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東籍科學家
1、徐景仁的人物簡介
<
2、誰知道居里夫人在中國有學生嗎
居里夫人有中國學生。
鄭大章是居里夫人的第一名中國留學生,其博士論文被巴黎大學理學院一致通過為「最優等」。他還參與了里昂中法大學鐳學研究所的籌建工作。
在居里夫人的學生中,施士元是非常特殊的一個。這種特殊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層面,二是國家層面。施士元先是考取了江蘇省的官費留學資格,接著隻身前往巴黎。巴黎大學給他准備了一份教授名單,上面羅列著可供學生選擇的教授。其中,就有居里夫人。
施士元星期三發送求師信給居里夫人,星期五就收到了居里夫人的回復,約他星期六去研究所面談。就這樣,一個來自遠東的學生,遇到了一個生於東歐的老師,在歐洲的心臟,開始了一段傳奇。
(2)肥東籍科學家擴展資料
中國科學家嚴濟慈赴法留學取得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回國前,曾鄭重向瑪麗·居里夫人推薦鄭大章到她的實驗室工作,使鄭大章於1929年秋成為居里夫人的第一名中國留學生。
鄭大章進入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里樓),在居里夫人指導下從事放射化學研究。居里夫人手把手地輔導鄭大章做實驗、寫論文。她還於1930年6月、1932年6月、1933年6月三次給里昂中法大學協會寫信,為鄭大章申請延長獎學金。
僅1931、1932年,鄭大章即有三篇論文發表在法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1933年12月21日,以居里夫人為主席的巴黎大學理學院答辯委員會一致通過鄭大章的博士論文為「最優等」,論文的題目是《放射性礦物中釙鈾比的穩定性研究》。
鄭大章隨即獲得法國國家理學博士學位(按法國博士學位分國家、科學院、大學三個層次,以國家最高)。獲得博士學位一個月後,鄭大章以年邁的雙親常在夢中,故鄉的河山時時縈懷為由,向居里夫人辭行返國。
居里夫人當然極力挽留她的這位中國籍高足,認為法國有一流的科研條件,今後可大展宏圖。但在明了了鄭大章矢志報國的決心後,她也就欣然同意,只是讓他在居里樓再工作一段時間。
3、列舉鴉片戰爭前後,正視現實的三位皖藉進步思想家。
姚瑩(1785年~1853年1月24日) ,字石甫,號明叔,晚號展和,因以十幸名齋,又自號幸翁,安徽桐城人。晚清史學家、文學家。從祖姚鼐,是桐城派古文主要創始人。姚瑩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中舉,次年為進士。此後曾游幕廣東,在福建、江蘇任過地方官。道光十六年,權兩淮鹽運使。鴉片戰爭爆發時,他正在台灣道任上,與鎮將達洪阿協力同心保衛國土。清王朝向英國屈辱議和後,戴罪以知州分發四川,兩使西藏。道光三十年,協助陸建瀛主持鹽務。咸豐初,奉旨赴廣西贊理軍務,鎮壓太平軍,先後任廣西、湖南按察使,卒於官。
包世臣(1775一1855),男,安徽涇縣人。清代學者、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字慎伯,晚號倦翁、小倦遊閣外史。嘉慶二十年舉人,曾官江西新渝知縣,被劾去官。包世臣學識淵博,喜兵家言,治經濟學。對農政、貨幣以及文學等均有研究。28歲時遇鄧石如,師從學篆隸,後又倡導北魏。晚年習二王。自稱:「慎伯中年書從顏、歐入手,轉及蘇、董,後肆力北魏,晚習二王,遂成絕業。」自擬為「右軍第一人」,自負之極。包世臣的主要歷史功績在於通過書論《藝舟雙楫》等鼓吹碑學,對清代中、後期書風的變革影響很大,至今為書界稱頌。
王茂蔭(1798年-1865年) ,清朝貨幣理論家、財政學家。安徽省徽州府歙縣人。
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科進士。歷任監察御史、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及兵、吏、工部侍郎等職。
多次提出防剿太平軍和其他農民軍的方略。咸豐元年(1851年)上《條議鈔法折》,提出發行可兌現銀鈔,以解決財政危機,被議駁。咸豐四年(1853年)任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又連上三折,反對鑄當百、當五百、當千大錢,指出「官能定錢之值,而不能限物之值」,鑄大錢必然使得物價上漲;次年又針對發行不兌現紙幣提出兌現主張,遭咸豐帝「嚴行申飭」。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其貨幣思想給予贊賞。他也是唯一一個被《資本論》提到的中國人。
4、合肥市「名人館」都有哪些名人?
安徽名人館有管仲、老子、莊子、范增、華佗、曹操、周瑜、朱熹、包拯、李公麟、朱元璋、吳敬梓、戚繼光、王貞儀、李鴻章、劉銘傳、王茂蔭、詹天佑、鄧石如、程長庚和桐城派諸大家等
1、曹操,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2、包拯,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3、朱元璋,安徽鳳陽人,漢族,生於濠州鍾離(明朝建立後改為鳳陽),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4、劉銘傳,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潛山麓)人,系台灣省首任巡撫,洋務派骨幹之一。 1884年,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於淡水等地率軍擊敗法國艦隊的進犯。
5、李鴻章,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世稱「李中堂」。一生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6、陳獨秀,安徽懷寧(今安慶)人。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創始人;
5、李鴻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100年前的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辭世。生當「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李鴻章,生前身後都遭到詬病。本文試圖從新的視角審視李鴻章,相信對仍致力於實現現代化的國人不無助益。離1901年的結束僅剩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回鑾路上的大清國皇太後慈禧在黃河岸邊的輝縣收到了那個令朝野上下無不悲哀的消息:李鴻章死了。
李鴻章,大清國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就在他咽氣之前的一個小時,俄國公使還站在他的床頭逼迫他在俄佔中國東北的條約上簽字。為了大清國與洋人爭辯了一生的李鴻章已不能說話,他只有眼淚了。眼淚流盡了,他的眼睛閉上了。
自1840年英國人用艦炮打開中國的國門以後,中國人沿海岸修築的所有整齊對稱的炮台和花費巨銀買來的位居世界第六的艦隊,沒有一次阻擋住「蠻夷」的入侵: 「自道光中葉以來,外患漸深,至於今日,危迫極已。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入都,毀圓明園,文宗出走,崩於熱河……自此以後,法並安南,日攘朝鮮,屬地漸失。各海口亦為列強所據,德佔膠州,俄佔旅順大連,英佔威海九龍,法佔廣灣……」而就在李鴻章死時,因為允許外國在中國駐軍和幾近天文數字的賠款而成為「將來無數困難問題發生之源」的《辛丑條約》剛剛簽訂,外國聯軍仍在整個朝廷逃亡在外的情況下佔領著大清國的都城北京。 對於風雨飄搖中的大清國來說,洋人的氣焰永遠是一個巨大的威脅。而李鴻章一死,大清上下就失去了惟一能夠與洋人周旋的人。李鴻章的死令「太後及帝哭失聲」,大清國猶如「梁傾棟折,驟失倚侍」。
洋務重臣
還在與太平軍作戰的時候,李鴻章就顯露出他與大清國所有官員的不同之處:對外國的科學技術和國內的經濟活動有極大的興趣。最初的動機是他組建的淮軍需要銀兩購買武器。當淮軍在兩岸布滿太平軍營壘的水道上成功地進行了大穿越進至上海,從而一舉掃平了長江下游的太平軍後,李鴻章利用上海富紳的銀兩引進洋人的機器設備,創辦了中國第一個近代軍工企業:上海洋槍三局。李鴻章算過一筆賬:一發英國的普通炮彈在市場上要賣到30兩銀子,1萬發銅帽子彈要賣到19兩銀子。大清國憑什麼要把白花花的銀子給了洋人?
創辦近代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財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觀念的更新。李鴻章曾寫有一份描繪蒸汽動力運轉的奏摺,無異於100年前的一篇科普文章:
鏇木、打眼、絞鏍旋、鑄彈諸機器,皆綰於汽爐,中盛水而下熾炭,水沸氣滿,開竅由銅喉達入氣筒,筒中絡一鐵柱,隨氣升降俯仰,拔動鐵輪,輪綰皮帶,系繞軸心,彼此連綴,輪轉則帶旋,帶旋則機動,僅資人力以發縱,不靠人力之運動。
在幾乎沒人知道世界上有蒸汽機的大清國里,頭上是頂戴花翎、腦後依然拖著辮子的李鴻章,能夠如此細致地觀察蒸汽機的運轉原理,這著實令人驚嘆。
大清中葉以後,由於京杭運河淤塞,朝廷南北貨物的調運部分改為海路,李鴻章抓住時機,督辦創立了「招商局輪船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家民營輪船公司,它承攬了朝廷「官物」運輸一半的運量,而其隨後展開的客運業竟擠垮了英美合辦的旗昌公司。
而當洋人要在中國開設電報業務的時候,大清國朝野上下無不驚慌失措,以為 「電報之設,深入地下,橫沖直撞,四通八達,地脈既絕……」李鴻章也不允許洋人從香港鋪設來的海底電纜上岸。只是,時隔不久,由他支持鋪設的中國第一條電報電纜線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間開通了。李鴻章能夠完全不理會「地脈」,也能夠完全不理會洋人,因為他知道電報業蘊藏著極高的軍事和民用價值。之後,由大清國政府的銀子作為投資、以贏利為目的的電報公司成立。李鴻章稱此舉為「官督商辦」,因為在中國創辦擁有自主權的企業「事體重大,有裨國計民生,故需官為扶持並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
由於李鴻章的主持和參與,洋務派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條鐵路、第一座鋼鐵廠、第一座機器製造廠、第一所近代化軍校、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
李鴻章為大清國國計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業,令他身後的國人一直在受益。他是對中國近代化產生了至關重要影響的洋務運動的中堅。但是,李鴻章一生所從事的另一種「洋務」,卻使他在生前和身後招致眾多的痛罵,因為根據國人一向的認知,中國近代史上的屈辱與不公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他所有竭盡心力的努力無不是在把國家的領土、財富和臣民出賣給洋人,這位大清重臣的罪責深重得幾乎令人難以置信。
大清國沒有「外交」的概念,所有的外事統統歸於「洋務」。洋務運動的首領李鴻章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大清國當然的「外交家」。李鴻章的外交生涯不但讓西方人知道了大清國有一個「相貌堂堂」且「矜持、自信和傲慢」的李中堂,而且也讓中國人在上一個世紀之交那段悲傷的日子裡終於揪出了一個「罪魁禍首」————李鴻章讓國人因為遭受屈辱而積淀的憤恨在怒斥他的過程中得到宣洩。
洋人了解李鴻章的外交能力,是通過中英《煙台條約》的談判。其時,英國人的軍艦開入煙台,日本軍隊開始向朝鮮武裝挑釁,以對大清國構成戰爭威脅。皇親醇親王主張與英國人決裂開戰,而李鴻章的思路是:大清國不能再在外交上走一貫的老路,即事端一出,動輒開戰,戰則必敗,敗則議和,和則割地賠款。1876年9月,《煙台條約》簽訂。覬覦更多在華利益的英國人事後說:「這個文件既不明智也不實用,毫無意義,是一堆冗言贅語而已。」盡管洋人說,面對強大的威脅,李鴻章依然能談出一個明顯存有抵抗態度的條約,是一件「值得驚詫」的外交事件,但從煙台回到直隸總督府的李鴻章還是因為賠款和開放口岸而背上了賣國的罪名。
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之戰,是李鴻章一生遇到的最大的挫折———「海軍費絀,設備多不完,惟鴻章知之深。朝野皆不習外事,謂日本國小不足平,故全國主戰,獨鴻章深知其強盛,逆料中國海陸軍皆不可恃,故寧忍詬言和。朝臣爭劾鴻章誤國,樞臣日責鴻章,乃不得已而備戰。」到1895年2月17日16時,日本聯合艦隊在風雪交加中開進威海衛,浩浩大清國敗於一個彈丸小國的事實,令自認為是「天朝中心」的國人舉國愕然。朝廷顧不得「天國顏面」,再令李鴻章去日本議和。
李鴻章在日本馬關被一名刺客擊中,子彈卡在他左眼下的骨頭縫里,沒有醫生敢在這個位置下手術刀,李鴻章給朝廷的電報只有六個字:「傷處疼,彈難出。」而面對日本人割讓遼東、台灣、澎湖,賠款軍費3億兩白銀的「要價」,朝廷在給李鴻章的電報中均是模稜兩可的「著鴻章酌量辦理」。傷痛和心痛折磨著李鴻章。如果採取強硬的態度和立場,只能導致中日戰爭繼續擴大。以大清國實際的軍力狀況而言,戰爭的結果只能是中國的東北被全面佔領;而如果答應日本人的條件,大清國主權和財產的損失也是巨大的。兩害取其輕,這是面對殘局的李鴻章的選擇。
1895年4月,帶著《馬關條約》草約和臉上的綳帶回國的李鴻章,發現他成了舉國的「公敵」:朝廷斥責他辦事不力,官員說他喪權辱國,民間暗示他拿了日本人的銀子,更有人公開聲明要不惜一切殺掉他以雪「心頭奇恥大辱」。
每一次在國家面臨危機時出來收拾殘局的李鴻章,被國人目為賣國者,只有全體軍機大臣在上奏給皇帝的一份奏摺中說過的「中國之敗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鴻章之過」,曾令李鴻章老淚縱橫。
振聾發聵之聲
因為簽訂《馬關條約》而被免去顯赫職務的李鴻章,賦閑在京城賢良寺。
1896年,俄國沙皇加冕,各國派員祝賀,俄國人特別提到了代表的級別問題,朝廷只有派李鴻章去。因為洋人們說,對於19世紀的中國,他們只知有李鴻章而不知有朝廷。李鴻章以在馬關被刺為由一再推辭,而朝廷就一再堅決不準,當李鴻章認為確實到了「眾望所歸」的時候了,便表示自己「非敢愛身,惟虞辱命」,只有 「一息尚存,萬程當赴」。
李鴻章的俄國之行還有一個重要行動,即與俄國結盟。
「聯俄拒日」是甲午之後大清國朝廷中的主流認識,以兩江總督劉坤一說得最為明確:威脅大清國的國家以日本為最,日本企圖佔領東北的野心積蓄已久,而俄國因為與大清國東北接壤必最不願意。所以「我若乘此時與之深相結納,互為聲援,並稍予便宜,俄必樂從我」。
在插滿了大清黃龍旗的彼得堡,李鴻章開始與俄國人商談《中俄密約》。《中俄密約》的要點是:中俄兩國針對日本的軍事威脅結成互相援助的軍事聯盟;俄國在中國東北地區鋪設鐵路與俄國橫穿西伯利亞的遠東鐵路接軌。
這一次,李鴻章沒能意識到一個具有近代常識的問題:鐵路的延伸正是擴張領土的主要手段。至於當大清國受到日本威脅的時候,鐵路能夠便於軍事援助這一點,李鴻章和大清國的官員都沒想到,如果俄國人想侵入並佔領中國的東北,這條鐵路同樣會給俄國人提供軍事運輸的便利。更何況在中國境內修建鐵路,一旦「路權」模糊不清,俄國人就會有理由在鐵路沿線派駐武裝。後來的歷史證明這就是對中國東北安全構成巨大威脅的「中東鐵路警察隊」。關於後者,李鴻章想到了,於是他堅決反對俄國以官方的名義投資鐵路,而堅持用私人投資的方式。李鴻章以為這樣就可以將鐵路的修建變成商業行為。
離開俄國,李鴻章開始了他的歐美之行。在英國,他特意在代表西方民主制度的議院旁聽了議員們的辯論,李鴻章覺得那簡直是一窩蜂似的吵架。而大清國要員的出現引起了英國人極大的關注。一位英國人這樣描述了他所看到的73歲的李鴻章:
他像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慈祥的異鄉人。他藍色的長袍光彩奪目,步伐和舉止端莊,向看他的每個人投以感激的優雅的微笑。從容貌看來,這一代或上一代人都會認為李鴻章難以接近,這不是因為他給你巨大的成就或人格力量的深刻印象,而是他的神采給人以威嚴的感覺,像是某種半神、半人,自信、超然,然而又有文雅和對苦苦掙扎的芸芸眾生的優越感。
令李鴻章感興趣的是英國的海軍和陸軍。他還參加了匯豐銀行的招待會,在英國商人們表示要到中國去開拓市場的時候,李鴻章的開明思想令他說出了:「實具同心。」
當李鴻章乘坐的客輪到達紐約港時,美國海軍最強大的艦隊依次列陣港灣,鳴炮致敬以歡迎大清國的重臣。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報道說,當客輪駛往美國的途中,李鴻章在船上對每一位他見到的美國人都問這樣的三個問題:你是做什麼的?你能掙多少錢?你住得離紐約近嗎?
《紐約時報》記者接著報道說:「沒有乘客表示他曾向女士問過這三個問題。」
而對美國記者關於「美國資本在中國投資出路」的回題,李鴻章的回答是:只有將貨幣、勞動力和土地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會產生財富。清國政府非常高興地歡迎任何資本到我國投資……必須邀請歐美資本進入清國以建立現代化的工業企業,幫助清國人民開發利用本國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這些企業的自主權應掌握在清國政
府手中。我們歡迎你們來華投資,資金和技工由你們提供。但是,對於鐵路、電訊等事務,要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必須保護國家主權。這不可謂不前瞻。
美國記者的另一個問題是:閣下,您贊成將美國的或歐洲的報紙介紹到貴國嗎?
李鴻章的回答是:清國辦有報紙,但遺憾的是清國的編輯們不願將真相告訴讀者,他們不像你們的報紙講真話,只講真話。清國的編輯們在講真話的時候十分吝嗇,他們只講部分的真實,而且他們也沒有你們報紙這么大的發行量。由於不能誠實地說明真相,我們的報紙就失去了新聞本身的高貴價值,也就未能成為廣泛傳播文明的方式了。
為了抗議美國的排華法案,李鴻章甚至寧願選擇經加拿大而非美國西部回國。李說:排華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所有的政治經濟學家都承認,競爭促使全世界的市場迸發活力,而競爭既適用於商品也適用於勞動力。(引自鄭曦原編《帝國的回憶》)
結束訪美之後,李鴻章搭乘美輪回國。到達日本橫濱港需要換船。李鴻章當年離開馬關的時候曾表示「終生不履日地」,現在又有了《中俄密約》,讓他痛恨起日本人更有底氣了。換船必須先上碼頭,但是為了不讓自己的精神和肉體與日本國土發生一絲關系,李鴻章無論如何也不上岸。侍從們只好在美輪和招商局的輪船之間搭起一塊跳板,冒著掉到海里的危險將他扶上船。
李鴻章以為《中俄密約》可保大清國20年無事。然而僅僅4年之後,最先攻破大清國都城第一道城門東便門的正是俄國人!緊接著,曾經告訴李鴻章自己的國土大得用不完、沒有侵佔別人一寸土地想法的俄國人開始脅迫大清政府將「東三省永遠歸俄國所有」。這時候,李鴻章終於明白:大清國自與洋人來往以來所奉行的 「以夷制夷」的策略是多麼的天真無知。
李鴻章在給朝廷的奏摺中表示:在某種意義上講,大清國已經沒有絕對封閉的國防。西方勢力不但在文化上侵蝕著中國,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侵佔中國的野心,其手段是「一國生事,多國構煽」,列強的「友好」和「野心」從來都是攙雜在一起的,大清國對此必須保持警惕。世界發展至今日,一國已不可能關閉國門而安然生存。大清國如果打開國門參與世界商品經濟的往來,不但可以富強自己,而且因為貿易是雙邊的,等於也就制約了別人,這樣的制約甚至強過武力,整個地球便可 「胥聚於中國」。持有這樣的認識,不但在百年前的中國可謂鳳毛麟角,即使是在當代中國也可屬振聾發聵之聲。
最後一次出場
1900年6月,外國聯軍攻陷了中國北方的海岸門戶大沽炮台,3天之後,京城門僅20公里。21日,大清國宣布與各國進入戰爭狀態。然後朝廷的電報一封接一封地到達南方,要求各省封疆大臣率兵北上共同滅洋。而李鴻章深知國家憂患日深,軍力積弱日久,「若不量力而輕於一試,恐數千年文物之邦,從此已矣」。李鴻章給朝廷發去一封電報————大清國兩廣總督對朝廷「北上勤王」的聖旨的回答是: 「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這也許是上一個世紀之交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話,它標志著在封建帝國內具有近代政治意識的官員第一次在國家政治事務中顯示出鮮明的獨立性和抗爭性。大清國南方日益活躍的商品貿易和經濟活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官員們的思維方式和統治模式,這種影響雖可能如風蝕岩石般緩慢但卻是不可逆轉的。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閩浙總督許應、四川總督奎俊等在獲悉了李鴻章的電文後,生了動亂,那麼亂了敵人的同時肯定也要亂了自己。雖然在以後很長時期內這些人無不被國人痛斥為一群「出賣民族利益的無恥之徒」,但在1900年的庚子巨禍中究竟是他們確保了大清國南方半壁江山的穩定。
「以卵敵石,豈能倖免?」
1900年8月15日,大清國都城淪陷,政府和朝廷逃亡。
此一悲慘事件發生之前,朝廷的電報再一次一封接一封地到達南方,要求李鴻章北上與正在攻打這個國家的洋人議和。朝廷為此將李鴻章由兩廣總督重新調任為大清國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職位: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而慈禧的最後一紙任命是: 「著李鴻章為全權大臣。」———「每當滿清政府把這個巨大的帝國帶到毀滅的邊緣,他們惟一必須啟用的人就是李鴻章。」1900年7月17日,當77歲的李鴻章在廣州登船准備北上的時候,南海知縣裴景福問他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國家少受些損失,李鴻章感嘆道:「不能預料!惟有竭力磋磨,展緩年分,尚不知做得到否?吾尚有幾年?一日和尚一日鍾,鍾不鳴,和尚亦死矣!」李鴻章生命的最後一年,就是在這樣悲傷的心境中開始了他與洋人噩夢般的周旋。
9月29日,李鴻章到達天津。他去了他曾經執政達20多年的直隸總督府,在滿目瘡痍的天津城中,總督府已是一片廢墟。10月11日,李鴻章到達北京。外國聯軍宣布除了「兩個小院落仍屬於清國政府管轄」之外,整個京城由各國軍隊分區佔領。那兩個小院落一個是李鴻章居住的賢良寺,一個是參加與聯軍議和談判的慶親王的府邸。
11月初,聯軍照會李鴻章和慶親王,提出議和談判的六項原則:懲辦禍首;禁止軍火輸入中國;索取賠款;使館駐扎衛兵;拆毀大沽炮台;天津至大沽間駐扎洋兵,保障大沽與北京之間的交通安全自由。這六項嚴重侮辱大清國國家主權的「原則」,令李鴻章說出了列強猶如「虎狼群」的話,他終於意識到自己根本無法結束大清國的厄運。
逃亡至西安的慈禧在黃塵烈風中天天盼著李鴻章的「好」消息———「望電報如飢渴」,雖然大清國於1900年夏天發生的巨禍是由慈禧一手釀成,但李鴻章必須在聯軍的追究面前維護住慈禧的權力,他只有日復一日地「竭力磋磨」———— 「每當聚議時,一切辯駁均由李鴻章陳詞;所奏朝廷折電,概出李鴻章之手。」李鴻章病倒了,起因是在拜會英、德公使後回賢良寺的路上受了風寒。故作拖延以 「漫天要價」的聯軍沉不氣了,占盡「中國財力兵力」的「議和大綱」終於出籠。
湖廣總督張之洞聯合南方的封疆大臣,力主不能在「議和大綱」上「畫押」。李鴻章對「不明敵情」卻「局外論事」的張之洞十分惱火,他表示如果堅持不「畫押」,談判即刻便會破裂,結果只能是將大清國拖入無休止的戰亂————聯軍在京城屯兵數萬,有隨時擴大戰爭的能力;在這種內外皆危之際,高談闊論並不能扭轉危難。
而因為「議和大綱」既沒有將慈禧列為禍首,又沒有讓她交出權力,於是朝廷給李鴻章回電:「敬念宗廟社稷,關系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和慶親王代表大清國在「議和大綱」上簽字。國人即刻指責道:「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
李鴻章吐血了。知道自己已經時日不多,李鴻章想盡快地結束談判,而談判結束的直接標志是聯軍撤出京城和皇室朝廷回京。可是,「議和大綱」簽字後,聯軍並沒有撤軍的跡象。各國的態度是:必須把賠款的數額定下來,必須親眼看到懲辦禍首。
關於懲辦問題的談判耗盡了李鴻章最後的氣力,他無法接受皇親們在菜市口被洋人斬首,最終還是頂住了聯軍要求對皇親「正法」的壓力。
接下來是賠款問題的談判,李鴻章已經沒有力氣與洋人爭來爭去了,他不願為大清國的幾兩銀子再低三下四了,他吐血已經吐到了「瀕危」的程度。只是,病中的李鴻章沒忘給張之洞傳話,說是電報每個字四角銀元實在太貴,要他不要再發 「空論長電」,凡事可以摘要發出,以節省經費。賠款問題全部是由下級官員談的,結果是大清國賠款4億5千萬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列強們說,4億5千萬中國人,「人均一兩,以示侮辱」。朝廷的回電是:「應准照辦。」
1901年9月7日,代表大清國與11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的李鴻章,在簽字回來後再一次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醫生診斷為:胃血管破裂。
李鴻章在病榻上上奏朝廷:
臣等伏查近數十年內,每有一次構釁,必多一次吃虧。上年事變之來尤為倉促,創深痛巨,薄海驚心。今議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堅持定見,外修和好,內 難以想像就要離世的李鴻章在寫下「必多一次吃虧」這幾個字時會是什麼心情。他畢生致力的「外修和好,內圖富強」的願望此時說出來實在是一種前途渺茫下的傷心無奈。
遠在逃亡地的慈禧復電李鴻章,言他「為國宣勞,憂勤致疾」,望他「早日痊癒,榮膺懋賞」。
但是,李鴻章沒有等到「榮膺懋賞」的那一天。1901年11月7日,這位大清重臣已處在油盡燈枯之際,他「久經患難,今當垂暮,復遭此變,憂郁成疾,已乖常度」。站在他床頭逼迫他簽字的俄國公使走了之後,身邊的人大哭:「還有話要對中堂說,不能就這么走了!」李鴻章的眼睛又睜開了,身邊的人對他說:「俄國人說了,中堂走了以後,絕不與中國為難!還有,兩宮不久就能抵京了!」李鴻章兩目炯炯不瞑,張著口似乎想說什麼。身邊的人再說:「未了之事,我輩可了,請公放心!」李鴻章「目乃瞑」,享年78歲。
幾種評論
李鴻章死後兩個月,梁啟超寫出皇皇大作《李鴻章傳》,稱: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梁啟超說他「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
日本人對李鴻章的評價是: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美國人的評價是: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作了有價值的貢獻;以從政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他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李鴻章生逢大清國最黑暗、最動盪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因此,國人在對他咒罵痛斥之時,確實「不可不深自反也」,確實不可「放棄國民之責任」。
只是,該怎樣評價100年前這位不同尋常的大清重臣,中國人一向的定論與百年以來的世界輿論截然不同。
在中國,評價一個人是很容易同時也是很難的事情。
李鴻章的「漢奸」、「賣國賊」帽子
在中國大陸,李鴻章幾乎成了「漢奸」 、「賣國賊」的代名詞,是個全盤否定歷史人物。李鴻章的一生豐富、復雜,限於篇幅,全面評述留待異日,此處先介紹晚清一些著名人物的評論。
以康梁為代表的維新派是李鴻章的政敵。他們在1895年成立強學會,堅決拒絕李鴻章參加,不屑與之為伍!1901年,李鴻章在辛丑和約上簽字後不久,便在憤恨交加中身亡了。梁啟超立即寫了一本書,叫《中國四十年來大事記(一名李鴻章)》評論了這個期間的大事和李鴻章的一生。其中有段耐人尋味的話:「若夫吾人積憤於國恥,痛恨於和議,而以怨毒集於李之一身,其事固非無因,然苟易地以思,當夫乙未(1895年)二三月、庚子(1900年)八九月之交,使以論者處李鴻章之地位,則其所措置果能有以優勝於李乎!以此為罪,毋亦旁觀笑罵派之徒快其舌而已。」把「漢奸」、「賣國賊」的帽子往他頭上戴並不合適。
任公不愧為史學大師,這些話至今仍值得人們深思。以《辛丑和約》來說,實際是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的一紙投降議定書。這怪誰呢?李鴻章是奉命收拾殘局,所有條款都經朝廷同意,他沒有背著最高統治當局出賣過任何國家權益。如果要追究責任的話,應該清算的是慈禧及其他操縱和支持義和團的愚蠢官員們的誤國大罪。列強的侵略和欺凌是應該反抗的,但國際法傳入六十年後,不管有什麼理由,用義和團那樣的方式去對待外國人和外來事物是完全錯誤的。對下層民眾說來,這是愚昧的愛國情緒惡性大發作。只要清政府善於引導和制止,本來可以避免發展成為一場彌天大禍。可是,慈禧及那些王公大臣們卻要煽動與依賴這些無知之民同列強「一決雌雄」、「張國之威」!(《宣戰詔書》,光緒二十六五月二十五日),李鴻章當時是兩廣總督,禍亂的興起與蔓延都在華北,他對朝廷的荒唐舉措是堅決反對的,有什麼理由要苛責李氏呢?
要全面評價李鴻章,不妨再聽聽張之洞的意見。張、李政見常相齟齬。譚嗣同曾一再引用他對李鴻章的評語:當時朝廷內外對西方軍事、內政和外交「稍知之者,惟一合肥(李鴻章)。國家不用之而誰用乎?」(《譚嗣同全集》第158頁,中華書局1981年北京)他們既是同時代人,又是頗有見識之士,而又非李氏的門生故舊,這些親身觀察所得頗值得後人重視。
翻開一部晚清史,輕重工業創辦,礦山開采,鐵路建設,電報、航運的發展,留學生的派遣,各類學校的創辦,海軍創建,陸軍編練,外交大事,幾乎無一不與李鴻章有關。他還提出「外需和戎,內需變法」的方針和許多改革、開放的主張,未被採納而延誤了時機。是非得失如何?失誤中哪些是環境限制,哪些是自身責任?需要認真梳理。梁啟超說:「今日舉朝二品以上之大員,五十歲以上之達官,無一人能及彼者。」(梁啟超:《中國四十年來大事記》)一針見血,應該三思!
6、請問姚本先是誰,干什麼的.
一、基本信息
姚本先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63年8月 出生地:安徽肥東 學歷:博士研究生 現任專業技術職務:教授 現工作單位:安徽師范大學科研處(241000) 現任行政職務及社會兼職: 1.中共安徽師范大學黨委委員 2.安徽師范大學科研處處長 3.安徽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4.安徽師范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5.《安徽師范大學學報》(文)編委會委員 6.安徽省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7.安徽省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 8.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理論與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9.中國心理學會社會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二、姚本先學歷及工作簡歷
1.1977.2-1980.7 在安徽肥東大何學校、馬湖中學初中畢業
2.1980.4-1984.7 在安徽肥東楊塘中學、合肥三十一中學高中畢業
3.1984.9-1988.7 在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系大學本科畢業
4.1991.9-1992.7 在安徽師大助教進修班結業
5.1999.9-2003.12 在安徽師大研究生進修班結業
6. 2004.9-----在安徽師范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7.1994年評聘為講師
8.1997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9.2001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10.1999年6月任安徽師范大學教科所常務副所長
11.2000年4月任安徽師范大學教科院副院長
12. 2004年8月任安徽師范大學科研處處長
13.2001年榮獲"安徽省模範教師"稱號
14.2002年榮獲"安徽省勞動模範"稱號
15.2002年評聘為安徽師范大學首批關鍵崗位教授
16.2003年評聘為安徽省高校學科拔尖人才
三、姚本先主講課程
1.高師公共心理學(本科)
2. 社會心理學(本科)
3.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本科)
4. 咨詢心理學(本科)
5. 教育社會心理學(研究生)
6.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研究生)
四、姚本先主要科研成果
(一)姚本先發表的主要學術論文
1.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教育研究》1995(10)
2.5歲幼兒從眾行為的初步研究報告 《心理科學》1995(1)
3.面向21世紀的高師公共心理學教材體系與內容改革芻議 《心理科學》1999(1)
4.當代大學生興趣研究 《心理科學》2000(1)
5.中國心理學會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
論文的研究報告 《心理科學》02(2)
6.小學語文教科書中人物的心理學研究 《心理科學》2003(1)
7.簡論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國教育學刊》1994(4)
8.論考試焦慮及其心理調適 《中國教育學刊》1997(4)
9.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極傾向與發展趨向 《中國教育學刊》2000(4)
10.高師公共心理學試教法探討 《課程.教材.教法》2000(11)
1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概念辨析 《課程.教材.教法》2001(6)
12.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問題、展望 《課程.教材.教法》2003(2)
13.教育交往中的言語困境探析 《課程.教材.教法》2004(2)
14.我國超常兒童研究與教育的省思 《中國科技論壇》1995(1)
15.論大學生最優化知識結構及其建立 《中國科技論壇》1998(1)
16.社會轉型期弱勢群體子女的教育機會均等探討 《中國科技論壇》2003(4)
17.新時期師生關系問題省思 《教育發展研究》2000(10)
18.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論綱 《教育發展研究》2001(3)
19.論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的經濟、社會功能 《科技導報》1995(8)
20.關於"專業不對口"現象的理性思考 《科技導報》2000(1)
21.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與對策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1(6)
22.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5)
23.現代高等教育隱性職能探析 《高等教育研究》1995(3)
24.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試行試教法的實踐探索 《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0(5)
25.蕪湖市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及分析 《青年研究》1998(9)
26.中國當代家庭教育的誤區 《中國軟科學》1995(1)
27.淺談畢業生職業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與職業》2003(11)
28.家庭因素對兒童社會化發展影響的研究綜述 《心理發展與教育》1994(2)
29.家庭與兒童個性社會化 《學前教育研究》1995(1)
30.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闡釋 《醫學與哲學》2001(11)
31.潛意識理論發生發展探微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1)
32.1184名中小學生智力、個性發展特徵
與學業成就相關研究 《教育理論與實踐》94(5)
33.超常兒童的心理特點與學校教育的若干對策 《江西教育科研》1994(4)
34.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探討 《建材高教理論與實踐》1997(3)
35.關於大學少年班超常教育的理性思考 《中國特殊教育》2000(2)
36.離異家庭子女心理特點研究報告 《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6)
37.學校師生關系的歷史考察與現實思考 《現代中小學教育》2000(11)
38.農村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比較研究 《教育導刊》2000(2)
39.簡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則 《教學與管理》2001(9)
40.論教師的心理健康及自我維護 《當代教育論壇》2003(8)
41.芻議師生交往中的情感關系 《現代中小學教育》2003(8)
(二)姚本先出版的主要著作
1.《心理學新論》(教育部規劃"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01.4
2.《心理學新論題庫》("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配套學習資料) 安徽人民出版社01.2
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專著) 東方出版中心02.1
4.《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著) 武漢大學出版社03.2
5.《基礎心理學》(省教育廳規劃) 安徽大學出版社01.9
6.《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省教育廳規劃) 安徽大學出版社02.1
7.《兒童心理輔導》(省教育廳規劃) 安徽大學出版社03.2
8.《幼兒家長教材》(教育部關工委指定教材)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99.9
9.《中國新時期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 安徽大學出版社99.1
10.《教育理論》 知識出版社01.8
11.《心理學》 安徽大學出版社03.5
12. 《心理健康教育》(24冊) 安徽人民出版社03.7
五、姚本先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
1. 《高等師范公共心理學課程整體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S075B)
教育部高師教學改革計劃項目 1998年
2.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體系構建研究》(FBB011047)
教育部十五規劃項目 2002年
3. 《安徽省幼兒素質教育研究》(AHSS"99-013)
省社科規劃辦項目 1999年
4. 《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AHSK03-04D28)
省社科規劃辦項目 2004年
5. 《突發危機事件中的學生心理健康研究 target=_blank title=網上書城檢索>推進安徽省基礎教育改革中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AHSK03-04D28)
省社科規劃辦項目 2004年
5. 《突發危機事件中的學生心理健康研究》(2004KJ188)
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 2004年
6. 《高等學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省教育廳省級重點教學項目 2001年
7. 《新時期高等學校師生關系研究》(97JW036)
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立項項目 1997年
8. 《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2000JW088)
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立項項目 2000年
9.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立項項目 2001年
10. 《課堂教學行為系列研究》(63)
省級教研立項 2001年
1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論研究》(49)
省級教研立項 2002年
12.《新時期師生關系研究》(98ZX004)
校科研專項 1998年
1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2001CB02)
校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2001年
14.《考試心理輔導》
教科所基金項目 2000年
15.《社會轉型期學校師生關系研究》
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立項項目 2003年
六、姚本先主要獲獎情況
1.《高等師范公共心理學課程整體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綜合成果)
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安徽省教育廳 2001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專著)
安徽省第六屆社會科學獎二等獎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03
3.《心理學新論》(教材)
安徽省第六屆社會科學獎三等獎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03
4.《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著作)
安徽省第四屆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安徽省教育廳 2003
5.《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安徽省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徵文二等獎 2000
6.《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論文)
安徽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1998
7.被評聘為安徽師范大學首批關鍵崗位教授 安徽師范大學 2002
安徽省高校學科拔尖人才 安徽省教育廳 2003
"安徽省模範教師"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01
"安徽省勞動模範"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02
7、安徽籍院士名錄??
江澤涵 旌德 數學 北京大學 195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許 傑 廣德 地質學 中國地質研究所 195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楊石先 懷寧 化學 南開大學 195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孫德和 桐城 冶金學 北京鋼鐵研究總院 195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俞建章 和縣 地質學 長春地質學院 195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徐中舒 懷寧 哲學社會科學 四川大學歷史系 195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汪德昭 安慶 物理學 中科院聲學所 1957年,中科院院士 (原籍)
汪堃仁 休寧 生物學 北京師大生物系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金建中 黟縣 物理學 航天部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籍)
任新民 寧國 航天 航天部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查全性 涇縣 無機化學 武大化學系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徐 仁 當塗 古生物學 中科院植物所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葉篤正 安慶 大氣物理學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鄧稼先 懷寧 核物理學 核工業部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何祚庥 望江 物理學 中科院理論物理所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陳新民 望江 礦冶 長沙中南工大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慈雲桂 桐城 計算機 國防科大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徐克勤 巢湖 地質學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侯學煜 和縣 生態學 中科院植物所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劉有成 舒城 有機化學 中國科大化學系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劉盛綱 肥東 電子學 成都電子科大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陳學俊 滁州 工程熱物理 西安交大工程熱物理所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滁州)
陸元九 來安 航天 航天部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汪 耕 休寧 電機設計 上海電機廠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方守賢 太平 物理學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1991年,中科院院士(原籍)
許根俊 歙縣 生物學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所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許厚澤 歙縣 大地測量學 中科院武漢測地所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洪德元 績溪 植物學 中科院植物所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鞠 躬 績溪 神經生物學 第四軍醫大學(西安)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盧 強 蕪湖 電機 清華大學電機系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黃緯祿 蕪湖 自動控制 航天部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安芷生 六安 地質學 中科院西安分院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王業寧 六安 物理學 南京大學物理系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安慶)
吳杭生 桐城 超導 科大物理系 199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籍)
宋家樹 舒城 金屬物理學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199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章基嘉 績溪 氣象學 國家氣象研究院 199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楊振寧 合肥 物理學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1994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汪燮卿 休寧 石油化工 北京石油化工科研院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汪菊淵 休寧 園藝學 北京園林局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朱永貝睿 涇縣 核化學 清華大學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原籍)
翟光明 涇縣 石油勘探 北京石油勘探科研院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湯中立 安慶 地質礦產勘查、礦產 甘肅省地質礦產局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寧津生 桐城 大地測量學 武漢測繪科大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汪旭光 樅陽 炸葯 北京礦冶研究院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胡之璧 潛山 葯學 上海中醫葯大學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王思敬 巢湖 地質學 中科院地質所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彭一剛 合肥 建築學 天津大學建築系 199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王正國 合肥 野戰外科 第三軍醫大(重慶)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劉德培 阜南 生物學 中國醫學科學院 1996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徐大懋 當塗 動力機械 哈爾濱動力設備有限公司 199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陳俊榆 安慶 園藝學 北京林大園藝系 199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劉 玠 舒城 計算機 鞍鋼公司 199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周本濂 合肥 金屬物理學 中院沈陽金屬物理所 199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凌永順 定遠 電子工程 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 199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鄭守仁 穎上 水工建築物設計及施工 長江水利委員會 199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文 蘭 涇縣 數學 北京大學 199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吳新智 合肥 古人類學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199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張本仁 懷遠 地球化學 中國地質大學 199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戴復東 無為 建築學與建築設計同濟大學199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原籍)
朱學穩 舒城 岩溶峰林和洞穴研究 岩溶地質研究所 199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王文興 蕭縣 環境化學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199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方家熊 黃山 光感測器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200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李小文 貴池 遙感、地理學 北京師范大學 200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李家洋 肥西 植物分子遺傳學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200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方榮祥 績溪 植物病毒學和植物生物技術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陸大道 桐城 經濟地理學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200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吳 奇 蕪湖 高分子化學 香港中文大學 200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陳國良 潁上 並行演算法、高性能計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0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方精雲 懷寧 生態學 北京大學 200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陳 鯨 懷寧 空間目標和遙感衛星信息獲取與處理 總參第五十七研究所 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徐南平 桐城 化學工程 南京工業大學 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沈榮駿 合肥 載人航天工程 國防科工委 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盧秉恆 亳州 機械工程 西安交通大學 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8、肥東縣志里有哪些人名人
肥東歷史人物:
包 拯:北宋朝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權三司使。任樞密副使。知開封府時,以廉潔著稱, 包拯執法 嚴峻,杜絕吏奸,不畏權貴。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黨。被作為「清官」 形象,為歷代民眾所稱頌。
余 闕:元散文家.刑部主事。淮西宣慰使.淮南行省右丞,不會阿諛權貴,棄官歸廬州。後又被起用,仍直言敢諫。明宋濂在《余左丞傳》中說:「闕在位,知無不言,言峭直無忌。人勸闕少避禍,其曰:『吾縱昏,豈不知披麟為危。委身事君,身雖殺,弗悔也』。」《元史》本傳稱余闕「留意經術,《五經》皆傳注。」
吳 復:明朝開國大將。封安陸侯。 現境內有吳復墓遺存。
張德勝:明朝開國大將。封蔡國公。
李文安:李鴻章父。刑部主事。
李翰章:李鴻章長兄。湖廣、兩廣總督 。
李鴻章:合肥縣東鄉人氏,現合肥市瑤海區磨店鄉。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作為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北洋軍政首腦。掌管清廷外交、軍事、經濟大權。世人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 李鴻章忠。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文華殿大學士。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經方:出任欽差全權大臣,清廷商約大臣。以郵傳部侍郎首任郵政總局局長。
李經羲: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雲貴總督。
吳伯華:淮軍華字營統領。 一品封典。
吳毓蘭:天津布政司。一品封典。
吳育仁:直隸通永鎮總兵。一品封典。
肥東當代名人:
張勁夫:歷任杭州市委副書記、副市長、浙江省委常委、省財委主任、華東財委副主任、地方工業部黨組書記、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國家科委副主任、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國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省長、省軍區第一政委、國務委員、國家經委黨組書記、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中顧委常委。
黨的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一、二、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劉和謙:台灣海軍一級上將 參謀總長。
羅本立:台灣陸軍一級上將 參謀總長。獲頒青天白日勛章乙座。並任「總統府」戰略顧問。
吳邦國: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四屆四中全會增補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六屆、十七屆中央政治局 吳邦國委員、常委。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黨組書記。
周本立: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劉盛綱:電子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校長(1985-2001)。為等離子體微波電子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黃德雙:工學博士、雙博士後。紐約科學院院士。
溫光春:中將。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
徐承雲:中將。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趙經徹:兗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國貿促會煤炭行業分會(商會)副會長 。
劉湘如:當代著名作家,學者,中國國學學會副會長,安徽電視台高編,作品選入高中教材,中國新文學大系,著作數十部代表作 美人坡,風塵誤,星月念