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縣一市 » 肥東縣最年輕名人

肥東縣最年輕名人

發布時間: 2023-04-23 10:45:22

1、安徽六家畈吳氏名人

合肥六家畈吳姓人員中出過不少將軍。可以找到資料的有十一位將軍,其中,中將五名吳桐仁,吳紉禮,吳中英,吳廷紀,吳渤海,少將六名。吳光傑,吳近義,吳義勛,吳秉仁,吳篤仁,吳復禮。吳中英和吳光傑是兄弟,吳秉仁和吳篤仁是兄弟。

六家畈吳氏介紹

六家畈位於合肥市肥東縣南部,西南臨巢湖,現屬於肥東縣長臨河鎮管轄。宋寶慶年間(1226年),六家畈吳氏一世祖吳七三從宣城來此定居,其後代子孫遍布全球各地,原全國人大常委委員長吳幫國祖籍肥東,更令人稱奇的是20多名將軍,有4000多名六家畈吳氏後代居住海外,總人數達20多萬之眾。

2、在中國歷史上有多個姓蔡的名人,哪幾位最有名。

蔡叔度:西周時周人。蔡國首任侯王。因「三監」之亂而被流放。後世以為蔡氏始祖

蔡倫:東漢宦官時耒陽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發明人。

蔡義:漢昭帝的丞相。

蔡瑁:東漢劉表幕僚領袖

蔡邕:東漢時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以定「六經」文字而著稱

蔡琰:東漢女詩人,蔡邕之女,字文姬,故又稱蔡文姬

蔡襄:北宋時傑出書法家。建洛陽橋

蔡京:北宋末年權相,書法家,「六賊」之首

蔡鍔:民國軍政界人物

蔡廷鍇:民國政治軍事人物

蔡元培:民國教育界人物

蔡和森: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

蔡命新:韓國陸軍將領、駐外大使,曾在韓戰及越戰中擔任指揮官。

3、姓江的歷史名人有哪些人

姓江的歷史名人有:江雲龍、江珠、江銘忠、江萬里、江瞻。
1、江雲龍
江雲龍字潛之,號潤生,我國清末畫家。安徽省合肥縣人(現安徽省肥東縣)。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1890年)二甲第二十五名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改徐州知府。善畫山水,工詩,有師二明齋詩。
2、江珠
江珠字碧岑,號小維摩,江蘇甘泉人。生於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於仁宗嘉慶九年,年四十一歲。嫁諸生吾學海。工詞賦,尤長駢體文,通經史,並善舞劍。珠著有《青藜閣詩文》及《小維摩集》並傳於世。
3、江銘忠
江銘忠字養吾,江西貴溪人。富收藏,山水有古趣。曾輯清代畫史補錄。《歷代畫史匯傳補編》該書從人數、內容等方面均采輯較多,雖有疏漏錯誤州亮培多處,介仍為歷代畫史的畫傳的重要著作之一。
4、江萬里
江萬里(1198-1275),字冊唯子遠,號古心,鍵豎南康軍(江西都昌縣林塘柏樹下江村)人。南宋愛國丞相,教育家。自幼神雋穎異,年輕有文名,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進士,為官40餘年,歷官91任,也曾坐事閑廢12年。
5、江瞻
江瞻(470年-528年),字思遠,號枕雲。夷水(今甘肅天水)人,南北時期北魏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逝後被封為膠武侯,曾推行木牛流馬等。

4、擁有不貪官不貪財相關的歷史人物(如於謙)

歷史上不貪官不貪財有包拯,寇準,紀曉嵐,海瑞等。
包拯:
包拯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之名,成為清廉的象徵。「龍圖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報國盡忠,臨政無阿。杲杲清名,萬古不磨。」這世代流傳的詩句表達了人民對包拯的贊美。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府合肥(今肥東縣)人。包拯後來說他「生於草茅」,指的是他降臨在今肥東縣一農家。但其父包令儀考中進士做了知縣後不久,便把家遷到合肥城內。包拯少時在城內香花墩讀書,他28歲中進士,因孝義居家陪侍父母十年後出仕。曾先後知天長、端州、瀛州、揚州、廬州、池州、開封等縣、府,出使過契丹,還在刑部、兵部任過職,在財政部門做過副使、轉運使、三司使,在監察部門做過御使、諫議大夫,最後做到樞密副使,成為朝廷的宰輔,死後追贈禮部尚書,謚孝肅。他當過的天章閣待制和龍圖閣直學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龍圖」的雅稱。老百姓更喜歡直呼「包公」。

寇準:
說寇準就不得不說檀淵之盟,寇準檀淵定策的功勞以僅占國家0.4%的財政收入換取了宋遼一百多年的和平,寇準有膽識有謀略,真宗當時派曹利用與蕭太後談和前囑咐可接受一百萬的條件,寇準則秘密叮囑曹利用只允三十萬,當時宋對遼的對戰形勢還是非常有利的,寇準其實是主張繼續作戰增大談判砝碼的,但真宗膽小怕事,即使是親征也是寇準等人狠拖硬拽過來的
寇準一生多次從中央下放地方,又從地方調回中央,因為他的性格在官場太另類,寇準可以說他什麼都不管,他不管你是」同年」還是皇帝的親戚,他只認理,只為國,他不懂什麼官場之道,他也不屑於去學或是屈服於此,同年好友張詠在寇準被貶後贈寇準四字「不學無術」,張詠太熟悉寇準了,寇準不願意去學官場之術所以屢被陷害,但是張詠是理解寇準的,他倆的確算得上知己。
寇準認死理,他覺得對的,他就給你掰扯一通,非得辯出對錯,為此,太宗還說,鼠雀都知道的人情世故,寇準怎麼就不懂呢。然而,這不正是寇準的可愛之處嗎?
晚年,寇準被丁謂陷害被貶雷州,後來,丁謂被劉太後貶到更遠的地方了,要經過寇準的雷州,家中人都恨丁謂,想要在丁謂路過雷州時給他使拌子,寇準不同意,並且關門設賭,分散注意力,不讓家裡人出去,還給丁謂送了吃的,因為他知道跋山涉水這么遠的滋味。但是寇準也沒有假惺惺的要與丁謂和好,寇準不答應與其相見。
寇準可愛而又另類,他只忠於國家忠於道理,他太硬太直,但這並不是寇準的性格缺陷。寇準不僅是個政治家還是個文學家,他八歲觀華山之作,老師誇其以後必是大相之才,他在被貶期間還自娛自樂讓家中舞女排練拓支舞,觀看者無不說好。

紀曉嵐:
他在清朝乾嘉時代居於高位、負有盛名、學問淹貫,而且有關他的民間傳說之豐富,在整個封建社會象他這樣的地位的人當中是罕見的。紀曉嵐是中國文化史上有重大貢獻的文獻學者,是一位文化巨人。紀曉嵐在整個中國文化史上所做的貢獻可以說是前無古人,而且截止目前也尚無來者。 紀曉嵐在文化事業做了兩件事情。一是編纂了《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的編纂,是在清代盛世的一次大的舉動。第二大功績是著《閱微草堂筆記》。《閱微草堂筆記》是他的晚年之作。對紀曉嵐這樣一個人物,應該給他一個評價,應該還其真實面貌,應該對他在中國文化事業上的貢獻給予充分肯定。因為紀曉嵐無論從民間傳說所反映的人民意願,還是他在學術上所作的絕大貢獻,無疑是一位中國名人,而且他也是世界名人。

5、從古到今,安徽有哪些名人?

方臘(?-1121):北宋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歙縣人。出身貧苦,為反抗壓迫,1120年10月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義,後迅速移師睦州,舉行「漆園誓師」,痛斥黑暗朝政,改元「永樂」,自號「聖公」,建立農民政權。義軍戰火曾襲卷江浙皖贛六州52縣,影響很大,1121年夏被俘遇害。《宋史》有傳。
朱熹(1130-1200):南宋大學者,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學集大成者。字元晦,號晦庵、晦翁,別號紫陽。婺源縣人。1148年考中進士,曾任秘書修撰,定文閣待制等職。死後謚贈大師,封徽國公。仕途多坎坷,潛心治學。研究領域甚廣,在哲學、經學、教育、音韻、文學、地理、考古、自然科學等方面都有偉大貢獻,其思想體系在中國思想史上是以「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著稱。與程顥、程頤等共創的理學史稱「程朱理學」,為繼孔子之後在中國思想界影響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統官方哲學,遠涉海外,影響世界;重視教育,創辦書院,所撰《白鹿洞書院揭示》對後代教育事業影響深遠;著述巨豐,其中《四書集注》58卷是明清兩代科舉考試的「聖典」;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講學於徽州,從其弟子者眾,「朱子之學」也就構成了「新安理學」的開山之學,並進而構成徽州文化的理性內核。《朱史》有傳。
程大位:(1533-1606):明代著名數學家,珠算大師。字汝思。屯溪區人。少年經商,中年棄商歸里,專心著書。有感於商務往來中珠算的傳統籌碼計數法的不便,1592年著成《演算法統宗》17卷及1598年的簡明本《演算法要》4卷,詳述了傳統的珠算規則,確立了算盤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訣;搜集了古代流傳的595道難題並記載了解題方法,堪稱中國16-17世紀數學領域集大成的著作。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將《演算法統宗》譯成日文,開日本「和算」之先河;之後,又流傳朝鮮、東南亞和歐洲,成為東方古代數學的名著,影響極大。
張小泉:(生卒年代不詳):明末清初著名制剪工匠。黟縣人。明崇禎年間,張小泉帶領兒子前往杭州開設「張大隆」剪刀鋪,並創造了獨樹一幟的嵌鋼制剪技術、產品很快暢銷全國,後為防假冒,以「張小泉」作為店名。「張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間被列為貢品,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二等獎,新中國三次全國評比均獲第一名。
胡光墉(1823-1885):清代著名徽商。字雪岩。績溪縣人。早年在杭州經營錢庄,後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依靠湘軍勢力在全國廣設當鋪和銀號,成為富甲江南的特大官商,紅極一時的「紅頂商人」。創辦「胡慶余堂國葯號」,為發掘中國葯學遺產作出了重大貢獻。
詹天佑(1861-1919):近代著名鐵路工程專家、中國鐵路事業的創始人。字春誠。婺源縣人。早年家貧,後獲岳父資助赴歐洲留學。1905-1909年,主持建造了中國第一條自已設計自已施工的鐵路——京張鐵路,創造了不少施工新法,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鐵路工程專家,奠定中國鐵路事業基礎。
黃賓虹(1865—1955):現代著名山水畫家和繪畫理論家。字相存,別號虹廬。歙縣人。是現代中國畫壇上成就卓著的一代宗師,為「新安畫派」的現代代表。早年山水畫重在師法古代大師,中年以後重在師法自然,70歲後又畫風大變。作品深厚華滋,意境深遠,精於墨法,善用焦墨與濃墨,與齊白石並存稱為「北齊南黃」。在美術理論上,總結出「平、留、圓、重、變」五字筆法和「濃、淡、潑、焦、積、宿」七字墨法,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精通詩詞。有《黃山畫家源流考》、《古畫微》、《畫學通論》等多種著述和繪畫作品傳世。
胡適(1891-1962):現代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字適之,績溪縣人。出身徽商之家,1910年留學美國,1915年成為實用主義哲學大師杜威的學生,1917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學識淵博,曾擁有三十多個博士頭銜;1917年發表《文學改良會議》,揭開中國現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第一面;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並撰寫現代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之一:1919年,接替陳獨秀主編《每周評論》,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提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實用主義方法論,在全國影響極大;提出過「全盤西化「論點;抗戰期間曾出使過美國,代表蔣介石簽訂《中美互助條約》。政治上追隨國民黨,學術上是一代宗師,著述甚豐,治學方法上具徽派朴學遺風。
陶行知(1891-1946):著名教育家。原名文浚。乳名和尚,曾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歙縣人。1927年創辦南京曉庄師范,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體系。後又相繼創辦浙江省湘湖師范,江蘇淮安新安小學、山海工學團,並支持新安小學生組成新安旅行團。「一二九」運動後,與沈鈞儒等發起組織上海文化界救國聯合會,任聯全會執行委員和常務委員。1946年與李公僕、史良等在重慶創辦大學,任校長。後回上海從事反內戰、反獨裁民主運動,1946年7月25日因勞累過度,患腦溢血逝世,毛澤東稱贊他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尊稱他為「萬世師表」。主要著作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鍾錄》、《齋夫自由談》、《行知詩歌集》等。
戴震(1723-1777):清代大學者,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徽派朴學的創建及領袖 人物。字東原。屯溪人。徽商出身,1762年曾中舉人,後六次考進士,因皆思想與程朱理學不符未中。曾參加《四庫全書》修纂,授翰林院庶吉上。學識淵博,在哲學、天文、歷算、歷史、地理、經學、訓話、音韻等領域均有重大貢獻,為一代通儒和宗師,在中國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其哲學思想是程朱理學之後反理學的啟蒙思潮的重要代表;朴學思想是作為了在中國學術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乾嘉學派中的皖派領袖人物,並由之開創徽派朴學。著作甚豐,主要著作有《原善》、《孟子字義疏證》、《儀禮考正》、《考工圖記》、《古歷考》、《水地記》、《勾股割圜記》等50餘種。《清史稿》有傳。
李鴻章(1823.2.15-1901.11.7),本名章桐,字漸甫(一字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安徽合肥東鄉(今肥東縣)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 有《李文忠公全集》。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敘》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清代安徽全椒人。吳敬梓生於清聖祖康熙四十年,卒於高宗乾隆十九年,年五十四歲。幼即穎異,善記誦。稍長,補官學弟子員。尤精《文選》,賦援筆立成。不善治生,性豪邁,不數年,舊產揮霍俱盡,時或至於絕糧。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撫趙國轔舉以應「博學鴻詞」,不赴。移家金陵,為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兩於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資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貧。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客揚州,尤落拓縱酒。後卒於客中。敬梓生平最惡舉業,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六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專寫熬中於此者之真相,幽默詼諧,讀之捧腹。又有《詩說》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詩七卷,《中國小說史略》並傳於世。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

6、肥東縣志里有哪些人名人

肥東歷史人物:

包 拯:北宋朝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權三司使。任樞密副使。知開封府時,以廉潔著稱, 包拯執法 嚴峻,杜絕吏奸,不畏權貴。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黨。被作為「清官」 形象,為歷代民眾所稱頌。

余 闕:元散文家.刑部主事。淮西宣慰使.淮南行省右丞,不會阿諛權貴,棄官歸廬州。後又被起用,仍直言敢諫。明宋濂在《余左丞傳》中說:「闕在位,知無不言,言峭直無忌。人勸闕少避禍,其曰:『吾縱昏,豈不知披麟為危。委身事君,身雖殺,弗悔也』。」《元史》本傳稱余闕「留意經術,《五經》皆傳注。」

吳 復:明朝開國大將。封安陸侯。 現境內有吳復墓遺存。

張德勝:明朝開國大將。封蔡國公。

李文安:李鴻章父。刑部主事。

李翰章:李鴻章長兄。湖廣、兩廣總督 。

李鴻章:合肥縣東鄉人氏,現合肥市瑤海區磨店鄉。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作為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北洋軍政首腦。掌管清廷外交、軍事、經濟大權。世人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 李鴻章忠。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文華殿大學士。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經方:出任欽差全權大臣,清廷商約大臣。以郵傳部侍郎首任郵政總局局長。

李經羲: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雲貴總督。

吳伯華:淮軍華字營統領。 一品封典。

吳毓蘭:天津布政司。一品封典。

吳育仁:直隸通永鎮總兵。一品封典。

肥東當代名人:

張勁夫:歷任杭州市委副書記、副市長、浙江省委常委、省財委主任、華東財委副主任、地方工業部黨組書記、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國家科委副主任、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國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省長、省軍區第一政委、國務委員、國家經委黨組書記、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中顧委常委。
黨的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一、二、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劉和謙:台灣海軍一級上將 參謀總長。

羅本立:台灣陸軍一級上將 參謀總長。獲頒青天白日勛章乙座。並任「總統府」戰略顧問。

吳邦國: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四屆四中全會增補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六屆、十七屆中央政治局 吳邦國委員、常委。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黨組書記。
周本立: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劉盛綱:電子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校長(1985-2001)。為等離子體微波電子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黃德雙:工學博士、雙博士後。紐約科學院院士。

溫光春:中將。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

徐承雲:中將。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趙經徹:兗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國貿促會煤炭行業分會(商會)副會長 。

劉湘如:當代著名作家,學者,中國國學學會副會長,安徽電視台高編,作品選入高中教材,中國新文學大系,著作數十部代表作 美人坡,風塵誤,星月念

7、姓戴的名人

歷史名人戴 德、戴聖: 戴德系戴公(子撝)的二十二世孫。戴聖是戴德之弟戴仁之子。戴德、戴聖二人為西漢時梁(今河南省商丘)人,又據《成安縣志》為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東南)人。家族顯赫。戴德、戴聖是今文禮學「大戴學」和「小戴學」的開創者。由於二人在禮學上的重大貢獻,也被後人尊稱為儒宗。戴德、戴聖同學《禮》於後蒼,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分別編成《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金壇、句容戴氏為戴聖之後。戴德,字延君,曾任信都王(劉囂)太傅,宣帝時,立為博士,稱「大戴」,也叫「太傅《禮》」。戴聖,字次君,曾任九江太守,宣帝時,立為博士,參加石渠閣議,世稱「小戴」。戴 逵(?—396): 東晉學者、畫家、雕塑家。字安道。譙郡銍縣(今安徽宿州)人。他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著有《釋疑論》。他曾為會稽山靈寶寺作木雕無量佛及脅侍菩薩,又為瓦棺寺塑《五世佛》,和顧愷之的壁畫《維摩詰像》、獅子國(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並稱「三絕」。所畫人物、山水也別具一格。戴叔倫(732—789): 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戴叔倫集》,其中羼入宋元及明初人詩頗多。戴嵩: 唐代畫家,擅畫田家、川原之景,寫山澤水牛尤為著名,與韓滉畫馬齊名,世稱「韓馬戴牛」。戴復古(1167—?): 南宋詩人。字式之,號石屏。台州黃岩(今屬浙江台州)人。他長期浪遊江湖,卒年八十餘。曾向陸游學詩,也受晚唐詩的影響,語言自然,是「江湖派」中較有成就的作家。部分作品指責當時統治者苟且偷安,表達收復中原的願望。也能詞,風格雄放。有《石屏詩集》、《石屏詞》。戴錶元(1244—1310):元代文學家。字帥初,一字曾伯,號剡源。奉化(今屬浙江)人。其文章高雅,時稱「東南文章,首推表元」,有《郯源戴先生文集》。戴良(1317—1383): 元代詩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浦江(今屬浙江諸暨)人。曾任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儒學提舉。後至吳中,依張士誠。又復泛海至登萊,擬歸元軍。元亡,隱居四明山。洪武十五年,明太祖召至京師,欲與之官,託病固辭,致因忤逆太祖意入獄。待罪之日,作書告別親舊,仍以忠孝大節為語。次年,卒於獄中。或說系自裁而逝。其詩文內容多頌揚與懷念元朝統治。也保存了一些著名中醫的傳記資料。有《九靈山房集》。戴 進(1388—1462): 明初畫家。字文進。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境界深遠妙處,多出己意。兼工人物、佛像,運筆頓挫有力,設色純熟有神采,人推明代院體中第一手,有「浙派」之稱。戴本孝(1621—1691): 清初畫家。字務旃,號鷹阿山樵。休寧今屬安徽人。父戴重,明亡絕食死。本孝以布衣終老。能詩,工山水,多作卷冊小景,擅用干筆焦墨,丘壑不繁,意境恬淡,近元人畫趣。戴名世(—1713): 清代史學家。字田有,號憂庵,人稱潛虛先生。安徽桐城人。曾任翰林院編修。他刊行《南山集》,其中有許多明朝正史以外的史事,觸怒了清王朝,以「大逆」罪被殺,為清朝四大文字獄之一。戴震(1724—1777): 清代學者,思想家。字東原。安徽休寧人。他博聞強記,對天文、數學、歷史、地理都有研究。他精通古音,立韻類正轉旁轉之例,創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對經學、語言學有重大貢獻,為一代考據大師。後人編有《戴氏遺書》。戴第元(1728—1789):清代文學家、官員。字正宇,號簋圃,又號省翁。大庾(今江西省大余)人,乾隆進士,與弟均元、長子心亨、次子衢亨相繼入翰林,時稱「西江四戴」。戴衢亨(1755—1811): 清朝狀元、官員。字荷之,號蓮士,江西大庾(今大余)人。戴第元之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殿試一甲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選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鄉試。嘉慶初年,凡大典須撰擬文字,皆出自其手。從政謹飭清慎,頗有遠見,為嘉慶時重臣。歷任侍讀學士、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等職。1811年病逝,贈太子太師,謚文端。著有《震無咎齋詩稿》。善畫山水。乾隆三十六年(1771)嘗作廬山瀑布圖。與父第元、叔均元、兄心亨,均顯赫於朝,合稱「西江四戴」。戴熙(1801—1860):清代畫家、官員。字醇士,號榆庵、松屏、鹿床居士、井東居士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進士,十二年(1832)翰林,官至兵部右侍郎,後引疾致仕歸。曾在崇文書院任主講。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克杭州時,投水死,謚號文節。工詩書,善繪事。四王以後的山水畫大家,被譽為「四王後勁」,與清代畫家湯貽汾齊名。山水早年師法王翚,進而摹擬宋元諸大家,對於王蒙、吳鎮兩家筆意更有所得。晚年觀摩巨然真跡,在用墨方面有深切的領會。道光時宮廷書畫多出於其手。又能畫花鳥、人物,以及梅竹石,筆墨皆雋妙。秦祖永的評論是:「臨古之作形神兼備,微嫌落墨稍板,無靈警渾脫之致,蓋限於資也。所寫竹石小品停勻妥帖,尚為蹊徑所縛,未能另立門庭也。」有《習苦齋集》、《習苦齋畫絮》等。戴煦(1805—1860):清代數學家。字鄂士,號鶴墅,又號仲乙。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與項名達同時研究三角函數的冪級數展開式和橢圓求周等問題,並代項氏續成遺著。他的代表作有《對數簡法》等四種九卷,合刊成《求表捷術》。得出了指數為任意實數的二項展開式、對數展開式及三角函數對數展開式,並用來計算對數表。還著有《四元玉鑒細草》等。戴煦在研究無窮級數時發現了「開方求對數」的簡便方法,並在此基礎上補充了「定理級對數」和「自然對數級數術」兩項定理,比當時世界上的先進演算法要簡單實用得多。戴修瓚(1887—1957):中國法學家。字君亮。湖南常德人。日本中央大學畢業。著名法學教授。歷任國立北京法政大學法律系主任兼教務長,京師地方檢察廳檢察長,河南省司法廳長,國民政府最高法院首席檢察官,上海法學院法律系主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法律系主任。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等。主要著作有《民法債編總論》、《票據法》、《刑事訴訟法釋義》等。戴芳瀾(1893—1973):中國真菌學家和植物病理學家。號觀亭。湖北江陵(今荊州)人。歷任廣東農業專科學校、東南大學、金陵大學、清華大學等校教授。建國後,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中科院應用真菌研究所和微生物研究所所長。中科院生物學部委員。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早期從事水稻、果樹等作物病害及其防治的研究,以後從事真菌的分類、形態、遺傳等方面的研究。在真菌分類學、真菌形態學、真菌遺傳學以及植物病理學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建立起以遺傳為中心的真菌分類體系,確立了中國植物病理學科研系統;對近代真菌學和植物病理學在中國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開創和奠基的作用。著有《真菌》、《中國經濟植物病原目錄》、《中國真菌總匯》等。戴季陶(1890—1949):名傳賢,號天仇。浙江省吳興人,出生於四川廣漢,曾任國民黨宣傳部長,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戴笠(1897—1946):字雨農。浙江省江山人。黃埔軍校肄業,軍統特務頭子,1946年3月因飛機失事而亡,時人有「雨農亡在雨中,戴笠死在戴山」之說。戴安瀾(1904—1942):抗日名將。又名炳陽,字衍功,號海鷗。安徽省無為練溪鄉旗桿戴村人。曾任國民黨旅長、師長。先後參加過台兒庄、武漢、昆侖關等戰役。1942年隨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同固一役,戴師抗擊五倍於己之敵,以傷亡八百勇士的代價,殲敵五千有餘,書寫了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連日寇也不得不承認,同固之戰是緬戰中「最艱苦的戰斗之一」。受傷殉國,時年38歲。1943年4月1日,在廣西省全州香山寺,隆重地舉行了國葬儀式,國共兩黨領導人紛紛書贈輓詩、輓詞和輓聯。戴望舒(1905—1950): 中國現代詩人。原名朝寀,字丞。浙江餘杭人。「現代派」詩歌的重要代表人物。詩集有《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戴克敏(1906—1932):湖北省黃安人。紅軍高級將領,黃麻起義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革命烈士。曾任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黨代表、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黨代表、中國工農革命第七軍第11軍31師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75師政治委員等職。戴松恩(1907—1987):中國作物遺傳育種學家。江蘇常熟人。1931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農藝系。1936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中央農業實驗所技正、麥作系主任,湖北省農業改進所所長,中央農業實驗所北平農事試驗場場長,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副秘書長、研究生院副院長、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民主同盟第四、五屆中央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著有《小麥赤霉病抗病性研究》、《試論中國作物育種工作的發展問題》、《充分發揮作物良種的增產作用》和《為什麼研究小麥非整倍體》等。當代名人戴伯勛:1930年7月生,湖南湘鄉人。1956年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專業研究生畢業。俄語可讀、譯。曾任遼寧大學經濟系系主 任、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業經濟研究與開發促進會副會長。享 受政府特殊津貼。主編、自編、參編教材專著30多部。發表論文80多篇,其中《中國工業經 濟管理》1992年獲國家「光明杯」榮譽獎;《經濟聯合·企業集團·企業兼並》1992年獲遼 寧省政府社科成果一等獎,1995年獲全國普通高校首屆人文科學科研成果二等獎。《老工業 基地的新生——中國老工業基地改造與振興研究》,1997年獲遼寧省政府社科成果一等獎, 1998年全國普通高校第二屆人文科學科研成果一等獎。戴 亮:1934年12月出生,福建仙遊人。1957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現 任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副研究員。曾任福建省計量測試學會常務理事。從事石油 、高能燃料的紅外光譜和質譜分析。在色譜一質譜聯用技術研究和過渡金屬配合物和簇合物 的質譜研究等方面有精深研究。其中「SZJ—1型色譜—質譜—計算機聯用儀」獲1978年全國 科學大會獎,「柬埔寨梯克油評價加工利用」獲1978年中國科學院、遼寧科學大會獎;發表 《陸森(Roussin)鹽陰離子質譜及其斷裂過程》等論文40餘篇。戴白夜:1935年生。四川璧山人。1953年入北京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學習, 1958年畢業於河北大學中文系。曾任張家口市作協副主席、電影觀眾學研究會副會長、河北 省廣播電視廳《電視文學》雜志編輯部副主任。現任河北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河北電影制 片廠)藝委會秘書長。一級編劇。河北省影視家協會理事。發表作品近300篇(部)。拍攝的電 視劇有《舞會皇後》、《最後一次報告》、《OK!暑期「小小虎隊」》、《神州之戀》等。1 981年在國內倡導「電視觀眾學」研究,發表論文《電影觀眾學初探》、《關於電影與觀眾 的幾點思考》(獲1985年河北省首屆文學振興獎)。戴秉國:1941年3月生。土家族。貴州印江人。197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國務委員。戴 鋼:1950年6月生。高級工程師。現任職於中國兵器工業第52研究所寧波分所。參加「液壓自緊技術」課題,獲國務院國防工辦二等獎;參加「液壓自緊厚壁圓筒強 度計算方法」的研究,獲國家機械委二等獎;任「GMB-5型高壓密閉爆發器」課題負責人, 獲國家機械委二等獎;任「液壓自緊圓筒設計規范」課題負責人,獲國家機械委三等獎;參 加「高效液壓自緊技術」項目、獲國家四等發明獎;任「擠壓鑄造鋁合金車輪項目負責人, 獲國家發明專利等兩項。戴玉強:河北文安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逸:1926年生,常熟人,1950年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革命史研究生畢業。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長、歷史系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市歷史學會第四、五屆會長,北京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第三屆副主任。1986年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和人民教師獎章。專於清史、中國近現代史。2011年4月,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清史總編纂。戴相龍:1944年11月生,江蘇省儀征市人。197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7年9月參加工作,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會計系畢業,研究員、高級經濟師、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天津市市長等職,現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黨組書記、理事長。戴軍:1970年11月生,上海人。內地主持人兼歌手、演員戴軍,是少有的兼影視、戲劇和主持的三棲藝人。>帶淚的魚(戴麗麗):江西人。歌曲有全世界丟棄了我你也不離開我、放手了嗎、走不近的愛等。 戴佩妮 :1978年生,馬來西亞柔佛州昔加末客家人。是全創作型華語女歌手,堪稱當今華語歌壇創作力最豐富的創作歌手之一。歌曲有辛德瑞拉、回家路上、怎樣等。戴雪兒:2010年初戴雪兒獲得美國國際企業與60多個國家共同評選出國際魅力人物最佳人氣獎。歌曲有舞林盟主、泡泡糖、也許你只是愛我的美等。編輯本段開國將軍戴文彬戴文彬(1909-1982),湖南省瀏陽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湘東獨立師3團排長、連指導員,紅8軍27師64團代政治委員,湘贛軍區第2兵站政治委員,紅2軍團6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獨立第1支隊政治委員,獨立2旅政治部副主任,獨立1旅政治部副主任,第120師衛生部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後方衛生部部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總衛生部政治部主任,東北軍區衛生部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衛生部政治委員,沈陽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2年11月28日因病在長沙逝世,終年73歲。戴正華戴正華(1901-1966),安徽省肥東縣湖濱鄉六家畈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為支持抗美援朝戰爭,曾多次率領醫務人員志願入朝,及時研究解決了志願軍後勤衛生部門工作中的許多困難,為保障志願軍將士的健康作出貢獻。1952年12月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1960年因病離休。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66年6月22日因患直腸癌在北京逝世,終年65歲。戴克林戴克林(1913-1990),原名戴道駒,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少先隊大隊長,紅四方面軍第9軍27師8團宣傳隊隊長,第27師衛生隊隊長,第80團連政治指導員、連長,第81團副營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3支隊6團連長,第3支隊司令部偵察參謀,挺進縱隊第1支隊支隊長,新四軍第1師1旅4科科長,江都獨立團參謀長,第1旅2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2旅5團團長,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2師6團團長,師參謀長,第三野戰軍20軍59師副師長、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59師師長,參加了第二、五次戰役和朝鮮東海岸反登陸防禦。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59師師長,第20軍副軍長,安徽省軍區參謀長,工程縱隊司令員。1961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任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是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0年1月18日因病逝世,終年77歲。戴克明戴克明(1915-1986),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29年參加黃安縣赤衛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少共黃岡縣區委書記,黃安縣特務大隊大隊長,中共光山縣委書記。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電台警衛隊隊長、支隊供給處會計科科長、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中共伊川縣委書記兼獨立團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1縱8團政治委員。中原突圍時,指揮8團搶渡襄河,為主力部隊打開通道。8團被國民黨軍兩個整編師包圍,他身先士卒,率全團殺出重圍,到豫西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受到縱隊通電表揚。後任鄂豫軍區潢川軍分區4團政治委員,河南軍區潢川軍分區副司令員,洛陽軍分區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江西軍區寧都分區副政治委員。1955年畢業於軍事學院政治系。歷任第5步兵學校政治委員,信陽步兵學校校長,湖北省軍區副司令員。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6年1月21日因病逝世,終年71歲。戴金川戴金川(1918-——),河北省高陽縣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參加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司令部隊列科科長、研究室主任,山西朔縣武工大隊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團政治委員,西北野戰軍第3軍9師副政治委員,第一野戰軍第1軍7師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北軍區第1軍7師政治委員,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軍7師政治委員、第1軍政治部主任,志願軍後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院副政治委員,總後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後勤學院院長,總後勤部政治部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文化大革命」中犯有錯誤,未能獲得功勛榮譽章。戴潤生戴潤生(1916-——),江西省吉水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學校政治營青年幹事,公略步兵學校政治指導員,軍委幹部團俱樂部主任、連政治指導員,紅1軍團保衛局政治指導員、巡視員,第4師10團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343旅686團營政治教導員、政治處副主任,獨立旅第一團政治委員,黃河支隊、教導第4旅團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冀魯豫軍區第11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軍分區副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2旅政治委員、旅長,第二野戰軍第16軍、17軍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部長,軍政治委員,國防部第七研究院政治委員,軍事電訊工程學院院長,海軍東海艦隊政治委員、顧問組組長。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戴學江戴學江(1930.2-——),江蘇省靖江市人。1946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東野戰軍第4縱隊10師28團營文化教員,第三野戰軍23軍67師199團政治處技術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師政治部秘書。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營副政治教導員、營政治教導員。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軍政治部組織處助理員,沈陽軍區政治部組織部科長、副部長,師政治委員,陸軍第23軍政治部主任、軍政治委員。1985年起任沈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軍區副政治委員。1992年11月-1995年7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政治委員。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1994年晉升為上將軍銜。戴怡芳戴怡芳(1940-2001),河北省東光縣人,1960年考入河北大學,196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文書、班長、排長、參謀、股長、團副參謀長、副團長等職。1979年調軍事科學院工作,歷任戰役戰術研究部副團職、正團職研究員,第三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研指導部副部長、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在部隊工作期間,刻苦鑽研戰術技術,積極探索部隊建設規律,為提高部隊訓練水平做出了顯著成績。在軍事科學院工作期間,參加過戰斗條令、教令的編寫、實驗、修改和定稿工作。組織編撰的一批研究報告和理論專著,獲得了軍事科學院科研成果獎。先後組織領導了全軍軍事科研工作「九五」計劃的編制工作,組織召開了第四次全軍軍事科研工作大會,主持了軍事學學科調查,組織領導了一系列重大現實課題研究。認真貫徹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在組織領導戰略、作戰、外軍和軍事運籌研究工作,特別是在高技術條件下作戰研究中,傾注了大量心血。豐碩的軍事科研成果為繁榮和發展中國軍事科學做出了貢獻。1994年由大校軍銜晉升為少將軍銜,1999年晉升為中將軍銜。2001年1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61歲。戴廣坤戴廣坤(1941.12-——),山東省滕州市龍陽鎮魏寺村人。195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93年2月任解放軍總後勤部青藏兵站部部長,1997年10月任解放軍總後勤部生產管理部副部長等職。不論在基層連隊還是在領導機關,都始終牢記著一名軍人所擔負的神聖職責,兢兢業業,忘我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地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優秀的軍職領導幹部。1994年因青藏兵站部創造了部隊上線執勤40年來安全行車的最好成績,未發生過一起重大責任事故,而受到中央軍委的表彰。1994年4月,由於西藏燈煤油儲量不足,境內暗藏的少數反動分子則乘機煽動不明真相的藏族群眾搶購、屯積燈煤油,從而使拉薩等地的燈煤油供應告急,以致連續發生了幾起聚眾鬧事、哄搶煤油的嚴重事件。他為此指揮部隊執行中央軍委總部「緊急運送300噸煤油進藏」的緊張運輸任務,因此青藏兵站部再一次受到了國務院、中央軍委和自治區政府的高度贊揚。1994年10月,他作為英模代表參加了國慶四十五周年觀禮,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88年7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96年7月晉升為少將軍銜。戴清民戴清民(1943-——),山西省萬榮縣人。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通信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機要局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第四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電子對抗與雷達部部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

8、合肥有哪些名人

包拯、李鴻章、段祺瑞、衛立煌、劉銘傳

9、肥東縣的名人

包拯(公元999-1062年),肥東縣包公鎮人,字希仁,北宋著名清官。天聖五年進士,初授大理評事,後任天長知縣,知端、瀛、楊、廬、池等州;知江寧和開封府;任台諫官時先後任監察御史里行、監察御史、知諫院、權御史中;任監司官時先後任應京東、陝西、河北轉運使、河北都轉運使;在任三司官時,先後任權度支判官、戶部判官、戶部副使、權三司使、三司使、樞密直學士、樞密副使管理國家軍政。死後贈禮部尚書,謚孝肅。包拯以為官清正,鐵面無私,執法如山而聞名於世,被人們號稱為包公、包青天,為歷代民眾所稱頌。
余闕(公元1303-1358年),肥東縣長臨河人,字延心,一字天心,自號青陽先生。元散文家、刑部主事。元統元年(1333)進士,援同知泗州,後轉入翰林文學、中書刑部主事,曾為遼、金、宋三史修撰。累官監察御吏、中書禮部員外郎,出任湖廣行省左右司郎中。至正九年遷翰林侍制、出僉浙東廉訪司事。至正十三年出守安慶,任都元帥,遷淮南行省左丞。十七年冬,為陳友諒部圍困,次年城破身死。為政嚴明,治軍與士卒同甘苦。元朝延以其忠,贈為淮南行省平章。著有《五經傳注》、《青陽山房集》。
吳復(公元1331-1383年),肥東縣八斗鎮大吳村人,字伯起,明朝開國大將。少負勇略,元末,集眾保鄉里,歸太祖於濠,從克泗、滁、和、採石、太平,累官萬戶。洪武十二年,振旅京師,論功受封為安陸侯,賜鐵券。 洪武十六年,因病卒於普定,追封「黔國公」,謚威毅,予世券。現境內有吳復墓遺存。
張德勝(公元1328-1360年),安徽肥東人,字輔仁,明朝開國名將。因傷歿於軍中,追封其為蔡國公,謚忠毅,肖像功臣廟,配享太廟。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親定功臣位次,在南京雞籠山下建立功臣廟,張德勝名列第九。
李文安(公元1801-1855年),肥東縣磨店人,李鴻章之父。號玉川,又號玉泉,別號愚荃,榜名文玕,官刑部主事。
李瀚章(公元1821-1899年),肥東縣磨店人,李鴻章長兄。字筱泉,一作小泉。官至湖廣、兩廣總督 ,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李鴻章(公元1823-1901年),肥東縣磨店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晚清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掌管清廷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後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王亞樵(公元1889—1936年),肥東縣磨店人。抗日誌士,民族英雄,號稱暗殺大王。1908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民國25年初,因刺汪精衛案發,赴廣西梧州避難,被軍統特務暗殺。 張勁夫,1914年6月生,肥東縣包公鎮大張村人。歷任杭州市委副書記、副市長、浙江省委常委、省財委主任、華東財委副主任、地方工業部黨組書記、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國家科委副主任、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國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省長、省軍區第一政委、國務委員、國家經委黨組書記、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中顧委常委。黨的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一、二、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劉和謙,1926年生,肥東縣長臨河鎮人。台灣地區高級軍官,中華民國海軍一級上將,官至「參謀總長」,現為台灣當局「戰略顧問」。
羅本立,1928年生,安徽肥東人。台灣陸軍一級上將,參謀總長。獲頒青天白日勛章乙座,任「總統府」戰略顧問。2005年,因想要回鄉祭祖,主動請辭。
劉盛綱,1933年生,安徽肥東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電子學家,美國MIT電磁科學院院士,現為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曾任電子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在電磁慢波結構、自由電子激光、相對論電子學和相對論等離子體電子學等領域做了大量的原創性工作。
趙經徹,1936年生,安徽肥東人。兗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市場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煤炭技術咨詢委員會常務委員常務委員、中國能源綜合利用協會副會長、中國煤炭學會副會長,山東省第八屆政協委員。
吳邦國,1941年生,安徽肥東人。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四屆四中全會增補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六屆、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黨組書記。
溫光春,1941年生,安徽肥東人。總後勤部副部長,中將,第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
徐承雲,1945年生,安徽肥東人。南京軍區副司令員,中將,是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十六大代表。
周本立,1946年生,安徽肥東人。先後在馬鞍山市委宣傳部、安徽省計劃委員會、省政府辦公廳任職。歷任安徽省計劃委員會任副主任、主任,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徽省企業聯合會、安徽國際徽商交流協會執行會長等職。
劉湘如,1946年生,安徽肥東人。著名作家 ,文學家、學者,曾為安徽電視台高編。中國國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名家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同時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世界華人作家協會等全國數十家重要協會和學會的理事、副主席或主要負責人。
蔡永祥,1948年生,安徽肥東人。浙江省軍區三支隊三連戰士,1966年為保護過橋列車安全而壯烈犧牲。蔡永祥捨身護橋,冒險救人的英雄事跡很快傳遍大江南北。成為繼雷鋒、王傑之後億萬人民學習的又一楷模。
丁玉蘭,安徽肥東人。著名廬劇表演藝術家,合肥市廬劇團名譽團長,全國勞動模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廬劇)傳承人,曾主演傳統戲《小辭店》、《秦雪梅觀畫》等六十多部,主演現代戲《江姐》等十五部。

熱點內容
合肥瑤海區招投標中心 發布:2020-09-09 14:35:50 瀏覽:505
合肥長城寬頻價格表 發布:2020-09-09 02:57:42 瀏覽:505
合肥小區名稱 發布:2020-09-10 05:51:24 瀏覽:504
365房產合肥 發布:2020-09-09 22:32:45 瀏覽:504
成都大巴包車 發布:2020-09-09 21:03:12 瀏覽:504
合肥萬達城摩天輪營業 發布:2020-09-10 08:43:47 瀏覽:503
上海合肥高鐵 發布:2020-09-09 20:23:53 瀏覽:503
合肥立特科技 發布:2020-09-09 16:27:05 瀏覽: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發布:2020-09-09 03:48:06 瀏覽:503
杭州到合肥高鐵時刻表查詢 發布:2020-09-17 08:24:4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