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縣一市 » 巢湖水域地圖

巢湖水域地圖

發布時間: 2023-04-13 10:46:34

1、中國主要淡水湖在地圖上的具體位置

1.鄱陽湖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的南岸,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在洪水位21.69米,湖長170.0公里,平均寬度17.3公里,面積為396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9.19米,平均水深5.1米,蓄水量276億立方米。鄱陽湖湖水主要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主要入湖河流有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等,湖的西北是避暑勝地廬山。

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時湖面面積328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蓄水量約276億立方米,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

鄱陽湖是一個季節性變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與枯水期面積、蓄水量差異懸殊。年內水位變幅在9.79~15.36米,絕對水位變幅達16.69米。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漲,水面迅速擴大,煙波浩渺;但到了冬季,湖水劇降,洲灘裸露,湖面僅剩幾條蜿蜒的水道。形成「洪水一片、枯水一線」的景觀。

多年平均水位12.86米;最高水位22.59米出現在(1998年7月31日),面積達4070平方公里,蓄水量300億立方米;最低水位5.90米出現在(1963年2月6日),面積僅146平方公里,蓄水量4.5億立方米。

2.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的長江中游以南,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它的面積在枯水期約有3100平方公里,洪水期為3900多平方公里,湖區總面積達18000平方公里。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在岳陽樓上可以俯瞰洞庭湖的景色。

由東、西、南洞庭湖和大通湖四個較大的湖泊組成。在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調弦4口(1958年堵塞調弦口)引江水來匯,南和西面有湘江、資水、沅江、澧水注入。湖水經城陵磯排入長江。通常年分4口與4水入湖洪峰彼此錯開。因而有「容納四水」、「吞吐長江」的調節作用,減輕了長江中游的洪水壓力。若出現「江湖並漲」,就易泛濫成災。

由於4水和4口攜帶大量泥沙,每年約有1.28億噸泥沙淤積湖底。1825年時湖水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1890年為5,400平方公里,1932年為4,700平方公里,1962年已減為3,141平方公里。現在以湖面高程34.5米計,湖水面積為2,820平方公里。昔日號稱「八百里洞庭」,今已分割為許多大小湖泊。

水位變幅達13.6米,有「霜落洞庭乾」之稱。1952年興建荊江分洪工程和蓄洪墾殖區,使部分洪水泄入分洪區,並整修了湖區堤垸水道,減輕了洪水對洞庭湖區的威脅。洞庭湖湖濱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盛產稻米、棉花。湖內水產豐富,航運便利。

洞庭湖現是長江流域最重要的集水、蓄洪湖盆。洞庭湖因泥沙淤積嚴重,現已分割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個部分。

洞庭湖為典型的吞吐調蓄性湖泊,同時還具有灌溉、航運、漁業生產、供水、納水、調節氣候和美化環境等多種功能。湖區土質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淡水魚、棉、麻生產基地。

3.太湖

太湖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湖區屬江蘇省。是中國東部近海地區最大的湖泊,是中國的第三大淡水湖。湖區總面積約為31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約為2420平方公里。

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在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湖區屬於江蘇省。古稱震澤、具區、笠澤、五湖。過去認為是由長江、錢塘江下游泥沙封淤古海灣而成,有一種說法是近一萬年前隕石撞擊形成的湖盪區,產生了太湖、陽澄湖、澱山湖、金雞湖、獨墅湖、汾湖等眾多湖盪,天體猛烈撞擊而產生了一次較強大的地震等破壞,故古人稱太湖為震澤。正常水位3米時湖面積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4米,蓄水27.2億立方米。

主要水源有二︰一為來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為70多條漊港注入;另一來自江蘇宜溧山地北麓的荊溪,分由太浦、百瀆等60多條港瀆入湖。太湖水由北東兩面70多條河港下泄長江,以婁江(下游稱瀏河)、吳淞江(下游稱蘇州河)、黃浦江為主(「三江」)。黃浦江為最大洩水河道,約占總出水量的80%。其餘諸河港流量較小,每因海潮頂托或江水上漲而倒流。

整個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個,連同進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組成一個密如蛛網的水系。對航運、灌溉和調節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太湖平原舊河網大都河道淺窄多曲、排灌系統紊亂,洪漬仍是潛在威脅。現已進行統一規劃,禁止盲目圍墾,並整修河道,增加排洪能力,提高引灌效益。

4.洪澤湖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淮河中游的沖積平原上,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區總面積為2069平方公里。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入洪澤湖的河流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

由於洪澤湖發育在沖積平原的窪地上,故湖底淺平,岸坡低緩,湖底高出東部蘇北平原4-8米,成為一個"懸湖"。在治淮以前,洪澤湖汪洋一片,既無固定湖岸,又無一定形狀。參照對淮河的治理,對洪澤湖也進行了整治。現在湖區的東部大堤寬50米,全長67公里,幾乎全用玄武岩的條石砌成。這條長堤不僅保護著下游地區的萬頃良田和千百座村鎮,而且攔蓄的豐富水源為航運、發電、灌溉提供了便利。

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注洪澤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蘇北灌溉總渠是洪澤湖分泄入長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洪澤湖水生資源豐富,湖內有魚類近百種,以鯉、鯽、鱅、青、草、鰱等為主;洪澤湖的螃蟹也是遠近馳名的。此外,洪澤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蘆葦幾乎遍布全湖,繁茂處連船隻也難以航行。蓮藕、芡實、菱角在歷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雞頭、菱角半年糧"的說法。

5. 微山湖

微山湖位於山東省的微山湖亦名南四湖,位於中國山東、江蘇交界處的微山縣,由微山湖、昭陽湖、南陽湖、獨山湖四個彼此相連的湖泊組成。微山湖南北全長230公里,寬6.8公里至27.6公里,周長451公里、總面積為1266平方公里,可控蓄水量為17.3億立方米,最大庫容量47.31億立方米。

平均水深1.7米,汛期最深為3米。流域面積31700平方公里,京杭大運河縱貫全湖南北,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狹義微山湖是指1960年在微山湖湖腰建成了攔湖大壩的下級湖,同昭陽湖、獨山湖和南陽湖構成廣義微山湖。

(1)巢湖水域地圖擴展資料

淡水湖(Freshwater Lake)是指以淡水形式積存在地表上的湖泊,分為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封閉式的淡水湖大多位於高山或內陸區域,沒有明顯的河川流入和流出;開放式的淡水湖面積可能相當大,湖中有島嶼,並有多條河川流入流出。淡水湖一般是外流湖;因為水源可以更新補充,淡水湖的水鹽分很低。

參考資料網路——淡水湖

2、中國六大湖泊地圖

我國的六大淡水湖

江西鍵磨 鄱陽湖

湖南 洞庭湖

江蘇 太湖

江蘇 洪蠢衫澤帶亮腔湖

西藏 納木錯

安徽 巢湖


3、巢湖位於什麼地方

巢湖在合肥的東南方 ,走高速,一個小時不到,和火車差不多時間;做大巴的話,大概1小時30分鍾

4、巢湖是怎麼形成的

巢湖是由於其處於兩大板塊分界部位並且不斷斷陷形成的。巢湖流域位於塔里木一中朝板塊和華南一東南亞板塊的交匯地帶。這兩大板塊於距今約1.95億年左右的三疊紀末的印支運動會聚,拼合形成了現代的安徽大陸,巢湖流域恰處於這兩大板塊的分界。

整個侏羅紀、白堊紀約1.96~0.8億年,巢湖流域以垂直斷陷為特徵。喜瑪拉雅期,第三紀開始,巢湖進一步斷陷,沿著一組北東走向和另一組北西走向的斷裂、斷陷,使大別山北麓的流水在這里受阻,形成斷陷湖。

大約是第三紀末至第四紀初,湖泊面積較大。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距今約1.5萬年到現在,表現為大量泥沙不斷流入湖中,湖水面積不斷縮小,最終形成現代的巢湖。

(4)巢湖水域地圖擴展資料:

巢湖及其流域地貌的主要輪廓是中生代燕山運動和新生代喜瑪拉雅運動所造成的。由於其處於幾個次級單元的交匯地帶,各單元均有獨立而又彼此影響的發展過程,反映在地貌形態上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差異,具體如下:

1、濱湖地貌

北部剝蝕丘陵階地區。這一地區受台拱兩側郯(城)廬(江)深斷裂帶的控制,使龍泉山及其周圍的丘陵成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地壘型構造。在第四紀末遭受了強烈的風化和剝蝕,由變質岩組成的山坡切割強烈,溝壑密且峻,剝夷物質堆積於坡麓。

東部構造剝蝕低山區。地質構造位於下揚子台坳。由於受三迭紀末印支運動以來歷次構造運動的影響而形成今日海拔三四百米左右的陡雒山嶺。它是中晚更新世紀發育於砂頁岩基礎上,經湖水長期浸蝕而成的湖相礫石階地或石質階地。

西部剝蝕壑丘階地區。地質構造位於江淮台坪和北淮陽地槽褶皺帶結合部位,也就是前述兩個板塊的會聚部位。從印支運動以後,區境發生顯著沉降,形成典型的斷裂地塹盆地。區內第四紀堆積厚度一般在15~20米,岩性單一,為晚更新世黃土堆積。

2、湖岸地貌

巢湖湖岸由於浸水,岩嘴伸入湖中成半島,窪地凹入內陸形成湖灣。巢湖按其形態結構不同可分為:石質湖岸,指岩嘴伸入湖中的湖岸,岸壁一般較短,受風浪淘蝕,發育有浪蝕穴;砂土質湖岸,經湖流和波浪短期沖刷,形成寬闊的淺灘,使岸線日趨穩定;粘土質湖岸,岸線平直少灣,屬穩定型。

3、湖盆地形

湖底平坦,平均底坡為0.96%,高程變化在5~10米之間,岸線曲折,岬灣相間。湖盆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向東南傾斜,深水區集中在東部,高程5米;西部湖床較東部淺,高程一般在5.5米以上。一般來說入湖河口都發育了水下三角洲,尤以杭埠河一帶最為顯著。目前各河口仍在不斷淤塞。

5、巢湖在什麼地方

巢湖是安徽省合肥市代管的縣級市,市位於安徽省城合肥的南部,中心位於北緯29°47′~31°16′和東經115°45′~117°44′。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淮南、合九鐵路及合寧、滬蓉、合蕪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長江流經巢湖市182公里,蕪湖長江大橋和銅陵長江大橋橫跨長江天塹,是巢湖市連接江南的跨江通道,政府駐地卧牛山街道。其西南濱巢湖周邊分別與肥東、全椒、含山、廬江、無為接壤。 

(5)巢湖水域地圖擴展資料

區劃沿革

1949年4月21日,巢縣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

1952年2月4日改屬蕪湖專區,同年,縣政府從柘皋遷至巢城。

1958年8月7日改屬合肥市。1961年4月13日復屬蕪湖專區。

1965年7月14日復設巢湖專區,巢縣隸屬之。

1971年8月29日,巢湖專區改稱巢湖地區,巢縣隸屬不變。

1984年1月4日撤縣改市成立巢湖市,行政區域不變,仍屬巢湖地區。

1999年7月9日,根據《國務院撤銷巢湖地區設立地級巢湖市的批復》文件,縣級巢湖市改設為居巢區,隸屬地級巢湖市。

1999年12月6日,居巢區舉行正式成立揭牌儀式。

2011年8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國函〔2011〕84號)精神,區劃調整,居巢區改設為縣級巢湖市,新設的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

6、巢湖的湖泊地理

位置境域
巢湖位於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市、巢湖市、肥東縣、肥西縣、廬江縣二市三縣環抱。 地理參數
巢湖,總計湖長54.5公里。其中由巢湖閘至下楊村26公里,由下楊村至中廟10公里,由中廟至井川圩18.5公里。最大寬度,為垂直於長度方向的相對兩岸間的最大距離,當水位10米時,寬度為21公里。平均寬度,為湖水面積除以湖泊的長度,當水位12米時,面積為820平方公里,由此可以得出,湖泊平均寬度為15.1公里。
岸線長度:當水位為6米時,岸線長144.5公里;當水位為10米時,岸線長173公里;當水位為13米時,岸線長181公里。
湖泊面積:當水位6米時,面積為560平方公里;當水位8米時,面積為755平方公里;當水位10米時,面積為774平方公里,當水位12米時,面積為820平方公里;當水位13米時,面積為825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當水位6米時,水深0.29米;當水位10米時,水深4.09米;當水位13米時,水深7.55米。
湖水最大深度:當水位6米時,最大水深0.98米;當水位10米時,最大水深4.98米;當水位13米時,最大水深7.98米。
湖泊容積:當水位6米時,容積為3.50億立方米;當水位8米時,容積為17.17億立方米;當水位10米時,容積為32.52億立方米;當水位工2米時,容積為48.10億立方米。
湖底平均坡度0.96%。 巢湖流域的地質構造單元位於塔里木一中朝板塊和華南一東南亞板塊的交匯地帶。這兩大板塊於距今約1.95億年左右的三疊紀末的印支運動會聚,拼合形成了現代的安徽大陸,巢湖流域恰處於這兩大板塊的分界部位。在印支運動以後的燕山運動期間,整個侏羅紀、白堊紀約1.96~0.8億年巢湖流域以垂直斷陷為特徵,安徽省的西界到巢湖一帶沉積了厚數千米的侏羅白堊系地層。喜瑪拉雅期,第三紀開始,巢湖一帶進一步斷陷,沿著一組北東走向和另一組北西走向的斷裂、斷陷,使大別山北麓的流水在這里受阻,形成斷陷湖。大約是第三紀末至第四紀初(前500~350萬年),湖泊面積較大。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距今約1.5萬年到現在,表現為大量泥沙不斷流入湖中,湖水面積不斷縮小,最終形成現代的巢湖。
巢湖形成初期,湖盆下沉趨勢顯著,表現了岬灣曲折見溺湖岸的特點。現代地圖上10米等高線即為當時的湖岸輪廓,湖泊面積達2000多平方公里,原先在巢湖市(原巢縣)城關附近的大沼澤竇湖早已消亡。白湖以及包括無為洲在內的廣大濱湖地區,當時亦屬巢湖水域。據史料記載,僅宋代以前的200多年間,湖泊面積就縮小了五分之一。原湖灣所在的杭埠河、南淝河、柘皋河及裕溪河的沿湖河口三角洲圩田,在人們未圍墾之前為巢湖四大湖灣,後經河川泥沙的淤積形成河口三角洲或湖泊灘地。今日的湖盆自然形態已被人類活動所改造,然而在老三角洲圩區的河口仍然不斷地生長著的三角洲使湖盆日漸淤淺。據計算每年約有200萬立方米泥沙淤積在巢湖。根據現有資料的分析與航空相片解譯,從1955~1979年的25年中杭埠河口三角洲圍墾區的總面積約有62平方公里。除上述地段外,湖區其它地段的沿岸,也有不同程度的變化。據分析,25年來岸線向湖區推進的最大水平幅度在80至100米左右,平均年發展速度尚不足4米。巢湖建閘後使巢湖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原有廣大面積的灘地沉淹湖底,輸入泥沙的蓄積增多,加劇了湖盆的淤塞。 巢湖及其流域地貌的主要輪廓是中生代燕山運動和新生代喜瑪拉雅運動所造成的。由於其處於幾個次級單元的交匯地帶,各單元均有獨立而又彼此影響的發展過程,反映在地貌形態上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差異。
一、濱湖地貌
(一)北部剝蝕丘陵階地區
這一地區包括柘皋河以西至撮鎮一帶。地質構造位於張八嶺台拱范圍。它受台拱兩側郯(城)廬(江)深斷裂帶的控制,使龍泉山及其周圍的丘陵成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地壘型構造。丘陵頂高一二百米,它在第四紀末遭受了強烈的風化和剝蝕,由變質岩組成的山坡切割強烈,溝壑密且峻,剝夷物質堆積於坡麓。由於近期掀升,河流侵蝕,形成高度分別為20~50米左右的階地。區境在中下更新世時期是處在上升剝蝕階段,現代烔煬一帶仍有掀升跡象,地面剝蝕作用仍在繼續進行。
(二)東部構造剝蝕低山區
區境系指柘皋——槐林一線以東地區。地質構造位於下揚子台坳。由於受三迭紀末印支運動以來歷次構造運動的影響而形成今日海拔三四百米左右的陡雒山嶺。其中銀屏山一帶有很好的石灰岩溶蝕地貌,山嶺坡雒普遍發育有二級階地;其中20米一級分布不廣,發育較好的是50米左右一級。它是中晚更新世紀發育於砂頁岩基礎上,經湖水長期浸蝕而成的湖相礫石階地或石質階地。
(三)西部剝蝕壑丘階地區
區境包括撮鎮——槐林一線以西地區,地質構造位於江淮台坪和北淮陽地槽褶皺帶結合部位,也就是前述兩個板塊的會聚部位。從印支運動以後,區境發生顯著沉降,形成典型的斷裂地塹盆地。區內第四紀堆積厚度一般在15~20米,岩性單一,為晚更新世黃土堆積。近期地表受拱曲掀斜運動的影響和水流的沖刷,形成崗沖交錯,起伏不平的波狀平原。區內水系短小,下切較深。河流與階地向湖區呈顯著傾斜。入湖河口三角洲圩口地區,全新世以來表現了顯著沉降,地面高度約7~9米。
二、湖岸地貌
巢湖湖岸由於浸水的結果,岩嘴伸入湖中成半島,窪地凹入內陸形成湖灣。巢湖湖岸按其形態結構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類型:一是石質湖岸,指岩嘴伸入湖中的湖岸,岸壁一般較短,受風浪淘蝕,發育有浪蝕穴,如中廟嘴、槐林嘴、紅石嘴,青龍嘴、黑石嘴、龜山嘴等;二是砂土質湖岸,這類湖岸由於土質疏鬆,透水性強,一般經湖流和波浪的短期沖刷,就可形成寬闊的淺灘,使岸線日趨穩定。巢湖多數湖岸屬於此類型。三是粘土質湖岸。岸線平直少灣,屬穩定型。它主要分布在烔煬河口以南至蘆席嘴、下派河南部一帶。另外,下派河至新河口一帶屬一段沼澤湖岸。
三、湖盆地形
湖底平坦,平均底坡為0.96%,高程變化在5~10米之間,岸線曲折,岬灣相間。湖盆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向東南傾斜,深水區集中在東部,高程5米;西部湖床較東部淺,高程一般在5.5米以上。一般來說入湖河口都發育了水下三角洲,尤以杭埠河一帶最為顯著。目前各河口仍在不斷淤塞。 巢湖屬北亞熱帶溫潤性季風氣候。控制區境的大氣環流以西風環流及亞熱帶環流為主;此外,高空西北因西藏高原地形阻塞形成的西南低壓也常進入區境。整個流域年平均氣溫在15~16℃之間,活動積溫在4500℃以上,有200天以上的無霜期,季節分明,年氣溫較差在25℃以上,年降水量1000毫米等值線通過區境。總的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季風顯著,四季分明,熱量條件豐富,無霜期長。
當巢湖水位在8米時,面積為755平方公里,容積為17.17億立方米。由於水體熱容量大,熱量交換也較陸地多,故夏季湖體又是一個「熱源」。另由於大量釋放熱量,從而對區域內的氣候也施以影響。 一、水位
巢湖水位,隨著入湖逕流量和湖面降水量的增加,水位即趨上漲,加上巢湖另受長江江水倒灌頂托,故高水位的持續時間較長。
巢湖退水期一般從9月開始,年內水位變輻典型年份的情況是:1954年達6.48米,為歷年最大值;1966年則只有1.44米,為歷年最小值。此外,年內水位變化變輻在1959年以前較大,為6.48米到2.48米之間。1959年巢湖閘修建後,變輻減小,僅在4.92米到1.44米間。
巢湖多年平均水位為8.03米。年平均最大值水位為9.62米,發生在1954年:其次為9.41米,發生在1983年。年平均最小值水位巢湖閘建立前為7.11米,發生在1948年,巢湖閘建成後為7.23米,發生在1968年,次之為7.39米和7.46米,分別發生在1967年和1978年。
歷年絕對最高水位為12.93米,發生在1954年。1956年6月科技工作者在湖心姥山島考察,根據洪水痕跡推斷1849年巢湖姥山島後灣水位為13.57米;次之為12.29米和11.88米,分別發生在1983年和1969年。絕對最低水位,據原巢縣水位站資料,現巢溺閘下游3公里處,1960年僅4米,1961年為4.12米,1956年和1958年均為4.32米。1969年以後根據巢湖閘水位站資料,1978年為6.47米,其次為6.54米和6.68米,分別發生在1967年和1966年。
巢湖水位,西岸高於南岸,南岸高於北岸,東岸最低,即湖面由西岸、南岸微向北岸和東岸傾斜。
二、湖水收支
巢湖湖水主要來源於各來匯河的來水量和湖面的降雨,集水面積合計9130平方公里,降水匯入100.46億立方米。
三、含沙量
巢湖湖盆本身所形成的泥沙,一般來說為量不大,只在局部地區如下派河口、烔煬河至蘆席嘴一帶被風浪、湖流沖擊產生的塌岸,以及泥沙被攪拌的現象才比較顯著。
巢湖湖水含沙量主要來源於入湖水流中所挾帶的懸沙,入湖河流主要有南淝河,派河,蔣口河,杭埠河,白石天河、兆河,柘皋河等,其中南淝河、派河,杭埠河帶入泥沙比重最大。
平面上含沙量分布的一般規律為西半湖大於東半湖,近河口處大於遠離河口處。湖心處小,近岸處大;有水草處小,無水草處大,垂線上分布上小下大。
四、水溫
巢湖水溫多年平均值約為16.9℃,年際變化很小。年內水溫具有明顯的差異,一般7月份水溫最高,最低水溫出現於1至2月。據資料統計,1963年水溫極端最高值為35.4℃,極端最低值為0.2℃,年最大水溫較差達35.2℃。
巢湖水溫日變化不同水層略有不同,表層最高、最低水溫分別出現在6時、15時左右,中層水溫最高、最低值均較表層滯後一小時;而底層水溫的周日變化則很不明顯。表層水溫日較差僅1.5℃,其餘兩層則更小。
五、透明度與水色
湖水透明度一般介於0.15~0.25米之間,相應水色為15~17號,即多呈黃褐色。實測透明度最大值為0.30米,出現在古泉崗附近;而下派河口卻只有0.08米,為透明度最小處。巢湖湖水透明度與水色的基本狀況是透明度小,水色濁,變化不大。按全湖分布來看,大致是東北部水域透明度較大,水色也較高,而湖的西部、西北部和南部以及受風浪侵蝕比較嚴重的岸邊、入湖河流河口附近,透明度較小,水色略低。
六、湖流
巢湖湖流的平均流速:一般介於0.02~0.07米/秒之間,最大流速為0.62米/秒,但個別地方也有零速出現。就平面分布來看,平均流速東半湖大於西半湖,而西半湖各入湖口附近又大於離岸較遠的開闊區域,巢湖最大流速出現在姥山一中廟一線。垂線上的流速一般呈表層大,底層次之,而中層最小。底層流的類型基本和表層流相似,所不同的是底層流受湖底地形影響顯著,以致在地形起伏較大的地方易形成一些局部環流。如從姥山以東至烔煬河一線,這里湖水最深,湖底有較大面積的狹長形深槽存在,所以該處出現了三個環流。這些環流的運動方向互不相同,中間一個呈逆時針運動。

7、中國五大淡水湖的分布圖

一、江西省的鄱陽湖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面積有4125平方公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湖的西北是避暑勝地廬山。

二、湖南省的洞庭湖

洞庭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

三、江蘇省的太湖

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南緣,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2338.1平方公里,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

四、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湖

呼倫湖地處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是內蒙古第一大湖、東北地區第一大湖、中國第五大湖、第四大淡水湖、亞洲中部乾旱地區最大淡水湖。

五、江蘇省的洪澤湖

洪澤湖,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蘇北平原中部西側,淮安、宿遷兩市境內。

熱點內容
合肥瑤海區招投標中心 發布:2020-09-09 14:35:50 瀏覽:505
合肥長城寬頻價格表 發布:2020-09-09 02:57:42 瀏覽:505
合肥小區名稱 發布:2020-09-10 05:51:24 瀏覽:504
365房產合肥 發布:2020-09-09 22:32:45 瀏覽:504
成都大巴包車 發布:2020-09-09 21:03:12 瀏覽:504
合肥萬達城摩天輪營業 發布:2020-09-10 08:43:47 瀏覽:503
上海合肥高鐵 發布:2020-09-09 20:23:53 瀏覽:503
合肥立特科技 發布:2020-09-09 16:27:05 瀏覽: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發布:2020-09-09 03:48:06 瀏覽:503
杭州到合肥高鐵時刻表查詢 發布:2020-09-17 08:24:4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