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廬江宋氏
1、宋氏家族字輩排列
如下:
1、山東棗庄:增銘汝樹照均鑒承秉光。
2、山東魚台:祚述傳萬士廣化文呈鳳。
3、山東威海:祥發同宗協文修繼述昌盛咸欽人俊傑薈萃煥雲章。
4、湖北雙元:萬世忠良義長根路。
5、湖北仙桃:成景文章可傳萬世奇瑞輔弼當代傑昆仲同科輝群英滿華域博學占鰲魁。
6、江蘇連雲港:玉懷德繼世忠厚傳家遠。
7、江蘇鹽城:思崇本峻彥載錫熙光照。
8、江蘇泗陽:為耀廷孚鳳遠玉克之雲洲麟書獻瑞長發其祥世生象賢以承宗緒振興偉業懷德永昌。
2、宋氏姓的由來?
宋姓,中華姓氏之一,最早源自子姓,起源於河南商丘,微子啟為得姓始祖 。
宋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18位。當代,宋姓總人口約1120萬,約佔中國總人口的0.81%,為第22位大姓。
宋姓祖先發明並繼承建木晷天。宋由「宀」和「木」組成。木代表建木,「宀」上的點代表「天齊」,「冖」代表天穹,表示晷天歷度。
【主要源流】
1、出自子姓,以國名為氏。周成王時,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監叛亂之後,封微子啟於商朝發源地商丘,建立宋國,封為公爵,尊為「三恪」之一,以奉商祀。 到宋襄公時,宋國已成為天下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到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子孫遂以國為氏。 此支來源為宋姓正宗,在宋姓人口中占絕大部分。
2、出自姬姓,以祖名為氏。姬宋,字子公,又稱公子宋,為春秋時期鄭國貴族大夫。其後裔子孫有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者,稱宋氏。
3、源於改姓而來:
1)韓姓改宋姓,為過繼改姓。
生於上海的宋氏三姐妹,先輩是客家人,原住河南安陽。南宋時期,韓顯卿入粵任廉州太守,後定居文昌錦山。宋美齡的父親宋嘉樹由於12歲時過繼給宋姓舅父,遂改姓宋。
2)山東成武宋氏部分是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的後裔,其直線世系成武郜鼎趙宋。山東成武縣郜鼎部分宋氏為趙氏改姓,該族尊宋·靖王次子趙昶為其一世祖,且已經流散至各地,留在當地的人數已不多。
1276年,元攻南都,宋朝覆滅。因怕元兵追殺,趙氏一族中趙昶與其兄趙旭自臨安逃至山東禹城,後趙旭隱跡禹城,趙昶逃至山東成武並改為宋姓融入當地宋氏,隱跡郜鼎。
3)少數民族改宋姓,主要有:
①源於土家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唐末五代時期,湖南西部沅陵地區的辰州蠻酋(今湖南沅陵邵陽、懷化一帶土家族)有取漢姓為宋氏者。
②源於黨項族,出自宋朝時期西夏國黨項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北宋時期,西北地區的西夏國黨項族中有漢姓宋氏,主要分布在寧夏與內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區。
③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蒙古族官吏伯容帖木兒,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元末明初,不少蒙古族將領、地方官吏紛紛歸降於明朝政府,被明太祖朱元璋分別賜予漢姓,其後裔子孫的絕大多數沿襲漢姓。
④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滿族宋嘉氏,亦稱宋家氏、嵩佳氏、松佳氏,滿語為Sunggiya Hala,世居董鄂(今遼寧桓仁、寬甸一帶)、長白山海蘭(今吉林和龍海蘭河流域)、松江(今吉林安圖)等地。後多冠漢姓為宋氏、嵩氏、蘇氏等。
【得姓始祖】
微子啟,子姓,名啟,宋國第一代國君。商王帝乙的長子,帝辛紂的同母兄。
帝紂荒淫無道、殘害忠良,微子啟逃亡在外。周滅商後,周武王的弟弟周公見微子啟一心歸順,平定「武庚叛亂」有功,於是封微子啟於商丘,建立宋國。宋國在戰國後期被齊、楚、魏三國瓜分,宋國公室子孫便以國名為姓,稱為宋氏,他們尊微子啟為宋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傳播】
先秦時期,宋姓主要分布於河南、河北和山東等北方地區。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宋姓已經播散於山西、陝西、甘肅、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
唐宋時期,宋姓已擴展到四川、廣西、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尤其盛興於陝西地區。清初進入台灣省。
【字輩排行】
地域 字輩
山東棗庄 增銘汝樹照均鑒承秉光
山東魚台 祚述傳萬士廣化文呈鳳
山東威海 祥發同宗協文修繼述昌盛咸欽人俊傑薈萃煥雲章
湖北雙元 萬世忠良義長根路
湖北仙桃 成景文章可傳萬世奇瑞輔弼當代傑昆仲同科輝群英滿華域博學占鰲魁
江蘇連雲港 玉懷德繼世忠厚傳家遠
江蘇鹽城 思崇本峻彥載錫熙光照
江蘇泗陽 為耀廷孚鳳遠玉克之雲洲麟書獻瑞長發其祥世生象賢以承宗緒振興偉業懷德永昌
江蘇徐州 文學廣以慶德培世永昌
安徽定遠 大開書升長延祖德國興繼清明永立光華
安徽廬江 世傳商代嗣啟成周歷朝昌茂克光前猷
河北邯鄲 德紹廣平梅付加生培
湖南湘潭 振國佳賓汝榮煥增聲揚楚鎮
貴州仁懷 有可長希金子是明國文登朝榮顯大永遠應紅星
遼寧東港 富貴傳國寶文書繼世長
山西陽泉 龍頂玉德和余源思田崇貴
天津靜海 本宏深遠大榮華永安良光前裕後久子慈丹桂香純修正心靜好賢忠誠長國泰平年豐宗祖喜繼昌
甘肅蘭州 克法宗祖德一舉連登科克法宗明子嗣振興紹業統廣培良善始廷敦篤立
廣西博白 怡福明典世家運慶
重慶秀山 永庭浩萬國朝賢學可成先德生福貴讀書點翰林
3、宋姓,我們家輩分次序:培昭永慶,再後面是哪些,有和我們一樣的嗎?
宋氏字輩大全
宋氏字輩 序號 地域 字輩派語
1 安徽定遠縣朱灣宋氏 大開書升長延祖德國繼清明永立光華。
2 安徽廬江宋氏 源自河南商丘一帶,我支於明朝合肥遷入廬江.輩分為「世傳商代,嗣啟成周;歷朝昌茂,克光前猷」
3 安徽無為宋氏 光明正大,應時復興,敬守先業,宗必永榮
4 甘肅蘭州宋氏 初為」克法宗祖德,一舉連登科」十輩,後經鹽場堡家長合議改為:」克法宗明,子嗣振興,紹業統廣,培良善始,廷敦篤立.」
5 廣西玉林市博白寧潭宋氏 怡福明典世家運慶
6 貴州黎平宋氏 "始祖宋鐸,派語:鐸之良民澤昌基建德高時國如嘉周有先幫本立光祖善培成學士登朝輔文祥應世興 。
續派:源遠流長浩賢傑定乾坤正義為宗旨志勇顯奇能。
"
7 貴州仁懷宋氏 有可長希金。子是明國文。登朝榮顯大。永遠應紅星。
8 河北承德宋氏 子春寶世
9 河北邢台宋氏 澤弘揚
10 河北張家口宋氏 仲建永(源於山西)
11 河南南陽宋氏 光相漢武
12 河南宋氏 植燦君聚
13 河南唐河宋氏 銅萬長江海 宗德克世守
14 河南新鄉宋氏 戲世自
15 河南禹州市宋氏 鳴淑慶庭子文
16 湖北荊門宋氏 長定克炳先訓
17 湖北利川宋氏 永念先祖
18 湖北麻城思南宋氏 文芝祖登仕
19 湖北雙元宋氏 萬世忠良義長根路
20 湖北宋氏 仕念先祖,時來必興
21 湖北仙桃宋氏 祖先宋郊、宋祁,因同時考上狀元,所以稱為「雙元世家」,家譜「成景文章可傳萬世奇瑞」, 後續「 輔弼當代傑 昆仲同科輝 群英滿華域 博學占鰲魁」。
22 湖南懷化宋氏 俊秀
23 湖南寧鄉(烏江)宋氏 萬二公派下第23派子孫,派語為:景良必添玉,應伯廷崇守,正國嘉賓盛,朝宗仕錫光,文名彰海宇,楚發掛英芳,善述新堂構,功修勵序庫……從江西吉州泰和徒潭州,遠祖是貽孫公,貽孫公的祖籍一說是山東,究竟怎樣從山東到江西的?宣統元年厚坤公在譜序上有講:大意如下,貽孫公有戰功,參知軍機車愚上奏封吉州泰和十八里等處,後又調往潭州。
24 湖南湘潭宋氏 振國佳賓、汝榮煥增、聲揚楚鎮
25 吉林省德惠市達家溝鄉 玉啟山永水文可傳世昌
26 江蘇連雲港宋氏 京兆堂,字輩:大書繼世忠厚傳家遠
27 江蘇泗陽宋氏 為耀廷孚鳳遠玉克之雲洲麟書獻瑞長發其祥世生象賢以承宗緒振興偉業懷德永昌(雙元堂)
28 江蘇宿遷沭陽宋氏 忠義堂,家譜:太方立功廣延道統
29 江蘇徐州宋氏 殷禮堂,家譜為:文學廣以慶、德培世永昌。
30 江西宋氏 京兆堂,字輩:應恭家國泰,文名兆元方,賢才宜有志。
31 遼寧東港宋氏 祖籍山東萊陽,字輩:富貴傳國寶,文書繼世長。
32 遼寧阜新宋氏 長俊文學
33 遼寧沈陽宋氏 400年前從山東黃縣遷入河北撫寧,60多年前又遷入東北沈陽,我的父字輩是」蔭」,我是」普」,我的下輩是」博」
34 內蒙古宋氏 祖籍山東省登州府宋家屯, 字輩:井秀國振
35 山東成武宋氏 有又西茂聚述現成章光明同遠。
36 山東菏澤成武宋氏 聚茂西述游憲成章光明同遠
37 山東黃縣宋氏(原籍) 吉世兆洪祥
38 山東濟南宋氏 星玉傳吉廣,兆憲慶范祥
39 山東萊陽宋氏 祥法同宗協文修吉敘昌
40 山東日照五蓮宋氏 學漢(洪)保來賓(源於山西洪洞)
41 山東榮城宋氏 元玉永
42 山東省梁山宋氏 益來純宗緒,同思篤本元,居魯成雅化,萬代教澤存。
43 山東宋氏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44 山東宋氏 井從善瑞開法祥兆(照?)宗
45 山東威海宋氏 文修繼
46 山東陽谷宋氏 義來存忠續,同思篤本元,居魯成雅化,萬代教澤存。
47 山東棗庄宋氏 久貴列再
48 山東沾化宋氏 學士立連,[福],方盛玉忠建。(遷自山西洪洞大槐樹)
49 山西侯馬宋氏 聖德
50 山西陽泉宋氏 龍頂玉德和余源思田崇貴
51 陝西西安韓森寨宋家巷宋氏 安育龍
52 四川廣安岳池宋氏 宗秀(美)質光
53 四川宋氏 兆述常宗典
54 四川宜賓宋氏 是湖廣上川宋姓人氏樹支,家譜一為:元治忠之光,永洪萬代升,國朝天富貴,福祿遠長久.二為:君楚子金公,國英民良忠,文武成萬代,富貴永興隆.並有族聯一副:郊祁世第千秋遠,學士家風萬古長
55 天津宋氏 從山西洪同縣遷來,有200多年了,始祖應登公,字輩:仁壽(顏)年,(同玉)寶,廣,興,繼,世,永,成。
56 浙江紹興宋家溇(祖籍) 京兆郡,字輩:家寶鴻
57 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宋氏 永庭浩萬國,朝賢學可成,先德生福貴,讀書點翰林(源於山西)
58 宋璟公十四子尚文公瑞金智鄉支系 "宋璟公十四子尚文公瑞金智鄉支系
璟公乃微子啟四十八世孫,生於唐貞觀壬辰為廣州刺史後拜相作拾賢堂,生子一拾七。拾四子尚文公。尚文公——世澄公——榮武公——吉斌公——耀鼎公——指賢公——風敝公——清純公——明盛公(使廬陵邑宰慶屬生子九)——三子璩公——馮公——山居公——滿公——升公——五郎公(北宋元豐遷徙瑞金智鄉)。此為第一世。第二世大、第三世少、第四世嫩、第五世重、第六世千、以下依此為士、友、世、居、時、丕、雅、宗、欽、朝、國、京、應、昌、隆、詩、禮、承、先、開、泰、運、祥、年等。據族譜記載分兩大房——湖嶺房和長沙房。湖嶺房又分茂房、新房;長沙房又分緒房、績房。緒房又分朝贈太位、朝浩太位。朝贈太位下又分國楨、國森、國彬、國梧、國桐、國梓房。國梧房的承福、承發、承祥遷往崇安;承海遷江西吉水。"
59 王二庄宋氏 "由山西宏洞遷徙而至,近六百年歷史,一世名諱本,二世名宏,明代曾為山東章丘堂。四氏宋林遷居本縣苗庄村。歷代族人來往祭祀不斷,至今仍統一按字排其輩分。
王二庄宋氏現已傳至二十三世,共由族人1600餘人,系本村大戶。
世系譜: 本宏深遠大 榮華永安良 光前裕後久 子慈丹桂香
純修正心靜 好賢忠誠長 國泰平年豐 宗祖喜繼昌
"
60 某地宋氏 宏學又國維景興正士開祖傳昭德志世紀建忠光敦厚添仁義文明振作良
61 某地宋氏 敬元萬守成兆修得志天相
62 某地宋氏 長玉德付明
63 某地宋氏 華萬世復培(丕)成
64 某地宋氏 一丙慶延長
65 某地宋氏 右西茂聚付現章成光明童遠。
66 某地宋氏 守本立業
67 某地宋氏 玉士興福
68 某地宋氏 世元有慶經學
69 某地宋氏 連希壽雙慶雷雲志東升
70 某地宋氏 克效紅德
71 某地宋氏 殿雲耀國
72 某地宋氏 德天永長萬文學。
73 某地宋氏 繼廣紹其鴻緒衍斯淑式
74 某地宋氏 廣德家景東
75 某地宋氏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76 某地宋氏 宗德克世守
4、怎麼查宋氏家譜字輩
1,山東棗庄:增銘汝樹照均鑒承秉光
2,山東魚台:祚述傳萬士廣化文呈鳳
3,山東威海:祥發同宗協文修繼述昌盛咸欽人俊傑薈萃煥雲章
4,湖北雙元:萬世忠良義長根路
5,湖北仙桃:成景文章可傳萬世奇瑞輔弼當代傑昆仲同科輝群英滿華域博學占鰲魁
6,江蘇連雲港:玉懷德繼世忠厚傳家遠
7,江蘇鹽城:思崇本峻彥載錫熙光照
8,江蘇泗陽:為耀廷孚鳳遠玉克之雲洲麟書獻瑞長發其祥世生象賢以承宗緒振興偉業懷德永昌
9,江蘇徐州:文學廣以慶德培世永昌
10,安徽定遠:大開書升長延祖德國興繼清明永立光華
11,安徽廬江:世傳商代嗣啟成周歷朝昌茂克光前猷
12,河北邯鄲:德紹廣平梅付加生培
13,湖南湘潭:振國佳賓汝榮煥增聲揚楚鎮
14,貴州仁懷:有可長希金子是明國文登朝榮顯大永遠應紅星
15,遼寧東港:富貴傳國寶文書繼世長
16,山西陽泉:龍頂玉德和余源思田崇貴
17,天津靜海:本宏深遠大榮華永安良光前裕後久子慈丹桂香純修正心靜好賢忠誠長國泰平年豐宗祖喜繼昌
18,甘肅蘭州:克法宗祖德一舉連登科克法宗明子嗣振興紹業統廣培良善始廷敦篤立
19,廣西博白:怡福明典世家運慶
20,重慶秀山:永庭浩萬國朝賢學可成先德生福貴讀書點翰林
5、求安徽宋氏家族族譜!
以下答案摘選自《宋英澤》宗親的博客
應該是目前宋姓在安徽最全的了
希望能幫到您
宋氏族譜字輩輯錄(安徽省)
□ 宋英澤
★安徽省(第一部分)
★安徽省
安徽省:克-孝-崇。
安徽省〖自山東省遷徙〗:首-賀-之-立-廷-維-道-家-聲-遠。
合肥市〖自定遠縣朱灣鎮遷居〗:金-家-有-成-廣-兆-得-孫。
合肥市〖祖籍定遠縣朱灣鎮「富美堂」〗:大-開-書-升-長-延-祖-德-國-繼-清-明-永-立-光-華。
合肥市:世-珍-貴-華-傳-國-永-清。
合肥市:如-養-新。
合肥市〖由河南永城遷來〗:德-義-善。
廬陽區〖來自原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由來自婺源的第64世再興公遷入合肥,再興公次子,第65世山公遷入廬江〗:世-傳-商-代-嗣-啟-成-周-歷-朝-昌-茂-克-光-前-猷。
瑤海區大興鎮伏龍社居委伏北村〖「並第堂」,先祖宋大禹,傳從江西遷來,今合肥、巢湖、全椒、廬江、福建、廣東、北京、徐州都有後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珍-桂-華-傳(清)-國(福)-永-金-斗-振-家-聲。
瑤海區城東鄉鵝塘六車坡(河西宋)宋大郢村:家-發-志-道-大-啟-爾-宇-克-明-俊-德。
蜀山區
包河區大圩鎮宋村〖「並第堂」,先祖宋大禹,傳從江西遷來,今合肥、巢湖、全椒、廬江、福建、廣東、北京、徐州都有後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珍-桂-華-傳(清)-國(福)-永-金-斗-振-家-聲。
長豐縣:從-德-學-士-廣-繼-慶-克-傳。
肥東縣:華-國-宏-文-成-家-興-業。
肥東縣大店宋大郢〖「並第堂」,先祖宋大禹,傳從江西遷來,今合肥、巢湖、全椒、廬江、福建、廣東、北京、徐州均有後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珍-桂-華-傳(清)-國(福)-永-金-斗-振-家-聲。
肥西縣:家-繼-志-朝。
肥西縣〖原合肥壩上街「雙忠堂」〗:玉-人-言-心-良-天-公-世-光-裕-之-子-繼-其-芳-德-業-執-中-具-邦-家-有-余-昌-永-作-升-平-瑞。(同定遠縣)
蕪湖市〖祖籍安徽肥東「大明堂」〗:幫-加-有-道。
鏡湖區
弋江區
鳩江區
三山區
蕪湖縣
繁昌縣
南陵縣
蚌埠市:天-廉-同-在-家-常-早-啟。
蚌埠市:尚-淮-有-士-同-在-家-常-早-起。(參見懷遠縣)
蚌山區
龍子湖
禹會區
淮上區
懷遠縣:吾-宗-老-孫-子-質-朴-古-人-風-耕-鑿-安-時-論-衣-冠-與-世-同-在-家-常(長)-早-起-祝-國-願-年-豐-語-及-君-有-際-經-詩-滿-腹-中。(參見蚌埠市)
五河縣:紹-良-開(懿)-德-之-慶-茂-林-修-竹。
五河縣〖據說自山東遷居〗:殿-福-正(振)-家(加)-宏。
固鎮縣
淮南市:長-家-景(錦)-德。
田家庵
大通區
謝家集
八公山
潘集區
鳳台縣尚堂鄉宋台村:廷(學)-維-忠-孝-詩。
馬鞍山市
雨山區
金家莊
花山區
當塗縣:公-長-茂-傳。
當塗縣〖渡蟻堂,由和縣雞籠山遷居〗:宏-榮-加-銀-仁-義-禮-智-信。
淮北市〖祖籍安徽蕭縣祖樓鄉賈窩村「家信堂」,現分居在孫圩子鄉孫東村、濉溪縣西余庄村〗:繼-懷-學-文-景。
淮北市:克-明-太-德。
淮北市:紀-興-賢-良。
相山區
杜集區
烈山區:大-長-志-翠-為-興-賢-良-千-里。
濉溪縣
銅陵市:宜-益-其-昌-茂-德-豐-功-邦-家-之-光。
銅官山
獅子山
郊區
銅陵縣
安慶市
迎江區
大觀區海口鎮〖據說祖籍桐城〗:怡-謀-永-大。
宜秀區
桐城市
懷寧縣
樅陽縣
潛山縣〖先祖自河南商丘遷居潛山〗:祿-子-宗-思-永-世-文-廷-正-士-尚-道-義-維-應-燕-翼-怡-謀-遠-詩-書-啟-後-家-江-山-多-錦-秀-萬-世-發-榮-華。
太湖縣:1世:一夔-2世:正、超-3世:雄、祥-4世:無極、無德、-5世:紹隆-6世:表臣(字君進)-7世:國材 (號梅坡)-8世:勤(字時英)-9世:義、庭、清、禮、觀-10世:孟常(名綱)-11世:鏞(明成化庚子科舉人,授河南彰德通判,乙卯改湖廣襄陽府事)。
宿松縣:克-成-宗-澤-永-術-加-升。
望江縣
岳西縣
黃山市
屯溪區
黃山區〖先祖自山東文登縣第九區一帶,今榮成市九頂埠南遷,遠祖宋國柱(朱),始遷祖宋信。本支主要分布在虎山、上庄等處。字輩兩套,各取所願〗:
1、允(第21世)-可-智-德-存-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2、祥-發-同-宗-協(第21世)-文-修-繼-世-昌-辛-勤-人-俊-傑-會-萃-煥-雲-章。
徽州區
歙縣〖或曰:徽州、新安、黃山〗:上豐宋氏自昭公特的次子勇公起:1世:勇-2世:師-3世:國-4世:牼-5世:鑆-6世:邢-7世:昂-8世:耀-9世:玉-10世:瓞-11世:義-12世:昌-13世:忠-14世:疇-15世:佑-16世:傑-17世:沄-18世:預-19世:延-20世:弘-21世:有諒-22世:容-23世:倫-24世:盤-25世:梁-26世:復-27世:襄-28世:良-29世:陽-30世:商-31世:威-32世:繇-33世:前-34世:元旦-35世:游道-36世:仕約-37世:世良-38世:槩-39世:緝-40世:昌-41世:敏二-42世:璟-43世:渾-44世:劻一-45世:廷芳-46世:貞元-47世:和一-48世:待-49世:溫舒-50世:令詢-51世:沭(彥升)-52世:琪(鵬)-53世:宜(准)-54世:慶祖(大年)-55世:青(平)-56世:惠直-57世:貺(為上豐宋氏始遷祖)。本支(敘倫堂/積寶公房)世系如下:1世:貺-2世:世英-3世:穎-4世:營-5世:干-6世:文宗-7世:仁旺-8世:安-9世:元化-10世:沂-11世:紹-12世:舜華-13世:郁-14世:簡-15世:誠-16世:振-17世:高岩-18世:寧壽-19世:積寶-20世:廣秀-21世:虎獅-22世:玄寧-23世:社仁-24世:寶義-25世:文光(自26世起續修字輩):時-應-承-世-在-國-昌-基-錫-修-治-惠-福-慶-隆-德-元-潤-昌-庭-仁-壽-熙-仕。
休寧縣
黟縣
祁門縣
滁州市
琅琊區
南譙區
天長市:天-煥-大-連-洪(鴻)-勤。
明光市〖祖上來自山東,始遷祖宋國英〗:忠-鳳-寧-綸-九-天-山-渠-起-顴-長-復-開-可-家-昌-恩-時-克-定。
宋氏族譜字輩輯錄(安徽省)
□ 宋英澤
★安徽省(第二部分)
★安徽省
來安縣
全椒縣馬廠〖「並第堂」,先祖宋大禹,傳從江西遷來,今合肥、巢湖、全椒、廬江、福建、廣東、北京、徐州均有後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珍-桂-華-傳(清)-國(福)-永-金-斗-振-家-聲。
定遠縣〖「雙忠堂」起於定遠,隨明太祖打天下,官封西寧侯〗:玉-人-言-心-良-天-公-世-光-裕(劉伯溫題)-之-子-繼-其-芳-德-業-執-中-具(七世祖愷公題)-幫-家-有-余-昌-永-澤-升-平-瑞。(參見肥西縣)
定遠縣朱灣〖富美堂〗:大-開-書-升-長-延-祖-德-國-繼-清-明-永-立-光-華。
鳳陽縣宋家村〖原南京鳳陽府,自第10世起〗:正-國-家-賓-汝-榮-煥-增-聲-揚-楚-鎮-效-友-永-傳-賢-良-日-進。《該支系1世大五郎-2世:文學-3世:玉甫(玉一郎)、玉林(玉三郎)、玉璽(玉四郎)》;三世:玉林(玉三郎)之後第十九代宋達(原名宋揚暉)為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之父。
鳳陽縣宋家灣:金-學-長-延。
阜陽市:學-朝-治-明。
阜陽市〖傳說自山東省棗庄遷來〗:章-永-金-懷-立。
潁州區
潁東區
潁泉區
界首市
臨泉縣宋集鄉:文-殿-金-傳-有-慶。
臨泉縣長官鎮:國-明-俊-德-一-要-永-宗。
太和縣:雲-懷-克-知-良-天-西-成-金-玉-萬-士-震-家-邦。
太和縣:大-容-允-漢-書-生-振-乾-坤-富-友-成-聖-鼎-士-齋-復-續-連。
阜南縣三塔鎮:懷-洪-西。
潁上縣慎城鎮宋溝村:詩-文-月-章-國-家-青-長(新續)-星-辰-光-華-永-世-傳-祥-英-明-宏-獻-祖-德-友-邦。
宿州市:和-光-家-傳-勝-世。
宿州市符離集〖京兆堂,三山子淮北烈山系〗:繼(玉)-興-賢-良-謙(千)-壽-禮-貴。
埇橋區
碭山縣〖扶風堂〗:繼-五-開-中-建-朝-明-清。
碭山縣:新-其-傳-繼-遠-忠-善-朝-明-清。
蕭縣黃口鎮〖自河南封丘縣(開封北45公里處遷居)〗:秀-金-字-繼-遠-輩。
蕭縣北部黃河故道邊〖先祖自山西洪洞大槐樹遷徙〗:儒(如)-思(詩)-永。
蕭縣:淤-德-增-世-芳-光-勛-尚-偉-大-召-志-自-懷-洪-繁-榮-昌-茂-盛-先-哲-愛-俊-賢。
蕭縣:興-登-家-傳-威-嘯-友。
靈璧縣:一-德-之-慶-崇-山-峻-嶺。
泗縣
巢湖市居巢區:立-德-邦-之-本-厚(後)-道-家-業-長。
居巢區欄桿鎮小宋灣〖「並第堂」,先祖宋大禹,傳從江西遷來,今合肥、巢湖、全椒、廬江、福建、廣東、北京、徐州均有後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珍-桂-華-傳(清)-國(福)-永-金-斗-振-家-聲。
居巢區蘇灣鎮〖「並第堂」,先祖宋大禹,傳從江西遷來,今合肥、巢湖、全椒、廬江、福建、廣東、北京、徐州均有後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真(珍、貞)-桂-枝-蘭-清-馥-永-金-斗-振-家-聲。
廬江縣:定-必-昌。(參見無為縣泉塘鎮、西南鄉)
廬江縣湯池鎮:〖竹橋堂〗:元-嗣-宏-啟-奕-祀-其-昌-懋(茂)-德-豊(豐)-功(公)-邦-家-之(志)-光-文-章-世-顯-孝-友-名-揚-積-善-余-慶-源-遠-流-長。(參見舒城縣)
廬江縣西鄉〖「牡賦堂」,來自原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由來自婺源的第64世再興公遷入合肥,再興公次子,第65世山公遷入廬江〗:世-傳-商-代-嗣-啟-成-周-歷-朝-昌-茂-克-光-前-猷。
廬江縣冷水關〖先祖武公,字繩庵。明洪武丙辰(1376年)科進士,監察御史,因靖難(1399-1402)自江西婺源遷至廬江冷水關,繩庵配趙氏,子三:士明、士昕、士昭〗:
無為縣:光-明-正-大-應-時-復-興-敬-守-先-業-宗-必-永-榮。
無為縣泉塘鎮:世-代-朝-元-德-邦-家-定-必-昌-從-來-天-長-歲-永-遠-至-流-常。
無為縣西南鄉〖渡蟻堂〗:榮-文-依-永-亮-清-景-繼-尚-學-世-代-紹-先-德-邦-家-定-必-昌-從-來-惟-賞-善-源-遠-本-根-長。
含山縣:賢-良-忠-慶-安-定-大-邦。
含山縣陶廠鎮〖先祖宋元璋,字君完、本仁。南宋度宗朝任新建令,因元兵累犯杭境,遂安居新城〗:-崔(字陟山,元初庠生)-迢(字公遙)-嵐(字秀峰,郡庠生)-岳(字立峰,太學生)-景濂、景漪、景泩、景汾、景濤、景波、景潤-詩(字慎言,登進士第官,補拾遺)-監(字國,冊官博士)-沐(字清如)-玙(字侶璠)-希賢(耕釣自娛,不求仕進)-正心、正意、正德、正智-維善、維良、維彥、維英、維龍、維干、維俊、維碩、維豪、維創、維瑩、維華、維傑、維賞-文椆、文椐、文檉、文棲、文榮(遷含山縣陶廠鎮)。
和縣:先-德-培-之-厚。
六安市〖原居河南鞏縣南河渡鄉(今鞏義市河洛鎮寺灣村)〗:宋祥亭-宋兆麟-宋受田-宋承。
六安市〖「統善堂」,始遷祖春上公、春吾公、全公等,四百多年前由新安江畔遷移至舒城桃溪鎮〗:序-士-先-仁-傳-家-繼-志-昭-汝-孝-思-乃-克-永-世。
六安市:守-道-德。
金安區
裕安區
壽縣〖自山東遷來〗:忠-厚-傳-家-遠-新-義-笑-和-平。
壽縣〖傳說自北方逃荒遷來〗:德-華-傳-盤-元-新-義。
壽縣豐庄:賢-昌-恩-懷-中-德。
壽縣正陽關〖自山東遷來〗:宏-昌(啟)-恩-懷-中-德-培-良-守-祖-功-家-傳-多(鐸)-英-秀-宣-澤-道-興-隆。
壽縣小甸鎮宋灘:永(勇)-守-祖-德-天-必-佑-之-克-成-家-傳-施-乃-長-爾。
霍邱縣城關鎮〖崇本堂,先祖居山西洪洞縣,明朝中期分支遷移河南鞏縣南河度鄉(今鞏義市河洛鎮)寺灣村。霍邱支派始遷祖宋受田(字芝農),於民國初年自寺灣村遷居霍邱縣城關南門外大同集。本支字輩自第13世祖起〗:宋祥亭(清例授武德騎尉、配李氏,子五:兆傑、兆蓉、兆麟、兆祁、兆信)-宋兆麟(配康氏,子四:硯田(早逝,無嗣)、受田、振□、成柱)、宋兆傑(字漢三、太學生,配張氏,子三:振綱、振五、振華)-宋受田〖霍邱始遷祖,配□氏、子一:永存(無嗣);高氏維蘭,子四:永昌(蘭參)、永祥(榆參)、永貴(連參)、永豐(四喜),女二:永英、永鈺〗-永-年-金-茂-德-善-繼-世-長-傳-道-家-本-成-文-廣-振-興-邦。
霍邱縣高塘集鎮:少-廣。
舒城縣〖始遷祖宋華袞(字冕生),明中期自廬江縣冷水關遷入舒城〗:宋華袞-富饒、富有。
舒城縣〖竹橋堂〗:元-嗣-宏-啟-奕-祀-其-昌-懋(茂)-德-豊(豐)-功-邦-家-之-光-文-章-世-顯-孝-友-名-揚-積-善-余-慶-源-遠-流-長。
舒城縣〖曾祖輩自江西遷入舒城〗:忠-孝-豐-功-邦-家-之-光。
舒城縣桃溪鎮〖「統善堂」,始遷祖春上公、春吾公、全公等,四百多年前由新安江畔遷移至舒城桃溪鎮〗:序-士-先-仁-傳-家-繼-志-昭-汝-孝-思-乃-克-永-世。
金寨縣:濰-永-承-祖-業。
霍山縣
亳州市譙陵區十八鎮宋菜園村:天-應-廣-家-繼-成-華-懷。
譙城區
渦陽縣標里鎮尹宋庄:鳳-祥-效。
蒙城縣〖自安徽懷遠縣遷居〗:鴻-克-文-中(僅)-秀(效)-四。
蒙城縣辛集鄉宋老荒村:修-身-保-國-平-天-下。
利辛縣宋寨村〖自山東遷居〗:章-保-德。
利辛縣:蘭-繼-子-建。
利辛縣:營-建-子(懷)-士-繼-義。
池州市
貴池區
東至縣:啟-示-昌-明-字-天-來-太-尚-志-守-忠。
石台縣
青陽縣
宣城市
宣州區
寧國市〖祖籍湖北英山縣宋村〗:萬-國-開-世-肇-啟-賢-良。
郎溪縣
廣德縣
涇縣:金-守-先。
涇縣茂林鎮宋家坦〖洪武初年(1368年)由63世德二公從徽郡歙縣遷入宣城北鄉〗:釗-德-朔-日-誥-爵-元-廷-士-應-天-相-世-家-長-安-賢-良-秀-發-道-學-宏-寬-光-宗-顯-祖-才-達-周-官。
績溪縣
旌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