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縣一市 » 廬江風調雨順大酒店

廬江風調雨順大酒店

發布時間: 2023-03-28 22:55:08

1、廣州西關的歷史建築和人物,有多少要多少,如詹天佑故居

廣州(9張)廣州 始建於公元前214年,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最早建城時的名字叫任囂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紀的周代(即周夷王八年),這里的「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和長江中游的楚 廣州十三行
國人已有來往,建有「楚庭」,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秦始皇征服嶺南後,設三郡,南海郡治和番禺縣治即今廣州市越秀區,南海郡尉任囂在番山、禺山上(今倉邊路附近)修築番禺城(史稱任囂城),這是廣州設立行政區和建城的開始。秦末大亂,前204年,南海郡尉趙佗兼並了桂林郡和象郡,據有嶺南(今廣東、廣西大部、越南北部),建立了疆土「東西萬余里」的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廣州),是為今嶺南地區第一次建都城。217年,交州刺史步騭將州治遷回番禺,擴大城池,後稱為步騭城。元封五年改屬交州,州治為廣信(今廣東封開)。226年,孫權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廣州」由此得名。917年,劉建立南漢國,定都興王府(廣州)。1680年,南明紹武帝朱聿謫在廣州建都;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廳,特指廣州這座城市。廣州是一個歷史名城,秦漢時期是著名都會,在兩晉南北朝的海外貿易中心由交趾轉移到廣州。中唐以後「海上絲路」代而興起,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和樞紐之一,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並從未關閉過的世界性的貿易大港,直至北宋仍為最大貿易海港,南宋中期以後,泉州港超越廣州港成為第一大港。元代的廣州為僅次於泉州的全國第二大港。宋元時期,義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說廣州已經比當時世界著名商貿城市威尼斯大三倍。明朝初期實行海禁,廣州成為向大部分國家唯一開放的通商港口,重新成為全國第一大港 ,1567年,明朝開放了海禁,廣州專門為外商服務的牙行不斷擴大。萬曆以後出現買辦商人「十三行」,1757年,宣布廣州為全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史稱「一口通商」,並由指定的廣州十三行壟斷全中國的對外貿易。「一口通商」使當時的廣州(歐洲商人稱Canton)得以獨攬全國外貿,國際知名度迅速提高,成為世界第三大城市(次於當時的北京,英國的倫敦),是廣州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1841年5月,廣州城郊三元里發生民眾自發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斗爭。《南京條約》簽訂,實施「五口通商」,廣州隨即失去了對外貿易的獨特地位,全國外貿中心的地位逐漸喪失。 咸豐三年,英國對華貿易已大部分轉向上海,廣州港在外貿上的中心地位被上海港所取 1910年廣州規劃圖
代。香港被割讓給英國後辟為自由港。隨著洋務運動發展,廣州地區開始出現近代工業。嶺南文化得風氣之先,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諸多干擾,成功引入西學(美式教育),創辦新式學校,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推廣新式學堂,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以及血氣方剛的年輕新銳隨即脫穎而出,為後來風起雲涌的革命積蓄了巨大能量。廣州還是中國近代和現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黃花崗起義、廣州起義均發生在廣州。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了黃埔軍校,曾經三次建立了革命政權;第一次國共合作,孫中山委派農民部長彭素民在這里創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彭湃任第一屆農講所主任)。
三城合一
唐代廣州已形成牙城、子城和羅城的「三重」格局。南漢又將興王府廣州城規劃為宮城、皇城和郭城。宋代是廣州城市的重要時期,1068年在子城東擴築東城,五年後為保護新興西部商業區和外商聚居地,又擴築了西城,形成了三城格局。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修建廣州城,合宋元三城為一城,此後又進一步擴大市區,對舊城進行了改造,並向北部和東部擴展,加築外城,使廣州城形成東至今越秀路、北抵越秀山、西至今人民路,南至今一德路、萬福路一線,周長10.5公里。到清代又增修東、西兩翼城,向南拓至珠江邊,形成了廣州今天老城區的格局。
對外交流
廣州有著悠久的對外交往史。秦漢至唐代,廣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與海外交往頻繁。中國的絲織品、瓷器、鐵器、銅錢、紙張、金銀等以廣州為起航站運往海外,換回珠寶、香葯、象牙、犀角等,廣州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著名的貿易大港。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第一大港地位被泉州取代,元代(約1206-1368年),世界上同廣州有貿易往來的國家與地區有140多個。到了明代(約公元1368-1644年),廣州便有了「出口商品交易會」。到了清朝(1757年),有一段時期清政府實行「一口通商」,廣州成為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對外交往更加頻繁,當時著名的「廣州十三行」就是專門分工做對外貿易的洋行。對外通商的繁榮也促進了廣州與海外的交流。
嶺南文化
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名勝古跡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鎮海樓、六榕寺、南海神廟、五仙觀、懷聖寺、陳家祠、聖心堂、三元宮等,都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 廣州,融匯中外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嶺南畫派、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盆景、廣東音樂、粵劇、粵菜、粵語以及城市景觀、生活習俗等,都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風格。
羊城傳說
廣州又稱「五羊城」、「穗城」,傳說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飄來五朵彩色祥雲,上有騎著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銜著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賜予百姓,並祝福此地永無飢荒。仙人離去後,五隻仙羊因為依戀人間而留了下來,保佑當地風調雨順。百姓為感謝五位仙人,在他們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觀」,觀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越秀公園內有「五羊雕塑」,此傳說已經被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吉祥物所應用。
典故
大清王朝開國之時,一位得道的國師到了廣州,看到越秀、白雲山上雲蒸霧罩,龍氣沖天,馬上察覺到了老龍王的蛛絲馬跡。便立即奏明聖上,請求派兵剿滅龍王,「如無作為,他日必出天子」。此後,便有了「炮打瘦狗嶺」之典故。但是,由於當時朝廷「炮打瘦狗嶺」的專項經費有限,加上主管官員層層盤剝,真正用在點子上的費用便所剩無幾。每年的「炮打」都是流於形式,幾十年下來,只傷了老龍王幾片鱗甲。但,為了治癒受傷的幾片龍鱗,老龍王卻花了整整兩百多年的光景。待身體恢復後,便選中了跟興梅龍穴頗具淵源的客家才俊——孫中山先生,並冥冥之中指派何子淵、何天炯、何公博、廖仲愷等諸公,以及中華大地無數志士仁人協助,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里應外合,將滿清王朝推翻,建立了中華民國,報了「炮打瘦狗嶺」之不共戴天之仇。 註:「瘦狗嶺」位於廣州東門外牛眠崗,是孫中山親手創建的「粵軍第一師」陣亡將士陵園所在地。
文物古跡
廣州的文物古跡眾多。現有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共21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9處。中山四路一帶先後發現了秦漢造船遺址和南越國宮署遺址,其中南越國宮署遺址兩次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目前,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南越國水閘遺址等三處南越國史跡正聯合申報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西關與東山
西關在老廣州城的西門以外,東山則在東門以外,兩者遙遙相對。歷史上,兩地形成的文化特點,有著明顯的差異。西關地勢低窪,水鄉澤國,河涌如網,人口稠密,是繁華鬧 絢麗的羊城
市區。 廣州有句俗諺,「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意思是:東山是權門顯宦的聚居地,出入的多為官家子弟。東山洋樓,是民國初年一些華僑和軍政官僚在廣州市東山新河浦、恤孤院路等地興建的仿西洋別墅,引來達官貴人聚居。「東山少爺」就是由此而來;而西關是商業繁華區,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花飛蝶舞。這里的女孩子是地道的大家閨秀,她們纖細的身段,軟軟的粵語,受過良好教育,有的還會些手工,尊敬長輩,擁有中國的傳統美德。花園式洋房與西關大屋,權力與財富,現代與傳統,各分東西,相輔相成。
騎樓建築風格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廣州近代建築的發展經歷了西洋建築的移入、傳統建築的復興以及現代主義建築的傳入等若干階段。西洋建築在廣州便有了以下類型,如天主教聖心堂(石室)一類的宗教建築;如廣州郵務管理局大樓、粵海關大樓、市府大樓、省財政廳大樓、省總工會大樓一類的公共建築;如西關大屋、竹筒屋以及東山花園洋房、小洋樓一類的住宅民居建築;如中山紀念堂、海員亭一類的紀念性建築;還有如愛群大廈、南方大廈、市銀行大樓、省銀行大樓、新亞大酒店以及遍布廣州各主要商業街道(騎樓商業街)的商業騎樓建築。其實,商業騎樓建築最早見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後來才流行歐洲,近代才傳至世界各地的。皆因商業建築中的"騎樓"部分是在樓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築,在馬路邊相互聯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長廊,長可達幾百米乃至一兩千米以上。廣州有"五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之說,因而"騎樓"正好適應這種氣候特點,一時風靡整個廣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廣州街景的主格局。」「騎樓」建築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業街道較為集中。而西濠口一帶的"騎樓"氣魄最大:新亞酒店、南方大廈、愛群大廈等均為廣州初期"騎樓"建築中的佼佼者。
西關古老大屋
西關,是老廣州人對市中心荔灣區內北起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這一帶的稱呼,這里古時位於廣州城的西門外。這一帶有許多典型的傳統舊屋,人稱「西關古老大屋」。 這些老屋過去多是豪門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廳堂結合,裝飾精美。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這種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風、防火、排水、採光、曬晾、交通、栽種花木等功能。 西關古老大屋現存數量已從清末民初鼎盛時期的800多間變成不到100間,其中較值得參觀的有十三甫正街15號的大屋。
曲藝戲劇
粵曲、粵劇、南音和鹹水歌。粵劇,源自南戲,廣泛流傳於廣東、港澳和海外華人社區,在廣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清朝解禁粵劇後,粵劇藝人在廣州黃沙成立八和會館,此後廣州逐漸成為粵劇活動的中心之一,民國時期達到繁盛的頂峰,並且內戰時一批粵劇藝人遷往香港。建國後一度由於文革受到摧殘,但改革開放後再次得到重視,重新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蓬勃發展。 在廣州的粵劇著名劇目有:《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雙仙拜月亭》《再世紅梅記》、《蝶影紅梨記》、《香羅冢》、《紅了櫻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紅》等。廣州歷來的粵劇劇團有覺先聲劇團、廣東省粵劇團、廣州粵劇團、廣州紅豆粵劇團等等,而粵劇名伶有:薛覺先、馬師曾、靚次伯、梁醒波、新馬師曾、芳艷芬、紅線女、郎筠玉、羅品超、著名編劇唐滌生等。
編輯本段建築物
歷史建築
粵海關大樓、葯洲遺址、廬江書院、錦綸會館咨議局舊址、南越國宮署遺址、黃埔古港、七星崗古海岸遺跡、洪秀全故居、黃埔軍校舊址、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三元里抗英斗爭舊址、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廣州公社舊址、中山紀念堂、鄧世昌紀念館、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墳、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博物館、荔灣博物館、南越王墓博物館等。
摩天高樓
2011中國城市摩天大樓總量為44座,排行中第四(香港、上海、深圳、廣州、南京、重慶、天津、武漢、北京、大連)。 廣州西塔佔地面積3.1萬平方米,44.8萬平方米,樓高432米,加上直升機停機坪總高度達到440米,103層。 廣州東塔佔地面積26494平方米 ,地上約37萬平方米,約530米,116層。
編輯本段購物街區
七大商圈
天河中心商圈、北京路商圈、中山六路商圈、農林下路商圈、上下九商圈、江南西商圈、廣州大道南商圈
步行街
購物最為出名的當屬上下九步行街、北京路商業步行街,歷史悠久,店鋪密集,物品齊全,加上農林下路並稱廣州三大商業街;其他還有天河城步行街、江南西步行街等。
行花街
即逛迎春花市,花市在春節前年廿八開始,至年初一,花市開市後,人如潮湧,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十大花市:天河花市、黃埔花市、西湖花市、東湖花市、荔灣花市、海珠花市、白雲花市、蘿崗花市、番禺花市、花都花市
中山一路到中山八路
以農林下路、東川路、越秀北路、北京路、解放中路、人民北路、荔灣路路口為節點依次命名,全線都有電車線網分布。
編輯本段有歷史意義的路名
北京路、上下九、康王路、起義路、惠福路、解放路、人民南路及十三行、寺貝通津、沙面、西濠二馬路、 一德路、二沙頭、三元里、四牌樓、五山路、六榕路、七株榕、八旗二馬路、九曜坊、十甫路 百子橫路、萬福路、法政路(法政學堂而得名)、迎賓路(清時稱大茶巷,1683年改為廣東巡撫衙門,1906年南部改為廣州將軍府,1861年今迎賓館范圍被英國強行「租」去,作為英國駐廣州的領事館)、培正路、廣州起義路(原名維新路)、百子橫路、萬福路、六二三路、新填地、石崗街、移民市(後稱宜民市)、歸德門等
編輯本段經濟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工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地增長,對外經濟貿易蓬勃發展。二十多年來,全市國民經濟以年均14%的速度持續增長,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僅限大陸地區,不含港澳台)。廣州已成為工業基礎較雄厚,第三產業發達,國民經濟綜合協調發展的中心城市。在2010年11月30日,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聯合發布全球城市經濟活力報告,根據城市人均收入和就業增長情況對全球150座大城市的經濟活力進行排名,廣州在」全球十大經濟活力城市「中排在第七位

2、三河古鎮有哪些名人

楊振寧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著名的物理學家,於1937年10月,為避戰亂"跑鬼子反",在母親羅孟華的率領下,與弟妹從合肥乘"小火輪"穿插巢湖而來到外婆家所在地三河鎮,租住"孫大生葯房"商號家產的3間平房,每天數次往返一人巷,到同時遷來而設在張家祠堂的廬州中學就讀,直至1938年1月,從古鵲渚渡口乘木帆船溯豐樂河而上,到桃溪與先期到達的父親楊武之匯合輾轉去了西南聯大。今日的"楊振寧舊居"是經過修葺布展的旅遊人文景點,展出楊振寧各個歷史時期的珍貴圖片140餘幅,涵蓋了他的幼年、少年、青年直至老年的學習、生活、成長、成材、獲獎的全過程;展廳還擺放楊振寧幼年讀過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龍文鞭影·聲律啟蒙》、《論語·孟子》等舊時代書籍和當年用過的"自來水筆",滾動播放獲諾貝爾獎時在瑞典皇家學院領獎時的錄相資料片。展廳後面是杏園,草木葳蕤,竹葉婆娑,花團錦簇,讓人流連忘返。後廳便是當年楊振寧讀書、就寢之所,一桌一椅一床一箱,便是全部家當。那桌上的煤油玻璃罩燈,還彷彿映照著15歲的楊振寧讀書時的不倦身影。2001年10月24日,這位80高齡的老人重返舊居時還深情地說:"我當年就是在這樣的煤油燈下學習的,真是難忘啊!"

孫仲德
孫仲德,化名余凱章,1902年生,原合肥三河人,1920年考入直系軍閥保定隨營軍校。不久,他離開軍校,到山東任下級軍官。
1927年秋,孫仲德參加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李宗仁)特務團,任迫擊炮連連長。1931年秋回到家鄉,經三河森園醬園老闆左子和與楊正清擔保,進三河商業武裝隊(商裝隊)為隊員。不久,被提任第四中隊第一分隊分隊長,帶領30多隊員,駐三河西南郊張家祠堂,他組織"舒廬合赤色互濟會",自任主任。通過互濟會的活動,擴大革命影響。
1934年春,孫仲德毅然離開生活安定,待遇優厚的三河商裝隊,投身革命。6月1日,加入共產黨,不久任肥南區委書記。
1935年6月成立皖西北獨立游擊師,共3個連,孫仲德為師長,張如屏為政委,曹雲露為參謀長。
1937年5月,他和劉敏、曹雲露、楊銀聲、奚業勝、顧鴻等一起化裝北上。7月到達延安。孫仲德進入抗大第三期一大隊學習。1938年畢業後到皖南參加新四軍任三支隊五團團長。1939年9月,調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任司令員,1940年6月任政委。1941年5月,調新四軍七師十九旅任旅長。1942年3月任七師參謀長。1945年10月,孫仲德隨七師北撤,到達山東,被調華東局校任校委委員和一隊隊長。1948年1月,孫仲德、譚啟龍率先遣支隊解放合肥,仲德任合肥軍管會主任。
建國後,孫仲德先後擔任安徽省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兼民政廳廳長,上海第二醫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長等職。1961年11月4日在合肥逝世。

董寅初
董寅初,安微合肥三河人,中學時代曾就讀於蘇州東吳大學附中,"九·一八"事變後,參加了抗日救亡運動。1934年他考進了上海交通大學,攻讀實業管理。 1938年,董寅初於交大畢業分配去香港郵政匯金局,兼任《申報》翻譯、編輯。1939年8月,他應印尼雅加達《無聲日報》邀請任編輯。1940年後,他辦了《朝報》,任經理兼總編輯,同愛國華僑陳嘉庚辦的《南洋商報》等一起,共同進行抗日救國的宣傳,在華僑救亡運動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侵佔印尼,他被捕入獄。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始恢復自由,為促進華僑社會的團結,共同建立了中華僑團總會,並擔任常委、總幹事兼治安委員會主任,積極保護華僑安全。 1947年董寅初回國。新中國成立後,先後當選為上海僑聯副主席、主席。1980年12月,他被選為當時在上海新建的致公黨市委主委,1983年,他任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並擔任致公黨中央副主席。1986年,他擔任全國人大常委兼外事聯絡委員。1993年3月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現任致公黨中央名譽主席。現整理一新的董寅初舊居坐落在三河鎮西街,面積約為200平方米,展出的內容分為十個方面:家族史、青少年時期、求學階段、流亡海外、海外抗日、報效祖國、開發浦東、招商引資、參政議政、社會活動。

熱點內容
合肥瑤海區招投標中心 發布:2020-09-09 14:35:50 瀏覽:505
合肥長城寬頻價格表 發布:2020-09-09 02:57:42 瀏覽:505
合肥小區名稱 發布:2020-09-10 05:51:24 瀏覽:504
365房產合肥 發布:2020-09-09 22:32:45 瀏覽:504
成都大巴包車 發布:2020-09-09 21:03:12 瀏覽:504
合肥萬達城摩天輪營業 發布:2020-09-10 08:43:47 瀏覽:503
上海合肥高鐵 發布:2020-09-09 20:23:53 瀏覽:503
合肥立特科技 發布:2020-09-09 16:27:05 瀏覽: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發布:2020-09-09 03:48:06 瀏覽:503
杭州到合肥高鐵時刻表查詢 發布:2020-09-17 08:24:4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