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日本兵
1、急切想找一部電影,
日本老電影《望鄉》 過去很備受關注的一部電影 女主角的命運很不好 我也還記得女的做慰安婦的時候都是用手帕蓋絕芹著臉,要求軍官別看她的臉 後面的就記不者擾清了首宏旦
2、安徽巢湖的名人
安徽巢湖的名人有范增、周瑜、丁汝昌、戴安瀾、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溫宗仁、林散之、許海峰等等。
一、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今安徽巢湖西南)。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
公元前206(漢元年),范增隨項羽攻入關中,勸項羽消滅劉邦勢力,未被採納。後在鴻門宴上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又使項庄舞劍,意欲借機行刺,終未獲成功。漢三年,劉邦被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用陳平計離間楚君臣關系,被項羽猜忌,范增辭官歸里,途中病死。
二、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今安徽廬江縣西南)人 。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三、丁汝昌
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丁先達,字禹亭,號次章,安徽合肥石頭鎮人。清朝晚期將領,官至北洋水師提督。
明朝初年,祖先從鳳陽遷居廬江。同治四年(1865年),遷居巢縣汪郎中村。早年參加太平軍,隨隊歸順湘軍。不久,隸屬李鴻章淮軍,參與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官至記名提督。光緒五年(1879年),李鴻章調入北洋水師。
光緒七年(1881年),統率北洋水師官兵200趕赴英國,接帶「超勇」和「揚威」巡洋艦回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衛之戰中,指揮北洋艦隊抗擊日軍圍攻。
未得上峰命令,無奈港內待援,致仕北洋海軍陷入絕境。彈盡糧絕,援軍未至,拒絕日軍將領伊東祐亨勸降,服食鴉片自盡以謝國人。宣統二年(1910年),平反昭雪。
四、戴安瀾
戴安瀾(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自號海鷗,漢族,安徽省無為縣仁泉鄉(今洪巷鄉)練溪社區風和自然村人。國軍名將,黃埔系骨幹之一。1926年黃埔軍校三期畢業。
1942年,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取得同古會戰(殲敵五千餘,而日軍兵力4倍於戴部)、收復棠吉等戰功。
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斗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北茅邦村殉國。1939年6月17日,授陸軍少將。1942年10月16日,追贈陸軍中將,解放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五、馮玉祥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煥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縣(今安徽巢湖市),生於直隸青縣(今屬河北滄州市),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有「基督將軍」、「倒戈將軍」、「布衣將軍」之稱。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灤州起義。1921年7月後任陝西督軍。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系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並將所部改稱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1926年在直奉聯軍進攻下通電辭職。
1926年3月赴蘇聯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國國民黨。9月17日在綏遠五原誓師,率領西北軍出潼關參加北伐戰爭。1930年3月與閻錫山組成討蔣聯軍,中原大戰失敗後隱居山西汾陽峪,後隱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爾組織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1935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3、二戰時一個省會城市,駐扎多少日軍兵力
這里是戚記聊古今文化,歡迎大家的到來。在各類抗戰電視劇中,出現了各類日本部隊的司令官。恨不得一個縣城的司令官都是大佐或者少將。小編查閱資料發現其實,一個縣城正常駐扎的就是一個或者兩個步兵中隊罷了,也就是幾百兵力。有一個問題就出現了,那麼,一個省會都市,一般會駐扎多少兵力呢。在那時的情形下,省會都市駐扎的兵力確實不少。首先,我們應該全面了解一下日本部隊的編制問題。
通過小編的了解,日本部隊的編制很是不凡,從上到下分為: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等等。按照日本部隊的編制,一個甲級師團的總兵力為27000多人。所謂甲級師此雀團就是兵力充實、兵士練習有素的部隊,可是跟著戰役的擴大,依靠17個常備師團無法滿足部隊的要求。在這樣的情形下,日本又組建了一些新的師團,這就是乙級師團和丙級師團。這些師團的兵就不滿,甚至有的還不到2萬人。
跟著日本部隊侵佔區域的擴大,日本部隊將主力集中在了前方地區,但前方也必要部隊駐守。不外,駐扎在前方的部隊很有限。一個縣城會駐扎一個或者兩個中隊,日本的一個中隊只需100多人,兩個中隊的兵力也不跨越300人。所以說,那時仍是依靠各類偽兵力量。至於省會,一般都是日本在這一地區的批示中心。無論是政治意義還是軍事價值都很重要,所以說,省會的最高批示官一般都是一位少將。
通過小編的了解按照日本部隊的軍銜,少將應該是旅團長級別的軍官。一個旅團有7000多人,省會固然沒有這么多的部隊。可是一個聯隊的兵力仍是有的,所以說,省會一般都有3000以上的日本部隊駐守。別的,還有大量的偽軍。不要鄙夷偽軍,有的偽軍戰役力很強。在正常情形下,地方部隊不會主動進攻日本部隊駐扎的省會。首先,本身的力量有限,很有可能打不下來。
第二就是兵力問題,一旦進攻省會,四周的日本部隊都會援助,如許一來,依靠本身的力銀斗量架不住。這有點近似於李雲龍進攻縣城的情形,各地的日本部隊都市援助,依靠本地的部隊頂不住。固然,這是前方省會的兵力情形,若是是前方的省會都市,駐扎的戎行至少也是一個旅團。日本部隊的戰役力雖然強悍,但並不是沒有敵手。
在二戰的末期,蘇聯參加了對日本作戰。蘇聯部隊久經戰陣,接收了蘇德戰役的浸禮,戰役力已經大大加強。與蘇聯部隊比森搏早,日本部隊的差距明顯。本來這一地區的日本部隊戰役力還行,可是在精銳部隊大量南下之後,大局部部隊都是徵集來的農人和門生,這些部隊根柢沒有什麼戰役力。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蘇聯軍隊分割包圍了60多萬日本軍隊。
4、《宜昌保衛戰》里有一個日本軍人寫日記有歷史原型嗎?
裡面那個愛寫日記的日本兵小林原型是結合了倆個人一個是小林寬澄,一個是反戰士兵手記的作者水野靖夫
小林寬澄 日本人,曾參加侵華戰爭,陵世兆被俘後覺醒成長為反戰同盟的八路軍戰士,回國後尺租成為對華友好人士。1955年復員回國的小林,受監視直到85歲後才解除,但他依然四處演講作報告,揭露日本侵華戰爭的真相。
水野靖返拍夫 他根據自己的戰中日記,把在中國的七年經歷寫成了《反戰士兵手記》
5、侵華日本軍官的名字
司令官
立花小一郎 (1919年 - 1921年)
河合操 (1921年 - 1922年)
尾野実信 (1922年 - 1923年)
白川義則 (1923年 - 1926年)
武藤信義 (1926年 - 1927年)
村岡長太郎 (1927年 - 1929年) - 皇姑屯事件
畑英太郎 (1929年 - 1930年)
菱刈隆 (1930年 - 1931年) - 九一八事變
本庄繁 (1931年 - 1932年)
武藤信義 (1932年 - 1933年)
菱刈隆 (1933年 - 1934年)
南次郎 (1934年 - 1936年)
植田謙吉 (1936年 - 1939年)
梅津美治郎 (1939年 - 1944年)
山田乙三 (1944年 - 1945年) - 終戰時總司令官,後被蘇聯紅軍關押。
參謀長
浜面又助少將(陸士4期:大正8年4月12日~大正10年3月11日)
福原佳哉少將(陸士5期:大正10年3月11日~大正12年8月6日)
川田明治少將(陸士10期:大正12年8月6日~大正14年12月2日)
斎藤恆少將(陸士10期:大正14年12月2日~昭和3年8月10日)
三宅光治少將(陸士13期:昭和3年8月10日~昭和7年4月11日)
橋本虎之助少將(陸士14期 昭和7年4月11日~昭和7年8月8日)
小磯國昭中將(陸士12期 昭和7年8月8日~昭和9年3月5日)
西尾壽造中將(陸士14期 昭和9年3月5日~昭和11年3月23日)
板垣征四郎少將(陸士16期 昭和11年3月23日~昭和12年3月1日)
東條英機中將(陸士17期 昭和12年3月1日~昭和13年5月30日)
磯谷廉介中將(陸士16期 昭和13年6月18日~昭和14年9月7日)
飯村穣中將(陸士21期 昭和14年9月7日~昭和15年10月22日)
木村兵太郎中將(陸士20期 昭和15年10月22日~昭和16年4月10日)
吉本貞一中將(陸士20期 昭和16年4月10日~昭和17年8月1日)
笠原幸雄中將(陸士22期 昭和17年8月1日~昭和20年4月7日)
秦彥三郎中將(陸士24期:昭和20年4月7日~終戰)
副參謀長
岡村寧次少將(陸士16期:昭和7年8月8日~昭和9年12月10日)
板垣征四郎少將(陸士16期:昭和9年12月10日~昭和11年3月23日)
今村均少將(陸士19期:昭和11年3月23日~昭和12年8月2日)
笠原幸雄少將(陸士22期:昭和12年8月2日~昭和12年9月27日)
石原莞爾少將(陸士21期:昭和12年9月27日~昭和13年12月5日)
矢野音三郎少將(陸士22期:昭和13年12月5日~昭和14年9月7日)
遠藤三郎少將(陸士26期:昭和14年9月7日~昭和15年3月9日)
秦彥三郎少將(陸士24期:昭和15年3月9日~昭和16年5月9日)
吉岡安直少將(陸士25期:昭和16年5月13日~昭和16年7月7日)
綾部橘樹少將(陸士27期:昭和16年7月7日~昭和17年7月1日)
秦彥三郎少將(陸士24期:昭和16年7月23日~昭和17年7月1日)
池田純久少將(陸士28期:昭和17年7月1日~昭和20年7月28日;負責情報和政策)
田村義富少將(陸士31期:昭和18年8月2日~昭和19年2月25日;負責作戰部署)
松村知勝少將(陸士33期:昭和20年3月1日~終戰;作戰擔當)
四手井綱正少將(陸士27期:昭和20年7月29 昭和20・8月18日;負責情報和政策)
高級參謀・第1課長
※昭和6年10月5日(1931年10月5日)起,任第一課長
香椎秀一(陸士6期:大正8年4月12日~大正8年6月28日)
高橋小藤治(陸士9期:大正8年6月28日~大正9年4月1日)
竹森正一(陸士11期:大正9年4月1日~大正11年8月15日)
松井七夫(陸士11期:大正11年8月15日~大正12年11月10日)
黒田周一(陸士14期:大正12年11月10日~大正15年3月2日)
河本大作(陸士15期:大正15年3月2日~昭和4年5月14日)
板垣征四郎(陸士16期:昭和4年5月14日~昭和6年10月5日)
石原莞爾(陸士21期:昭和6年10月5日~昭和7年8月8日)
斎藤彌平太(陸士19期:昭和7年8月8日~昭和8年8月1日)
冢田攻(陸士19期:昭和8年8月1日~昭和10年3月15日)
下村定(陸士20期:昭和10年3月15日~昭和10年12月2日)
坂西一良(陸士23期:昭和10年12月2日~昭和12年3月1日)
綾部橘樹(陸士27期:昭和12年3月1日~昭和12年10月30日)
安倍克巳(陸士28期:昭和12年10月30日~昭和14年3月9日)
寺田雅雄(陸士29期:昭和14年3月9日~昭和14年9月7日)
有末次(陸士31期:昭和14年9月7日~昭和15年10月10日)
田村義富(陸士31期:昭和15年10月10日~昭和18年8月2日)
松村知勝(陸士33期:昭和18年8月2日~終戰)
作戰主任參謀
浦澄江中佐(陸士16期:大正12年4月~大正15年3月)
役山久義中佐(陸士19期:大正15年8月6日~昭和3年10月10日)
石原莞爾少佐(陸士21期:昭和3年10月10日~昭和7年8月8日)
遠藤三郎少佐(陸士26期:昭和7年8月8日~昭和9年8月1日)
河辺虎四郎中佐(陸士24期:昭和9年8月1日~昭和10年8月1日)
綾部橘樹中佐(陸士27期:昭和10年8月1日~昭和12年10月30日)
欠員 (昭和12年10月30日~昭和13年3月1日)
岡部重一中佐(陸士31期:昭和13年3月1日~昭和14年3月9日)
服部卓四郎中佐(陸士34期:昭和14年3月9日~昭和14年9月7日)
中山源夫中佐(陸士32期:昭和14年9月7日~昭和15年8月1日)
武居清太郎中佐(陸士35期:昭和15年8月1日~昭和18年8月2日)
草地貞吾中佐(陸士39期:昭和18年8月2日~終戰)
情報主任參謀・第2課長
※昭和16年10月5日(1941年)起,任第2課長
桜田武(陸士25期:大正14年8月7日~昭和3年8月10日)
花谷正(陸士26期:昭和3年8月10日~昭和4年8月)
新井匡夫(陸士26期:昭和4年8月~昭和6年10月5日)
板垣征四郎(陸士16期:昭和6年10月5日~昭和7年8月8日)
喜多誠一(陸士19期:昭和7年8月8日~昭和9年8月1日)
石本寅三(陸士23期:昭和9年8月1日~昭和10年8月1日)
河辺虎四郎(陸士24期:昭和10年8月1日~昭和11年6月19日)
武藤章(陸士25期:昭和11年6月19日~昭和12年3月1日)
冨永恭次(陸士25期:昭和12年3月1日~昭和13年3月1日)
山岡道武(陸士30期:昭和13年3月1日~昭和14年4月20日)
磯村武亮( 30期:昭和14年4月20日~昭和15年11月9日)
西村敏雄(陸士32期:昭和16年2月4日~昭和17年8月20日)
武田功(陸士34期:昭和17年8月20日~昭和19年10月31日)
大越兼二(陸士36期:昭和19年10月31日~昭和20年4月10日)
淺田三郎(陸士36期:昭和20年4月10日~日本宣布投降)
後方主任參謀・第3課長
※昭和16年10月5日(1941年)起,任第3課長
竹下義晴(陸士23期:昭和6年10月5日~昭和7年8月8日)
原田熊吉(陸士22期:昭和7年8月8日~昭和10年8月1日)
永津佐比重(陸士23期:昭和10年8月1日~昭和11年3月15日)
竹下義晴(陸士23期:昭和11年3月15日~昭和12年10月13日)
磯矢伍郎(陸士29期:昭和14年4月20日~昭和15年8月1日)
青木一枝(陸士33期:昭和15年8月1日~昭和16年9月11日)
村中嘉二郎(陸士33期:昭和16年9月11日~昭和18年8月2日)
中島義雄(陸士36期:昭和18年8月2日~昭和19年2月7日)
谷岩蔵(陸士37期:昭和20年1月12日~日本宣布投降)
政策主任參謀・第4課長
※昭和16年10月5日起擔任第4課長
松井太久郎(陸士22期:昭和6年10月5日~昭和7年2月17日)
坂田義郎(陸士21期:昭和7年2月17日~昭和8年8月28日)
秋山義隆(陸士24期:昭和8年8月28日~昭和9年8月1日)
欠員 (昭和9年8月1日~昭和12年3月1日)
片倉衷少佐(陸士31期:昭和12年3月1日~昭和14年8月1日)
黒川邦輔中佐(陸士32期:昭和14年8月1日~昭和17年2月14日)
小尾哲三大佐(陸士34期:昭和17年2月14日~昭和19年10月14日)
原善四郎中佐(陸士40期:昭和19年10月14日~昭和20年8月7日)
宮本悅雄大佐(陸士38期:昭和20年8月7日~終戰)
經理部長
佐野會輔:主計總監(昭和5年12月22日~昭和8年8月1日)
鈴木熊太郎:一等主計正(昭和8年8月1日~昭和11年12月1日)
矢部潤二:主計監(昭和11年12月1日~昭和14年8月1日)
古野好武:主計少將(昭和14年8月1日~昭和20年7月5日)
栗橋保正:主計中將(昭和20年7月5日~)
軍醫部長
伊藤賢三:軍醫監(昭和6年8月1日~昭和9年3月5日)
梶井貞吉:軍醫監(昭和9年3月5日~昭和10年8月1日)
石黒大介:軍醫監(昭和10年8月1日~昭和11年8月1日)
出井淳三:軍醫總監(昭和11年8月1日~昭和13年3月1日)
斎藤干城:軍醫少將(昭和13年3月1日~昭和14年12月1日)
梶冢隆二:軍醫少將(昭和14年12月1日~)
法務部長
大山文雄(昭和4年6月21日~昭和7年12月19日)
竹沢卯一(昭和7年12月19日~?)
匂坂春平(昭和13年1月20日~昭和15年3月29日)
松本倭文雄:法務少將(昭和15年3月29日~昭和20年4月20日)
小幡通徳:法務少將(昭和20年4月20日~終戰)
補給監
※昭和17年10月20日(1941年10月20日)新增補給監,由參謀長兼任
補給監部參謀長
高田清秀大佐(陸士29期:昭和17年10月20日~昭和18年8月2日)
田村義富少將(陸士31期:昭和18年8月2日~昭和19年2月25日)
佐藤傑少將(陸士29期:昭和19年2月25日~終戰)
特種情報部長
※昭和13年8月1日設立「特種情報部」,當時隸屬於參謀部第2課,俗稱「研究部」。 ※昭和16年5月15日改編為特種情報部 ※昭和19年6月30日改編為特種情報隊
大久保俊次郎大佐(陸士24期:昭和13年8月1日~昭和17年8月1日)
深堀游亀少將(陸士28期:昭和17年8月1日~昭和18年6月10日)
小松巳三雄大佐(陸士29期:昭和18年6月10日~終戰)
築城部長(工兵部長)
※創立時稱之為關東軍參謀部第2分部
※昭和16年5月31日改編為築城部(工兵部)
※昭和20年5月25日改編為建設團
前田正実大佐(陸士25期:昭和12年7月5日~昭和13年2月1日)
河田末三郎大佐(陸士28期:昭和13年2月1日~昭和17年8月10日)
久保禎三少將(陸士28期:昭和17年8月10日~昭和18年6月10日)
花井京之助大佐(陸士32期:昭和19年7月15日~終戰)
化學部長
※昭和14年8月1日從原技術部獨立
勝村福治郎大佐(陸士27期:昭和14年8月1日~昭和14年11月1日)
小柳津政雄大佐(陸士28期:昭和14年11月1日~昭和15年12月2日)
宮本清一大佐(陸士29期:昭和15年12月2日~昭和18年1月18日)
山脇正男少將(陸士28期:昭和18年1月18日~昭和19年6月20日)
秋山金正少將(陸士30期:昭和19年6月20日~昭和20年7月28日)
丹羽利男大佐(陸士34期:昭和20年7月28日~終戰)
防疫給水部長
※參照「『731部隊』關東軍防疫給水部」相關項目「軍馬防疫廠」
高島一雄:一等獸醫正(昭和11年8月1日~昭和15年3月9日)
並河才三:獸醫中佐(昭和15年3月9日~昭和17年7月1日)
若松有次郎:獸醫大佐(昭和17年7月1日~終戰)
大陸鐵道司令官
※最初僅設有關東軍野戰鐵道司令官一職
※昭和19年12月16日改稱大陸鐵道司令官
舞伝男少將(陸士19期:昭和12年8月20日~昭和14年3月9日)
草場辰巳中將(陸士20期:昭和14年3月9日~昭和15年10月1日)
橫山鎮雄中將(陸士24期:昭和15年10月1日~昭和17年6月26日)
木村経広中將(陸士23期:昭和17年8月31日~昭和18年12月27日)
鐮田銓一少將(陸士29期:昭和18年12月27日~昭和19年12月16日)
草場辰巳中將(陸士20期:昭和19年12月16日~終戰)
野田毅、向井敏明 南京大屠殺殺人比賽軍官
6、抗戰時肥東進住多少日本兵
抗戰時,到底有多少日本鬼子進駐過肥東縣,並不清楚,但根據《合肥晚內報》記者采寫的容《合肥肥東橋頭集雙山阻擊戰》一文,采訪的見證者——老人杜仁勝口述的情況,在橋頭集雙山狙擊戰中,當年,守備雙山的中國軍隊僅僅一個連的兵力憑借著地形的優勢,與日軍1100人激戰,敵人久攻不下,傷亡慘重。橋頭集之戰也是日軍從巢湖進攻合肥的第一場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