這樣,不必較量了,我甘拜下風。」

李超幾次要求比試,尼姑不同意。那些圍觀者極力慫恿,尼姑才說:「既然你是憨師的弟子,我們就是同一路的人,不妨玩玩,只要雙方領。

6、請介紹廣州各地區如白雲區,荔灣區等。

經緯度
市中心位於北緯23度06分32秒,東經114度15分53秒。

轄區
12個。廣州市共轄10個區、2個縣級市。

市花
木棉花。又名英雄花。

廣州山青水秀,風光旖旎,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景點100多處,其中以羊城新八景白雲山、珠江、越秀山、東站廣場、陳家祠、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蓮花山以及中山紀念堂、黃埔軍校、南越王博物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花卉博覽園、華南植物園、從化溫泉、番禺香江野生動物世界、寶墨園、廣東美術館、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旅遊區、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上下九路商業步行街、北京路商業步行街等景點最負盛名。

南越國史跡 南越國宮署遺址
西漢南越王墓
越王井
西漢南越國水閘遺址

海上絲綢之路史跡 秦代造船工場與廣州古代海上交通文物
南海神廟與海上絲綢之路
海珠石傳說與明代廣交會
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史跡

宗教文化史跡 光孝寺
華林寺
六榕寺
海幢寺

近現代革命史跡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廣東省博物館
中共「三大」舊址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現代都市]
都市新形象 廣州新體育館
廣州國際會展中心
內環路
廣州地鐵

都市特色園林 西關泮塘
白雲山風景區
越秀公園
廣州文化公園

都市度假樂園 廣州海洋館
南湖國家旅遊度假區
世界大觀
航天奇觀

http://www.guangzhou.gov.cn/

7、孫沔傳文言文

1. 《後漢書.吳祜傳》文言文全翻譯

吳祜字季英,陳留長垣人,父吳恢,任南海太守。吳祜十二歲時跟隨父親到任所生活,父親想烤竹簡刻經書,吳祜勸道:「現在父親越過五嶺,遠在海邊,這里風俗簡陋,但舊時有許多珠寶珍奇,上被國家猜疑,下被諸侯寄望,如果把書寫成,恐怕要用兩輛車來載運。從前馬援因為運回薏苡招致毀謗,處在嫌疑之間的事情,前代的賢人也是十分慎重的。」吳恢於是就不寫書了。吳祜二十歲時,父親去世,生活十分貧困,卻不接受別人的饋贈,他常在家鄉水邊牧豬,同時漫步吟誦經書。遇到父親生前的老朋友,對他說:「你是兩千石官員的兒子卻做這樣 *** 的事,就算你不覺得羞恥,又怎麼對得起你去世的父親呢?」吳祜只是表示謝意,堅守志節並不改變。後來被舉為孝廉,將前去 *** ,郡里給他餞行,吳祜跟小吏雍丘黃真暢談多時,與他結友而別。功曹認為他太傲慢了,請求罷免他。太守說:「吳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黃真後來也被舉薦為孝廉,拜新蔡縣令,世人稱贊他清廉有節操。吳祜慶宏後來升為膠東侯相。他為政力求仁慈清簡,以身作則。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總是先閉門自責,然後再審斷訴訟,用道理開導他們,或親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調解,使雙方和解。嗇夫孫性私下徵收百姓的錢物,買了一件衣服送給父親,父親得到衣服,非常生氣,說:「我們有這樣的官員,你怎麼忍心欺騙他!」逼著兒子回去認罪,孫性又慚愧又害怕,拿著衣服到官衙自首,吳祜叫退左右,詢問緣由,孫性如實把父親的話說了,吳祜讓他回去感謝父親,並把他的衣服送給他的父親。

吳祜升為齊相,大將軍梁冀上表推薦他任長史,到了梁冀誣奏太尉李固時,吳祜聽知後請見梁冀,與他爭辯,梁冀不聽,憤怒地起身入室,吳祜也徑自離去。梁冀於是把吳祜調出豎困京城任河間相,吳祜便辭官回家,不再做官,親自灌園種菜,講授經書,九十八歲去世。

2. 張善安傳 舊唐書 文言文翻譯

張善安,兗州方與人士。17歲時,亡命為盜,後來在淮南一帶打家劫舍。恰逢孟讓敗亡,張善安招募了敗軍八百多人,突襲攻破廬江郡。依附於林士弘,卻不被信任,深感懊惱,於是反叛襲擊了林士弘,焚其城郭後離開去了南康。蕭銑奪取豫章,派遣大將蘇胡兒守城,張善安奪取豫章,占據歸還給唐朝,於是被授為洪州總管。

武德六年張善安反唐,輔公佑任命其為西南道大行台。善安掠奪孫州,擒拿總管王戎,襲殺黃州總管周法明。恰逢李大亮率兵趕到,勸降善安。張善安答道:「我本來最初是不欲謀反。但被部下讒言陷害謀反。投降,現如今是很容易的,但朝廷恐怕不會免除我的罪責,該怎麼辦啊?」李大亮說道:「您會投降,我一點也不懷疑。」於是獨自走入陣中,與張善安握手談話。張善安於是大喜,率領幾十騎兵進入李大亮帳營。大亮引進善安後,立即命令士兵捉拿了張善安。善安身邊的騎兵都感到驚異,被抓走。善安部下舉兵來戰。張大亮說是張善安是自願歸順,勸誡叛軍不要做無謂的爭斗。善安同黨罵道:「總管出賣了我們。」於是叛軍潰敗。張大亮押送善安至京師。善安辯解自己不與公祏同謀,唐高祖赦免了他。公祏兵敗,收到善安書信,於是被處死。

3. 宋史.狄青傳的翻譯

皇佑中,廣源州蠻儂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圍廣州,嶺外騷動。楊畋等安撫經制蠻事,師久無功。又命孫沔、余靖為安撫使討賊,仁宗猶以為憂。青上表請行,翌日入對,自言:「臣起行伍,非戰伐無以報國。願得蕃落騎數百,益余差念以禁兵,羈賊首致闕下。」帝壯其言,遂除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經制廣南盜賊事,置酒垂拱殿以遣之。時智高還據邕州,青合孫沔、余靖兵次賓州。

先是,蔣偕、張忠皆輕敵敗死,軍聲大沮。青戒諸將毋妄與賊斗,聽吾所為。廣西鈐轄陳曙乘青未至,輒以步卒八千犯賊,潰於昆侖關,殿直袁用等皆遁。青曰:「令之不齊,兵所以敗。」晨會諸將堂上,揖曙起,並召用等三十人,按以敗亡狀,驅出軍門斬之。沔、靖相顧愕眙,諸將股慄。

已而頓甲,令軍中休十日。覘者還,以為軍未即進。青明日乃整軍騎,一晝夜絕昆侖關,出歸仁鋪為陣。賊既失險,悉出逆戰。前鋒孫節搏賊死山下,賊氣銳甚,沔等懼失色。青執白旗麾騎兵,縱左右翼,出賊不意,大敗之,追奔五十里,斬首數千級,其黨黃師宓、儂建中智中及偽官屬死者五十七人,生擒賊五百餘人,智高夜縱火燒城遁去。遲明,青按兵入城,獲金帛鉅萬、雜畜數千,招復老壯七千二百嘗為賊所俘脅者,慰遣之。梟黃師宓等邕州城下,斂屍築京觀於城北隅。時賊屍有衣金龍衣者,眾謂智高已死,欲以上聞。青曰:「安知非詐邪?寧失智高,不敢誣朝廷以貪功也。」初,青之至邕也,會瘴霧昏塞,或謂賊毒水上流,土飲者多死,青殊憂之。一夕,有泉涌砦下,汲之甘,眾遂以濟。

復為樞密副使,遷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尹。還至京師,帝嘉其功,拜樞密使,賜第敦教坊,優進諸子官秩。初,青既行,帝每憂之曰:「青有威名,賊當畏其來。左右使令,非青親信者不可;雖飲食卧起,皆宜防竊發。」乃馳使戒之。及聞青已破賊,顧宰相曰:「速議賞,緩則不足以勸矣。」

始,交址願出兵助討智高,余靖言其可信,具萬人糧於邕、欽待之。詔以緡錢三萬賜交址為兵費,許賊平厚賞之。青既至,檄余靖無通使假兵,即上奏曰:「李德政聲言將步兵五萬、騎一千赴援,非其情實。且假兵於外以除內寇,非我利也。以一智高而橫蹂二廣,力不能討,乃假兵蠻夷,蠻夷貪得忘義,因而啟亂,何以御之?請罷交址助兵。」從之。賊平,人服其有遠略。

青在樞密四年,每出,士卒輒指目以相矜誇。又言者以青家狗生角,且數有光怪,請出青於外以保全之,不報。嘉佑中,京師大水,青避水徙家相國寺,行止殿上,人情頗疑,乃罷青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陳州。明年二月,疽發髭,卒。帝發哀,贈中書令,謚武襄。

4. 楊大眼文言文翻譯

後魏時有個楊大眼,武都氐人,楊難當的孫子。

年少時就有膽量,跳走如飛。高祖南伐時,尚書李沖典選征討官,楊大眼自薦,李沖不允許。

大眼說:「尚書你不了解我,我為你表演一技。」他便用三丈的長繩,系在發髻上飛跑,繩便像射出的箭頭那樣快、那樣直,馬都攆不上。

觀看者都很驚嘆。李沖說:「千載以來,沒有見過這樣奇異的人才。」

便用他當將軍,不久,升為輔國將軍。王肅剛回國時,對大眼說:「在南方就聽到你的名字,以為你的眼比車輪大。

現在看來和別人的眼沒有什麼不同。」大眼說:「咱倆若是旗鼓對陣,我怒瞪雙眼,足以使你亡魂喪膽,何必大於車輪?」 當時人們都推崇他驍勇,就是張飛、關雲長夜比不過他。

5. 王錫爵傳.文言文答案

題目沒有哪來的答案 原文翻譯如下,不滿意請追問:王錫爵,字元馭,太倉人。

嘉靖四十一年(1562),在京師會試中獲第一名,廷試又得第二名,授職為編修。逐漸官至國子監祭酒。

萬曆五年(1577),以詹事身份負責翰林院。張居正服喪期限未滿,即出仕為官,准備對吳中行、趙用賢等人施以廷杖。

王錫爵邀集同館的十多人到張居正處請求寬免,張居正徑直入內而不理他。吳中行等人既已受到杖罰,王錫爵扶著他們大哭。

第二年他晉升禮部右侍郎。張居正才回鄉處理喪葬,九卿急忙請求召他回京,唯獨王錫爵不簽名。

不久,他請求探親而離職。張居正因為王錫爵揭露自己的短處,更加懷恨他,王錫爵因此不出任官職。

萬曆二十年(1584)冬季,在家中被任命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機要事務。返回朝廷,他奏請禁止諂諛、抑制鑽營角逐、戒除虛浮、節制侈靡、鼓勵議政風氣、精簡工作。

皇帝都加以褒揚、接納。 起初,李植、江東之與大臣申時行、楊巍等人產生矛盾,因為王錫爵負有重望,並且與張居正不和,就極力推舉他。

等到王錫爵入朝,與申時行結合,他們反而上奏極力排斥李植等人,於是李植等人全部離去。當時申時行任首輔、許國任次輔,三個人都是南畿人,而王錫爵與申時行同時在會試中舉,並且在同一郡,在內閣中相處很好。

因為申時行性格柔和,而王錫爵性格剛直氣盛。萬曆十六年(1588),他的兒子王衡考取順天試的第一名,郎官高桂、饒伸議論此事。

王錫爵接連上奏辯駁,話語過於憤恨,饒伸被投入詔獄並從官籍除名,高桂被貶責到邊疆。御史喬璧星奏請皇帝告誡王錫爵,務必擴展他的氣量,成為美善有涵養的大臣,王錫爵上奏辯解。

因此逐漸與朝廷議論抵觸。 當時群臣奏請建立皇儲的人很多,皇帝都不聽。

萬曆十八年(1590),王錫爵奏請預先教導太子,錄用言官姜應麟等人,並請求寬恕以前的巡撫李材,沒有答復。曾經因為旱災,自己陳奏請求罷免官職。

皇帝下詔好言挽留。火落赤、真相侵犯西部邊疆,議論的人爭相請求出動軍隊,王錫爵主張和平解決,與申時行的意見相合。

不久,他與同列爭請冊立皇儲也不成,他關門閉戶請求回鄉。不久因為母親年邁,接連奏請回鄉探親。

於是皇帝賜給他路費,派遣官員護送。回鄉兩年,申時行、許國和王家屏相繼離開職位,有詔書催促、召見王錫爵。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他返回朝廷,是成為首輔。 在此之前有聖旨,這年春季舉行冊立皇儲的大典,告誡朝廷大臣不要輕慢地陳請。

朝廷大臣鑒於張有德事件,都表現出沉默。等到此,王錫爵秘密奏請皇帝決定大計。

皇帝派遣內侍將親手寫的詔書向王錫爵出示,想等待嫡系的兒子,命令將長子和兩個次子暫且一起分封為王。王錫爵懼怕有失皇上的旨意,立即奉詔草擬諭旨。

但是他對外又顧慮公眾的輿論,於是勸諫:「漢明帝的馬後、唐明皇的王後、宋真宗的劉後都撫養諸位妃子的兒子為自己的兒子,請皇帝指令皇後撫育長子,則長子就是嫡系兒子,而且生母不必尊崇位號以致壓制了皇貴妃。」也擬諭旨呈送宮中。

同列趙志皋、張位都沒預先聽說。皇帝竟然將前面的諭告下達給了禮官,下令馬上准備禮儀。

因此整個朝廷嘩然。給事中史孟麟,禮部尚書羅萬化等人,集體到王錫爵的府第力爭。

朝廷大臣和勸諫的人,奏章每天幾次呈上。王錫爵與趙志皋、張位一起極力奏請皇帝追回先前的詔書,皇帝不依從。

不久,勸諫的人更多,而且岳元聲、顧允成、鍾納陛、陳泰來、於孔兼、李啟美、曾鳳儀、鍾化民、項德禎等人將王錫爵攔在朝房裡,當面與他爭辯此事。李騰芳也上書王錫爵。

王錫爵奏請在朝廷商議,皇帝不同意。他奏請當面陳述,沒有答復。

於是他自己彈劾自己的多項失誤,請求接受罷免官職的責罰。皇帝迫於公眾的輿論,追回並擱置了先前的命令,下令稍候二、三年再商議施行冊立的事。

王錫爵立即奏請皇帝迅速決定,並說「:過去嫡長子剛出生,已經頒布詔書大赦,詔書稱『祗承宗社』,明顯地是像皇太子般待他。現在又疑惑什麼而不決定呢?」沒有答復。

七月,彗星出現了,有詔令修行、反省。王錫爵便奏請皇帝召見大臣。

又勸諫說「:彗星漸漸接近紫微星座,皇帝應慎重起居的時節,對左右放寬刑罰,不要嗜欲以防疾病,散發錢糧以廣布皇恩。」過了一個月,他又勸諫說:「彗星已進入紫微星座,不是僅僅靠用人行政能夠消弭的,只有建立皇儲這一件事可以消除災禍。

天王的星象稱帝星,太子的星象稱前星。現在前星已經閃耀而皇帝不早做決定,所以招致此災禍。

如果迅速冊立皇太子,天象之變就自然消弭。」皇帝都答復知道了,仍堅持等待春季之期的觀點。

王錫爵的復奏又極力勸諫,並接連上奏懇請。 十一月,皇太後的生辰,皇帝駕御宮門接受朝賀完畢,單獨召王錫爵到暖閣,慰勞他說:「卿扶持母親來京都,的確是忠孝兩全。」

王錫爵叩頭答謝,趁此極力奏請皇帝早日確定國家的根本。皇帝問:「皇後有了兒子,怎麼辦?」他答復:「這種說法在十年前尚可以,現在嫡長子已經十三歲,尚等待什麼?況且從古至今,難道有子弟十三歲了還不讀書的事?」皇帝頗為感動。

王錫爵於是奏請皇帝多召見大臣面敘。

6. 高懷德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高懷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節度齊王行周之子。懷德忠厚倜儻,有武 勇。行周歷延、潞二鎮及留守洛都,節制宋、亳,皆署以牙職。晉開運初,遼人侵 邊,以行周為北面前軍都部署。懷德始冠,白行周願從北征。行周壯之,許其行, 至戚城遇遼軍,被圍數重,援兵不至,危甚。懷德左右射,縱橫馳突,眾皆披靡, 挾父而出。以功領羅州刺史,賜珍裘、寶帶、名馬以寵異之。及行周移鎮鄆州,改 信州刺史,仍領牙校。又遷信州刺史,從行周再鎮宋州。 晉末,契丹南侵,以行周為邢趙路都部署御之,留懷德寧睢陽。會杜重威降契 丹,京東諸州群盜大起,懷德堅壁清野,敵不能入。行周率兵歸鎮,敵遂解去。漢 初,行周移鎮魏博,及再領天平,以懷德為忠州刺史領職如故。周祖征慕容彥超, 還過汶上,宏賜行周甚厚,並賜懷德衣帶、彩繒、鞍勒馬。 行周卒,召懷德為東西班都指揮使、領吉州刺史,改鐵騎都指揮使。太原劉崇 入寇,世宗討之,以懷德為先鋒虞候。高平克捷,以功遷鐵騎右廂都指揮使、領果 州團練使。 從征淮南,知廬州行府事,充招安使。戰廬州城下,斬首七百餘級。尋遷能捷 左廂都指揮使、領兵州防禦使,賜駿馬七匹。南唐將劉仁贍據壽春,舒元據紫金山, 置連珠砦為援,以抗周師。世宗命懷德率帳下親信數十騎覘其營壘。懷德夜涉淮, 遲明,賊始覺來戰,懷德以少擊眾,擒其裨將以還,盡偵知其形勢強弱,以白世宗。 世宗大喜,賜襲衣、金帶、器幣、銀鞍勒馬。世宗一日因按轡准

說實話,你給的分兒有點少,不可能有人花大力氣給您逐字逐句翻譯的(又沒資料可以讓我復制)。不過幸好我比較喜歡助人為樂,不辭辛苦,所以就把大概意思說給你聽好了。 第一段:高懷德字藏用,是真定常山(高俅是宋初高懷德的後代嗎?高俅是水滸傳的人物,他和高懷德有關系嗎?不是,因為高俅的資料實在太少,他的出生日期都不詳。 最近有的專家這么認為: 高俅的祖先是大唐高麗屬將高仙芝,是高仙芝與高麗妓 女的私生子的後代,隨高仙芝來到中原,但因出生不好,並且一直被罵為「高麗奴」

---------------------------------------------------

謝謝採納哦

7. 楊大眼文言文翻譯

楊大眼,武都氐難當之孫也。少有膽氣,跳走如飛。然側出,不為其宗親顧待,頗有飢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請。

時高祖自代將南伐,令尚書李沖典遷征官,大眼往求焉。沖弗許,大眼日:「尚書不見知聽下官出一技。」便出長繩三丈許,系髻而走,繩直如矢,馬馳不及,見者莫不驚歡。沖曰:「自千載以來,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為軍主。

出為征虜將軍、東荊州刺史。時蠻酋樊秀安等反,詔大眼為別將,隸都督李崇,計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騎射,自詣軍省大眼。至於攻陳游獵之際,大眼令妻潘戎裝,或齊鑣戰場,或並驅 林壑。及至還營,同坐幕下,對諸僚佐,言笑自得,時指之謂人曰:「此潘將軍也。」

大眼善騎乘,裝束雄竦,擐甲折旋,見稱當世。撫巡士卒,呼為兒子,及見傷痍,為之流泣。自為將帥,恆身先兵士,沖突堅陳,出入不疑,當其鋒者,莫不摧拉。南賊前後所遣督將,軍未渡江,預皆畏懾。傳言淮泗、荊沔之間有童兒啼者,恐之雲「楊大眼至」,無不即止。王肅弟子秉之初歸國也,謂大眼日:「在南聞君之名,以為眼如車輪。及見,乃不異人。」大眼日:「旗鼓相望,嗔眸奮發,足使君目不能視,何必大如車輪。」當世推其驍果,皆以為關張弗之過也,,

又出為荊州刺史。常縛蒿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諸蠻渠指示之日:「卿等若作賊,吾政如此相殺也。」又北清郡嘗有虎害,大眼搏而獲之,斬其頭懸於穰市。自是荊蠻相謂日:「楊公惡人,常作我蠻形以射之。叉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復為寇盜。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雖不學,恆遣人讀書,坐而聽之,悉皆記識。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競不多識字也。

(節選自《魏書五·楊大眼傳》)

參考譯文:

楊大眼是武都(今屬甘肅)氐族人楊難當的孫子,從小有膽量氣力,快跑像飛一般,但困為:是妾所生,不被他的同宗親屬關心,常常挨餓受凍。太和年聞,舉家遷居,在朝廷中任小吏。

後來北魏孝:匯帝元宏准備南侵,讓尚書李沖負責選拔出征的軍官,楊大眼前往應誣。李沖沒有答應他,楊大眼便說:「尚書大人您不了解我,請接受我給您獻一手絕技。」便拿出一條三丈來長的繩子系在發髻上,然後用力奔跑,只見繩子在腦後飄起,如射出的箭一般直,(奔跑速度快得能人)連奔馬也追趕不上。旁觀者無不驚嘆歡呼,李沖說:「千百年以來,還沒有聽到過有跑得如此之快的人。」於是提拔楊大眼擔任軍主。

出任征虜將軍。東荊州刺史,當時少數民族首領樊秀安等造反,朝廷下詔命楊大限為別將,隸屬都督李崇,討伐平定叛亂。楊大眼的妻子潘氏,長予騎射,自己到軍營中探望楊大眼。不淪攻戰還是游獵,大眼都讓妻子身著戎裝陪在左右,兩人有對一同沖殺在戰場,有時並駕麗行在山林。回到軍營,也同坐幕下,面對眾多軍將僚佐,談笑自若。楊大眼常指著她告訴別人:「這就是潘將軍。」

楊大眼擅長騎馬,裝束雄辣,穿甲折旋,為當時所稱道。他安撫士兵,稱為兒子,看見士兵的創傷,(心痛得)為他們流淚。自己擔任大將,常常身先士卒,沖殺在戰場,出生入死毫不遲疑,凡抵擋他銳氣的人,沒有不挫敗的。南梁前後所派攻魏的將領,軍隊尚未渡江,皆早已心懷畏懼。傳說當時淮、泗、沔、荊之間有啼哭的兒童,嚇唬他說「楊大眼到了」,沒有不立刻停止啼哭的。有個南朝人歸降北魏後見到他,對楊大眼說:「在南邊的時候聽到您的大名,以為真的『眼如車輪』,等到親眼看見,原來跟平常人沒什麼不同啊!」楊大眼說:「兩軍對陣、旗鼓相望的當兒,我用力瞪眼,足能夠嚇得你目不敢視,何必大如車輪呢?」當世時,人們都推崇他的勇猛果敢,都認為不亞於三國時的關羽和張飛。

再後來,楊大眼任荊州史,常常把蒿草捆綁成人的樣子,給它穿上青布衣,作為靶子用箭射。召集蠻人首領指草人給他們看,說:「你們如果做賊,我們按政令就像這樣殺你們。」恰此時,北淯郡有猛虎傷人,楊大眼與虎搏鬥並捕獲,砍下虎頭懸掛在人多的集市。從此,蠻人相互說:「楊公是個惡人,常把草人做成我們的樣子來射之,並且深山的老虎尚且不能倖免。」於是蠻人不敢再作劫掠、偷盜的事情。楊大眼在任兩年後去世。

楊大眼沒上過學,常常令人給他讀書,坐著認真聽,全都能熟記在心。一旦發布檄文、捷報類布告,都由楊大眼口授,可是竟然不認識太多的字。

8、撒貝南哪族,從撒貝南安徽尋根說起--和州撒氏家族滄桑

和州撒氏家族滄桑

據《撒氏家譜》載:撒姓遠祖原居西域為回鶻人,因協助唐王朝平叛有功,被封為懋王,世居關中,撒氏祠堂名為「懋穎堂」。明朝建文元年(1399),由陝西遷至和州的撒仲謙,家住大西門響水溝,是撒氏家族和州一世祖,距今已600多年。撒氏是回民中的大姓,世居和州,融入故土,枝繁葉茂,人口漸多,流落外鄉的撒姓人以和州為根,因為幾百年來這里是撒姓的源頭。

一、尋遺補憾慰鄉鄰

《客從何處來·撒貝南篇》曾在和縣實地拍攝三天,節目組廣泛收集資料,精心製作圖板,還專門采訪了多位撒氏耄耋老人。但播出的專題片,卻從逃難到達武漢民權路清真寺講起,向前追述僅用一句話帶過:「我的家族原籍在與南京一江之隔的安徽和縣」。和縣鄉親殷殷期待落空,心中難免有點遺憾。作為熱愛和縣地方文史的一位學者,決定整合多方資料,提筆撰稿,存史寄情,既可抒發對和州故鄉的熱愛,又彌補了族親鄉鄰的遺憾。

走近和州撒氏家族,我們首先要記住八個字:「和、平、應、世,忠、厚、傳、家。」這既是撒氏家族的輩分咐渣鉛用字,又是血脈傳承的祖訓族規。撒家人世代銘記「和平忠厚」的樸素理念,每年春節都製成楹聯貼在門上,把它當作為人處事、修身齊家的道德標准。

明清以來,撒氏家族在和州多從事與本民族生活習慣相關的手工業和商業。如宰牛、皮坊、燭坊、磨坊、油坊以及篾匠、鐵匠、飲食、雜貨等行業,經營規模都較小,集中於縣城居民區,特別是最繁華的大市口一帶。商人常隨生意梁指走,為了謀生,家族分支還到含山、南京、蘇州、杭州和上海等地開店,撒氏就這樣不斷向外擴散。

家族歷史總是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日寇侵華戰爭給撒氏家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1937年12月,日軍佔領首都南京,一江之隔的和縣經常有日機飛臨偵察,次年3月18日,三架日機對和縣進行了狂轟濫炸,歷史給我們留下這樣幾幅畫面:

從高空投彈的日機,一邊執行轟炸任務,一邊還航拍照片,鳥瞰和州城區一簇簇濃煙連成一片。這是一張從歷史檔案中翻出的老照片,穿越歲月的塵封,那一簇簇濃煙使人窒息,喚醒了昨天曾經的傷痛,我彷彿依稀聽到從空中傳來敵機的轟鳴和魔鬼的獰笑。

在地面,和城東西大街化成一片火海,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數百間店鋪和民房焚燒殆盡,其中就有撒萬成雜貨鋪及兩層樓房。撒萬成雜貨店店主撒輔卿(正綱),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流著仇恨的眼淚,死死抱著燒焦的房柱不肯離開,他的侄子奮身鑽進熾烈的火場,冒著生命危險把老人救出(《拙夫走筆》104頁)。撒輔卿老人悲憤交加,急火攻心,一下子就瘋癲了。和州淪陷後,有一小隊日軍駐扎在他家宅院,天氣寒冷,鬼子兵將桌椅門窗拆了燒火取暖。憤恨至極的撒輔卿老人,乘日軍不備,把一盆開水潑到小鬼子身上,後倉皇逃出和州,躲到全椒古河在國民黨軍隊任職文書的孫女婿馬維義處。

戰火毀了家園,老百姓為了躲避戰亂,紛紛踏上逃難之路。撒貝南的曾祖父撒平厚帶著一家23口人,加入擁擠混亂的跑反人群。離開和縣,沿著縣城間簡陋的土路,扶老攜幼,拖兒帶女,起早摸黑,風雨泥濘,一個多月跋涉1000多里,經無為、廬江、桐城、潛山、太湖、黃梅、黃崗等縣,最終抵達漢口,三個孩子夭折在途中。(見「撒家逃難路線圖(1938)」)一家人一路上受盡磨難,是那個年代我們整個民族災難的縮影。

據老人回憶,當年跑反,有錢的跑武漢、四川、重慶。沒錢的就到鄉下,在周圍山上、農村躲藏。撒家逃難的人很多,不止撒平厚家這一衡好支,撒輔卿家也有。據撒小玲回憶說:「我的奶奶(名禹素珍,撒輔卿三兒撒應昌之妻)帶著我的姑姑(名撒木蘭,當時5歲)也隨著人流向武漢、四川方向跑。木蘭姑姑說,當時還請了挑夫幫助挑擔,一頭挑行李物品,一頭坐著5歲的姑姑。他們跑到四川千佛山後,有人說不能跑了,再跑就危險了。於是就又往回走到武漢,清真寺收留了他們。在清真寺住了一段時間,他們一家就去了西北,投奔爺爺撒應昌,爺爺當時在西北公路局當會計。」

二、撒氏創業也風光

撒貝南在接受采訪時曾直言:「一個人從哪兒來是終極問題之一,而家族歷來在中國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我來做這件事情,家裡人認為是最有條件的……家裡人曾經說過,你應該花點心思,把家裡一些故事了解一下,……否則的話再下一輩的孩子們就更難了。」

「創業漫漫,毀於一旦」,日機轟炸毀掉了撒氏幾代人的家業,家族創業的故事很值得回溯。清末民初,是和州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因為毗鄰南京,是州府所在地,下轄好幾個縣。撒氏老弟兄六人,在大市口合夥開設了「撒萬成」商號,經營美國「美孚煤油」、英國「太古食糖」等五洋雜貨。商號前店後坊,即前場營業,後場生產加工糖食糕點等。創業開始經受的磨難,今人難以想像。每日兩餐,早干晚稀,沒菜吃就用鹽炒黃豆下飯;男人剃頭,六弟兄互相剃,用剃刀刮掉長發就行了;一件衣服,老大、老二、老三挨著穿,補丁摞補丁,一直穿到破爛不堪。真正是艱苦創業,克勤克儉。

俗話說「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撒萬成」商號由老二房撒輔卿主事。「撒萬成」商號位於和城中心「大市口」偏西。另外在城南還開設分店「撒萬新」、「撒萬順」。撒輔卿還以長媳馬應玉之名在油坊巷開設了「撒萬隆」醬菜店,生產經營醬菜、醬油和米醋。「撒萬成」和「撒萬隆」的糖坊醬坊,都僱傭了幾位大師傅和很多伙計。撒輔卿一支六房上百口人,聚居在和城小市口偏南一隅的「油坊巷」,南從「大觀園」浴室起,北到小市口止,半邊街都是撒家住宅,人稱「撒半街」。

「撒半街」不是一支一時刻意建設的,它是撒姓族人相互聚攏自然形成的,撒貝南曾祖父開的「在城內要算是一等的大酒館」,應該也在這「撒半街」。「聚族而居」是家族制的起源和特徵,也是家族沿襲的生活方式。各支各房相聚而居,店舍牆連瓦接,房屋彼此相挨,延長成為街巷,而後被和城人以「撒半街」稱之,由此可見家族當年的興旺,也顯示撒氏對和城發展的貢獻。

能夠反映當年撒氏經營狀態的是進貨。當時「撒萬成」商號除去糖食糕點等由作坊自製外,其他大宗商品如「美孚洋油」、「太古白糖」都是從南京進貨。據老人回憶:一般兩個月要進一次貨,進貨大船從南京下關碼頭直抵和州金河口碼頭,在碼頭卸完貨用獨輪車分裝好,運到城內「撒萬成」商號庫房。從金河口碼頭到和州縣城的十里長堤上,獨輪車從頭看不到尾,沿途農民駐足觀看,相互轉告說:「撒萬成又進貨了!」

最難忘的是撒、禹兩家兒女嫁娶,當時兩家是換親,即撒家長女(撒應玉)嫁到禹家,禹家女兒(禹素珍)嫁給撒家(三兒撒應昌)。「撒萬成」和「禹廣源」在當時是兩家有名的商號,堪稱和州商界翹楚。撒禹兩家,娶媳婦,嫁女兒,親上加親,雙喜雙慶,真是「門當當,戶對對,天作之合良緣配」。洋鼓敲,洋號吹,鞭炮鳴,人聲沸,震耳欲聾,盛況空前,那個場景,那個氣派,為和州城前所未有,多年後老人們回憶舊事也還津津樂道。

三、拒侮抗日添榮耀

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一個又一個家族投入全民族抗戰的洪流,有的浴血前線,有的揮汗後方,有的聲名遠播,有的無聲反抗。和州撒家也可舉出數例。

撒貝南的四爺爺(四叔公)撒應水,19歲在武漢參加「戰干團」(武漢戰時幹部服務團),22歲在戰爭中英勇犧牲,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撒萬成」老掌櫃撒輔卿的二兒撒應瑞,早年曾在含山開設撒萬成分號,並兼任和含兩縣商會會長。和縣淪陷後,日本人要在和縣成立維持會,有意挑選撒應瑞擔任會長,幾代人創下的家業毀於日機轟炸,國恨家仇壓在心頭,撒應瑞憤然拒絕。他帶著家人逃出和城,躲到南京水西門外,靠其子(世良、世勛、世光)在外打工或做小販維持生活。

撒應瑞的長子撒世良,不堪忍受日寇凌辱,離開故土,遠走他鄉,幾十年後,竟然出了一名中國遠征軍的士兵。撒世良參加中國遠征軍的史實,是前幾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前後被發掘出來的,一時間竟成「網紅」,他的故事曲折感人。

窮人孩子早當家,商人兒孫愛闖盪。在經商環境下長大的撒世良。12歲就隻身一人到上海當學徒,「淞滬抗戰」他跟隨逃難人群返回和州。為了當兵吃飯,也為了抗日復仇,他跑到安徽六安參加了國民黨軍隊。在西安當勤務兵,挨餓受累遭歧視,找個機會開溜當了逃兵。從終南山到陝西武功,再到寶雞,流浪飄泊。在寶雞找到三叔撒應昌,經介紹跟師傅學駕駛,隨後在西北公路局五中隊當上了汽車司機。

當時從寶雞到成都遇到搭便車的旅客,要付給15兩黃金。一次他開車到重慶,去看望堂姐撒惠英,就拿了點金子接濟堂姐買米,因此招來厄運。軍統局以走私罪將他抓起來,車和執照全部沒收。關押數月,轉到渣滓洞,繼續關押,後來雖被釋放,但汽車沒收了,再次走上流浪之路。

能夠成為中國遠征軍的一員,很大程度出於偶然。撒世良在重慶時,有位安徽老鄉在國民黨營造司當司長,他幫司長修好了一輛年久失修的進口汽車,司長留他當了司機。後來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暴發,中、美、英結為同盟國,中國派遣遠征軍出國作戰。為了補充兵源,國民政府廣泛動員學生參軍,他懷著滿腔抗日愛國熱情報名參加了學生軍。

學生軍集訓後選擇去向,撒世良選擇去印度。1943年春,經過乘船,轉汽車,再乘美軍運輸機,沿著著名的駝峰航線,飛到印度汀江。中國遠征軍士兵五六十人,在美軍基地清洗換裝,乘火車到加爾各答,換船到蘭姆伽。蘭姆伽在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是一個遠離城市的偏僻小鎮。著名的盟軍大本營就在這里,中國駐印軍隊的駐地和訓練基地也在這里,撒世良在蘭姆伽待了一年多。

憑著開車技能,撒世良被分配到中國駐印軍戰車四營。1943年10月,中國遠征軍戰車學校在蘭姆伽正式成立,撒世良當上了教官助理。在中美官兵共同努力下,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坦克、裝甲車駕駛員,送往緬甸抗日前線。1944年1月,第一支中國裝甲部隊出現在胡康河谷,大大提高了戰鬥力。中國軍人的英勇善戰,美國先進的武器裝備,中國駐印軍所向披靡,解放了緬甸,恢復了滇緬公路運輸線,為抗戰轉入全面反攻取得最後勝利作出了貢獻。

1944年冬,日軍侵犯貴州獨山,貴陽告急,國民黨急調學生軍回國。他們從印度飛回雲南,奉命奔赴貴陽。但由於坦克噸位過重無法過橋,最終兩輛15噸重的坦克掉進河裡。失去坦克的士兵,自尋生計就散夥了。撒世良跟隨國民黨軍炮兵五團來到貴陽,在這里結婚成了家。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戰勝利。此時,老婆懷孕,為了掙錢養家糊口,去廣東湛江接車,後輾轉柳州、香港、海南島,發現上當受騙,鬼使神差竟然又當上國民黨兵。在海南島撒世良遭受誣陷關進牢房,後被轉到廣州番禺監獄。

1949年春,人民解放軍打到廣東,撒世良被從監獄救出。他作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選擇,沒有領路費回家,而是留在人民解放軍第十五兵團,司令員是鄧華。撒世良還是干老本行開汽車,最初執行的任務是運送武器彈葯到花縣,他最終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

回顧撒世良的一生,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最後卻「劫波渡盡,迎來光明」。無論投身中國遠征軍,還是加入人民解放軍,他都是普通一兵。沒有浴血疆場,未立顯赫戰功,但有著真實的人生,同千千萬萬普通士兵一樣,為民族解放事業作過貢獻。撒世良轉業到衡陽鐵路局,後來在廣西柳州定居,他的很多親戚都在和縣,親侄子就住在馬鞍山市。

四、和州撒氏一家親

撒貝南曾感慨說:「我發現背井離鄉的過程從未停止,並且可能越走越遠。我們永遠會在路上,永遠也回不了頭,但是你別忘了根在那兒。」這不是撒貝南個人的感慨,是與他有相同際遇遊子的共同感懷,也是這次在進行家族調查時我們深深的感悟。

撒貝南到和縣是來尋根的。往事過去已七八十年,孫輩來尋找祖父、曾祖父的生活痕跡,人去物非,時過境遷,中斷太久,續之豈易?徒勞也屬難免。撒氏系非農村聚居型家族,經商之人對地域依存度較低,他們將本取利,尋找財路,家隨生意走,撒氏家族就這樣一支又一支走四方,奔遠方。

奔遠方,難回鄉,血脈鄉情化愁腸。在采訪中,對於撒氏譜系和輩分能說清的已經很少,很多事都搞不清。第一因為沒有家譜,家族人太分散,也沒有人來續家譜;第二是家族大,分支多,走動少,聯系鬆散;第三有的起名不帶輩分字,有的不用名而用號,後人已無從咨詢查考;第四由於舊社會回民必須娶回民,不許娶漢民,通婚限製造成擇偶面狹窄,輩分常常搞亂,形成拐彎抹角都連得上,反正都是親戚,到最後就互相都喊老表。被采訪的耄耋老人言之鑿鑿:「和州姓撒的規規矩矩就是一家。」這種籠統之言,雖屬無奈,但也確實。撒氏家族的這種尷尬,在很多家族中都存在。

追根溯源,連線憶舊,凡聯繫到的家族後人都非常熱心。我們運用電話、視頻現代通訊手段,輾轉尋找散落各地的族親,了解往事和現狀。這個幾百年來生活在和州的家族,已擴散到祖國的四面八方;這個姓氏獨特的少數民族家族,已融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他們其中出了很多傑出人物,無疑為這個家族爭光添彩。「撒」姓宗親在異地他鄉有緣相聚,依然親情如故。

例如:上世紀七十年代,撒輔卿的小孫女撒惠文從柳州去武漢參加物資交流會,與撒貝南伯父撒世富邂逅。四十年前跑反失散,四十年後意外重逢,兩家驚喜萬分。撒世富的胞弟撒世貴,有子撒貝南和女撒貝娜。他鄉遇族人,喜極的世富將惠文攜帶的女兒取名為:撒貝妮。撒貝娜和撒貝妮,一族兩支並蒂花,延續親情傳佳話。武漢和柳州兩支保持著密切的交往。

另外,撒貝南前往廣西柳州考察鄉村小學教育狀況,撒世良之子撒忠民也大力協助;撒貝南來安徽和縣尋根調查,由晚兩輩的撒曼麗全程陪同。天高地遠隔不斷,血脈親情能跨越。

追根溯源,實地覓蹤,撒忠銘先生為我們帶路尋找歲月的遺痕。當年的石板街巷已經不見蹤影,鬧市口再也找不到祖輩生活的印跡,我們在擁擠不堪、布局零亂的樓房巷道中穿行,詢問這兒那兒曾經的面貌。在狹窄巷道的最深處,忠銘老人打開一座老屋,飽含歲月滄桑感的青磚小瓦,整塊青條石門檻,黝黑積塵的屋內隔板,雜草叢生的荒蕪院落,這是撒氏家族唯一倖存的舊居,已被定為危房,等待拆遷。走出老屋是「篾匠街」,一條街僅存兩三戶篾匠,基本已名存實亡。人們一邊拿著手機拍照,一邊感嘆時代發展太快。

這趟和縣撒家尋根,我們不止一次來到鎮淮樓,登臨這座地標建築,憑樓遠眺,思絮飄渺。鎮淮樓,像一位飽經滄桑、愛心依舊的老祖母,以其博大的胸懷將子孫後輩盡攬身邊。鎮淮樓,記住了背井離鄉之人難舍難分的淚眼,珍藏起久別重逢兒女笑容綻放的照片。面對鎮淮樓,撒氏家族掏心傾訴。今後不管走向何方,都不會忘記和縣故土;不管在哪裡紮根,都一定守住「和、平、應、世,忠、厚、傳、家」這八個字,把家族這份正知正念永遠牢記心上。

備註:本文在調查和寫作中,得到撒木蘭、撒惠文、撒惠玲、撒忠銘、撒忠泉、撒文瑾、撒小玲和撒曼麗等家族宗親提供資料和幫助,在此統一予以答謝。另外還使用了《和縣志》和其他資料。

家族如同百年老樹,盤根錯節,枝葉繁茂。雖然已盡心竭力,但錯訛缺失再所難免,懇請撒氏宗親指謬匡正。

最憶是巢州

熱點內容
合肥瑤海區招投標中心 發布:2020-09-09 14:35:50 瀏覽:505
合肥長城寬頻價格表 發布:2020-09-09 02:57:42 瀏覽:505
合肥小區名稱 發布:2020-09-10 05:51:24 瀏覽:504
365房產合肥 發布:2020-09-09 22:32:45 瀏覽:504
成都大巴包車 發布:2020-09-09 21:03:12 瀏覽:504
合肥萬達城摩天輪營業 發布:2020-09-10 08:43:47 瀏覽:503
上海合肥高鐵 發布:2020-09-09 20:23:53 瀏覽:503
合肥立特科技 發布:2020-09-09 16:27:05 瀏覽: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發布:2020-09-09 03:48:06 瀏覽:503
杭州到合肥高鐵時刻表查詢 發布:2020-09-17 08:24:4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